辩论教学范例

辩论教学

辩论教学范文1

1.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学习一门语言,良好的语言环境很重要。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练习口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但是当前的情况是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大多都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为英语课堂教学大多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跟随教师的步伐学习。即使有的学生想要练习英语口语,最难的缺失找不到合适的伙伴或者场所进行练习。环境的缺失和有限的时间练习是造成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另外高中学校中外籍教师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更加增加了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难度。

2.辩论式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运用

2.1辩论赛教学内涵

辩论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辩论,从而促使所学的英语知识得到实践应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给出任何场景或者是句型,完全由学生自己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创设对话情境。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锻炼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又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亮点,取得进步。

2.2辩论分组

分组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男女混合一组;持不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一组;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指定分组等。小组成员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根据话题内容灵活的进行调整。但是其中一个不可变的方针就是每一组的学生中必须同时包含英语水平高、中、低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平竞争和共同进步。

2.3辩论主题确定

辩论的话题可以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或者兴趣爱好等,也可以是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时事政治等方面。但是话题内容的选择必须是积极健康的、贴近生活的,而且话题尽量不要太宽泛,方向要明确。

2.4辩论前期准备

首先选择一至两名学生作为辩论赛的主持人,主持人的任务包括将辩论赛中涉及到的生词提前写到黑板上,负责现场组织辩论和激发现场的辩论情绪等。小组是在辩论赛正式开始之前就已经选定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选择论题,也可以由教师来制定辩论话题。小组提前收集能够证明自己一方所持观点的证据,分工合作准备辩论稿。小组中的成员包括英语水平高、中、低三等学生,各尽其职,实现公平竞争和共同提高。

2.5辩论开展

首先由主持人发言,激发辩论现场的氛围。然后将辩论氛围三个阶段分别进行:第一,由英语口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发言,这一节需要实现准备演讲稿,做好准备也能够为小组尽一份力量;第二,自由辩论,由英语口语水平中高等的学生参加,因为这一部分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反应能力挺强的,同时这一环节是整个辩论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最后是总结,由英语水平中高等的学生参与,因为在辩论环节可能发现稿件内容有漏洞就能及时的补充,也体现出对此次辩论赛的重视程度。

2.6辩论总结

在总结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们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定。不去过分追求辩题的正确与否,应将更多的关注放到学生们的表现上,以及论点的支持和句子的表述上面。

3.总结

辩论教学范文2

辩题的选择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选题时除对知识容量、辩题难易等诸多因素加以考虑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切合点较密切的辩题。这样既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入,又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选择较为中性的辩题。就辩题的内容而言,要使双方在辩论过程中辩得起来、辩得公平,尽可能选择没有定向性的辩题。如“金钱是否是万恶之源”,“近朱者是否赤,近墨者是否黑”,“漂亮是否是资本”,“个人命运是否由个人掌握”等等。这样,双方辩手不仅有可辩之处,而且辩得精彩纷呈。

3.要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只有选择富有创意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哲学的兴趣。

4.辩题尽可能简单明了。因为过于冗长的辩题,让辩手觉得拗口,听众听得难受,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辩论课的操作过程

1.首先将教材编排的有关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将必讲的哲学原理做到清晰的阐述和分析,把适合作辩论内容的教材内容留给学生,并向学生征集辩题。

2.在全班竞选主持人,主持辩论课。

3.以小组为单位,选出四位辩手,通过抽签选定正、反辩论方。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大多数学生的参与,要求其余同学做为正、反双方的助阵团,参与自由辩论,给整个辩论的过程起到真正意义的“助阵”,因而高潮迭起。

4.辩论过程分主持人的开场白阶段,正、反双方主辨手观点陈述阶段,全组成员参与的自由辩论阶段,正、反双方一辩的总结陈词阶段及教师的小结等五个阶段。

三、教学效果

1.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一场成功的辩论赛,首先要准备大量的必备的材料,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相关资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了证明一个观点,必须运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进行论证,学生由此增长了见识,强化了记忆,拓宽了知识面。

2.突出了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表现出的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其次,辩论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拓展和迁移。因为学生首先要找出论点与论据中的逻辑关系,在处理论据时,要注意区分有利的、不利的和两可的,主要的、次要的和附加的,还要考虑论据是否清楚、真实,能否为同学和教师所接受、理解等。这个筛选、甄别的过程是对以上两种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最后,辩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辩手要想辩得精彩,往往需要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搜集、占有新资料,有助于学生发现新问题和新视角,表达方式上运用新策略和新词汇,通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自由联想等方式达到预期的目的。

3.有助于高中学生“学习团队”的构建。将辩论赛引入课堂是建立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教学必然会产生超越教师个人灌输知识的功能。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逐渐构建团结向上的“学习团队”。

4.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将辩论赛引入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课程中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展示,使学生逐步具有社会交往合作沟通、理性对话等能力,使之成为新时代的文明人。

四、教学反思

1.这种课型比备一般课要费时、费力,要求师生均做到充分的准备,尤其老师思想上要有转变,如要有自主变革的意识,要做有心人,不能有畏难情绪,不要怕失败。

2.当辩论过程中出现停顿或互不相让等情况时,教师可灵活处理,把问题抛给观众学生回答,既可缓解辩手的紧张情绪,又可扩大参与面。

3.教师的总结陈词是带有全局性的总结,它既不代表一方的观点,也不单是分析赛情、点评赛况,而应该代表一节课的小结。因此,它在课堂辩论中起着导向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除了要做充分的准备外,还应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辩论教学范文3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高级口语;教学方法;汉语辩论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日益细化,针对口语课的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但留学生的口语课程,尤其是高级口语课程,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不但会影响教学效果,也会打击师生的积极性。对于留学生而言,能以中式思维进行流利的交谈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口语课的最终目的。已经掌握基本汉语口语能力的留学生通常无法再有显著的提高,或者说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停滞阶段。本文所提出的主题辩论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中式思维、帮助学生跨越在口语中级阶段停滞不前的现状,为留学生的高级口语教学课程提供一条新思路。

一、留学生高级口语课教学现状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安排上,大多数的对外汉语教学单位通常是先安排听力课,第二学年开始开设口语课,但高级口语课的开设却少之又少。对外汉语教师通常认为高级口语课难上,首先表现在学生的不感兴趣。由于口语教材所选用的内容往往不能反映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脱离生活实际,以至于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口语教学基本上就是局限于对老师的模仿、跟读、普通问答和对话上,缺少特色,也无法真正做到高级口语课的要求。根据《对外留学生汉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高级口语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求留学生形成基本的汉语思维,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话题进行大段的、系统的、完整的语言表达。相当一部分留学生认为口语能力的提高并非得益于口语课堂教学,而是得益于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与中国朋友的日常交谈。所以,口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分析的。为了实现《对外留学生汉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我们目前所开设的对外汉语课程的高级口语课,从教材到教学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二、留学生高级口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课程安排上,对于高级口语课的安排通常在第三四学年,但教学课时相较于初级口语课会减少,教学力度也不如之前,甚至到了第四学年的时候会取消口语课。

(二)教学方法上,教学模式单一,口语教学往往局限于跟读、模仿,以及简单的对话上,师生间互动交流不够,一成不变的教学步骤缺少特色,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另外,留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性格和思维更不相同,高级口语课上只是口语水平比较高或者性格相对外向的学生发言,而口语水平相对较低或内向的学生却不容易开口说话,由此看来,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了对学生个体水平的关注。

(三)教学内容上,课文所选的对话场景基本已经不能反映目前中国的社会情况,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距,一旦他们认为所学的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那么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消失,课堂教学也会无法顺利进行。目前的高级口语课的教学重点是进行语言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语言交际方面的训练,高级口语班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日常交际的能力,对于像初级口语课上老师的大量输出和反复跟读模仿已经不再需要,在高级口语课堂上,他们需要的是提高口头交际的能力和明确得体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留学生高级口语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高级口语课堂中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在高级口语课堂上普遍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型教学法,话题导入法等,少部分课堂也会尝试使用一些新的适用于高级口语的教学方法,例如体演文化教学法,演讲法等,但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下面是我对于部分高级口语课教学方法的分析:

(一)任务型教学法。大部分老师认为任务型教学法适合中高级口语课,因为老师可根据每节课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合理划分时间和安排学习重点。但是老师通常会把自己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工作量安排的较大,体现在课前老师必须自己设计课堂教学任务,这会占用很大一部分课外时间。课上又承担了大量的讲解,指导,纠正的任务,这又与精讲多练的原则相违背。留学生会因为基础不同,接收新知识的能力不同而出现各种问题,这又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纠正,所以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非但不会太理想,制定的教学任务也不容易完成。

(二)体演文化教学法。体演文化教学法是上个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西方教学法,现在被普遍应用在口语教学中,特别是高级口语课堂教学中。体演文化教学法主张学生要深入到目的语语境中和文化中去学习,比如让学生按照不同人称复述课文或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但时间久了体演文化教学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固定的场景和对话,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由于这些口语教材内容的陈旧,所以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用性要求。其次,体演文化教学法是针对西方学习者的特点进行设计的,西方人性格开朗,比较适合这种表演形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腼腆的东方学习者来说,他们习惯“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这时体演文化教学法就不适用了。

四、将汉语主题辩论教学法引入高级口语课的优势与可能性分析

主题辩论教学是目前高等人文社科领域普遍采取的这一种授课模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交际技巧。

(一)汉语主题辩论的可操作性。辩论是一种人力、物力成本极低,但收益却极其丰富的活动。举办一场简单的辩论活动,通常我们只需要参赛者和一些必要的桌椅,场地甚至可以是一间教室。这与我们日常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硬件配置是并无太大区别的。所以,我们更多地是要加大对留学生的精神培训。因此,我们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好的课堂效果。

(二)汉语主题辩论的资源丰富性。在日常教学的课时计划中,我们可以对每一期的特色课程的辩论主题有所区别,涉及各个领域,尤其可以参照外国留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这些辩论主题所涉及到的方面可以包括中华文化,历史变迁,或者当今局势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对辩论主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总结出新颖的观点。而从汉文化的角度出发,通常汉语辩论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论据来证明或支撑己方论点。有时我们需要引经据典,有时我们需要使用名人名言。所以,这就要求外国留学生在辩论之前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对方的质疑和攻击。通过汉语辩论,我们可以直接有效的延展并拓宽留学生的汉文化视野,让他们在锻炼技能的同时增长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

五、留学生高级口语课中主题辩论教学的开展

基于对留学生高级口语课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的分析,结合主题辩论教学法在高级口语课中的优势与可能,主题辩论课程可以从如下方面准备:

(一)课堂辩论的题目选择。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个大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选择贴近留学生生活和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但同时要注意规避一些敏感的话题。例如留学生对于青春、科技、环境等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以下的话题:传统文化方面的“太极拳是否应该普及为一门大学中的专业课程”,工业方面的“当今社会工业发展应该/不应该慢下来”,环保方面的“控制白色污染更应该靠政府/更应该靠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性格方面的“嫁人应该嫁项羽/嫁刘邦”……

(二)课堂辩论的内容准备。辩论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量都比较大,涉及的方面也会很广泛。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收集资料,并且可以资源共享,一方面,他们的信息量会增加,在平时与人的交流中就会有更多话题,写作时也会有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充分的准备会帮助口语能力较低的同学树立自信。一起准备的过程也会拉近同学们的距离,降低课堂的羞涩感。团体的合作也会使同学们的关系更融洽,那么成功解决问题的几率也会增加。在对主题辩论课程进行筹备时,对外汉语教师也要将讨论的话题或材料尽可能的研究透彻,以便更清楚准确地回答外国留学生所疑惑的各种问题。这一筹备工作阶段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教学相长的阶段,对外汉语教师获得了教学经验,留学生获得了有关于汉语文化的知识,彼此间沟通的针对性更强,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高也更为显著。

(三)课堂辩论的预期问题和解决办法。冷场或场面热烈难以掌控会是出现的最大问题。这时候教师要起到引导和把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情况,循循善诱、恰到好处的避免尴尬或控制场面,例如教师可以抛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发言,或适当停止辩论进行中场休息和总结。我们知道,特色教学课程在起步时是需要时间和实践考量的,实行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困难,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都无从知道。但是,我们必须通过探索使其日益成熟。

六、结语

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口语课程的学习,留学生越来越难以满足于简答的日常对话,而是需要独立完整的想法和观点,并通过准确的词汇和语法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把每一节口语课都上的丰富多彩,力求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本文所提供的主题辩论教学法仅仅是万千方法中的一个,业内常说“教无定法”,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去思考和发现最适合自己和留学生的教学方法,相信不久之后,我们的高级口语课堂的教学成绩必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辩论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应用;必要性;核心素养

辩论式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能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中政治教师将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应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分析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应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并尝试探索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应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

1.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性,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能力。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而对所学知识有独特的理解和判断。在辩论式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敢于质疑,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做学习的主人。

2.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

高中政治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有足够深入的认识,才能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使学生对高中政治学习产生足够的热情。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进行思考、主动发表意见的意识,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

3.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辩论式情境教学法是以讨论辩题为主线的,也就是说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导向的。所以,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可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出各自观点,并不断进行语言的交锋和思维的碰撞。这样,学生就能不断提出问题、分享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强化问题意识。学生只有具有问题意识,才能敢于质疑、善于思考。

4.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辩论式情境教学中,学生在提出本方观点的时候不仅要进行相应的阐述,还需要反驳对方的观点,找出对方观点中的错误或论证方式的逻辑错误、不足等。可见,辩论式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质疑和反驳对方观点的时候,就是批判性思维得以发展的时候。在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课堂互动仅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这束缚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而辩论式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性,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和批判,进而提高自主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二、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设置合适的辩题,激发学生的辩论热情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辩论式情境教学法时,首先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辩题,辩题需要具有较强的讨论性。如果辩题没有讨论性和开放性,那么辩论就失去了意义。教师设置辩题的时候,要把控好辩题的难易程度。如果辩题太难,学生理解和思考起来就比较困难,就无法提出自己的论点,无法使辩论顺利进行下去。反之,如果辩题太简单,就会缺少深入讨论的机会,使辩论很快就结束,丧失开展辩论式情境教学的必要性。所以,教师所设置的辩题一定要难易适中,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意见。另外,教师选择辩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一些高中生更感兴趣的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比如,教学“法律与生活”中的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就业和创业作为辩论素材组织学生辩论。教师可以将当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热点话题“应该选择就业还是创业”作为辩题,让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充分的辩论,促使学生对就业和创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通过辩论,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还可以逐步培养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2.合理分组,保证各小组水平均衡

教师要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应用辩论式情境教学法,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水平大致相当。分组时,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分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小幅度的调整,以确保分组的合理性,保证各小组水平均衡。如果小组分配不合理,就容易在辩论中出现某一组占绝对优势的现象,导致辩论失去应有的意义。科学合理的分组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因为小组内部成员为了获得辩论赛的成功,会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情况调整分工,找到最佳的分工方式。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就能得到不断提升。

3.丰富辩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辩论式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应该注重丰富辩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用辩论式情境教学法时,可以采用深入讨论式辩论、引入发现式辩论和综合运用式辩论等多种辩论形式。在应用辩论式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辩题,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发现更多的分论点,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辩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形成更深刻的认知,进而完成知识迁移。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学“各具特色的国家”中的“国家的结构形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单一制和联邦制”作为辩论素材,并将辩题设置为“在不考虑国家性质的情况下,单一制和联邦制哪个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在辩论之前,教师需要把这个辩题告诉学生,让学生们分好正反方,分头搜集资料,并告诉学生可以运用深入讨论式辩论、引入发现式辩论法。学生对此辩题展开辩论的时候,通常会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的论述方向。在学生对该内容辩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哪种方式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和辩论。

4.注重引导,确保辩论方向正确

在辩论前,教师要教给学生辩论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在辩论中需要抓住对方陈述观点过程中的漏洞进行反驳,也需要利用充分的论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有力论证,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又如在辩论的总结环节,要进行自我观点的总结,将己方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突出己方观点的优越性。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随时给予引导,及时介入,以保证辩论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比如,教学“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外来文化到底该不该学习作为辩论素材,将“学习外来文化有没有必要”设为辩题。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对辩论的整体进度进行监控和把握,当学生的辩论方向或进度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地介入调整,确保整个辩论的方向正确性和高效性。学生通过辩论可以认识到,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我的判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是启发者和引导者,当学生的观点出现错误、立不住脚时,或者辩论方向出现偏差时,教师需要及时指出,并启发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度。

5.总结辩论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当学生完成辩论的时候,教师需要对辩论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价的内容要广泛,比如,对每个小组的发挥情况、每个小组成员的发挥情况、辩论中的论据是否充实、辩论过程中的逻辑是否严密等多个方面都要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价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让学生发现自己辩论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而改进不足、保持优势。评价的方式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应该采取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展开评价。评价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也就是说既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更科学,更具合理性和导向性。另外,辩论完成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辩论过程中的论点和相应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比如,教学“法律与生活”中的“家庭与婚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热点话题“离婚冷静期”作为辩论素材。“离婚冷静期”是我国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关于离婚登记程序的调整。“离婚冷静期”被提出之后,引发了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此,教师可以将“设置离婚冷静期是否合理”作为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辩论。辩论完成以后,教师要对辩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不是哪一方的胜负情况,而是每个小组关于辩论的准备情况和每个成员在辩论过程中的发挥情况。小组成员的表述是否清晰准确、是否具有条理性,论据是否充分,整体论述是否形成有效闭环等,都是教师评价学生辩论情况的主要依据。学生在互评时,主要依据的是辩论中的现场发挥情况,要对队友和对手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概括总结与评价。而自我评价主要是学生针对自身辩论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评论前的准备情况及辩论中的发挥和表述情况。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要对自己参加辩论的整体过程进行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优点,进而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知。对辩论过程的全面系统的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此次辩论活动,还能促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三、结语

辩论教学范文5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存在差异,其学科属性具有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受古代哲学深刻影响、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我国的中学教育目前主要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法,偏重数理推论,学生们从中学跨越到大学,初次接触到《中基》课程时会遇到一些问题[1]。针对《中基》课程教学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在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1辩论式教学法概述

辩论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有争议的内容归纳为问题,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研究分析问题,最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有效表达的一种训练过程[2]。辩论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仍可以采用标准的辩论赛赛程,辩论赛程看似是一个直线过程,其实是一个循环过程。无论是前期准备阶段,还是比赛中与对方辩友辩述过程都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辩论双方需要再次搜集资料进行迅速有效的分析判断,再予以精彩表达。这个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所以,通过长期、规范的辩论训练,学生将逐渐具备出色的研究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中基》课程中引入辩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手段。大部分学生习惯灌输式教学模式,能认真地听讲,期待从老师的讲述中获得知识。但是,中医学具有特殊的学科属性,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中医学的知识,很难全盘接受《中基》教材上的内容,逐渐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使得《中基》教学愈加难以深入。小部分学生能够接受中医理论,试图通过自学探索中医知识。由于缺乏认知基础,在探索中往往也是徒劳无功的。辩论式教学法以老师命题、学生思辨,既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基》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问题,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了学生对中医认知不够的缺陷。辩论式教学法符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潮流,也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形式之一。《中基》教材以《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为内容蓝本,用现代白话文表述,采用分章节的编写体例。各章节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段落之间因果联系、前后连贯,文字表达平铺直叙、侧重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难以抓住重点、内容枯燥乏味。引入辩论式教学法,以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抓住重点难点、提炼总结辩题,学生围绕辩题积极思考、收集资料、整理论据再恰当表达。这个过程既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医学理论生动化,又可以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老师在学生辩论中发现学生认知上的错误,予以及时引导和纠正,使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中基》课程开设对象一般为大学一年级新生,长期的灌输式教育使得他们基本没有查找文献的习惯。辩论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基》课程教学,就可以促使学生在收集资料、整理论据过程中去查找文献,从大一开始养成查找文献的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查找和利用文献的能力。

3辩论式教学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3.1辩题拟定

根据《中基》课程教学大纲中确定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拟定辩题、制定学期辩论计划。如《藏象》章节中的五脏是重点内容,中医对五脏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是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同时也学习了《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医与西医对五脏的认识不完全相同。根据以上重点和难点,结合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可以拟定辩题“五脏功能认识更重要还是形态认识更重要?”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明白中医所认识的五脏是“形态功能合一”的概念。

3.2辩论前期准备

学期初,将辩题和辩论计划公布给各班全体学生。委托学习委员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随机分成两个组。每组确定1名组长,再推选出3位辩手,其他同学负责收集资料、整理论据。每场辩题由抽签决定所持立场,确定辩论正反双方。

3.3课堂辩论实施

任课老师担任辩论赛主评委,邀请3位高年级学生担任评委。指定1名学生担任辩论主席,选定1名学生评委兼任计时员。正反双方辩手辩论过程包括立论陈词、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4个环节,评委从4个方面给予评分,再结合回答评委提问情况给予附加分。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标准辩论赛赛程计时并适时提醒辩手,评分结果当场公布。双方的辩论成绩是由去掉1个最高分,1个最低分,其余求平均数得出。

3.4点评与总结

任课老师根据评分结果和选手表现点评和总结本场辩论。首先,点评各组的团结协作情况。再点评每一位选手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文献引用、观点对错等。最后,对《中基》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同学们在辩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关于该部分内容理解上的错误,指明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4辩论式教学法在《中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辩论式教学法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于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是有效的,如何形成体系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扩展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学生中医思维能力的过程,还是一个培养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最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辩论式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4.1老师拟定辩题需反复斟酌

《中基》课程内容涵盖面较广,拟定辩题时以突出课程大纲中的重点概念为主、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程难点内容为目的,不宜涉及医学流派问题、各家学说观点等较难、较偏的内容。

4.2评判标准要重过程轻结论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辩论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认识,而不仅仅是评判学生辩论技巧。任课老师要从学生们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辩论表现,去发现学生掌握某方面内容时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积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中医思维方式。

4.3因材施教促进辩论式教学法的深入开展

遴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主席和组长、选拔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辩手、安排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论据,因材施教、各取所长,让每一位学生在辩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定位,将会有利于辩论式教学法在《中基》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孔沈燕.中医基础理论教育现状分析及革新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6):142-143.

[2]卯明艳.辩论教学法在《护士人文修养》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202-203.

辩论教学范文6

关键词:主题辩论法;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应用思考

2020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深化本科医学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医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激发组织活力。”[1]这一文件精神为医学伦理学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主题辩论法是在理论课堂中围绕主题进行辩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入辩论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的形式,围绕特定的主题收集资料、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主动获取知识,是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2]。这种方法逐渐应用到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来,“根据伦理主题活动准备过程,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现实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去认知、去思考和发现伦理学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并在主题辩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思维和伦理决策能力”[3]。主题辩论法应用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之中,需要从基石、核心、条件、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探讨,从而提升其在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实效性。

1基石:学生自觉学习的主体性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医学与伦理学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应用规范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医学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要研究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而且还要研究整个医学领域中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一切问题”[4]。因此,学好医学伦理学课程,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述,还应当采用针对具体问题主题辩论、现实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主题辩论法应用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这个基石,不断将医学伦理学课程中的理论运用于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从而增强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主题辩论法应用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是指在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围绕医学伦理学案例主题收集资料,通过辩论方式,各抒己见,破解医学伦理学案例呈现的疑难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本来就是双边或多边的教学活动。主题辩论教学方法,在教学目的方面,重在授之以渔,以培养学生自觉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医学伦理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呈现医学伦理学中的案例为主,倾向于学生发现医学伦理学一些深刻的案例,这些案例材料充分体现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但案例本身不是由任课教师提供,而是由学生自行在相关资料库、文献或实践中去寻找;在课堂讨论方面,注重师生之间双向交流、侧重学生之间多向交流,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信息的提供者,相互交流、互相交锋、多向交融。不难发现,主题辩论法运用于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引导者,适时提出指导意见;是方向的指引者,将辩论的方向和内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错误知识的纠正者,及时将辩论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的观点,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观点及时指出并更正。而学生是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好其主观能动性,在准备主题辩论过程中,自觉查阅学习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相关资料,精心分析这些案例中所蕴含的意义,丰富知识面;与团队合作探究,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集合团队力量,发挥“头脑风暴”作用;与组员总结反思,听到不同观点,启发自己,从而不断在主动学习中思考医学伦理学领域中存在的新问题和发展的新动向,在日常生活中弘扬、践行医学伦理学中所包含的价值。主题辩论法能够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自觉性,了解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所体现的真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克服传统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弊端,增强学生分析医学伦理学案例的能力,扎扎实实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核心: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主题辩论法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熟悉学科已有的知识,探索学科中未知的领域。主题辩论法应用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是一种构思新颖、较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医学伦理学课程目标、医学伦理学精典案例、学生专业需要等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这是主题辩论法的核心。通过课堂的精细化设计,不断改进和完善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策略,将课前精心准备、课中充分交融等教学环节结合,全方位培养高素质人才,体现主题辩论法所带来的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认知度提升、学习能力域拓展的效果。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主题辩论法的应用,可以从辩题确定、课前准备、课中实施3个方面着手。

2.1辩题确定

医学伦理学课程共有32学时,计2个学分,主要内容包括医学伦理的原则、规范、范畴、发展规律;医疗人际关系伦理、医患关系伦理;医院管理、公共卫生事件、医学科研前沿、科研诚信等伦理关系、伦理问题等等。本门课程内容繁多,课程学时紧凑,选好课堂辩论主题至关重要,这是顺利开展课堂辩论的前提条件。辩论主题的确定需要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①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辩论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的内容。若辩题太易,主题辩论法就会失去应用的价值。②紧扣当前的热点,通过辩论促使学生认识到辩题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使其更加辩证地、科学地认识医学伦理学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运用医学伦理学的知识处理这些问题。③紧扣学生实际,辩题贴近学生生活,不是特别难,也不是特别容易,学生乐于参与活动,有能力参与其中,从而提升课堂效果。

2.2课前准备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搞好主题辩论法应用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关键一步。教师至少需要提前1周时间把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辩论主题提前告之学生,或在开学的第1周把所有辩题以章节模块的形式告诉学生,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让学生提前准备阅读相关资料。同时,为了做好主题辩论,学生需要进行任务分组,组员的数量根据辩论主题、班级人数、辩论规则由班委与同学协商而定,并把这一规则纳入学生形成性评价成绩中来。任务分组后,学生需要勠力同心、通力协作,对辩论主题的内容进行任务分解,结合各自资料查阅进行思考分析,并进行小组内部模拟辩论,最后再共同筛选、汇总,准备参加主题辩论课堂活动。

2.3课中实施

在课堂具体实施环节中,主持人或辩论主席引出辩论主题后,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辩论主题准备情况,确立论点,确立主辩手和其他成员;交流讨论,正反双方辩手陈述对辩观点后,小组再次讨论,再次集中智慧后,进入自由辩论环节;之后自由辩论环节结束,各方主辩手做出小结。然后,主持人、教师或评委加以点评,归纳陈词,总结评价。此环节需要安排不少于30min。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展示学生的才智,深化学生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知识的认识。

3条件:教育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主题辩论法应用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之中,既需要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典型案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以巩固案例中所反映的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查阅大量文献,获取相关知识,辩驳问难,为主题辩论奠定知识素养基础。推动主题辩论法应用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自觉完成课前的学习任务,这就需要一定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的支持。因此,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学习平台,是推进主题辩论法应用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主要条件。就教学平台而言,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于人卫慕课(http://www.rwspoc.pmphmooc.com/uni⁃versity/medic)、爱课程(https://www.icourses.cn/home)、学堂在线(https://www.xuetangx.com)、智慧树(https://www.zhihuishu.com)等平台学习医学伦理学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学习通、雨课堂、对分易等教学软件,推进主题辩论法在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学校或教研室可以建立医学伦理学课程资源网站、医学伦理学课程学习交流微信群、QQ群、贴吧等。在这些资源平台中,可以上传医学伦理学课程相关的经典案例,如克隆的争议、堕胎与犯罪率、婴儿菲案和婴儿德雷莎案、卡伦•昆兰案和南希•克罗珊昏迷案、肯尼思•爱德林人工流产案、伊莉莎白•波维亚安和拉瑞•麦卡费请求死亡案,等等。通过这些经典案例,使学生加深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主题辩论法的应用奠定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可以上传一些与医学伦理学课程相关的微视频、小电影,这些微视频或小电影需要体现医学伦理学课程的知识点,可以从医学网、“学习强国”中转载过来,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让学生提前学习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兴趣,拓宽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理解的维度。就教学资源而言,任课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籍目录,如李文喜、景汇泉主编,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的《医学伦理学》(案例版第3版);陈勰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医学伦理学案例与实训教程》;郭楠等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出版的《医学伦理学案例教程》;张树峰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医学伦理学要点•案例与习题》;托尼•霍普著,吴俊华、李方、裘劼人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医学伦理———牛津通识读本》;格雷戈里E.彭斯编著,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的《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等等。这些书籍具有大量国内外有关人们社会生活及其道德伦理、医学伦理的信息,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有助于学生为主题辩论法的应用找到珍贵的素材。此外,应加强医学伦理学课程资料库建设。在这些资料库中,可以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医学伦理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医学伦理学的相关文件,全国医学伦理学相关会议的主要内容等教学资源,把一些与医学伦理学课程紧密相关的内容及时整理出来放至资料库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理解,为主题辩论法的应用提供材料支撑,从而提高主题辩论法在医学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保障:课堂考核制度的完善性

辩论教学范文7

通过变异维度创设学习空间,使预想的学习内容顺利转化为实践的学习内容和经验的学习内容。”这种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核心地位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学生看做有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的课堂主体,在强化知识内在关联性意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经验方式和前知识对于目标新知识学习的潜在影响,最终引导学生建构更加客观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当前西方文化教学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并没有经过对事物差异性的辨析,排除非本质因素影响,真正掌握本质特征,而是通过简单的重复强化来建立概念。”变异理论明确指出知识的建构要以学习者的经验心理结构和已掌握的信息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关联性,主动性和社会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向学生介绍概念的定义,而没有呈现这个概念的正反例,学生往往只学会了死记硬背,而无法真正掌握概念的关键属性。”因此,教师能够有效列举正反例是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深入考察和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的。

2以学生前知识为出发点的教学安排

变异教学理论强调,“为了领会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必须注意它与其他事物有何差异。要注意到该事物在哪个方面与其他事物不同,在差异的比较过程中,逐渐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策略上,变异理论指出,‘分离-变异-对比’的教学操作模式正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理解事物的关键。”这种以变异、对比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明确目标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结构进行细致考察,然后客观筛选和提取学生前知识中,能够有效构成目标学习内容正反例的知识信息,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属性的差异对比,深入理解和掌握目标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基于教学实践并结合对于这一科学教学理念的反思,笔者对于如何将上述操作模式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步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如下。

2.1分离基督教文化的关键属性

首先,基督教文化知识体系是庞大而繁杂的,有效分离出这一文化知识体系中的关键属性能够“化解知识难度,揭示知识的内在道理,使庞大数量的知识呈现出清晰而严密的内在联系结构,又能使结构复杂的知识体系清晰化,简约化。”基督教文化中的关键属性主要包括神论,人论,救赎论和末世论,而基督教对于人性的观点即是这四个基本教义的基础也是其联系纽带。“作为一种善恶两重的人性思想,基督教的人性论对西方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今天的人类生活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学习和掌握基督教的人性论是把握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精髓的一把钥匙。由此可见,在基督教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人性论这一关键属性与其它次要属性区别并分离开来,并将其作为基督教文化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2.2对关键属性进行变异

其次,对关键属性进行变异,即在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体系中寻求能够区分人性论这一关键属性的相关信息。“在变异理论看来,不经历可替换的事例就不可能掌握任何一样东西。”显然,“人性”是一个具有理解难度的抽象概念,但是对于熟悉儒家思想的中国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也并不陌生。“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一般认同传统的儒家伦理意识模式并加以承继。”儒家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主导价值观。“著名的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曾在《中国思想史论》中阐明‘由孔子创立的这一套文化思想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中,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广大人民的观念,行为,风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而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人性论“如所周知,至少可以归结为四种:性无善恶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其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孟子提出的性善论。《三字经》开篇即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妇孺皆知的经典。与儒家文化人性本善论相反,基督教文化人性本恶观又被称为“原罪”的观点,指的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堕落随着生殖行为传给子孙后代,成为人类各种罪恶的根源,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它与“人之初,性本善”的论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迥然不同又互为变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所熟悉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观点为引子,循序渐进地引出基督教文化中“人之初,性本恶”的论点,这既能在对立观点的碰撞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迅速开启学生对于“人性”这一概念的记忆与思考,启发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重新审视自身已有的对“人性”的理解和判断。

2.3运用变异的反例展开对比

最后,将基督教文化人性本恶观与儒家文化人性本善论,从理论基础和社会意义以及理论局限性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比较,以引导学生形成对于不同文化知识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并构建自身更加完善的文化知识系统。具体来说,在提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同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和发掘这两种论断产生的不同理论前提和基础。孟子提出的人性本善论的理论前提是人作为特殊动物群体的本质,它是从社会伦理角度出发做出的判断;而基督教人性恶的观点是以人作为上帝创造物的本质为前提,从宗教历史渊源角度得出的结论。这种承认并畏惧“原罪”的观点也促进了西方社会对于法律的推崇、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政府权利的制衡。与此相反,儒家文化人性本善观反映了对人性和人生积极的态度,它塑造了以‘善养浩然之气’的圣人贤人为代表的理想人格也维护了人的尊严。但是性善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往往只是强调贤人政治和道德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社会法制体制建设的重要性。对于两种文化不同人性观进行对比是学生深化“人性”概念的理解、拓宽文化视野、完善文化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运用变异理论的课堂在帮助学生学习上更为有效。”

3结语

辩论教学范文8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将有关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学项目中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收集资料、制定项目方案以及最终的项目评价,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而言,虽然项目所涉及到的是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但是,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要对于多种学科进行研究,以对于概念和原理知识以充分理解。教学活动中涉及到多种技能,需要学生进行跨领域探索,以做到多门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所制作的项目作品体现出来。

2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2.1项目任务的确定

任课教师在项目任务的确定上,要对于项目操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跨学科知识进行分析,编写《项目任务书》。

2.2制定项目计划

将《项目任务书》分发到每一名学生手中,对项目要求、学习任务等等进行讲解。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项目计划的制定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学生通过讨论,将计划制定出来,其中的内容要涉及到项目操作的步骤和程序。教师对于项目计划进行审核合格后,可以进入到具体的项目实施中。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将项目进展以及阶段性成果记录下来。

2.3项目计划的实施

根据项目计划的具体内容,小组成员都要将所分配的任务按时完成。首先,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任务进展情况具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资料,做好项目设计,在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问题,要独立解决,或者小组合作解决。最终完成项目任务。

2.4项目的检查评估

项目完成,学生自我回报项目成果,自我评估,小组间互相评估,最后是教师点评。项目成果的评价阶段,是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的阶段。当学生感受到成就感的时候,就会激发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3项目教学法在变频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3.1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确定项目任务

基于变频器教学要充分考虑到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性,在开展项目教学的时候,要从变频器的应用领域中选定项目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在提出变频器项目任务之前,要对于学生有关原理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结合应用领域中变频器的使用,具有针对性地设定项目任务。此外,项目选择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且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比如,在《物料识别与分拣系统的控制》课堂教学内容中,要将项目定位在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末端,系统运用变频器对电动机自动调速。从系统的运行来看,采用变频器控制,可以推动气压驱动启动电磁阀,使得整个系统自动运行。项目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直观地展示顺序控制,使学生对于项目程序充分了解,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

3.2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的制定,是对项目内容细化的过程。任课教师要对项目展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研究,融合学生已经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对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进行研究。学生讨论的目的是确保整个项目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项目计划,并做好分工。学生讨论主要采用分组的方式,5人一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容量强弱搭配。要求学生有能力根据控制要求进行I/O分配。将电气安装图绘制出来后,根据图纸设计进行外部接线。对于控制系统的功能,还要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调试。

3.3项目的检查与评估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回顾项目内容,以针对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得以解决。比如,项目操作中,学生通常会遇到操作性问题,此时,教师不宜给予直接的指导,而是提醒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操作问题。当每一个小组的项目完成后,要鼓励学生将代表作展示出来,进行小组间交流。此时,要引导学生针所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要将任务评价表设计出来。学生根据评价表中指定的评价内容自我评价,然后是小组综合评价,最后由教师检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表中。评价要做到阶段性评价与整个项目评价相结合,一改学生仅仅对于项目结果的重视,而更注重项目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