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范例6篇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范文1

课。由于二者既有内容重叠之处,又各有侧重,

并且从物象创意表达到色彩关系的配置互为作

用。两门课程分开来讲,难免有重复与割裂之

感。若是在教学实践中把两门课程融合在一起,

既可以避免重复,又可以科学、灵活地安排两

门课程内容的顺序,并且相互作用。笔者经过

三年实践,不断总结,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充分

融合了两门课程的优势,高效地达到了设计基

础课的目的要求。本文展示了两门课程融合式

教学环节,以期能进一步深入研讨,深化设计

基础教学。

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的关系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设计色彩》与《色彩

构成》教材及相关书籍多达百余种,但鱼龙混

杂,良莠不齐。真正有价值的教材及书籍也就

十多本。由于教材与相关书籍的混乱,造成许

多学生对设计色彩及其与色彩构成的关系疑惑

重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及教学实践的分析

和总结,二者既有重叠又各有侧重。从课程内

容上说,设计色彩包括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写

生、物象形色的创意表达及在设计专业中的应

用,是所有产品色彩设计的共同规律。色彩

构成则是对色彩规律系统、完整、科学、理性

地深入研究。从课题作业形式上看,除色彩写

生与设计色彩在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外,由于创

意表达与色彩构成作为形与色的相互补充与作

用,二者几乎融为一体,画面形式基本相同。

也即是说,设计色彩在创意表达课程中提供了

一系列富有创意、独具特色的形象,进行色彩

配置时,要完全运用色彩构成的相关理论;而

色彩构成在研究色彩规律时,除了几何抽象的

形象之外,总是要运用一些富有创意的形象来

界定色彩的轮廓。作为一门课程,设计色彩为

色彩构成与设计专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正是由于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这种互为独

立又相互交融的关系,因此,把这两门课程放

到一个阶段进行融合式教学,根据实际情况把

握两门课程穿插的环节与顺序,为设计专业学

生打好色彩的基础。

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融合式教学实践

贯穿课程始终的主题研究训练是设计色彩

与色彩构成融合式教学的显著特点。主要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色彩基础知识与色彩写生,包

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主要系统阐述

色彩构成中有关色彩的分类、要素、属性等基

础知识,同样也是色彩写生的基础;实践则是

主题性静物写生。对这组主题的研究训练将贯

穿写生、创意及应用整个课程的始终。目的是

通过深入研究的实践过程,感受、理解来源于

生活的设计理念。对于色彩写生,本文不再赘

述。

第二阶段: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融合式教

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

学过程中分为物象创意表达和色彩构成两个环

节进行训练。

一、物象创意表达。对前一阶段的主题静

物,进行由写生向设计转化的物象创意表达

训练。既是创意表达,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

经验下的心智感受与表现,同时,又不能放任

自流,以至于学生面对新的课题迷茫、困惑而

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角色,站

在静物与学生之间,教师架起的是一座思维的

桥梁。我们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启发、引导学

生从客观表现物象为主的写生思维习惯中走出

来,用自己的心智去感受物象,表现或设计出

富有创意的物象。

1. 现实形态的解析变体。首先,通过课件

展示名家优秀作品、其他院校优秀作品及本校

往届优秀作品,配以教师在“艺术来源于生活”

的设计理念下的客观阐述,让学生对从客观表

现到创意表达的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

面对前阶段写生的静物,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直

觉判断,自主选择具象的罐子或苹果进行自由、

主动的组合,在罐子或苹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形

态与空间的关系中寻找可以深化的切入点,开

始进行画面的整体调整和解构分析,打破现实

物体的轮廓束缚,重新建构起新的画面秩序,

完成由具象形态向创意物象形式的转化、形态

结构向画面结构的转化。[1]( 图1)

2. 视觉方式的转变。通过课件《苹果的启

示》展示中外名家作品中对苹果的不同表达方

法及视觉艺术效果,如:林风眠、塞尚、马蒂

斯、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费尔南多·波

特罗等。使同学们打开视野,改变传统的观看

方式, 突破习惯性思维方式,尝试画面的多种

可能性。面对随意摆放在桌子上各式各样的罐

子或苹果,改变视点、视角,重新观看,通过

具象、抽象、意象、变形、夸张、联想、拟人

等途径寻找自己的思绪入口,体味自己的灵感

所在,寻找到自己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

( 图2)

3. 电脑图形软件的运用。以学生自己拍摄

的静物图片或在生活中拍摄的图片为素材,运

用P S 或制图软件按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裁切并解构画面,然后,把裁切好的图片再按形式美

的原理重构为全新的具有抽象意味的画面,感

受从具象走向抽象的过程及形式感,并作为下

一步色彩构成训练的图形元素。[2] (图3)

在具象罐子或苹果的叠置之间,我们看到

了学生们从迷茫、困惑到逐渐清晰的变化,传

递出思考、选择、剖析、取舍、重构的信息。

我们从学生的画面中体会到的是摆脱现实物象

束缚之后的轻松愉悦;体验到的是在线条相交

的结点中忽隐忽现的珍贵“心象”,里面已渗透

着饱满的个人感受。这种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伴随着他们将来的设计之

路。

二、色彩构成。概括提炼物象色彩与物象

创意融合,训练对完整、系统、理性的色彩规

律的把握。为产品色彩设计打好色彩规律及创

意的基础。

前面通过三种途径训练的物象创意表达,

只是完成了图形的创意,还没有完成设计色彩

的训练,这时安排色彩构成的训练可谓是最恰

当的时机。同学们为自己富有创意的图形配置

理想的色彩,既成为一种渴求,也成为一种必

须,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言而喻。这部分课程要

求学生分析总结上一阶段的创意表达,并选择

一幅最满意的图形完成色彩构成课程中关于色

彩的类别、色彩的视知觉、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调及色彩配置规律等全部的训练。当完整系

统的色彩构成训练结束时,同学们也为自己的

创意图形按照色彩规律配置了理性又理想的色

彩。至此这种融合式教学已环环相扣,图形与

色彩互为作用,教学效果呈现在同学们一幅幅

富有创意的设计色彩的作品中。(图4-7 )

第三阶段:设计色彩在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以

致用永远是学习的原则。在课时有限的课程最

后安排一次设计色彩在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既

是对前面所掌握知识与能力的检验,又是基础

课同专业课的紧密结合。这个阶段多采用小组

的方式进行训练。既集思广益达到设计的任务

要求,又锻炼了团队的配合能力。需要说明的

是,像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

服装设计等专业,在学生还没有学习专业知识

和技能的情况下,可提供黑白稿,重点让学生

设计色彩关系;或者创作某个主题的装饰色彩,

如装饰画、面具等。通过实践练习,充分激

发学生对设计中色彩因素运用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图8)

课程的训练过程中,开放的教学评价同样

重要。每个训练阶段作业总结时,都采用师生

参评式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画

体会、技法经验等进行讲解,然后同学互评,

方式灵活,有时会转化为同学或师生之间的讨

论,最后教师总结,提出建议。这样没有标准

答案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

意识。学生在自述、评论和讨论的过程中,仪

表仪态、思维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等都同时得到锻炼,促进了知识、能力、

素质的协调发展。

总之,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融合式教学,

既避免了课程之间的重复又在形与色之间互为

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做到

以学生为本,重点开发学生的分析、理解、创

造的心智思维;把理论知识与创意思维有机结

合,强化实践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色

彩观察方法,掌握基本的色彩造型及构成规律;

色彩构成范文2

关键词:色彩构成教学模式色彩设计

l 色彩构成的概念

在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中, 其构成教学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即所谓三大构成。而色彩构成是继写生等架上绘画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艺术设计专业独立的基础科目。它是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调整色彩关系(对比、调和、统一等)以获得良好色彩组合的学说。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构成体系之一。

色彩构成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审美的判断能力和倡导创新的变革精神。色彩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今后设计作品中色彩修养和创意水平的高低。

2 传统色彩构成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从香港和日本引进了色彩构成课(也有人叫它装饰色彩课)。其色彩构成理论猛烈地冲击了传统的图案色彩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色彩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色彩构成教育体系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但与我国的设计实践领域相比,无论观念还是手段,色彩构成仍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领地,处在停滞不前的边缘。目前的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和单一。通常是教师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授课。学生在你讲我听的方式中接受教学内容,再通过手绘训练,以作业形式呈现出来,最终由教师进行品评。作业过程中,学生将大量精力放在色彩的临摹及颜料调配上,不注重色彩设计意识培养,缺乏创造性,同时还困惑在颜料调配不均等表现力差等现象中。整个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完整性,注重对色彩理论的试验分析,偏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不明确色彩构成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对色彩的认识、审美、整合和表现的创新能力。学生深感课程枯燥、乏味。当课程结束后,如云里雾里,形成临摹容易创作难的现象,为日后的专业设计设下了障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致使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直观性较差。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再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3 改革措施

3.1 注重色彩设计配色能力的培养

色彩,它能改变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心理感觉。毕业论文一组成功的色彩配色与设计,将是传递设计师对作品的设计理念和对色彩的理解,直接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现代社会所需求的是高效率、高品质的设计作品。由此对设计师来说,无疑是一种配色与设计对审美的挑战。配色与设计,既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影响,又要符合个人心理结构的印象。因此,色彩与设计,对设计师一个作品的成功,具有无法抗拒的亲密程度,几乎到了难舍难离的地步。设计配色和个性配色,在设计中的地位,又如何评点呢?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元素一个结构,即色彩、图像、文字和构成三个基本元素连接的设计构成。而三个元素中尤为重要的是色彩。因为色彩的敏感,是对首次接触一件设计作品,最先攫取注意力的视觉印象。那就是作品的色彩配色。其次是图像,最后才是文字和整个作品的设计构成。

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即使我们企图通过各种色彩对比来培养学生的配色能力,如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但基本上都是临摹已有的各种色彩对比,而且未加重配色在色彩设计中的教学分量。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配色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重配色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实例,运用色彩学的理论分析,讲解色彩配色原理,使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色彩搭配带来的不同效果,体会优秀作品配色的奥妙,提高色彩在各类设计中的巧妙搭配,如服装设计色彩配色、包装配色,又如网页设计的10种基本的配色设计:无色设计、冲突设计、单色设计、分裂补色设计、二次色设计、类比色设计、互补设计、中性设计、原色设计、三次色三色设计等能力。另外,通过配色训练,使学生掌握配色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3.2 注重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自然中、生活中、文化中、美术中、商业中、社会中,优美的色彩俯拾皆是。它呈现着一种未经安排而又像经过安排的秩序之美。而色彩设计,则是指与广泛而普及的生活色彩、自然色彩铺陈有所不同的用色技巧。应用色彩设计,使人类除了领受自然中丰富的色彩外还能致其精髓来创造生活中更精致、更有组织、更符合需要的人工色彩。这不但丰富了原有的色彩世界,也拓展了人类历史、文化领域之美,更进一步地幻化出理想、缤纷的人类新秩序之美的环境。因此,色彩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色彩设计运用培训的很少,尤其在基础课中,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设计中色彩运用能力非常差。针对此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设计用色能力的培养。

首先,将色彩设计应用贯穿于色彩的基本理论中去。留学生论文 如在色相环中,设计成12色或24色同图案不同色相的对比(可以对图案进行各式的设计);或从现实中的生活提炼出基本图案,将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色彩推移运用到图案中。

其次,讲授各种不同设计中的用色原则和技巧。如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企业表观色彩设计、产品色彩设计、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建筑的色彩设计、服饰设计的色彩设计等。

3.3 紧随时代步伐。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益

在信息化、多元化的高科技时代,电脑辅助设计的日益普及,数字化色彩的建立及网络的出现,使我们要重新拟定教学目标,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在教学上推陈出新,从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研究为主的互动的教学新秩序。因此,电脑时代新技术新观念是催化剂。

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对色彩构成教学完善发展的刷新作用,将传统构成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工具相结合,职称论文 为传统色彩构成教学体系注入新鲜血液,产生新的活性因子,催化出更加合理和艳丽的教学奇葩。

教学中,我们可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媒体更加直观地讲解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充实课堂的学习内容,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色彩规律。这是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用文字表达、学生靠联想去感受所达不到的境界。以《色彩知觉的视觉残像》这一节为例。如果用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完全不明就里。而教师把色彩视觉残像的现象借计算机这一媒体制作课件,把现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有了一点头绪。然后他们会带着疑惑,再通过对色组的长时间注视实验,实验结果有了,那么色彩视觉残像现象就一切尽在不言中。学生不但轻而易举地透彻理解了色彩知识,而且在一瞬间也发现了色彩构成的学习原来可以在乐中获取,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表现的手法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手绘训练上,避免了因把精力放在画面的精工细做上、技法的表现上,而忽略了对色彩关系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削弱了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提高等不良倾向。因此,可以借助一些绘图软件,如Adobe Photoshop(它作为影像处理软件,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都简便易学)。把Photoshop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的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掌握了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的制作上,可免去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涂色不均等问题,并可衍生出多个方案,便于比较,扩大练习范围。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多地需要借助大量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练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为以后与色彩相关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新时代新技术赋予我们新观念。色彩构成教学必然要与诸多新兴技术和知识发生关系。而快捷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推陈出新的教学思路是实现创新目的重要保障。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处理信息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摄取、存储和处理视觉形象的功能,为色彩构成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艺术潜能空间。

参考文献

[1]吴卫.从表达色彩介质的转变反思色彩构成教学改革[J].株州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学报,2004(9).

[2]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3]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色彩构成范文3

在艺术语言研究中,色彩是最具感性的一种视觉形式。同一种色彩会产生无数的视觉感知,这种相对性使得对色彩系统地研究和应用,增加了一些理解的难度。包豪斯的第一位基础课教师约翰・伊顿写过一本《色彩构成》,1990年代初被翻译介绍到中国。阿尔伯斯在伊顿离开包豪斯之后继任基础课教师,并且第一个把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带到美国。在包豪斯的许多著名大师中间,阿尔伯斯虽不如克利与康定斯基等人那样引人注目,但是阿尔伯斯的科学理论和理性态度,表现在教学和《色彩构成》的写作中。而尤其重要的是,他又用自己的绘画实践印证着这些色彩理论,因此现在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应当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1963年《色彩构成》在耶鲁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当年被一些批评家所贬斥的观点,如今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宗旨。阿尔伯斯曾经指出:好的教学“与其说是给予正确的答案,不如说是提出正确的问题”。而问题式教学恰恰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式,不断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思考能力的提高,使得他们能够独自面对世界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显然比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重要得多。也因此,实验的教学是最具有启发性的,突破了安全的边界,也具备了创新的可能。而试错则更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善识色彩的眼睛,更可以让我们对一些所谓的艺术戒律提出挑战,但是挑战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基本常识的基础之上。就此书而言,我们也可以看出,由包豪斯延续的一种传统,就是理论并不脱离实践,所有包豪斯的基础教员,都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用他们自己的绘画创作来提炼和印证理论的有效,这一点尤其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包豪斯教学基础之上开展的色彩研究所形成的《色彩构成》一书,就是阿尔伯斯绘画色彩实践的深切体会。阿尔伯斯从1950年开始创作方形礼赞,20年后在大都会博物馆举行个人回顾展,如今他的许多作品集中地陈列在大都会博物馆里。写这篇文章之前的半个月,我就站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阿尔伯斯的作品前,细细地加以体会。他在画中无休无止地探索限制在正方形里的色彩关系,尽管这些绘画是方块的形状,但是迷人的色彩突破了方块,而形成微妙的空间幻觉,散发出朦胧诗意的气息,这一点果然被诗人所感受到。诗人马克・斯特兰德说,阿尔伯斯的作品“色彩对图案表面安全而封闭的几何特性构成挑战时,就如同其本来的意图一样,会通过让人解除戒备心理的缓慢与精妙,以及令人愉快的美来达到这一目的”。同时,这些色彩是如此的精妙,恰恰是通过具体的物质形式加以呈现,需要看原作加以体会。我几天前在研究生课程“艺术的色彩”讲授中,面对幻灯呈现的阿尔伯斯的绘画,既感到了语言形容的贫乏,更觉得难以呈现色彩那无比微妙的和谐和对比之美。

色彩研究的难度在于,如何克服色彩的相关性和不稳定性来寻求色彩的基本规律。我仿佛看到了阿尔伯斯走进了教室,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色彩在艺术中是最具相对性的媒介。色彩的视觉感应和心理反应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印证了测不准原理的合理性存在。因此,阿尔伯斯在书中侧重的不是色彩的所谓事实,而是基于观察的“看”。也就是说,与其注重一个结论性的色彩研究,倒不如更注重一种研究的方法,因此阿尔伯斯在课程的最后提出色彩系统,并提出“在情景中思考”的教育方式,是十分新颖的。这种方法在整本书的构架中体现出来,就是力图论证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非简单地对单色加以定义,这形成了阿尔伯斯与伊顿和康定斯基在具体的色彩教学上的一些差异。但他们也有共同的理念和思想,有一些类似的色彩研究方法,就如同阿尔伯斯在书中写到的:“色彩的读取正如康定斯基对于理解艺术所要求的那样:重要的是‘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在阿尔伯斯的书里有着更多基础实践层面的呈现,甚至具体到彩纸的应用。而这种运用现成的彩纸进行色彩实验的方法,实际上仍然在现今的基础教学中运用着,在中央美院的形式基础课程色彩训练部分中,还有利用废旧画报的彩纸进行自画像撕纸拼贴的练习。

但是色彩构成的学习最终是达到更加自由地应用,而不是将色彩构成仅仅理解为细致地填满色格。当年由包豪斯研究辗转经日本引入到中国的色彩构成教学,在教学中有了系统的样式,但是却忘记了目的,忘记了色彩的构成是实验和研究,观察和发现,来辨别色彩在不同的构成关系中其不同感觉的呈现。因此,在现今设计学院的基础教学中,对于色彩的训练,一方面是需要重新透彻地了解包豪斯的色彩研究和教学,一方面又要结合当今设计教育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延伸,阿尔伯斯的《色彩构成》的出版,有助于我们对第一点的落实。而第二点,还需要从事设计色彩教育的老师们展开新的实践与探索。

色彩构成范文4

摘要: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学生从色彩走向设计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开阔学生眼界和拓展学生色彩表现手段的重要课程。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掌握的设计基础课程之一,是设计专业从客观认识与表现到主观组合与应用转变的基础课程。本文主要通过对《设计色彩》、《色彩构成》这两门课程教学目的、开课顺序、专业性质与本课程功能等的分析,从而设计出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思路,从而让装潢专业这两门课程专业知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内容更加丰富合理,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设计色彩;色彩构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设计色彩、色彩构成两门课程都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两者间既有很大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然而在现实上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有意无意的忽略两者间的差别,比如在上课过程中两门课的老师没有就相关的教学内容做深入的沟通就很有可能会再教授的过程中忽略某部分的内容,也有可能会重复的教学内容,这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浪费,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教育事业的亵渎。

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都是现今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计色彩在于提高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并且要通过本课程使学生能够从原有写生色彩思维过度到设计色彩思维,更为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色彩构成在于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旨在让学生从感性色彩到理性色彩的转变,如色彩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和心理感受等,重在能够在设计中熟练的运用色彩。两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很容易产生混淆与误差,致使两门课程没有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以下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一、教学目标不同

设计色彩是设计者主观意识的产物,作为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能够从具象写生色彩、客观写实色彩等自然色彩过渡到意象色彩、情感色彩、装饰色彩等主观色彩、表现色彩的应用和表现。1它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从色彩到设计色彩观念的转换。它的具体实施要从培养学生色彩理论知识到色彩形式美表现;从培养组织画面能力到画面点线面形式的组织,从色彩的写实造型能力到色彩设计的应用能力。

设计色彩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客观认识自然色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色彩的空间表达能力和对色彩的艺术思维能力,注重理性的分析和主观的表达;是通过理性分析客观事物表象色彩达到能动、灵活地表现主观色彩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从传统色彩课程到设计课程的过度阶段,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设计色彩是一个从认识、掌握到应用色彩的过程,此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化、逐步掌握色彩知识和色彩运用。

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掌握的设计基础课程之一,是设计专业从客观认识与表现到主观组合与应用转变的基础课程。三大构成课程重在将不同形态的若干元素或单体重新组合成为一个全新单元或形象,色彩构成是将人们对色彩应用的思维定势总结出来,这种定势是在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的感觉,色彩间的不同搭配与组合,能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

色彩构成是设计者对色彩理性的认识和自己主观认识等知识的相结合产物,与设计色彩相比是更复杂、更理性、更具实用性的知识。色彩构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深入学习色彩知识,灵活表现主观色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综合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直接运用到以后的设计课程中去。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别

首先是教学内容,两者都包含有色彩学原理,如:色彩物理、色彩心理;也包括色彩的分类,如:无彩色和有彩色,色立体等;还有色彩的混合,如: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中性混合等。但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设计色彩注重写生色彩和色彩的分段练习,如色彩三要素的掌握,分别针对色相、明度、纯度来展开,然而色彩构成是在掌握了这部分的内容后直接把所掌握的三要素知识用到构成要件当中;同时设计色彩还注重造型问题,造型塑造问题是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要根据所学的色彩原理结合素描知识通过色彩表现和塑造对象,色彩构成在塑造物象方面并没有要求;设计色彩还注重主观意象和塑造相结合表现想象的场景或景物,而色彩构成注重色彩间直观的搭配;同时,色彩构成涉及到色彩心理的内容较为明显,并把色彩心理做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设计色彩在色彩心理方面要求的不太明显。

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区别,设计色彩主要以写生色彩和色彩表现为主要手段,他有具体的表现对象,如针对所表现对象的明度、纯度、冷暖等怎样能够用更准确的色彩去表现对象。同时,针对色彩塑造方面的训练,可以进行单色塑造训练。针对色彩意象表现可以选取质感差别很大的静物进行组合训练。色彩构成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别练习方法和方式主要采用色块组合、平面构成中色彩的拓展运用,还有色彩心理的表现。当然色彩构成的训练也可以针对特定对象来展开,如色彩构成表象一组静物或者是人物表情,或者针对同一个静物进行着色训练。

尽管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是要注意两者相互衔接,倘若开课过程中两者有重复的内容,既浪费了教学资源,也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厌倦,最终只能是以损耗教学效果为代价。如果开课过程中有内容没有涉及,那是学生被动的损失和教学的失误。

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两门课程有很大的共通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中很容易造成疏忽,特别是两门课程分给不同教师来上,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的整体安排上要让两者形成一个很大的色彩知识与构成知识的和集,如:色彩学原理、色彩物理、色彩心理、色彩分类、写生色彩、意象色彩、情感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等等知识。两门课程不论怎样安排,必须要把色彩知识与构成知识的和集内容教授完整,这样才能有最佳的教学效果。现在有很多教材把色彩构成归入设计色彩中,追求系统的、有逻辑的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

色彩构成不仅要跟设计色彩相结合,使色彩知识能够形成和集,让两门课程各自发挥出自身作用的同时,保证和集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不能有遗漏,而且色彩构成还是要跟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熟练应用色彩知识进行形象思维和设计创意。

总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现今变化节奏很快的环境下,不仅要继承原有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相邻门类的知识,更要把关系紧凑的相关知识有条理、有逻辑、有衔接、有节奏的传授给学生。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两门课程联系紧凑、关系密切,把握好两者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间的关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整理好两门课程的相互关系,分别做好每门课程的教学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不断研究两门课程的相互关系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色彩构成范文5

关键词:色彩构成;平面设计;色彩知觉;生理规律;运用

一、色彩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色彩构成在生活当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在平面设计当中更是运用的很多,生活来源于设计,设计启发灵感,平面设计在现实生活当中是运用的非常广泛,而色彩构成又是平面设计当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色彩构成在平面设计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见到的招贴,版式设计,房地产广告等等,色彩构成在这些设计中都是有所体现的,可见色彩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

二、把握色彩知觉及生理规律

我们知道由于人类视觉生理特性往往不能客观反映色彩原貌而形成了真是感觉和现实的差别,所以我们在学习色彩构成的时候首先必须知道人的视觉生理规律,这样才可以对我们学习色彩构成有指导的意义。

色彩视觉理论发展经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英国的医学、物理学家T.Young提出的人眼在视网膜中有三种神经纤维的假象,被称为三色学说,后来德国的生理、物理学家H.L.F.VonHelmholtz有所发展,再后来经过无数人的新的发现,每位发现者对色彩知觉和生理规律都有不一样的解释。但不管色彩构成的新的概念和生理规律发展到那种地步,最起码我们对色彩构成最基本的规律是一致的。

我们每一个人身体素质和审美标准的不一致,都会导致我们对色彩构成的生理现象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学习色彩构成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基本的色彩生理规律,色彩守恒,色觉相继对比,色反差等。色彩知觉有不同感受,有明适应和暗适应,还有色彩的错视与幻觉,这个和平面构成基本上一直的,因此我们运用色彩构成在我们的平面设计中的时候就必须掌握色彩知觉和色彩的生理规律,适当运用到我们平面设计中。

三、掌握色彩对比与调和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有自己的原理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色彩配合都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因为各种色彩在我们构图的时候并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总是处于某种色彩的环境中。因此色彩的对比作用在平面设计中总是客观存在的。色彩调和在整个平面设计当中是很重要的,在平面设计当中色彩的调和就是平衡整个画面的,为整个画面带来了和谐美感的,因此在掌握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中要善于把握色彩构成的统一与变化、底色和图形色、色平衡、节奏与韵律,明白色彩在整个画面上的相关性,明白色彩构成的自身的属性。

四、运用色彩的感情及心理效应

色彩是有感情的,每一种色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感情倾向,学会和运用色彩的感情和心理效应就可以在平面设计当中发挥出作品的良好效果。在我们设计有主题的平面作品加入色彩的感情因素就会给作品带来生命力。

黄色给人一种鲜明、纯洁的感觉,会让人联想到遍地辉煌的金秋时节,涌现喜悦欢快的情绪。橙色给人一种艳丽、欢快的感觉。红色给人一种醒目、振作精神、感受到兴奋、热烈和不安。紫色给人一种阴森、冷酷、高贵的感觉。蓝色给人一种忧郁、忧伤。绿色给人一种生命力。每一种颜色都是不同的色彩感情,都是在人的心理效应影响下的不同感受。学会掌握这些色彩的特性,可以科学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平面设计中,而平面设计也是需要色彩构成在的不同特性来表达作品的。

五、色彩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一)色彩构成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广告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一种,广告设计是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看见,广告设计就是以独特的视角加上夸张的手法,引起顾客的注意,而色彩构成在广告设计当中必不可少,必须合理夸张,以达到即个性突出又美观大方,使得广告设计达到它应有的传媒魅力。

(二)色彩构成在招贴设计当中的运用

招贴设计也是平面设计的一种,招贴设计要求画面有视觉感染力,注重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关注画面的色彩平衡,对色彩构成中的协调统一要求非常高,在招贴设计当中,色彩构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成分。合理运用好色彩构成才能在招贴设计中关注画面的平衡感,把握画面的层次,注意画面色彩的面积大小,明度和纯度的程度,主题和背景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招贴设计作品。

(三)色彩构成在版式设计当中的运用

版式设计注重画面的构成关系要多一些,根据每一幅作品的不同要求,对版式的设计也是不一样的。在版式设计中色彩构成中的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运用的是比较多的,任何一个元素在画面当中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因此在整个的版式设计中,单独的色彩构成画面是不丰富的,因此注重版式设计当中,色彩的构成的法则是要合理运用的。

六、小结

色彩构成是平面设计当中的基础课程,在色彩构成中要善于把握色彩的知觉和生理规律,掌握色彩的对比和色彩的调和,明白色彩的感情和心理效应。色彩构成在平面设计当中运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看到的房地产广告,广告设计,版式设计,招贴设计等等,所有设计具有相关性,色彩构成是设计出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和谐画面,因此在我们所要表达我们每一个有主题的设计时,都要把与色彩构成相关的那部分合理运用,设计出好的作品给人们欣赏。

参考文献 :

色彩构成范文6

关键词:高职;色彩构成;教学改革

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造型基础领域被称为:“三大构成”,它是继素描、色彩基础绘画造型课程之后比较系统、完整的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设计意识,掌握色彩形式美法则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通过自然现象中色彩的物理特征、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进一步运用科学的原理,先进的设计思维方法将相对比较复杂的色彩现象进行提炼、归纳、总结成简单元素,再结合色彩规律进行组合重构,进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色彩教学培养系统。

一、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教学思想“老龄化”:在我国目前的高职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生源质量相对比较差,有的甚至没有美术基础,审美意识和设计理念基本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灌输式、填压式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纯理论式的教学,学生只是一味的效仿老师通过手绘来完成作业,学生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作业的表现形式上,而并非创造能力。进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局限。

教学模式“单一化”:由于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方法比较单一,因此学生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对作业的临摹和对颜料的调和上,从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色彩构成最终的培养目标――对色彩的认识、审美、综合、概括的创新能力,缺乏了创造性。

教学目标不明确:色彩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专业主干课程打好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就目前高职教育来看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与主干专业课严重脱节,课程之间缺少内在的联系和贯通。以致于基础课不能为专业课提供支撑和依托,不能形成系统的学习模式。

二、高职院校色彩构成的教学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系统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绝大多数学校采用了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即在课程内容和课时上进行大量的删改和消减,最终形成了本科艺术教育的“压缩饼干”式教学模式。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色彩是一种视觉语言,色彩构成是在综合、概括、提炼的基础上依托一定的载体传递信息,表现某种理念。在现代设计当中不外乎涉及到三个重要因素:即图形、色彩、文字,而色彩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的原理结合形式美法则去认识色彩、理解色彩、表现色彩。然而在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中,我们只是企图让学生用各种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等)来表现内容。学生很盲目地去模仿老师、模仿其他作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对色彩的调和上,而忽略了色彩构成的本质目的。因此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的目的,与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配色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典型事例,讲解色彩搭配基本原理,运用色彩学规律使学生亲身体会运用色彩学原理达到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掌握色彩在设计中综合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色彩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引趣、激活、动情”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观心理是色彩构成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以往的色彩构成实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训练的题目是沿用多年的老题目,比如在色彩联觉表现中经常以“春、夏、秋、冬、酸、甜、苦、辣”等为主题,这样可以抄袭和模仿的内容很多,很难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往往起不到培养的目的,也会使学生感到很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以主题的方式进行训练,采用学生所关心的内容或社会热点作为题目,教师给出多种题目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样的题目难易程度相当、主题广泛、创意点较多,又不易重复。例如:讲到色彩的情感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参考的主题如“感恩父母”“情系灾区”“大爱无疆”等内容让大家发挥想象,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再将获得的感受用相应的色彩来表现。学生做完这些感受后,情绪激昂,此时再引导他们去探求色彩表现的效果和心理反应,往往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树立色彩的印象,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以“笔”代“色”或者通过口头表述的单一方式进行授课,对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悟性较低的特点效果往往微乎其微,以致学生听了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同时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只会运用颜料来表现作品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很不相吻合。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色彩构成知识有直观认识和体会。

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传统的色彩构成仅限于几十种颜色的调和,多重会合会是色彩饱和度下降,它所产生色彩种数远远低于电脑GBR模式的色彩范围。如果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结合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更加直观、轻松的掌握色彩构成的调和规律。也就提高了对色彩构成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应用。因此在色彩构成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与现代多媒体工具结合起来,使设计工具多元化,设计视野广泛化。

(四)加强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较晚,没有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高职院校缺少“双师型”教师,基本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即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当中,从而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和综合应用能力。高职院校独特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它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快,又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因此在色彩构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综合设计素质的提高,多以实用性内容为训练主题,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大赛,增强学生与市场、企业结合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朝晖.平面港一色彩构成[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盛 键.从表达色彩介质的转变反思色彩构成教学改革[J].发展,2008.(02).

[3]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4]姜 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美术大观,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