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环境作文范例6篇

家乡的环境作文

家乡的环境作文范文1

米易一小三(4)班胡大洋

我的家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是有点美中不足就是部分环境遭到破坏。

一个周末,我去二糖厂打乒乓球,刚到那里,一股异味扑鼻而来!瞧,二糖厂正排出滚滚浓烟,公路上货车排放的大量尾气,甚至路旁还有马屎、牛粪之类堆积在一起,行人都捂着鼻子,连路边的草也是黄黄的。我再往山上走,渐渐异味没有了,还飘来一股清香,树上的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小溪清澈见底,树木郁郁葱葱,不远处还有一所职业学校,同学们正在给树浇水呢!

在同一个城市,为什么差异就如此之大呢?原来,二糖厂厂区的水、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而相反,山上的树没有受到污染,而是得到了人们的精心呵护,所以山上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

家乡的环境作文范文2

庄志成

星期六,妈妈带我去凤凰广场调查环境。

我来到草坪上,看见许多小朋友围在一起吃东西,吃完后,把袋子随手扔在了草坪上,我上去制止说:“小朋友们,你们不要随地乱扔垃圾,这样会污染环境的。”小朋友们听了,连忙把扔在草坪上的垃圾捡起来了。然后,我看见马路旁边有卖烤羊肉串的,一个大姐姐买了几串,吃完后,随手扔在了马路旁边,我来到大姐姐旁边说:“大姐姐,我们不能随手乱扔垃圾,因为这样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大姐姐听了,把羊肉串签扔到了垃圾箱里。

我建议大家要保护环境,如果人们天天破坏环境,我们的世界就会变成一个垃圾场,如果人们天天环保环境,那我们的世界会变一个美好的世界。

家乡的环境作文范文3

最近,我发现家乡的环境一天不如一天了,大街小巷内垃圾随处可见,母亲河的水黑乎乎的,还发出恶心的臭味。这一切,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啊!可我一个人势单力薄的,所以,我决定成立一个环保小组,组员就是我的一些好朋友。

环保小组成立以后的第二天,我们就上街宣传环保知识,哪知环保知识没有宣传成,到看见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事:一辆载满垃圾的大货车在公路上飞快的行驶,车上的各种垃圾随着风一袋一袋的往下落,落下来的垃圾有顺序的排列着,像一条彩色的大蛇。突然,一个骑着单车的小伙子飞奔过来,由于他来不及刹车,就被“大蛇”给绊倒了,小伙子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垃圾,气呼呼地说:“谁这么缺德呀,把垃圾丢在大马路上!”说罢他又用脚去踢垃圾袋,垃圾袋里东西被踢得满大街都是。这时,有过来一辆小汽车,把“长蛇”的上半部分给撞的七零八落的,垃圾到处都是。车越来越多了,你压过去,我碾过来的,干干净净的马路变成了一个大花脸,这儿一抹绿,哪儿一团红,活像一个脸谱。那股臭味别提有多臭了,周围浓郁的花香都盖不住臭味,唉!可怜的马路呀。

现在随着科学的提高,生活的进步,21世纪的人们越来越不注重环境了,在此,我想向全世界呼吁:请保护环境吧!别再让地球母亲哭泣了!

家乡的环境作文范文4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全乡环境建设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始终坚持环境塑造人这一宗旨,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从而提升了民气,塑造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04年,被评为沈阳市文明乡镇、沈阳市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所有成绩的取得,是省市县给予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同县直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分不开的。

2004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全乡建成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下面,就我乡创建“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思路,加强领导,把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作为全乡的重要工作来抓

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全乡载体综合功能的需求不断扩大,强力拉动着全乡建设的发展。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乡领导班子成员坐下来认真思考,大家一致认为,要写好环境优美乡这篇大文章,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明确思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集中精力抓全乡环境建设,环境建设可以出生产力,抓环境本身也是抓经济,把全乡环境建设搞上去,环境优美了,就可以更多地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应该说,对全乡环境建设认识上的高度统一,这在历届政府工作定位上是空前的。抓好环境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思路。为了拓宽视野,树立超前意识,我们乡党委、乡政府有关领导先后到省内几个环境建设搞的非常出色的乡镇进行了考察学习,从而确定了我乡环境建设的工作思路,即: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原则,本着“人民环境人民建、人民环境人民管”的方针,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的措施,以“绿起来、洁起来、美起来”为目标,用五年时间把我乡建设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文明乡。

二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了明确工作方向,我们对全乡环境建设作出了五年总体方案,围绕环境基础性设施欠帐抓全乡环境建设,提高全乡功能;围绕形象抓乡建,实施精品工程;围绕热点、难点抓乡建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每年都有新变化。为确保工作项目顺利实施,乡党委、乡政府成立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强化指挥和协调,严格工作责任制。几年来,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乡主要领导都亲自挂帅,分兵把守,靠前指挥,正是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乡环境建设迈出了较大步伐,每一项重点工程都落到了实处。

三是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几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直各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下,从实际出发,站在对现实历史负责的角度,想大事、干大事、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上了一批重点工程。目前全乡10个村普遍进行了村屯环境综合整治,修筑村屯砂石路211条,99.1公里,改扩建环乡公路22.5公里;新铺筑村级柏油路1.9公里,修建水泥边沟7万延米,安装路灯216盏,绿化村屯街道178条,栽植风景树16600棵,建设村民文化娱乐广场3处,占地面积10600平方米。分别是养前村文化广场,白家岗村文化广场和养后村文化广场,文化、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宫四处。养前村、养后村、白家岗村、细河沿村、腰屯村、凌角泡村村屯街道全部铺设了砂石路,另外四个村村内主要街道也铺设了砂石路。预计到2006年全乡10个村全面实现街道硬覆盖和美化绿化,现已完成的村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巩固完善原有的成果。在养前村、白家岗村村屯环境整治的带动下,全乡各村村屯环境整治的气氛空前高涨,一个讲文明、讲卫生、讲健康的氛围正在形成。

二、拓宽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项目落到实处

现在我们还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我乡的财力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搞环境建设,全乡要发展,要建设,就要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把眼睛转向民间,依靠社会力量或利用政策感召的力量改造全乡、建设全乡。几年来,我们先后投入1065万元搞环境建设,这样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单靠我乡自身财力是本办不到的,所以,我们从五个渠道来筹集资金搞环境建设:

一是吸引社会资金。我们的政策是,在统一规划下,统一动迁,商业开发,政府要形象,开发商要效益。并且我们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全乡环境建设项目新闻会,广泛宣传,平等竞争,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

二是盘活存量资产。我们充分利用全乡空间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等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或资产的优化重组,搞活建设资金。

三是政府投入。一方面我们在每年收缴的基础设施配套费中拿出6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市政建设,另一方面县里每年给我们按一定比例批配的建设费也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证了建设的基本投入。

四是银行信贷。在加强全乡环境建设方面,我们不仅要有超前意识,而且要敢于超前投入,本着不举债,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大大促进了全乡环境建设的发展速度。

由于我们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搞活了全乡建设资金,使各项建设项目如期实施。

三、创建工作的实施过程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分4个步骤进行:调查摸底,积极筹备;宣传动员,组织创建;强化管理,严格执法;自查验收,组织申报。

(一)全面调查摸底,积极筹备

近年来我乡在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加上一些历史欠帐,与其它省市的一些相对发达的乡镇相比,环境质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随着##乡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事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构筑现代化小城镇进程中,把环保与生态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我们设想到2010年,把##乡建设成为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的一个环保模范乡。我们##乡有这样宏伟的建设目标,凭着良好的经济基础条件和优势,又有经过这几年艰苦奋斗取得成果,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创建”成功。

乡党委、乡政府将指标体系中工作任务全部落实到各单位、各责任人,针对性的找出针对我乡弱项指标和差距,布置了工作重点,为“创建”奠定了基础,同时对经济增长、人口、资源、农林业、环保等指标认真进行了摸底调查,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二)开展宣传动员,明确职责,全力创建

今年初期,乡党委、乡政府确定布置了今年的创建工作任务,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了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表示通过努力,争取跨入全省环境优美乡行列,同时在新闻媒体进行了公布,让全乡人民懂得创建环境优美乡,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道理。乡党委、乡政府在集中力量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下大力气搞好全乡建成区环境及辖区生态环境建设,这一方面是我们经济实力壮大的体现,同时也是为发展经济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我们的目标是使##乡早日跨入全省环境优美乡行列。

目标确定后,乡党委、乡政府结合沈阳市环保局建议及本次评比要求,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合理布局,严格控制并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耗能高、污染重、布局不合理的企业,对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动植物油、烟尘、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等十二指标实行总量控制,乡领导在会上对本次“创建”工作进行布置,强调要从根本上改善我乡内环境及辖内生态环境,必须抓住带有全局性的战略性问题。加大全乡的景观建设,两侧绿化美化,对重点道路、街道进行彻底改进,进一步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美化档次;2吨以上燃煤锅炉的烟尘排放要求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大搞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利用农作物秸杆发展畜牧养殖业,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发展经济作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提高粪便利用率和污水排放达标率;加强全乡企事业单位污水、废气的达标管理。乡党委、乡政府把“创建”工程作为衡量各单位、责任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年终工作“一票否决”。

(三)强化管理,加速治理,严格执法

根据沈阳市政府和市环保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辽中县环保局对##乡辖区的其它企事业废水、废气严格要求限期达标排放,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污染物总量指标体系和污染物申报登记制度,污染物总排放量控制计划纳入到小城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县环保局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坚持必须先进行现场勘察、环境影响评价和专家论证,基本上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四)自查验收,组

织申报

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深入各相关单位,对有责任单位进行检查指导,及时了解“创建”工作情况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创建”的基本条件和考核指标进行档案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保证按要求完成“创建”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按申报程序申报,成立了“创建”验收小组,对所有考核指标涉及的内容逐一进行自查验收,结果表明,##乡有条件达到“创建”工作指标要求。

四、创建工作体会及今后主要工作

(一)“创建”工作必须与实现全乡总体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创建”工作纳入全乡总体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发展,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城镇自身发展需要。在硬件建设上,采取多渠道筹集全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舍得花大本钱,与此同时,着眼长远,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乡政府“十五”总体规划已提出建设目标,结合本次“创建”活动,将进一步加快##乡环境优美乡的建设进程。

(二)“创建”工作必须与为民办实事和提高全乡居民环境意识紧密结合

“创建”工作根本目的改善人们生态环境,确保人民身心健康,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此,我们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创建工作的主题,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在农村无论做什么工作,必须得老百姓形成共识,特别是像村屯环境整治这样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更是如此。一个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乡的整体形象和文明程度,也关系着百姓的生存条件和全乡农民素质的提高。通过新闻宣传,广大农民环境意识正在逐年提高,一个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已经形成。

(三)今后主要工作

1、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从全乡规划抓起,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对所有污染企业实施搬迁改造,进一步完善全乡功能,创造一个文明的优良生态环境;二是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坚持从污染源头控制抓起,逐步从末端治理为主转到生产全过程控制,淘汰落后的、耗能高、耗水量大、污染重的落后设备和工艺,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家乡的环境作文范文5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层次分析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0-2547-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10.065

1 河南省乡村旅游概述

河南省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省,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省共有1 800多个乡镇,接近50 000个村庄,38 902个旅游资源单位,其中70%都在农村。国家旅游局及省政府对河南省的乡村旅游十分重视,“十二五”以来,国家旅游局推出了“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河南省旅游局也开始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这两大工程的实施使得河南省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4年上半年,河南省的部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别达到了6个和13个,670多家规模以上休闲农庄、13 000家农家乐,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农民达到了51.4万人。

2013年全省的乡村旅游游客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 132.33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13.5%;旅游收入达到340多亿,比2012年增长了近30%。2014年国庆期间游客人数更是不减,全省共接待游客4 136.13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11.2%,由于国庆期间物价上涨,游客花费较高,旅游收入达到238.28亿元,比2013年增长12.4%。其中,乡村旅游甚是火爆,单栾川重渡沟风景区就接待了游客11万人,平均每天接待将近16 000名游客,农家宾馆日趋饱和。

河南省乡村旅游业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成功,成为河南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撑,是因为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肯定,成为了富民工程的一种象征。

1)乡村旅游受到高度重视,政府给予相关政策的保障。河南省政府组织各部门成立了河南省乡村旅游工作小组,组长由省政府领导担任,成员主要有省旅游局、农业厅、发改委以及卫生局等部门的负责人。该小组主要负责研究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协调和解决,保证乡村旅游工作的顺利进行。各个市也紧随其后,出台了相应的乡村旅游协调机制,使省、市、县、镇、村五个级别做好互动工作,一起努力共同完善乡村旅游的发展蓝图;政府还出台相关文件,对各级别的工作任务、工作原则以及工作目标做了明确的界定,以保障各级别能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河南省政府还把乡村旅游工作作为“河南十项民生工程”之一,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

2)加大乡村旅游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旅游局为了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乡村旅游的开发当中,积极地以各种形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例如与省农业厅、农村信用社合作,对积极投资乡村旅游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并放宽贷款政策,以此来带动他们投资的积极性。投入的资金越多,资金使用率越高,基础设施建设就会越完善,反过来又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省财政厅也大力支持,连续4年每年都拿出一千多万元投入到乡村旅游的建设当中作为引导资金,带动社会投资将近120亿元。

3)加强乡村旅游工作人员培训。市、县旅游局以及相关单位为了提高乡村旅游工作人员素质,每年都下发乡村旅游培训教材,举办乡村旅游经营者、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班;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制定了地方标准,并要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以及农家宾馆严格按照标准来提供服务,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优,评选示范县、镇、村以及农户,由此激发各地农户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提高乡村旅游的档次。

4)对旅游地点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省旅游局在全省筛选了130个特色旅游村,按照特色突出、因地制宜的原则,委托专业旅游规划单位,对每一个村进行合理规划。包括其经营范围、主打产品、工作计划、具体分工等,并策划了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 河南省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

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农村生态环境的变化,两者不可分割,它们既会相互促进又会相互制约。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不好,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乡村旅游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对其造成严重的破坏。

2.1 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相互促进

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乡村具有城市所不具备的条件,如独特的田园风光、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古老的生产活动和特有的居住环境。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核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凡是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方,都是自然环境优越、人文景观丰富的地区。比如驻马店秉承“精品化打造、片区化开发、产业链带动”的发展理念,依托它的民俗文化风情、农村的居民生活、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态田园风光,大力开展符合地区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依托于景区、城市、现代农业、休闲农场、家庭农场等不同的载体,集农业观光、文化体验、林间小憩、果实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于一体,满足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的多方位需求,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农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作为农民,从事乡村旅游目的就是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因此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的最根本途径就是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发展乡村旅游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让他们感受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值得的。因此,实现农民收入提高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完美结合,是发展乡村旅游、改善生态环境的桥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其次,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基层政府官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政府收入也随着税收等途径而增加,在利益的驱动下,政府官员发展乡村旅游的职能意识增强,会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制定合理的农村生态保护策略,并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2.2 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态,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营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毕竟它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消费。

1)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会增加农村自然环境的压力。一般情况下,环境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将一定区域内的游客人数与环境承受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乡村旅游一般都有高峰期和热门景点,在这些时间和地点,游客大量聚集,人口激增,垃圾的产生量也会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严重污染水体、土壤、植被和大气,环境的压力也随之上升;再加上很多人环保意识太差,浪费现象严重,无形当中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其次,乡村旅游的游客大部分都是外来的城市居民,他们对农村的一些习俗不太了解,也不能适应农村的一些生活习惯,可能不会刻意地去保护农村的环境,甚至会把城市的一些坏习惯带到农村,对农村环境造成伤害。比如他们可能会把各种塑料袋、包装袋、快餐饭盒等固体废弃物和一些剩饭剩菜、菜根菜叶、瓜果皮核等生活垃圾堆放在房屋周围;把污水直接倒入河道等。由于农村的公共设施条件本身就很落后,如果没有通畅的排水系统,将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最后,由于人流、客流、车流量太大,使得旅游村的水、电、燃料等自然资源消耗量超标,供给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乡村旅游的发展会使得环境退化。目前,“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中广受欢迎的一个项目,它包括游客走进田间地头、自己摘菜洗菜,自己完成整个做饭过程等环节,体验从田间到餐桌的农村生活的整个过程。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农家乐”,会开辟一些专门的土地用来种菜、建设饭店、乡村旅社以及其他的一些服务设施,如果规划不合理,土地使用不恰当,旅游村的自然环境可能会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可能会被打破,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如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

3)乡村旅游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乡土风情的流失。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一些旅游地的经营单位与村民放弃原有的建筑风格,建设一些造型迥异的建筑,与当地风俗格格不入;为了提供高级的服务,破坏乡村原有的特色,造成乡土风情的消失;受城市文化的影响,为了追求时尚,改变传统服饰和乡土的手工技艺,减弱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 农村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3.1 指标体系的选择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趋势到底如何,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因此选取指标评价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些难度。一是因为农村生态环境涉及面太广,影响太复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属于农村生态环境的范畴,自然环境又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社会环境涉及人口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二是需要选取的指标太多。虽然指标越多评价体系越完善,得到的评价结果也越准确,但是如果指标太多,处理起来工作量过大,难以操作,可行性不强。在可行性、代表性、科学性的原则下,结合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的现实,选取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的22个评价指标(图1),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

以上指标中,SO2浓度是指SO2年日均浓度(mg/m3);烟尘含量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夹带颗粒物排放量;降水酸度用水体的pH衡量;废水排放量是全年的排放量;耕地减少速度衡量农用耕地在单位时间减少的快慢程度(hm2/a);盐碱化程度=盐碱地面积/耕地总面积;耕地退化程度是体现土壤肥力明显下降现象的指标(hm2);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化肥(农药)使用量/耕地面积;受灾面积比例=受灾面积/土地总面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农业人口数。

3.2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由于农村生态环境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因此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影响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本文以郑州市水岸榴园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判断。AHP方法用9种级别对各层因素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并建立判断矩阵,由于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难免会出现判断矩阵不一致的现象,所以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自然环境为例。

Λ=■(Ti/4Wi)=0.83÷(4×0.19)+1.23÷(4×0.27)+1.81÷(4×0.41)+0.53÷(4×0.13)=4.35;CI=(Λ-n)/(n-1)=0.117;通过查表可得,当n=4时,RI=2.233,所以CR=CI/RI=0.052

用相同的方法可以得出第三个指标层的权重分布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耕地减少速度、废水排放量、森林覆盖率、耕地退化以及水土流失面积比例所占权重较高,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的保护。

4 启示及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具有两面性,因此,在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扬正抑负,充分发挥正面影响,最大限度地抑制负面影响,争取实现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给乡村旅游塑造一个原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安逸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1)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建立一个有效的环境保护体系。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供法律保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标准、实施条例,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引导和监督机制,使得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体系。其次,政府应该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政府不仅要在机制方面发挥引导作用,还要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做贡献,比如加大资金的投入,增加相关科学研究的投入等,这些举动可以提高基层政府官员以及旅游地村民的环境保护能力,进而给乡村旅游带来更大的效益。最后,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合理规划旅游区周围的建筑用地、基础设施,给旅游区留有足够的空间,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对旅游区周围的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破坏、噪音污染等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并实施处罚。

2)旅游局管理者要深入掌握当地的生态资源,制定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每个地区的生态资源都不一样,有自然的差异也有人文的差异,计划制定者对这些信息一定要彻底了解并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当地村民房屋和院落的布局、民俗文化、传统风俗、历史遗迹、宗教遗址、伟人故居等,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当前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和自然环境的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定出科学的、可操作的规划方案,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3)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当中,通过发现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在,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开辟一条兼顾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生态优化的道路。发展乡村旅游需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保护,还要进行合理的开发,扩大乡村旅游的经营面积,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在开发出的新领域可以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开发一些新项目,比如种植绿色无公害水果蔬菜、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为游客提供安全的、有品质保证的、多样化的旅游性产品,使农民的收入来源更丰富。只有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他们才有动力自觉地去保护和改善旅游村的生态环境。

4)农村发展相对于城市来说要落后,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整体人文素质也不是很高。所以要保证乡村旅游顺利发展,必须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向农民大力宣传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当前乡村旅游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村民的受教育水平低和环保意识薄弱引起的,比如他们不了解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知识,接待了远远超过区域承受能力的游客;不懂得废弃物污染的严重性,过度排放垃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失衡。此外,民间流传着很多传统工艺,文化水平高的人都走出了农村,留在农村的人又没有能力传承这些工艺,从这个角度来说,急需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形成民间传统工艺传承机制,使乡村的人文资源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 李 兴,王 健.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影响的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北方园艺,2014(15):220-223.

[2] 宁昭玉,魏远竹,徐学荣.福建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2(2):37-41.

家乡的环境作文范文6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乡村旅游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现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测算,2008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8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73亿元,农民直接就业达到495万人,间接就业、季节性就业达到1,840万人。然而,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村生态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嬗变。为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乡村旅游乃至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乡村旅游及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是立足于农村,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农耕文化、农家生活、民俗民风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教育、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它的生命线是乡村性,表现为乡村性的建筑、服饰、食品、田野、果园、环境等自然物质方面和乡村的民俗传统、乡风乡貌、语言文化、制度规范等精神文化方面,也即原生态的或乡村性的生态环境,包括乡村性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性人文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背景和时代使命,一是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也是城市居民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而渴望远离喧嚣的都市、回归淳朴的自然,由此形成了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动力;二是农村谋求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别,由此构成了乡村旅游强大的供给动力。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多种模式,根据《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征求意见稿),我国乡村旅游将“形成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大格局”,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三大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充满机遇,前景广阔。

二、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动关系分析

自乡村旅游产生之时起,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注定是不可割裂的,他们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农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根基,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而作为衍生物的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是非常深远的,是二者关系中的最主要方面,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一)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促共进

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乡村性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内核,是乡村旅游的拉力源。乡村旅游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就是乡村独有的人居环境、田园风光、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和生产活动等城市所不具备的要素。大凡乡村旅游都是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人文生态景观丰富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如笔者所在的湖北省荆州市的桃花村乡村旅游就是发端于曼妙娇艳的遍野桃花;张新场村乡村旅游则因楚国高等级贵族古墓葬熊家冢而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得好的地区,也都因有良好的乡村性生态环境,如四川郫县友爱乡乡村旅游是在发展园艺、盆栽、林果的基础上嫁接乡村旅游;浙江省淳安县立足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民俗、节庆发展乡村旅游;云南省根据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出乡村旅游的多种不同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内在要求;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当地政府和农民有能力对旅游环境资源进行投资,提高资源环境质量。

(1)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处于乡村生态环境系统的中心层次,也是乡村旅游吸引物的最直接表现形式。没有清新和美的田园风光、自然和谐的奇山秀水、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乡村旅游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乡村旅游应充分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不能被破坏、不能被挪作他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推行绿色生产、保护农田、保护野生动物、关闭土法工厂和采矿厂等,有效地保护富有价值的乡村旅游资源。

(2)促使乡村人文生态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改善。乡村人文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品位提升、内涵延伸的着力点,乡村旅游开发主要就是对人文资源的开发。乡村人文生态环境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古迹、古镇、古建筑、饮食、语言、服饰、特产、手工艺、民俗、民风等。这些都是乡村文化的魂宝,是深深吸引乡村旅游者眼球的尤物,能带给旅游者极大的体验、教育、休闲、娱乐享受。没有开发乡村旅游之前,这些丰富资源可能会被埋没、不受重视、遭受人为破坏或经历风雨摧残而日益破败、凋毁,其巨大价值白白闲置或流失。许多乡村旅游地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一些传统的、“土得掉渣”的东西被视如珍宝,有效地被保护起来,如对历史古迹、古镇、古建筑进行复古修缮,对当地传统习俗、特色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对那些濒临淘汰的民族手工艺加以继承和延续。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财富得以最大程度地被保护起来。

(3)促进村容改善。一是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发展乡村旅游就有了动力、能力和积极性去翻修或新建住房,就能主动要求改水、改电、改厨、改厕,就有了村镇整体规划的愿望,于是一些村容整洁、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村)镇应运而生,乡村旅游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二是交通越来越畅通。过去乡村交通的典型特征是“羊肠小道”、“泥泞崎岖”、“坑坑洼洼”,“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开发乡村旅游后,这种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乡村旅游地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且基本改道拉直;三是绿化走进乡村人家。过去绿化似乎只是城市的专利,乡村就是“土里土气”。开发乡村旅游后,人们在村落道路两旁植树,在自家庭院种花种草,美化家园,努力营造出更加清新、优美的村容村貌,绿化在乡村愈益受到青睐。

(4)促进乡村文明程度提高。一是掀起了农民求知热。受乡村旅游的外来影响以及从业素质需要,学文化、学技术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许多村民学起了普通话,甚至外语和电脑,互联网也已进入一些农民家庭,成为他们收集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二是农民环境意识大大提高。可观的收益使农民认识到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农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由从前的不感兴趣、不关心发生重大转变,环境保护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注重卫生健康也成为农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三是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文明化发展。乡村旅游的外来和示范效应明显促进了乡村居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开放,农民乐意尝试和接受新的生产方式方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也有意识地参照城市模式改掉陋习,养成卫生习惯,形成文明化的生活方式;四是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积极性提高,乐观热情,热爱家园,在旅游乡村,人与自然显得日益和谐。

(二)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相互制约。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滞后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优越的乡村性生态环境,乡村旅游自然难以启动。启动了乡村旅游后如果不对生态环境进行有力保护和建设,则乡村旅游必定难以持续发展。乡村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很多地方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缺少对生态环境的足够重视,面对急剧膨胀的相对于未开发旅游之前的成倍数增加的人流、物流、车流所带来的各种污染无所作为,特别是农家乐旅游,普遍存在污染排放无节制、无处理的情况。如武汉市梁子湖因湖泊周边的旅游宾馆饭店和农家乐的污水,以及水上游览活动船舶的油类污物直接排入湖中而受到污染,有旅游经营活动的东侧水域水质明显较无旅游经营活动的西侧水域差,这样不仅使得人们对旅游地的环境印象大打折扣,而且还要为“先污染后治理”付出巨大代价,可能形成被动保护局面。此外,开发乡村旅游后如果不对乡村性生态环境进行深入挖掘、加强建设,也极易失去吸引力。特别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突出,乡村旅游很难持续兴盛。如湖北荆州市桃花村乡村旅游由于缺少深度开发,只能在桃花盛开的前后若干天形势火暴,而一年中的其他300多天游客无几,非常冷清。

(三)乡村旅游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冲击。

乡村旅游往往肩负当地“以旅扶贫”“、以旅促农”的重任,在经济增长的赶超心态下,极易短视,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若乡村旅游的开发、发展未经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忽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规划,缺乏科学管理、监控,将导致生态环境诸多负面效应。

1、乡村自然环境压力增大。主要表现为:(1)环境承载力超标。每个旅游地具有明显的游览时间集中性,每个旅游地都有一定的环境承载力。外来人数增加,意味着环境承载量扩大,对环境产生负影响,环境效益逐渐减少。当旅游人数的增长超过环境承载力时,旅游环境将遭到破坏甚至严重衰退。(2)大量污染物产生。乡村旅游带来陡增的人流、物流,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严重污染水体、土壤、植被、大气。一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包括各类塑料制品及包装物(塑料袋饮料瓶、快餐饭盒等),还有炉渣、煤灰、废纸、口香糖等;旅游区内的饭店、旅馆产生的有机垃圾,包括剩茶剩饭、瓜果皮核、菜根菜叶、人畜禽粪便、动物尸体等,这些废弃物如果未经处理而随意堆放,则对水体、土壤、植被等都将产生严重污染;二是废水污染。生活污水在没有处理设备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道或房屋周围,直接污染水体、土壤和植被。(3)能源和水等资源消耗量大,存在浪费现象。大量客流、车流的进入,旅游地水、电、燃料、日用品、粮食等用量大增,而且大多处于无节制状态,生活资源压力大,有悖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精神。

2、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饭店、宾馆和旅游设施工程建设会导致旅游区的自然景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退化、水土流失、洪灾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生态遭受重创,建设过程中过多使用推土机、挖掘机,有的干脆先将现状夷为平地,再重新挖湖堆山、种树铺草、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或盲目模仿城市园林绿地的造景手法,追求高档次、大投入,或南辕北辙,北方地区模仿江南景致,南方地区模仿蒙古牧区景观,对现有地形、植物、池塘、衍生物等进行大肆破坏。旅游者过度地利用脆弱的自然环境,对自然生态也是一种严重摧残,如在旅游地过分践踏草地致使野草死亡,随意拍照、喂食和参观野生动物会极大地改变动物的生活习性。

三、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

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中,互促共进是我们的根本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有效地规避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关键的是要保护和建设好乡村生态环境,减少乡村旅游对乡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这需要乡村旅游各方共同努力,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前提,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及协调发展。

(一)地方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必须担负起统领者的重任,发挥好管理协调作用。首先,要做好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之间的协调发展规划。二者的协调,要求规划先行,并在其指导下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政府部门要充分调查和研究,对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承载力和市场潜力进行科学论证,做好乡村旅游环保评估,突出环境效益,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准确进行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和产品开发。第二,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的环保法规体系,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指导和监管,以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要加强乡村旅游的有序引导和扶持。要严格项目审批、环评、环保治理等制度,强化动态监督管理;加大生态环保的宣传和教育;推进环保节能,支持节能节水减排,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对乡村旅游环保投入给予必要扶持,重点是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构建行之有效的协调和监督机制,可成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门工作组,形成乡村旅游环保工作合力。

(二)乡村旅游地必须坚持绿色环保、内涵型经营。各乡村旅游地经营者(包括企业、农村社区和农民)的作为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乡村生态环境,他们是乡村旅游生态环保措施的身体力行者,肩负着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

因此,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坚持生态环保经营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环保意识和素质,积极配合当地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不乱排乱放废弃物,节约用水、节约能源,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乡村游;要以身作则,引导和监督游客行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可于旅游地入口、景点及设施边缘等重要场所树立醒目警示标牌,适时恰当地提醒游客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乡村旅游地应密切关注景区游客容量,协调好游客集中期间的各项工作,使游览活动处于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此外,乡村旅游不能只向自然环境要效益,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以丰富深厚的文化生态提升乡村游的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游客应加强环保自律。游客作为乡村旅游的消费者,其行为方式同样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乡村生态环境,是外来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更要靠广大旅客支持,游客应该提高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地规章制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旅游局就“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公开征求意见.2009.7.2.

上一篇伤心的童话

下一篇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