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商品范例6篇

库存商品

库存商品范文1

一、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管理中出入库与盘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1.岗位人员配置不足,人员更换频繁。商品流通企业库存管理岗位一般是按公司发展业务要求来确定的,但随着分店的建设及货物淡旺季的产生,出现货物收发与盘点货物量不断增加,再加上日常管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商品库存管理往往出现人员离辞职现象紧急,特别是一些商品流通企业的仓储人员自动离职现象多,人员岗位保管物资的交接存在严重问题。有的企业出现人员离职不交接,不盘点,直接由新人顶上就行,从而使得仓储管理越来越混乱,最终引发大问题才引起领导重视。总体来说商品流通企业仓储人员工资低、人员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现象严重。特别是超市、百货公司、便利店等企业由于长期仓储人员处于紧张工作状态,身心易疲劳,于是人员更换更是频繁。

2.系统软件运用不成熟,系统与实物差异较多。作为系统管理软件,百货、超市、便利店及其它商品流通企业主要运用的是物流软件、DRP分销软件、其它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其软件总体功能就是实现信息化商品库存管理,然而这一些软件运用是有一定企业背景的,需要一定流程找寻,每一家企业有自己的特色和工作流程,按道理需要定做该系统,但广大中小商品流动企业没有资金实力去再购买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软件,只是运用的通用版,这就往往使得企业库存管理软件运用不能与企业自身相结合,出现系统与实物差异较多,往往是受软件功能影响和人员自身问题,再加上工作量的问题而造成的。

3.出入库标准不统一,价格变化快、难于静态盘点。商品流通企业的出入库标准不统一,一些规模型和规范型企业有自己的出入库管理人员,一些企业采用仓库员自行收发货,有的企业又是财务部派专人进行系统出入库,不同企业的出入库标准不统一,往往受企业的物流、采购、运输、门店需求不一致而影响的出入库无法标准统一,另外,还受入库质量检验的影响,退货和退库的影响,最终使得出入库标准不统一,也难统一。更重要的是价格问题,如采用先进先出的价格变化,先进货的未入库,而出库提取价格不准确,让企业头痛。与此相对于的是就是日盘点和月盘点难以实现静态盘点,都是动态盘点,从而使得盘点不准确,出现遗漏或相关问题较多。这是因为商贸流通企业没有整体放假概念,多为轮休制度,因此,仓储部门长年累月处于动态运作状态。

4.盘点人手不足,对账和查账时间不够。日盘点和月盘点人手不足是商品流通企业的最大问题,比如企业要求每天日盘点,一个仓储人员管理上千个品种和规格,其要在当天下午或晚上2-5个小时内全部盘点完成是不可能的事情,财务部也不可能天天派人盘点。因此,仓储部门采用根据发货盘点和近期变化量大库存的日盘点这成为主流盘点方式,而一些企业做得懒的就是周盘点或半月盘点,但其效果不如日盘点效果好。盘点关键的问题是每天盘点完成后对错误的清查、对账、查账时间不够,主要表现在没有多余电脑查账和对账,缺少时间来查对账等。

二、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管理出入库存与盘点管理问题的解决建议

1.合理配置岗位人员,加强人员岗位交接。作为商品流通企业要加强仓储岗位人员配置,特别是要注意旺季和增开分门店或营业网点时,仓储人员必须及时配置,而往往仓储部门人员配置滞后,从而造成问题较多,从而引发岗位人员自动离辞职现象多,因此,在企业发生自动离职人员多的仓储部门时,一定存在重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全面解决其人员工作分配和人员不足的问题。另外,对离职和辞职、自动离职人员的工作要进行交接,应建议谁管理谁负责,并建立自动离职人员上级主管负责制,否则仓储部门将出现货物丢失、被偷盗或出现其它严重损失现象。各岗位人员工作要有效接,无交接不得上岗,而一些企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不改,长期使得岗位无交接,仓储管理问题多是特别多见的现象。

2.实现以系统为主,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实物及出库记录。作为商品流通企业要以信息化软件系统为准,通过系统自查和抽查、检查库存和对账、查账,一些企业将手工账作为检查的标准,系统账存为辅助账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企业需要改变这一观念,实现工作重心转换这才是良方。最终要以系统为准,出库记录为准,实现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实现与出库记录,达到账实相符才是关键。

库存商品范文2

关键词:连锁超市;库存管理最优化;措施

一、引言

目前许多企业单纯追求高额利润,却往往忽视库存管理,造成库存大量积压或库存不足的情况。很多企业为了满足门店高低不均的销售时间段,往往保持较大的存货数量,从而造成库存浪费,增加企业成本,资金周转不灵,无形中还形成了商品的损坏消耗等。

二、超市库存管理不合理的原因和表现

1.商品订货量不合理

订货数量的控制作为商品库存控制的第一个环节,其主要是因过大的商品订货量在造成库存积压的同时,也会浪费本已紧张的库位,造成物流成本的提升,定购量的过少则脱销及断档的现象可能会存在,两者均会影响企业销售,造成经营的损失。如果公司的采购员不联系实际销售量与存货量,每天订货,则会直接的造成库存数量的不准确。导致订货数量不准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品销售相关信息反馈不及时,预测不准确,导致存货结构、周期不合理,给公司造成了大量多余的物流成本。

公司下面门店的导购员每日都会做台帐,台帐做的不准确,销售数量估测不对,就会对订货有影响。有些导购员由于粗心时常会发生漏单的现象,比如说某导购卖掉一台机子,在传单的时候漏传了,公司内勤这边不能准时获得信息开单。还有,采购即使开单要货,供应商那边会因为工厂缺货而不能完全按照订单上的数量送货。

2.库存管理存在懒散随意性

现在技术水平低下在一小部分的库存管理上时有存在,人员内在素养低,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缺少和谐统一。陈旧库房作为仓库,简陋落后的设施设备,且由人员手工完成许多的作业活动,以上这些为使经营成本降低的举措势必导致增加作业成本,货物的损货率上升,库房管理存在较大懒散随意性,管理上缺乏分区分类,明显给盘点和拣货等作业带来难度,无形中产生了额外的作业费用,致使工作效率低。

3.库存信息缺乏精准

仓库管理员根据各种送货单、退货单进行物料的入库、出库搬运后,要随时修改库存信息和借、欠料信息,以便反映库存状况。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有些超市分管的门店多,旺季的时候门店需求量大,产品的种类多、数量大,使得库存记录和实际库存时常不是严格一致的,工作量大的时候就会出现差错。

4.盘库工作进行不及时

为了实现公司商品的帐存数量与实际库存数量保持一致,盘库就成为了必做且频繁的重要工作。这是因为,以商品帐存为依据所建立形成的订货、库存上下限预警、库存水平分析、积压及断档分析等,一旦商品帐存数量出现不准确,那对其它业务的正常进行势必造成影响。公司没有定期的去仓库盘库,没有检查库存。使得一连串的事情发生,就比如不能正常开单。

三、超市仓储存货管理得以最优的途径

企业的管理水平在超市库存提升,对该企业周转资金不仅有利,在一些特殊情况之下,甚至可以把库存需要的投资额降为零。这就形成了灵活机动的经营活动,可把用于此项的资金转为经营其他项目,形成经营活动在未来向更新、更高的阶段扩大发展。其次,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也是基于超市库存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商品的品种齐全,较低的缺货几率,是顾客满意度的基础,以最低的价格为顾客提供给他们最需要的商品是超市工作的基础,超市通过高效的库存管理工作,可在保证工作的基础上还能形成顾客较高满意度的维持。最后,在超市企业整体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上,超市库存管理研究将会提供更大优势,借助库存管理工作为超市整体素质的提升创造更大动力。

在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仓库,对日常的生产、采购、销售部门的工作又是息息相关。管理不当,会为企业成本核算带来影响,严重会波及到超市的库存管理的合理化和盈利能力的顺利提升,优秀的仓库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必须引以足够重视。

1.合理掌控商品订货量

首先要知晓超市的订单的详细状况,使其订单更加合理化,明确超市的销量是我们首先要面临的工作,借助门店的合理销量来预测及控制超市的存货量。所有店面的销售情况都处于不停变幻中。故有关商品的特价情况、市场淡旺季、调价变动等状况在进行订单的制作订单时需纳入考虑之中。譬如空调的类似产品,夏天是销售的旺季,就需要备足够的货,此外,订单能否被供应商认真履行也是一项引起注意的事情,订单的落实在供应商这一执行环节出现了差错,势必会形成门店缺货,致使脱销情况出现,进而给公司正常销售带来不良影响,故对供应商进行合理有效管控是采购部的重要工作,选择适合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供应商对订单的积极落实。与供应商形成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可带来信息分享,共同协作解决各类问题,为及时的供应订货提供保障。

2.调整管理,整合仓库各类货物

仓库的到货检验、出入库、货物调拨、移动库位、盘点库存等各项作业,在仓库人员与采购人员的积极配合下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不但把仓库内物品名称整理列出,且物品名称的更是简要明晰。各个物品所列名称的明细程度尤其细致,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各个品牌也要分别陈列,按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颜色、价格进行有序排列。根据分片划好的区域、货架,将归类划分完毕的物品对号入座,摆放物品的同时进行数量盘点,既能第一时间登记库存,又可节约再统计物品的时间。物品归类放置整齐,名称、规格型号标记明晰,数量统计精确,加强仓储人才培养。

3.分类管理库存商品,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对于在仓库里的商品,应遵循商品的“周转快的分散保管,周转慢的尽量集中保管”管理的原则,以降低流通环节库存,加大保管面积利用,简化库存管理。在控制库存量中,基于商品的销售额与品种数间存在不均衡性,可将配送中心里的商品分为a、b、c三类。在一般的配送中心,a类商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75%左右,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5%-10%左右;b类商品销售额的占比约10%-20%;而c类商品销售额的占比约5%-10%;品种数的比例可达5%-10%。应进行重点精心管理和养护对于a类商品,并经常对其库存进行检查,以保障质量;尽可能减少c类商品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而降低管理成本,同时订购量和库存量可适当增加;介于a、c两者的管理之间可运用在b类商品的库存管理上,可达到统筹兼顾,重点明确,带来管理成本和库存量的降低,把库存积压和断货现象最大消除,促进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比如,将甲洗衣机当成是a类商品,乙洗衣机当成是b类商品,丙洗衣机当成是c类商品。甲洗衣机,牌子老,深受顾客信赖,销量好,所以周转的速度快,要经常检查其库存。丙洗衣机次于乙洗衣机次于甲洗衣机,要权衡轻重,对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的管理。

4.对库存信息进行科学及时的盘点

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的盘点和库存这两项工作,只有在盘点工作得以强化的基础上,库存信息的真实情况方能被及时获取。仓库管理和盘点作业是超市存货管理的主要内容。所谓仓库管理即为商品储存空间的管理。对库存商品的清点和核查则形成了盘点。现阶段在我国受商品配送能力所限,,无仓库的经营方式在各门店的实施中存在较大困难,不少超市门店为了确保门店的正常销售,通常会选择把货架予与增高,扩大上层空间加大储存量,或者设置一小仓库,其目的均是为持有一定商品储备。盘点作业的开展,一方面可将门店真实的存货等经营指标及时得出,另一方面为门店进行经营决策和业绩考核提供便利。故仓库管理与盘点作业两者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的,仓库管理的科学、合理,在为盘点作业提供方便的同时,有带来库存费用及损坏的降低,科学地控制库存得于及时准确的盘点,发现并及时处理问题同样得于此。公司应该每月定期的去总仓库盘点,到年末的时候也应该有一场大的盘库,及时发现错误,调整库存。

总之,超市的仓储和物流配送部门应当在管理观念上更新与创新,在现代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仓储人员素质的提高、服务领域的延伸上多下功夫,不断优化配置仓储资源。要及时适应超市行业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就必须在仓储物流信息管理高效率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

参考文献:

[1]刘永胜.供应链库存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经济问题,2003(03).

[2]周敏.我国零售业连锁物流配送[J].当代经济,2008(12).

[3]李会太.现代物流管理的核心思想[J].企业管理,2007,(03).

库存商品范文3

季节性商品,如食品、水果、饮料、服装以及部分家电和旅游用品等的销售随机性很强,如果按照正常的销售量安排库存,那么,在销售旺季,就会造成经常性的脱销断档;而在销售淡季,又会造成库存积压。因此,对于季节性显著的商品,研究季节因素对其最佳订货量、再订货点、安全库存以及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季节性商品的特点:1.储藏难度较高-大部分季节性商品,特别是食品类,有保质期、温度及使用条件的限制,若长时间储存,既影响商品销售同时也影响商品的质量。2.价格波动较大-季节性商品通常在销售旺季时的市场价格较高,相反在淡季时,生产商或者销售商为了减小库存成本,以减价的方式来处理商品。3.在销售旺季初期供不应求,而在末期以及淡季则少有人问津。

二、经典EOQ模型

在库存控制管理中,为了回答“我们应该订购多少”这个问题,哈里斯(Harris)于1915年首次提出EOQ方程式,假设在理想化的存货体系中,来计算出在总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的订购数量。这个具有优化性质的订货批量被称为经济型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EOQ方程式是库存控制领域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人们认为它是运作管理领域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我们首先对实际情况进行理想化的假设:

假定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已知并具有延续性,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

假定成本已知,并且不会变化

假定不会出现缺货的情况

假定订货至交货周期为零,即在订单下达之际,立刻到货

在这个模型中还隐含着一些其他的假设条件,包括:

我们只对某一种产品进行分析,忽略替代效应以及把几种产品并成一个订单以降低成本

采购价格和再订货成本不会随着订货数量的大小而变化

每次运货均为同一订单

补货运作是即时的,因此,同一订单下的所有货物都同时到达,并可立即投入使用模型中的参数:单位成本UC,再订货成本RC,持有成本HC;订单批量Q,订单数量为1,存货周期T,需求D,单位时间总成本TC。

每一个存货周期的总成本=总体单位成本+总体再订货成本+总体存货持有成本

进入存货周期的存货数量=出离存货周期的存货 Q=D×T

总体单位成本=单位成本×订单批量=UC×Q

总体再订货成本=再订货成本×的订单数量=RC

总体存货持有成本=存货持有成本HC×平均存货水平×存货周期=(HC×Q×T)/2

单位时间总成本 TC=UC×D+(RC×D)/Q+(HC×Q)/2

求TC的最小值,则求导,由d(TC)/dQ=-(RC×D)/ Q+HC/2=0得到:

经济型订单批量:Q=

最佳存货周期: T==

三、加入季节性假设的EOQ模型

由于季节因素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为了尽量避免缺货,提高服务水平,加入安全库存SS及季节因子Se来重新计算EOQ模型。对于季节性商品,需求以及库存都要因季节性及时作出调整,因此假设:

SS=Z×Q Z为代表服务水平的安全系数;

Q=T×(D×Se) Q为每个周期的订货批量,所有需求均使用D×Se代替

其他假设不变,依然不出现缺货以及订货提前期为0,即马上就可以到货。

那么TC=UC×D×Se+(RC×D×Se)/Q+HC×(Q/2+SS)

使用EOQ模型同样方法,将TC对Q求导得:

d(TC)/dQ=-(RC×D×Se)/ Q+HC×(1/2+Z)=0

得到=Q= · =Q·

四、数值验证及总结

下面带入数值比较,进行最简单的赋值,设:

Se2,前半期为旺季0〈t〈T/20,后半期为淡季T/2〈t〈T;经典模型下的Se=1。那么:Q=Z×Q= /(2)·SS〈SS (只前半期订货,订货周期为T/2) SS〈SS;

如上图所示,经过季节性优化后,安全库存总量减少的同时,最大可能的避免了缺货情况的出现。在现实中,不同种类的商品根据其销售及供需情况,季节因子和服务水平都不相同。这两个参数需要企业通过观察历史销售需求数据来计算模拟给出。经典模型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在实践中根据需求做相应的调整来适应生产具体情况。

库存商品范文4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库存商品;核算方法;商品流通企业

商品流通企业是以商品的购进、销售、存储为主要经营模式,在商品购进销售的过程中获得利益。那么对于商品的库存数量以及金额就需要企业的监管控制,及时发现新的问题或者商机,随时进行商品数量的调整,才能使商品流通企业良好的运行和发展。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库存商品核算方法。在新会计制度中取消了“后进先出”的方法,改为“先进先出”和“加权平均”以及“个别计价”三个方法来确定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一、库存商品的核算

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用数量金额进行记账;另一种为用售价金额进行记账。

(一)数量金额核算

数量金额是指分别用库存商品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核算,通过数量和金额的变动反映出库存商品的增减。数量金额核算法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在核算中明确表示出库存商品的数量同样也可以表示出库存商品的金额。这样就方便企业对库存商品金额进行监控和适时调整,也方便企业销售部门把握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在数量金额核算法中,可以根据库存商品的进价进行核算,也可以用库存商品的售价进行核算。这一核算方法相较于之前的计算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地得到相应的结果,而且应用起来工作效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这一算法更多的依赖于程序化机械,对于人力的依赖大大减少,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避免人为主观性的错误,使核算方法更加高效率。数量金额核算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库存商品进行随时的监管,在核算账目中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每一种商品的库存数量金额;但是对每一种商品进行数量金额核算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细致的账目对应的是庞大的工作量。所以数量金额核算适用于经营的商品种类简单的企业或者是需要对库存量变化要求精确的企业,比如批发行业。

(二)库存商品售价核算

售价金额核算法在账目的记录上与数量金额核算法有很大的区别。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账目分为两部分:总账和细账。总账是指企业的财务部门对库存商品的数量以及售价总金额进行记录,在总账目中只有数量和总的售价金额。细账是由责任小组的责任人进行记录,责任人需检查每一种商品的相关手续和票据,在细账中要求明确的表示出商品的具体类别、名称等,并标明每一种库存商品分别的售价以及售价总金额。对于价值比较高和需随时监控的商品,在细账中应该单独记录,在记录中表示出商品的进账数量以及支出数量。在账目的具体项目中,售价金额核算法应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这个账户用来记录核算库存商品进价与售价的差额。购入商品时,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记入贷方;月末结转已销商品实现的差价,记入借方;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商品进销差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销售也尚未摊销的商品的进销差价。应用加权平均算法等方法来进行计算,在传统计算基础上增加了统计学计算规律,这一算法也可以更高程度地保证核算工作的精确性,而且这种算法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把这些因素都列入计算之中可以更好地保证核算工作结果的实用性、有效性。

二、新会计制度对库存商品成本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类数据统计工作的核算方法,所以对于库存商品成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新会计制度下,如果商品所在厂出现资金负债情况,当今就可以把库存的商品变为现金,当然,这其中肯定会有一些亏损。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中库存商品是可以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变现的。库存商品的可变净值是指未来净现金流入,而不是指库存商品的售价或合同价。企业销售库存商品预计取得的现金流入,并不是只是有售价构成的,因为很多商品进入厂房可能都是经过一系列的税收的,所以可变净值中也应该包含这部分资金。但是厂房一旦负债再进行表变现的话,成本价中税收部分是很难回收的,所以就是损失的那部分。

三、小结

新会计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各企业的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无论是在专业术语还是业务流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不仅使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更是使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获得了一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郭艳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07(20):7-9.

库存商品范文5

[关键词] 进货库存收益计算机仿真订货策略

一、引言

针对需求与订货的规律,库存系统有确定型和随机型两种形式。在确定型库存系统中,其相关参数,如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等均被认作为已知、确定的值,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不变。因而在应用中,如果所考虑参数的波动性不大,就可以按确定型库存系统进行分析、建模。

但是随着客户需求个性化的增多和市场的国际化,库存系统通常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订货不能按时到达,发生随机的延迟拖后等。因而,当需求到达时间和需求量都是随机变量时,就必须按随机型库存系统进行分析、建模。尤其是当需求量、订货到达时间延迟等随机因素不服从正态分布,或者随机因素数量较多时,运筹方法难以解决,而计算仿真寻优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途径。

二、随机型商品库存系统的模型建立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持一定的库存量,就要付出存储费,而存储费与存储物资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如果降低存储量、缩短存储周期,自然会降低存储费,但缩短存储周期,就要增加订货次数,势必增大订货费支出;而存储不足发生缺货时,则要付出缺货损失费。这几项费用之间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因此,有必要以商品库存系统的总费用最小为目标进行综合分析,寻求一个最优的订货点和最优订货批量。

假设商品的需求量没有季节性,所以可以按天来计算存储费、订货费和缺货费,并以总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库存模型。本模型中商品库存系统的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都是随机的,并且采用(S,s)制的订货策略。

1.符号约定

s:订货点;

S:订购上限;

K(i)第天初的库存;

C1:每件某商品每天保管费用;

C2:每件某商品每i天的缺货而造成的损失费;

C3:订货附加费(如每次订货的通讯费、传真费、差旅费等);

D(i):第i天的需求量。

2.模型中所涉及到的几种费用计算方法

(1)保管费:取第i天初的保管费和第i天末亦即下一天初的保管费的均值为第i天平均保管费:(1)

(2)缺货费:显然,只有当K(i)

三、案例及计算机仿真

商品库存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离散事件系统,它的状态只在离散时间点上发生变化,而且这些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确定的。由于离散事件系统固有的随机性和实际库存系统模型结构的复杂性,用解析法对这类系统进行研究往往十分困难。而计算机仿真方法恰恰适用于系统复杂、有大量随机因素存在而又难以用其他定量技术解决的情况。它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分析不同的约束条件和输入时系统的动态响应,并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助于系统分析,有利于解决随机因素的影响。

与解析方法相比,计算机仿真方法不能提供一般解,一次仿真只能提供一组特定参数下的数值解。因此,在搜索系统最优解的问题时,必须对多组不同的参数进行随机仿真。随机仿真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蒙特卡罗法,即通过随机模型,利用一连串的随机数作为输入,对相应的输出参数进行统计计算的一种数值计算。

以某商场出售某种仪器为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该商场以往的数据资料,获得该商品在过去两年内的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的统计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某商品每周需求量统计表(需求量的分布)

表2某商品提前订货时间统计表(提前订货时间的分布)

其中,存储成本元C1=2/件/天,缺货损失费C2=10元/件/天,订货附加费C3=400元/次,求最优的订购策略。

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仿真实现,如C,C++,VB等。本文利用MATLAB数学软件仿真及优化求解,程序编写比较容易,源代码略。

针对多种订货策略,共用一个随机数发生器,交叉改变订购下限和上限的值,每种情况重复仿真运行20000次。其输出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多种订货策略下的仿真结果

分析表(3)的仿真结果可以发现,采用第4种订货策略时,其年平均总费用最小。

四、结束语

本文以某商场为例,研究了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均为随机变量时商品库存的成本问题,并建立了相应商品库存模型;针对该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得出了一个较好的订货策略。结果表明,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商场库存管理水平,对商场的商品采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桂卫华黄泰松朱爽:智能综合原料库存优化系统及应用[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5):536~540

库存商品范文6

关键词:专家判定矩阵;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

连锁经营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表现形式不仅是数量的快速增加,而且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但是,随着这种模式的不断发展,也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库存问题。如果库存问题处理不及时,会增加连锁零售企业的负担,导致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比如库存量过多,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使效益减少;库存量过少,当有顾客需求时不能有效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不仅影响企业信誉,还减少了顾客的忠诚度。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商品需求预测,能够使连锁零售分店对库存量和成本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

一、连锁零售企业需求预测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与消费者需求脱节

连锁零售企业精益物流供应链是以顾客需求作为价值流动力的,包含原材料从供应商出发,到制造商、零售商,再到各个连锁门店的销售,最终被消费者所购买并为消费者提供相关服务的流程,还包括逆向物流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流程中,所有的环节都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起点。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脱节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问题,甚至引起瘫痪。因此,供应链管理应当以消费者为中心,在真正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预测。

(二)预测模式过于单一

大多数连锁零售企业的需求预测只关注单一产品的预测,而没有涵盖整个品类。其主要原因在于,搜集不同群组、门店、市场的大量品类的预测信息存在困难,而且企I在面对这些繁杂信息时也无所适从;每家商店的购买模式都不尽相同,每家门店同一类型产品的销售模式也不一样,所以,如果采用单一的预测模式根本无法满足不同品类商品的预测要求。

(三)与供应商的预测缺乏一致性

连锁零售企业精益物流供应链要求有较高的智能性和协同性,要求连锁零售企业之间要具备高效的合作机制,那么就要实现连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连锁零售企业和供应商由于没有共同的数据交换标准和IT语言,物流与信息难以匹配,造成预测结果不准,直接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整体成本上升。

二、专家判定矩阵法预测连锁零售分店库存商品需求

(一)商品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连锁零售企业精益物流供应链是拉动型的供应链。以往的预测大多根据零售分店的POS机销售数据来确定供应链的独立需求库存量,但影响连锁零售门店物流需求的因素比较多,包括环境、市场、社会等,单一方式的预测显然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果。为系统客观地确定影响库存需求量的因素,确定以下几个指标作为影响连锁零售门店库存需求量的影响因素:

H(t)时期t商品历史需求量的均值。主要取决于商品本身的特性。

B(t):时期t的销售趋势预测值,影响后期商品的基本需求,由区域消费人口和类型决定。

M(t):时期t的周期因素预测值,由国家长期经济状况决定。

O(t):时期t在基本需求H的基础上考虑销售旺季和淡季因素的需求预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