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学校的作文范例6篇

描写学校的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高校;素描写生;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212-01

素描这门课程对于高校美术类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学生对素描并不陌生,因为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素描基础。很多学生对于高校开设素描课的意义理解得并不深刻。高校素描课与高考素描相比,并不仅仅是将画面的纸张变大了,作画的时间拉长了,单纯提高造型能力。事实上,高校素描课需要学生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表现欲望,改变面对事物写生时的一些思维定势和表现方式。高校素描写生课是素描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方式,学生面对真实物象时,可以从个人角度生发某些情感再加以发挥,不断保持面对物象的新鲜感和饱满的表现欲。

摆脱高考模式是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的问题。摆脱高考模式,并不是对高考前的素描学习做全盘否定,而是在对画面整体把握方面有了新的追求。例如,高考时强化形体感,进入高校后,不需要刻意强调形体,而是依据画面的感受处理形体问题,形体在画面占的比重降低了。高考时的素描带有一定的模式性,个人情感因素比较少,进入高校后,更加注重情感在画面中的表达,即便是在教室写生静物也要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因为“真正的画家不是按照事物实际存在的样子来画它们,而是根据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感觉来画它们。”对于画面而言,细节的出彩固然可以增添画面的耐看性,但是画面整体情感的传递和诉求更具有吸引力。在写生课堂上,如实记录所看到的事物已经不能满足画面要求了,有目的、有选择地表现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在作画之前,教师应当鼓励和帮助学生找到写生的角度,当然,应尽量避免一些常规的角度,尤其是看到一些熟悉的题材时更应当如此。面对熟悉的物象,改变视角后可以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起面对新的事物,更能让人产生激动的情绪。例如,当学生写生一个模特时,通常人们都会画头像、胸像、半身、全身,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站在模特的背后,俯视模特的腿、脚,只让腿脚进入画面。当那些熟悉的瓶瓶罐罐摆放在静物台上时,学生可以尝试观察静物台的环境,有时可以将整个静物台放进画面,静物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缩小了,静物台变成了画面的主体。

在写生之前,构图是学生需要重视的问题。素描虽然是西方艺术,但是构图的重要地位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也体现出来。中国画强调“经营位置”就是在论述构图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构图有着极为强烈的思维定势,即主体物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做法是对的,但是这种方法却不是唯一的。构图的改变和新颖会带给人强烈的新鲜感,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面形式。例如,当画面的主体物集中出现在左下角、右下角时,会给人一种向下压、坠的感觉。纵向型的画面让人觉得有很强的张力,有时它需要一些横向型的事物进行互补;同样,横向构图给人均衡衍生感,有时它也需要一些纵向型的事物进行互补。构图的多样化需要精心设计,学生虽然是在写生,但是也可以对整体布局做出设计。

当学生面对写生物体的时候,其实是有多种表现方法的。尽管素描是一种单一表现手法的艺术种类,但是从历代大师的经典素描来看,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赫尔拜英的素面人物比较注重体积、光影;尼古拉费钦的作品比较注重线条的运用;席勒喜欢画很瘦的人物,或者故意将人物画得很瘦。高校学生可以借鉴大师的这些表现方法,使素描写生变得丰富有趣。

学生写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创作的过程,有时可以运用夸张手法让造型具有鲜明特色。有时也可以做出极为简洁的处理,如用线条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除了轮廓线外几乎没有多余的调子。有时也可以做出十分丰富复杂的处理,用调子表现光影或者一种气氛。

写生时面对的物象是有限的,在这些具体的物象周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出一些自己喜欢的、适合画面的背景,这些背景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些图案、图形。学生可以通过改变材料从而改变画面,例如,对纸张做一些肌理或者处理,再在上面作画,这样效果会不一样。

总之,高校素描写生课应当是丰富的、具有包容性的课堂,当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时应当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将这些想法完善和丰富。

参考文献:

[1]苏高礼.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2]荆成义.画坛巨匠-席勒素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2.

[3]熊震.造型拓展训练[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4]荆成义.画坛巨匠-伦勃朗素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描写学校的作文范文2

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与之相适应,笔者展开了“初中“小作文”序列训练创新设计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学情采用个访及全体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采取每节课一个训练点,每节课的训练点按知识点的不同进行安排,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并采取了“小作文”训练的局部系统与系列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营造环境”“确立创新目标”“有序训练”等系统序列课堂教学法,确定每节课写什么,讲析该怎么写,进行当堂训练,进而交流借鉴。

通过小作文的序列训练创新设计实践研究,揭示学生作文提升的内在规律,提高和改变了课题组教师的教育能力及改变教育观念,克服当前教育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摒弃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大话、空话连篇的虚假弊端,从而整体提升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实现了大作文以“小作文”为基础,进而添语增厚成为大作文。如何优化初中“小作文”序列训练实践,笔者采取了以下步骤。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很大的作用,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只限于学校,家庭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场所。学校是“家外之家”,家庭就是“校外之校”。在规范办学的情况下,学生在家时间远远超过在校时间,所以加强家校互动,是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保障。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最理想的教学是“学校――家庭”教学。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素质还有待提高,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重视,学生的写作素材匮乏这一状况,各级部门应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选派一些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或专家,进行定时定点培训等形式进行。还可以聘请一些有教育经验的家长现身说法,为学生营造健康的积极的崇尚阅读的人文环境。

二、确立创新目标

1.端正初中教师对学生“小作文”(包括课外练笔)训练的态度。明确只有写好“段”,进而才能写好“篇”的道理。明确“小作文”序列训练的设计要力求创新、实用:在选题、内容、形式上都要力求和学生的心理能力同步。

2.明确初中“小作文”序列训练创新设计目标,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目标。“小作文”训练应反复有序的进行,即螺旋式的训练。具体阶段目标如下:

(1)七年级阶段:以观察能力训练为主,重点抓好小描写训练。该阶段须抓好以下几点:

①以“观察”为核心,从实物、画面、生活三方面,各有侧重的循环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②观察和描写包括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训练,以及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小等。人物描写要突出个性,采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衬托描写等。观察景物有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观察,描写景物有静景描写、动景描写、动静结合描写。

(2)八年级阶段:以想象能力训练为主,该阶段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①针对七年级时的小描写,设置情境让学生想象和联想,加以扩展和重组。景物描写要求准确、生动、形象、有序,还要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进景物之中,做到情景交融。

②说明文小训练,除了文体的规范训练、搜集材料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说明文中小描写训练。

(3)九年级阶段:以思维能力训练为主,该阶段分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文体做好以下技巧指导:

①审题拟题,搜集材料、组织材料、提炼中心、开头结尾、设置悬念等。

②议论文则以“短评”形式训练,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三、优化有序训练

优化“小作文”序列训练,要注重细节描写,做到有物、有型、有情,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能力稳步提升。

1.有物

七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养成两个好的习惯:善于观察、善于积累。一是从课本中及课堂上获取知识,二是从课外生活及阅读中汲取知识。要让学生多观察生活,积极体验生活,从生活和书本中寻找素材,并及时将素材积累下来,然后再对这些素材分类整理,编成资料卡片,形成创作素材的宝库。

2.有情

八年级阶段学生能在观察日记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进人物和景物描写之中,做到情景交融,有血有肉。

3.有型

描写学校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美术教育 速写课程 必要性 紧迫性

速写艺术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其定义十分广泛,是画家在创作前准备和记录的必备手段,其在提高学生造型归纳能力、观察能力,锻炼美术工作者眼、手、心协调能力等方面有着诸多优势。自速写引入美术教育课堂以后,一直深受东西方艺术家喜爱,也是美术专业工作者研习之初的必修课。

一、高校美术教育速写课程的设置现状

对于速写课程,人们的通常认识是“素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造型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速写在素描教学中的作用十分巨大,在素描教学中,素描训练与速写是一对孪生兄弟”。基于此,在当下的高校美术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上仅仅把速写作为素描的一个章节列出,因而导致其在课时安排上十分有限,普遍存在的情况也是将速写课程穿插于素描课程之间,用于调节素描课程的气氛,使学生在专注于素描之余不至太过沉闷。部分美术院系甚至没有安排专门的速写课,美术专业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速写绘画的极少。当下美术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学生的年级越高,完成作品的时间就越长,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在画面中寻找细节、深入刻画,伴之而来的是速写能力逐渐减弱。

在这种课程设置的影响下,速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消退,只认同和强调了速写与素描的同一性,而对于速写与素描的区别、各自独特的个性没有足够重视也缺乏专门研究。在“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速写是素描的一个分支”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对速写的认识就始终停留在了“工具”的层面。这种从行动到思想将速写艺术地位一再弱化,速写的价值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高校美术教育开设速写课程的必要性

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要抓住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画家就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迅速描绘的造型功底,速写是画家迅速捕捉描绘对象的最简单、最便捷的基本方法。速写的时间可长可短,工具简单,易于携带,便于操作,只要有笔、有纸,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画速写。它能让学生迅速地接近生活、融入生活,为以后的创作起着极大的辅助作用。同时,速写可以强化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在研究、再现、记录速写镜像的同时,画者、描绘物与画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在高速发展,速写的部分记事功能被照相机替代,但通过现场描绘来创作作品与临摹照片的区别相信每一位美术工作者都有所体验。同时,通过速写,能让学生抓住瞬间的感受和印象,培养训练学生眼、手、脑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并锻炼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学生往往在功课、班团活动、社会兼职之间往来穿梭。由于速写在作画时间上的灵活性以及在作画工具、描绘对象、表现技法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合理利用空闲时间,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这既保证了学生完成繁重学业的必需时间,也使速写课程真正融入大学生活。其次,速写在收集素材上具有照相机不具有的优势,还对画家形成个人语言有较大帮助。黄胄先生后期的很多创作作品,无论是线条的归纳还是对形体的表述,都明显受到其速写的影响,是他速写艺术的一种延续。再者,速写作为美术学科中简单而又实用的一种,其对整个美术学科具有相通和实用价值。无论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甚至史论专业的学生,都能从速写练习中实现对本专业的提高。

三、高校美术教育开设速写课的紧迫性

随着80后、9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新主人,网络时代和图像时代带来的冲击随处可见。这些年轻的学子,基本上都是在数码技术、流行文化和网络卡通等环境中成长的,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往往依靠社区网站、大众传媒、微博、即时通讯等网络媒体。随着学生速写意识的日渐淡薄,很多学生画卡通、漫画多过速写。由于美术专业招生的特殊性,部分院校的学生入学测试对速写没有要求,学生的速写水平日趋下降。

由于对速写的认识产生改变,仅仅将速写作为一种基本功,将速写的功能停留在为创作收集素材的层面。于是,缺乏速写训练的年轻艺术家们进行绘画创作的方式往往是这样:通过相机获取照片或者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在媒体杂志中选取创作所需图像资料,然后进行简单处理――置换场景、修改颜色、安排构图、变换形象,等等,再根据自己的专业将之用具体的油画、国画等媒介表现出来。将构图用投影的方式起稿是当下艺术圈公开的秘密,更有甚者直接将处理好的图像打印喷绘于画纸画布之上,完全省去创作者动用画笔的过程。而艺术设计中的设计图也极少有较为详细的草图,往往是直接在电脑上制作,对于有手绘要求的图纸,也是参照网络图片等加以简单改造,缺乏自主思考。当各种图片能轻易地获取并顺利应用之后,艺术家们对图片的依赖也就越来越强,速写所处的位置就更加边缘。于是,创作者对事物的感知力、观察力和记忆分析能力就越来越弱。故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强化速写课程已刻不容缓。

当然,艺术的多元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仅仅依靠强化速写来实现艺术创作的传统回归是不可能也是不科学的。但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应对速写所出现的新状况,以包容的心态促进速写的新发展。高校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居于重要位置,针对目前美术界普遍存在的轻速写现象,应把握住将艺术学从一级学科上升为学科门类的机遇,将速写课程真正纳入美术教育的课程中来,不断调整速写课程的教学模式、丰富速写艺术的表现形式。充分利用速写与其他专业学科相通相融的特点,通过对速写课程的改革,促进速写与美术其他各学科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遥.技艺堪忧――审视当代油画的数码化创作方式[J].美术观察,2011(2).

[2]黄子军.在美术基础训练中速写的意义[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6).

描写学校的作文范文4

【摘要】素描课程在高校美术专业中被赋予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高校没有把素描中“基础”的部分完全理解并实施。也就是说基本以写实性的素描语言作为了一种“基础”,主动放弃了多种绘画语言的“基础”,而导致基础素描中“基础”的教学缺失,这在国内较多高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中是切实存在的。如何进行素描的“基础”教学,成为高校对自身教学的思考,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深入对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以此而有所反思。

【关键词】喀什师范学院;美术专业;素描;基础教学

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自1999 年9 月开始招收第一批美术专业学生,至今已有15 年的发展规模,具体分为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借鉴区内外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其中美术学专业按照专业必修课方向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学生在一、二年级为基础必修阶段,三、四年级为专业方向必修阶段,课程设置中素描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在四年不同阶段中都有开设,以下将对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现状及思考进行阐述,以此能够有所反思。

一、各年级阶段素描课程设置情况:

(一)一年级平行班为民族班、汉族班两个班级,由于学生的基础是在进校之前在考前培训班进行的学习培训,学习时间参差不齐,长则一年、半年,短则3 到4 个月,各学生的基础水平、素描基本功不是很扎实,因此一年级第一学期素描课程主要有素描静物、速写人物,第二学期课程主要为素描头像课程。二年级继续开设素描头像、同时开设相关其他类的基础课程,如色彩头像、色彩风景、写意花鸟、写意头像等课程。

(二)三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也就是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其中油画方向的素描课程开设为素描半身、素描全身,然后为油画半身、油画材料技法等课程。国画专业方向的素描课程为素描半身,然后为专业课程工笔花鸟画、工笔人物画、山水画等,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为支教实习阶段。四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油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素描人体,然后是油画类专业课程,如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人体课程。国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课程,然后是专业课程,如山水画、工笔人物半身像、全身像、写意人物画等。

从以上素描在各年级的具体设置情况,可以看出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作为基础性的课程在不同阶段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能够在基础的造型能力、思维能力上得到有效的训练,并能够有效地延伸到专业方向的未来专业发展定位,这样的课程设计总体框架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之中,会随着未来喀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得更为完善。

二、素描教学的基本情况

在美术学专业中素描任课教师主要以专业方向的教师为主,其中油画方向、国画方向、版画方向、设计方向教师都有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师绘画风格与学生基础情况,教授内容主要以具象、写实性方面的素描教学为主。这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最初中国留学的有志之士,在学习西方的造型体系回国之后,他们认为可以拯救中国单一的国画体系,就是在中国美术院校开始教授西方写实性造型体系,这种写实性造型体系来自欧洲,至今已经有一个世纪,并且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大师璀璨。因此学习古人、前辈的优秀的传统绘画是高校美术教育的责任,在我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以写实性为主,目的也是作为传承、学习、研究前辈的优秀文化遗产。目前的现状是从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都是写实性教学体系,国画专业学生在三、四年级中的素描课程也基本是写实性的素描造型方法。设计专业教师更多会以设计素描的方法进行教学,整体美术教学属于接受性教学方式,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性教学方式较少涉及,也就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创作时不知所措,临摹古人,自己的理解少之又少,在创造性方面是少有突破的,这就是目前美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这种教学模式与素描教学大纲的制定内容是有一定的关联,素描教学大纲中要求以对象造型准确、刻画深入、形象生动为标准要求以写实性造型体系为依据进行素描教学,标准只有一个,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学中创造性的剥离,而且学生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绘画风格,这样的教学后果也是我们教师不愿看到的,同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进行反问式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知识,学生用这些知识干什么的追问式的教学反思,才能够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现状。

三、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一)素描教学模式单一

我系美术专业在契合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环境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也在积极的建设之中,素描教学作为基础的造型课程,应该起到基础的思维训练、基础的技术训练两个大的框架之内,只有技术的练习,没有思维的训练,只会把学生训练为会画画的工匠,而没有艺术思想。因为长期以单一写实性素描教学时,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美术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相互混乱而导致理解的偏差

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方面时,会学习到西方美术史中从古至今美术发展的详细脉络,之中包括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等各种派别及绘画形式,这些形式的代表作品均被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并被流传至今,是世界的优秀的艺术文化形式。纵观这些形式中偏向写实性的风格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其他形式的也有不是纯写实性绘画风格的,我们长期以单一的写实性素描造型形式为基础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美术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之间,相互混乱而导致片面性理解:学生在理解写实性绘画方面是容易接受,甚至固执地认为写实性绘画是最好的艺术绘画方式(根据对美术史的学习与分析,我们知道各种绘画形式,只要能够画出好的作品都是好的绘画形式),但在认识其他绘画形式时,如印象派绘画、立体派、野兽派等,他们不是太能够理解绘画大师们的绘画意图及绘画风格,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这些绘画是不好的,为什么能够被放到著名的博物馆呢?这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是屡见不鲜的。显而易见,这就是单一的写实性教学模式带来的可怕后果。

从欧洲美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博物馆承担了一部分美育教育的功能,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以美术史为主线的各种展览,其中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在博物馆中都可以欣赏得到,社会人群中各个阶层都可以在博物馆中进行艺术熏陶及美育教育,欧洲整体的艺术欣赏与艺术素质较高,并且具有普遍性。中国的美术博物馆在美育教育方面注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展示,但在现当代美术方面展示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因此学校美术教育不能够全面的从美术史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而只片面地讲授与写实性绘画有关的知识,就远远背离了客观的美术史的发展变化,忽略了多元文化客观并存的现状,这是我们不能够漠视的,应该积极改变这种现态的发展,不断完善美术基础教学理念,重视基础素描的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2.素描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单一,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绘画效果

写实性绘画,从它的诞生注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绘画方式,由于它的客观性与写实性,容易识别绘画的内容与思想,受众普遍,是一种较好传播的一种美术绘画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以教学的方式普及并广泛传播时,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后果,每个人没有特点,形式统一,正是失去了艺术的独特性与可识别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我们在设置素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要追问式地探讨教学的目的与价值,要培养有思想、有思考、敢于怀疑、敢于创造的学生,那么就要对我们的选择去负责,去改变单一的基础素描教学模式,加入多种绘画语言风格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懂得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每个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的不同面貌就会自然出现,逐渐会运用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社会、人、自然的思考,这样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教学后果,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艺术的负责。

(二)应该融入并设置有多元语言的探索性、创造性的素描教学模式

现有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以写实性素描风格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学习前辈传承的造型方法与技能,这种方式基本属于接受性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在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并具有思想性、创造性、时代性的教学模式,这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是主要讨论的主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首要是培养思维,同时还要注重技能,而且还需要把握时代的特征,从这三方面去入手进行基础素描教学的全面探讨,能够对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所突破。

我在学校从事基础素描教学多年,认为基础素描的核心主要是“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中首推思维训练,其次为技能训练,然后是创造性训练。我们现在的训练模式更多的是强调了单一语言的技能训练,而缺失了多种语言的思维与运用训练,这样的基础引导会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时,面对创作思维变得简单,创作语言也可谓只是模仿他人的绘画语言,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认识,也就是面对“观众”时是“失语”的状态,不会自己“说话”,而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说。这种情况在众多国内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屡见不鲜,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的目的不明确而导致的教学结果。

综合分析如包豪斯设计素描教学、王华祥“将错就错”素描教学、中央美术学院周至禹的“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等各种教学方式,由于各自的思维、训练指向不同,虽然能够学习吸收教学理念,但不能够兼具有综合的绘画语言训练方法,由此探讨一种具有实验性的、探索性的、能够吸收各种综合绘画语言的基础训练方法,定义为“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对综合绘画语言的分析、研究、训练,了解并掌握“会说话”的语言,能够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运用这种“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由学生在完成“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与“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完成“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过程,从而形成对自己语言面貌的了解、思考与蜕变,产生出全新的自我状态。同时我们应清楚实验的探索性与传统的关系,首先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不是“无源之水”的创新,更不是臆想的创造。我们想让学生从一种绘画语言中解脱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其实更多的还是从传统中继承、学习、消化为自我的理解,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有思想的优秀作品。

结语

其实我们不是要把写实性素描作为罪魁祸首,而是我们的教学模式需待完善,我们单纯地把一种表现语言形式作为了绘画的“基础”,而殊不知绘画语言的多样性并存的现实特征。同时我们也忘却了我们教育的初衷与目的:教育独立的人,有创造性、有思想的人的本质教育。单一写实性的素描教育模式应该有所改变,融入多元语言的、包容性的素描教学思想,亟待完成学生在素描基础中的综合思维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才能够有效促进创造性教学的健康发展。

注释: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喀什师范学院教研教改重点课题资助项目《实验素描教学在我院美术专业素描课程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课题的分论文,课题负责人:田军(项目编号:KJFZ 1312)。

参考文献:

[1] [英] 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目的[M].三联书店,2002.

[2] 周至禹.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我对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美术,2014(3).

[3] 周至禹.从具象到抽象从物象到心象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造型基础课程介绍[J].美苑,2004(1).

描写学校的作文范文5

一、从句子抓起

学生们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作文,但到初中仍然是苦恼万分,所以进入初中后的作文训练,我仍然先从句子开始。

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运用“三段式论”教会学生生动描写;二是运用情景再现教学生生动描写。

1.描写“三段论”

例如,这样一个普通的句子:“操场上有一根旗杆,静静地竖立着,就像一位忠于职守的哨兵。”第一句话是叙述,第二句话是形容,第三句话是比喻,完成对一件物体的完整描述。

西边天空有一道彩虹,弯弯的,长长的,像架在半空的一座七彩的天桥。

教室的东边是学校的操场,平坦,宽阔,长满绿绿的青草(远远望去)像一块巨大的地毯。

公路上,汽车一辆接一辆(你追我赶)地飞驰,就像在进行一场没有终点的比赛。

天空飘着雪花,密密麻麻,纷纷扬扬,就像成千上万只蝴蝶一起从天上飞落下来。

三段论可以简化为两段:

朵朵白云在天空游荡,就像一群在蓝色草地里追逐嬉戏的绵羊。

城市里高楼,一幢紧连着一幢,就像一排排钢筋水泥筑起的森林。

三段论的每一个单句,也可以分别增加修饰成分,变为一组复杂的描写,如:乘飞机飞越内蒙,坦荡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绵延千里,一望无垠。牧民的帐篷零零星星地闪现在眼前,白白的,圆圆的,就像刚经过雨水冲刷的草地上钻出的无数个小蘑菇。

记叙性文章离不开描写,一些普通的事物,经过细致描写,往往变得美不胜收。因此,文学家往往都是描写高手。在朱自清的文章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景点描述。

2.情景再现

如写老师走过来,老师先做出不同的动作神态走几遍,让学生观察老师走来时的动作(如胳膊、腿),神态,有无其他的特点等。

然后让学生写“老师怎样走过来”。学生有了观察基础,句子就生动多了,接着又让学生回忆平时所接触的人中(父母、老师、同学)他们的走路姿态,进行描写。学生兴趣很高,写得也不错。

3.对联的练习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而且历史悠久,对对子能让学生斟酌词语,在运用词语的能力上会有很大提高。

例:

(1)身居陋室前程似锦,口吃淡饭事业有成。

(2)乘东风同破万里浪,立壮志共上一层楼。

(3)天上一轮满,人间万户圆。

经过这种练习学生对联的水平提高了,在写文章时也会注意到词语的选择。

二、多方面开展作文训练

1.调动观察积极性,写观察日记或片段作文

不管些人还是写物,都要先观察才能再现出来。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溪流自然活泼得昼夜不停。”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意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

(1)我先从“物”入手,为学生确立目标,观察“一棵树”用一周的时间,分早上、晚上,从整棵树到一片叶子,从上到下,在不同的天气状态观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

一周后,写出观察日记,因为学生仔细的多角度的进行了观察,所以写出来的树细致入微,各具特色,而且还运用了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2)再观察人。选择一个你认为可写的人,观察他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再现他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活动。

例:妈妈捞鸡蛋的情景

妈妈把锅端下来,掀开盖,就用手去拿鸡蛋,手刚伸进去,又猛地缩回来,用嘴使劲吹,把手放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又伸进锅里试了几下,终于把鸡蛋捞了上来,转身朝着我喊道:“快点吃吧,不然要迟到了。”

此段生动地再现了妈妈怕孩子上学迟到,而不顾烫手,为孩子捞鸡蛋的情景。

2.充分利用情境进行创作

(1)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即景创作。如:晴天要求学生写出太阳的光芒,太阳光下的感受;雨天,去听雨、观察雨;雪天去观察雪花,赏雪景;刮风时,去听风吹到各处的声音,去观察吹到各处的情景。

这样学生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情抒发了。

例:写风

风推搡着窗户,喘着气,试图从小小的缝隙中挤进来,可是缝隙太窄了,它蜷缩在里面,着,发出呜呜的叫声,无可奈何之下,它转过身把窗户旁边的告示牌打得左右摇摆,劈啪作响。

(2)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不同的创作。写放学铃响前,响后的场景,写雨中上体育的场景,写自己观察到的有特点的场景。

例如:一位学生观察到校领导位置的变化而写成的。

情景一:正校长坐在门口长椅正中,一副校长居右座,一副校长居左座,教导主任立于其后。

情景二:正校长不在,二副校长各坐长椅两侧,主任立于长椅一侧。

情景三:正副校长皆不在,主任拿签到册端坐于长椅正中,一教师居右与之交谈甚欢。

3.与课本结合进行写作训练

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后,结合文中所学的外貌描写,以及抑扬先抑的手法,让学生学习写外貌。

三、改变传统讲评方法

(1)作文讲评,我所选的范文首选来自学生习作(尤其是那些平时作文水平很一般而此篇文章很不错的同学),先请作者自己读,然后再请他们谈构思,谈个别细节的处理技巧。这样既激发了作者的写作热情,也给其他同学一个触动:“大家同在一个教室,他能写出来,为什么我不能!”

描写学校的作文范文6

艺术应是多元化的,但多元的艺术门类风格就需要多元的基础内容、个性的思维方式。传统的美术教学对素描“基础”的理解使得素描与写实技法训练等同,使“基础”不能成为真正的基础。这种素描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其他素描形式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油画、雕塑等西方传统的造型艺术科目,研究的是静态下的物象的体积、光影明暗等,而缺少对“线”等因素的研究。一方面,这种素描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白描”“线描”等不是素描的误解;另一方面,一旦学生走到室外面对物象的体积、明暗光影不是很明显的“复杂”物体如花草树木时,往往无从下笔。教学方式是一味的写生,缺乏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大部分高校在学生毕业前设置毕业创作,平时的课程基本都是写生,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达到眼与手的熟练配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始终是被动的,从而使学生在创作时想象力贫乏。长此下去,学生练就的是模拟自然物象的技能,只能长期进行静止形态的习作,离开物象的参照便束手无策。平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缺失,使学生的毕业创作出现样式单调、描摹照片、简单模仿、抄袭等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部分在于施教者具有一种让学生先打好基础再进行创作的观念,这必然导致基础训练和创造性思维技能训练的脱节。而国外一些艺术院校学生则是先有创意目标,再去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技术,努力实现自己的创意,这种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传统素描教学模式,1978年全国第二次高校素描教学会议提出了质疑。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有了接触西方艺术的机会,西方诸多现代派艺术更是给我国的艺术家很大的冲击。自此,对艺术家个性的表现、对精神深处的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关注成为艺术很重要的方面,而与之相应的是高校开始反思传统素描教学的局限,探索研究符合艺术教学规律的、有特色的素描教学模式。如,具象素描中加入抽象因素的研究,关注艺术造型意味的表达,强调主观有依据的夸张变形的意象素描,引进模糊学科界限的西方现代美术造型观念“新概念素描”,等等。这些素描教学的改革研究力图使基础训练从单纯的写实技能中摆脱出来,使基础训练与人的主观性创作结合起来,尝试多元化的造型基础教学模式。

有限的革新上述素描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在专业美院进行的,而在多数高师院校美术系或院中,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变化有限。笔者通过在同类院校中走访调查,发现素描教学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在原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上了“结构素描”的教学,强调了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在原素描教学即全因素素描教学中,教师将形体、透视、明暗、质感等诸多因素集中一起表现,对初学者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往往忽略形体结构的本质特征而只注意到表面的光影虚实。教师把形体结构因素单独提炼表现,可以强化学生对形体结构本质特征的理解及理性思维的提高。在高师院校美术系或院中,美术学为传统专业,而设计专业是随扩招而增设的。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相对有活力些,比如该专业对意象素描的涉及、对质感肌理等因素的研究、对现代派结构重组手法的运用等。对于多数高师院校而言,设计专业多为新专业,教师也多为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容易接受艺术教学的“新”成果,而传统美术学专业则相对保守、变化不大,全因素素描教学模式占据主导,显得单一。这反映了美术教育陈陈相因的教学惰性,背离了学科融合的“大基础”的教育改革趋势。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坚守,实质上反映了高校在观念上对“基础”理解的偏差,把“基础”理解成写实的技能和写实油画的基础,而对从事艺术所需的观看方式、思维方式等基础没有涉及。

1.变全因素的综合训练为素描单因素的课题研究全因素素描源于西方的造型观念,作为基础,它服务于西方的传统写实油画,强调的是对自然物象的模拟和逼真再现。在描绘的过程中,全因素素描包含了形体、构图、结构、明暗、节奏、质感、线条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在写实性的素描中均衡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建构了写实性素描造型的规律。从画几何形体到画静物、石膏像、真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都是要求对形体、光影、明暗关系、空间、结构等因素进行准确表现。这种模式对初入门的学生来说,要兼顾这么多因素,困难重重,所以他们常常对各种因素的研究浅尝辄止,导致问题和错误不断重复出现。此外,这种单一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单一的审美及艺术思维模式。实施单因素素描教学,就是把素描中的形体、结构、透视、肌理质感、明暗等因素分成独立课题进行研究,对主要问题进行科学的梳理,抓住关键,集中精力解决首要问题,各个击破,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再解决下一问题,这是一种“建楼式”的方式。这样相对于全因素素描教学将所有问题一块解决要容易得多,并且对每一种因素的研究相对透彻。从现代艺术风格来看,即使是写实性绘画也不再全使用全因素方式,画家在画面中往往强调某种因素、弱化其他因素,调整因素的组合方式,以获得全新的视觉角度。这里列举两位艺术家,一位是当代艺术家基辅,他将焦点透视法作为作品的主要构图手段,将视点大多定在构图的中轴线上,简化了画面空间透视的复杂程度,强化了构图的视觉冲击力,他是一位将素描中的透视因素作为作品因素对其单纯化处理的艺术家。另一位是蒙德里安,他舍弃了光影明暗、空间透视、质感这些因素,只保留了物像的结构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线,既保持了从对象中获取信息,又使画面结构重组,直接让绘画语言本身成为画面的主题。实施单因素素描教学,因素的单纯化可以使学生避开物像琐碎细节之干扰,保持高度的视觉敏锐性,从而使创造既来自自然,又在精神上高于自然。所以说,相对科学的素描学习应该是获得对素描各因素本身的意义和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解。换句话说,只有对素描各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理解,才能对素描进行真正把握,从而实现素描的基础作用和独立价值。用素描单因素的课题研究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单一样式限制所有学生的局面。在各个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课题的重点,就可以对其他方面放松要求,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同一形象的感觉偏好肯定有差异,所以教师就不必要求学生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手段去表现。这样既不是无的放矢的“放羊式”教学,也不是用单一样式禁锢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有收有放。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教师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研究艺术形式、探索艺术规律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意识,这样的基础教学才不会和创作脱节。#p#分页标题#e#

上一篇压力容器

下一篇老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