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弟子规范例6篇

中华弟子规范文1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千年的国学经典,融合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的文明城市建设中,为了强化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就需要弘扬国学思想,继承优良的传统,进一步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笔者认为,对《弟子规》融入文明城市建设进行研究对于创建文明和谐城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建设文明城市,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文明城市,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统一思想能够指导人们团结进步、共同奋斗以实现共同理想。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同时,强化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文明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虽然当前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物质资源十分重要,但是精神文明却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打造正面积极的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建设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弘扬国学思想能够给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动力。

二、弘扬国学思想,建设文明城市

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集成发展的血脉,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眼界,贾谊“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的智慧,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国学传统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对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的众多讲话常常引用国学的经典句式,不单单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同时也展现了国学的独特魅力。笔者以《弟子规》为例来论述如何弘扬国学思想,建设文明城市。

(一)全面普及,扩大践行《弟子规》覆盖范围

《弟子规》是一本十分著名的启蒙读物,不仅仅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优秀读物,同时也是教导成年人、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思维。因此,在教育体系基础上,政府可以将《弟子规》作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与《弟子规》相关的文化活动。要求中小学生能够熟读《弟子规》、背诵《弟子规》、学唱《弟子规》,做《弟子规》操,遵守《弟子规》的规范;要求政府机关人员熟读《弟子规》,做一个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要求企业文化中融入《弟子规》,企业员工要熟悉《弟子规》,干一行爱一行,诚实守信;要求在社区宣传中融入《弟子规》,让城市居民能够认识《弟子规》,了解《弟子规》,做一个诚实友爱、互帮互助的文明人;要求《弟子规》进农村,让农民朋友们认识《弟子规》、践行《弟子规》。

(二)I造浓厚氛围,多样化宣传《弟子规》

为了建设文明城市,进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政府部门应调动广大群众学习《弟子规》的积极性,全方位多样化进行宣传。例如,可以制作大型宣传横幅与标语,打造国学一条街,印发与《弟子规》内容相关的台历、海报,让广大领导干部、企业管理层、企业员工都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弟子规》。制作播放《弟子规》电视公益广告,让人们在家里也可以随时学习《弟子规》,背诵《弟子规》。在公交站台的招牌上可以张贴《弟子规》的经典句式,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让《弟子规》入脑、入心。

(三)创新教育载体,践行《弟子规》

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学习《弟子规》可以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让广大群众认识熟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因此,中小学校可以开展国学思想的课外活动,让每位学生都会背诵《弟子规》,做一个孝顺长辈、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小帮手。企业可以开展“学习国学经典,建设文明单位”的活动,每周定期开展《弟子规》的学习,将《弟子规》融于企业文化当中,企业领导干部与员工一同提升文化素养。

三、结语

总的来说,国学思想在促进文明城市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将国学思想融入到文明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可以让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一同学习国学经典,领悟国学思想的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为文明城市建设出一份力。

中华弟子规范文2

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等道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吃苦耐劳等优良素质。这种在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强大精神动力。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文化,满洲里市教育局特别将每年的4月定为传统文化教育月,让学生在吟诵经典的过程中,感悟到中华民族追求和谐、诚信克己、谦逊好礼、勤俭廉正、刻苦奋斗的优秀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欣赏这一文化瑰宝的完美方式——吟诵,在现代已经快要绝迹,鲜有人懂得如何去吟诵、去品味这些传统文化。我们现在就要‘抢救’这一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给学生如何去吟诵,让孩子们通过这个方式激发对国学的兴趣,熟知诗文中教授的传统美德,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另外也希望这些孩子长大后能做到中西贯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钥匙,其中的一词一句,都是人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信条。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足以让每个人受用一生,让每个人都富有一颗感恩之心,从而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我是怎样指导学生落实《弟子规》的呢? 1、通过校讯通、家访、电话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指导家长用良好的言行为孩子做表率,共同教育学生学好《弟子规》,并以《弟子规》的要求规范自己及小孩的日常行为。自己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小孩学习《弟子规》后在家的进步情况。 2、结合学校要求,真正让学生读起来,背起来,唱起来,做起来。除了早读前十分钟的朗读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读,班里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背诵出来了。 3、重点落实学生的行动。我循序渐进的让学生践行《弟子规》,有计划地让《弟子规》深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每天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刚开始,我只让学生做“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上学时跟父母说声“再见”,放学时跟父母说声“到家了”,有事出去时跟父母说清楚。每天早上进行检查,落实了的学生加一分。这项作业坚持了一个星期。下一周我又布置新的作业,叫学生在父母下班时给父母提鞋、倒茶、吃饭时盛饭、做适当的家务。同样做好落实检查,加分鼓励。然后,又叫学生落实“言语忍,忿自泯”等。就这样,我每周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有了加分政策,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 4、注重《弟子规》的分享。除了每周让学生写好《弟子规》感受外,每周抽一节课进行《弟子规》分享,每个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对学习《弟子规》感悟更深了,更能体会到践行《弟子规》的意义所在,行动起来也更有劲了。 5、评出先进标兵。每月评出践行《弟子规》先进标兵,提高学生践行《弟子规》的积极性。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思想行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明白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明白了应怎样孝敬父母。据众多家长的反映: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孩子听话了,有礼貌了,能够在上学和放学回家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家务了,更加懂得孝敬父母了。学生在家最大的改变就是能积极主动地做家务,时时注意孝敬父母长辈。谢绍基同学的妈妈说:“我和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照看。以前,他在家很不听话,回家后不愿意做作业,家务就更不会帮忙做。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以后,回到家能自觉做作业,还能帮奶奶洗碗扫地,奶奶说什么再也没有顶过嘴。”刘涛同学的妈妈告诉老师说:“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后,他儿子每次吃过饭后都会抢着洗碗,不多言语的他也更懂礼貌了。”罗怡婷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变了,我会帮妈妈洗衣服、洗碗,再也不用妈妈为我操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前我还经常跟妈妈顶嘴,现在妈妈说我什么,我都会忍在心里不和妈妈吵。我发现,原来做个乖孩子的感觉是那么的好!”袁韬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以前,在家总和姐姐们斗嘴、打架,妈妈教育时也会装作听不见。现在不会了,我会让着姐姐,妈妈教育我时认真听。还会主动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就是我学习了《弟子规》以后在家里的变化。” 学习践行《弟子规》,同学们还知道了怎样为人处世。自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后,学生们和睦多了,更团结友爱了,校园里的打闹现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讲粗话的少了,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听见学生之间亲切的问候,见到老师鞠躬行礼,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比起以前也大有改观。如黄裕豪同学,原来见到老师同学很少打招呼,在校大声喧哗,不讲诚信。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以后,行为表现不断改变着:遇到师长能行队礼问好,劳动肯干,一切听从教导…… 学习践行《弟子规》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差距,我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总结经验,将《弟子规》教育进行到底,为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满洲里市湖西小学,坚持国学特色教育已多年,在今年四月份汇报会现场,几名三年级的学生,和着古筝悠扬的伴奏,吟诵着《弟子规》等文学经典,展现出新一代少年儿童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与推崇。该校德育负责老师说:“每年级所学的内容都不一样,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参与了市里的统一培训,然后利用晨检和教学研讨的时间为学生们进行国学指导。我们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外来务工子弟的孩子,生活习惯等方面和大城市不是特别融洽,通过国学教育和一些配套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懂礼和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长进,而且也真正适应了城市生活,融入了总体的学习生活中,从饮食习惯、行为举止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学国学就是学做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最讲究的是“修齐治平”,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而不是一味地妄自菲薄怨天尤人,才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对于贫穷与落后我们并不畏惧,我们所畏惧的是心灵的缺失和精神的颓废,对于一个没有了精、气、神的民族我们是很难预见其未来的,而没有未来的民族将是一场灾难,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只有找寻回我们民族赖以存在的根本,才能于使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这个根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弟子规范文3

关键词:国学教育;弟子规;德育

一、《弟子规》研究综述

1.《弟子规》基本思想

《弟子规》是清朝学者和教育家李毓秀先生所著,它以孝、悌、仁、爱为核心理念,以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精髓。《弟子规》以教育孩子恭敬,仁义、谨慎、诚信,孝敬父母为全文主旨,概括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并对于孩子在日常生活的道德情感教育提出了明确详实的要求。

2.《弟子规》的本质与特点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提出的孝、悌、仁、爱思想为总纲和基础,以儿童生活中的小事作为切入点,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修身自律、待人接物、培养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以及要尊崇的崇高理念和道德规范等都进行了具体而详尽的书写。文章以三字为一句的写作形式,语言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它所倡导的孝悌、谨慎、诚信、爱众等可以让人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弟子规》作为我国传统蒙学经典教育,通过对社会和人生中的种种现象的把握和判断,为世人提出了为人处世以及对人性的把握的正确引导,它所蕴含的思想符合现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现代社会德育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明显。

二、《弟子规》的当代价值

《弟子规》强调“孝、悌”,并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首要内容。孝、悌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弟子规》的精华所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构成稳定和谐家庭的基础,而家庭又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人与人之间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弟子规》中的孝、悌思想对维护家庭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弟子规》德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1.《弟子规》德育目标的启示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方世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冲击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因此要做好我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学习传承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导向《。弟子规》的德育目标是从孝悌、谨信、仁爱、学文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约束和指导,通过完美的人格教育使教育对象能够全面发展。《弟子规》的德育目标符合当今社会和谐文化建设标准,它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弟子规》用人格教育思想实现了社会和教育的价值和目标,对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弟子规》德育内容的启示

《弟子规》的德育内容丰富,它重视亲情伦理的德育思想和诚信教育的价值,将孝悌和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来遵守,不断创新和完善德育内容,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弟子规》还特别重视培养受教育者“仁爱”的道德品质,提倡的是仁爱教育,教育人在社会交往中要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将这种德育思想中的博爱情怀应用于今天的德育教育中,可以让受教育者尊重他人、平等、博爱,用仁德宽厚的人格魅力感染周围的人,化解社会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培养受教育者的生态文明道德观。综上所述,《弟子规》以简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蕴传承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所蕴含的道德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积极因素《。弟子规》中孝悌谨信、博爱亲仁等道德思想对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构建具有极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汲取《弟子规》的传统德育智慧,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者:王淑芬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中华弟子规范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我校将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力行《弟子规》活动,站在与时俱进的高度,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拓宽教育思想的维度,加大德育体验的力度,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结合点,进一步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少年儿童在承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荡涤心灵,滋润心田,行善积德,促进少年儿童孝亲尊师、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等基本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活动目标

《弟子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是少年儿童从小了解中华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心智,全面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质,为学生修身养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德育效能,促进我校育人质量的提高。

三、具体措施

㈠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保证《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一项急功近利的工作,学习、理解《弟子规》,养成自觉用《弟子规》的要求规范自己言行的习惯,将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产生终身影响。建立机制,形成制度,对学习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和向纵深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既是一项基础工程,又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1、抓好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弟子规》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领导小组,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少先队和教务处的成员、教研组的主要成员以及义务服务团队成员组成,各有分工,具体负责研究有关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情况,制订活动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落实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其次,建立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骨干队伍,成员由各班班主任和各个班级学习、实践《弟子规》的积极分子组成,负责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保证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起来,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建立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师生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兴趣和热情,我们注重把师生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之一 。定期召开践行《弟子规》情况汇报交流会,对在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师生个人和班级团体进行表彰。

3、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为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推波助澜。

要顺利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郁的外显氛围很重要。为此,我们首先将从硬件建设入手,对教室走廊上的名人画象、名人名言、书法作品、宣传橱窗等进行更新,凸显《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其次是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向师生发出“学习、实践《弟子规》,构建和谐校园”的倡议,努力营造重孝尊师、知书达理、友爱团结、好学进取的和谐校园氛围。

㈡形式多样,培养情趣,切实提高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效果

为了使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在我校扎实有序地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校结合实际,创造各种条件,从小处、实处着手,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并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等紧密结合,切切实实走进学生的生活,促进学习实践活动效果的提高。

1、诵读《弟子规》,牢记于脑。

⑴各班在黑板报或者学习园地中开辟一块“诵读经典”专栏,由教师抄出当日或者近日要诵读的内容,组织学生诵读、背诵。

⑵每节课的上下课齐诵“感恩”,使少年儿童在耳濡目染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⑶一至三年级每周至少背诵8句,四至六年级每周至少背诵16句,《弟子规》背诵完之后,其他内容一至三年级每周至少背诵5句,四至六年级每周至少背诵10句。

⑷本活动由少先队具体负责,学校将用集会和课间时间抽查活动开展的情况。

2、誊写《弟子规》,铭刻于心。

⑴每个学生用专门的本子用楷字抄录要诵读的内容,每天练字15分钟(也可回家练写),把当天要诵读的《弟子规》内容,写在练字本中。这样既练习书法,又使少年儿童在静心宁气中,陶情修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圣贤的教诲,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⑵围绕诵读力行《弟子规》这个主题,通过写实践感言、心得体会等形式,拾获记录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各种收获。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只有读得精心,学得深入,亲身力行,才能写得精彩。

3、巧妙结合,注重力行,提高效果。

⑴在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中糅合《弟子规》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①以《守则》《规范》及《弟子规》的内容为依托,强化养成教育。良好习惯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宝贵财富,是人格健康的重要体现。各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把好习惯养成教育与“十个好习惯”和《弟子规》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好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从一年级的写字、听讲习惯等细节抓起,其它年级也要从细处、实处着手,使学生在孝亲尊师、爱国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仪、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等方面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和品行的习惯。

②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把各学科的教学与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弟子规》中的经典语句,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③在开展争创文明班及模范中队的评比量化内容中,增加力行《弟子规》考评项目。在开展“争评”活动中,以文明礼仪、孝亲尊师、校园秩序、集会纪律、卫生意识为抓手,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力促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④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和道德修养。指导学生充分感悟“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些古训给我们的启示,让学生真正“从小事做起,从我心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⑵在加强纪律法制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弟子规》内容,启迪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①结合《弟子规》内容加强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纠正他们自身不良的行为,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违规违纪等不良现象及时开展教育,“德有伤,贻亲羞”,帮助他们分析根源,认识危害,不断提高辨明是非的能力,在心中牢固筑起违法犯罪的心理防线。让小学生懂得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是做人最基本的本分,从而使小学生把强化法律意识、努力遵纪守法变成自己的内心要求与自觉行动,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②根据实际定期请司法机关的人员围绕《弟子规》的内容为全体师生作专题教育报告,学习法制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⑶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弟子规》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①在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过程中,渗透《弟子规》中有关做人根本的内容,教育学生起心动念要以善为本,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②为学生敞开多元的心理沟通与辅导渠道,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增强自信,学会孝亲,学会行善,学会关心,学会合作,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⑷在开展各项专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渗透《弟子规》的内容,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①通过“主题阅读”的形式组织班级阅读活动,如“德育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寓言”、“成语故事”、“名人故事”等主题,引导学生以这个主题选择自己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相机结合《弟子规》的内容,组织学生通过汇报交流、写读书笔记等方式,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沐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净化心灵,提升品质。

②在开展“中队黑板报评比”活动中,增设《弟子规》教育实践板块。由学生自己组稿,自己版面设计、书写,每月评比一次。让班级黑板报成为《弟子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③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主题班队会是教育引导学生和展示学生活动成果的阵地,是锻炼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平台。要求各班队结合班级和学生学习力行《弟子规》的现状,制定活动方案,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召开班队主题会展示活动。

⑸在开展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中,落实《弟子规》的内容。每逢节假日,在强调安全的前提下,由家长指导学生当好家庭的小主人,做好家庭成员应尽的本分工作,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清理卫生、整理家什,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

⑹进一步拓展教育空间,建设教育网络,推进《弟子规》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①充分利用周一晨会、学校广播站、宣传橱窗、黑板报、专题讲座等载体,促进学习《弟子规》效果的提高。

②密切家校联系,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鼓励和指导好学生学习、力行《弟子规》。提倡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学习《弟子规》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弟子规》中的所要求的内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来,切实提高学习实践《弟子规》的效果。

中华弟子规范文5

[关键词]弟子规;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142-02

1前言

伴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深入进行,高校尤其是高校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伴随着入学门槛降低的还有入学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令人担忧,本文认为,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弟子规》搬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让学生们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深刻领会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由内而外逐渐养成。

2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总体上,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比较好的,他们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人们将他们称为“90后”,可以说“90后”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宽,懂的较多。大多数“90后”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接受各种特长的培养,很多同学性格开朗活泼,能唱能跳能说能演。但长期以来,在“知识改变命运”口号的影响下,整个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过于重视知识、技能和特长的培养,人们都在努力学习知识,考取学历,以此改变自身的命运。在家庭里,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更关心孩子学了哪些知识,考试成绩如何,对孩子的道德修养明显重视不够。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中,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六年的课堂上竟然成为空白。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其思想道德素质可想而知。

在人们感叹“世风日下”的时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这种感受尤其深刻,我承担的是大一新生的课程,大一新生入学以来的表现,被我总结为“大一学生大三化”,(因为高校是三年制)就是以前在大三学生的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现象,比如大三学生逃课、迟到、早退现象,上课说话、吃东西、接打手机等现象,现在在大一学生的课堂上也能够看到,而且,这些现象呈不断发展态势。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光靠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纪律,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即使课堂上的问题暂时解决了,课堂外的问题呢,比如打饭不排队加塞问题;随地吐痰问题;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聚众吸烟、打架问题;不尊重师长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和文明礼仪规范是不行的,这些规章对于有些学生而言,等于形同虚设。

所以,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本文认为,应将《弟子规》搬上高校课堂,深入细致地讲解《弟子规》内容,在讲课的同时,授课老师要以身作则、现身说法,用自己的言行教育、感化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随时随地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从内而外自发地认同《弟子规》,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3《弟子规》概述

《弟子规》为清代康熙年间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他根据自己的教书实际,写成了《训蒙文》,后来清朝贾存仁对《训蒙文》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全书以儒家忠孝思想为纲,阐述对待父兄长辈,为人处世,求学读书的道理。《弟子规》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读诵,事实证明,《弟子规》已被国内外许多幼儿园,小学甚至大学所认可,颇受好评。

4探索运用《弟子规》,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41将《弟子规》搬上政治课堂,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课堂上,在“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弟子规》相关内容进行授课。在第六章“家庭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时,首先第一条是尊老爱幼,如果只是跟学生讲,我们要尊敬老人,爱护幼儿,这样的类似口号性的话,学生不爱听,若讲如何“尊老”、如何“爱幼”的一些实例,学生会觉得这样的授课很有内容,容易接受,在讲解时,可融合《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例如,在谈到如何跟父母相处时,可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在谈到如何孝顺父母时,可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讲解含义的同时,再配一些古今孝子孝顺父母的图片或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地激发,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也会大为增强。

42课内课外相结合,组织学生做一些志愿工作或义务服务工作

大学生业余时间较多,尤其是大一学生,一周只有十来节课,很多学生不知道除了上课,课下该干点什么,很多学生整天无所事事。所以,上课之余可多组织一些活动,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学生想参加社团活动,有的学生参加各种辅导班,还有的同学希望用自身的力量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这样的途径,比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义务服务,或去幼儿园义务教小朋友文化知识,还可以在市中心繁华地带做一些保护、珍爱小动物的宣传活动。

43家庭生活中,将《弟子规》作为全家人终生学习实践的一个范本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德育方面,家庭教育甚至比学校教育还要关键。父母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影响极大。所以,家长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前做好老师的角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父母、做子女,很多人都存在困惑,其实,这些问题,《弟子规》中有明确的回答,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并努力实践。

关于子女如何同父母相处,《弟子规》中提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两句话说的是凡是父母喜欢的物品,作为子女,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讨厌的事物,子女一定要小心地将它处理掉。如果子女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亲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亲感到丢脸。关于如何孝顺父母,《弟子规》中还有更详细的说明。

关于如何同兄弟姐妹朋友相处。很多大学生现在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宿舍的同学生病了,不会去关心照顾。这可能跟现在的“90后”自小就是独生子女有关。在这里,我们看一下《弟子规》“出则悌”中的一些语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些说的是出了家门,在社会、国家中,弟同悌,是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中、学校里要能够顺从兄姐,能够侍奉兄姐。做兄姐的要爱护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如果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彼此把财物看得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姐妹之间就不会有怨仇。如果说话时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相信,大学生只要按以上的几句话做,就不会有人际交往问题了。

5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应将《弟子规》搬上高等职业院校课堂,在学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社会与家庭方面应加以配合,三管齐下,将极大地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微光.学习观视角下的《弟子规》解读及启示[J].运城学院学报,2010(3).

[2]王芳.论《弟子规》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J].魅力中国,2010(17).

[3]李红.“三元一体化”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11).

中华弟子规范文6

正如其总序中所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问。”该书综合借鉴了自孔子以来历代圣贤修身格物的思想精华,提倡圣贤教育,着重强调年轻人修身立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共阐述了七个方面的内容: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其中前六项关于修身立德的内容是基础,强调在此基础上余力学文,而孝又是基础的基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社会管理、治国理政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主张在全民教育基础上的精英治国,所谓“学而优则仕”,并相信这种教育治国理念无往而不胜。此外,汉代突出“以孝治天下”,各地举荐孝廉兼备的人士担任各级官员,成就了一个延续四百多年的兴盛朝代,这个例子很好地证明了上述治国理念的正确性。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进攻下,中国封建社会土崩瓦解,很多中国人也失去了文化自信,变得“言必称希腊、罗马”(语),而对过去数千年在修身、齐家、治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证明了正确性的中华文化,则不适当地一概予以批判和否定,将中华文化小的理念视为封建性的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不知“孝乃人生之本屿”。他们崇拜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时期的代表人物,并从西方学到了以竞争为核心的思想,崇尚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以此作为“人之本”。他们走的路径是竞争——斗争——战争——毁灭,他们轰轰烈烈地奋斗,造成的结果便是私欲无限制地膨胀、道德滑坡、尔虞我诈、生态破坏、能源、资源破坏、自然灾难、人为灾难频仍……竞争的结果好像使人类走到了绝境。所以一九八八年,一批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面对当时世界性的危机提出了这样的呼吁:“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仁、孝、和平,是追求和谐,而不是竞争。《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孔夫子有一段话“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弟子规》通篇正是这段话进行的阐发。

《弟子规》中说:“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庄子《道德经》也说“吾有三宝,一曰孝,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当下的一些决策者没有学过《弟子规》,更不懂《道德经》,他们狂呼“敢为天下先”!听起来勇气可嘉,实则荒谬之至,他们敢为人先、胡乱决策的结果便是:哈尔滨建成一年多的大桥垮塌,沈阳耗资16亿元使用仅八年的绿城体育馆被爆破拆除,内蒙古鄂尔多斯新城建成而成了一座鬼城……官员应视人民为父母,他们本应“事虽小,勿擅为”、他们本应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心存敬畏,从而“不敢为天下先”,而由于从小缺少传统文化教育,他们“天大事,亦擅为”且“敢为天下先”,就造成了上述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