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道范例6篇

人生之道范文1

对了错了真的假的谁说啊

是否有种感觉叫做轻松啊

那就尽情的欢乐吧

庸庸碌碌过一生也挺好啊

不用看的太清自找麻烦呀

以后都是棺材上的尘土啊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纷争呀

人是赤裸裸地来到世上啊

最后还要赤裸裸的回去呀

什么名啊利啊都是没用的

所以我们还是做个愚民吧

幸福啊

无为无欲无妄无思智也

平淡平静平安平心善也

一生一世一字一淡纯也

为人师长而行不言之教圣人也

不以为仁上智

不以为礼上贤

善渊之心

人生之道范文2

“闲扫萧斋静扫蝇,修行何必定如僧。”这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他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做点清扫书斋的事,既活动筋骨,又创造清洁的环境。袁枚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到了古稀之后,从事扫书斋等活动已力不从心,又该作何消遣呢?他在《遣怀杂诗》中写道:“一笑老如此,作何消遣之?思量无别法,惟有多吟诗。”并写到:“譬如将眠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字里行间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颇能给人以启迪。

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北宋名家程颢的一首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善于养神,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陶渊明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家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年月里,颠沛流离,备受艰辛,体衰神伤。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体贴,小儿亲昵。这在他的诗中得到印证:“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使他晚年一度过得安闲自在。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有这样一副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茶。”吃清淡饭菜,饮天然水,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清代乾隆年间进士顾光旭有副养生联:“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强调做人必须“为善”和“读书”这个养生的道理。

人生之道范文3

法国有一家媒体曾经在报道前法国总统萨科齐慢跑时突然昏厥入院的消息时戏称,总统被爆桃色新闻,未必是大事,但其健康出现问题,却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大事件”。所以几乎每个国家的领导人身边都会有一个御用团队专门负责他的身体状况,从膳食、运动等等方面进行精确的制定,因为这确实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和社会局面的安定和发展。

追求合理的膳食

实际上中国领导人多以高寿著称,一般都超过世界人均寿命的74岁。有一次,主席对外谈及自己的养生之道时,曾总结出了“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的健康16字诀。

而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长寿领导人是乾隆皇帝,据史料称他的养生之道有些独特,除了起居饮食非常有规律外,他还坚持每天一到二两的饮酒量,当时的御酒为洋河酒,乾隆皇帝曾亲口赞誉其“酒味香醇,真佳酒也。”据悉,现在的洋河・微分子酒分子量小、低醇,代谢快、醒酒快;而且微量成分多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特征,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

同样好酒的养生达人还有曾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在他辞职后,住在他的家乡科龙贝的拉布瓦瑟庄园。由于食品供应紧张,再加上手头拮据,他们家的饮食常常很简朴,但酒窖里总是储存着一些酒,有些要留着招待客人,但大多数戴高乐会时常小酌。而且他热爱蔬菜和肉类,他的胃口同他的身材很相称,土豆、冈城风味的猪肚、猪爪吃起来都津津有味,但是他不喜欢吃水果,在他看来,吃水果太浪费时间。由于戴高乐在饮食上博饮广食,荤素搭配合理,因此他的身体非常健康,精力十分充沛。

实际上每个领导人对于最适合自己的养生食谱都有独特的心得,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通过亲身示范帮助美国年轻人摆脱肥胖。

白宫厨师长克里斯特塔说:“米歇尔・奥巴马喜欢有机农作物,两年前经她提议在白宫辟出了一块菜园。那里她亲自种植了莴苣、青椒、菠菜、黄瓜、西红柿、罗勒和浆果。这些物品直接被端上白宫的餐桌……”

领导人的零食也不容忽视,由于脑力消耗较大,领导人的加餐多为健脑、养心的食物。如杏仁、芝麻、核桃等。尤其是杏仁,它富含维生素E、镁等元素和有益于心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

运动有益精力充沛

除了合理的膳食外,适当的运动也是健康身体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是里根,活了93年又120天。他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在白宫,福特总统有一个很大的游泳池。他会坚持每天早上6时30分左右起床,稍做准备就去泳池里游上45分钟左右。即使到了93岁的高龄,福特在加州的家里还坚持每天游泳。

同样是运动爱好者的还有南斯拉夫前总统铁托,这位总统是位体育健将,他击剑、摔跤、滑雪、拳击、网球、打猎、钓鱼、骑马、游泳、爬山、体操、下棋、自行车、散步等样样都行。并且还在士官学校获得过全团击剑冠军以及奥匈全军区击剑锦标赛银牌。

西德前总统卡尔・卡尔斯藤斯认为强健身体与运动密不可分,他为了激发全体国民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在1979年10月11日从北部的弗伦斯堡开始徒步旅行,沿波罗的海海岸往东南方向行进,先后穿越238个州府和城市,于1980年10月4日到达慕尼黑,历时两年,行程1129 公里。

芬兰前总统吉科宁本身就是位杰出的运动员。1924年,他获全国比赛三项冠军,其中跳高成绩达1.85米,十分令人钦佩。

而中国主席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聊到了自己的爱好。说,我爱运动,游泳是我的最爱。锻炼身体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工作和休息之间寻求平衡。这可以令我们精力充沛,并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

此外,他还表示,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精彩纷呈并拥有全球号召力,在中国也很受欢迎,“当我有空的时候,我会通过电视观看NBA赛事”。

保持豁达乐观的心胸

曾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盗,被偷去很多东西。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人生之道范文4

让我为你点一炉沉香屑,捻上一搓上好的茶叶,放在这褐色紫砂壶中,让我为你冲泡这人生与茶的百味。

让我们先加一壶凉水:看着茶叶在水中沉浮了一下便漂到了水面,茶叶卷成一团,干燥枯竭,毫无香气,却如清水一般清淡无味,平淡无奇。这好比没有坎坷的生活,平平凡凡,寂寂寥寥,毫无趣味。才华没有得以施展,只得畏畏缩缩地停笛在最最肤浅的表面。

现在换为温水:茶叶微微舒展,在水中游荡,上上下下,终于又回到了表面。这时茶水散发出一丝微弱而又清淡的香气,极微小,极细弱。我们所处的人生之初就是如此。我们经历了微风细雨,受到了一点点磨练,我们的本质也渐渐开始显现。但还是浅显的,我们还没有尝过世事的甘苦,只是初领皮毛。这便是经历了一点困难的人生。

我们开始加上滚烫的开水:随着沸水进入壶中的刹那,茶叶开始剧烈地浮沉,有上有下,有浮有沉,顿时化为水中漫天飞舞的雪花,时而飘,忽而落,又而被卷起来甩向半空。所有茶叶完全展开,好像轻巧的羽毛,沉在了壶底。一股浓郁的茶香一下子充满了整个屋子。这香味好像青铜,厚实而有内涵,记载着历史的尘烟;这香味好像楠木,古朴而有质感,观望着时间的流逝;这香味好像古瓷,细腻而有品位,承载着文化的变迁:这香味好像翡翠,清澈而有气节,代表着物质的积淀。它是经历了风吹雨打的人生:在重重危机、挑战之后,饱经风霜,苍劲而有着长时间文化、内涵沉淀的底蕴。是长者、老者的人生。在——切困苦之后,对小风小浪的藐视于对艰难困苦的笑纳。一身的才华得以全面施展,内心世界深厚而悠远,沉稳而坚定。

这便是人生与茶的哲理:只有在坎坷曲折与时间的洗礼之后,我们的人生之茶才会绽放出它应有的、沁人心脾的馨香。

人生之道范文5

知命,知礼,知言,这三个境界在人生中的顺序是倒着的:我们都是最先知言,在与人交谈和读书中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他人;但是知言还不够,还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还需要你懂得礼仪,能够充分尊重他人。多一分尊重,就会少一分抱怨。更高的一个层次是知命。知命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境界,他已经建立了一个自循环的系统,他内心会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应对外界。

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种内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了。

庄子的《逍遥游》中也有类似的一个表述,它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就是说,当全世界的人都在夸赞你的时候,你不会因为这种鼓舞而多往前走一步;而当全世界都在指责你,都在非难你,都在说你做错的时候,你的内心并不泄气,依旧会坚持你认定的想法。这样才叫做认清了“内”与“外”,明白了“荣”与“辱”。

所以,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的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

我们谈论“知天命”这个境界的时候,很自然会联想起金庸武侠小说中写到的独孤求败的境界。

在中国的武侠小说中,一个少年剑侠初出道之时,往往用的是一口天下无双、锋利无比的宝剑,那萧萧剑气、舞动的风采真是绚烂之极;等到他武艺精进,真正安身立命,成为一个门派的掌门人,或者在江湖上成为一个有名的剑客的时候,这个人用的武器反而可能是一口不开刃的钝剑。因为锋利现在对他来讲已经不重要了,他的内功开始变得沉浑雄厚;等到这个人已经成为名动江湖的大侠,他的武功已经超越了一个一个的流派划分而出于其上的时候,这个人可能只用一根木棍。就是说,金属那样的一种锋利和那种质地对他来讲也不重要了,他的手里只要随便拿个东西就够了;而等他真正走到至高的境界,也就是独孤求败的境界,求一败而不可得,这个时候他的手中是没有兵器的,他双手一出,就能挥出剑气,所有的武艺都融会贯通在他的内心里。此时敌人已经不能和他对招,因他已经到了“无招”的境界,因为他的无招,故而对手不能破解。

融会贯通的境界,一直是中国文化所崇尚的最高的境界。孔子所谓的“知天命”,其实就是把学习的各种道理,最后达到了一种融会和提升。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就该进入孔子所说的“耳顺”的境界了。

耳顺,就是不论什么样的话都能听得进去,都能站在发言者的立场去想问题。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听到不好听的话。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耳顺呢?

在对天命有了透彻的了解,自己的内心有了巨大的定力之后,孔子说,“六十而耳顺”。此时,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个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

这种境界,用中国文化的一个词来表述,就是“悲天悯人”,在真正了解所有人的利益与出发点的前提下,实现理解和包容。

也就是说,当以自己的价值体系去看待其他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时,我们是有理由惊讶的;但是,如果你知道他带着什么样的生活历程走到今天,也就是你的这个体系能够进入到他的体系,也许就会多了一些谅解。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成雨。

其实耳顺之人是什么呢?就是不管这个云在五千米还是五百米,他总能感知到这个高度。这就是孔夫子面对那么多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因材施教的道理。

一个人要想做到耳顺,就要使自己无比辽阔,可以遇合不同的高度;而不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以自己恒定的标准坚守在某一个高度。

用这样的观点来解释“中庸”也许更为恰当。中庸其实是学习了所有外在知识之后,经过内心的陶冶与熔铸,达到的一个融会贯通的境界。

这就好像我们小学、中学的时候经常做的一个物理实验:老师给一支铅笔,一个圆,将圆画成七等份,再分别涂上七种颜色,然后戳在笔尖上快速旋转,结果呈现的是白色。这种白就是七种颜色绚烂之极之后融合而成的一种颜色。

孔子“耳顺”的境界,其实就是外在的天地之理在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作基础,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当所有的规矩大道已经变为你的生命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座佛寺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的。

终于有一天,这些台阶不服气了,他们对那个佛像提出抗议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你有什么了不起啊?

那个佛像淡淡地对它们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

我们看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而在这从容之前,其实是要经历千锤百炼的。

孔子所说的这样一个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历程,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不同的人生阶段可以参照的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比照一下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立起来了,是否少了一些迷思,是否已经通了天地大道,是否以包容悲悯去体谅他人,是否终于做到从心所欲。

同时还要看到,在当今这样一个加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更加有效率的生活。

其实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还有社会年龄。如果我们在二十岁、三十岁能够提前感悟到四十岁、五十岁的境界,已经建立了明晰的内心价值系统,已经能够把社会给予的压力变为一种生命反张力,已经可以做到从心所欲那样的一种淡定从容……那么我们说,这样的生命,才是有效率的生命。

英国的科学家公布过一个实验:

他们为了试一试南瓜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廉价的植物生命力能有多强,就在很多很多同时生长的小南瓜上加砝码,砝码的重量就是小南瓜所能承受的极限。

这样,不同的南瓜压不同的砝码,只有一个南瓜压得最多。从一天几克到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这个南瓜成熟的时候,上面已经压了几百斤的重量。

最后的实验是把这个南瓜和其他南瓜放在一起,大家试着一刀剖下去,看质地有什么不同。

当别的南瓜都随着手起刀落噗噗地打开的时候,这个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把斧子也弹开了,最后,这个南瓜是用电锯吱吱嘎嘎锯开的。它的果肉的强度已经相当于一株成年的树干!

这是一个什么实验呢?其实就是一个生命实验,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所处的外在环境跟我们内在反张力最好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吗?“只争朝夕”这句话用在今天是再合适不过了,一万年太久,七十年也太久。

学习《论语》,学习任何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待。

人生之道范文6

衣着 冬天防寒保暖,最主要依靠的是衣着,要注意“衣服气候”。有研究表明,当衣服表面温度在0℃左右,而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时,即形成所谓“衣服气候”。这种“衣服气候”在人体皮肤周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能有效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维持人体恒定的温度。对于老人,因其生理机能下降,代谢水平较低,冬装以质轻且又暖和为宜。着装时最好多穿几层,以在衣服中形成隔热空气层,阻止内热外冷气体的交流,保持体内温度。老人冬季的外套,既要保暖,又应轻便,内外服装宜宽松、舒适,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冬装还要穿脱方便,上衣不宜选择套头式样,以样式简单为好。另外,身体的一些暴露部位如手、耳、鼻、唇等,因血液循环较差,在冬天很容易受到寒冷伤害,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口罩、耳罩以及围巾等加以保护,防止发生冻疮或冻伤。

饮食 增加热量,保证充足的与御寒相适应的热能,是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产热营养素的适宜比例,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13%~15%、25%~35%和60%~70%为宜。即是说,蛋白质供应量限制在常温下的需要量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以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应量来保证。冬季是饮食补养的最好季节,正如俗话所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产热高和温热性的食物主要有羊肉、狗肉、雀肉、鹿肉、牛肉、鸡肉、虾仁、桂圆、红枣等,这些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的老人尤其有益。为使“阴平阳秘”,冬季还宜配食鳖、龟、鸭、鹅、藕、木耳等护阴之品,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精气亏损的老人,以求阴阳平衡。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廿五吃“八宝粥”的习俗,冬天尤其提倡食用热粥,既祛寒,又给养,还疗疾,可谓一举多得。

起居 冬季养生自古有“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之说,意思是,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些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尤其是年迈体弱的老人,应避寒就暖,不要过早起床。另须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肾病、胃病患者莫要“贪黑”。冬天睡眠时间较长,但切忌蒙头大睡。若遇太阳出照,应勤晒被褥,并尽可能到室外接受“日光浴”。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平时宜开窗透气。一般80平方米的居室,10分钟左右即可换气1次;若室内外温差较小,可适当延长开窗时间,但一般30分钟已足够。同时,室内应尽可能多地接受日光照射,尽享大自然的恩赐。冬天采暖房间适宜的小气候为,温度19~24℃,湿度40%~50%,空气流速0.2米/秒。室内可盆栽些花草,调节空气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