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成语故事范例6篇

短篇成语故事

短篇成语故事范文1

关键词:英语阅读 教学策略 自主阅读 拓展阅读

一、阅读前(pre-reading)――拓展促阅读

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主题,就会出现障碍(余文生,2008)。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英语教师也常常遇到此类问题,用学生不熟悉的主题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使学生在语篇理解与词汇学习方面困难很大。阅读前的拓展阅读(pre-reading)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跟语篇有关的背景知识。以话题教学Animal为例,在引导学生阅读前,教师让学生与自己一起合作写有关动物的小诗。如:In the zoo, I can see tigers. I like tigers. It has strong legs and sharp crawls. They eat meat. And we do, too.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对动物园里动物的巨大兴趣,也让学生对动物园的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文章Animal的阅读做好坚实的铺垫。

二、阅读中(while-reading)――阅读过程技巧与方法的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皮连生,2011)。因此,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能力的策略

1.保证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

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因教学内容较多,时间经常是紧迫的。很多教师在文本阅读后马上提问,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就会缺乏深度。教师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如在Talking About the Rules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What rules can we find in the park?”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语篇,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新单词并画线。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从而回答问题。而在此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全面、准确,这正是经过思考与提炼的结果。

2.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对答如流,但是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却较差。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率。

(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策略

1.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

除了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阅读的阶段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

第一阶段:在学生完成第一遍阅读(first reading)之后,可以设置事实性的问题。这种题目可以在语篇中直接找到答案,不需要经过推理或总结.

第二阶段:在学生完成第二遍阅读(second reading)之后,设置推理性的问题。学生必须通过上下文的理解,结合故事的背景知识,读出文本的潜台词,从而推理出正确答案。

第三阶段:在学生充分理解语篇的情况下,设置更高层次的问题,即应用性的问题。这种问题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自身经验和价值观进行判断,评价和总结。

经过这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理解文本,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学生没有感觉到很大的困难,反而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乐在其中。

2.逐步渗透难点词、短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影响学生阅读的难点词、短语逐个地渗透到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更加简短的语篇阅读过程中将这些词和短语理解并掌握,而不是像对话课教学一样,刻意地将它们逐个进行教学。 如在 Talking About the Rules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词组all over,教师可以先通过一段话让学生利用语境,猜一猜all over的含义,然后通过课件向他们展示香港公园中无处不在的各种标志牌,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掌握这词组的意义。

3.设置类型丰富的小活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小活动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如结合课文内容的chant、sing a song、play riddle games、role-play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在将要疲软时又被调动起来,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阅读后(post-reading)――语篇的有效延伸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

(一)选择课堂教学的拓展语篇

选择一些与课堂上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的学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上完Talking About the Rules 后,我为学生提供以下语篇:Classroom Rules,Library Rules,Zoo Rules。

这样,语篇中的句型内容与课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内容紧紧相扣,既能达到巩固旧知,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又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二)进行各种各样的阅读后的活动

阅读后的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继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阅读后活动可以是:

(1)角色扮演;

(2)把不同故事段落进行排序,组成一个逻辑清晰的故事;

(3)听故事更正故事中错误的部分;

(4)给故事写一个新的结尾或续写故事;

(5)把故事做成一本故事小书。

总之,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葛文山.“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以一节评优可的教学设计为例”.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

[3]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短篇成语故事范文2

命题背景:单词量继续上升,命题思路拓宽

浙江省高考对英语单词量的要求逐年增加,根据《考试说明》,2011年要求掌握的单词量为2700个左右(详见2011年《考试说明》词汇表中带*号者),比2010年增加了100个。

单词量的增加为试卷命题拓宽了思路。观察这些新增词汇,不难发现大部分是名词与形容词,其中有些是专业词汇,如architecture, capsule, comedy, hurricane, motivation, radiation, scholarship, symptom等。词汇的增加不仅扩大了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的考查范围,还可能拓展阅读理解的题材,同时,也有利于书面表达的语言变得更丰富多彩。

对于这一变化,同学们无需太惊慌。因为新增词汇中有不少是派生词,根据构词法便能推测出它们的词义和词性,还有不少是平时常见常用的,同学们应该不会陌生,只有少数新词需要特别加以复习巩固。

2011年《考试说明》中的新增词汇你都掌握了吗?请关注本期刊物中《新增词汇20练》一文。

单项选择:新增单词一定会考

单项选择一直以来都强调在语境中恰当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考点相对基础,由语法、词汇和交际用语三部分组成。

语法知识是这一部分的考点,题量约占一半。主要考点为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各类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情态动词、冠词、代词(重点为不定代词),其次是虚拟语气、倒装、并列复合句、强调句等。

词汇知识则是单项选择的考查难点,题量约占三分之一。主要考点为动词、动词词组、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关联词组等。重点考查同学们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正确选用词汇的能力。要特别指出的是,2011年新增的100个单词一定会在这一部分有所体现。

交际用语的题量为1至2题,重点考查同学们把握对话语境和理解对话内容的能力,以及对话语的交际意义和固定交际用语的掌握情况。

解题建议: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一定要把语境与句意结合起来理解,在把握语境的基础上,坚持“句意领先,语法跟上”的解题原则,避免“纯语法”或“纯词义”解题。

完形填空:难度系数0.6~0.65,约半数空格需联系上下文作出选择

完形填空考查的语篇大多是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短文,通过小故事引出做人、做事的大道理。比如2010年的浙江卷选的是关怀他人的小故事,2011年的参考卷选的是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恢复信心、认真学习的小故事。

命题者在挖空时会先从文意通顺、情节连贯和语篇结构完整等角度出发,考查同学们根据主题、情节和句意来辨析常用词汇的能力。由于高考完形填空的总体难度系数一般控制在0.6~0.65之间,所以,根据句子本身就能作出选择的难度偏低的题,以及有一定难度、需要根据短文主题和生活常识才能作出选择的题均在5个左右;需要联系上下文作出选择的题难度适中,会在10个左右。一般来说,挖空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同时关注连词。

解题建议:解答完形填空题,读懂首句是捷径。因为英语短文的首句往往会点明主题,明确了主题就等于找到了解读全文的钥匙。在答题时,务必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衡量,选择最佳答案。这里说的“最佳”不仅指语法上正确无误,还要保证语境和文意的连贯通顺。

阅读理解:预计第一节语篇数量会减少,文学类的长文阅读会出现

阅读理解部分有两节。第二节任务型阅读的考查方式及题量应该会与2010年基本相同,而第一节很可能出现较大变化――根据2011年《考试说明》和参考卷,这一节可能由5篇文章变成4篇文章,其中,A、B、C三篇仍是传统长度的短文,D篇的长度则为其他文章的两倍。但该节要求阅读的词汇总数不变――不少于1800个词;题量不变――共20题,参考卷中A篇为4小题,B篇与C篇各5小题,D篇则有6小题。

高考要求同学们能读懂书、报、杂志、网络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短文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2011年参考卷中A、B、C三篇短文的内容分别为“预防感冒”“看电视的弊病”“临床心理学家不称职”,由此可见,阅读理解选文题材依然注重多样化、生活化,同时体现实用性、时效性、知识性等特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长文阅读很可能选择文学类的语篇,2011年参考卷的D篇就改编自我们熟悉的故事The Last Lesson。一来D篇的长度适合节选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二来由于同学们平时较少接触英语文学作品,高考考查文学类选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大家拓展这一领域的阅读面。

阅读理解要求同学们能快速读懂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抓住文中包含的事实、细节,能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把握上下文事实、细节之间的时空顺序、逻辑联系,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意图、态度、观点和文章寓意,所以考查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以及根据文章进行判断、推理的题目较多,同时也会有考查单词词义、文章结构或作者写作意图等的题目。

高考时,如何应对新出现的长文阅读?请关注本刊2011年6月号“English达人”栏目中《长篇阅读有技巧》一文。

短文改错:命题保持稳定

短文改错选用的语篇与同学们平时的书面表达练习相似,内容贴近生活,篇章结构简单,语言明白易懂,基本上不涉及生僻的语言现象和复杂的语句结构。

从2011年的《考试说明》看,短文改错的命题思路将保持稳定,短文中设置的10处错误均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单词的使用、句法、行文逻辑等方面。根据句子的长短不同,每一个句子存在的错误数量在1~3个。

解题建议:解答短文改错题时可以先根据首句来把握文章主题,从而确定基本的人称、时态,然后联系上下文语境,逐一找出错误。此外,同学们平时要多进行句子结构分析的训练,提升分析长句的能力。

书面表达:命题背景或许扩大,写作提示越来越简要

近两年,书面表达的命题大多着眼于同学们身边的人和事,围绕“学习”或“做人”的主题,保证人人都能“有话可写”。但2011年的参考卷关注了全球“汉语热”现象,开始“放眼世界”,这是否是书面表达命题背景扩大的暗示呢?

写作提示越来越简要是近两年书面表达命题的一大特点,题目中往往只给出文章必写的要点,但不提供具体的内容细节。比如2011年的参考卷只给出三点提示:描述题目中的信息、分析原因、作简短评论。与过去较为详细的写作内容提示相比,这样的命题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写作的内容可以更自由,语言和句式的选用可以更丰富,虽然增加了难度,但也给同学们留出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短篇成语故事范文3

命题特点

1. 文章短小,首句完整

完形填空的短文一般含220~280个词,设空20个,平均设空间距约为12个词。为给考生理解文章奠定基础,使考生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命题者一般都会遵循“首句不设空”的基本原则。

2. 重视语境,注重能力

高考完形填空从语篇角度综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短语的掌握程度、对习惯用语的熟悉程度和对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能力,所以有人称完形填空为“障碍性阅读理解”。其特点是:单看设空的句子,无论将对应的哪个选项填进去都能满足句子的语法要求,只有结合文章具体情境辨析各备选项才能确定最佳答案。

3. 题材多样,内涵丰富

近年来高考完形填空题表现出了以下特点:选材贴近生活实际、反映时代特点。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科技前沿、政治经济、文史知识、人物故事等,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可读性较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裁以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为主;故事情节完整,常有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篇章与语句的结构也更为丰富多彩;叙述角度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为主。

4. 实词为主,虚词为辅

完形填空选项设置一直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其中动词设空最多可达10个左右。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完形填空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规律,其中动词及短语设空10个,名词设空7个,形容词设空3个。考生在备考时应谨遵这一规律,重点掌握实词的应用。

解题技巧

1. 利用首句信息解题

完形填空的首句不设空,它提供的信息是考生把握全文主旨的关键,为考生理清作者的行文脉络指明方向。所以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读懂首句,以帮助解题。例如:

When people are really 40 , nothing will stop them from falling asleep―no matter where they are. (2011年全国卷II)

40. A. tired B. drunk

C. lonely D. lazy

【解析】根据首句“There are times when people are so tired that they fall asleep almost anywhere.”可知,当人们十分疲倦(tired)的时候,什么都没法阻止他们睡着――无论他们身处何处,故正确答案为A。

2. 利用上下文线索解题

对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线索的逻辑考查一直是高考完形填空题的考点。考生做题时先不要急于选择,应通过上下文找出相关的线索。例如:

In a land far away,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great poverty (贫困), and only the rich could manage without great26. (2011年陕西卷)

26. A. loss B. expectations

C. success D. problems

【解析】从前文的“there was great poverty”可判断,第26题的四个选项只有problems (困难)能与之相对应,此处意为“只有富人能够维持生存而没有太大的困难”,故正确答案为D。

3. 利用词汇复现解题

完形填空题中,某一词常常以原词、同义词或近义词、概括词以及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因此考生做完形填空时应该瞻前顾后,根据原词复现、同义同现、修饰同现、结构同现等来确定正确答案。例如:

My37came one morning when I was in the community library....

...

My best opportunity came a few days later when I saw a man41 by himself waiting for the library to open, so I sat down next to him and began a 42. (2011年湖南卷)

37. A. trouble B. doubt

C. wish D. opportunity

【解析】根据下文“My best opportunity came a few days later ...”中的opportunity一词可知,第37题是“机会来了”,故正确答案为D。

4. 利用语篇标志语解题

语篇标志语指句群、段落、篇章等之间表明其内在联系的词语,可分为:

> 表示时间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first、second、then、finally、at last、immediately、suddenly、soon、before、so far、yet、meanwhile、later等;

> 表示空间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here、there、on one side ... on the other side、in front of、next to等;

> 表示并列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for one thing ... for another thing、on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等;

> 表示转折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but、however等;

>表示因果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because (of)、since、as、thanks to、as a result (of)、due to、so等;

> 表示条件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as long as、so long as、on condition that、if、unless等;

> 表示让步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though、as、even if/though等;

> 表示递进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what's more、besides、to make the matter worse、what's worse等。

在做完形填空时,考生如果能充分利用语篇标志语,就可以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上下文的关系。例如:

I spent several weeks going door-to-door for job, but found 40 response (回应). (2011年安徽卷)

40. A. any B. much

C. some D. little

【解析】题干中有很明显的表示转折的连词but,表明“我花费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挨家挨户地找工作”,但结果不太好。能表示这一含义的只有little,故正确答案为D。

5. 利用排除法解题

所谓排除法就是将干扰项逐项检查、验证,一一排除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直至选出正确选项。考生解答完形填空题时需要对四个选项仔细辨析,去伪存真,选出最佳答案。例如:

Two years ago, I decided that I would need to have some kind of extra work to25my disability pension (残疾抚恤金). (2011年浙江卷)

25. A. add up to B. make up for

C. get rid of D. take advantage of

【解析】首先分析四个选项,add up to表示“增添”,make up for表示“弥补”, get rid of表示“消除”,take advantage of表示“利用”。题干的意思是:“两年前我决定,我应该做点额外的工作来 我的残疾抚恤金。”很明显,通过额外的工作并不会“消除”或“利用”残疾抚恤金,因此先排除C和D。根据常识,残疾抚恤金一般都是有固定数额的,个人不能随意增减,因此,“我”做额外工作并不会add up to,只能是另一种方式的“弥补”,故排除A项,正确答案为B。

6. 利用惯用法和固定搭配解题

习惯用法和词语的固定搭配,特别是动词的搭配和习惯用法是完形填空考查的重点。动词可与名词、介词、副词等搭配,可考查的范围较广,大家平时应多读、多记、多积累。例如:

We can see there is a lot of sleeping on the bus or train on the21home from work in the evening. (2011年全国卷II)

21. A. way B. track

C. path D. road

【解析】分析四个选项,on the way home为固定搭配,表示“在回家的路上”,故正确答案为A。

7. 利用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解题

完形填空语篇信息中经常渗透着与文化科学、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方面相关的知识。考生在做题时若能根据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来判断推理,将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例如:

She even planned to become an athlete.36, in 1993, during the civil war in her home country, a bomb 37her left leg. (2011年湖北卷)

36. A. Undoubtedly B. Surprisingly

C. Strangely D. Unfortunately

37. A. took away B. took ever

C. cut down D. cut out

【解析】下文提到“Maja received her first artifical (人造的) leg”,根据常识判断,炮弹肯定是“夺走”了她的左腿,这说明她是不幸的,故第36题选D,第37选A。

运用这些技巧做完题后,一定要复查核定。复查可以采用两种方法:①不看已选的答案,再把所有的题目做一遍,然后看看两个答案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再仔细比较鉴别;②把答案代入短文细读一遍,看所选答案是否与短文整体相吻合,再把每个空白处与它相对应的四个选项一一对照。

短篇成语故事范文4

【关键词】高中英语 完形填空 命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69-01

完型填空主要测验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整个文章逻辑联系的理解,在情景中辨析词义的能力以及词组短语搭配的使用能力,这是大部分考生认为难度最大的考查项目。

一、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特点

(一)选择文章

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短文,难度与高中教材大致相同,长度一般在250到300词之间。

(二)保留提示句

短文的第一句话多是完整的,以期给考生创造一个语境,给考生以提示。

(三)情景意义选择为主,语法选择填空为辅

完形填空考查的重点是以对文章的通篇理解和词汇意义为主,以考查惯用搭配、常识和语法为辅。

(四)单词填空为主,短语或词组的整体填空为辅

(五)逻辑性强

实词即所谓信息词汇为主(实词中以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为主),虚词为辅。

二、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命题类型

(一)叙事性故事

对于完形填空而言,最适合完成,最有考察点,最全面的无非叙事性故事了。从一个故事着手,让同学通过阅读,联系上下文,在理解从而选出最合适的选项。其中,20个选项中涵盖了动名词,介词,副词,主谓语,不定代词以及各种语法,是十分全面的考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叙事性故事型的完形填空教学。

(二)环保节能降耗低炭

时代性是高考试题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因此环保节能,享受低碳生活这一主题也必然会活跃在高考英语的试题中。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在高考英语试题中以此为主题的文章出现的情况:在2010年各地高考英语试题中,山东、福建、四川、浙江等地出现了五篇;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安徽、福建、四川、重庆、江苏等有六篇以此为主题的文章;2008年全国I卷、福建、湖北、江苏、浙江等地有五篇阅读文章是围绕这一主题的。各地相互借鉴,使得这一主题在高考阅读中的出题形式更具有了相似性和创新性。环保节能降耗低炭既然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方面,也必然成为高考英语设题中的一个主旋律。

(三)针对某现象的议论文

开篇通过某种现象做引子,从而引发出社会上的较为普遍或者较为有影响力的事情,以此来讨论。这种类型也较为普遍。当然,还有其他类型,如说明文等,老师在平常教学中也必须有所涵盖。

三、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教学策略

(一)指导学生重视语篇学习,构建语篇意识

在做完型填空练习题时,培养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上下文,选择最佳选项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语境的含义

语境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指空格前后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空格前后的细节内容;全文的结构和主旨大意;作者的背景,写作思路,态度观点。尤其是后两者,只有正确理解了语境的完整含义,才能做出准确地选择。

举两个例子:

1.“_____ is her husband?”“The man standing by the window, wearing a blue jacket.”

A. Where B. How C. Which D. What

[分析] 此题容易误选A此题,受答句中 by the window 的影响。最佳答案选C,主要由下文的语境而定:“哪个(which)是她的丈夫?”“站在窗子边,穿蓝色夹克衣的那个(人是她的丈夫)。”

2. He decided not to accept the job, but wouldn’t tell us his ______.

A. words B. reasons C. feelings D. Secrets

[分析]这道题就是完形填空当中典型的语境题。这道题有个迷惑选项,就是D,原文应是“他决定不接受这份工作,但他却不告诉我们他的理由”。在这个地方,显然根据语境,“理由”更为恰当,而不是“秘密”。

3.指导学生在做完型练习时,不要盲目填空。

(1)浏览全文,掌握主旨;

(2)瞻前顾后,试选答案;

(3)复核全文,弥补疏漏。

短篇成语故事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课堂 故事法 Reading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28-01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各种先进的教法走进了英语课堂。但对于reading的教学,多数教师仍然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态势,仍多用讲读法,读单词――划短语――读课文――做练习“四点一线式”教学,课后要求学生背诵,说什么“有背(备)无患”,学生兴趣不浓,甚至多数学生害怕学习reading,导致reading教学效果低下。

为了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reading,笔者提出故事教学法在英语reading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

1 初中英语reading教学中故事法运用的必要性

目前英语reading的教学仍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现象,仍沿袭应试教育的态势,初中英语reading的教学仍多采用灌输式讲读法,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有些学生英语成绩差、害怕教师检查背诵,想放弃学英语或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初中英语reading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故事法教学是最佳选择,长期的教学实践也证明故事教学法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所谓故事教学法学reading,就是把初中英语reading教学与故事相结合,或以故事引入、或将课文改写成故事、或以故事介绍背景、或在过程中增加故事环节等等,总之,以故事形式把枯燥的语言知识变成简单有趣的英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reading的兴趣与热情,将reading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将reading上出精彩、学得高效。

2 初中英语reading教学中渗透故事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2.1学习reading, 导入时使用故事法

学习reading前,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先简单介绍一下课文大意,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如,初中牛津英语7B Unit4 Reading The ghost in the park,这篇文章通篇采用过去时叙述,而过去时学生刚刚接触,直接读未免不是难事,仅动词的过去式形式就是学生阅读的拦路虎。因此,学生阅读前,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概括全文很有必要。

讲故事可以用英语,也可以用汉语,这节课最好用汉语效果会更好:一个星期六的上午,Sandy 和Millie去公园里玩,坐在大树下聊天时,突然听到“鬼”的叫声,他们非常害怕,撒腿鞭炮,恰巧遇到了Andy,叙说了原委,Andy决定去捉鬼。然后话题一转,问:Do you hear of the ghost? Have you ever seen a ghost? Can Andy catch the ghost? Do you think it may be a real ghost?这样,既诱发了学生对reading的阅读兴趣,又对话题感到新鲜,更降低了reading的难度。

2.2运用故事法介绍reading背景

学习reading前,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能有助于对课文的初步了解。而介绍背景宜选用故事法,因为故事是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故事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绪、引发学生的兴趣。

以最新版牛津英语8A Unit8为例,其中心话题是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Reading篇幅较长,句式复杂,学生阅读也会有一定难度。教师不妨先用故事法介绍reading的写作背景,顺便简单介绍课文的概要,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解这篇文章,使难度大打折扣。

教师可以用英语介绍:1999年,中国宝岛台湾发生了大地震,震级达7.6级,死伤无数,损失惨重。在这次大地震中,Timmy是个幸运儿,地震发生时正在超市购物,感觉地震随人群跑出了超市,不一会眼前一阵漆黑,原来被埋在了废墟中,后被救出,幸免于难,重获新生。

这个故事法介绍背景“一箭三雕”,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概括了课文的概要,也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阅读reading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乐学”的最佳状态。

2.3用故事法课前预习对Reading改写

8A Unit3 A day out,中心话题是外出旅游,这是个生活化的话题,学生们都喜欢外出旅游,因此学生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而Reading是美国的Linda来北京探亲、和表妹Kitty随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到世界公园游玩一天的叙述,Linda以自述的形式,在写给父母的平安信中加介绍了在背景世界公园游玩的经过,文章不长、生词量不大、语法简单结构简单,就包含as…as的用法和反身代词,因此,课前学生预习不会感觉难度太大。

而笔者布置这篇阅读文章时,没有提及生词、划出短语、读课文等,而是让学生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一位同学为导游,向其他学生游客们介绍世界公园的美景;或假如你是Linda,请以第一人称以讲故事形式,向大家介绍你在世界公园游玩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等。

这个预习任务挑战性极大,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的热情。于是学生们会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改写、创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兴

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英语课内外上,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教学reading,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打造Reading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短篇成语故事范文6

关键词:海明威 《白象似的群山》 “冰山化”的叙事策略

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理由是“精通于叙事艺术”。其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就是对此的最佳印证。这篇发表于1927年的经典小说篇幅极其短小精悍,全篇字数不足1500字,可谓用字“极简”。但是,又正是这部作品让读者见证了海明威这位语言大师对语言的精湛使用以及对叙事的紧密安排,无处不在的象征手法体现着作品的“至美”美学价值。

“冰山理论”最先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人格如海中的冰山,人格中有意识的部分只露出了一角于海面,而人格大部分是无意识的,且潜藏于海面以下。这一理论由海明威运用在了文学创作领域,他个人多次表示文学创作如冰山,八分之一露于水面之上,由简洁的文字和丰富的形象所展现,而剩余的八分之七则藏于水面之下,是等待读者去挖掘的思想内涵。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讲述了发生在一位男士与女孩吉格之间的对话。从表层文本,我们看到美国男人和女孩吉格在西班牙北部的一个火车站等待从巴塞罗那开来的列车,因天气炎热,两人来到车站附近的酒吧喝饮料,他们的话题从对面的白色群山说到了男人劝说女孩去做的手术,他们的对话一度很紧张,以致于女孩请求男人不要再继续说下去,因此,这个手术极有可能是人工流产。而男人言辞行动表现殷勤,似乎不愿意因为这个手术而结束与女孩的关系。小说最后以男人到车站放好旅行包,女孩回之以微笑并心情转好而收尾。

正如海明威希望留下更多的空间让读者去猜测,文学批评者对这篇小说有着各种各样的阐释。本文则旨在通过叙事学理论,揭示小说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悲剧性。

一.摄影式外视角与“白象”凸显

《白象似的群山》中,叙事视角仅仅关注故事中美国男人、女孩吉格和酒吧女人的外在言行,所以是外视角,使用了第三人称叙事。而由于小说中叙事者既无法透视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故事中人物又并未替代叙事者的眼光,因此小说采用的是摄影式外视角,即站于故事外的叙事者扮演着摄影机的角色,单纯客观地拍摄、记录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并不予以额外评论。

作品开篇就呈现这样的画面,随着“镜头”的移动,我们先看到白色的群山,再看到埃布罗河河谷,接着看到车站,转而又看到酒吧,随后看到一对男女及一张桌子。小说第一句话“The hills across the valley of the Ebro were long and white”就开门见山地交代白色的群山连绵起伏,“白象”的形象由此凸显了出来。这里,摄像头带领读者由远及近看到故事景物及人物,展现了聚焦者即叙述者的视角位置。这种视角逼真而客观,可以在小说中设置很强的悬念。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西班牙火车中转站,天气炎热,四十分钟后从巴塞罗那开往马德里的快车就要进这站,停车时间两分钟。对话中,女生热情地开启话题,男人又做出应答,看似寻常生活中的情境,却勾起读者无限的猜测。这对男女为何在火车站见面?他们要一同去往何处?还是男人来看望女孩?美国男人在西班牙干什么?女孩美国人还是西班牙人?他俩是什么关系?是一对相爱的恋人?还是偷偷摸摸的婚外恋?对于这些匪夷所思的问题和无从获知的答案,读者需要亲自给予阐释。虽然读者似乎是现场的参与者,是事件的观察者,但是读者却很难接近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营造出来的距离恰好呼应了这位男人和女孩谜一样的关系及“手术”事件所造成的二人疏远的距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相互沟通的困境。

读者似乎隐约感觉到白象和女孩的“手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在叙述进程中,又通过反复来不断深化“白象”的意象。在美国男人和女孩吉格简单的两句关于在酒吧点饮料的对话后,小说暂时用酒吧女人和女孩吉格的眼光替代了叙事者的眼光:

那女人端来两大杯啤酒和两只毡杯垫。她把杯垫和啤酒杯一一放在桌子上。看看那男的,又看看那姑娘。姑娘正在眺望远处群山的廓。山在阳光下是白色的,而乡野则是灰褐色的干巴巴的一片。

“它们看上去象一群白象,”她说。(翟象俊译)

“冰山化”的叙事策略在小说的叙事视角上体现在读者主要看到的是摄影式的外视角,而隐藏了偶尔视角转化的内涵。小说中,摄影式的外视角产生了种种悬念,而叙述者的视角暂时转化成了人物的视角,即酒店女人在看女孩吉格,而女孩吉格正在眺望远处的白色群山。女孩的视角更加加深了“白象”的意象,白象是珍贵的,是与众不同的,对女孩来说是独一无二且反复萦绕在脑海的。因此,“白象”极有可能是女孩肚中的胎儿,只是对于美国男人来说,“白象”可能难以供养,他还没有做好迎接“白象”的准备,或者他根本不愿意承担照顾“白象”的责任,“白象”更有可能成为横亘在他与吉格感情之间的大山。

二.“场景”式的故事时间

从叙事时序上来看,《白象似的群山》按照人物出场顺序和事件发展顺序依次进行。美国男人和女孩吉格坐在火车站的酒吧,他们点了啤酒、饮料,女孩提到白象,继而说到“手术”的话题,两人一度发生争执,女孩也因争执而情绪失控,但火车快进站时男人去车站放好行李包回来两人又都回归了平静。小说陈述的事件实际上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对话,话题的中心就是男人劝说女孩去做“手术”。整个对话也是按自然时序发展的。

从叙事时距来看,《白象似的群山》设定的“故事时间”就在等待火车的四十分钟内,也就是说从故事开始到故事结束,读者只能观察到这对男女在故事中等待火车的这四十分钟所发生的全部事情。而读者所能观感到的“话语时间”也不过是限制在100多行的简短对话,总共1400多词的篇幅中。由于小说中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是基本相等的,因此根据热奈特在《叙述话语》中的理论,可以判断《白象似的群山》所采用的叙述时间的表达方法是“场景”式的。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现在能为我做点事儿么?”

“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

“那就请你,请你,求你,求你,求求你,求求你,千万求求你,不要再讲了,好吗?”

他没吭声,只是望着车站那边靠墙堆着的旅行包。包上贴着他们曾过夜的所有旅馆的标签。

“但我并不希望你去做手术,”他说,“做不做对我完全一样。”

“你再说我可要尖声叫了。”

那女人端着两杯啤酒撩开珠帘走了出来,把酒放在湿漉漉的杯垫上。“火车五分钟之内到站,”她说。

“她说什么?”姑娘问。

“她说火车五分钟之内到站。”

姑娘对那女人愉快地一笑,表示感谢。(翟象俊译)

这段对话既是事件的高潮,又是事件的转折。男人与女孩在“手术”问题上争执不下,引起女孩的强烈反感,以致于要情绪失控。整段对话中围绕的“手术”这个话题可能是指男人想劝服女孩去做的流产手术。这一场景为读者呈现了强烈的既视感。叙述者放弃了对文本的评论注解,也无意使用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这些含有叙述者声音和理解的语言,甚至省略了如“他说”等对人物话语的附加解释。将读者推至“场景”现场,亲自观察审视故事人物的对话和举止。

海明威擅长的“冰山”原则体现在《白象似的群山》的叙事时间上,就是虽然使设定的事件时长和叙事时长一样占时短暂紧凑,但故事背后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读者去挖掘并体会。通过让“故事时间=话语时间”来增强读者的在场感,而叙述者赋予“手术”较多的话语时间,使读者察觉到“白象”对于故事人物,即美国男人和女孩吉格的特殊的存在性,从而深化了故事的内涵。故事人物的话题分散、无确指,也是对男女性感情疏离、心灵异化的反映。

三.故事空间的双重内涵

《白象似的群山》并未涉及叙述者的“话语空间”,所以本文仅研究小说的“故事空间”。“故事空间”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其为文本中的人物创造了活动空间,更在于其对文本主旨的揭示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叙事空间需要用“眼光”去观察,所以往往会结合视角而展开叙述。正如《白象似的群山》第一段所展示的摄像式视角,读者可以跟着镜头以俯瞰的角度对“故事空间”进行全景把握,故事人物也连同所处的空间一起展现在读者眼前,即一对男女、酒吧女人、河谷、山、车站、酒吧、房屋。因此小说全文的布局也正是从空间角度切入的。

为了让故事画面更清晰具体,小说有时更采取人物视角的空间描写,如待男人和女孩在小店外坐定并点好饮料后姑娘眺望远处的群山,她 “看见”:“山在阳光下是白色的,而乡野则是灰褐色的干巴巴的一片”(翟象俊译)。正是这一“看见”,女孩吉格随之想到一个可以转移烦闷情绪的话题,继而做出可能帮助改变气氛的尝试,她说“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相比男人的不负责任和消极情绪,女孩更迫切地争取机会解决问题,试图打破相处的尴尬和僵局。不知是炎热的天气所致干旱还是战争后生态被破坏后的窘况,灰褐色的干巴巴一片的乡野通过表达自然环境的恶劣,恰到好处地烘托了男女间谈话紧张的气氛。

对话中围绕着“白象――手术”这对含有因果意味的关系,女孩穷追不舍,男人试图逃避又极力掩饰。天气的炎热和情绪的烦闷相叠加,女孩变得忧虑和失望,转而去关注周围的景色,相应地,叙事视角再次暂时切换为女孩的视角:

姑娘站起身来,走到车站的尽头。铁路对面,在那一边,埃布罗河两岸是农田和树木。远处,在河的那一,便是起伏的山峦。一片云影掠过粮田;透过树木,她看到了大河。(翟象俊译)

此时的空间环境却恰好与之前所描写的灰暗的环境形成反差,变得美好和谐,更似乎是与协商无果后的情绪形成强烈的对比。

小说对于故事空间的叙述,依据“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冰山”以上的文本揭露工业文明给生态所造成的破坏行径,生动地衬托渲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精神生态状况,即不知不觉陷入了精神的荒原。但“冰山”以下的文本,则是呼唤人们直面惨淡的人生,即使生活一团乱麻,也要向前看,去探索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去处理感情的疏离、去应对精神生态的危机。

四.结语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依据“冰山化”理论,在叙事视角上采用摄影式外视角以凸显“白象”意象,通过“场景式”的故事时间增强读者的参与度,又以故事空间和叙事视角相结合的设置深化文本的双重内涵。小说的叙事特征不仅强化了读者对于文本表面的阅读体验,更鼓励读者去挖掘探寻“冰山”以下文本的深层根源和内涵,即走出男女感情危机和人性精神荒原的危机。

参考文献

[1]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