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范例6篇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范文1

关键词:综合能力;激发兴趣;实践作业;正确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136-01

数学教学中的作业,在新知的学习中,起着示范、巩固的作用;在旧知的复习中,起到检查、诊断的作用;同时,它又能架起学生新旧知识间的通道,构筑学生思维成长的基石。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这样严重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既要在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作业,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

一、注重“变式”,让学生在“新”中求知。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每节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作为老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只拘泥于枯燥的内容,要多一些变式,只有这样的作业,才能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比的应用”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校一年级和二年级共440人,一年级与二年级的人数比是5︰6, 一、二年级各多少人?

2、某长共有职工600人,男职工与女职工的比是2︰1,女职工多少 人?

3、一块长方形菜地周长240米,长与宽的比是3︰2,长与宽各多少 米?

此作业设计的第1 题是模仿例题属于基本题;第2题是简单变式,数量关系不变,问题从原来的求两个量变为求一个量。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会让孩子一味去效仿,能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二、注重“整合”,让学生在“全”中巧用。

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知识点整合,设计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3)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4)社会调查,收集人们生活中常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5)用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这样,让学生在“做”中理解知识间区别的同时,也感受到知识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让数学回归生活,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引出“自编”,让学生在“仿”中提升

自己编题自己做,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学习要求,都将在学生地心中引起小小的震荡。由于年龄、心理的特征,没有见过的、新鲜的都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将自始至终关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比如:在学习“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时”

1、学习“同头无除商9、8”

414÷46 216÷24 432÷48 711÷79

引导:

(1)这些题目有什么特征?(各自观察,全班发言);(2)选择怎样的试商方法比较合适?(同桌交流,全班讨论);(3)用竖式计算,说出你的收获?

2、寻找“差数试商”的方法

103÷17 189÷19 137÷16

引导:(1)你能直接说出各题的商是几?(指名说思考过程再交流)

(2)组内讨论“差数试商”的规律,组间交流。

(3)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你是怎样试商的?

(4)总结:除数是十几,同头无除时,也可用“差数试商”的方法。

3、自己编题自己做。

(1)自己出2题“差数试商”(“同头无除商9、8”)的题目(同桌检查)你为什么错误?现在真懂了吗?

(2)独立计算,同桌互查。做对奖励一颗星。

自己出题自己做,或自己出题让别的同学做,更是把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次又一次激起,情绪高涨、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活跃,对知识地理解程度加快,形成的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真是达到“自己出题自己做,不亦乐乎!”

四、注重“诱错”,让学生在“活”中求正。

作业设计范文2

关键词:优化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95-01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布置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

1 让趣味性的作业,调节学习的心情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例如:在教学完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题:“找朋友,手拉手”。(在学生做题前,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完成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这样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中高年级数学也可适当穿插,既可增加学习气氛,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2 作业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3 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因此实施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在设置数学作业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置数学作业,这样,既能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能锻炼基础一般的学生,更能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分层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结构,根据当节课的课堂效果来决定,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时将作业分易、中、难三类;有时分基础、创新两类;有时一个题目设计几问,每一问层层递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做到哪一问。比如概念教学往往分三类,第一类作业是基本知识,例如考察对概念的辨别,题目形式要灵活,可以是选择填空等,让程度差的学生不感到困难,同时要掌握基本知识以便继续提高;第二类作业要针对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可根据练习册的习题进行变式改进;第三类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可将一些奥数题选编到作业中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4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小明的妈妈带了136元钱去新华书店花99元买了一套书,作为送给小明的节日礼物,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该题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钱”,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学们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建构。

5 设探究性作业――开拓创新的空间

作业设计范文3

因为每个学生对作业都有着独特的需要、独特的目的,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特性,弄清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学生的关注点,把握学生的情感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巧妙地设置不同层次的自主型历史作业形式,如历史材料收集与整理、对家乡名胜古迹的考察、历史题材作品观后感、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小报编制、历史小话剧演出等等,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为多元的自主型作业,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型历史作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例如,学了《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节后,有一名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作业题:组织全体家庭成员讨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你家的小康生活如何实现的,以及我家以后如何实现全面小康,提出家庭小康的目标与措施。该生回家后积极组织父母、爷爷、奶奶和自己一起讨论研究,首先分析归纳小康生活实现的原因,提出了家庭小康的目标与措施。为实现全面小康,第一步是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建设学习型家庭,并付之实施,要求父母也制订学习计划,把原来用来打牌的时间改作学习时间,家长最后也只好屈从,慢慢改掉了陋习。

教师就应利用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合理的转换,把题海的枯燥转换成学生感兴趣的自主型历史作业,考试的艰辛都变成参与的快乐。有了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参与,我们的历史学科教学才能产生共鸣互动,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讲求开放实践可操作建立恰当作业评价机制

历史教材内容上涉及到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自主型高中历史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笔者在充分利用和整合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自主型历史作业设计模式。老照片、历史剪报、历史小制作、历史剧表演、撰写历史调查报告等特别具有开放性、可实践性的作业形式正在被运用。

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主型作业中会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收集材料、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自主型的作业评价方式要与传统作业评价机制有所不同。传统高中历史作业评价机制以教师为主体,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主要标准是考试成绩。

作业设计范文4

【关键词】:美术 课堂 学生 作业设计

美术课堂作业设计,是检测学生掌握状况,反映情况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多样性,表达形式的差异性,都需要通过作业实践来体现,在作业中体现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而且,作业实践过程能养成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学习习惯。而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前面的导入很精彩,新知识教学很流畅,而作业设计马虎,这样的课上起来就有些虎头蛇尾,不完整。

曾听过《神奇的泥画》一课,课堂设计是这样的:(1)学习基本指法;(2)小试身手(教师示范练习画小燕子);(3)大显身手(学生作业:画食物)。在这位教师的教学中,第二个环节结束之后,马上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学生画小燕子兴致很高,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又说该画食物了。课堂作业设计把学生原来的思路打断了,作业没有跟上一环节衔接好。

此类问题存在于很多教学设计中。作业设计不恰当,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多样性的表现。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美术作业,美术作业的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值得美术教师共同探讨。

我谈谈自己对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的一点理解:

一、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

美术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作业设计当然也要有如此。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也不同。假如作业设计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作业就无法正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有效教学。因此,在作业设计之前,首先要仔细地研读教学目标。

例如:根据三个以《门》为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而作的作业设计,目标不同,作业设计的侧重点也不同。

目标1:

(1)会用“剪贴”的方法制作门,能运用工具进行纸的造型。

(2)感受门整体到局部的美,发现初步掌握新知识点和技能点。

(3)对手工制作产生兴趣。

作业设计: 用彩纸制作一个门,要求运用工具,用“剪贴”的方法制作。

目标2:

(1)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表现门及门的装饰。

(2)通过欣赏各类门的造型及装饰的美术作品,发现并掌握多种制作方法。

(3)在发现多种表现方法的同时,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作业设计: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材料制作并装饰门。

目标3:

(1)造型夸张、功能奇特的门的课件展示,发现门的造型、功能的多样性。

(2)能够设计制作出自己想象中的门。

(3)大胆表现自己想象中未来门的形象,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作业设计:发挥想象,设计制作出不同造型、功能的门的形象

二、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体现出地域性

同一本教材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有城市学生、也有农村的学生,他们都熟悉各自所处的环境。对于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只是从各种媒体上获得一些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因此,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各自学校所在地区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在上《悠悠北山街》、《街市新貌》、《电话亭》、《公共汽车站》等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地域的差别。如果教学对象是乡村学生,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我们的作业形式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

如:《悠悠北山街》的课堂设计可以将杭州“北山街”改为丽水的“中山街”,作业设计也可以相应地进行改变。适合本土学生学习。

三、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明确作业要求

有些老师上课,在进行到课堂作业这一环节时,学生就有很多问题。如:“老师,用什么东西做?”“老师,怎么做?”等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是因为这些学生前面没认真听,没掌握好,二是因为老师没有明确作业要求。课堂作业应该设计相应的作业要求,在作业要求中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便于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作业要求中对作业的形式、材料、方法等都可以做出要求。作业要求的提出,还给后面的作业评价环节提供了评价标准。

四、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有弹性

作业设计中的弹性(作业分层)对完成作业完成教学目标起到很好的作用。统一的作业要求,不仅不利于个别后进生学习状况的改善,还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美术的乐趣,更不符合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正如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简介中的表述:“理想的美术课,应该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使每位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了达到这一要求,美术课堂中设计的作业必须分层,适合全体学生的发展。

五、美术课堂作业设计可在教学活动中随时调整

作业的设计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案中的作业设计只是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但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后,经过前部分教学,可以对课堂作业进行重新设计,根据已经实践的过程,调整出适合于学习情况的课堂作业。只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有助于有效教学,都可以随时调整。因为这种调整设计是随着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变化而进行的。

作业的设计不仅是为完成某项技能目标而设计的,更是为了能在活动中进行美术文化传统的学习和美术素养的养成,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这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在每一堂美术课的教学中去努力,这一次次的检测,一次次的提高,都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形式体现。为此,美术教师除了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之外,更应关注美术课堂作业的设计。

参考文献

作业设计范文5

关键词:作业设计;幅度;层次教学

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绝对是一门艺术,首先不能太难,以免吓倒学生;其次又不能太简单,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还需要一定量的发散学生思维的作业,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但注意不要过于繁难。

一、作业设计应遵守“法度”

“法度”即为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学生等。教师只有以此为准则,对此了然于心,才能在作业设计中更加有针对性,更加设计出高效、高质的作业。同时教师应该避免重复题目的出现――浪费时间还知识点重复。尽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因此,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出偏题、怪题和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

二、作业设计要控制“坡度”

数学作业的布置,教师一定要讲究一个坡度问题。一开始是针对学生的概念掌握进行训练,慢慢引申到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这样学生在做题时才不会被吓倒,积极性才不会受挫。笔者做过这样一次试验:讲过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和判断后,在所任教的两个平行班布置了一道题。结果,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甲班大部分学生都未能给出证明。问其原因:试图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而没能获证,其他证明思路又不易想到。而乙班学生在第一个问题求得证明的基础上,80%的学生给出了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题目,适当增加“台阶”,降低“坡度”,使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进而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作业设计要区分“层次”

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不同,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做到分层次布置作业。这样更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尽量避免作业的统一性,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题可做”,而不是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从实际出发,设计有弹性的作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可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实践证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四、作业设计要提高“幅度”

这里的“幅度”,是指作业中所容纳的知识点的多少。教师设计作业时,不能只针对当天所讲的知识,应该针对该知识点联系以往知识点出一些相关题目,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后,可设计一个题组,用于归纳小结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四种常用方法。

五、作业设计要变换“角度”

设计作业要防止学生做作业时思维的模式化,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应变能力,要注重多角度的变换训练(包括图形变换、题型变换、结构变换、解题方法的变换等),要特别重视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讲授分式的运算后,我根据课堂上一道例题:(x+■)・(x2+■)・(x3+■)。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

计算:(x+■)・(x2+■)…(x8+■)・(x2-1)。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变换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六、作业设计要保持“热度”

“热度”是指题型的潮流和趋势,作业不能一味是陈题、旧题,要有新意,要与时代合拍。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密切关注教学动态,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从近几年的中考和教学竞赛题的特点看,市场应用型和探索型的题目是一股新的潮流。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

作业设计范文6

关键字:初中数学 作业 设计 经验

一、传统的教学作业设计

数学的学习,课堂是主战场,高效的作业,会对数学的学习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但是当今的现状是: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教师多是临近下课时布置课后习题或作业本,搞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的作业做了费时无效;同时还有作业量大,机械重复,许多数学教师仍把“题海战术”奉为至胜法宝,把形形的资料抛向学生,让学生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终日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而学生对于作业也大多有一种“免疫”:大多数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完成任务这一层次,做对或做错,作业书写是否规范与否毫不关心;自觉性不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否则能不做则不做,尤其是周末作业;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题目认为自己会做不愿做,稍难的题目就缺

乏信心和毅力不想做,等待老师的讲评或抄袭他人。

二、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内容以及措施

1.通过调查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作业布置现状的调查分析是我们实验的基础。通过设计一份学生作业问卷调查量表,加以分析,了解本校教师的作业布置、辅导情况,了解学生的作业量、完成与落实情况,研究学生完成作业中出现的缺陷,又要剖析教师作业布置的问题,探究教师检查及批改的措施,总结分析,了解其成因,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课题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2.有效作业个案研究

个案的研究是典型的材料。在实验班与对照班中各自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或者在各学科中选择不同的对象,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和对比。或者截取某一作业的情景,对学生作业的态度、完成情况和智力能力的发展作一次分析性剖析。同时要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适当地变换研究的个体和作业的类型,使其更有代表性。教师的个体的设计也要加强分析,特别是平行班,同学科,在不同的作业形式、要求时,对教师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感悟情况,都要作仔细的分析和比较,以求得在大面上的改进与提高。

3.分层分类,建立作业题集

(1)根据班级实际,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考虑学生的作业习惯、态度、兴趣,还要考虑家庭教育因素。

(2)研究数学作业的归类。分别从作业内容、形式、难易度等不同方面进行归类,并研究作业形式、内容、难度、时间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佳匹配,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作业设计。

(3)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对作业实施分层管理,在作业布置、辅导、讲评上体现学生的层次性。不断调整分层管理的办法,不断积累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和题集,在研究中期进行研讨交流。

4.课堂观摩,研究作业讲评

初步拟定作业讲评课课堂模式如下:获取作业反馈信息整理作业信息重组作业信息课堂讲评作业再设计。

一是创设高效型的作业讲评课,力求简单题型不讲或少讲;典型错例多讲或详讲;错误率高的题目通过再演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二是创设趣味型的作业讲评课堂,努力体现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快乐,在多媒体中感受快乐。

三是创设拓展型的作业讲评课堂,运用同类题型进行拓展,设计作业进行巩固训练,有效扩大作业讲评的面。

5.挖掘资源,拓宽作业类型

一是挖掘教材资源,加强巩固运用。如学习后的迁移式作业设计和设疑式作业设计。

二是挖掘网络资源,拓展作业空间。网络信息知识容量大,内容更新快,是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关键是要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屏弃全部“拿来主义”的陋习。

三是挖掘社会资源,实现作业的生活化。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往往来源于传统节日、地方习俗、社区资源、家庭亲情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

三、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

1.课前作业设计

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初步解决课题,提出深入研究的问题,交流。这一作业往往在上课的前5分钟检查落实。先是由个别学生把预习的本节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不全面的,由其它同学补充),这样一部分基本的简单的知识,学生会自主学习完成,不需要教师再作讲解。同时,展示的同学提出预习中的疑惑先由其它同学解答,同学之间交流,不能完成的,由教师解答。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养成自学自练的习惯,每节课课前要求学生在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坚持进行预习,明确重点、难点、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小练习或教师编写的“学案”、看懂课本上的例题,同时把自己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和全班或小组同学交流问题,带着问题再在课堂进行学习,学习效益会大大提高。

2.课中作业设计

这部分作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自行小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简单知识点的情况下,对重点知识加以强调,对难点知识进一步解析,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进行点拨;组织部分随堂巩固练习,由学生自行反思归纳总结,畅谈感想分享收获交流经验,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对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强调提炼;必要时组织课堂小检测。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在同一个作业本的上面体现出来。

3.课后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练习的主体内容发挥着巩固知识,提炼方法,训练技巧的关键作用。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应精心选课本或辅导书上的配套习题2-3个,在课后做,同时这几个题要有层次性,甚至最后一个题有些综合性,有点难度,是选做的,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同时,课后作业设计注意与下一节的课前作业设计的衔接,形成良性循环的闭合回路,还应注意到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如在作业本上完成的、动手操作完成的、在网络等媒体查找信息了解与本课有关知识的、设计调查问卷的等等。

从课前到课后,学生从预习到复习,逐渐掌握知识、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训练去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通过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去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进而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