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绿色的词语范例6篇

表示绿色的词语

表示绿色的词语范文1

关键词:汉英;颜色词;文化背景;文化差异

我们生活在五颜六色的世界当中,每一种颜色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有特定的符号表示,这些符号被我们称之为“颜色词”。颜色词除了用来表示大自然的色彩,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本文将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根据其对颜色词使用的差异,从表达方式的不同、主要颜色词运用范畴的区别、理解及翻译时的注意要点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一.表达方式的不同

在汉语中,颜色词的表达方式通常是:1.描写色彩可以采用“ABB”式,如:红彤彤、金灿灿、绿油油等。尽管都是同一个颜色,但后面所加的叠词不一样,也表示了颜色的深浅不一,如绿茵茵(鲜绿)、绿森森(翠绿茂密)、绿汪汪(浓绿欲滴)、绿莹莹(碧绿发光)等(《色彩描写词语例释》,1983)。2.一个物体通常可以与多种不同的颜色相搭配,比如:“苹果”可搭配成苹果绿、苹果红;“橘”可搭配成橘红色、橘黄色;“钢”可搭配成钢青色、钢灰色、钢蓝色等等。3.如果直接用物体表示颜色的,后面必须带上“色”字,如猪肝色、巧克力色、天蓝色等等。

但在英语中,颜色词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1、英语里描写色彩没有“ABB”式,没有像汉语中“白花花”、“黑墨墨”等的表达,因而不说white flower flower或是black ink ink (《巧学英语词语》, 1996)。2、在英语中,一种物体一般只用来形容一种颜色,比如apple只用来搭配绿色,存在着apple green(苹果绿),却不存在apple red (苹果红)。3、可直接用物体来表示颜色,而不用加“色”字,即不用加上“color”当后缀,如“淡黄色”用“canary”(金丝雀)来表示,“鲜红色”用“cherry”(樱桃)来表示,黄色用“maize”(玉米)来表示。“杂色”用“butterfly”(蝴蝶)来表示。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英语对于颜色词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即使要表达同一颜色,其各自采用的物体也互不相同,比如汉语用老虎、狮子来形容黄色,英语中却用金丝雀、小鹿来表示。

二.主要颜色词运用范畴的区别

1.红色

在中国,红色自古以来就是“喜庆欢乐”的象征。在古代,红色又被称为“赤、朱、丹”,多表尊贵,高贵。结婚嫁娶时,红色是贯穿整个典礼的主要颜色,因此婚嫁之事通常又称为“红事”;另外像春节等喜庆的节日,红色也是贯穿始末的主要颜色,人们要穿红衣裳、贴红色的剪纸、贴红色为底色的对联等等;不仅如此,中文里还衍生出“红火”、“满堂红”、“红运”、“红双喜”等表示吉祥如意的词汇。

在英语中,red一词的内涵和运用范畴呈现出较为多样化特点。尽管也有red letter day表示喜庆的日子或者纪念日,the red carpet表示红地毯或比喻隆重的接待。但在英文化中,红色更多的为表示不祥之兆。因为英语文化中的“red”是鲜血的颜色,而一旦鲜血流淌下来,人的生命也将终结。所以“red”就使西方人联想到危险,有危险、激进、流血等含义。“red”通常会令人们联想到可怕的东西,如see the red light表示大祸临头,a red battle 表示血战等等。在经济生活领域也是如此,英语中用red来表示亏损或负债,用red ink来表示赤字,用red balance表示赤字差额。

2.白色

在一般情况下,汉语、英语都用白色来表示纯洁、清白,如汉语里的“洁白无暇”、“坦白”,英语中的white money(银币)、white day (吉祥日)。但在衍生义和用法上,中英两种语言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在汉语中,白色除了表示“纯洁、清白”外,还衍生有以下几种意思:①表示“什么都没有”,如一穷二白、白白浪费、白手起家、凉白开、白忙活(了)等;②表示一种病态,如“”;③表示“弱”的意思,如“苍白无力”;④表示“凶”、“丧”,如办“白事”通常就是指办丧事,而且通常在葬礼上还戴白花;⑤引伸出恐怖之意,如“白色恐怖”、“白骨精”、“白眼狼”等等。

在英语中,white有表示“苍白、善良、情感强烈”的衍生义,如white lie为善意的谎言,white man表有教养的人,in a white rage表示盛怒等等;不过在英语文化里白色常表示“好的”和“正面的”意义,常常是美丽和吉祥的象征,如用white day来表示吉祥日、用white-handed来表示正直的、用white hat来表示好人或英雄;婚礼也常常以白色为主要颜色,新郎新娘要穿白色礼服、佩白花、戴白手套。

通过对比英语语言中白色所衍生的含义与用法,我们会发现它们截然不同的一面,不过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相互借鉴与深入交流,结婚时穿上白色婚纱礼服在中国也渐渐流行起来,这也说明了白色代表洁白无暇在中国文化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3.黑色

在汉、英语言文化中,黑色都均含有悲哀,不幸或恐怖神秘的含义,通常有“不好的”、“倒霉的”、“邪恶的”意思。

在汉语中,黑有以下几种含义:①表示隐蔽的,非法的意思,如黑枪、黑市、黑社会;②表示恶毒的意思,如:黑心;③表示暗,光线不足的意思,如黑暗、黑夜;④比喻倒霉,不走运,如黑路上、今天真黑;⑤黑店:旧时指杀人越货的客店,今指骗人、敲诈的商店。

在英语中,黑色在运用时与汉语有共性的是:用black market表示黑市,用blacklist表示黑单,用black-hearted表示黑心的,用black money表示黑钱,用black-letter day表示倒霉的一天,用a black mood 表示很坏的情绪,用Blackmark表示污点。与汉语不同的是:①英语中的black还有“庄重”、“严肃”的意思,如:Ablack tie dinner指的是很正式的聚餐会,参会人员必须着礼服,系黑色领带。②由于价值取向的因素,用红色墨水在记账时表示“亏损”相反,黑色在记账时用来表示“盈利”,因此用带black的词汇来表示盈利和赚钱,如:black figure、in the black。③表示褒义的词,如a black swan用来形容稀有罕见之物或非常难得的人,work like a black 用来形容工作非常卖力。

三.理解及翻译时的注意要点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在与英语国家的朋友交往时应尽量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准确理解和运用颜色词。根据以上对汉英颜色词差异的分析,对颜色词语的理解和翻译研究总结出以下方法:

1.直译:对应翻译,含义或相通,或有些许差异。如:red figure赤字,WhiteHouse白宫,black list黑名单。

2.意译:根据原文意思,忽略颜色词,而采用其他适当的词语来翻译。如:the foolish person,brown rice糙米。

3.更改颜色词:根据译入语的文化习惯,用译入语的颜色词来改变原文的颜色词。如:红糖(brown sugar),红茶(black tea),青一块,紫一块(black and blue)。

4.添加颜色词:原文中没有颜色词,翻译时根据各自语言文化的特点和习惯,适当添加颜色词。如:Her sister didn’t try in vain.她姐姐没有白干。

四.颜色词对了解英汉文化差异的意义

英汉颜色词的内涵和用法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多。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颜色词也不断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因此我们要通过对颜色词的更新理解和掌握,总结并更深刻地理解汉英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两种文化的交流、沟通无障碍,进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繁荣。

参考文献:

[1]严钦霞.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11月。

[2]李太志.汉英颜色词的语言文化意义对比[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6)。

[3]王华玲.英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比较与翻译[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12月。

表示绿色的词语范文2

关键词:《后汉书》颜色核心词语义场

《百词表》所录颜色词“红、绿、黄、白、黑”,在郑张尚芳先生《华澳语言比较三百核心词表》(征求意见稿)中均加*,为最核心的词。有关古汉语颜色词的研究,已有许多重要的成果。①我们仅对《后汉书》中颜色词的使用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符淮青先生曾归纳了古汉语中的红色词群,在搜集古汉语中表红色的颜色词时,他将红色词群的词分为四种类型:甲类――表示含有红色的事物的词;乙类――由特指某类事物的红色(或含有红色)变为泛指一般的红色的词;丙类――特指颜色为红或能染红的某类事物,又指红色的词;丁类――单纯表示不同深浅的红色的词。在乙类下又单独列出“特指某事物是红色或含有红色”,因此实有五类。(符准青,1988:29~32)他的这种语义范畴的划分,覆盖了古汉语中包括[+红色]这一义素的全部词语。考虑到古汉语颜色词的复杂面貌,这里我们对《后汉书》中颜色词语义场成员的选取,将采用严格的标准:只针对那些用如颜色词的词语,而对于表示含有颜色的事物的词,暂不纳入考察范围。

一、核心词“红”

“红”语义场的成员包括:红、赤、朱、绛、、丹、彤、赭。

1.红

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见“红”。《说文・糸部》:“红,帛赤白色。”《释名・释采帛》:“红,绛也,白色之似绛者也。”又《素问・五藏生成论》中“如以缟裹红”。张志聪集注:“红,淡白红也。”可见,古时的“红”是介于赤、白之间的颜色,犹今之淡粉色,应该还更偏近于白色,因而在尚赤的时代被认为是非正色,在先秦文献典籍中较为少见。

《后汉书》中“红”的使用频率依旧很低,共10见,只有4例表示颜色,基本上见于颜色词的列举,如《志・舆服》:“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三采,青白红,淳青圭,长丈七尺,百二十首。”

2.赤

“赤”早见于甲骨文,是最早出现的颜色词之一。《释名・释采帛》:“赤,赫也,太阳之色也。”《周礼・天官・屦人》:“赤”。孔颖达疏:“赤,南方火色。”《素问・风论》:“其色赤”。王冰注:“赤者,心色也。”又《史记・周本纪》:“其色赤”。裴集解引郑玄曰:“赤者,周之正色也。”可见,古人认为“赤”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的颜色,是心的颜色,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而被认为是正色。

在上古汉语中,表示红色的主要是“赤”,《后汉书》中沿袭了这一特点,“赤”共294例。从组合搭配上看,多见“赤+事物”,表示红色的某物,如:赤光、赤眉、赤草、赤蛇、赤龙、赤菟、赤气、赤道、赤幡、赤绶、赤帻、赤绂、赤舄、赤、赤帷、赤屏泥、赤车、赤汗、赤玉、赤圭、赤毂、赤衡轭、赤珥。此外,《后汉书》中还可见“赤山、赤岸、赤壁、赤坑”等词,如《皇甫张段列传》:“时,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并同反叛,烧度辽将军门,引屯赤坑,烟火相望。”显然,这里“赤坑”已成为地名,或许这些词开始的时候还与红色有关,此时颜色的意义已经淡化了。②也有“赤+其它颜色词”或“赤+色”的形式,如:赤黄、赤黑、赤、赤色,如《志・天文》:“二年四月,有星出文昌,入紫宫,蛇行,有首尾无身,赤色,有光照垣墙。”同时,“赤”也可单独使用,如《志・祭祀》:“车旗服饰皆赤”。

“赤”的颜色词意义在汉语史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被“红”取代(赵红梅,2004:109~111)。现代汉语中,“赤”多用为引申义,表示纯净无杂、光着,如“赤忱、赤膊”,而表颜色仅见于固定搭配,如“面红耳赤”。

3.朱

《说文・木部》:“朱,赤心木,松柏属。”段注:“朱本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朱”本义表树木,表颜色是引申假借而来。又《广韵・虞韵》:“朱,赤也。”《孟子・尽心下》:“恶紫,恐其乱朱也。”朱熹集解:“朱,正色也。”可见,“朱”和“赤”一样被认为是正色。

《后汉书》中“朱”多用于姓或地名,表示颜色有41例,使用频率不如“赤”高。从用法上看,“朱”也仅用作定语修饰事物,例如:朱楼、朱堂、朱阙、朱草、朱轮、朱干、朱旗、朱寿器、朱鸟、朱乌、朱雀、朱文、朱目、朱唇、朱衣、朱裳、朱鬣、朱。与“赤”相比,虽然与事物搭配的数量上不及“赤”,但从所修饰事物的所指类别上看,除了衣物器具、动植物、容颜,“朱”还可用于修饰建筑物,这是“赤”所不能的。如《冯衍列传》:“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秀之华英。”此外,《后汉书》中还有1例“珠”用为“朱”表颜色的,如《袁张韩周列传》:“朝廷以逢尝为三老,特优礼之,赐以珠画特诏秘器”,李贤注:“《音义》云:‘以朱沙画之也。’‘珠’与‘朱’同。”

在尚赤的汉代,“赤、朱”是十分祥瑞、尊贵威仪的颜色,如“赤草、朱草”都是吉祥的征兆,《冠子・度万》:“朱草生”。陆佃注:“朱草,可以染绛,以别尊卑。”同时也常用“朱”来装饰皇室贵族的车马服饰,用以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如“赤绶、赤帻、赤绂、赤车、朱衣、朱裳、朱轮”等。正因为“赤、朱”在人们心中是正色,所以一些寿器、祭服之类多与之搭配,如《梁统列传》:“及薨,帝亲临丧,诸子欲从其诲,朝廷不听,赐以东园朱寿器、银镂、黄肠、玉匣、什物二十八种,钱二百万,布三千匹。”《后汉书・蔡邕列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李贤注:“朱衣,祭服也。”

“朱”的意义相对要单一,不似“赤”有诸多的引申义,且“朱”的用法较为固定,很多直接继承自上古汉语,在口语中使用不多。查阅《现代汉语大字典》,“朱”主要是用来表示人的姓,现在还在使用的如“朱笔、朱红、朱砂”等词多为古词沿用,不甚通行。

4.绛

《说文・糸部》:“绛,大赤也。”段注:“大赤者,今俗所谓大红也。朱红淡,大红浓,大红如日出之色,朱红如日中之色。”朱骏声《通训定声》:“绛,即也。”又《尔雅・释器》:“三染谓之”。邢疏引李巡云:“三染其色已成为绛。、绛,一名也。”可见,“绛”的颜色比“赤”深,和“”是十分接近的。《后汉书》中“绛”用为颜色词共28例,多用来表示衣物,如:绛衣、绛帷、绛纱帐、绛领袖、绛。此外,“绛”如“赤”还可用于表示云气自然景观,如《窦融列传》:“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

5.

《说文・糸部》:“,浅绛也。”《后汉书》中“”共15见,多与“玄”连用或对举,如《卓鲁魏刘列传》:“及莽篡位,遣使赍玄束帛,请为国师,遂欧血托病,杜门自绝。”《志・舆服》:“天子、三公、九卿、特进侯、侍祠侯,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下。”

6.丹

“丹”甲骨文作“”,原是一种矿物原料,也是一种染料。《说文・丹部》:“丹,巴越之赤石也。”段注:“丹与赤不同者,丹者如丹沙,与赤异,其分甚微。”《仪礼・乡射礼记》“凡画者丹质”。郑玄注:“丹浅于赤。”《后汉书》中“丹”多用于人名或地名,表示颜色有10例,和“丹”组成的词语有:丹水、丹土、丹漆、丹书等,这都和“丹”本身作为矿石和一种鲜亮的颜色有关。《后汉书》中“丹”与颜色词连用时,多见“丹青、丹朱”,如《志・舆服》:“大夫台门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镂簋朱,此大夫之僭诸侯礼也。”此外,与众不同的是,“丹”还可用作动词,表示染红,如《皇甫张段列传》:“流血丹野”。

7.彤

《说文》“丹”字下云:“彤,亦古文丹。”《集韵・寒韵》:“丹,古作彤。”《后汉书》中“彤”除用于人名外,表示颜色有6例,组合形式仅见“彤管、彤弓、彤矢、彤庭”。虽然从意义上看,“彤”即丹红色,但用法上,“丹、彤”与之习惯搭配的事物各有侧重。

8.赭

《说文・赤部》:“赭,赤土也。”段注:“赭之本义为赤土也,引申为凡赤。”《山海经・西山经》:“其状如赭”。郭璞注:“赭,紫赤也。”从色彩上看,“赭”应该是比“赤”更深的一种颜色。《后汉书》中“赭”共2见,表颜色仅1例,如《刘玄刘盆子列传》:“盆子时年十五,被发徒跣,敝衣赭汗,见众拜,恐畏欲啼。”

以上“红”系列颜色词中,“赤”仍是《后汉书》中使用最广泛的,居于主导地位。现代汉语中“红”早已取而代之成为基本词,其余“绛、、丹、彤、赭”常在绘画领域中使用,日常语言中已不被使用。

二、核心词“绿”

“绿”语义场的成员包括:绿、青、苍、缥、绀、葱、艾、碧、翠。

1.绿

《说文・糸部》:“绿,帛青黄色。”“绿”本指绿色的丝织品,后来演变为颜色词“绿”。“绿”是青与黄的间色,比“青”娇嫩,先秦文献中,“绿”多用于形容植物嫩绿的颜色,如《楚辞・九章・桔颂》:“绿叶素荣”,王逸注:“绿,犹青也。”《后汉书》中“绿”表颜色并不多见,共10例,多作为定语修饰名词,例如:绿莎、绿车、绿里、绿绶、绿圭;也见于颜色词的列举中,如《志・舆服》:“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黄红绿。”

“绿”不是古代的正色,一般以绿色为贱色。如《诗・邺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朱熹集注:“间色贱而以为衣,正色贵而以为里,言皆失其所也。”又《汉书・东方朔传》:“董君绿帻傅鞴”。颜师古注:“绿帻,之服也。”事实上,不同历史时期尊崇禁忌的颜色有所不同,绿色并不总被视为贱色。如考古专家袁仲一先生,通过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服装颜色进行分析对比和量化统计后发现,秦人以绿、红、紫、蓝四色为主要流行色,其中绿色最受欢迎(袁仲一,2002:95)。在《后汉书》中,绿色也被用作高等官绶的颜色,如《志・舆服》:“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千石、六百石黑绶……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

2.青

《说文・青部》:“青,东方色也。”《释名・释采帛》:“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即植物生长之色。早在先秦文献中,“青”除了可指绿色,也可表示蓝、黑二色。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礼记・礼器》:“或素或青”。孔颖达疏:“青,谓黑也。”关于“青”意义的演变,徐朝华先生在《析“青”作为颜色词的内涵及其演变》中有细致的研究:一般而言,“青”表示绿色,用于形容自然物;表示蓝色,用于形容染织物和天色、肤色;表示黑色,是在中古以后,先用于形容头发、眼睛,约元明后在口语中又用于形容染织物的颜色;表示灰、灰黑、灰褐等色,如灰黑色的铅称青金,是因为这些颜色在没有专门的颜色词表示之前,就以与之接近的五色之词来表示。(徐朝华,1988:33~39)

由于蓝、绿色相性质相近,我们把蓝色也列入“绿”系列③,则《后汉书》中“青”表颜色均为本语义场用法,未见“青”表示黑色的例子。从组合形式上看,有“青+事物”,如:青衣、青巾、青帻、青幡、青绶、青纶、青虹、青云、青气、青荧、青蛇、青龙、青牛角、青蝇、青翅、青首、青玉、青琐、青盖、青山、青岑、青草、青林、青竹、青石;也可与颜色词组合,如:丹青、葱青、青紫、青白、青黄。而“青”独用仅1例,如《志・祭祀》:“车旗服饰皆青”。

3.苍

《说文・艹部》:“苍,艹色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草木苍乾”。王冰注:“苍,薄青色也。”可见,“苍”最初是一种草的颜色,比“青”的颜色要浅。《后汉书》中“苍”表示青绿色,所修饰事物的范围比较狭窄,如:苍天、苍梧、苍、苍隼、苍龙、苍蝇、苍岩、苍头;其中“苍梧、苍岩、苍蝇、苍龙”仅用为专有名词,“苍”的颜色义已弱化。

4.缥

《说文・糸部》:“缥,帛青白色也。”《文选・曹植》:“乃有春清缥酒”。李善注:“缥,绿色而微白也。”可见,“缥”指泛白的淡淡绿色。《后汉书》中“缥”共8例,多见于颜色的列举,如《志・舆服》:“乘舆黄赤绶,四采,黄赤缥绀,淳黄圭,长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值得注意的是,“缥”前可有程度修饰语,如《志・舆服》:“贵人助蚕服,纯缥上下,深衣制。”

5.绀

《说文・糸部》:“绀,帛深青扬赤色。”段注:“绀,此今之天青。”《玉篇・糸部》:“绀,深青也。”《后汉书》中“绀”表颜色共10例,除见于颜色词的列举外,还有“绀纶、绀绶、绀缯”,如《志・舆服》:“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长一尺,为簪珥。”

6.葱

《说文・艹部》:“葱,菜也。”即大葱。用于颜色,“葱”表示葱发芽时的浅青色,《尔雅・释器》:“青谓之葱。”郭璞注:“葱,浅青。”《后汉书》中“葱”多用为地名“葱岭”,本语义场的用法仅1例,如《桓荣丁鸿列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葱青”指植物萌发时之浅青。

7.艾

原指艾草,后可表示艾草之色。《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毛传:“綦巾,苍艾色”。孔颖达疏:“艾,谓青而微白,为艾草之色。”《后汉书》中“艾”表示颜色2例,均见为“艾绶”,如《朱冯虞郑周列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馀日,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各一”,李贤注:“艾,即,绿色也。”

8.碧

《说文・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增韵》:“碧,深青色。”又《资治通鉴・唐纪十九》:“八品以下,旧服青者更服碧”。胡三省注:“青色之深者为碧。”可见,“碧”来自玉石名,表颜色时“碧”比“青”的颜色要深。《后汉书》中可见“碧树、碧鸡”,如《班彪列传》:“琳珉青荧,珊瑚碧树”,这里“青、碧”对举。另有“青碧”1见,如《西域传》:“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朱丹、青碧。”这里“青碧”义为青色的“碧”,并不指颜色。

9.翠

《说文・羽部》:“翠,青羽雀也。”“翠”原指翠鸟,也可表示如翠鸟羽毛的青绿色,而因为翠鸟羽毛的亮丽,因此“翠”是奕奕生光、富有光泽的青色。《慧林音义》卷十三“青翠”注引《考声》云:“翠,碧色之明也。”《后汉书》中除“翡翠”外,仅见“翠云、翠羽”,如《冯衍列传》:“驷素虬而驰聘兮,乘翠云而相佯”。

以上“绿”系列颜色词中,“青”为基本词。其中“绿、青、苍、缥、绀”本身即为颜色词,而“葱、艾、碧、翠”表颜色则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历时发展来看,“绿”语义场的成员变化较大:首先是代表词“青”为“绿”所取代;其次表现为有些成员本身意义的变化,如“青”在中古以后表黑色适用范围的扩大;“苍”逐渐可用于表示灰白色;“绿”在现代增加了“生态健康”的意义,如“绿色食品、绿色经济”,而成为了一种令人向往的颜色。

三、核心词“黄”

“黄”语义场的成员包括:黄、绞、、缃、缇。

1.黄

“黄”早见于甲骨文,刻辞中多用于修饰用于祭祀的牲口。④《说文・黄部》:“黄,地之色也。”《书・禹贡》:“厥土惟黄壤”。蔡沈集传:“黄者,土之正色。”可见,“黄”指的是土地的颜色,这也是大自然最基本的色彩。古人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居中,故以黄为中央正色,表示地之色,后来近似于黄土地的颜色逐渐都称“黄”。

《后汉书》中“黄”的使用已经十分频繁。从修饰的对象来看,可表示牲畜的颜色,如“黄牛、黄羊、黄龙”,表示鸟的颜色“黄鹄”,表示植物的颜色“黄肠、黄橘”,表示谷物的颜色“黄粱”,表示头发的颜色“黄发”,表示丝织品的颜色“黄衣、黄巾、黄缣、黄绶”,表示建筑的颜色“黄堂、黄屋”,表示尘雾的颜色“黄尘、黄雾”,表示山川的颜色“黄壤、黄山、黄石、黄河”,表示日光的颜色“黄珥、黄气、黄晖”等。“黄”的颜色意义的用法已非常丰富。从语法功能上看,基本上为“黄”作定语置于被修饰事物之前,也可单独用作谓语,如《志・五行》:“其水也,雨杀人,陨霜,大风,天黄。”

2.绞

《集韵・爻韵》:“绞,苍黄色。”《礼记・玉藻》:“绞衣以裼之”。郑玄注:“绞,苍黄之色也。”《后汉书》中“绞”表颜色仅1例,如《文苑列传》:“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这里“单绞”即苍黄色单衣。

3.

《集韵・厚韵》:“,黄色。”《汉书・东方朔传》:“纩塞耳”。颜师古注:“,黄色。”《后汉书》中“”只1例,如《志・舆服》:“皆有前无后,各以其绶采色为组缨,旁垂纩”,刘昭注引吕忱曰:“,黄色也,黄绵为之。”

4.缃

《说文・糸部》:“缃,帛浅黄色也。”《释名・释采帛》:“缃,桑也,如桑叶初生之色也。”“缃”几乎不见于上古文献。《后汉书》中“缃”1例,与另一颜色词“缥”组合,如《志・舆服》:“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黄红绿。贾人,缃缥而已。”

5.缇

《说文・糸部》:“缇,帛丹黄色也。”相当于现在的橘黄色,指丝织品,后转化为颜色,如《楚辞・昭世》:“袭英衣兮缇,披华裳兮芳芬”。《后汉书》中可见“缇缯、缇骑”,如《志・礼仪》:“守宫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黄绵、缇缯、金缕玉柙如故事”,李贤注曰:“缇,赤黄色。”

以上“黄”系列颜色词中,“黄”为基本词,从古到今基本义不变,使用仍然十分广泛。“绞、、缃、缇”从字形和与其它词的搭配情况看,主要用于表示丝织品的颜色,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一方面,染织业的发展促使产生了大量与丝帛有关的颜色词;另一方面,服饰颜色的选择性大起来,统治阶级为适应等级制度的需要,对服饰颜色有了制度的规定,颜色也被注入社会等级意义而蒙上了高低贵贱的色彩。

此外,现代常用于表示黄色的“金”“橙”,《后汉书》中均没有颜色词的用法。

四、核心词“白”

“白”语义场的成员包括:白、素、皤、皓、华、鹄、皎、、粉、玉、冰。

1.白

《说文・白部》:“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许慎仅从古文的符号得出结论是不可信的。关于“白”的本义,各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汉语大字典》共收录了三家的观点,除《说文》五行之说外,另有“日光”说、通“伯”说⑤。我们认为“白”的起源应与月亮有关,如“赤”为太阳之色一样,这也是与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相一致的。《史记・孝武本纪》中曾有“日赤、月白”的记载;金理新先生也提供了相关证据,“藏缅语显示出‘月亮’一词和‘白色’有关。比如,博嘎尔珞巴po-lo‘月亮’和pu-lu‘白色’。达让x-lo‘月亮’和lio‘白色’。”(金理新,2011)

《后汉书》中“白”在表示白色的词中使用范围最广,不论动植物、毛发、光亮、云露、珠玉、丝帛等,都可以用“白”形容。其组合形式有:白马、白鸟、白鹭、白雀、白雉、白兔、白鹿、白虎、白驹、白驴、白牡、白狼、白蛇、白鱼、白竹、白草、白粲、白垩、白首、白头、白腹、白骨、白光、白气、白云、白虹、白露、白水、白刃、白、白环、白珠、白璧、白玉、白布、白衣、白丝、白盖、白帻、白纨。“白”也与其它颜色词搭配,如:黄白、白黑、缥白、青白、苍白,同时有“白色”1例,《志・天文》:“十一年五月丙午,流星大如瓜,起氐,西南行,稍有光,白色。”值得注意的是,《后汉书》中还有“程度或状态修饰语+白”形式2例:正白、雪白,如《皇后纪》:“仓头衣绿,领袖正白”。此外,“白”独用的例子如《冯岑贾列传》:“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2.素

《玉篇・素部》:“素,白也。”《后汉书》中“素”用作颜色词仅有定语用法,应用范围远不及“白”,所修饰的事物多为动物、丝帛衣物类,如:素乌、素雉、素虬、素丝、素服、素帻、素裳。当修饰动物时,“素”同于“白”,“素乌、素雉”即为“白乌、白雉”;而当修饰衣帛时,“素”“白”则有细微差别,由于“素”的本义是未经染色的帛,《说文》:“素,白致缯也”,所以“素”更侧重于“本色的、无色的”,“素服”即未经加工染制的衣服。

皤、皓、华、鹄:“皤、皓、华、鹄”均可用于形容人的须发之白。《说文・白部》:“皤,老人白也。”《后汉书》中均“皤皤”叠用,共2例,如《樊宏阴识列传》:“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李贤注:“皤皤,白首貌也。”不同于“皤”,“皓、华、鹄”其后需要接所修饰的事物,如“皓首、华发、鹄发”。同时,“皓”不仅仅用于表示须发之白,《后汉书》中还可见“皓羽、皓质”等,如《班彪列传》:“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于淳精”,而“皤、华、鹄”则只表示须发之白。

3.皎

《说文・白部》:“皎,月之白也。”“皎”常用于形容月光,也可表示其它明净光洁之物,先秦文献中较多见,如《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后汉书》中“皎”表示白仅1例,出自对《诗经》的引用,见《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诗》曰:‘皎皎练丝,在所染之。’”

4.

《说文・白部》:“,玉石之白也。”王凤阳先生认为这是妄作分别,“皎”“”是异体字的分化,最初用法相同,后来“”更偏重形容光线。《后汉书》中“”仅1例,如《郎襄楷列传》:“洁白之节,情同日,忠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当世莫及。”

5.粉

《说文・米部》:“粉,傅面者也。”由傅面的粉又引出指粉的颜色,白色。《书・益稷》:“藻火粉米”。孔颖达疏引郑玄云:“粉米,白米也。”《后汉书》中“粉”用为颜色词2例,可见“粉米、粉絮”,如《志・天文》:“十六年四月丁未,紫宫中生白气,如粉絮。”在后世的语言发展中,“粉”逐渐成为专门的颜色词,可直接用为“粉色”。

6.玉

“玉”原指玉石,见核心词“石”相关论述。因其色泽洁白光亮,因此可用于形容白色如玉之物。这里似有比喻的意味,《后汉书》中“玉”的这种用法并不多见,如《张衡列传》:“羞玉芝以疗饥”,李贤注:“白芝,一名玉芝,以白如玉而得名。”

7.冰

“冰”原指水凝结成的固体,也可用于形容似冰一般洁白晶莹之物。《读书杂志・汉书第七・地理志》:“织作冰纨”。王念孙按:“冰,谓素色如冰也。”《文选・刘孝标》:“袭冰纨”。吕向注:“冰纨,素绮也。”《后汉书》中“冰纨”3见。这里,“粉、玉、冰”表示白的引申方式相同,但“玉、冰”多与被修饰物直接紧密结合成物名,在使用的自由度上远不如“粉”。

以上白系列颜色词中,“白”为基本词,其用法已与现代汉语基本无异。从语义的层面看,“白”系列颜色词显现出了一个鲜明的特点:偏向物名。如:“皤”表须发之白,“皎”表月之白,“粉”表粉之白,“玉”表玉之白,“冰”表冰之白。比较之下,红色系列颜色词则更偏向色名,如:“朱”为纯赤,“绛”为大赤,“”为浅绛。由此,我们可以略微感知古人对颜色的认知方式及汉语的早期编码机制。

五、核心词“黑”

“黑”语义场的成员包括:黑、玄、皂、墨、缁、淄、黔、漆。

1.黑

早见于甲骨文,与牲畜搭配表示其颜色。《说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后汉书》中“黑”共66例,是黑色系列词中频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其反义词是“白”。其组合形式有:黑白、白黑、黑气、黑子、黑犀、黑漆、黑山、黑、黑云、黑穴、黑齿、黑血、黑绶、黑药、黑盐、黑玉、黑郊、黑室。较之其它颜色词,“黑”独用的例子在自身用例总数中的比例相对较高,如《班梁列传》:“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

2.玄

《说文・玄部》:“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又泛指黑色。《小尔雅・广诂》:“玄,黑也。”《后汉书》中“玄”多用于人名,表示颜色词的有37例,多与动物或衣帛搭配,例如:玄甲、玄石、玄鹤、玄犀、玄龙、玄猿、玄鸟、玄林、玄云、玄衣。在颜色搭配上,“玄”常与“朱、、黄”并用,如《志・礼仪》:“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较之于“黑”,“玄”不与“白”组合,而与“素”连用或对举,如《班彪列传》:“器用陶匏,服尚素玄”,《志・舆服》:“行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⑥“玄”没有独用的例子。

显然,《后汉书》中“黑”在使用频率上高于“玄”,且“黑”的语法功能也更为全面。但在上古文献中,“黑”出现的次数不及“玄”出现的次数多。据许嘉璐先生统计:《诗经》中“黑”出现2次,“玄”7次;《易经》“黑”1次,“玄”4次;《礼义》“黑”3次,“玄”25次;《周礼》“黑”8次,“玄”8次;《礼记》“黑”6次,“玄”63次。(许嘉璐,1994)周秦之后“玄”渐渐用于表幽远深奥等非颜色意义。“黑”逐步取代“玄”成为基本颜色词。

3.皂

“皂”原指栎树果实皂斗,本写作“草”。《说文》无“皂”,有“草”。《说文・艹部》:“草,草斗,栎实也。一曰象斗子。从艹早声。”《释名・释采帛》:“皂,早也,日未出时,早起视物皆黑,此色如之也。”由《释名》得之,“早”表日未出时天空的黑色,当人们发现栎树果实能够作为黑色染料后,就将“早”所代表“灰黑”天色用来表示这种颜色,并用艹旁加以分化,表明其属植物。《后汉书》中“皂”共27见,均表颜色,由于“皂”本身用于染色,因此多用于形容布帛及其制品,如:皂缯、皂囊、皂布、皂绢、皂单衣、皂领袖、皂盖。此外,“皂”也可单用,如《志・舆服》:“公、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会朝若蚕,各乘其夫之安车,右,加交络帷裳,皆皂。”

4.墨

《广韵・德韵》:“墨,笔墨。”《慧琳音义》卷一“翰墨注引《考声》”:“墨,黑也。”黄英先生认为“墨字起源早在周朝以前,墨的颜色为黑,称墨乃黑的同状异所。从字形上观之,黑从炎,炎从二火,墨即为松烟所制,故张揖训墨为黑,徐铉谓黑亦声。所以,我们说墨为黑孳生。”(黄英,1994)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中也认为“黑(*mhk)”与“墨(*mk)”同源(王力,1982)。《后汉书》中“墨”用为颜色词仅9例,其中“墨绶”8见,剩下1例为《志・舆服》:“大手结,墨玳瑁,又加簪珥”。

5.缁

《说文・糸部》:“缁,帛黑色也。”《说文・玄部》:“玄,黑而有赤者为玄”,段玉裁注:“缁,与玄通称,故礼家谓缁布衣为玄端。”可见,“缁”和“玄”相似,也是黑中有红。《后汉书》中“缁”共5例,例如:缁麻衣、缁布、缁文,如《志・礼仪》:“千石以下,缁布盖墙,鱼龙首尾而已。”

6.淄

《太玄・更》“化白于泥淄”。司马光集注:“淄,黑也。”《后汉书》中“淄”在本语义场中的用法仅l例,如《皇后纪》:“虽御己有度,而防闲未笃,故孝章以下,渐用色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蠹。”李贤注:“淄,黑也。”

7.黔

《说文・黑部》:“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周谓之黎民。”《后汉书》中除“黔首”⑦外,“黔”表示黑色有1例,如《马融列传》:“若夫鸷兽[彖殳]虫,倨牙黔口,大匈哨后,巡欧纡,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8.漆

《周礼・春宫・巾车》:“漆车、藩蔽、𧜀、雀饰。”郑玄注:“漆车,黑车也。”《后汉书》中“漆”表示黑色仅2例,均用于形容布帛,可见“漆布、漆”,如《志・舆服》:“非公会,不得乘朝车,得乘漆布辎车,铜五末。”

以上“黑”系列颜色词中,“黑”为基本词。其中“玄、缁、淄”均黑中有红,属于非纯黑色,是参有彩色的明度、纯度都较低的黑色,古汉语中黑色或接近黑色的色都属于黑色系列。而现代色彩学却将黑色系列归于无彩色系列,即n个按照黑、白两种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倾向于黑暗的颜色都属于黑色。我们从《后汉书》中黑系颜色词所反映的黑色系列,可以看出古今对于黑色的不同认识。

六、结语

早在甲骨文时代,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五种基本色彩即已基本成型,除了与“绿”相关的词还有争议外,其它四色――赤、黄、白、黑则可以确定无疑。《尔雅》时期,“青”颜色专名开始明显,如《尔雅・释器》:“青谓之葱。”在《后汉书》中,这些沿用下来的基本颜色范畴形成了一个个下位范畴,每个颜色范畴中不仅有了表达典型色的颜色词,而且有了表达各种具体事物的、深浅不一的颜色的下位颜色词,形成各个不同的颜色系列。

较之上古,《后汉书》中的颜色词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虽仍以单音表色为主,但双音节颜色词明显增多。在表色方式上,可以是颜色词的连用,如:丹朱、赤黄、赤黑、赤、葱青、青紫、青白、青黄;也可以是“修饰语+颜色词”,如:正白、雪白、纯缥、纯黑;也可以是颜色词的叠用,如:皤皤。

(二)“色”与颜色词的组合更加普遍。汉之前的文献里,“色”也有作为颜色类词出现在颜色词中的,如《管子・幼官》“君服赤色”,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而《后汉书》中,“颜色词+色”或“色+颜色词”的形式非常普遍,如:赤色、白色、黄色、色青、色黑等,也可见“五色、采色”的形式。

在汉语史的发展历程中,早期的颜色词是借物呈色,由具体的事物词引申为较抽象的颜色词;中古以后,双音节颜色词开始大力发展,并在现代汉语中到达极致。从研究中可以看出,颜色词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本文是昆明理工大学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从《后汉书》看当时的语言文化”的中期成果。)

注释:

①古汉语颜色词的研究成果中,专著很少,而论文较多,涉及上古

汉语颜色词的发展状况、语义关联、产生方式,它们字形构造的特征、古书中对它们色相解释的差异、颜色词中反映出的社会内容和象征意义等各方面。其中不乏对汉语颜色词颇有洞见之作,如张永言先生的《上古汉语的五色之名》、姚小平的《古汉语的单音颜色词》、蒋少愚的《汉语颜色词的历史演变》、符淮青的《汉语表“红”的颜色词群分析》、徐朝华的《析“青”作为颜色词的内涵及其演变》等。这些成果使古汉语颜色词的复杂面貌较为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②姜亮夫《楚辞通故》:“赤岸当在郢之近地,按江陵上下以赤名

者,有黄冈西北之赤鼻,嘉鱼东北之赤壁,皆见《水经・江水注》。……则此赤岸,当即指此诸地而言。”

③《后汉书》中“蓝”用于地名、人名,没有作为颜色词表示蓝色

的用法。

④郑春兰(2007)所引甲骨文用例如“幽牛又黄牛(Ⅰ14951正)”。

⑤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甲骨文、金文、钵文皆……

从日锐顶,象日始出地面,光闪耀如尖锐,天色已白,故曰白也。”郭沫若《金文丛考》:“此实拇指之象形……拇为将指,在手指俱居首位,故白引申为伯仲之伯,又引申为王伯之伯,其用为白色字者乃假借也。”这两种说法都是据形释义,是对符号“白”字形的说明,与其本义并不是完全吻合。

⑥玄端在礼仪中“玄”的黑赤义已渐消失,泛指礼仪中的服色。《论

语・先进》孔颖达疏中提到:“‘端,玄端也。衣玄端,冠章甫,诸侯日视朝之服’者,其衣正幅染之玄色,故曰玄端。案《王制》云:‘周人玄衣而养老。’注云:‘玄衣,素裳。’天子之燕服,为诸侯朝服。彼云玄衣,则此玄端也。若以素为裳,即是朝服。此朝服素裳皆得谓之玄端,故此注云‘端,玄端’,诸侯朝服。若上士以玄为裳,中士以黄为裳,下士以杂色为裳,天子、诸侯以朱为裳,则皆谓之玄端,不得名为朝服也。”

⑦“黎民”同于“黔首”,但由于二者常作为整体表示百姓,我们

认为在词“黎民、黔首”中,“黎、黔”的颜色意义已弱化,而《后汉书》中“黎”除“黎民”外,表黑色不见于其它形式,所以我们没有将“黎”列入考察范围。

参考文献:

[1]符淮青.汉语表“红”的颜色词群分析(上)[J].语文研究,1988,

(4).

[2]赵红梅.“红”对“赤”的替换及其原因[J].云梦学刊,2004,

(5).

[3]袁仲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J].寻根,2002,(4).

[4]徐朝华.析“青”作为颜色词的内涵及其演变[J].南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6).

[5]金理新.从核心词看汉语和藏语缅语的亲疏关系[J].民族语文,

2001,(6).

[6]许嘉璐.说“正色”――《说文》颜色词考察[J].古汉语研究,

1994,(S1).

[7]黄英.试论古汉语中“黑”与“霉”“墨”“煤”之关系[J].四

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表示绿色的词语范文3

关键词:颜色词语;翻译;文化差异

生活中的颜色种类有很多种,可以用鲜明生动的语言体现。在表示实际色彩时,中英文是互通的,中文中的红,英文可用red来表示,蓝可用blue来表示,绿可用green来表示等等。但是,由于民族文化和思维习惯的不同,某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在平时的运用中其客观色彩意义已经淡化,而常用来表示不同的喻义,这些颜色词语就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下面就通过一些例子来了解颜色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特殊涵义。

1. red

红色在汉语言文化中是一种极为喜庆的颜色,它象征着吉祥、喜庆、顺利、成功等。如人们在喜庆的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指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但在西方文化中,红色(red)则是一个贬义很强的词语,主要指鲜血(blood)的颜色,而blood在西方人心目中是奔腾在人体内的“生命之液”一旦鲜血流淌下来,生命之花也就凋谢。所以red使西方人联想到“暴力”和“危险”。比如:red alert (空袭) 紧急警报;red light 危险信号;red revenge血腥复仇;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运动。它还象征着放荡、,如:a red waste of his youth他那因放荡而浪费的青春;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红灯区);Is she really so red as she is painted?难到她真的像人们所描绘的那样放荡吗?至于红色的褒义,如red-letter day喜庆的日子,the red carpet隆重的接待等,则得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据考证,red的褒义是从远东经波斯传到西方的。

2. white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正好相反,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白色常与死亡、丧事相联系,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丧事(funeral),表示哀悼;它也表示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 表示投降等。但在西方文化中,白色代表高雅纯洁,象征纯真无邪,如: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white wedding新娘,穿白礼服的婚礼;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 幸福的日子。它又可以表示正直、诚实,如:a white spirit正直的精神; a white men高尚、有教养的人;white hand廉洁、诚实。它也表示幸运、吉利,如:one of the white days o f somebody's life 某人生活中的吉日之一。

3. black

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在西方文化中黑色是悲哀的颜色,它代表着死亡、凶兆、灾难 ,如:to wear black for her father为她父亲戴孝;black words不吉利的话;Black Friday 指耶稣在复活节前受难的星期五,是悲哀的日子。black在英语中还可以表示气愤和恼怒,如:black in the face 脸色铁青;to look black at someone 怒目而视;black dog沮丧情绪;The future looks black前途暗淡;He gave me a black look。 他怒气冲冲地看着我。

4. yellow

据说美国纽约的《世界报》用黄色油墨印刷低级趣味的漫画以争取销路,人们便称这一类不健康的刊物为“黄色刊物”,还有《纽约新闻》以夸大 、渲染的手法报道色情、仇杀、犯罪等新闻,人们也称这一类的新闻为“黄色新闻”。如:yellow press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黄色办报作风;yellow back廉价轰动一时的小说。另外西方文化中的黄(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太(Judas)所穿衣服的颜色,所以黄色(yellow)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主要表示卑鄙、胆怯,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streak胆怯;yellow-livered胆小的;He i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 他太软弱,不敢起来斗争。

英语中的黄色还用来作为事物的特定颜色,例如,美国有些城市的出租车上标“yellow”而不是“taxi”)的字样,代表出租车,因为那里的出租车为黄颜色。如:Yellow Pages 黄页(电话号码簿,用黄纸印刷);Yellow Book 黄皮书(法国等国家的政府报告,用黄封面装帧);yellow boy (俗)金币。

5. green

绿色在中西文化中的引申涵义有很大的差别。在汉语言文化中,绿色代表侠义,比如我们把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称为“绿林好汉”;另外绿色还代表低贱,如汉朝时的仆役着绿帽,因妻子有外遇而使丈夫脸上无光,低人一等,叫给丈夫戴“绿帽子”。

在西方文化中,绿色(green)常用来表示嫉妒,如:green with envy,green as jealousy,green-eyed monster都是指“十分嫉妒”的意思。由于美元纸币是绿颜色的,所以green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等意义,如: In American political elections the candidates that win are usually the ones who have green power backing them. 在美国政治竞选中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些有财团支持的人物。在英语中绿色还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意思,如:The new typist is green at her job. 刚来的打字员是个生手。 You cannot expect Mary to do business with such people. She is only eighteen and as green as grass. 你不能指望玛丽同这样的人做生意,她只有十八岁,还毫无经验。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颜色词语除了其色彩意义外,还后很多的特殊涵义。这些特殊涵义与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们在探究这类词语的用法时,应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使语言更生动、有趣、亲切。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表示绿色的词语范文4

摘 要:众所周知,颜色主要有七种,可就这么几种颜色却构成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同样,描述颜色的词在浩瀚的语言词汇海洋里也就那么零星几个,但它们却构成了许许多多的习语,为语言的表达增添了美丽的色彩。本论文主要从包含最常用的两种基本颜色词“红”和“绿”的中外习语入手,对中外颜色习语翻译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颜色词汇,中外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思考。

研究颜色词在习语中的应用,我们在看到其翻译存在明显差异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民族文化具有相通的一面。接下来分别就两种颜色在中外颜色习语翻译中所反映出的相同以及不同内涵方面举例说明。

1,红色

(1)红色在中外颜色习语翻译中所反映出的相同内涵

无论在中文还是外文中,红色都和一些节日庆典密不可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红色代表着幸运,幸福,吉祥如意,从古代关于“过年”,“除夕”中夕兽和年兽的传说开始,红色就一直被中国人所热衷着,因此红色,作为中外皆知的“中国色”被广泛用于婚礼,生日以及众多庆典。汉民族已经把红色作为“喜事”,“热闹”“吉利”的象征,我们也常说“走红运”,“开红门”,“红红火火”,就连中国证券交易中股票所显示的红色都代表着大涨的好趋势,被股民所喜爱。而在国外的习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红色”具有某些相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英语习语中:“roll out the red carpet”(隆重的欢迎),在法语习语中:“dérouler le tapis rouge”(铺上红地毯,意思是给某人隆重的接待)。这在电视节目中也能经常见到,无论是奥斯卡颁奖典礼,格莱美音乐庆典,亦或是戛纳电影颁奖典礼,我们都不难见到红地毯的出现,为什么不选取其他颜色的地毯呢?原因就在于红色象征着隆重,明星们走在红地毯上才更能突显出自身的价值以及典礼的隆重。又如:“a red letter day”(喜庆日子,可纪念的日子),这不正与中国过年贴红联,送红包,孩子们扎红头绳的风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2)红色在中外颜色习语翻译中所反映出的不同内涵

中国自古以红色为贵,中国人对于红色的特殊感情,源于古代的日神崇拜,因此几乎所有同红色有关的词语习语都含褒义色彩。西方文化深受基督教影响,西方人对颜色的好恶多数来自圣经,所以,西方文化具有厌红的传统,因此,多数同红色有关系的东西都含贬义色彩。他们认为红色是亏损,赤字,负债,暴力,血腥,恼羞成怒等不好事物的象征。例如英语中:“be in the red”(亏损,赤字,负债)。许多学习欧美语言的同学会有类似经验:在众多报刊中,股市行情如果亮了红灯,出现了一片大红的场景,可千万别错误理解成上文中提到的看到红色就意味着上升趋势,否则就会犯大错。因为在欧美股市中,如果股票呈红色,意味着亮了警示的红灯,说明正在亏损和下跌。更加常见的一个例子:足球比赛时,如果球员严重犯规,裁判会当即对其出示红牌,表示该球员被罚出比赛,失去继续参赛的权利,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这句英语习语的意思:“show someone the red card”(解雇某人)。又如:在法语里“ce coureur est la lanterne rouge de la Tour de France”(这名选手是环法车赛的最后一名),红色在这里象征着倒数,失败的意思。除了以上的说法,红色在西方还象征着发怒,冒火,冲突之意,例如法语中:“voir rouge”(突然生气起来)。另外,对于一些意思完全相悖的颜色词应当特别注意,免得在翻译中尤其是外交翻译中闹出笑话。例如:“red flag”(红旗),同样翻译为红旗,但是在中文和英文里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同,五星红旗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是令人敬畏,象征着伟大祖国母亲的旗帜;而在英语里却完全相反,指使人生气的东西。如果不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在翻译中就会造成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

2,绿色

(1)绿色在中外颜色习语翻译中所反映出的相同内涵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绿色都代表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如中文里的“花红柳绿”,它的出现往往和大自然,乡间,植物,园艺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英文中“have green fingers”(有绿色的手指),法语中“avoir la main verte”(绿色的手)指的都是有园艺技能的园丁。又如:法语里“se mettre au vert”(去乡间休假)。作为一种中立颜色,绿色除了象征勃勃生机,还与复苏,生长,变化,天真,平静,和平有关。例如:代表着人类和平的橄榄枝不正是绿色的么?绿色在中外文中还共有得到准许的意思,例如中文里的“开绿灯”,英文中的“get the green light”,“give the green”,法语中的“donner le feu vert”这些习语原来都是指交通上给车辆开绿灯,准许其通行,后都引申为批准,准许的意思。因为绿色象征着新生,青嫩的意思,所以现如今也经常将其引申为没有经验,缺乏锻炼,生疏等的意思。例如中文里表示绿色的“青涩”一词,英文中“green hand”都可译成“新手”。

(2)绿色在中外颜色习语翻译中所反映出的不同内涵

绝大部分关于绿色的外文引语都暗含良好的意思。例如在美国,由于美元是绿色的,所以绿色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经济实力”,像“green power”(绿色力量)通常都是指财团的意思,这在中文里是不存在的。之前所提到的,在国外只要股票显示红色,则说明形势不好有下跌趋势,相反股票如果呈绿色则说明形势一片大好,这也刚好同中国股市中“红涨绿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汉语中,绿色还具有贬义的意思。新疆怪中的“男人爱把绿帽戴”一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这个问题。“绿帽子”,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帽子,但是在中国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隐含的意思是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如果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作是戴了绿帽子。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绿帽子”相传已久,虽然说法不一,但大概意思是一致的,后来大家便把那些不守妇道且背着自己男人偷汉子的事情叫作给自己的男人戴“绿帽子”。在新疆,维吾尔族男孩因为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热爱色彩鲜艳的颜色,因此帽子上总爱用绿色作点缀来象征着朝气蓬勃,并无它意。因此我们也说“男人爱把绿帽戴”是新疆怪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怪了。而正如新疆少数民族一样,男士佩戴绿色的帽子在国外也没有任何的负面说法。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小的颜色词在翻译过程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看似相同的颜色,往往有时在意思的传达上却千差万别,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们在翻译实践中,不仅要知道颜色词语最基本的字面意思,更要去体会剖析它深层次的内涵,也就是说要掌握不同文化中相同颜色词语的不同含义,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翻译工作中出现差错甚至闹出笑话。(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川,段跃萍,跨文化差异与词汇翻译[J],中国翻译,1996,

[2] 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

表示绿色的词语范文5

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的独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表达词语有很多,然而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其相异之处主要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因此,在英汉互译时,我们要尽量避免直接根据字面意思去翻译,而要从与其相关的背景知识去理解更深一层的含义。我们要善于比较英汉常用的颜色词的词义与其内涵,力求在翻译过程中少犯错误,尽可能地减少误译。本文旨在对英汉常用颜色词的意义进行比较,进一步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而在进行颜色词的翻译时必须考虑文化因素,以达到交际目的。

关键词:英语;汉语;颜色词;翻译;文化因素

Abstract

In the human language, the unique charm which the color words expressions and displays, makes the one hold in high esteem. The same color has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which is decided by the cultural element.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into English or English into Chinese, we should take the context into consideration rather than translate it literally so that we could make less mistakes. We should compare the word meaning and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make every effort to avoid the mistake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reduce mistranslating. The paper tries to compare some color words in their usage, and further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hile translating color words, we must consider the cultural element so that we could achieve the goal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English;Chinese;color terms; translation; culture factor

引言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因此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与颜色有关的表达方式,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但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语系,两个民族对同一颜色所产生的联想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有时甚至会完全相悖。所以,在翻译这些带有颜色词的表达式方式时,一定要弄清它的实际含义。因为有时颜色词并不表示颜色,而是引申,转换成其他特殊的含义。 所以本文试图通过英汉颜色词的对照比较,找出其异同点,在加深理解的前提下,对该类词汇的翻译进行探讨。

英汉颜色词的比较

一、概念及分类

英汉语中的颜色词数量都极为丰富。“而英汉两种语言把颜色词大致分为三类: basic color words (基本颜色词),color words with colors of objects (实物颜色词)和color words in shades(色差颜色词)。”[1][P86]

从英汉两个民族对颜色的感受来说,对基本颜色的概念比较一致的。基本颜色词是指那些本来就可以表达事物色彩的颜色词。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white, black,green, yellow, blue, purple, gray, brown。

“实物颜色词就是把用自然界物体的本色来表示颜色的词。例如:silver(银白),gold (金色),chestnut-brown(栗色),lead-gray(铅灰)。这类颜色词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1]{P86}

以上是颜色词的大致的分类。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讨常用基本颜色词的英汉比较与翻译。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

二、比较

在所有语言中,颜色词都具有极为丰富的意义。英汉颜色词不仅意义丰富,而且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颜色虽是自然现象,但千百年来,不同的民族由于受自然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审美心理及认识情感的影响,对颜色的观感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使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象征意义,而使颜色词独具引申意义和文化意义。 在众多的颜色词中最基本的莫过于赤、橙、黄、绿、青、蓝、紫、黑和白。这里,我将以“红,黑, 白,黄,蓝,绿”这六种基本颜色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心理上产生的联想意义,象征意义,褒贬意义,蕴含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Red — 红色,红色的

“红”与其他词搭配一起,不仅派生出很多与客观事物对应的语言意义,而且还深刻地揭示社会,政治,文化内涵。

1、 汉语中“红”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喜庆、顺利、成功,受重视或欢迎。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着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

如: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婚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而像中国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虽然是个悲剧,展示出一幅封建社会妇女悲切凄惨的人生画面;但这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喻意仍是‘欢乐、喜庆’。在夫权社会里,丈夫可以妻妾成群。所以,黄昏仆人若在哪房妻妾门口高悬起大红灯笼,则表示丈夫将至。这对独守空房的妻妾们来说,是受宠的标志,是值得高兴的事。同样,古典名着《红楼梦》是悲剧,但‘红楼’的喻意亦是繁华,快乐。”[2][P252,253]

像汉语一样,英语中“红”也可作抽象化的引申,喻指与红色紧密相连的事物属性概念。如“to paint the town red”中的“red”指狂欢喜庆,但蕴含喧闹意味;又如“red carpet treatment”表示“the kind of courtesy or deference shown to persons of high station”,是由“red carper”这一具体形象来表达它所代表的事物属性“隆重,高贵”。

“如The visiting princess was treated to the red carpet in Rome.

表示访问中的公主在罗马受到隆重接待。”[2][ P252,253]

2、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红”的另一种重要象征意义是“革命”,不同的是,汉语中“革命”带有褒义,而英语常含贬义。

在汉语中,它象征革命和进步,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钻”等。而英语中,它象征激进,暴力革命,如(1) 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 “激烈的政治运动”;(2) a red revolut

ion “赤色革命”;(3)red activities “左派激进运动”。即使法国作家司汤达笔下的小说《红与黑》,“红”也代表反封建的革命的力量。

3、“红”有时用来表达感情,喻指“恼怒、生气、害羞”等这是英汉语音的共有现象。如:汉语的“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表“生气、恼怒”;“脸红”则表“害羞”等。英语中也有“see red”, “like a red rag to a bull”等一类短语表示“愤怒、恼火”。这些短语来源于斗牛场上,因为公牛一见红布就狂怒。所以,语言文化中用来隐射人们的情绪,更显风趣。

“比如:Whenever anyone teased John about his weight,he saw red. 每当有人拿约翰体重开玩笑时,他就怒火直冒。”[2][P252,253]

4、当然了,也有例外的,语言的共性中又包含着个性。在某些方面,“红”不仅给人以欢乐,反而带给人“忧愁,厌恶,耻辱”,这主要用在英语国家里。

比如说:the red light district 指城里有妓院的地区,是人们不应该去的地方。还有例如running a business in the red表示经营亏本(邓炎昌,刘润清 1989) in the red 这个表达方式源自记帐时常用红色来记录亏损额。而在交通用语中,“红灯”是警告的标志,危险的信号,引申到文化语言中,就喻指“危险,必须停止”的意思。

(二)Black — 黑色

与红色一词的喻意相反,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黑色和black在英汉文化中象征着死亡,苦难和悲痛。

1、 在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上总把黑色与“坏,不好,黑暗,邪恶,奸诈”等联系在一起。比如:在汉语中“黑帮,黑道,黑话”常指匪帮,匪盗的行径以及他们所说的语言。在早期白话小说中的“黑店”常使人联想到“杀人劫货的客店”。而英语中,人们对“黑”所产生的联想与汉语差不多。甚至于有的在意义和形式上能完全对等,比如: black market(黑市,指非法交易),black hand(黑手党), black hearted (黑心肠的)等等。

2. 黑还被赋与了“非法的、不吉利”等意义,日常生活中称那些没有户籍的住户为“黑人黑户”,我国高考时还未改革之前是每年的七月初,高考之后考生往往要等上20多天才能得到成绩,心急如焚,自不得言,所以考生往往称7月为 “黑7月”。

在英语中black表示“不幸,灾难,厌恶,愤怒,阴沉”等意义。比如, black sheep(败家子,害群之马);开学第一天,学生称为black Monday(黑色星期一)。1873年9月13日,纽约股市暴跌,伴随着那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巨商大厦们称为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3]

3、当然,像红色red可以用来表感情一样,黑lack也同样带有感彩,它可以表示“面带怒容,怒目而视”等,但是这个表达法主要是用于英语中,比如说black in the face (满脸怒气) ;look black (怒目而视) 等等。

(三)White — 白色

白色在汉语和英语的联想意义中都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义上的不同。

1. 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比如说:汉语有“红白喜事”一说,其中“白”指丧事(funeral)丧家人身穿白衣,头戴白帽,胸佩白花以表示悼念。但在英语文化中,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是清纯无邪,幸福吉利的象征。如:西方婚礼以白色为主,新娘身穿白色圣洁的婚纱头戴白色面纱,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礼的幸福。

2.不过也有例外,由于语言的不断发展,在现在的许多英汉词语中,白和white都脱离了它表示的颜色的本义,因此对此类颜色词要多加注意。

比如说英语的white与汉语的“白”均有其独特的引申意义。汉语中“白”可表示徒劳,无代价的,空白,清楚的,当然这时“白”已不再同是颜色词,而是副词。比如:白手起家,白纸,白话,白搭等;—在汉语中指的是傻瓜;白头偕老—在中国文化里指祝福人家百年好合等等。

而在英语中,如: white可表示清白,善意,幸运,诚实等,例如:a white day(吉日) ,white rage(震怒) ,a white lie 指的是善意的谎言。有些词组虽有white一词,也可译成“白”,但意义发生了转变如:white elephant(白象),白象在南亚一些国家被尊为神而不用作役用,试想谁能供养一尊活神呢?因此white elephant意味着“保管起来既费钱又费事的累赘东西” 。还有像White House(白宫)则是指美国政府,在英汉经济词汇里如white sale 大减价,white war经济竞争等等。

(四)Yellow — 黄色,黄色的

和红色相似,黄色和yellow在英汉文化中引起的语义联想是不同的。

1、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在旧时黄色象征中央政权,国土之义,代表权威,威严,在中国人心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天子,普通百姓不能随便使用黄色,传统上是皇族专有的颜色。例如:在汉语中有“黄袍加身”一说指的是为人之上,做了皇帝;“黄榜”是天子的诏书等。

但是在英语中,yellow却没有这些含义。

2、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汉语中,“黄”字常出现在一些贬义词中,表示下流,堕落,同时黄色与其他词语一起构成了许多新的词汇,使用广泛。比如:“黄”、“色书刊”、“黄色音乐”等,这些东西大部分是与“性”有关的黄色概念。

而在西方文化中,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Judas)所穿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比如yellow press黄色书刊,要在这里注意,yellow并无色情之意,只有低级庸俗的意思,因而不能等同于汉语中的黄色书籍,yellow pages指商店、饭店、商户和机构的电话簿,书页是黄色的,也需要注意,这个yellow pages并没有汉语是“黄书”的意思)外,主要表示卑鄙、胆怯,如(1)yellow dog 卑鄙的人(2)yellow-livered胆小的。

(五)Blue— 蓝色

蓝色和blue在英汉文化中所产生的联想是不同的。蓝色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

1、 中国人喜欢蓝色这一大海与天空的自然色,把蓝色与美好的遐想,憧憬联系起来,因此蓝色在中国文化中给人“恬淡宁静,意蕴深远,心旷神怡”的联想,比如说“蓝色的梦想”,指美妙的梦想,梦寐以求的东西。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英语中blue一方面具有“忧郁,伤感”的联想意义,常与心情不好有关(邓炎昌,刘润清1989)。例如:He was blue over his dismissal。的意思是“他因被解雇而情绪低落”。in a blue mood和having the blues 指难过,沮丧和抑郁。Blue Monday指“沮丧的星期一”,a blue fit表示非常不满,震惊或者气愤。另一方面, blue是一种高贵的颜色,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 权势,出身贵族或王室。例如:blue blood指贵族血统。

2、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中的一些词组含有blue的一词都没有“蓝色”的意义,比如,a blue film不是指悲伤的电影,而是指其中含有内容,暗示或者描述,相当于汉语中的“黄”。[4][P85]

(六)Green — 绿色

绿色和green在英汉文化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完全不同的。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有两重性,首先它可以表示义、侠。这是因为人类初期时代以及其以后的漫长生活过程中,人类借助绿色保护自己,赖以生存下来,同时,绿色也保护着人类的天敌及其它凶残的食人动物。例如古时,人们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好汉”。

在英文中green是一个联想非常好的颜色词,它表示“春天,希望”之意,现在常常用在与环境有关的词语中。例如:green consumerism绿色消费,指的是消费者购买没有危害环境的产品。[5][P66]

2、另一方面绿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低贱。如在古代,低贱的人穿绿色衣服。它还表示野蛮,旧时也有称“绿林”为占山为王,拦路抢劫,骚扰百姓的盗匪。

与此对应,在英语中green也可以表示不好的意义,它有“嫉妒,幼稚,缺乏训练”的意思。例如a green hand 指生手,它的表示没有经验,as green as grass表示幼稚, a green eye指妒嫉的眼睛。

从以上6种主要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它们各自的文化系统不同,因而其内涵意义有相似,也有不同。而在实际运用中,每一个颜色词的意义更显灵活多样,特别是在文化交流日趋便捷的今天,英汉两种语言互相渗透,融合与借鉴,从而更加丰富了颜色词的用法,比如在之前提到的红灯,这个用法现在在中国也很普遍,主要是用在交通使用中;而像绿色这个颜色词,不仅在英语表达中才有绿色消费,在中国也很流行绿色食品这个说法,还有就是中国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而提出的绿色奥运口号,这几个绿色搭配词已经不是指传统的中国意义中不好的一面,而是指现在全球所提倡的安全、环保,健全的象征意思了。所以,在从事译学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既要准确传达源语(source language)中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又要消除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读者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理解上的困惑。

颜色词的翻译

所谓翻译,无非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语言的文化信息,因此可以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6]历来有经验的译者或翻译研究者都比较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翻译中的文化比较》, 1984.1.《翻译通讯》)。而通过以上英汉颜色词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民族心理,审美标准不同及其它众多因素,英汉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和感彩差别较大,是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必须攻克的一大难关。就我们所知,不同民族从不同的视角(perspective)观察入手,例如: 汉语注重从内容入手而英语则注重从背景入手。比如blue movies 象征 romantic,因此要注意在翻译实践中不能脱离上下文的具体情况而孤立地理解与翻译,必须在理解原文颜色词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原文的整体对颜色词作灵活处理,才能避免错译或死译的现象。[7]

在通常情况下,颜色词的含义不外乎有两个方面:即基本含义和文化引申义。准确理解颜色词的含义是忠实通顺地翻译颜色词的基础。本人认为颜色词的翻译方法可粗略分为直译与意译两种: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literary translation),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等。[8][P19]主要用于原文和目标语之间具有文化共性,能让人产生相同的联想的情况中,在英汉互译颜色词时,有的可以在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颜色词来翻译,有的在目标语中其对应的颜色词有相似的文化引申含义,因此也、可以用直译法进行翻译。

例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Red,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indigo, violet, who is dancing, waving the colored ribbon against the sky?[7]

源语中表达基本含义的颜色词:“赤橙黄绿青蓝紫”正好与英文(目标语)中用来描写彩虹的基本颜色词一致,所以作者就用了直译法。此外英文词语的red, red flag, red carpet, green, green tea, green leaves etc也可以从汉语中找到其相对应的词或短语,同样可采用直译法来进行翻译,可分别译成“红色的,红旗,红地毯,绿色的,绿茶,绿叶”等。

二、意译法

所谓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和重组,然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换句话来说,就是冲破语言的外壳,将其真正的意指挖掘出来。[8][P24]而在意译法里又可分为多种译法,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意译法:

(一)文化对等译法

英汉中有时以不同的颜色词来表达同一种事物的颜色,因此译者在处理颜色词时,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中颜色词的使用习惯,避免死译。这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对等译法”(Cultural Equivalence)。其定义是指当原语言中的颜色词使用的是其基本含义时,而译语中却习惯使用另一词来表示同一颜色。

例如:“红榜”不可译成“red roll”,英语的习惯表达是:“honor roll”;“红娘”的相对形式是“go-between”,而决非 “red woman”之类。[9] 而像“black tea” 不是翻译是黑茶,而应该是对应中文的“红茶”, 这是因为中文重 从内容方面入手,这个红茶是指茶水的颜色;而在西方人眼里,他们更加注重从外表颜色入手,因为茶叶在没下水泡开之前大部分是黑色的,所以外国人就称其为“black tea”。与此相类似还有像brown sugar (红糖) brown bread (黑面包) black and blue (青一块,紫一块)等。

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英汉两种文化中审美情趣的角度不同。汉语讲究的是对称美丽,“诗句、对联”等是中国文化追求对称美的集中体现。而在英语中颜色词的使用倾于表达的准确性.

再比如,在50-60年代,国产名牌“红灯”牌收音机曾一度远涉重洋,销往国外。但是由于“红灯”直译为英语含有“风化区”的意思,导致“红灯”牌收音机在国外滞销。后来改了译名才畅销起来。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颜色词的延伸涵义对语言和翻译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该考虑到其文化差异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准确的翻译。

(二) 功能对等译法

所谓的“功能对等译法”(Functional Equivalence)就是把原语言中一个带有特定文化色彩的词翻译成译语中意义相同却不带文化色彩的词。原语言中的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是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形成的。因此,如果译语的读者没有背景知识,将难以理解该颜色词的真正含义。所以在译语无法把原语言的颜色词直接翻译时,就要采用功能对等译法。这个在上面的颜色词比较里有许多例子可以看出。例如:

black leg 骗子 black dog 忧郁、不开心的人

black smith 铁匠 white rage 震怒

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a white night 不眠之夜

a white elephant 耗费巨大却无实用价值的东西[10]

结语

当然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以及翻译的方法内容是远不止以上这些的,限于篇幅,还有许多内容未能涉及,但是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颜色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应用相当广泛,而且由于英汉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些颜色词的意义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这些颜色词的研究,可以从一个角度透视英汉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而对于颜色词的翻译方面,我们都知道翻译所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更涉及到两种文化。特别是颜色词的翻译正确与否对许多涉及颜色的各行各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比如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中,商品的装潢颜色很有讲究,像日本人忌黄色,比利人忌蓝色,欧美等国忌黑色,泰国人忌红色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不尊重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你在这些国家就卖不出商品,也赚不了外汇。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将这些关于颜色词的使用知识好好掌握,以便正确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江峰,丁丽军. 实用英语翻译[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86.

[2]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252,253.

[3] 吴大荣.常用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贵州民族学院党报,2003,(6).

[4] 王振亚.实用英语语言文化[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8. 85.

[5] 蒋冰清.论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 宁德师专学报,2002,(1):66.

[6]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之英汉互译(增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3

[7] 赵静.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6, 22:92

[8] 宋天赐.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教程[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9,24

[9]王芳.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19(4).

[10]张勇先.实用英语惯用法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3,64.

表示绿色的词语范文6

关键词:《白鹿原》 颜色词 分布状态 构词能力 构词类别

《白鹿原》是当代作家实先生的代表作。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这部长篇小说共有459439字,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语料集之一。所谓颜色词,就是描述色彩的词汇,用来表示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各种感观印象的词的总和。对颜色词的研究不仅能反映出文本的行文风格和特点,也能对这类词的特征和应用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关于基本颜色词的界定,依据的标准不一样,所选出的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和具体的词也就不一样。本文依据的是柏林和凯・保罗提出的判定标准,他们认为,基本颜色词应符合下列标准:1.单语素,即语义无法从词的组成部分推知;2.有独立的颜色意义,即所指颜色不属于其他色域同时也不依附于某一(类)事物;3.心理上的显著性和稳定性,受试者不因预警的改变而改变对颜色的看法,不因个人的用法而有不同的判断;4.有同样的分布潜力,即具有相同的派生构词能力。据此,他们认为黑、白、红、绿、黄、蓝、棕(褐)、紫、粉、橙、灰等是11个基本的颜色词。《白鹿原》中总共出现了除橙色以外的10种基本颜色词。本文运用统计的方法,基于corpus demo系统,充分运用《白鹿原》这个语料,从这10个颜色词的分布状态、构词能力、构词类别三个方面来对《白鹿原》中的颜色词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对颜色词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白鹿原》的语言特征和风格。

一.《白鹿原》颜色词的分布状态与构词能力

本文运用corpus demo系统对语料中出现的10个基本颜色词进行统计与分析,经过初步筛选,剔除了表示“人名”、“地名”、专属名词和一些不表示颜色意义的词。得出了下列统计结果:

横坐标表示颜色词的种类,纵坐标表示颜色词出现的频次。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出,在《白鹿原》中出现最多的颜色词是“红”,总共出现了163次,这说明作者在运用颜色词来表述作品时更偏好于某几种特定的颜色,如“红、黑、黄”等。下面参照语法信息词典,可以进一步统计出这10个颜色词的构词能力。如下表所示:

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出,《白鹿原》中颜色词的构词能力和出现频次基本上是成正比的,构词能力最强的几个词还是“红”“黑”“黄”“白”“绿”等等。通过对这些颜色词构词能力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观察这些颜色词的构词类别。

二.《白鹿原》颜色词的构词类别

《白鹿原》中的颜色词的构词类别可以大致分为两类:1、单独成词;2、组合成词。其中第二类又可以分为六种不同的组成形式。这六种形式分别是:a、颜色语素+色;b、颜色语素加重叠式;c、表物语素加颜色语素;d、形容词语素加颜色语素;e、两个颜色语素叠加;f、含彩词。《白鹿原》总共出现颜色词684次,其中颜色词单独成词出现的频次为114次,组合成词出现的频次为570次,组合成词的情况占了总出现次数的83.33%,这说明大部分颜色词是以组合的方式出现的。下面就颜色词组合成词的六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颜色语素+色

这类词是这六种组合形式中出现较多的一类,也是结构最为简单的一类,在《白鹿原》中出现的这类词有:红色、黑色、黄色、白色、绿色、紫色、蓝色、灰色等等。这类词里不仅有单颜色语素+色的组合,也有两个颜色语素+色的组合,如“紫红色、棕红色、黑紫色、紫黑色”等等。

2.颜色语素加重叠式。

这类词主要是用重叠式来描述颜色词所修饰对象的状态或者性质。这类词主要有:红溜溜、红艳艳、红亮亮、黄蜡蜡、黄灿灿、黑油油、黑乌乌、黑黝黝、绿莹莹、绿油油、绿幽幽、白光光等等。

3.表物语素加颜色语素。

这类词是由一个表物语素加颜色语素构成,主要为了表现这种颜色的一种性状和状态,前面的表物语素则是修饰这种颜色语素。如:枣红、血红、米黄、蜡黄、乳黄、雪白、霜白等等。这类词虽然在《白鹿原》中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是这类词能够反映文本作者在颜色词汇运用上的创造性和延续性。

4.形容词语素加颜色语素。

这类词是通过形容词语素来表现颜色语素的程度或者性状。表示程度的比如:通红、鲜红、大红、通黄、淡黄、纯黄等等。表示性状的比如炽红、绯红、浑黄、昏黄、焦黄等等。表示程度的这类词主要是对颜色语素客观上的一种描写和反映,而表示性状的这类词则往往被赋予主观上的色彩。

5.两个颜色语素叠加。

这类词反映出的颜色实际上是一种“组合色”,并且这种新的颜色往往有强烈的主从之分,一般来说,前面的颜色语素起修饰后面的颜色语素的作用,如“黑红”,在这个颜色词的语素结构中,“黑”是从属颜色,在这个颜色词中起辅助修饰作用,而“红”就是这个颜色词中的基本色调,在这个颜色词中是居于主导地位。这类词主要有:紫红、棕红、粉红、赤红、金黄、黄褐、黄白、乌黑、黑紫、黑红、褐黑、黑青、紫黑、粉白、黄白、灰白、银灰、灰乌、黑灰、紫红、红紫等等。

6.含彩词。

除了以上五种类型的组合形式外,在《白鹿原》的文本中还有非常多的含彩词。如红裙子、红袖筒、红帕、黄水、黄衫、黄油布伞、黑须、黑绸、黑纱、白布、白绸、白花绿纸、绿布、绿光等等。这一类词虽然不像以上五种形式一样直观地来表现色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文本画面的建构,也值得我们观察和研究。

通过对《白鹿原》文本中的颜色词的封闭性考察,我们对颜色词的分布状态、构词能力以及构词类别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时间和本人水平有限,所以本文只是对颜色词进行非常初步的观察和统计,对于很多问题并没有涉及到,比如颜色词的句法功能统计,颜色词的语义特征统计,颜色词使用上的性别差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在语料方面,我们可以考察语料更加丰富的语料库(如武汉大学的现当代文学语料库)中的颜色词,从而对颜色词的各方面特征有进一步准确而理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肖华云,俞士汶;文学作品中的颜色词分布探析[C].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2004.

上一篇并不平凡

下一篇凡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