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范例6篇

师生之间

师生之间范文1

夏天,我坐在树下,听着蝉鸣,听着蛙叫!回想着问过自己多遍的问题,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成为朋友吗?

如果老师和学生成为了朋友,那那个班的学生每天都可以和老师一起玩游戏,一起欢笑!可是老师一般都好严肃,如果我们犯了错,有些老师会打人,我们班的英语老师便是如此!我知道老师打人也是迫不得已的,可是这样也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不会喜欢这个老师,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会认真上课!我们班有个让我们班所有人喜欢的语文老师黎老师,虽然她有时罚我们集体抄课文,有时打骂那些犯了错的学生,但是她上课对我们笑,有时我们班的某位同学回答问题说的很搞笑她也会笑,不像那些严肃的老师笑都不笑!

来到学校望望那些离我遥远的小学生活,我叹口气:“哎,看来老师也是为了我们好啊!如果她们知道我们孩子心里的感受就知道,为什么孩子们会调皮了!这是孩子的天性,”我望望桂花树,坐在树下,继续说,“如果孩子不捣蛋调皮还叫孩子吗?那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木头了,在说圣人也会犯错,何况孩子呢!不会犯错的比神仙都厉害!”

望望表,哎,要回去了!如果世上的老师可以和所有的孩子成为朋友,就好了!

师生之间范文2

数学老师――自由选择

“铃……”下课铃响起。大家都做好跑的准备,力争在第一时间冲出教室。可是,数学老师仍在滔滔不绝地讲着一道几何题。46双眼睛渴望且讨好地看着他,祈求着:能快点下课吗?

数学老师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转过身对大家说:“同学们,如果在宣布下课之前没讲完这道题,那么,你们就把它加做在作业本上。”他顿了顿,又说:“你们是愿意听我讲完呢,还是愿意写在作业里呢?请作选择。”

“讲完,讲完!”全班几乎异口同声,但这声音里有大家的无可奈何。于是,数学老师便又讲了起来……

化学老师――四班下课,我们就下

下课铃响了,我们早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来来来,都别急,让我算算。刚才上课时,××同学讲话,耽搁了半分钟;××同学回答问题不说话,耽搁了半分钟;××同学回答问题文不对题,又耽搁了半分钟;再加上上节课老师拖堂,造成我的课迟上三分半钟,合计共五分钟。我不会占用别人的时间,但,我的时间也不允许别人占用,明白吗?”最后,化学老师来了一句,“看隔壁的四班下课没有,他们下课,我们就下,行了吧?”

物理老师――这是经典题

下课铃催促着物理老师。

“噢,同学们,虽然下课了,但这题还没有讲完,这是××省去年的一道中考题,很经典。下次月考,我感觉会考这类题。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家想不想听我讲啊?”

“想――”达到目

的后,物理老师得意洋洋地继续讲了起来。

历史老师――他们真可爱

“刚才我在三班讲课,下课铃响了,我没听见,但三班学生没有一个提醒我,都在津津有味地听我讲课,直到下课五分钟后,我看表才明白过来。三班学生真的很可爱!”

“我们也一样可爱,我们也不提醒您下课!”

历史老师会心地一笑,又接着讲了下去……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拖过堂,但拖堂的技巧却各不相同。我想,老师们一定也是煞费苦心的。敬业的老师们,你们也真的很可爱!

整体评价:

师生之间范文3

电脑教室里,教师L正在辅导学生进行电脑绘画,因为离比赛时间很近了,因此大家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正在画画儿的一个学生看到戴着眼镜的教师L走过来,便随口叫了一声“四眼猪”,并招招手,“得意”地请教师L欣赏他画的漫画《“四眼猪”》。也许平时彼此之间嘻嘻哈哈惯了,说出这样的称呼,画出这样的画之后,学生竟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对教师的一种侮辱。而作为教师,听到这样的称呼,看到这样的丑化是很难无动于衷的,于是教师L怒气冲冲地训斥了学生,没想到学生竟和他对骂起来。师生之间矛盾激化,最后双方竟动起了手,事态严重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一声“四眼猪”的称呼,一幅“四眼猪”的画,引发了师生之间的一场纠葛。

了解了事件过程,人们议论纷纷:第一,学生怎能如此称呼教师,如此丑化教师?学生品德令人担忧;第二,学生再不对,教师也不该丧失起码的理智和冷静,不该让矛盾激化……是啊,这些问题确实不可忽视,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议论都是事后作出的反应,那么,为什么不追溯到这个事件在没有发生之前,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有没有做错什么?是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师生关系才引来了“四眼猪”这样的称呼和这样一幅丑化教师形象的漫画呢?

二、现状及成因分析

经调查了解得知,指导学生电脑绘画的教师L平时与学生相处得非常好,师生关系很“铁”:每天中午,他都和学生们坐在一起吃饭,从来没有什么“架子”;带学生去电脑教室的路上,他常常和男生们勾肩搭背,嘻嘻哈哈;课堂上,他的举止非常有亲和力,甚至和某几个学生“称兄道弟”;有时,学生提出打游戏的要求时,他不仅爽快地答应,还陪着他们“过过招”……这样平易近人的好老师,在学生眼中已经逐渐淡化了教师的身份,而更像是“哥们儿”了。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其课堂教学内容,据了解,因为是赛前集训,所以,每天的活动过程中,教师L只关注对学生“正确使用电脑进行绘画”的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做人”的道德教育,而这恰恰是作为教师区别于同辈友人的关键所在,也是师生友谊真正的精神力量所在。这样一来,学生理所当然地忽视其师者身份。

如此去理解那一声“四眼猪”的称呼,便可以发现,也许它就是学生的一个“哥们儿”式的玩笑罢了,学生只是在与教师的习惯性相处方式里形成了“哥们儿”的意识,却没想到“哥儿们”被这样的称呼弄得气急败坏了,于是也用“哥儿们”般的方式冲动地去处理属于师生之间的问题,结果当然不可能像“哥们儿”关系那么简单了。再想想,既是“哥们儿”式的玩笑,那么,教师自己为什么不能接受这种玩笑呢?那是因为教师内心并没有认同如此的“哥们儿”关系,更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日常行为里的不妥,过度的亲密无间,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庸俗的亲昵关系”,这些都成为点燃师生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内容之一的今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更加融洽的方向发展着。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课上,教师笑容满面,和学生亲切交流;课间,操场上,师生们一起做游戏;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常常能打成一片……彼此之间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大大区别于“师者独尊”的远距离,这样的改变是教育的进步,是师生良好关系的表现。但物极必反,师生间达到零距离时,事态又向另一个极端恶化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学生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坐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错误在于这样的友谊只是普通朋友之间的友情或是交情,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当师生间的亲昵过度时,我们的课堂将无法继续,学生因无所顾忌的亲昵关系而无法约束住自己的行为,教与学成为一出无限制无底线的闹剧。

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建立跟学生之间的友谊,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教师必须拥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的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于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当师生之间的友谊变成这样一种脱离了精神引领的亲昵关系时,这样的友谊就成了一种“伪友谊”。作为教师,我们不只是需要走近学生,关心了解学生,更需要用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引领学生,成就学生的成长,它区别于“哥们儿”般的亲密无间,区别于以上所列举的“庸俗的亲昵关系”。师生之间的“真友谊”终其一点,就是教师能真正关心学生作为人的尊严感,用教师的力量、教师的思考、教师的明智、教师的信念和教师的情操去鼓舞学生,让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而这个进步,不只是学习的技能和技巧的进步,更包括为人处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行为矫正及策略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清晨,苏霍姆林斯基和三年级学生尤拉在校园里一棵繁花盛开的苹果树下,一起思考一道应用题,他帮助这个学生随时拨正思路的航向,直到他自己发现了真理,并且内心获得喜悦。这段描写告诉我们,真正的师生友谊应该是教师尊重学生,鼓舞学生,同时给予学生获得真理的喜悦感,这样建立友谊就是让学生获得人的尊严的过程,呈现的是真正富有价值的师生情感。那么,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行为,反思上述案例,师生之间的“伪友谊”该如何矫正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学做“两面派”教师。

所谓“两面派”,既是多个相对面的平衡,又是多元的综合融。

1.把准“亲”和“严”的尺度。

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难题:如何拿捏“亲”和“严”的分寸问题。“亲其师,信其道”“严师出高徒”中的“亲”和“严”并不矛盾,它告诉给我们的都是一种教育的姿态,前提都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把学生作为平等的、独立的人和学习的主体去看待,这是“亲”;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严格要求,遵循“严”的教育态度,二者相互依存,才能成就师生之间的“真友谊”。

例如,面对学生作业书写不认真的情况,教师甲的做法是:批评过一次后如没有改善,就不再过问了,看起来是和学生之间减少了矛盾,关系“亲”了,但却失去了作为师者该有的“严”,学生因学习态度不认真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从而导致更多方面的学习技能缺失。而教师乙的做法是:批评过一次后如没有改善,就继续关注,经常与学生谈心,指导其学习其他书写认真的同学,使其认识到认真书写的重要性,学习认真书写的方法,并严格督促其坚持认真写作业,直至能独立认真写作业,使其获得认真书写的自豪感、自尊感。像教师乙这样的“亲”“严”结合的“两面派”教师才能让学生从内心信服,从而获得真正的成长。

2.控制“远”和“近”的距离。

这里的“远”和“近”都是相对而言的,既指空间距离,又指心理距离。和学生相处,太“近”,会让学生“顺杆上”,如本文开头提到的案例;太“远”,则学生不敢与教师交流,师生间形成沟通的障碍,影响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所谓“近”,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要近,让学生乐于靠近,乐于亲近,乐于沟通,而并非指教师和学生之间毫无距离,称兄道弟。所谓“远”,一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特别是肢体接触,应该相对保持一段距离。(当然,对于低年级孩子,拉拉小手、摸摸头则另当别论)因为教师与学生太过亲昵,带给学生的将是一些对教育而言危险的信息,如案例中出现的“哥们儿”意识。二是指保持适当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源于教师对知识对生活的一种掌控和引领,这种神秘的距离感会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成为引导学生向上的动力。这样的“远”与“近”,正是教师职业独有的魅力所在。

3.提升“智”和“理”的品质。

师生之间范文4

关键词:共情;理解;尊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15-01

班主任作为学校班级的主要领导者,教育者与管理者,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生活指导的直接责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学中常见: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说明思想教育工作除要注意方式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热爱学生,真诚地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作过精彩的比喻,要像对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倘若一不小心,露珠便会滚落破碎而不复存在。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等待开垦、充满矛盾的世界。能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一步。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作为班主任,要达到师生的心理沟通,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学会共情

共情就是我们常讲的"心理换位",即教育者能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所以,教师面对孩子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要用自己的心去靠近,去触摸孩子的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世界。例如,我班的某个班干部对工作不太尽职,对班级的事情不十分关心。我没有盲目的批评,而是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去考虑,班干部是老师的好帮手,琐碎的小事非常多,从学习、纪律、劳动等各方面工作都要比其他同学花费的精力多,因此会影响学习,这位同学是一个非常认真、积极上进的学生,之所以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是因为一心投入学习,把更多的时间利用到学习上,通过交谈沟通使这个同学明白了班集体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他解决了重负。因此我们要学会共情,只有真正融进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

二、了解学生

要想教育好学生,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作。只有了解学生,摸清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兴趣爱好,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几年来的教育生涯,我一直身临班主任工作一线,和自己深爱的学生“打”成一片,在了解学生方面积累了以下经验。

1、研究方面教材,初步了解学生 在刚接一个新班时,怎样了解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是查看档案,结合学籍表和《素质报告册》进行深入了解,进而初步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品德表现等。

2、广泛交往,加深了解 教师既要了解学生,又要让学生了解教师,这就是交往,要具有双向性。在交往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温馨和睦的交往氛围,只有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意,才能使学生更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学生才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

3、注重调查,全面了解学生 几十人的班集体难免会出现问题,有的问题只是学生表现中的一种现象,不调查就很难深入到矛盾深处;有的问题头绪复杂,说不清谁是谁非,不调查就很难找到矛盾的症结;有的问题似是而非,不调查就很难弄清真相。这一切说明全面了解学生必须调查研究。

4、定期家访,辅助了解 和家长沟通,进行实际调查,能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很难被老师发现的一些问题。了解学生的过称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所以必须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

三、尊重学生

懂得尊重,学会宽容是沟通的平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的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此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在平常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你真笨!”“朽木不可雕也!”这样的话不仅摧残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也激起孩子对老师的极大反感,师生之间很难进行心理沟通。

师生之间范文5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我的老师不是别人,而是我的父亲。

父亲在我3岁那年,便在铁路线上忙来忙去,十几年如一日,但是,无论多忙,父亲对我的学习却从来没有放弃,每天不管多忙,父亲总会抽时间打电话,询问我的学习情况。

一次,我正在家做作业,忽然,一道较难的数学题“拦”住了我,我解了半天也无法解出来,无奈之下,我只好去问母亲,母亲无法解出这道题,我只好打电话给父亲,但父亲正在开会,我只好先做其他作业,当我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一看表,10点半了,我心想:这么晚了,父亲应该不会来电话了。这时,电话“叮零零,叮零零”,的响了,我拿起电话一听,原来是父亲,他开完会了, 我把题目告诉了他,他不辞辛苦,不一会儿,又打电话告诉了我,还帮我总结了这种类型的题目以后应怎样做,当我放下电话,准备睡觉时,一看表,快12点了,父亲竟为了我几乎一夜未睡!我不禁热泪盈眶……

虽然父亲不像小学那样天天教我知识,但他是我人生路上的老师,他规范了我人生路上的目标,他引导我如何战胜困难,是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但愿父亲早日戒掉香烟,健康长寿,永远做我的好老师!

师生之间范文6

就在这一个星期日上午,他们悄悄地行动起来。当老师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奇异地发现屋子的窗子糊上了崭新的纸。

这班孩子在几个月以前还是小学生,他们刚到学校的时候,彼此都不相识,头一次开班会只到了一半,整队时队也站不齐,老师说什么也都不爱听。青年教师曾为此苦闷了好久,然而现在不同了。他想了许多办法:举行了有趣的队会,组织了学生自己的小图书馆、小银行,渐渐地老师要求他们作的事就能做到了。

这位教师在他的日记上写着:“如果你爱你的学生,他们就会爱你,信任你。然后,你就能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就能找到打开他们内心世界的锁匙。这时,你是幸福的。谁能分享这教师的幸福呢!”

一位教语文的女教师,头发班白,身腰微微地弯着,她患了不治之症已二十来年。然而,在她那有病的身躯里却蕴藏着一种力量,使她始终顽强地工作着。究竟什么力量鼓舞着她呢?让我引出一次跟她的谈话,是有意义的:

她说:“有时,我早晨搭上电车到学校来,浑身发软,头发晕。我拖着一双沉重的腿,一步步地走进学校。可是我一走进课堂,当我看到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我,看到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我想到他们是多么渴望知识啊!他们知道我身体不好,总劝我讲小声一些,他们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弥补我力量的不足。他们是多么可爱啊!看到这些,我立刻兴奋起来,激动地讲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一切不舒服的感觉顿时都消失了

“有时,我回到家里,脑子昏昏沉沉的,似乎在发烧,但是我想到学生的作文本子还在等着我,于是我翻开本子,逐字逐句地批改着。当我发现他们的文章进步时,我的精神立刻焕发起来。我赞叹他们写出这些美丽动人的句子,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自己也陶醉在学生的情感中,把疲劳却都忘记了。

“就这样,我爱学生,他们也敬爱我。我要求他们做到哪里,他们就做到哪里。有一回在课堂检查背诵古文,有两个学生当时背不出来;当天下午,他们来找我,要我听听他们已经很熟的背诵。我有病时,他们轮流来看我。他们毕业了,我接到许多他们从大学给我寄来的信。在这些信里,他们叙述了自己的新生活,告诉我谁学习怎样,谁入党了,也亲切地问我的生活。”

她兴奋而愉快地在叙述着,她把几封学生的信递给我看。其中一封是北京医学院的一个学生的来信,信的末尾这样写着:“天渐渐地冷了,不知道您穿上了棉衣没有”。显然这是学生在语文课里学习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还有一封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学生寄来的,信里套着几片红叶,信上说:“秋已经来到清华园,我想你一定很忙,身体又不怎样好,所以寄去几片红叶,让我和您一同分享这美好的秋色吧!”

这时,我看到她的脸上浮现出激动而满意的笑容。从这笑容里,我看见了她内心的喜悦,我也看见了一个教师的心己经与多少青年的心连在了一起。难怪在她心中,会燃着那么炽热的火焰

一位教了三十年物理的老教师,高大的身材,走起路来低垂着

头,慢吞吞的,好像总在思索什么似的。他平常不大说话,也好像不善于说话。但是在课堂上他却活跃极了,他把使人难懂的物理,讲得又生动又透彻,常常讲得学生哄堂大笑,使学生在课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人看他教课不慌不忙,说他是老有经验,已经不必再花什么力气准备功课了。可是,他却对我这样说过:“我虽然教了三十年书了,还是要像刚教书时那样地准备功课。过去,我认为在课堂上讲明白就算责任尽到了,学生懂不懂那不是我的事;后来,我进了一步,能在课堂上努力使学生听懂了。但是学生是不是牢固地和灵活地掌握知识,我还是不知道。近几年来,我才注意到要极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彻底学会。然而,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为了要教会每一个学生,他每天到实验室去,认真地准备每一堂课。每讲一个较难的教材时,他总要想过去学生有什么地方不懂,怎样才能使他们明白。有一次,他准备讲力的分解这一课时,他想到每年学生学到这里都要问为什么力要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 方向的分力。晚上,夜已深了,他躺在床上反复思索,长久不能入眠。终于他想出设计一个简单而巧妙的实验。这时,他兴奋地爬起来,打开灯,把它写在教案上。

热爱学生,为学生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的教师,是不少的。每天夜里,当学生们熄灯入睡的时候,教师宿舍里一盏盏的灯还在发着亮光,他们在埋头准备明天的功课,思考着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教学过程;他们在批改作业,改正学生的每一个错误。白天,在教研组里,他们为某一教学问题或对某一学生的教育方法而争论,他们在探索着打开学生知识眼界最好的途径,他们要找到培植每个幼小的心灵的最适宜的土壤……。

因而,教师的辛勤的劳动和热爱学生的真挚感情,受到学生的尊敬,在青年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记亿,是很自然的。每逢新年元旦,少先队的“新年邮局”(注)收到了几百封从各班送来给老师的贺信,学生们精心制造了美丽的贺年片和用最深刻动人的字句写成的信,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敬爱的感情。有的教师喜欢把他接到的信藏在家里最严密的地方。当他的朋友来看他时,就让他们看这些信。每到假日,许多从各大学回来的学生,总喜欢回到学校或到教师家里,拜访他们尊敬的老师。在课堂上学生发现教师不舒服时,常自动地给老师搬个椅子,还拿出他们自己的椅垫,请老师坐着讲课,可以省些气力。一个教师的手指破了,他仍然用包了纱布的指头在黑板上写字,学生就小声的说:“老师,您少写几个字吧,我们能听得懂。”一位教师病了,一个学生当他夜里睡着时,拿自己的被子去给老师盖好。学生尊敬教师,也最相信教师,许多学生把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心里话,告诉给老师,请老师给与指导、分析。……

但是,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尊敬教师。我也看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给老师取绰号,发怪问刁难教师,对教师粗言暴语。一位教师这样说:“有一回,我发给学生考试卷予,一个不及格的学生就当着我的面,把卷子撕毁了。……这是多么使人寒心的事!”

最近,在一个学校里,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教师在课堂检查知识时给一个学生记了三分,几个学生就吵着说:“他应该得四分”,还要让教师也答一遍。当教师讲完时,有的学生说:“你讲的也只能是四分”。当教师接着讲课时,一个学生把另一学生咬了一口,逗得哄堂大笑,还说:“我们不妨碍你,你讲你的!”他们把教师气跑了。

目前,我们祖国正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说:“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要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知识,需要有科学技术。列宁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宝藏来丰富自己头脑时,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青年人要获得知识,要成为共产主义者,就要学习,就不可能离开前一辈有知识的人的指导。新一代的每一个人,都从自已的前一辈那里继承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教师把这些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傅授给青年一代,培养他们革命的人生观和新的道德品质。教师是青年一代向科学进军和走共产主义者道路上的引路人。

正因为这样,许多青年都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虚心勤恳地向教师学习知识。而教师也热爱学生,从学生那里得到鼓舞和力量。

可是,不可讳言,也像上面谈到的,有一些青年学生,对教师不够尊敬,甚至态度粗暴。试问这难道是对的吗?不!在向科学进军的道路上,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树立起尊敬师长的良好道德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