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课堂范例6篇

卓越课堂

卓越课堂范文1

关键词:卓越课堂 建设 关键

随着卓越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都走在了追求卓越课堂的路上,在追求的过程中,除了辛酸和苦楚外,更多的是困惑和迷茫:卓越课堂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有哪些具体要求,如何来建构和打造?这些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我认为,建设卓越课堂,应重点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循序渐进,逐步迈向卓越课堂。

关键之一:深刻理解“卓越课堂”的内涵

卓越课堂是高效课堂的最高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的精品,是课改人追求的一种更高境界的课堂。卓越课堂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适合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就是卓越课堂的体现。

1、卓越课堂的实施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开放、包容、多元,实现自我教育,实现学会学习,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2、卓越课堂的特点: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情智共生,以生为本,师生创建学习共同体。实现素质与考试,全面发展与个性特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以学为中心,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学习方式是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

3、卓越课堂实施的目标:一是教学生本化、预习结构化、知识问题化、小组合作化和评价多元化;二是学生学会、会学、愿学、乐学;三是人人会学习,人人愿学习,人人都学习;四是人人体验成功,人人享受幸福;建构、完善“卓越课堂”的基本模式。

4、卓越课堂的实施策略:一是科研、教研、培训、评价一体化推进;二是分步实施,先实施有效课堂,再打造高效课堂,最后实现卓越课堂。

关键之二:着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卓越课堂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卓越课堂,教师的素质是基础。没有高素质的教师,追梦卓越课堂只能是空想,只有卓越的教师才能打造卓越的课堂。提升教师的素质可从4个方面入手。

1、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除了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一些其他的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天文地理、现代教育技术、新课改理论知识以及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产生一些新鲜事物等,达到“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片海洋”的丰富知识功底。

2、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即设计教学的能力(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制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能力(构建课堂生态)、评价教学的能力(达标测评、跟踪发展)。做好课堂的操盘手,把握好方向。灵活掌控课堂,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3、锤炼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用幽默、诙谐、美妙、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提高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把难懂的知识变得好懂,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凌乱的知识条理化,把大量的知识规律化,便于学生学习,易于学生掌握。

关键之三:建构“卓越课堂”的基本模式

卓越课堂是高效课堂的最高表现形式,要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应该有模式,但不模式化。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异彩纷呈,如王敏勤提出了最新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学指导,整体感知检查点拨,探寻规律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北大附中“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模式: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师生平等探索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我评价与成果巩固求异思维培养与问题链的延伸;鱼台一中的“四环导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等,这些高效课堂模式各有优劣。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有模式,但没有放之各课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年段不同,课堂的教学环节必然不同。尽管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仍然有一个发展方向,课堂教学模式应追求科学合理,教学环节应追求简便高效。建设卓越课堂,必须建构一个基本模式。

当前倡导的卓越课堂基本模式:三环节六大模块。三环节:预习,展示、测评。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课堂流程:

①预习交流、明确目标——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教师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内,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

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各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

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各小组结合组分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具体课堂教学程序:

1、明确学习目标,预习课本知识,小组交流互助。

操作:学习学案上学习目标,自学教材文本知识。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一步学习学案上知识点,并进行讨论、解答。时间约10分钟。

步骤:①教师可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介绍本节学习重点和目标;②学案可提前发给学生,让自觉的学生可以对课本知识提前有所了解;③可阶段性对学生预习进行检查,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习惯;④学生对学案上知识都要进行学习和解答,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惑。

注意事项:要加强学法指导,对知识要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联系,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和讨论学习程序,逐步形成“兵教兵、兵学兵、兵强兵”的良好局面。

2、课堂分组展示,实现思维对话。

操作:学生分组轮流展示,互相纠正,归纳总结,教师可适时补充。时间约25分钟。

步骤:①学生分组展示,查找错误、更正结论;②教师适当讲解、提问。

注意事项: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展示所学知识,尽可能暴露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找出原因,更正答案;教师讲解点评简练准确规范,注重以下问题:面上都不会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引导学生将关联知识串联成线、成体系,对知识适当延伸和联系实际。

3、总结与反思评价。

操作:当堂检测达标情况,总结、反思本节学习成果。时间约10分钟。

步骤:出示或发放检测题,学生做教师巡视,当堂反馈。

卓越课堂范文2

一、卓越课堂,起于情

“情”,由“竖心”和“青”组成。竖心:竖,站立、直立,不是趴着,也不是浑身有病的形态,是正能量;情的右旁是青,青:年轻,贴近青少年。这里的“情”可理解为以年轻人般积极向上的心态,贴近青少年的情感,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能量。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教育工作的执著和挚爱,体现在对学生真诚与热情的关爱,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它能焕发出巨大的感召力。卓越课堂,首先是教师课堂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师生间浓浓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情感的闸门在每一节课中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其次是以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点,以打动学生为切入点,精心设置教学情境、问题,突出探究、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情志。《十万个为什么》之所以能成为青少年学生的经典读物便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说智是一粒种子,那么情就是繁盛的根须,向记忆的深处,向生活的深处扎根;如果说智是幼苗,那么情,师生情感、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碰撞就是不可或缺的肥沃土壤。

二、卓越课堂,动于智

“智”由“知”与“日”组成。知者,了解、明白之意;日者,本意指太阳,或是指一种时间单位。在情智课堂里,“日”指时间,情智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等待;“日”为乾,指万物之本,引申为本源、最基本的道。知道了世间之道,是为智。智者,所知不仅为自然的基本道理,也明白人间人世的基本之道。

由此,从评价课堂实效的高低优劣角度,笔者把智育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智能、智慧。知识,死记硬背、反复操练,让学生知晓、明白相关的常识,在信息时代,已经越来越势微,教书匠也;智能,源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学工作者也;智慧,以智生情明志,智以载道,不仅传授自然的基本道理,课程潜移默化育人,更重于引领学生做人之道、教育家也。

实践体验是育人的重要途径,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知识过程构建生成是教学高效性的重要保障,同理同途——卓越课堂之卓越集中在一个字“动”。遵循知识、道德生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原则,通过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四种形态(展示进行交流、点拨实现提升、纠错进行落实、开放实现拓展),各自扮演好老师是导演、是促进者,学生是主角、是探索者的角色,学生的主动、探究、互动,还学生课堂时间、空间、话语权、展示机会,学生在充分的情境参与、问题探究、展示互动中思想、情感、智慧得以碰撞、互补、生长和升华。

三、卓越课堂,达于情智共生

2012年9月,重庆市教委颁布了“提质十项规定”,要求各区县教委和中小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而提质的关键在于课堂。好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在量上的聚集,还是知识在质上的体现,它是集知识、能力、情感、品德于一体的“高质”课堂。好的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达到学生情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

卓越课堂范文3

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联系学生学习实际,不难发现,卓越课堂具有如下特点:①生命性。卓越的课堂是充分尊重师生生命的、释放师生生命激情的课堂。②互动性。卓越的课堂不是教师“一言堂”,也不是少数学生的“多言堂”,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交流、思维、分享的师生、生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课堂。③知识性。卓越的课堂绝不能丢掉我国“双基”教学的优良传统,尤其要重视人类经典知识的学习与掌握。④智慧性。卓越的课堂不仅追求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特别重视智慧和情感教育。⑤生成性。卓越的课堂相对于传统课程的载体――教材而言,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具有增值性。这里的“增值”既来源于学生课外学习知识与经验的分享,更来源于师生、生生互动中发现的“新知识”。⑥超越性。正如海明威所言:“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卓越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不断超越自我的课堂。⑦个性化。卓越的课堂必然深刻地打上教师本人独特的个性与风格。越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课堂,越是教师智慧潜能发挥到极致的课堂,越是具有卓越品质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结果。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调控显得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具备充沛的真挚情感

语文是一门充满感受和体验的学科。在教学中除了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不同教学策略,更要投入充沛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对教材要饱含情感,对学生更是如此。由于人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教师的情绪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当教师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目光炯炯、激情飞扬,那么学生就会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课堂,以兴奋乐观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精力自然就容易集中,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反之,如果这个老师情绪低落,这堂课无论多么重要,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体会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美感,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调控不仅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平静如水,有时伤心欲绝、惆怅满怀,有时热情如火,有时悠闲自得,有时义愤填膺……这种种的感情变化会对学生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染效果。

在教《搭石》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配乐朗诵。文章写了几个不同的场景,随着感情的起伏,音调节奏的停顿、变化,学生也被深深地感染了,也不知不觉地跟着一起读,并对家乡人走搭石,搭建搭石的美好心灵留下深刻印象。老师被作者的创作感动,进而将它转化为深情的朗诵;学生被老师的深情打动,唤起学生对“心灵美”的向往和追求,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样文章的内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也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

当然,教师充沛的情感,它还必须和文章蕴含的情感相一致,和课堂预期的情感目标相吻合,和当前的课堂气氛、学生情感相融合。是喜是忧,是悲是怒,都要“披文入情”,离开情感的解读,只是肢解文章,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在多样化学习形式中,小组活动是基本的组织形式,即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分工、协调和互补,让学生初步学会沟通、合作的技巧,如倾听、接纳、欣赏等,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组合;这样组成的有效合作,不仅能优势互补、更能功能整合。

学完课文之后,组织全班学生召开小小交流会,其中具体的内容有两点: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懂得了什么?②用课文中学过的好词好句说话。具体的程序有三点:①对选择的问题思考两分钟;②在小组内寻找伙伴自由交流;③推荐代表上台交流。这个小小的交流会,学生收获极大。教师为他们创设了开放的言语交际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了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趣味性。

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卓越课堂范文4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卓越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所谓卓越课堂,是指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充分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最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积极构建卓越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就如何构建卓越课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浅显看法。

一、注重德育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课原本就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而卓越课堂正是强调德育为先,因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在构建卓越课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教学《迈好青春第一步》,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明确:青春是短暂而美好的,应懂得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这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德育渗透目的,有助于卓越课堂的构建。

二、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明确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卓越课堂也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此,方能有效构建卓越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这也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再也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有效构建卓越课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做到与时俱进

思想品德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极为紧密的学科,因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卓越课堂,还应做到与时俱进。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切实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时代的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导学生积极创新。这样,引导学生充分贴近生活,切实把握时代脉搏,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卓越课堂的构建,又最终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构建卓越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因而在初中思想品德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金花.转变观念 打造初中思想思想品德卓越课堂[J].成功:教育,2013(5).

卓越课堂范文5

关键词:走出误区 真正卓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89

2012年7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卓越课堂”的总体目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这一总体目标,它是我们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课堂形态,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执行“卓越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卓越课堂”计划精神,贯彻“卓越课堂”计划要求,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最优化。但由于老师们对“卓越课堂”教学理念的领会与落实程度的偏离和欠缺,在理解和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现将一些突出的问题罗列如下,希望能在反思中不断前进,让“卓越课堂”大放异彩!

1 问题缘起

1.1 过重强调自主学习,形成一种呆板固定的课堂模式

在重庆市渝中区的一所学校,为了贯彻“卓越课堂”计划,学校作了硬性规定:每40分钟一堂课,老师最多讲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20分钟。如果老师讲课超过了20分钟,是要扣奖金的。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固定呆板的模式。老师上课首先讲10分钟左右,然后发一张“导学案”卷子,“导学案”中出了一些题,有基础知识,也有一些比较难的。然后叫学生在课堂上做,做了之后,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答案写在黑板上。还剩10分钟左右,老师讲评一下答案,这节课就完了。

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是把课堂归还于学生,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对于自觉的学生,也许他们能把“导学案”的题做完做好,对于一般的学生,他们也许看看就算了。对于讨论,很多的学生就是走走过场,随便说一点,看起来课堂上热闹非凡,也许很多同学讨论的跟本节历史课无关的问题。这种过于强调自主学习的模式,只是利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1.2 过重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失去对历史课的兴趣

今年,有一位老师来我校献了一堂“卓越课堂”的课,上的是七年级下的《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他首先用2分钟放了一首歌,用他的话来说,让学生放松一下。然后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导学案”的卷子,该卷子出了一些基础性的题,如: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出发的地点,达到的地区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③为什么说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④华侨对南洋开发的主要贡献有哪些?首先要求学生看书做题,然后分4个组讨论。20分钟后,叫每组派一名学生分别把4道题的答案在黑板上写出来。还剩10分钟的时候,老师再对每道的答案做出评判。而该课的“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一目,老师提都没有提一下,有些该深入讲的内容,如: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我们应该学习郑和的什么精神等,这些重要的问题都来不及讲下课铃就响了,该课也就结束了。下课后,笔者调查了上课的一些学生,没有一个学生喜欢这堂课,认为根本没有学习到什么?书上也没有做什么记录,对该课的内容根本没有什么印象。

如果老师每天都像以上的所谓的“卓越课堂”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在历史课上不能听到历史故事,不能看到历史视频,每天只是做题,讨论,美其名曰是自主学习,学生还对历史课感兴趣吗?还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探索吗?

1.3 过重强调自主学习,形成一种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他们理解的“卓越课堂”的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老师发一些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由学生自己讨论,不懂的问问老师,老师再把重点的一些地方讲一下就行了。这种实际上让学生每节课做题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学困生觉得上课好耍,因为他们可以乘机开小差,讲话。学优生觉得上课很累,因为又是做题。这样教学模式能达到“卓越课堂”要求吗?

2 对策

现在的“卓越课堂”还处于探索阶段,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对自主学习的目标要明确

对于每一课的内容,哪些地方要老师讲解、分析,哪些地方要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明确目标,不是把每课的内容全部都交由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把每个环节的时间都卡死,要灵活多变,有精彩的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老师就多讲点。有比较复杂、有些难度的题,老师要多引导学生该如何分析、归纳、总结,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2.2 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要得当

学生自主学习,最好不要每节课都发一张卷子让学生去做,这样会让学生对该科目产生厌倦。如果各科都采取这种方法的话,学生从早晨8点到下午5点30分,大部分时间都做题,放学后,回家还得做题到10点左右,就是台机器,也会觉得累,何况还是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学生。我们要理解学生,真正给他们减负提质。

自主学习,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一些重要的题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看书,分析理解,讨论,再由学生回答的方式解决。在讨论时,老师要发挥指导、点拨、调控的作用。

2.3 合作学习要合理

在我们听课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合作情境,老师让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课堂上顿时热闹非凡。老师在教室走上几圈,东看看,西瞧瞧。而有些学生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小组活动流于形式,除了热闹的表象之外,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和效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要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流情况,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去交流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多数人的智慧,共同解决学习上疑难问题,让合作学习变得有意义和效果。

卓越课堂范文6

关键词:教学机智;卓越课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14-02

2012年7月16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渝教基[2012]53号),首次对构建中小学“卓越课堂”提出了要求。7月17日,重庆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特别制定了扩及全市的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计划。

一、卓越课堂与教师教学机智的内涵

根据“计划”内容,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和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教学机智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引起学生的共鸣力”,二是“教师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三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应变力和组织力”。以新课改为背景,结合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所谓教师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能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洞察到当前教学中的窘态,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过程,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学机智是教师的敏锐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果断性等在教育工作中有机结合的能力表现。

二、教师教学机智对构建卓越课堂的作用

新课改实施以来,大多数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尝试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然而,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老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文化内涵的认识不清晰、不明确,不能正确认识实现向“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型的重要意义;对课堂创生力度不够,未能突出个性化教学;等等。虽然卓越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变教师“勤奋型”教学为“懒惰型”教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把一大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解决,而是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课堂主导地位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是把课堂教学引向卓越的领路人。新型课堂的建构,不仅需要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教师对教学技巧的熟练掌握及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学技巧是教师在学生“不知不觉”的背景下进行的变通,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如何更好地运用有效策略与技巧把课堂引入更好的方向,教师教学机智不可或缺。

三、构建卓越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

课堂是动态的和不可预知的,教学情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卓越课堂的构建更需要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全面把握与掌控。促进知识的课堂生成、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超越课堂教学本身产生新的可能性等问题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机智在构建卓越课堂方面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1.教学机智能重塑课堂教学

为了更好地上好一堂课,教师在上课之前,通常要对新课进行了解,并对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策划与总设计。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教师很难按照原计划进行,意想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生成性的概念,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教师在普通事件中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和将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转换并使之有意义的能力。

机智的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时和学生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以便能在备课时设置的计划的基础上临时发挥,对某一偶然情况做出更有意义的反应。比如,学生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将学生们当前的注意力分散,使其集中到另外一点,暂时脱离当前的教学重点。这时,机智的教师就应分辨出富有意义的因素,有效地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体验决定所学东西的重要意义,从而将计划调整,以适合学生们的状况,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相反,有些教师则会认为此时偏离了事先做好的计划,不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对此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简单地按照事先计划继续进行。

注重课堂教学生成性是构建卓越课堂的理念之一。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教师创造力的集中体现,而创造性的力量源泉恰巧蕴涵于动态的、生成性的教学情境中,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创造出积极的状态。

2.教学机智能使教师发现“学”的困难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教育活动,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到其中时,整个教学过程才是有意义的。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窘态,教师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让概念、内容等形象化,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可是学生的反应、理解显然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想目标。由于年龄、经历、知识层次等的差异,教师与学生在心理特点等方面不尽相同,机智的教师不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努力去了解体验学习学生困难的原因。范梅南在《教学机智》一书中写道,“聪明的教师不纯粹是知识意义上的聪明,更体现着充满智能的敏感性”。机智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的理解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有敏锐的感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机智的教师懂得怎样把学生现有的理解联系起来,何时督促学生进行理解,何时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当教师掌握了学生的理解过程时,才能明白怎样把新的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自己绞尽脑汁努力去弄明白教师的意思。

3.教学机智能关注学生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教学最终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性。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懂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自己的兴趣之所在时,他们便会集中精力参与到学习中,没有什么能比“兴趣”更能强烈地吸引他们了。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最基本要求,而脱离兴趣的课堂也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和兴趣之间存在着一种本原的关系,可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深刻地体会到这层意义。缘于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师在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时也必须强制进行教学,用强制产生的外力来代替学生内在认知力,这样,可能会出现学生假装对教学内容有兴趣,表现出“认真”的样子来掩盖其真实的感情,学习对他们来讲也就成为一种“没意思”的经历。

强制造就的“专心”会稍纵即逝,兴趣引起的真正专心才会经久不衰。“兴趣是人与知识、反思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最基本方面之一。没有真正的兴趣,学校所进行的一切都会化为做作、虚无和不符合实际的危险”。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关注。作为机智的教师,就要懂得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4.教学机智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为卓越课堂的特点之一的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要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导方案和心理辅导策略,除了让孩子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心理和心态更健康,使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够稳步提升。

上一篇方言笑话

下一篇养生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