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例6篇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1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综合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by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incid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hypoglycemia. Methods A total of 7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cidences of hypoglycemi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1 case with hypoglyce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1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remarkable nursing effect,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referring.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Hypoglycemia; Comprehensive nursing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烦躁、出汗、震颤等低血糖症状, 此类患者往往在给药或含糖食品后, 上述症状可缓解, 低血糖发作时其血糖水平可低于2.2 mmol/L。症状中的低血糖反应可出现昏迷等症状, 需要临床及时救治。而护理干预对减少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有着重要作用[1]。本文选择72例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入选的72例糖尿病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2~10月期间病例, 上述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合并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所选患者均能够有效执行护理措施, 均能够和医护人员正常语言交流。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60~79岁, 平均年龄(68.9±5.4)岁, 病程2.1~10.3年, 平均病程(6.9±2.3)年。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7例, 年龄59~78岁, 平均年龄(69.3±5.1)岁, 病程2.5~11.7年, 平均病程(6.8±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患者在发生低血糖反应时,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等, 对患者实施低血糖反应方面的简单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①常规护理措施。护士对病房内糖尿病患者经常巡视, 对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对患者体温、脉搏等进行监测和记录, 对低血糖的发生进行预防。②低血糖发生时的紧急护理措施。患者发生低血糖时, 如果患者能够进食, 可以要求患者进食糖类食品, 如糖果、饼干等, 如果患者不能给自己进食, 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0~40 ml, 根据患者低血糖具体情况, 必要情况下静脉持续注射。对于有昏迷症状的低血糖患者, 要立即给予吸氧, 改善患者体内的缺氧状况, 维持生命体征, 避免发生生命危险。③心理护理措施。当患者发生低血糖后, 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因对此类情况了解较少而产生紧张恐慌, 甚至严重影响医护操作实施。护理人员要冷静面对, 把此类情况及时解释给患者和家属,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低血糖相关知识, 护理人员解释时态度要和蔼, 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陈述, 同时让患者家属了解低血糖发生时的应急方法, 及时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焦虑, 提高患者对低血糖处理措施的依从性, 使其积极有效配合医护操作。④药物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定时适量注射胰岛素, 告诉患者要在注射胰岛素后及时进食, 避免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食。患者出院时, 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会患者自己应用电子血糖仪测定血糖水平, 让患者学会自己关注自身血糖水平改变, 从而预防低血糖发生。再者, 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口服降糖药, 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等, 让患者了解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1. 3 观察指标[2] 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低血糖:患者表现为出汗、心悸、面色苍白、无力等症状, 症状严重的出现昏迷等。测定血糖水平≤3.9 mmol/ L(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制定的低血糖标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糖1例, 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0例。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 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患者主要表现心悸、出汗、乏力等, 甚至出现昏迷, 严重的可危及到患者生命。导致低血糖发生的主要有以下因素。患者应用胰岛素注射时, 注射的剂量过大可导致低血糖发生;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发生改变也可引起低血糖发生, 不同部位对胰岛素吸收作用不一样, 在某些部位短时间内吸收的胰岛素量过多而引起低血糖;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没有及时进食, 或进食量少, 可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患者体能消耗过多也可导致低血糖发生[3, 4]。再者, 糖尿病病程久, 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频率过高, 再加上同时服用口服降糖药, 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机会。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给予护理干预, 在护理干预措施中, 综合性护理干 预措施能够从预防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发生后、出院后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首先教会患者预防低血糖发生的方法, 让患者了解如何预防低血糖, 再者是让患者掌握一定的低血糖发生后的自救措施, 让患者出院后能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减少低血糖发生[5-7]。本文中,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

综上所述, 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能够降低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 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效果, 值得借鉴。   []

参考文献

[1] 胡祝红, 罗艳, 叶会玲. 危机管理理论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与康复, 2013, 2(3):264-266.

[2] 美国糖尿病学会. 糖尿病诊疗标准( 四) -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2006 年公布.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 26(3):10005- 10007.

[3] 刘建芝. 住院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104例观察与护理.当代医学, 2013, 19(18):120-121.

[4] 万秋红, 周凤球.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 3(5):24-25.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2

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5 000万,每年以120万人的数目递增〔1〕。慢性高血糖引起的人体多器官尤其以眼、肾、神经以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导致功能不全或衰竭〔2〕。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同时积极进行身心等综合护理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3〕。本文就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全程规范强化的综合护理干预,为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的能力,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得到良好改善,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命生活质量提供临床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就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5例,其中男59例,女46例,年龄61~88〔平均(70.8±12.5)〕岁,职业以脑力劳动者居多,约占2/3。随机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组63例,男36例,女27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年龄为61~88〔平均(69.9±13.1)〕岁;病程为2~13〔平均(7.8±4.2)〕年,体重超重者20例,伴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高于正常指标者52例,伴高血压者33例,患者空腹血糖(15.51±2.14)mmol/L;对照组42例,男27例,女15例,男女性别比为1.80∶1,年龄为62~86〔平均(69.2±12.3)〕岁;病程为1~14〔平均(7.9±4.8)〕年,体重超重者14例,伴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高于正常指标者27例,伴高血压者30例,患者空腹血糖(15.07±2.53)mmol/L;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空腹血糖、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评估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联系电话、文化程度、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体重指数、疾病认知情况、服药依从性及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判定有无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等微血管病变,根据患者的心电图、下肢动脉多普勒等判定有无大血管并发症等,收集与患者相关的所有信息。同时定期发放调查表,进行系列的调查、分析、研究。设计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调查表,内容包括: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心理及生活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应合理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是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规范强化地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进行2型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服药、运动、饮食、心理干预、并发症防治、自我管理等指导,同时对患者定时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电话咨询服务,2个月复诊1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2年后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1.2.1 常规护理措施

①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介绍:内容包括2型糖尿病的诊断、临床表现和分型、并发症的表现等相关知识。②饮食健康教育:糖尿病不论有无并发症、用药物情况及血糖水平如何,都要首先落实并长期坚持饮食治疗。内容包括常用食物的大致热量,慎食或禁食的食物,口服降糖药中饮食的注意事项。③运动疗法:包括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的重要作用,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④指导血糖等指标的自我监测:包括教会患者使用血糖仪以及血糖测量的准确时间、方法并记录。指导患者血脂、血压的测量方法、时间、正常范围。⑤良好的遵医行为:包括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特别是严格服药方法、剂量、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预防方法。应熟悉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和正确注射胰岛素技术、注射部位及方法。⑥心理健康指导: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甚至会有悲哀、烦躁、抑郁的心理状态,对生活失去信心。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相关知识的指导能够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正确地认识、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积极、自觉地配合治疗。

1.2.2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的基础上,全程规范实施本组强化护理措施干预。内容包括:①饮食干预:饮食治疗的重点是为病人决定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的理想比例以及详实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既可满足身体正常所需,又可配合药物、运动等措施,良好的控制血糖及相关指标。包括:保持饮食均衡,每日饮食种类包括谷类、蔬菜、蛋白质,可适当增加粗纤维摄入;培养良好的饮食规律和习惯、定时定量,不可饥饱无常;根据每日热量摄入的标准,患者掌握饮食控制的标准计算方法〔4〕。②运动干预:运动疗法的目的,是可以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及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轻体重,降低脂肪及血液黏度,并且能够降血压,防止并发症。让患者掌握根据个人情况实施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运动的方式方法、合适运动量的把握,及运动前、中、后的注意事项。③认知及自我管理干预:向患者讲解2型糖尿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同时通过对患者能力的评估进行不同程度及不同形式的健康指导,包括定期举办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宣传资料、课后咨询等方法,使患者和家属了解2型糖尿病的诊疗知识及预防措施、服药的重要性等,2型糖尿病与运动、情绪、饮食以及不良嗜好的关系及其危害性。对年龄偏大或其他特殊情况者,采取一对一指导方法以及家属代学方式,普及自我防治知识。每月电话随访或家访及1~2次,并指导患者监测血糖、血压水平,监督患者护理干预的执行情况。④并发症、伴发症防治干预:掌握低血糖发生的先兆症状(头昏眼花、心慌、汗出、饥饿感、恶心、面色苍白等),出现时应积极采取的正确措施;重视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较弱,应掌握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方法措施及出现感染后的简单处理策略。熟悉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伴发症及日常保护措施,如四肢皮肤的护理保护:由于2型糖尿病为慢性疾病,常有周围神经的损害,患者双足常常感觉迟钝或感觉能力下降,平时对于双足的泡洗水温一定不可过高,以免出现烫伤继发感染或坏疽。

1.2.3 效果观察

患者均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6个月,复查空腹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情况,统计两组患者2年后并发症情况。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为血糖控制良好;血压控制标准,按照1999年WHO制定的理想血压控制值为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进行,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干预6个月后及2年后并发症情况、血糖、血压及血脂异常例数变化见表1。综合护理干预组干预后、干预6个月后血糖、血压及血脂异常明显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减少(P<0.05,P<0.01)。综合护理干预组干预后大血管和微血管改变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血压及血脂异常例数变化,表2 两组患者2年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略)。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治疗控制,应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患者除了遵循医嘱合理服药外,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限酒戒烟,舒缓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同样非常重要。通过进行系统性科学健康教育,一方面帮助他们正确掌握2型糖尿病诊治和保健知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血糖、血压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正确认识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正确合理用药及坚持用药的重要性。通过强化饮食、运动、认知、并发症、伴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2型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率,使他们自觉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良好的遵医行为,以达到良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出现的目标。糖尿病常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可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情况与糖尿病血糖、血压、血脂等临床指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有关密切〔5〕。

规范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丰富和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其预后。以此显著减少致死、致残率,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

2 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34.

3 肖晓燕,兰佳庆,侯绍蔚,等.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402.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3

关键词: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干预

糖尿病足为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沉重的身心负担,在美国以及欧洲,糖尿病足是导致患者出现非创伤性下肢截肢的最常见潜在原因[1],虽然目前对糖尿病足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糖尿病足的预防则十分有效[2]。为了提高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预防能力,遵从医疗方案主动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其进展为糖尿病足的可能性,我们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科存在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患者实施了综合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科存在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49.5±7.8)岁。所有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高危因素等方面的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干预。干预方法和内容主要包括:①血糖监测与药物干预。②心理干预。③足部护理干预。④饮食干预。⑤教育干预。

1.3评价指标 ①于干预后24个月时评价两组患者中出现糖尿病足患者占总人数的比例。②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4个月时对患者的遵医率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 7.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24个月后出现糖尿病足患者比例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将增至3亿多[3]。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溃疡,其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最终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因而探讨糖尿病足的有效预防措施,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机率,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研究主要对试验组实施了包括血糖监测与药物干预、心理干预、足部护理干预、饮食干预、教育干预等内容的综合干预措施。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血糖监测与药物干预是糖尿病足防治的重要手段。通过高质量的血糖监测,掌握患者的血糖实时变化,有利于医师对患者血糖异常状态的及时干预,帮助患者尽可能地维持血糖在适宜水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药物干预方案,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糖尿病患者具有病程长,住院次数多,经济负担大等特点,因而易出现悲观、焦虑、消极等多种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疾病控制。医务人员应对此加强干预,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援助,帮助患者建立起正确的疾病应对方式。

足部护理干预是糖尿病足患者的干预重点。医务工作者应每日检查患者的足部情况,注意观察患者足及足趾间有无小伤口、水泡、干裂、肤色发暗等情况,以便进行早期干预。足部护理干预的另一个方面是对患者足部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足部检查、清洁、按摩、运动、保护的方法,使患者有能力对糖尿病足进行主动预防。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足的防治基础,在进行饮食干预时,应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积极性,与其共同实施合理饮食方案的制订,以便在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患者对饮食的偏好,严格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饮食摄入,巩固药效。

教育干预是糖尿病足防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掌握糖尿病足的临床症状,高危因素,血糖监测方法,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定期复诊。

4结论

本研究表明,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实施包括血糖监测与药物干预、心理干预、足部护理干预、饮食干预、教育干预等内容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遵医率,降低其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足的可能性,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Boulton A J,Vileikyte L, Ragnarson-Tennvall G,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Diabetic Foot Disease[J].Lancet,2005, 3669498:1719-1724.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4

医学上将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综合症称之为“成人病”,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让孩子们远离成人病。

肥胖症

据观察发现,许多成年人肥胖症均始于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体态,还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预防肥胖症应从儿童期开始。

预防措施:1、要预防孩子肥胖,应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例如婴儿期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添加辅食要适量,进餐时间要固定;2、幼儿期应均衡饮食,家庭膳食安排要多样化,尽量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水;3、父母应带孩子多做户外运动,如散步,玩游戏等;4、对有肥胖家族史的孩子来说,更应注意避免主食过量,控制高热卡食品的摄入,如油炸食品、零食、饮料、肉类等;5、少玩电子游戏,控制看电视时间等。

高脂血症

儿童高脂血症,往往是在体检测定血脂时才被发现,一般容易被忽视。由于高脂血症是引起中老年人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致病因素,而成人高脂血症往往是由儿童期发展而来。因此,及早发现儿童高脂血症,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已成为现代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预防措施:1、2岁以下婴幼儿因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摄入较高的热量,可以不去限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2、2~5岁孩子应注意适当控制饮食中脂肪供应的热卡,小于或等于总热卡的20%;3、同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除主食外,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以提供全面营养素,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及理想体重;4.6~12岁孩子着重在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做到平衡膳食,不偏食,少吃零食,餐间吃些水果为佳。

高血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成人高血压往往是由于儿童期高血压发展而来的。引起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很多,其中钠盐摄入过多以及肥胖是主要的诱发原因。

预防措施:1、遗传因素对儿童高血压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父母中任何一方有高血压,孩子也就成了重点预防对象;2、避免肥胖,营养专家建议孩子在两岁后应提倡饮低脂牛奶,少食油煎和高脂肪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粗粮;3、给孩子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在活动中消耗热量,避免肥胖;3、防止食盐过多,应从小培养孩子吃清淡饮食习惯,选择富含钙与钾的饮食;4、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充分的睡眠对防范高血压很有帮助;5、定期给孩子测量血压,一旦发现孩子血压超过正常标准,应及早就医,切勿滥用降压药物。

糖尿病

据统计目前中国主要城市的儿童糖尿病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的1.6人。在儿童糖尿病医院,患糖尿病的孩子,平均年龄只有10来岁,最小的是5岁。儿童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有三类:一是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二是饮食方面;三是与基因有关。

预防措施:1、家长发现孩子有极度口渴、多食和消瘦现象时,应立即带孩子就诊;2、引导孩子少吃高糖分或者高脂肪食物,如洋快餐及碳酸饮料,适量增加高蛋白和高纤维素食品;3、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锻炼,控制体重;4、尽量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拥有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积极作用。

冠心病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也始于儿童期,由于早期血管病变是可逆的,到了晚期则无法逆转。所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必须始于幼儿,尤其对已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倾向的孩子,更应采取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1、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2、超重和肥胖者应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3、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胃溃疡和胃炎

据某市一家医院对623名就诊儿童调查表明,经胃镜检查发现,有溃疡的占23.92%,有各种胃炎的占40.77%,十二指肠炎的占14.4%。儿童胃溃疡和胃炎发病率如此之高,不良的饮食习惯是主要的诱发因素。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5

【摘要】糖尿病足的并发症是属于糖尿病的一种晚期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开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足部并发症的危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已成为控制疾病、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健康教育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于病程长、病情长期未得到控制的患者,治疗困难,医疗花费巨大,预后差,所造成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沉重。国外资料表明所有因糖尿病有关问题的住院中,糖尿病足占到47%,美国每年的非创伤性截肢中,一半以上是糖尿病所致,治疗糖尿病足的医疗费用在美国相当于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医疗花费的总和。在我国这个费用大约是糖尿病平均住院费用的四倍。糖尿病足严重危害着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1 糖尿病足及其发病机制

1.1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是糖尿病一种严重并发症[1]。

1.2 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使患者在行走时足的姿势改变,足底受力点发生变化,容易产生胼胝、破裂、溃疡、关节变形等;血管病变使肢体循环障碍发生缺血,组织损伤后不易修复。在以上病变基础上遇到感染、冻伤、烫伤、外伤或者毛囊炎等时,就可以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2 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

包括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既往有溃疡史、足部畸形、失明或严重视力障碍、老年人尤其是独立生活者、生活条件差、糖尿病知识缺乏或从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等。

3 健康教育是预防糖尿病足的有效武器

据美国最权威的糖尿病治疗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统计,即使经过最佳的外科治疗,仍有5%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膝上截肢,15%~20%接受膝下截肢,5%~10%接受足切除手术[2]。糖尿病足诊断是容易的,治疗却是困难的,预防是关键。有专家指出,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及管理,采取合理预防措施,85%因糖尿病而导致截肢手术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在我国健康教育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成为预防糖尿病足的有效武器。

4 预防糖尿病足健康教育的实施

4.1 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足部并发症认知与重视程度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与糖尿病患者知识缺乏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危害,用病例事实唤起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对足部并发症的重视,鼓动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乃至全人类共同对抗糖尿病足的发生。

4.2 糖尿病足预防胜于治疗糖尿病足分为正常足、高危足、溃疡足、感染足、坏死足、无法挽救的足。这6个阶段涵盖了糖尿病足发展的整个病程,它强调了当足发展至第3阶段,就必须经过特殊处理[3]。如继续发展,治疗将变得更加困难,病情延长、截肢以及死亡率大大增加。因此提倡预防第一,将有限的资源用于预防而不是截肢手术,是至关重要的。

4.3 坚持糖尿病一般治疗原则是关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达到和维持理想的代谢状态,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质量在理想水平,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按 ,另外减轻体质量还可以降低足部承受的压力。

4.4 足部的自我检查及日常护理

4.4.1 每天用温水洗脚,使用柔性肥皂,洗前水温合适防止足部烫伤,足部干燥可使用乳液护肤,防止皮肤干裂。

4.4.2 避免烫伤。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皮肤感觉迟钝,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以防发生危险。

4.4.3 经常检查双脚,包括趾间、足底,注意是否有鸡眼、胼胝、感染、水泡、红肿等,视力下降及行动不变者可让家属帮忙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4.4.4 选择舒适的鞋袜。选择鞋尖宽大柔软透气性好、尺码适宜的鞋,不能赤脚穿凉鞋拖鞋,防止异物损伤足部皮肤,袜子宜透气性好、松软、暖和,保持清洁。

4.4.5 正确修剪趾甲。在洗脚后趾甲较软时修剪,修剪时保持趾甲平整圆钝,以免划伤皮肤。

4.4.6 防止冻伤及时注意足部保暖。

5 健康教育做到方法灵活、重视心理、因人而异

健康教育应根据患者的需求、生活方式、心理等个体化、具体化,必要时经常调整。沟通方式因人而异,使患者尽可能有效的获得更多信息。

6 小 结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其积极作用不是一般传统的医疗技术和药物能代替的。我们尽可能使糖尿病患者能够接受良好的足部护理教育,采用正确合理的措施避免足部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实现疾病预防、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叶山东.临床糖尿病学[M].第2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257-262.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6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达8000万人[2],随着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及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也随之上升。因此重视糖尿病综合干预等措施的教育,对医护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自2007年5月~2009年5月在社区及家庭中对76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2009年5月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76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0 ±8) 岁,平均病程(7. 5 ±3. 5) 年。其中ⅰ型患者4例,ⅱ型患者72例。大专以上文化9例,初中46例,小学以下文化21例。

1.2方法:收集与病人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内容包括:(1)病人的一般生理、心理、发育情况、相关病史、伴随疾病、生活方式和并发症。(2)病人的文化程度和社会文化背景。(3)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4)家庭对患者的支持情况。所有信息制成表格录人电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并由专人管理,同时为每位患者发放医患联系卡,以便随时咨询和电话联系。

2综合干预措施

2.1正确用药:正确使用药物是有效治疗的保证。对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将每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剂量、用法、用药时间及注意事项等仔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尤其向患者讲解胰岛素的作用、注射时间、方法、部位的选择及储存方法;低血糖反应知识及预防措施等。并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社区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告诫患者不可乱用土方、秘方以免影响治疗。定期由内分泌专家来社区对那些经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及治疗,使他们的血糖长期稳定地维持在理想的水平。

2.2饮食控制:合理控制热能,达到和保持标准体重,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合理安排膳食结构。适当的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过分的饮食控制可导致严重营养不良,又可进一步加重内分泌代谢紊乱,甚至低血糖。因此,饮食疗法应遵循:(1)“三高一低”原则进食,让患者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及低糖低脂饮食。(2)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日分4~6次进餐,使每餐热量明显减少,以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让患者多进绿叶蔬菜、豆类、粟谷类、水果。总热量为6000~8000 kj/d,每日主食摄入量为200-250 g,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脂肪占20%-25%,三餐热量的分配为:1/5、2/5、2/5或1/3、1/3、1/3。

2.3自我监测:讲解血糖的正常范围,示范血糖仪的操作,指导患者现场操作以及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应急处理及预防。不少患者认为自己已应用降糖药物,又无任何不适,不需进行血糖和尿糖测定。血糖控制不佳时,每日可监测3~5次,血糖控制较稳定时,每周监测2~3次,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同时建议患者做好血脂、血压、体重等的监测。

2.4运动指导: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利用。 文献报道规律的运动锻炼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改善脂肪代谢,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3~4]。运动宜从小运动量、短时间开始,循序渐进,可安排在餐后0.5~1 h开始,这是降低血糖的最佳时间,有利于减轻体重。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状况、病情轻重及有无并发症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如散步、慢跑、跳舞、体操、太极拳及游泳等。一般应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准,鼓励患者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

2.5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使患者保持心态平衡。目前糖尿病还是一种终身疾病,不能根治。治疗需长期不间断进行,且其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患者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失望甚至放弃的心理。我们应耐心劝导患者,应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做好心理疏导[5]。

2.6健康教育:包括集体教育、示范教育、经验交流及个别指导等形式,社区设立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手册。(1)每周举行一次专题讲座结合录像、幻灯、图片等方式对患者及家属宣传糖尿病有关知识,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单,现场接受有关健康问题的咨询,使糖尿病患者和家人正确认识各种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2)经验交流主要围绕有相同问题的患者之间、患者家属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及体会。采用授课、提问、榜样患者发言、集体讨论意见反馈等形式,鼓励糖尿病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个别指导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一对一的交谈,每次教育内容包括1~2个目标,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及学习障碍情况,分多次进行,对文化水平较低学习有困难患者给予特别辅导。引导患者克服不良嗜好,指导患者平衡膳食,饮食有度,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运动。经常与患者家属取的合作,获取反馈信息,根据患者反馈意见改进教育方法

2.7定期随访:对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每周1次进行随访,进行健康查体,了解患者病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社区76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等措施,结果显示:干预前优良率为23.7%;干预后平均优良率达到90.7%。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运动锻炼、正确服药及饮食、自我足部检查、护理和依从健康教育的人数明显增加。

4体会

在现代医学模式中,对糖尿病的治疗不再是单纯的控制血糖水平,更要防治并发症、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血糖的控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降糖药物等。而健康教育为综合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近几年农村社区十八项公共卫生服务普查发现,对在社区干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培训后,患者的按时复查、饮食控制、规范治疗、保持运动、自我检查等遵医行为明显提高,证实连续性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有效方法。从长远角度看,只有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提高,把糖尿病的社区、家庭管理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因此,对糖尿病进行社区、家庭管理极为重要,应把专科临床与预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社区、家庭与医院、医生与病人之间互动,以连续性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建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一体、全程管理、终身服务的糖尿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防治模式,以达到控制、治疗糖尿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存活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98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9

[3]刘国良.糖尿病人运动治疗与实施[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