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作文范例6篇

短篇作文

短篇作文范文1

徐志摩与曼斯菲尔德的文学情缘

徐志摩曾于1921和1922年留学英伦,其间他与英国名士多有交游,其中就包括当时业已成名的曼斯菲尔德。徐志摩以诗人出名,但在其文学生涯中,翻译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翻译与创作几乎同步进行。1923年1月9日,曼斯菲尔德不幸与世长辞。消息甫一传来,与曼斯菲尔德有过一面之缘的徐志摩就在《努力周报》上发表诗作《哀曼殊斐儿》(解放之前,我国对KatherineMansfield的译名不甚一致,有时译为曼殊斐儿,有时译为曼殊斐尔,现统译为曼斯菲尔德),由此拉开了在我国译介曼斯菲尔德的序幕。徐志摩对曼氏的文名极为仰慕,“除了哈代和泰戈尔,曼斯菲尔德是徐志摩有过短暂会面并留下愉快持久印象的第三位作家”(陈琳、张春柏:《翻译间性与徐志摩陌生化诗歌翻译》,《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第4期)。徐志摩一生译作数量虽然不在少数,但在《玛丽玛丽》的译序中他却写道:“除了曼殊斐尔说是我的溺爱,其它的都可算是偶成的译作”。徐志摩与曼斯菲尔德的会面,仅有20分钟时间而已,加上曼氏病体孱弱,二人意欲深入交流的效果必然打了一定折扣。不过细读悼文《曼殊斐儿》,徐志摩对曼斯菲尔德犹如教徒般的朝圣情感清晰可见。允诺徐志摩翻译其作品也许不过是曼斯菲尔德的说者无心,但徐志摩却用尽毕生精力践行了当时的承诺:“我承作者当面许可选译她的精品,如今她已去世,我更应珍重实行我翻译的特权,虽则我颇怀疑我自己的胜任”。

从1923年的悼念诗《哀曼殊斐儿》至1931年飞机失事遇难,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徐志摩就翻译了曼斯菲尔德的《金丝雀》等10个短篇故事,翻译了《会面》、《深渊》和《在一起睡》三首诗歌,另撰有《哀曼殊斐儿》、《曼殊斐儿》、《评曼殊斐儿小说〈幸福〉小序》和《评曼殊斐儿诗三首前言》诗文4篇。1927年4月,“在1920—1930年代曾经引导一时出版风尚”的北新书局还推出了《英国曼殊斐尔小说集》,而其译者正是徐志摩。

徐志摩译介曼斯菲尔德产生的波澜

徐志摩不仅自己动手译介曼斯菲尔德,而且力劝好友陈西滢加入到翻译曼斯菲尔德的行列之中。陈西滢对英国文学文化了解颇深,谦称才力不足的徐志摩自然会力荐陈西滢为曼斯菲尔德作品的译介出手相助。陈西滢后来果然翻译了曼斯菲尔德的《一杯茶》和《太阳与月亮》两个短篇故事,其妻凌淑华也翻译了曼斯菲尔德的《小姑娘》,凌淑华甚至因文风与曼氏的相似而被誉为“中国的曼斯菲尔德”。

徐志摩译介的影响并不局限于这些文人作家。徐译曼斯菲尔德产生的效应犹如涟漪一般,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因为觉得徐志摩《英国曼殊斐尔小说集》的译文不尽如人意,翻译家张友松采用原文和译文对照的方式,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指出了徐译的不足。徐志摩曾经表示,《英国曼殊斐尔小说集》“是他自己表示最可纪念的译品里面摘录出来的”。但在经过反复比较之后,张友松却指出了徐译中存在的多处不足:“他给曼殊斐尔修改的地方,在他译的那一个集子(约二百西页)里,当在三百处上下……此外还有些地方,诗哲干脆把原文删去一点,不过那也许是手民删去的,不一定能归功于诗哲……徐诗哲的译文与原著之不同,不消说,是修改,不是误译”。

虽然批评徐译不够精确,但张友松却不得不承认:“前几年他(指徐志摩)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那篇‘曼殊斐尔’,不知多少人狂了似的捧着朗诵,有的人简直拿来背诵”。胡文则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为徐志摩的《曼殊斐儿》之动人效应提供了最好的佐证:“今日读了‘曼殊斐儿’一文,果然被他感动得最深,好似引我入了天国,把一切苦恼都忘去了”。阅读《曼殊斐儿》能让人想到人生中刹那的美感,胡文以为“这篇文字将曼殊斐儿叙述得声色俱佳,我们好像在梦里或生前,也在彭德街第十号楼上也受过了她底洗礼的”。徐志摩译介曼斯菲尔德产生的动人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短篇小说作家”曼斯菲尔德在中国

从整体来看,解放之前我国对曼斯菲尔德的译介主要强调其英国身份并且凸显其短篇小说创作。曼斯菲尔德是一位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不过她的创作又不局限于短篇,而是涉及了短篇、中篇、诗歌、书信、日记、文学评论等诸多领域。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内对曼斯菲尔德的翻译和介绍更加注重的是其短篇小说。

对于曼氏的短篇小说创作,国内的译介者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再说一次曼殊斐儿》将曼斯菲尔德称之为“天才”,声称短篇小说到了曼斯菲尔德手中“才是纯粹的美术”。小说集《曼殊斐儿》把曼斯菲尔德与格调不高的一般作家进行了区分,认为“平常的作者只求暂时的流行,博群众的欢迎”,而曼氏“却只想留下几小块‘时灰’掩不暗的真晶”。

对曼斯菲尔德这样的评价颇有些中国古代盛行的感悟式文学点评的色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译介者用相对较为理性的话语对曼氏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分析。郑或在看到曼斯菲尔德深受契科夫影响的同时,指出曼斯菲尔德“绝不会陷落陈套,反而是在走着一条崭新的艺术的路”。俞大薩将曼斯菲尔德置于整个英国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坐标中进行考量,认为“在过去的欧西文学里,———尤其是在英国文学里,直到最近百年,短篇小说没有争取到一个显著的地位”。在20世纪之前,“英国文学里的短篇小说,好像流产的婴儿,面目模糊,根本不值一看”。如果说在曼斯菲尔德之前,“英国的短篇小说是一种未成形,懦弱,无自信的文学体裁”,那么曼氏的横空出世,则使得“英国的短篇小说已经变成了一种固定的,独立的,前途无限文学表现”。曼斯菲尔德推出的几部短篇小说集,“将整个短篇小说的进展转上一个崭新的途径”。

翻译是文学接受的媒介,也是文学接受的一种形式。评介则是在广义的翻译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更深一层的文学接受。无论翻译还是评介,它们都“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交流”;“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方梦之主编:《译学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1页)。从整体上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对曼斯菲尔德的译介虽然零星分散,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但它们却相对及时地把曼斯菲尔德的作品引入了中国,这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曼斯菲尔德大规模的翻译、研究和接受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短篇作文范文2

一、奖项设置

鲁迅文学奖包括七种文学体裁、门类,分别为: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

二、推荐标准

鲁迅文学奖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世界和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对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优秀作品,应重点关注。要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

鲁迅文学奖重视作品的艺术品位。鼓励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学传统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尤其鼓励那些具有中国作风、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重视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三、推荐范围

1.根据《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推荐参评的作品均应为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由国家批准出版发行的报纸、刊物、出版社发表和出版的中文作品,由国家批准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网站发表的中文作品。单篇作品以首次发表的时间为准,书籍以版权页标明的第一次出版时间为准。

2.鉴于评选工作的语言限制,凡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应以汉文译作参加评选。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可参加中国作协主办的少数民族文学奖项的评奖。

3.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除小小说外)和报告文学以单篇作品参评。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中的小小说作品,以出版的诗集、散文集、杂文集、小小说集参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著述,单篇作品和作品集均可参评。结集参评的作品,应在评奖年限内出版且其间创作的作品应占结集字数的1/3以上(若书中未予标示,则每篇作品须注明首次发表或写作日期并由推荐单位出具证明)。结集参评的作品,须拥有合法出版书籍的统一编号和版权页。不接受多人作品合集、选集参评。

4.中篇小说指篇幅在2.5万字以上、13万字以下的小说;短篇小说指篇幅在2.5万字以下的小说,短篇小说中的小小说指篇幅在2000字以下的小说。推荐材料中须注明字数。

5.参评文学翻译的作品,文体不限,中译外、外译中均可。

四、推荐办法及时间

中国作协各团体会员单位、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可推荐本地区本系统作家的参评作品,各文学出版社、文学报刊社可推荐本单位发表和出版的作品。

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各网站可推荐本网站的参评作品,参评作品须为已完成的作品,推荐时需注明本网站拥有参评作品的独家版权并加盖公章,并附上本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复印件。

各推荐单位推荐的篇目,每个奖项不得超过5篇(部)。

各推荐单位请以公函方式列出推荐作品名单,并填写“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推荐表”(内容包括800字左右作品简介和200字以内作者简介,并加盖公章),连同作品寄送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每部请寄送五份。参评文学翻译的作品,需附上原文复印件两份)。请在邮件外部标明参评作品的类别,如“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作品简介、作者简介须同时报送电子文本,请按参评体裁、门类分别发送至各奖项指定的电子邮箱(邮箱附后),并视为同意授权将这些内容在网上公布,供公众阅读。

本届参评作品推荐时间为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以邮件寄出地邮戳为准。

五、评奖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25号中国作家协会 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13

电 话:010-6448998764489989

传 真:010-64221879

联系人:赵 宁 郑苏伊

电子邮箱:中篇小说:.cn

短篇小说:.cn

报告文学:.cn

诗 歌:.cn

散文杂文:.cn

文学理论评论:.cn

文学翻译:.cn

对各推荐单位和作者的协作支持,谨致衷心感谢!

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短篇作文范文3

陈忠实(1942年8月—2016年4月29日),1942年8月出生于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中国当代作家。

1959—1962年,在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上学。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11月—1978年7月,任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毛西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接班以后》。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完成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同年,出版文集《陈忠实自选集》。1985年7月—1993年4月,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1986年,完成中篇小说《四妹子》。1991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到老白杨树背后去》。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白鹿原》。1993年4月—1996年12月,任陕西省作协主席。1997年,凭借《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2001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同年,《李十三推磨》获2007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201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白鹿原纪事》。2016年4月29日,因病在西安去世。

2、陈忠实作品:

(1)代表作《白鹿原》:

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2)其它作品:

短篇作文范文4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汉族为多数人口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数千年来,还生活着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个少数民族。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培育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传统,传承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历史上诞生了闻名遐迩的蒙古族史诗和长篇巨著《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还出现过萨囊彻辰、尹湛纳希等蒙古族文学巨匠。

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一支由蒙古族作家纳・赛音朝克图、玛拉沁夫、阿・敖德斯尔、巴・布林贝赫、扎拉嘎胡、安柯沁夫、云照光、其木德道尔吉、葛尔乐朝克图、超克图纳仁、特・达木林、朋斯克以及达斡尔族作家孟和博彦等为骨干的作家队伍气势恢弘,享誉全国。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草原烽火》《红路》,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草原之子》《金色的兴安岭》,电影文学剧本《鄂尔多斯风暴》,话剧《金鹰》等蜚声国内外文坛。在新时期,内蒙古的文学又出现了新的繁荣,玛拉沁夫、阿・敖德斯尔、巴・布林贝赫、扎拉嘎胡等作家重新焕发艺术活力,先后创作了《活佛的故事》《骑兵之歌》《草原雾》等一系列文学作品。

紧随其后,一批文坛新秀崭露头角,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和蒙古族作家阿尔泰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大奖。近年来,阿尔泰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的诗歌以及阿云嘎、满都麦等发表的中短篇小说,都产生了较强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到世纪末的20年间,内蒙古蒙古文文学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母语创作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国家和自治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优秀蒙古文长篇小说有100多部。阿尔泰、齐・莫日根、敖力玛苏荣的蒙古文诗歌享誉海内外;阿云嘎、满都麦、希儒嘉措、布仁特古斯等作家的蒙古文小说,在北方八省区和蒙古国产生轰动;哈斯乌拉、巴根、白雪林、伊德尔夫、乌雅泰等蒙古族作家以及满族作家江浩、鄂伦春族作家敖长福等的作品蜚声文坛。

进入新世纪的内蒙古民族文学队伍异军突起,出现了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布仁巴雅尔、萨仁托娅、阿古拉泰、包丽英、希儒嘉错、白涛、乌力吉布林、海泉、孛・额勒斯、海勒根那、海伦纳、韩静慧等,达斡尔族作家萨娜、张华、苏莉、苏华等,鄂温克族作家杜梅、鄂伦春族作家空特勒、满族作家袁玮冰、星宇等等。这一时期有影响的作品是鲍尔吉・原野的散文集《白色不算颜色》、希儒嘉措的短篇小说《白骨岩》、布仁巴雅尔的报告文学《良心》、阿古拉泰和白涛的诗歌、萨仁托娅的长篇小说《静静的艾敏河》、包丽英的长篇历史小说《纵马天下》《蒙古帝国(三部曲)》、海泉的长篇小说《混沌世界》以及萨娜的中短篇小说等等。据统计,2000年至 2006年间,发表和出版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2000多篇,中篇小说1000多篇,长篇小说100多部,个人文学集1500多部。其中,《静静的艾敏河》被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蒙古帝国(三部曲)》一经出版,便在国内外文坛产生广泛影响,并荣获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短篇作文范文5

关键词: 哈代 短篇小说 威塞克斯 爱情结构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除去青年时期短暂的建筑师生涯,他始终笔耕不辍,共出版了14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8卷诗歌集和2部史诗剧。哈代文学卷帙上的鲜活人物与动人故事都是绘制在“威塞克斯”的地理版图上,以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英国西南部乡村为范本,注入了他关于社会现实与人类境遇的深沉思考。

其中,近50篇短篇小说基本上是哈代在十九世纪晚期陆续写成并散见于当时的报刊,正值作家小说创作的巅峰时期,随后即致力于诗歌、史诗剧创作。本文拟以哈代若干叙写男女爱情的短篇小说为例,着重从环境、主题、结构三个维度品读他在有限空间中绘就的精湛艺术。

哈代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故乡多塞特郡度过的。创作疆域上的爱敦荒原、卡斯特桥、霍姆斯托克教堂、牛奶场、河谷瀑布、广场市集等,构筑出乡间人物悲欢离合故事的恰如其分的环境。这些场景被统称为“威塞克斯”,是熔铸了作家深邃思想、浓烈情感和澎湃想象力的诗意存在。偏于一隅的威塞克斯故事,映照出作家对维多利亚盛世中广大农民困苦境遇的深切关怀与同情,蕴含着对社会现实与古旧观念的谴责和批判,弹奏起资本主义工业侵入田园生活后的挽歌。

同一国度的后辈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哈代诚恳率真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大为激赏,专文撰述过哈代小说的显著特征与深远意义。她以女性作家的敏感与才情写道:“他的光芒并不直接照射到人物的心坎上。它超越了心灵,向外投射到黑暗的荒原和在暴风雨中摇晃的树木上。当我们的目光回到那个房间里面,炉边的那一群人物早就分散了。每一个男子或妇女,都在孤零零地与暴风雨搏斗;他越是离开了其他人的观察,他把自己的性格越发充分地揭示了出来。”①哈端的环境,已不是传统小说艺术中的情景交融、以景抒情可以容纳的,他把环境描写带入更为开阔的层面中。自然环境已内化为小说发展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量的风景速写静中有动,与故事的起承转合、人物的心理流转具有浑然天成的整体感。《婚宴空设》里反复以画家的素描手法描摹过芙仑河谷的场景,自耕农尼古拉斯多年来顺着河谷定时前去探望年轻时的情人克瑞斯汀,他们也经常在河畔漫步谈天,观四季更替、叹岁月荏苒,作家在多次引领读者徜徉于这条熟悉的道路后说道,“水流匆匆正是在物质上表现了无尽无休的时光在他们身上冲刷着,消磨他们的生命而没把他们联结在一起”②;《儿子的否决》里成为夫人的客厅女仆苏珊总是倚靠在寓所的窗口,守候农民们赶着满载新鲜菜蔬的马车经过楼前的通衢长街,碧绿的豌豆、洁白的萝卜、长途跋涉的马匹,生机盎然的景象令终日困在屋中、精神上无所归依的苏珊着迷,更在这等候中遇见了曾经可能娶她的花匠萨姆。一连串偶然带来的婚姻改变了她的社会地位,等候场景的抒写则无声地倾诉着更适合她的伴侣与生活。

这些小人物的生活植根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乡间,他们在社会浪潮的裹胁下或无奈顺应、或努力前行,所处环境与他们的叙述血脉相连、紧密无间。如同福克纳缔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沈从文吟诵的湘西传奇,独具特质的地理版图上挥洒着人类共通的情怀与向往,历经时间淘洗与空间迁徙,仍令人感喟不已。

哈代在众多短篇小说中,咏唱不息的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悠久和炽热的命题――爱情。他一以贯之地关注普通人在爱情、婚姻中的彷徨与取舍,并用诗化的语言塑造出许多动人心弦的女性形象。古老英国源远流长的联姻观念,器重祖荫和尊贵的血统,推崇学识与游历,使得贵族小姐们在仰慕农民、手工艺人的俊朗外形和坚毅品格时踟蹰不前,年轻时的克瑞斯汀(《婚宴空设》)、卡罗琳小姐(《悬石坛公爵夫人》)都在思索爱情是否通往婚姻生活的必备要素,贵族们的统治地位与辉煌历史是她们心里难以割舍的荣耀。

哈代没有强烈的男权意识,能够以温和的目光审视一幕幕爱情悲剧,对女性人物命运充满诚挚的同情。但是,囿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女性往往缺乏独立经济来源并在婚姻关系中处于依附地位,对婚姻生活缺乏清醒认识与理智判断。巴巴拉(《格瑞布府上的巴巴拉》)是柔弱的,私奔后重返自幼成长的衣食无忧的庄园,看到工匠丈夫烧伤的容颜时恐惧颤抖,在第二任丈夫阿普兰道尔斯勋爵强制她观看受毁雕像时眩晕,久经折磨后萌生出对勋爵的顺从与依恋。哈代小说中的表述形象地诠释了广大女性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不过她本质上是那种香豌豆或是旋花藤,需要一根比她自己更坚实的枝条,好在上边缠绕,开花”③;《悬石坛公爵夫人》中的卡罗琳具备主见和谋略,势利与自我导致她放弃悼念已故村民丈夫的权利,地位显赫却无法唤回骨肉亲情;机智果敢的奈蒂(《奈蒂的房产》)成功捍卫了房产与丈夫,但是没有爱情奠基的婚姻生活,如履薄冰、动荡不安。

惆怅和悲哀是统摄哈代短篇小说发展的基调。作家以诗人的温和与同情感应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咏唱着故土上的爱情旋律,相识的甜蜜与生活的欢愉只是跃动其中的小插曲。但是,这些小说人物虽然困守在传统观念的围城里,已经尝试着去遵循内心的情感呼唤、尝试着去争取理想的婚姻,初步传达出自由、平等、独立的精神诉求,蕴涵着作家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思考与开掘,彰显着作家的悲悯情怀和相当程度上的现念。

短篇小说由于容量的限制,通常措辞更为简练、戏剧冲突更为强烈。这一点,在许多以该种体裁作品著称的作家笔下,都得到了验证。哈代和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等在叙事艺术上颇有会心之处,素材的裁剪与情节的铺展都趋向于不枝不蔓,直接紧密。以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作譬喻就是“留白”,墨气淋漓的作品因谋篇布局的奥妙而韵味悠长。

哈代创作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远离尘嚣》等长篇小说均享有盛誉,诗歌、史诗剧在学术界和读者群中也引起经久不息的反响。可以说,哈代短篇小说在相当程度上贯通了长篇小说、诗歌、史诗剧的结构特征。他的短篇小说里设置了一系列偶然,偶然与主人公的性格弱点相交织,谱写出一幕幕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但是叙事的节奏感张弛有度,既密切围绕小说情节,又比其他短篇小说大家的作品舒缓,不主张在戏剧冲突的高潮处戛然而止。《彼特利克夫人》里提摩太在默默承受心理起伏后确认了儿子的血缘,故事缘起是女主人公安奈塔痴恋侯爵而在临终前产生妄想。情节的逆转至此抵达最强音,但小说并没有就此终结,作家不吝笔墨地刻画谜底揭晓后提摩太挣扎于血脉承续和高贵血统间的渴望及痛楚,进一步阐发作家对于小人物窘困命运的慨叹;《婚宴空设》里尼古拉斯和克瑞斯汀婚姻之路的阻碍消除后,他们走进婚姻殿堂的意志和热情反而递减,十七年光阴没有迎来期待的婚姻生活,却让他们在相濡以沫中感悟到幸福与安稳。障碍消除后的叙事绝非冗余,中和了大起大落、悲欣交集的情绪激荡,深化了作家关于爱情、婚姻问题的求索。

哈代短篇小说结构艺术的张弛有度还得益于讲故事的叙事视角与妥帖的心理描写。讲故事从旁观者、转述者的全知视域展开,客观从容的叙述里奔流着诗人的温情。《悬石坛公爵夫人》开篇即是“那么我愿意告诉你,有一座我很熟悉的古典庄园,离麦切斯特市还不到一百英里”④,《奈蒂的房产》则每一段内容都以双引号开始、以双引号结束,通篇都是讲故事的语气;心理描写演绎着主人公的悲喜剧,《儿子的否决》、《格瑞布府上的巴巴拉》、《婚宴空设》等作品虽然情节紧凑,但是都不乏爱情、婚姻之旅中的心理描写,那些欣喜、犹豫、哀婉、安宁、追悔的意绪均被传神刻画,浓墨重彩地抒发出作家对岁月洪流中浮沉的普通人境况尤其是女性命运的无尽关怀和积极思考。

哈代本人曾将他的小说划分为三类,“罗曼史和幻想、爱情阴谋故事、性格和环境的小说”⑤。综上所述,这一界定同样适用于他的短篇小说创作谱系,并在相对凝练的篇幅里进行了融合,彰显出了更鲜明的特征与浓烈的诗情。这些诞生在威塞克斯大地上的篇章宛若文学海洋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历久弥新,带给读者们审美感动的同时也导航着他们的人生。

注释:

①弗吉尼亚・伍尔夫.论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论小说与小说家.瞿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95.

②托马斯・哈代.婚宴空设.张玲选编.哈代中短篇小说选.张玲,张扬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159.

③托马斯・哈代.格瑞布府上的巴巴拉.张玲选编.哈代中短篇小说选.张玲,张扬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185.

短篇作文范文6

优秀的小说家,首先是自觉的文体家。而短篇小说无疑是作家操练技艺、精耕细作的最佳舞台。短篇的创作格外强调慧心和才气,对作家的技巧、思维能力和艺术智性要求甚高。

对讲故事来说,中篇最适当,故事篓子大都擅写中篇。若欲展示实力,选择长篇是策略的。短篇的遗憾总是很多,短篇往往短而不完满。完满既指结构上的,也指文气上的,旨意上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加速,怎样才不使人感到突兀?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讲出―个余韵无限的故事?短篇的无限风光,在高山之巅,在悬崖绝壁。创作短篇,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采撷香花的历险。

当评论家还在用观察和犹疑的目光打量深圳文坛时,厚圃、毕亮、卫鸦等作家已凭借出色的短篇发出声音:深圳青年作家不但起点高,而且成长迅速。他们心态沉潜,技术成熟,对城市生活有敏锐的感受力,正是在他们的小说中,我看到了一座奇幻的“文学中的深圳”。作为深圳人,我心怀热望,希望通过他们的建构和抒写,深圳能像上海、香港、台北一样,搭建起一座文学意义上的都市。它拥有自己的《长恨歌》、《我城》、《台北人》,文本和城市相映成趣;它沉淀出万千风情,气质独特,内蕴丰厚,当人们提到它时,即刻会意一笑,莫逆于心。

意象:一颗暗夜里熠熠生辉的珍珠

美国长篇名著《飘》正逐渐陷入到尴尬的境地,通俗读物的多角恋情节,笨拙的现实主义,缺少让读者获得适当美感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说,短篇小说的美感几乎是天生的。短篇使作家获得了一种观察世界的奇妙角度和适宜距离,一个有天赋的作家,能敏感地发现并利用此种优势。

若干年来,华丽的深圳一旦遭遇灰暗的底层,必有城中村、打工仔、贫困、苦难、死亡等符号充塞其间。作家们有生活积累,有控诉冲动,但这类写作,一来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其次怨气冲天,来不及把经验做出艺术处理即喷涌而出,失之太实,缺少锤炼和叙述空白,技巧的稚嫩和语言的粗粝令人瞠目。

终于,深圳等来了这样的小说:厚圃的《橱窗里的女人》,毕亮的《外乡父子》,卫鸦的《天籁之音》。它们既现实,也梦幻;既骨干精瘦,又无限扩张;既悲天悯人,又举重若轻。就内涵而言,冲破了简单的城乡二元对立,对社会的思考更加通透,对人生的挖掘更为深入。从技术层面来看,构思精巧,手法现代,彰显了叙事的复杂和多样。

太阳底下无新事,芙蓉姐姐腆肚撅腚的辉煌已成浮云,耸人听闻将越来越难。三部小说的故事架构并不新鲜。《天籁之音》是农民工之死的一个版本,结尾是建筑工人石岩毫无悬念地从脚手架上跌落;《橱窗里的女人》讲述了乡下孩子小武进城寻父的经历,可看作秦香莲故事类型的变异;《外乡父子》记录了一对异乡父子在城中村里拾荒度日的生活。

三部获奖作品特质鲜明,又具备共性。深圳是叙述的空间背景,边缘人的城市生活是小说题材,但对短篇来说,背景和题材不是第一位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才最重要。短篇容不得老实、拘谨和中规中矩,需要智慧和机巧,并寄寓深切的意味。

如何让似曾相识的悲情故事完成超越?我相信,在将素材变成小说的过程中,作家们曾反复思量,迟迟不愿动笔,直到那一刻的到来,灵感波澜壮阔,汹涌而至,他们找到了一颗暗夜里熠熠生辉的珍珠,于是,终结洪荒,冲破混沌,无边的黑夜被照亮,天朗风清,如有神助。生活事件被点化为艺术,毛虫羽化成翩翩蝴蝶。好短篇,灵思妙想,亦老谋深算,是为天赐神缘和精雕细镂的交融。

卫鸦的珍珠是男主人公“石岩”耳边的歌声,歌声从千里之外飘来,演唱者是石岩的哑巴妻子。缥缈的歌声在精短的小说里,萦绕盘旋,袅袅不绝。天籁之音,是情节要素,也是完美道具,破空而来,如泣如诉。

厚圃的珍珠是“小武”眼中橱窗里的女人,陌生的都市,橱窗中流光溢彩的模特,幻化成慈爱的母亲,温柔地守护着小武。当作家为孩子找到这个意象时,小说已成功了一大半。

毕亮的珍珠是外乡男人临摹的凡・高名作《向日葵》,这幅明朗艳丽的画作从黯淡的凡俗生活中跳脱而出。《向日葵》不仅是一幅画,也是―个巨大的隐喻,关于理解和隔膜,关于生存和消亡。金黄色的向阳之花,沸腾的生命力和灼热的激情,让一个平淡无奇的城中村男人变得魅力独特、难掩光芒。

沉重的话题遇到轻盈的意象,小说终于飞离了现实,一不小心就堕入俗流的老故事大放异彩。一个空灵的意象,能让人世极深的小说,忽而超然出世。距离拉开了,艺术品也就诞生了。他们亦深谙腾挪之道,歌声、橱窗女人、凡・高向日葵不但被安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而且充分调动反复出现,如重章叠唱般,充盈着荡气回肠的复调之美,散发出浓烈的诗意。

短篇的大忌是过于实在,过于典型,一眼看透,不堪玩味。当题材无法偏僻时,瑰奇的旨意、陡峭的文风就是创作的意义所在。绝妙的意象被委以重任,用来铺叙,用来变奏,用来提速,让小说在隐蔽和表现、切入和疏离中达成了平衡,让小说直面现实,又如梦似幻。石岩的倾听,小武的臆想,捡破烂男人的画家梦,看似荒谬,却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生活的真实。

作家在小说中一旦侧重意象运用,往往更懂得控制和抽离,小说的姿态也更加开放,不以解决问题为乐,更鲜少大肆议论、判断是非、过度抒情。黄金短篇潜龙勿用,垃圾短篇亢龙有悔。

短篇并不擅长讲述一个一唱三叹的故事。而是从意味、哲理、艺术表现力上另辟蹊径。字数虽短,韵味却长,可谓短得千波流转。三篇小说皆是典范之作,作家为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找寻到最精美的载体、最精致的艺术形式。

短篇小说的审美价值,在于含混、模糊、驳杂、陆离,文字间充满着恍惚的美、魔幻的场、浪漫的气质和奇异的美感,带有形而上的色彩和哲理化的追求,有寓言的抽象和丰富。写作短篇小说,好比挑战竞技体育中的高难度动作,从考验技术的角度而言,我认为上述作家,动作完成得优美舒展,已深得个中三昧。

人物:泥泞里开出一枝高蹈的花

边城的寂寞,不仅是地理概念上的,还有文化意义上的。深圳人向来不乏野心,却少了点理想。理想太凝重,或者,是多余而无用的。深圳人缺心少魂,离物欲很近,离梦幻太远。冷漠和迟钝是理想主义最顽固的敌人,呼喊和反抗显得清纯而无知、天真而空洞,缺少共鸣,杯水车薪。我们的时代腾空而起,远离了滋生理想的土壤。

比如说深圳的女人,远望时灼灼闪光,近观虽妆容精致,却难掩眼角眉梢的疲态,一脸风霜之色,令人悚然一惊。她们大都缺少安逸生活的滋养,又急于过上人人称羡的日子,反映到面相上,就少了些眉目疏朗、神情温婉的韵味,偏离了日常性的舒缓和恬然。

这座欲望之都、野心之城,总能带给人们巨大的触动甚至是颠覆。一座新城,历史感和审美品味欠缺,但这里的文学资源并不匮乏,匮乏的是思考能力和文学见识。

在作家笔下,看到主人公被城市生活方式异化,苦大仇深,拒谈理想,我并不意外,也很难动 容。生活不是文艺片,逼仄的生活确实容不下一张理想主义的面庞。

深圳米贵,居大不易,声名狼藉,斯文扫地――也正因为如此,文学应当挺身而出,叩动理想之门,为坚硬冷峻的都市增添几丝梦幻和柔软,熨平那些动荡不安的内心。能在深圳坚持创作的人,势必意志坚定,对文学有一种纯粹的痴迷和热爱,而且心灵深处,保留着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

所以,好比泥泞里开出一枝高蹈的花――《外乡父子》里的抬荒男人执拗地热爱凡・高,在生活重压下,把自己和父亲收拾得整洁体面;《天籁之音》中塑造的农民工石岩始终渴望飞翔,能奇迹般地听到哑女唱歌;《橱窗里的女人》一文中,厚圃的儿童视角格外意味深长,东门步行街是城市欲望的中心地带,消费主义时代的欲望代码,霓虹橱窗更是一个集中展览奢华的场所,塑料女模特高傲美艳珠光宝气,成年人在橱窗里看到尊贵时髦,男孩小武却从中发现了母亲般的女人,就像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写的那样,只有孩子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

被毁坏的生活中,总能照进一丝微弱的光亮。卑下的社会地位、物质的困窘没能阻挡主角对梦想的追求。他们身上有一种优雅的品质,努力追寻着生活中明亮的一面,内心的洁净未被现实粗暴地占有,美好的情怀在心底顽强地生长着。他们多愁善感,是高蹈的精神贵族,峨冠博带的行吟歌者。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民工或农村孩子哪有此等文艺气质?我却认为,好小说都是偏执的。

是的,理想主义,一根柔弱而坚韧的蒲草,不合时宜却依然令人热血上涌。如此写来,小说已别有风韵。但假如仅止于此,仍欠临门一脚,无法一击得中。

好在作家们已足够老练,耐心地等待,再不动声色地亮出底牌。

最终,《天籁之音》里的石岩以飞翔的姿势从高空跌落。令人揪心的是,他日夜牵挂的妻子,一个哑巴,听闻噩耗,将怎样发出悲怆的哭喊?世道对弱者的戕害和凌虐,令人肝肠寸断。我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石岩能过上宁静美好的优质生活,那地方是天堂,纤尘不染,光华回荡,仙乐飘飘。

《外乡父子》里的拾荒男人终究未能重拾画笔,他也不再爱干净,形象委顿邋遢,并因盗窃而流离失所,他身上的光彩被一种莫名的力量彻底消解。可以说,《外乡父子》这部小说虽然形似“打工文学”,但精神气质上却高标卓然,展示了作家对边缘族群生存状态的深刻洞见,提升了此种文学类型的境界,是令人惊喜的突破。

《橱窗里的女人》中,小武的母亲为求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将丈夫从乡村逼入城市。他们以为城市里遍地黄金,能让生活实现跨越式发展。结果丈夫以追债为业,体面优渥的生活遥不可及。梦想支离破碎,情感也被侵蚀,夫妇二人各结新欢,欢情已逝,亲情淡漠,孤独的孩子小武只能靠橱窗里的冰冷女人来获取温情。

这样的小说,多像一把漂亮的小刀子。尖锐,暴力,真实得可怕,写出了深圳人的内伤。漂泊的人们享受不到都市的福利,灵魂中却自有其高贵浪漫的一面;城市生活中存在诗性,但这种诗性很难呵护,极易毁坏,稍纵即逝。击中我们内心的,正是这个诗性被扼死的过程。社会昂然前进,总有一些东西,要作为代价被牺牲掉。

几部作品在叙述调性上都保持了克制,日常生活如溪水般流淌出来,没有金刚怒目式的愤慨,却有对人物心灵最轻柔的抚摩。叙述的冷静和人物精神世界的焦虑紧张,形成了一种撕扯般的张力,令人感受到―种深刻的疼痛和无奈。作家的现实关怀不再浮于表面,而是钻探进生活的内核,接近终极,直抵本质。

小说是作家最隐秘的心事。在小说中,我感受到几位作家骨子里的敏感、孤高、书生意气、不切实际,我愿意这样理解,他们或多或少,就是自己笔下的人物。他们的创作为当代城市文学提供了新的开掘角度,小武、石岩、拾荒男等形象也充实了底层文学的人物谱系。

作家的劳动神秘玄妙,有强烈的私人风格,任何收纳和统摄都会造成遮蔽,但深圳毕竟是他们共同的平台。对于深圳的作家作品,外间易有标签化的偏见。事实上,深圳文学虽不喧闹,却一直款款前行。作家们宛若一味株热带植物,在南国适宜的气候中长势汹汹,叶片肥厚,汁液饱满,自足而自在。评论领域中,于爱成、张若雪、汤奇云、黄永健、王素霞已颇有建树;创作方面,出身学院的南翔、曹征路蔚然大家,吴亚丁、俞莉、吴君、丁力、孙夜、秦锦屏、宋唯唯、弋铧、谢宏、萧相风、林培源等作家各具特色,作品不断结集出版,并屡有长篇佳作问世;毕亮、厚圃、卫鸦近年来更是声誉鹊起,中短篇小说被收入各类年度选本,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研究价值。有这样一个成名于本市、能代表本市的优秀作家群,“文学深圳”终将出落得仪态万方光彩照人。

附录:

《橱窗里的女人》,作者厚圃,荣获第二十二届台湾联合文学新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