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范例6篇

养生误区

养生误区范文1

马烈光:王教授好,现在大家都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但其中的误区也不少,我们先谈谈饮食方面的问题。我听到过一种说法,“鸡蛋内含有大量胆固醇,中老年人不宜食用”,这大概是因为很多人知道,血液内胆固醇含量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却不明白,胆固醇是维持人体生存做必须的物质。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王陇德:要防止膳食中胆固醇的过量吸收,主要应控制膳食中脂肪的含量,少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鸡蛋内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它也含有很多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如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还含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卵磷脂。卵磷脂内含有合成神经活动传递物质的原料,对维持记忆力、思维和分析能力有重要作用,而这些重要的能力恰恰是中老年人非常必需的。以上重要部分,绝大部分都存在于蛋黄内,因此,不吃鸡蛋或只吃蛋清不吃蛋黄的做法是“因噎废食”,不利于身体健康。建议正常人每天吃一个鸡蛋;低密度脂蛋白高、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两天吃一个鸡蛋比较合适。

马烈光:还有人认为,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不会造成动脉硬化,多吃点没关系。这其实也是个很大的误区,许多人知道不能多吃肉,却忽略了过多食用植物油造成的问题。其实,相同重量的植物油所提供的热能高于猪肉的一倍多,是圆白菜的40倍。

王陇德:对,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很多人还保留原来的一些生活习惯。如在家吃完饭后剩的一点饭菜,总要把它吃掉。特别是一些家庭主妇,就是剩的一点菜汤,也要把它喝掉。殊不知每餐多一口,体重往上走。

有位糖尿病患者,家属为其准备夜宵,为了让他少吃半个馒头,给他煎了两个荷包蛋。这两个油煎荷包蛋比那半个馒头要多出500千卡的热能,相当于一天应进食量的1/3~1/4。这种食谱,糖尿病就无法控制。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对植物油认识的误区;二是对粮食进食的误区。

因此,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油脂类在最顶层,每天每人不应超过25克(半两)。据北京调查,北京居民平均每天食用植物油83克,大大超过了推荐的摄入量。按此统计,北京的居民每天从植物油中多摄入500千卡的热能,而要消耗这500千卡的热能,每天必须快走一个半小时或慢跑一个小时。否则,这些多余的热能就会变为脂肪储存起来,引致肥胖。因此,必须格外注意植物油的摄入量。

马烈光: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多吃,这确实是很多人的饮食常态。比如水果应该经常吃,但很多人觉得它是零食,可吃可不吃。

王陇德:水果含有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矿物质,具有强抗氧化作用、防止细胞衰老的维生素以及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的可溶性纤维――果胶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中国人特别是男性,经常吃水果的比例很低。

另外,天然植物中的维生素,是人工合成维生素无法替代的。天然植物中所含的维生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与其他维生素和营养素相互联合一起工作。一种维生素补充的过多或不足,均会影响和削弱其他营养素或维生素的作用。由于化学合成的维生素是与其他维生素和营养素分离的,复方的各成分间的比例也与天然的不尽相同,所以他们不能产生与天然物质中所含的维生素一样的功效。有些国外的专家把这种现象戏称为“人造的不如神造的”。

另外,蔬菜水果中还可能含有某些尚未被人类认识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水果应作为每日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烈光:另外,运动方面的认识误区也不少,我们都知道,好的行为习惯重在坚持,但难也就难在坚持,因此很多人认为,每周一次大量剧烈运动,就可替代其他几天的运动锻炼。您觉得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陇德:平常采取静息生活方式的人,短时间内大幅度的体能付出有损身体健康,还有可能造成突发事件。如果空腹或者偶尔进行大运动量活动,还可能造成低血糖、心脑血管意外或猝死。美国最大的一家健康俱乐部(Valley 健身中心),研究了325家健康俱乐部2年内71例正在运动时死亡者的医学和法律记录,发现一般会员来健康俱乐部锻炼一年20~25次,而死亡者锻炼次数均不足一月一次。研究发现,惯于静坐生活的人突然做出大力气的体力活动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更大。因此,锻炼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必须经常坚持。

马烈光:多数人还认为,哪个部分肥胖就集中锻炼哪里,集中锻炼一个部位可以局部减肥。

王陇德:锻炼是改变整个身体代谢的过程。锻炼首先消耗内脏脂肪,然后才是皮下脂肪。皮下脂肪是血流多的地方先消耗,如四肢、脸颊部等。所以,锻炼减肥要看出身体外形的变化,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减少,效果相对滞后。必须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出明显变化。局部锻炼可以增强局部肌肉的力量(使肌纤维增粗),但不能局部减肥。如只是过多地做腹部锻炼,腹部的肌肉增强而皮下脂肪没有减少的话,反而看上去肚子会更大。

另外,也有人认为控制饮食即可达到减肥目的。过分减少进食量会造成必需营养素缺乏,从而影响机体功能和免疫力。靠节食减轻体重的人,90%以上会反弹。因为过分控制饮食不可能持久,只是短时间内会少吃,而未改变饮食习惯。

马烈光:现在减肥是个很普遍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运动是最健康的减肥方式,但很多人把运动等同于出汗,懒得运动,就去洗桑拿等,以为大量出汗即可减肥,这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王陇德:人体中的水分主要在体液(如血液、细胞间液)和肌肉细胞中,而不是脂肪和细胞中。大量出汗后出现口渴感,导致大量饮水,迅速恢复原体重。排出汗液的好处是可带走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但不坚持长期适量运动,只想通过大量出汗实现快速减肥则不可能。

马烈光:中国人比较勤奋,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些爱锻炼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起的很早,甚至天不亮就起床,出门晨练。您对这种行为怎么看?

养生误区范文2

36岁的余先生因生活不规律导致体型偏胖,正值壮年却患上了“三高”,身体的不健康还表现在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上。余先生的朋友介绍他饮用药酒进补身体,没想到适得其反。无独有偶,年仅7岁的晨晨体质较为虚弱,他的爸爸便买来冬虫夏草泡水给她饮用。连续喝了几天后,晨晨夜晚竟然流鼻血了。

点评:很多男性总以为自己肾虚,习惯找“秘方”进补,但如果是常口苦口干,身重困倦的湿热体质人盲目进补,反而会使身体愈发困乏。

另一种情况是“虚不受补”。吃了补品后引发上火的人,首要考虑是否脾胃虚弱。当胃脾的运化功能差时,吃入偏温的补品不能被消化和吸收,就只能堆积在仓库中,最终导致好“货物”补品变成了“垃圾”累赘。因为补品偏温热,形成的废物又难以排出体外,这时就会使人体出现不好的情况,如上火、厌食、消化不良等。因此,在进补之前,需要先调理脾胃。健脾化湿多吃山楂、淮山、茯苓等。

此外,虚不受补的人在进补时,就要避免大补,可以考虑温补的食补,例如枸杞、莲子、淮山等炖老鸭汤。因为鸭子性偏凉,而母鸡偏热性,同样是炖品具有补的疗效,炖鸭汤就比炖鸡汤性偏平和些,适合虚不受补的人。除了在选材时注重选择一些性偏凉的补品外,在烹饪方式上也有讲究。同样是鸭子,炒鸭子就比炖鸭汤偏热性。

误区二:中药成分越少毒性越弱

白先生在医院中医科治疗时,看到医师开的药方里只有几味中药,他感到有些“不踏实”。“只有简单的几味药,治疗效果是不是不够好?”不过,白先生自我安慰说,“这样也好,是药三分毒,药越少,毒性也就也弱了。”

点评:药方是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搭配的,中药的配伍不在于多寡,在于搭配的疗效是否够好,同时又在患者身体的承受范围内。一个药方里中药的成分是相互作用来达到此目的。

中医是利用药性”以偏纠偏”,中药数量越多“毒性”越大的说法是错误的。传统中医认为每种中药都有自己的药性,大致分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还有一部分性质平和,称之为平性的药物,如淮山。其它带有偏性药性的药物则成为“毒”。当人喉咙疼痛时,就是体内有了“热毒”,这时吃牛黄解毒丸是利用牛黄偏寒性的“毒”攻“热毒”。

除了直接“以毒攻毒”,药方里配伍的多味中药还起到相互配伍减轻“毒性”。例如白芍平肝作用很好,但缺点是味苦伤脾阳,因此药房配伍时就会加入白术调理脾胃,否则白芍的用量大,人就有可能拉肚子。而中药的偏性越大,越会损伤人体的正气,但是对症下药时治病效果也显著,如大黄、附子、石膏等。因此,中药成分的多少是根据相辅相成的原则配伍的。

误区三:早上时间锻炼最好

俗话说:“早睡早起精神好”。谷先生每日习惯早起后就沿着江边跑步锻炼。虽然已进入春季,但早晚温度还很低。在谷先生看来最合适的早上锻炼却让他受凉感冒了。

点评:这段时间早晚温差仍很大,特别是雨天的早上,寒湿夹裹更容易让人因忽冷忽热而患病。其实在平时,最佳的锻炼时间也是在太阳出来之后,一般10时较为合适。因为早上刚起床后,人体功能还处在较低的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渐恢复。在黄昏、傍晚的时候,大气内的氧气浓度最高,人体血压和心率较平稳,建议有高血压、高血糖的中老年人最好选择在这个时间段锻炼可减少风险。

延伸阅读:

A 劳累后不宜补鱼和肉

体力劳动或大运动量后,有许多人要吃大鱼大肉等油腻食品来补养。这种做法也是不健康的,因为大鱼大肉为酸性食物,可使血液酸化,加之运动后产生的大量乳酸物质,会引起机体酸中毒,加重疲劳程度。

B 水果不宜当正餐

时下,有些爱美怕胖的女士,中午只吃个苹果或香蕉,就算正餐了。绝大部分水果所含蛋白质、铁、维生素B,很少,长期以水果当正餐易导致贫血或营养不良。

养生误区范文3

大量出汗有益健康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肌酐、尿素以及细菌的毒素等。所以在暑天只要能出些汗,小便通利,就不大会得病。若无汗少尿,常为暑病先兆。老年人汗腺萎缩,所以容易得暑病。

那么,为什么出汗多了又不好呢?原因是蒸发散热的效果以少量出汗为最佳;若是汗珠大滴流淌,其散热效果反而不佳,徒然损伤津液和元气。因为大量出汗可以丢失许多有用物质,导致机体缺钾、钠。据测定,汗液中还含有锌、铜、铬、钼、钴、碘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质,所以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对动脉硬化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在酷暑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三餐应多喝些菜汤,多吃些含水分多又富含维生素和钾盐的水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

还有人常在夏季脱毛,抑制排汗,防狐臭,却导致毛囊发炎、角化粗糙、色素沉着。过量、频繁使用止汗露更是违背了人体自然规律,使汗腺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皮肤被持续刺激,从而出现红肿、瘙痒等,可能引起体温过高,甚至导致热休克。

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

暑天运动必然会大量出汗。如果运动时间稍长,人体失水较多,必然会感到口干舌燥。有的人运动后便大量饮水,一是觉得痛快,二是觉得大量饮水才能尽快补充身体需要,使体液平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人在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如果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势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且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妨碍膈肌的活动,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应适量补充点水,特别是盐水,不要快速大量饮水。

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

一般来说,夏季衣服覆盖面积越小,身体散热也越快,因而愈觉得凉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以为“盛夏酷暑时打赤膊最凉快”。

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而且还靠皮肤辐射等。据测定,在气温18-28摄氏度的环境里,人体体温的70%靠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如果这时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非但不凉快,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要打赤膊。

夏天喝啤酒能解暑

不可否认,暑热天,当啤酒(特别是冰镇啤酒)喝进嘴里的时候,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毕竟也含有酒精,虽然啤酒的酒精含量少,但是如果一次喝得过多,进入人体的酒精含量也与喝白酒差不多。

和冬天不同的是,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易疲乏,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也会持续不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这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甚至会造成工作中的差错事故。

夏季晨练越早越好

夏季因为天热,许多人都认为晨练越早越好。其实在天朦朦亮的时候,气温较低,空气也未必清新。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相反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此外,太早晨练易受“风邪”的侵害,极易患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空调应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许多人家在夏季使用空调时,都将温度定在某一个值上,以尽可能地使居室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其实,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从这个意义上说,空调也是一种保健品。当然,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

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夏季行走或骑车,戴上太阳镜的确能感到一种“凉意”。许多人都认为太阳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的确,镜片颜色过浅,对紫外线起不到隔离作用,这样的太阳镜形同虚设。但如果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会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

专家建议,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是:镜片应能穿过15-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这样,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夏季“冲凉”最舒服

养生误区范文4

小林自称美食家,终极理想是尝遍天下美食。短时间内的想法是将办公室附近的美食一网打尽,现在他已经对方圆十里内的饭店的看家菜了如指掌。最近,旁边又新开了一家海鲜城,我们的美食家当然要前去尝鲜了。小林一下班,就拉了一帮同事杀到海鲜城。在海鲜城的露天看台上,吹着小凉风,海鲜一吃,啤酒一喝,谈古论今,小林觉得好畅快啊。可是,同事小潜却说:“吃海鲜喝啤酒很不健康。”这让一桌人都觉得很奇怪。

大夫坐堂:

小林和同事们这种享受美食的行为其实是不健康的,不光是他们,大多数人都习惯边吃海鲜边喝啤酒。殊不知,这样的美食过后,爽是爽过了,可就是难为了自己的身体。

这是营养学家经过科学分析加上临床经验得出的结果。海鲜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并且含有嘌呤和苷酸两种成分。而啤酒中则含有维生素B1,是海鲜中所含物质——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谢的催化剂。嘌呤、苷酸与维生素B1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化学作用,导致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破坏原来的平衡。如果尿酸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以钠盐的方式在体内沉淀,导致结石或痛风。而这种患者严重时,浑身起满红疙瘩,疼痒难忍,甚至无法行走。所以吃海鲜时,切记不要喝啤酒,但可以适当喝点白酒,因为白酒可以杀菌。

喝汤养生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汤泡饭

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和吸收,对健康十分有益。而汤泡饭由于将饭泡软了,就算不咀嚼也不会影响吞咽,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误区二:喝汤去“渣”

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养生误区范文5

关键词:控制风险;减少疾病;养好猪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1 忽视种猪的来源和种猪的质量

为了提高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引进国外的优良瘦肉型品种猪进行杂交改良当地的土种猪或者直接繁殖生产提供主产品。由于传染病检测不够严格导致我国的养猪生产中增加了很多国外的传染病,给养猪生产和疾病的治疗增加了很大的困难。由于种公猪价格昂贵和“自繁自养”的影响,猪群繁育中父配女,子配母的现象经常发生,也就出现了很多的弱仔和先天缺陷的仔猪,由于弱仔体质弱,抵抗力差,所以弱仔又是疾病发生的源头。猪价的大起大落导致母猪数目的骤增和骤减,很多养猪户看到猪价上涨就直接从育肥猪群中选留后备母猪,导致母猪产仔数少,产后迟缓一系列的繁殖问题的发生。

2 饲养方法不科学

很多养殖户受原有的饲养观念的影响,用饲养本地猪的观念来饲养瘦肉型猪,孰不知品种发生变化,猪的生理和饲养也得发生变化,这就出现了不重视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期吃的是糠麸加苞米面,比育肥猪都差,舍不得用母猪专用料,导致母猪过肥、难产、产后无乳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后备母猪使用育肥料,导致母猪营养不全,繁殖性能降低,仔猪先天发育不良,出生后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都差。仔猪哺乳期舍不得使用高档的早期补饲开口料,消化器官不能得到早期驯化,断奶后不愿用保育料,直接用育肥料,使得断奶后仔猪腹泻,生长速度慢,易发病死亡率高。在秋收季节遇到大面积降雨时,霉变玉米导致的黄曲霉中毒较为多见,而在正常年份,专业户或新上马的规模猪场由于缺乏经验,或贪图便宜,购进玉米霉变玉米等原因,导致猪群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猪舍内的供水管道长期不清洗,特别是饮水器的微生物污染,导致病原微生物经饮用水或饮水器传播现象时有发生。发生过口蹄疫和大肠杆菌病的猪场,此问题尤其严重。粪便乱堆乱放,离水源地比较近,造成水体中致病菌含量超标,猪饮水受到污染。在个别经销商的误导下,养猪户把消毒剂添加到水里,饮用后猪的消化道受到损伤,消化道酸碱平衡被打破,导致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3 猪舍设计不合理

养殖户多数抱有投机心理,舍不得基础投资,猪舍建设简陋,采光、通风换气与保温不能兼顾,夏天酷热,冬天寒冷,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可以考虑一下为什么春秋季节猪的发病率低,就能体会到猪舍的重要了;身体着凉,易引起腹泻、风湿、关节炎,易诱发呼吸道疾病,都能从猪舍内的小气候找到答案。某些地区养猪专业村,养猪小区,养猪专业户,规模猪场星罗棋布,场、户密度过大形成对养猪业发展不利的区域性小气候,空气流通不畅,造成养猪密集村镇上空几10m的空气中都能检测到致病菌,加速了传染病的发生,增加了防控困难。在养猪区域内,猪场同猪场,猪场同养殖户,猪场同养殖小区之间间隔距离不够,导致特定区域内区、场密度过大。某一场发生通过空气传播的疫病,很快导致周围猪场的连锁反应。

4 老病不断,又添新病,猪病的混感程度高,防控措施越来越乱

自2006年以来高热病的阴影一直不退,每年都有,或多或少。猪瘟无论是用脾淋苗还是高效细胞苗都防不住,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口蹄疫、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喘气病、链球菌病,或混感或继发,老病频发,新病又添。我国研制出猪瘟苗已经有几十年了,可是我国的猪瘟还连绵不断,这和防控有直接的关系,猪瘟苗打不打,什么时候打,打多少,很多从业人员都不能给出具体的数据,也就很难说哪头猪没打,所以猪瘟不断就不奇怪了。拿高热病来说,权威人士面对它泛滥缄默其口,草根兽医口无遮拦药苗乱用,大发其财。养猪户疫苗排不开,料里不离药,大大增加了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使得猪的抵抗力更加下降,结果加速了病猪的死亡。

5 管理多数落后或不合理

日龄不足或体重不足的早期配种,早期断奶,注射激素促使、排卵。在饲料中添加催眠剂、促生长剂、转化剂,以提高转化率和加速生长速度。添加瘦肉精提高瘦肉率。缺少引进种猪的隔离观察制度,缺少隔离舍并且没有隔离治疗制度。没有病死猪处理设施,缺少病死猪处理制度。没有废弃药品,疫苗处理规定。没有做到产房、保育舍间断空置,定期彻底消毒,致使产房、保育舍全年不间断地周转使用,成为疫病在不同猪群,前后批次传播的中转站等。观念陈旧,重治重防不重养:目前很多养殖户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入到治病和防病上来了,天天琢磨,这个病怎么治那个病怎么治,更有甚者养几十头猪的养殖户研究起来核酸、球蛋白、干扰素了,还有的要自己做疫苗,养猪户变成了兽医了,那猪能养好吗?买便宜的猪,用便宜的料,建糊弄人的猪舍,养了一群病猪,成就了一个二把刀“兽医”。

养生误区范文6

夏日高温食清淡夏季人们的食欲减弱,很多人只吃素、不吃荤。其实,夏季人体不但要消耗大量的体液,还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除补充水分、多食用蔬菜和瓜果等清爽食品外,还应多食用高蛋白的“荤品”,如鸡、鸭、瘦肉等,以补充人体损耗的营养,使机体适应炎热环境中的生活和劳动。饮食过于清淡,对身体不利。

夏夜较热宜晚睡有人认为在深夜气温下降后晚睡而第二天晚起可以更好地休息,但人体生物钟的睡眠最佳时间是在22时~23时,早晨5~6时是生物钟高潮,这时起床精神最好。因此,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早睡早起都是最佳的作息方式。

喜睡地板不睡床很多人在夏天贪图凉快,喜欢睡地面。其实地面。特别是水泥地或砖石地板阴冷潮湿,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聚湿性,易使人受凉,使关节及肌肉组织的免疫功能降低,气血运输不畅,淋巴循环发生障碍,从而诱发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风湿性疾病。

午睡时间过长适当的午睡能使人解除疲劳、恢复精神,但午睡时间过长,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组织毛细血管关闭的时间过长,使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导致醒来后头脑发昏、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午睡时间1个小时左右为宜,劳动强度大的人午睡的时间可稍长些。

体健不怕电扇吹夏季天气炎热,许多人怕热,都喜欢开着电风扇入睡。其实电风扇吹得时间过长,容易让人得“电扇病”――头晕、四肢发软、整个人提不起精神等。夏天最好保持居室通风,自然凉爽,还能静心宁气,“心静自然凉”。

爱坐空调房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对室内外环境变化难以适应,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还会使室内空气浑浊,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孳生,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容易患病。因此,夏天最好少用空调,即便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12℃。

“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归来后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如此“快速冷却”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体热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此时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先让自己出汗,带走身上大量的热,再擦干汗,静坐一会儿,然后采用适当的清凉措施。

夏季不用护肤品在秋冬季节用护肤品已成较普遍现象,但许多人尤其是男性到了夏天就不再使用护肤品了。其实进入夏天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强烈的日光照射,有必要在洗脸后再擦一些营养霜和润肤蜜来滋润皮肤。

打开窗户通风凉快在夏季阳光强烈的日子,室外气温很高,吹的风也常是热的,打开门窗会使室内温度和室外一样高。因此,应在下午气温最高的2―3时前关上门窗,傍晚时再打开门窗,这样房间会凉快些。

夏季晨练越早越好夏季因为天热,许多人都认为晨练越早越好。其实在天亮之前或天蒙蒙亮的时候,气温确实较低。但空气却未必清新。据专家研究,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是空气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树林、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的地方进行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此外,太早晨练易受“风邪”的侵害而患伤风感冒,也可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戴过深或过浅的太阳镜镜片颜色过深,会因视物不清而影响视力;镜片颜色过浅,紫外线仍可透过镜片损害眼睛。夏季选择太阳镜应为允许15%~30%的可见光线穿过镜片,以灰色或绿色为最佳,这样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露宿图凉快炎夏有人因为贪图凉快而喜欢在外露宿,这样做不利于健康。人睡着以后,整个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如果室外露宿时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消化不良和腹泻。

坐木制品太久炎夏有人不论走到哪里,遇到木桩、木椅之类的坐具,坐下去就不想起来,这对健康也是不利的。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的木材、椅凳等,表面看是干的,可经太阳一晒,便向外散发热烘烘的潮气,如人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痔疮、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尼龙伞遮阳炎夏有人特别是女性,爱打着尼龙伞遮阳。其实尼龙伞的光线透明度很强,遮阳效果并不理想。

少穿衣服一般说来,夏季衣服的覆盖面积越小,身体散热也越快,因而愈觉得凉。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赤膊光背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不但不散热,还会从环境中吸热,使身体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