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论文范例6篇

师生关系论文

师生关系论文范文1

何谓关系?关系就是一种关联性,它将此种事物与彼种事物相互连接、沟通,或者说,它是事物之间联系的纽带、桥梁,也是不同领域之间或者个体之间产生某种行为的动因之一。社会之大,关系也无处不在、多种多样、复杂多变。就师生关系而言,它属于一种人际关系。在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各种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社会实践而产生的交往。从古至今,人际关系都是必需而且必然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开放的时代,人际关系更是人类自身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社会个体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形式和需求,因此,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通常,就中国社会的现实而言,在纷繁芜杂的人际关系中,被大家公认的、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人际关系之一就是师生关系。何谓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交往中所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高校师生关系就是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交往中所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与其他类型的师生关系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又有着自己独具特性的不同点,是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生关系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面对的、几乎天天都要思考和处理的重要关系,它对大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有时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释放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正能量,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校教师师德的表现。这也就是说,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准则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2月23日,为了全面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并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教师师德的内容作了具体而翔实的规定。这是截止到目前对高校教师师德所提要求最详细、级别最高和最新的版本。无疑,这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上的从业标准,是必须时刻挂怀、严格恪守的。这一规范对高校教师师德提出了六条基本要求,其中第三条是“教书育人”。古人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高校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基本任务,就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因为教书育人的任务不是仅仅凭借高校教师这样一个单方主体就能够完成的。事实上,这种配合也只有在师生双方的互动中才能得以实现,而这种互动所凭借和依靠的就是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交往中所建立的一种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即师生关系。失去了师生关系这一桥梁,或者说这一重要纽带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那么,高校教师如何“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以至带动学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奋力前进呢?师生关系,一个如此重要的力量支点,在高校教师师德的内容范畴里应当也必须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已经对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了规定性的要求,这一规范在第二条“敬业爱生”方面要求高校教师“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这实际就是从职业道德规范的高度要求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建立“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很显然,从官方和民间两方面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已经被纳入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

二、高校师生关系发展的现状

既然师生关系无论从官方还是民间看都处于道德高地所要规范的范畴,而且,《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也已有将近3年的时间了,那么,我们高校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的现实状况是什么样的呢?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潜心治学、教书育人,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单就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而言,在师生关系方面的表现也是总体向好,师爱生、生敬师,师生之间的交往处于合理规范的层面,师生关系正常。但是,总体向好并不代表没有任何问题。实际上,就有关媒体曝光的一些典型案例来看,在师生关系方面,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甚至对学生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特别是近期极少数高校教师表现出的失德、败德行为,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要想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校以及高校教师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距离真正互相尊重、互敬互爱、和谐美好的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角度分析,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如下问题:

1.个别高校教师个人素质低下

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意识和愿望淡薄,掌控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偏弱,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师生冲突的情况出现。比如,中原省份某高校,在组织评选奖学金时,某班级有个别学生对评选结果不满,写了检举信投放到校领导接待学生的公开信箱,学校将问题反馈给负责该班奖学金评选工作的班主任王某。正常情况下,王某应当就反映的问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认真调查,视调查结果要么立即整改,要么尽力解释,尽量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谁知王某接到信息反馈后勃然大怒,立即冲到教室里大吼,“你们尽管去告吧”,甚至还骂学生提意见是“狗咬狗”,结果造成了学生更大地反弹,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还造成该校在当年的全省行风评议中排名倒数第一的重大负面影响。这样的事件就是典型的师生关系方面的高校教师师德失范案例。虽然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但对该班级的学生留下了心理阴影,造成的恶劣影响。

2.个别高校教师思想观念庸俗

在师生关系方面一意讨好学生,不讲原则,与学生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互相吃请,甚至相互请托办事,把本来纯洁、和谐的师生关系搞得乌烟瘴气,走向了庸俗化。这样的案例在一些地方高校,尤其是一些独立学院,几乎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3.个别高校教师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在为自己的学生谋取不正当利益时大肆收受贿赂

有的甚至不顾廉耻接受或者索要学生的性贿赂,对学生进行性骚扰,扰乱了正常的师生关系。时下网络上正在热炒的厦门大学原博士生导师吴某某猥亵和性骚扰女学生的事件就是很典型的一起高校教师在师生关系层面上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严重违反高校教师职业操守的败德行为,它严重违背了一名高校教师所应有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极大地败坏了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职业声誉,并且给涉事的女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对她们的未来发展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同时也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就在这一事件尚未平息之时,又传出四川美院副教授王某某强吻女生事件,这一连串的师德事件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4.个别高校教师自恃清高

不愿或者不屑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自控能力差,对学生没有爱心和耐心,最终也因为这些自身无法克服的因素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酿成了师生关系事件。这样的情形看似高校教师个人性格导致,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师德失范,应当同样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河南科技大学某老师的文章《“Y门事件”对当今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启示———基于一个恶性师生关系事件的分析》就描述了一个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当然,还有很多师生关系方面高校教师师德不修和失范的情形和表现。比如,在学生考试、推优、保研、奖学金评定等活动中,个别高校教师,索要或收受学生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这其实就是个别高校教师利用手中不均衡的教育资源进行的另一种形式的教育权力“寻租”。这些现象也表明这种师德失范行为在一定时期大有泛滥之势。对此,教育部高度重视,于2014年9月30日下发了教师〔2014〕10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为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划定了八根不能碰触的高压线,为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高校教师处理师生关系应当坚持的基本准则

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并进而提出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实际上,为师之道,首在师德,总书记也把师德放在了第一位,而仁爱之心正是总书记对于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提出的具体师德要求,也是我们高校教师建立师生关系的总原则。具体来说,要建立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一)高校教师要愿意并乐于同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如果你的“本性”孤僻、沉默寡言,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个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实际上就是在强调以师生关系为基础和核心的教师人际关系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会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他们也还在性格上继续延展着中学以来的叛逆性,因此,从客观上讲,这个时期的他们恰恰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引领,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度过大学———这个人生道路上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务必从师德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必须严格修炼,务必学会并且牢牢地掌握一些基本的素质和技能,甘于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甘于做几乎所有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和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才能关怀和引领他们走向健康发展,走向积极向上,走向真理光明。所以,作为高校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份光荣的职业,就必须首先在职业道德层面上严格要求自己,要愿意并且乐于同广大学生做大范围地“群体往”,真诚地和他们建立广泛的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不如此就不足以承担高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二)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要以仁爱之心为总原则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在生理年龄上大多已届成人,虽然有个别学生心理年龄偏小,但总体来看,他们趋于成熟。这个阶段,他们遇事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有较强烈的独立倾向,面对重要事情或者事件有自己个性的选择,哪怕不被采纳或者被认为是错误的,他们也有一份性格叛逆基础上的坚持。那么,对于大学生的这种阶段性的特殊性,作为高校教师,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层面考虑,我们的原则是什么呢?说得好,“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所以,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的总原则就是以仁爱之心来建立良师益友型高校师生关系。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林崇德先生说过,教书育人的实践,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集中体现在“师爱”上。提倡师爱,首先要强调高校教师师爱的特殊性。同样是师爱,对成年期的学生所涉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与基础教育有很大的差异。这恰是针对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成长的特殊性而言。苏霍敏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因此,不用解释,“仁爱”就是总原则,对待大学生,只有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三)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以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出发点

高校教师所做的一切,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都是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这是根本出发点。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这是高校教师承担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不容推卸。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高校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因此,在高校教师的手中能否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各种有用人才,这才是衡量高校教师师德的最根本标志。或者说,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根本出发点就是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这也是高校教师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的总方向、总目标。

(四)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坚持师生平等的基本准则

高校师生关系之所以重要且复杂,就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年龄段,他们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不断地需要被了解、被承认、被尊重。因此,不论师生关系如何建立,基本的一点是,师生关系的双方应当是相互平等的独立主体,学生的独立个性必须得到尊重。不仅如此,高校教师还应当学会足够的包容,除了要关爱学生的成长,要认知学生的诉求,要理解学生的心理,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还要能够宽容学生的叛逆。当然,高校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地引领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五)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秉持民主法制的基本理念

民主法制是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它荡涤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每个时期、每个角落。当今的时代,是开放的时代,大到国际关系,小到老百姓的一粒纽扣,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一览无遗。在这样的环境下,民主法制自然成为时代主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站在高校教师的角度,必须在包容学生思想行为差异性的前提下,秉持民主法制的基本理念,把师生关系的道德维度建立在民主和法制的大厦之上,并且通过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把这种理念实实在在地传播到广大学生的心坎里,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引领大学生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才智。

四、结语

师生关系论文范文2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后发现,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处于一个较为积极的状态中。一方面,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关心、爱护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自觉朝着教师的标准和期望而努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态度和情绪也会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教师能够感受到来自于学生的信任,会主动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千方百计地把课上好,以此来维护和巩固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通过师生之间这种交流和互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能够保证整个声乐教学始终沿着一个良性的轨道发展。所以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

二、声乐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途径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对教学起着主导性作用。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着师道尊严的观念,这使得当代的很多声乐教师,都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看来,既然学生跟着自己学习,那么自己就有绝对的权威,只需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即可,而学生对此不能有任何质疑。或许这种教学观适用于一些文化课教学中,却不适用于声乐教学。因为在声乐学习中,由于发声机能的不可见性,使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习者的感觉、想象等意识活动。而无论是想象还是感觉等,都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如果教师将自我意识强加给学生,会让学生感到十分压抑,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所以说,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的明确。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帮助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这种角色的转变,乃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其次,是教学观的重新树立。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行为有正确的认识。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个无上光荣的职业,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教师的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偏差。比如有的教师在校外担任声乐教师,辅导一些高考生,以获得不菲的收入。然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校外教学活动过多,势必会使校内的正常教学受到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教师也在教学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功利性倾向,在选择学生时,偏爱那些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有利于自己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而不顾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没有做到公平和公正。因此,教师应该重新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对为什么要进行声乐教学、自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以何种姿态面对教学等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最后,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因为声乐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示范或演出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与学生的心理预期相距甚远,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而在文化素质方面,教师应该对和声乐艺术相关的各种学科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其体现在教学中。比如在一些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中,自然要涉及对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就能够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作品,从而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当代社会中,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等层出不穷,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充分的关注,并结合声乐教学的实际特点,将其应用于教学中。以教学方法为例,对话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都十分适用于声乐教学,能够营造出一个团结、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使整个教学呈现出一片全新的面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所以说,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居于主导地位,要通过角色、观念、行为上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声乐教学,相信教师,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这正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前提。

(二)学生方面

首先,尊重和信任声乐教师。当下高校的声乐教师,多数是科班出身,中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虽然经验略显不足,但是也有着较高的学历,所以大多能够胜任声乐教学需要。这要求学生要真正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声乐教师。一方面,要在课上认真学习和思考,主动与教师交流,并在课下反复练习。如果教师在某一堂课上的状态不好,或者是某一件事情处理得不圆满,学生也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这种理解会让教师对教学更加投入。另一方面,与教师展开良好的配合。声乐学习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应该以主动配合的态度,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被动、不情愿地完成。而且学生的这种积极态度会让教师感受到这是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认可,让教师也收获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其次,努力遵循教师的思维方式。因为声乐学习具有个性化和抽象化的特征,所以要求师生双方在思维方式上要处于一种相近的状态,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在回答如何挑选学生的提问时曾说:“我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这个学生对我的路子,于是我就选择他。”其所说的“对路子”,就是指的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具体的声乐技巧,更要学习教师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师相一致,并逐渐形成一种默契,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后,主动与教师交流。师生之间积极而坦诚的交流,对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让教师对自己的真实状况有更加全面和真实的了解,继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也正是在这种交流中,才能建立起信任和默契。因此学生要正视自己、正视教师,主动与教师交流,共同克服遇到的困难。教师也会因为这样,感受到被学生信任的愉悦,加深师生间的情谊。

师生关系论文范文3

对话管理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管理。在对话管理过程中,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班级管理者。在对话管理过程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可以更好的构建民主人文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话交流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效沟通方式。把“对话”引入班级管理,倡导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迫切要求。在平等对话教学的条件下的班级管理要注重人性化,理应贯穿“对话”的管理艺术。班级对话管理,指的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与协商的形式,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对方意见的相互交流,在平等交流意见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平等的交融,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班级事务进行协商。是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班级契约并共同践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话管理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以活动为中介,旨在建设班级的良好形象,使学生联合起来,反思学习、生活现实,改造班级。通过对话和交流,学生才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别人的愿望,了解班级规约,了解班主任的意图,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改造自我、影响他人、构建和谐、充满活力的班级。班级“对话管理”和常规的班级管理相比具有更有效,目标更明确的特点和优势。

1.管理的目的性明确。

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才能知道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目标,学生才能更好的遵守。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决定了班机管理制度执行的效果。新课程要求课堂上实行平等对话,在班级管理中也应该实行平等对话。有许多老师总认为小学生缺乏自觉性,对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是老师管理学生,学生只要听话就行,所以表现在班级管理中基本上就是老师说,学生听.制度是老师制定的,学生只有执行的份。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管理,而不是学生主动接受管理。对话管理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是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事务,对班级的制度,规定都能够参与制定。管理的目标明确,学生也能主动的接受班级制度和管理。在对话式的管理制度下,学生自己参与制度的制定,也就能自觉的遵守自己订立的制度。明确的管理目标,自觉的参与班级管理,是对话管理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最为明显的管理优势。

2.管理具有开放性。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在班级对话管理中,学生既是被管理者,也是主动管理的参与者。在班级管理中,对话管理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都具有开放性。对话管理既是一种制度,也成为师生相互交流的形式。在班级管理中,开放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形式,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和接受,使管理更有约束力。

3.管理的有效性。

源于学生内在精神发展需要的对话管理,本质上体现了民主性和科学性,从决策、规约到过程展开、实施监控直至成果的反馈都在全员的推动之下、行动之中,一切都在正常的轨道上高速运行,这样的管理无疑是高效的。

二、小学班级“对话管理”模式的建构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行班级对话管理的前提。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平等的对话,也就不可能有效管理。有许多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动辄就训斥,整天板着脸,使学生敬而远之,你不爱学生,学生又怎么能去爱你呢。据报道,有一个小学老师用针扎不听话学生的手,用烟头烧学生的屁股,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还罚学生抄写100遍。平时讽刺学生,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的老师大有人在。试想,不爱学生的老师怎么可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你不爱学生,学生怎么又可能喜欢老师呢。没有爱的德育是不会有效果的德育,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对话管理模式。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就不会和老师对话,就不可能自觉的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作用,是对话管理的基础。学生是被管理者,要学生自觉的接受管理,参与管理,就要教育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以前他对班上制定的什么制度都看不惯,什么都不满意,总觉得这个制度不合理,那个制度是错误的。自己参与班级对话管理中,他一人就提了20多条意见。在班级讨论中,老师虚心听他的意见。采纳了他关于每月班级举行一次体育活动的建议,并委托他负责组织和安排。后来,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他都能够自觉参加。自己定立的制度,自己更能理解和遵守,对班级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对话管理的内容很多,生活上的管理需要对话,要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在学习上也要对话,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在班级活动的安排上也要和学生对话,吸收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

三、结语

师生关系论文范文4

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学校政策等。然而,高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更是高校人际关系的主要范畴。因此学风的建设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师生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

除了单纯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还有更深一层的社会关系。教师并不仅仅担负着教育学生的义务,还有引导学生人生发展的责任。作为高校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他们都是一个成年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师生的关系也许并不能定义的很纯粹,这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去维护。当然,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效率,还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工作量与薪酬的匹配度

教学工作是一项繁复的工作,它是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劳动,但是这种劳动并不只是在课堂上体现,可能在课下体现的较为为完整。可是学校给予教师的报酬却只体现在课酬上,这就有可能大大打消教师的积极性。导致教师只重视在课堂上的时间,课下就完全不关注学生的现象发生。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更会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学习的氛围,导致学风不良。

(三)师生间的“60分”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考核

大多体现在卷面的成绩上,对教师的教学考核也就是学生的合格率,致使学生抱着“60分万岁”的理念,教师抱着让学生“达到60分”的态度。对此,学生对所学知识并没有产生一定的动力,从而推动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学习。师生双方都是以一种完成任务的方式去“诠释”自己的身份,导致学业证书越来越“单纯”的像一张纸。

(四)师生比例失调高校的扩招

高校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而高校教师增加的幅度却十分缓慢。各高校推出外聘别校教师或返聘退休老教师等一些政策。外聘教师只是“课堂上的教师”,课下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而返聘的老教师面对大量的新信息,他的接受精力有限,无法达到学生的学习要求。所以,如何依据成绩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保证和促进学风建设,是目前高校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促进学风建设对策

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应贯穿于整个高校教育。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把学风建设放在重要工作日程。

(一)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

以教育风促学风目前高校教师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就需要大量的年轻教师以及延迟老教师的退休期限来填补这个需求。但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导致一些年轻教师不知道该如何跟学生交流,甚至误以为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导致师生间的极度缺乏正常的交流。而老教师因为自身教学经验丰富,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理念已经过于陈旧,致使一些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产生不了共鸣,使学生难以接受。这就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给教师输入新思想新理念,达到使新教师增加教学经验,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的效果。加强教师的奉献与敬业精神,使广大教师增加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以德育促学风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因此他们收到多种思想观念的冲击,使大多大学生无法辨析哪种理念是正确的、积极的和拥有正能量的。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地进行多方位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建立鲜明的奖惩制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进一步完善学校政策体系

以校风促学风一个学校要想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在基础设施上达到要求外,更应在政策制度上考虑到师生的需求。“无规矩不成方圆”,只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就能更好的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对于教师,它的侧重点应在教学上,不应把科研作为评价一个教师好坏的标准。对于学生,其重心应放在学习上,不应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四)完善师生比例根据学生规模适当增加教师的数量

使师生比例协调发展。但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同时也不能降低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必须严格地进行教师的选拔。努力使教师与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与探索。

三、总结

师生关系论文范文5

摘要: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中最突出、最直接,对教育效果影响最大的人际关系,而在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系统是否畅通。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状况,主要从教师、学校和社会方面提出调整、改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确立一种崭新的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由于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师生之间主要表现为情感的淡漠与道德关系的弱化等。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改善师生关系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转变教育理念成为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所持有的教育理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状态,所以,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人才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摆正自己在教育中的位置。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合理,符合时展的要求。

(一)教师应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自身素质。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主张师生之间地位、人格的民主和平等,在教育中师生相互信任,保持平等,密切合作。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武断和专横,同时也不失去自己的独立性,也不对学生放任自流,更不会把自己的观点、思想以及意见灌输给学生,而是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当代大学生在师生关系上,更渴望“师友式”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最不乐意接受传统的“家长式”师生关系。这就给教师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即在教育过程中树立平等待人的民主作风,养成尊重人的习惯、需要、权利、选择及创造要求等。因为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尊重是建立信息关系的前提,由平等待人产生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膜与障碍,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与共融。

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和谐、融洽的基础,而民主型师生关系有赖于民主型的教师去创造。因此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才会打开封闭的内心世界,变被动为主动。“德”和“才”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教师一方面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为人师表。身正则不令而行,身不正则令不从,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应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事实证明,学生更喜欢和敬佩有知识、有本领、有能力的教师。总之,优良的教师素质应该是:品格高尚、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风趣、坦率,并且尊重和热爱学生。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这样,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才能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关心爱护学生。坚持真诚的沟通与交流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双向流动,而且是交往的双向理解和包容,关键是通过互知而达到共识,师生在沟通中协调彼此的情感与行为。因而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仅是一种交流过程,更是一种思想碰撞的过程。大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个体化的认识体系,其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选择性已有较大发展,只有平等、自由的双向交流,才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民主作风以及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的品德和学术品格。当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应遵行主动、平等、信任、尊重、差异、目的的原则,不能把沟通庸俗化,把它作为拉关系搞特权的纽带。所以,广大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抑制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师生关系的纯洁性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主动去关心、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正常的情况下,情感的投入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将感动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将教师的关心化为自己的爱心,再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从而在学校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爱心循环、一种温馨的情感氛围。可见,大学教师应对教师的职责重新调整和定位,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以自身的才识和智慧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学生。

二、学校拓宽师生交往渠道

(一)明确倡导师生间要保持良好关系。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突出“人生与交往”的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生哲学去指导人际交往的实践,净化育人的思想环境。由于受社会消极的负面影响,加上有的学生分析、判断社会问题及是非的能力较弱,片面地“以点带面”,认为社会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丑恶的。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关系中的主流与支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此外,高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重贴近生活,提倡多样化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懂得人生价值和怎样为人处世,从而树立良好的人际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要加强以“尊师爱生”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同时要认识到“尊师爱生”不只是一种思想,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与实践。自尊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心理需求的最高境界,如果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会使老师对学生产生厌烦之情。因此,学校以及社会都应该倡导尊敬师长,尊重人才的教育,开展一些尊师重教的活动。三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质。在高校,人际沟通是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联系的重要形式,是促进人际关系改善的重要手段。大学生通过交往,可以沟通、交流情感,寻求理解,建立友谊,探讨人生,但一些不良的如自卑、害羞、嫉妒、恐惧、猜疑、自我封闭等心理因素时常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有的大学生不敢交往,不愿交往,甚至不能交往。而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质,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站,注重对师生真诚、自信和信任的良好交往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加强师生联系。当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注意力普遍用于科研与教学上,没有太多的时间或精力放在指导学生或与学生沟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该通过政策调整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使教师认识到发现和培养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其意义和价值不亚于或晋级;另外,也可通过制订制度让大批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有机会给广大学生上基础课、专业课,使大学生们有机会向国内外著名学者学习与交流。同时,采取措施建立师生间的交流机制,多开展学生社团、科技活动,师生交流活动,让教师多与学生接触,促进师生相互沟通和了解,从而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拓展路径。

(三)建立科学的能力考核、管理制度。加大教师在学生能力评估以及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一种“立体管理”。也就是说,对学生的量化考核、评优鉴定不应全由班主任统管,而应该让所有任课教师都成为管理学生的“辅导员”,这样可促使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学校的管理与运行,要淡化单纯的制度化模式,注重各种关系的协调与整合,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和气氛,这才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学校要注重激发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角色信念,让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有地位、有价值;要努力维护教师权益,尊重教师权利,关心教师疾苦,听取教师意见,帮助教师进步,鼓励教师创新,科学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劳动,真正把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挥出来,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学和生活服务设施以及校风、学术文化氛围、群体心态、人际关系等。其中,良好的文化环境能感染和影响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使他们从思想感情上、行为习惯上自觉遵从这种文化氛围,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在建设校园环境时一方面需要学校增加建设投入,组织师生义务劳动,建设美丽的校园,以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率先表率,以影响、感染和带动学生自觉主动融入到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此外,也要注重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与建设,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为学校周边环境的恶化一定程度上使学校环境也受到了污染,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导致师不思教、生不思学、唯利是图、道德堕落、人际关系紧张等。只有内外一起抓,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和优化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杜绝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

三、社会创造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条件

师生关系论文范文6

如上所述,我们旧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关系,实践证明,这种关系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利于完成科学教学的。正确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人格关系之上的。其核心理念应该是师生互敬互爱,心理相容,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2]。这要求老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放下既往所谓的“师道尊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有的课程安排都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放下身段,俯身倾听学生所思所想。教师要转变身份,从一个课堂指挥者,变成一个课堂参与者和辅助者、合作者。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虽然年龄比教师小,但是其拥有平等的人格、无限的潜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行动和思考,在互动中推行民主、在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克服过去那种将教师对体育的认知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做法,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保持与学生平等交流的状态。此外,无论学生的表现如何,教师对学生都应该平等对待,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二、寓情于教,强化和谐师生感情

体育教学较之其他学科,其教学互动性更强,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也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兴趣和情感交流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寓情于教,以情动人。这要求教师应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真诚的关怀,让学生敢于直言相对,勇于向老师表达所思所想,大胆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体验和完成学习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于学生的交流,在表扬和批评时注意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要经常和学生谈心,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要充分地发挥体育教学这门课中的直观教育优势,在每一个动作和眼神中培养与学生的默契。国外惯用的手势赞扬法、撞胸鼓励法和击掌鼓励法都借鉴过来,这种肢体语言能很好地沟通师生情感。我们要摒弃过去那种“严师出高徒”的作风,放下身段与学生平起平坐,真正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我们还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和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而全面的评价,只有构建一套好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小结

上一篇谐波治理

下一篇探灵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