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范例6篇

高血压药物

高血压药物范文1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分类

【中图分类号】R9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31-02

据统计资料表明,心血管病是造成人口死亡的首位疾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整体膳食有了明显改善,但原有的一些不合理的膳食特点依然存在,其中包括食盐摄入量大大超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每天小于6克的标准,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较低,谷类食物摄入明显下降,脂肪摄入量增加明显,导致体重指数增加,这些都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目前国内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在成人中可达18.8%[1],高血压又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及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容易并发冠心病。因此,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降低血压,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ISH)的规定,高血压分期如下:

理想血压:收缩压小于120 mmHg,舒张压小于80 mmHg;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30 mmHg,舒张压小于85 mmHg;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 mmHg,舒张压90~94 mmHg;高血压I期: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无心脑肾等脏器的器质性损伤;高血压II期: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并合并心脑肾脏等脏器的器质性损伤;高血压III期:收缩压超过180 mmHg,舒张压超过110 mmHg,并合并心、脑、肾脏的器质性一项或多项的损伤。

抗高血压药又称降压药,系指能有效降低血压,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根据2005年我国最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抗高血压药主要分为六大类,再加上其他药物,故可将降压药按以下七大种类划分: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其它抗高血压药物[2]。

1 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是高血压治疗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我国有一半以上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应用钙离子拮抗剂。钙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s ),也叫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物。临床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尼莫地平、非洛地平、维拉帕米、硫氮唑酮等。以二氢吡啶类(如一代硝苯地平;二代缓释硝苯地平、非洛地平;三代拉西地平、氨氯地平;四代西尼地平) 的药物应用最为广泛。虽然普通制剂常用,但多数已经被其他剂型代替,如控释片、缓释片等。使用历史最长、最普遍的是硝苯地平(心痛定),它是第一代的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是一种对血管平滑肌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控释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它通过零级释放方式以恒定的速度释放其活性成分,保证血浆药物浓度的相对恒定,从而实现平稳降压,且不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奏,是唯一对交感神经系统不产生影响的二氢吡啶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和耐受性。苏俊等通过动态血压(ABPM)检测技术,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作用显著,稳定性好,可持续24 h发挥作用,有利于终末器官的保护,且副作用轻微,现已广泛用于临床[3]。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与其他药物相比,这两类药物单纯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对于老年人效果尤为显著。主要代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洛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线药物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抑制交感神经功能,降低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使交感神经反应降低,心排出量减少,血压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从副作用角度来看,它比以往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ACEI比较:

(1)阻滞AgII更直接、完全(阻滞ACE和非ACE途径产生的AgII与AT1受体结合);

(2)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后,血清AgII水平上升,和AT2受体结合加强,可能发挥有利作用;

(3)对缓激肽代谢无影响,不增加缓激肽。

3 利尿剂

利尿剂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使血管平滑肌钠离子含量降低,减弱小动脉平滑肌对加压物质的反应,从而使血管扩张而降压。主要代表药物有:氢氯噻嗪。利尿剂能够预防中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并且费用较低。因利尿剂降压作用温和、副作用小,在联合用药中,其他降压单药治疗无效时,加用利尿剂,疗效显著。利尿剂尤其对老年人、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效果更加明显。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积极探讨研究,出现了一些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新的药物。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俗称“沙坦类”,是继钙通道阻滞剂、普利类之后最新、增长最快的一大类降血压药物,在全球市场是最大一类抗高血压药物,总销售额在230亿美元以上,在国内抗高血压药物市场上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沙坦家族”的主要品种有:氯沙坦钾(洛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酯、替米沙坦、奥美沙坦和依普沙坦。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作用特点:(1)对AT1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和特异的选择性,在体循环和局部组织内全面拮抗AT1受体,洛沙坦对AT1受体的作用强度较之AT2强约10000倍,而缬沙坦、依贝沙坦则强20000倍;(2)作用平稳,降压的峰谷比值较小,疗效持续维持24小时以上;(3)口服后在肝脏几乎不代谢,药物耐受性极好,可供患者长期服用(包括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患者);(4)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影响心率,不干扰激肽系统,所致水肿和咳嗽的发生率低于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老年人的血药浓度比年轻人高,血浆半衰期无变化,老年人无须调整剂量,且对肝肾功能无损害,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也无须调整剂量[4]。由于它们较好的副作用轮廓,并且它们比ACE抑制剂有更完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阻滞作用,导致其在某些患者人群中,例如在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比单独使用标准治疗剂有更大的功效。作为目前全球及国内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主流药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即沙坦类药物,占据全球高血压用药市场的重要份额。

在临床上多选择作用部位和机制不同的2种或多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联合应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抵消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例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制剂中的氢氯噻嗪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对抗降压作用,并降低血钾水平。而厄贝沙坦能够抵消由利尿剂诱发的代偿机制,从而加强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同时还能选择性阻断AT1亚型受体发挥降压作用。另外,厄贝沙坦能够减弱氢氯噻嗪诱发的血清尿酸升高和血钾降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能有效降低轻、中或重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低程度与ACEI、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单独或联合使用氢氯噻嗪相当。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较单用所增加的疗效对达到治疗指南(JNC7和WHO/ISH)的目标血压十分重要。此外,长期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耐受性以及每天1片的简单用药方法可能对病人坚持治疗有所帮助。因此,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于为降低血压而必须联合用药的病人是合理的选择。

联合治疗有助于添加或补充药理作用,降低单一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更好的保护器官[5]。从优联合用药虽使药物治疗成本增加,但药物联合的效益可抵消单药治疗失败的部分额外费用,且某些药物的联合只是少些费用,却能更好的控制血压,故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率价值。

正确应用抗高血压药物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患者获得疗效的关键,高血压是终生疾病,控制并不容易,一旦确诊应坚持治疗,达到理想血压,是降低相关疾病危险的最好方法。目前,抗高血压药品种较多,联合用药复杂,临床应选用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抗高血压药物无论单用还是联用,无论选用老药还是新药,目的就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预防或减轻靶器官的损害。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重点强调选择药物时,还应强调治疗对象个体状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03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3] 苏俊, 刘斐俅.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7, 5(4)

高血压药物范文2

老年高血压有其特点

老年高血压一般收缩压较高,脉压差较大,且多为盐敏感性高血压;血压波动性大,易受体力活动、精神、气温等因素影响,经睡眠、休息后血压常常会明显下降;易发生性低血压;并发脑卒中、心脏意外事件者较多。同时,老年患者由于代谢和内环境平衡功能发生生理性退化,影响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如肾脏功能减退,药物可能产生蓄积;血浆白蛋白减少,游离药物和结合状态药物的分布发生改变;身体脂肪增多,脂溶性药物分布增加。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选用抗高血压药时应考虑以上特点。药物治疗高血压时应遵循的原则

1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一定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如治疗有效,可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逐步递增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2使用一天1次具有24小时降压疗效的长效药物。这些药物能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引致的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谷峰比值是评价降压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此类药物降压谷峰比值>50%。

3血压波动明显的患者,在应用长效制剂同时可力口用短效制剂。

4为使降压效果好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应用低剂量单药物治疗疗效不足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5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有不同程度退化,药量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减量。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和药物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使血压达到理想或正常水平,至少降至正常血压的高值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应降至130/85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抗高血压的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拮抗剂。

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首选为钙拮抗剂,尤可选用长效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心力衰竭及心脏传导阻滞患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2合并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后患者应选用6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药物,可避免降压过快而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交感神经紧张,但伴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心肌梗死后选用上述β受体阻滞剂还可减少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亦可选用长效钙拮抗剂。

3合并肾损害,可选用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的长效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及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等,特别应选用通过肾与胆道双通道排泄药物如苯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诺),长期应用该药可降低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蛋白,延缓肾衰进程。伴有蛋白尿患者(24小时尿蛋白>1克),控制血压应更严格,应将血压降至125/75毫米汞柱。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ACEL,如果血肌酐大于3毫克/分升或肌酐清除率小于30毫升/分钟时一般不用此类药物。

4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首选ACEI、钙拮抗剂。一般认为这些药物不引起胰岛素敏感性、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异常。研究表明ACEL能防止或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延长寿命,还具有抗心血管重塑作用,可以逆转心室肥厚等特点。

5合并脑血管硬化的患者首选钙拮抗剂等,如尼群地平可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改善脑血供。

6肥胖病人常对降压药疗效差,肋晕脂溶性药物效果较好,如美托洛尔、雷米普利等。

7前列腺肥大、糖耐量减低患者可选用。受体阻滞剂。

使用ACEL治疗后发生干咳的患者可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拮抗剂,但此药对心脏、肾脏的远期益处尚有待于更多的临床验证。

另外,老年患者易发生性低血压,应尽量避免使用强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受体阻滞剂,以免发生心脑供血不足。此外,如利血平、可乐宁、甲基多巴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还有抑制作用,应尽量避免使用,以防精神抑郁等副作用。

采用联合用药提高疗效

大多病人应采用联合用药来提高疗效,使降压效果增强而副作用较少。一般采用的联合用药有两种类型:一类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如利尿剂加ACEL,利尿剂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增强ACEL的降压作用,此外,ACEL可防止由于利尿剂所致电解质如钾、镁等丢失的不良反应。利尿剂加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增快心率作用可被β受体阻滞剂抵消,噻嗪类利尿剂可使β受体阻滞剂的缩血管作用减弱。另一类以钙拮抗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如钙拮抗剂力口ACEL二者有协同降压作用,且由于后者有扩静B徘用,可抵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心痛定)常见的踝部水肿副作用。钙拮抗剂加9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缩血管作用、降低心输出量及心率的作用,可被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扩血管作用及其轻度增加心输出量作用所抵消,而使降压作用加强。

高血压药物范文3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目前全世界已经被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半数未接受治疗,而在接受治疗者中,血压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也仅占半数。我国则更低,高血压的控制率还不足5%。如此低的控制率直接导致的是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所在,药物的治疗就显得尤其重要。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则血压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年轻的、轻度的患者以血压控制在135/85mmHg(18.0/11.3kPa)以下,老年患者控制在140/90mmHg(18.7/12.0kPa);单纯收缩压升高者也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18.7kPa)以下。血压升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血压的治疗也需要强调平稳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强化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作用。

1药物选择

1.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开博通、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等。研究表明,此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心血管、肾功能、糖尿病等疾病所造成的合并症、死亡率和病残率。如当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冠心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慢性肾病以及有预防卒中的指征时均应首选此类药物。但是,对孕妇、有肾脏动脉严重狭窄的高血压患者则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1.2利尿剂这是一类很有效的降低血压的药物,而且价格便宜,尤其是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这类药物有双氢克尿噻、氯塞停、吲达帕胺等。单用利尿剂降低血压的有效率在50%左右。利尿剂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尤其是低血钾),少数情况下会影响糖和血脂代谢。因此有糖尿病、痛风、高血脂的患者要慎用。

1.3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不但降低血压,而且可能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还具有治疗心绞痛的作用。特别适合有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对合并糖尿病或妊娠的高血压患者也可以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这类药物有心得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等。单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血压的有效率在50%左右。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是哮喘发作期和严重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不宜使用。

1.4钙拮抗剂通过对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钙离子移动的阻滞而影响心肌和平滑肌细胞收缩,使心肌收缩性降低,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如安氯地平、非氯地平、硝苯地平(心痛定)、尼莫地平、尼群地平、地尔硫等。钙拮抗剂的有效率为50%~60%。钙拮抗剂对心绞痛也有治疗作用,所以对合并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或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更为适合。

1.5α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阻力下降,从而降低血压。由于降低心脏后负荷,对心功能影响很小,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作用也不明显。但有较明显的首剂效应,即开始服用时引起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率加快。故应从小剂量开始,反应会逐渐消失,用药剂量递增既可收到满意的降压效果,又可使副作用减少。这类制剂有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拉唑嗪等。

1.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单独使用时有效率在50%左右;如果两类药物联合使用,则大大提高降压效果。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联合应用,有效率可达80%。这类药副作用小,降压作用平稳,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比,因其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不产生缓激肽、P物质,故不会出现咳嗽等不良反应。适用于各期高血压的治疗,有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伊贝沙坦(安搏维)、替米沙坦(美卡素)等。复合制剂海捷亚(科素亚50mg/双氢克尿噻12.5mg)不但服用方便,而且降压作用强而平稳。

2治疗原则

2.1个体化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除非紧急情况,一般不必急剧降压,尤其老年人,以逐渐降压为宜。无并发症者,可使血压降到18.7/12.0kPa(140/90mmHg)上下,有心、脑、肾供血不足者,过度降压可加重缺血,药物降压,不是病因治疗,应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采取最小有效量,长期坚持。

2.2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作用,抵消副作用。目的就是发挥药物间可能的协同作用(即实现1+1>2的效果),通常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噻嗪类利尿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血管舒张剂,并且能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如血管扩张剂常继发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多,并用β阻滞剂可对消心率加快。血管扩张剂可继发醛固酮增多,水钠潴留,并用利尿剂,可对消之。正如近期的许多研究结果所示,大约有2/3的患者可能不止需要一种降压药来达到目标血压。

高血压药物范文4

1合并OSAS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特点

1.1OSAS与高血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至少3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OSAS,45%~48%的OSAS患者有高血压[1]。OSAS患者血压增高的程度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关系。睡眠时,血压在呼吸暂停开始阶段最低,接近呼吸暂停末期时血压升高,在呼吸暂停后血压达到最高水平,一般比发生暂停前升高25%,瞬间血压甚至可以达到33.3/14.7 kPa。Sharabi等[2]发现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高血压是舒张压高,在睡眠暂停的早期舒张压就增高1.3 kPa。在长期儿茶酚胺的作用下,血管平滑肌发生重构和肥厚,久而久之引起持续高血压。中老年合并OSAS高血压患者较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升高,且中重度高血压比例增加。

1.2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规律正常人夜间血压较白昼降低10%~15%,称为杓型(dippen),这些变化对适应机体的活动和保护心血管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较白天血压下降

2合并OSAS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合并OSAS高血压的治疗应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方式指导、手术治疗、经鼻或经口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对于某些患者或病程中的某个阶段是不可或缺的。药物治疗除遵循个性化、小剂量联合用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则外,还应遵循时间治疗学原理,根据OSAS血压变化特点,对合并OSAS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2.1降压药物的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夜间的降压作用则优于日间[4],能明显降低患者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对睡眠各阶段均有降压作用,且有改善患者呼吸暂停及睡眠结构的作用;故可作为OSAS合并高血压的首选降压药。噻嗪类利尿剂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物,尤其对于盐敏感型高血压。OSAS患者中多伴有肥胖,且对盐敏感,用噻嗪类利尿剂对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噻嗪类利尿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均有助于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4-5]。具有中枢镇静、嗜睡作用的降压药物如利血平、可乐定应避免使用,以免抑制呼吸中枢。β2受体阻滞剂有减慢心率作用,可能会加重OSAS病人睡眠时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导致心脏停搏,应慎用。

2.2给药剂型建议应用长效制剂缓释,这样可维持24 h的降压效果,使血压水平控制达标。对于晨间血压增高者,还应于晨间醒后即刻服用短效降压制剂,尽快起效控制血压,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2.3给药时间在强调长效制剂平稳降压的同时,应考虑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升高的特点,调整给药时间,有效地控制这一时段的血压水平。研究表明噻嗪类利尿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的缓释剂型晚间给药优于晨间给药,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控制夜间高血压,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益。

由于OSAS与高血压有很高的相关性,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高血压时应重视OSAS的存在及对血压的影响,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黄席珍.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256-257.

[2]Sharabi Y,Scope A,Chorney N,et al.Diastolic blood pressureis the first to rise in association with early subclinical obstructivesleep apnea:lessons from periodic examination screening[J].Am J Hypertens,2003,16:236-239.

[3]Loredo JS,Ancoli-Israel S,Dimsdale JE.Sleep quality andblood pressure dipping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J].Am JHypertens,2001,14:887-892.

[4]Morgan TO,Anderson AE.Different drug classes have variableeffects depending on the time of day[J].Am J Hypertens,2002,15 (suppl 1):A29.

高血压药物范文5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 药剂科; 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93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80%,其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如长期精神紧张、心态不平衡、肥胖、食盐过多、大量饮酒、吸烟、运动量不足都易发生高血压。另外,本病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1]。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抗高血压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近2年内科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所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回顾性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20例笔者所在医院2年来内科诊断为高血压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的数据包括患者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诊断、入出院时间、住院天数、病情、医嘱、治疗结果、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名称、数量、费用、联合用药等情况[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实行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新标准,血压达140/90 mm Hg即为高血压。该调查所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4]。

1.2 方法 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数据库调取病例及相关数据。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达到治疗目的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规定为 DDD)[5],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以及说明书规定的成人常用剂量确定各药的DDD值,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计算公式为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将同一品种不同规格折算为DDDs后相加,同一品种不同剂型因DDD值不同分别计算DDDs。DUI= DDDs/实际用药天数,DUI用来衡量药物使用剂量的相对合理性,DUI≤1.0,说明该药物使用剂量≤DDD,使用相对合理[6]。

2 结果

2.1 120例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统计 12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男71例,占59.17%,女49例,占40.83%。年龄最大83岁,最小33岁,平均(58.47±3.16)岁。具体见表 1。

表 1 降压药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使用比例

由表1可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发病总人数的55.83%。由此可见,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高血压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2.2 用药合理性分析 120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的DDDs及DUI值见表2。

DDDs值越大,说明药物使用频度越高。由表2可知,占用药频度前三位的是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说明这三类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肯定。此外,内科住院患者大部分抗高血压药物 DUI≤1,仅有马来酸依那普利一种药品的DUI>1。从药物利用度指数的角度看,本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3 讨论

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据2000年的资料,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为26.3%,治疗率为21.2%,控制率为2.8%[7]。根据高血压新指南的精神,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5 mm Hg以下。HOT研究表明,舒张压达到较低目标血压组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病危险明显降低,故伴糖尿病者应把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尿蛋白超过1 g/24 h,至少应将血压降至130/80 mm Hg,甚至125/75 mm 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且尤应重视降低收缩压[8]。

高血压病的治疗应该根据高血压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疾病等情况选择初始降压药物。药物治疗原则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由以上数据可知,DDDs前5位的大多数是中长效的缓控释制剂。这与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几率有关。钙离子拮抗剂使用频度排序处于首位,说明该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抗高血压一线药物。有调查表明,我国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中,约50%以上使用钙离子拮抗剂[9],此次调查结果与其相符。硝苯地平控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均能平稳降压,较好预防清晨血压陡然升高引起的心血管事件。

参考文献

[1] 陈秋岑,胡世文,杨承建,等.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33.

[2] 余振球.掌握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 [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16):13—15.

[3]焦艳会,高玉霞,刘丽丹.抗高血压药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09,22(11):22—23.

[4] 华琦,刘力松.高血压的药物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0):9—11.

[5] 池迎迎.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J].医药导报,2005,24(6):535.

[6]吴向文,王强.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应用原则[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7):866—867.

[7]李瑞林,孙会仙,赵尚清.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6):544—546.

[8]韩超,邓文彬,王蔚浩,等.高血压住院患者5267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249.

高血压药物范文6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干预;药物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4_0292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4.18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后备军”,采取干预措施,高血压前期人群可阻止或延缓发展成 为高血压病患者,国外有研究表明[1]使用ARB类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前期可使其进 展为高血压的风险降低,本文对10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给予小剂量降压药物干预,结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4月至10月在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年龄4 5~70岁收缩压在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mmHg,居住在本街道的社区居民。高血 压前期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和美国JNC7,在未用抗高 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为高血压前期。干预前两组居 民的年龄、性别、腰围、体重指数、血压、心率、血糖、血脂、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心电 图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好,见表1。

1.2 方法:本试验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参加人员均 签订了知情同意书。高血压前期者2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给予氨 氯地平2.5mg/日或厄贝沙坦75mg/日。对照组服安慰剂,服药期均为24个月。试验用的氨氯 地平由北京赛科医药公司提供,厄贝沙坦由吉林修正医药公司提供。所有受试者每个月追踪 观察记录血压、心率、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至24个月,基线、12个月、24个 月时检测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体重、身高、腰围、心电图。研究终点:主要研究终 点是高血压发生率;次要终点是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 ,二三级医院住院诊断的心绞痛,住院诊断的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血管性死亡。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 3.0双重录入,用SAS8.2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一般人口学特征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或χ2(计数资料)检验;血压、体重下 降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SNK、LSD法做两两比较);高血压病患病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的比较采用标准化法。

2 结果

2.1 干预后血压和高血压病检出率:见表2。干预组有2例因户口迁出而失去联系,对照组 1例户口迁出而失去联系。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检出率有明 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干预24个月后,干预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4例(冠心病心 绞痛1例、心肌梗死1例、脑卒中2例),发生率4.1%,对照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例(冠心病 心绞痛1例、心肌梗死1例、脑卒中5例),发生率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美国JNC7将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未服抗高血压药、无高血压病史) 称为高血压前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称之为正常高值血压。据2002年全国营 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中高血压前期者占30%,估计全国有2.4亿。高血压 前期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后备军”,如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10年内44.7%~64.3%的正 常高值血压者将发展成为高血压病患者[4~6]。改变生活方式是JNC7对高血压前期 患者推荐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大多数的临床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往往只能维持一段 较短的时间,多数在6个月以后血压恢复到干预前状态。即要改变既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商业利益导致的长期静坐的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和过多摄入热量等有一定困难,即使很 努力也难以坚持[7]。探讨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药物干预能否减少或延缓高血压 发生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Julius[1]等将772名高血压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 抗剂(ARB)坎地沙坦和安慰剂,治疗两年,然后观察两年,使用ARB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前期 可使其进展为高血压的风险降低66%。因此,认为高血压前期人群给予ARB坎地沙坦治疗2年 可延缓高血压的出现。

本组通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小剂量降压药物干预,干预组血压值、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可能与观察时间较短和病例数较少有关。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小剂量降压药物干预,可以降低其血压水平,减少高 血压病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今后高血压前期居民的干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因为研 究的病例较少,尚有待于将来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Julius S, Nesbift S D, Egan B M, et al. Feasility of treating prehy pertension with an angiotension_receptor blocker[J]. N Engl J Med, 2006,354:16 85-169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6,13-14.

[3]吴凡.中国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检测(2004)检测方案与手工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4-56.

[4]Chobanain A V, Bakris G L, Black H R, 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 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blood pressure[J]. JAMA,2003,289:2560-25723.

[5]石洁.高血压前期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563-565.

上一篇市场专员

下一篇我的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