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徽学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徽学校

安徽学校范文1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拥有文津、新芜两个校区,文津校区的地址为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津西路8号,新芜校区的地址为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永和路1号。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201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前身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成立于2003年,2012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工程大学合办安徽机电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并转设更名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来源:文章屋网 )

安徽学校范文2

淮南师范学院2012年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考试报名人数和我校招生计划,经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研究,现确定安徽省摄影专业的专业合格分数线如下:

摄影考试共有三科(素描、色彩、构图总分240分),合格分数线为181.20分。

安徽学校范文3

一、做法

“行知模式”引领培养模式创新

安徽省行知学校发展的“行知模式”可用三句话十二个字概括,即“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

“面向人人”,回归教育本源,破解招生难题,改革办学模式,体现职教本质属性,诠释“为谁办职教”。近年来,通过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安徽省行知学校实施公、民办职业教育大融合,开展区域内培训资源共享,建立培训大平台,组建了歙县行知职业教育集团。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全日制班和非全日制班、技能教育和休闲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等结合起来,把职业教育课堂开到一切有技能需求和生活质量提升愿望的人群,面向人人办职业教育。在一个人口仅40万的山区小县,学校连续多年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超千人,每年培训上万人次。

“校企育人”,回归校企本质,破解教学难题,改革培养模式,体现职教发展规律,诠释“怎样办职教”。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必须走校企合作育人之路。行知学校努力改变传统的关门办学、机关管理、普教套路的传统模式,开门办职业教育,跨界办职业教育。与市县经济开发区融为一体,在开发区设立实践实训实习基地,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引企入校和入企实践、入企办班、入企实习,形成校企融合,共育有用之才。

“生利成人”,回归教育目的,破解就业难题,改革评价模式,体现职教终极目的,诠释“何谓真职教”。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生利为宗旨,以成人为目标,“生利成人”是检验职业教育的唯一标准。探索以贡献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学校和社会评价模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三生教育”,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利、学会生活;加强“三能训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能、熟练的技能、发展的潜能,进行“三自培养”,即生活自理、个人自律、班级自治,着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手脑并用、德能双优的技能型人才。

“政、校、行、企”四位一体构建办学机制

2007年12月,安徽省歙县徽雕艺术学校由安徽省行知学校、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和歙砚协会合作创办,标志着政、校、行、企四位一体集团式办学和管理机制的出现。2008年,在没有现成模本和经验参考的前提下,与行业企业通力合作,申报极具地方特色的“徽雕艺术专业”,得到当地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支持。当年,徽雕艺术专业被省教育厅特批为安徽省地方特色专业,后发展为民间传统工艺专业。

2010年,在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的指导下,由安徽省行知学校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行业协(商)会等自愿组成的产教联合体与利益共同体“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成立。集团成员本着自愿参加、优势互补、骨干带动的原则,以互惠互利为前提,实行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全方位合作,形成集团经营优势,达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办学与企业经营的效益。

2013年1月,由安徽省行知学校牵头,中国歙砚学会、歙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徽派古建公司、歙县老胡开文徽墨厂、徽世林宝文化艺术公司、鲍方砚堂等23家政、校、行、企共同加盟的“安徽省行知学校校企育人联盟”成立。该联盟的成立,旨在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构建校企合作多方参与的决策、评价、监测机制,深化和完善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化办学体制。

“三引三入”深化校企合作

行知学校通过“三引”、“三入”方式深化和做实校企合作机制。所谓“三引”,是指“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和“引企入校”。把企业的资金引入学校,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引进企业高级技能型人才,承担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强化学校实训教师队伍;把企业引进校园,做到前厂后校,企业工厂成为学生的实训课堂,做到知识与技能无缝链接。近年来,先后引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上百名,其中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级高级技师等数十人,“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师资力量显著增强。在“引入”的同时,组织师生“入企调研”、“入企实习”、“入企实践”,杜绝知识与技能两张皮,让教师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让学生走出校门前就能了解企业规章、理解岗位要求、把握市场方向。

“教学做合一”创新教学模式

行知学校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适合本专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切实践行陶行知所倡导的“知行合一”、“行知统一”、“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在校内企业从事产品制作,从作品的自主设计,到操刀雕刻,依照工艺品制作流程进行系列化实习培养,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

由于传统工艺品制作难以在大课堂上教学,每个教师也很难同时指导一群学生学习,行知学校在教学中采取陶行知提倡的“小先生制”,实行老生带领新生,熟手指导新手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团队精神,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培养新老学生之间的协作和良好的学友关系。

“大师驻校”组成师资团队

考虑到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的特殊性,现有师资队伍管理的制度和机制不足以吸引优秀专业技能人才入校任教。行知学校创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本着“能者为师、贤者为师、跨界选师”的原则,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由本校相关课程教师任教,专业技能课程全部外聘。学校先后聘请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副会长周美洪、徽学大师张脉贤担任高级顾问。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传承人曹介铭,中国当代砚雕大师方见尘等亲临指导。聘请16位徽雕工艺师长期驻校,在培训基地任教。目前经常来校的砚雕、石雕、木雕、竹雕等专业工艺师有十多位。这些外聘大师带着自己的企业、资金和项目进学校,开办“大师工作室”,同时承担学校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既是工艺大师,也是企业家,同时又是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由于这种特殊的“校企合作”方式,学校无需向他们支付报酬,但他们却必须承担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

“3+X”学制强化技能教学

行知学校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理论,制定严谨周密的教学计划和合理可行的课程体系。“民间传统工艺专业”课程包含中华古典文化、徽文化常识、素描、国画、图案设计、书法、篆刻、徽派雕刻基础等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此外,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训操作指导和实地考察研修。这种课程安排突破作坊传承模式只讲操作不懂理论的狭隘的经验型教授方式,使培养出来的学员具有更深厚的潜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民间传统工艺专业采取“3+X ”的学制,前3年为本校正规学习,“X”则为3年后的不定期学习,根据学生的志向和需求,或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或继续在校内跟随大师深造,或跟随大师在工作中学习。为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课时安排上,第一学年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为8∶2,第二学年则安排为2∶8,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则有大师的言传身教和动手操作相结合。这种课程安排充分体现出本专业文化性和工艺性相结合的特点。

专业特色教材的开发,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鉴于过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作坊式培养,口传身授、模仿操练多,文本记录和系统知识少的特点,学校特邀有关大师编写讲义或讲稿,鼓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自主编写相关教材。充分利用实物作品的教学功用,录制示范操作视频等非文字性的直观教材。

依托“大师工作室”建造实习基地

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是职业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对于“民间传统工艺”这种资源稀缺的专业,行知学校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方式,较好的解决了实习基地问题。首先是通过职教集团与区域内相关企业联合办学、合作办学,让学生有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其次是“引企入校”,将行业内大师级人才及所办企业引进学校,形成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这种校内企业,既是“大师工作室”、校办工厂,也是学生实习实训的课堂,学生可以随时入室操作练习。

专业开办以来,学校在原有的实训基地基础上,加大建设步伐,接手原校办工艺厂资产,投资23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500余平方米的砚雕实训室、1000平方米的砚雕陈列室、300余平方米的“非遗传承成果展馆”,并正在兴建非遗教育中心、非遗教育长廊、非遗教育大楼。投入400万元购置实训设备和器材,以满足学生初步的实训需要。通过“引企入校”,专业实训基地现在已经增加到5个,近1300平方米。

“五能”培养目标检验培育效果

行知学校对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学生提出“五能”的培养目标,即能画、能写、能雕、能设计(创作)、能欣赏,让学生真正能在“民间传统工艺”领域发挥传承和创新作用。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改革传统教学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专家评价、市场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学校内课堂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言行、课堂学习、实训作品做出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的评价。学校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专业技能比武 ”活动,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评委,全面检视学生综合知识(徽文化、陶文化、文学修养等)、美工基础(书法、绘画等)和雕刻技能。

安徽学校范文4

【关键词】 传染病;疾病爆发流行;对比研究;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51 G 478.2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788-04

在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爆发疫情是最为主要的类型[1]。据教育部和卫生部的通报,2006年前5个月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起数的82.62%[2]。学生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传染病一旦在校园中蔓延,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有研究指出,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增长趋势,且以乡镇地区最为明显[3]。住宿制学校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特殊的生活方式,受到校园内传染病的影响增加,应当受到关注。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传染病发病情况,笔者于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对安徽省5个县寄宿制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安徽省抽取长丰、绩溪、全椒、濉溪和岳西5个县作为调查点,每个县抽取寄宿制学校5所,共计25所。每所学校从符合条件的年级抽取1~3个班,对其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 624份,回收并审核后的有效调查问卷5 556份,问卷合格率达98.79%。学生年龄范围9~21岁,平均年龄为(14.97±2.07)岁;其中长丰县958人(17.2%),绩溪县1 008人(18.1%),全椒县1 019人(18.3%),濉溪县1 722人(31%),岳西县849人(15.3%);男生3 241名(58.3%),女生2 315名(41.7%);住校生2 607名(46.9%),住家学生2 133名(38.4%),住亲戚朋友家的334名(6.0%),租房住者482名(8.7%);小学生721名(五年级学生377人,六年级学生344名),初中生3 201名(初一1 011名,初二1 288名,初三902名),高中生1 634名(高一528名,高二490名,高三616名)。

1.2 调查变量与方法

1.2.1 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 包括性别、独生子女情况、学习阶段(小学、初中和高中)、体型(很瘦、偏瘦、中等、偏胖和很胖)、地区(长丰县、绩溪县、全椒县、濉溪县和岳西县)、父、母文化程度(无父/母、未上或小学未毕业、小学毕业、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住宿类型(住校、住亲朋家,租房住和在家住)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下等、中下、中等、中上和上等)等。

1.2.2 传染病发病情况 问卷中要求学生填写自己在最近1 a内几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主要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肺结核、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红眼病”)和疥疮。传染病以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为依据。调查员到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调查,学生集中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方法 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一般情况;χ2检验用于分析传染病发病率有无差异。以性别(男生为参照)、地区(岳西为参照)、住宿类型(在家住为参照)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上等为参照)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农村寄宿制学校传染病发病情况 被调查学生在过去1 a内至少患过1种传染病的有1 770人,传染病发病率为31.9%。由表1可见,传染病总发病率,以及疥疮和乙肝这2种类型传染病的发病率在住校、住亲朋家、租房住和在家住这4种住宿类型的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可知:住校生传染病总发病率高于在家住宿学生(OR=1.16,P<0.05),租房住的学生传染病发病率高于在家住宿(OR=1.34,P<0.01);住校学生乙肝发病率高于在家住宿(OR=2.12,P<0.05),其疥疮发病率亦高于住家学生(OR=1.83,P<0.01)。

2.2 农村寄宿制学校传染病疫情分布特征

2.2.1 不同性别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 由表2可见,男生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33.5%,女生为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1);甲肝、乙肝、红眼病和疥疮发病率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皆是男生高于女生。

2.2.2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 由表3可见,传染病总发病率在各学习阶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红眼病、甲肝和结核病这3种类型传染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可知,初中生红眼病发病率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其结核病、甲肝的发病率也均高于高中生。

2.2.3 不同地区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 由表4可见,传染病总发病率的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2,P<0.01)。腹泻、红眼病和疥疮这3种传染病发病率的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可知,长丰县的传染病总发病率高于岳西县和濉溪县,OR值分别为1.33和1.36,P值均<0.01。长丰县的腹泻病发病率高于岳西县和濉溪县,OR值分别为1.36和1.28,P值均<0.01;岳西县红眼病发病率高于绩溪(OR=6.76,P<0.01),濉溪县红眼病发病率高于岳西县和全椒县,OR值分别为9.62和1.84,P值均<0.01;岳西县疥疮发病率高于濉溪县和全椒县,OR值分别为2.97和1.85,P值均<0.01;绩溪县和长丰县的疥疮发病率均高于濉溪县,OR值分别为3.14和3.85,P值<0.01。

2.2.4 其他 由表5可见,传染病总发病率在不同自评家庭经济状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4,P<0.01);不同体型的学生之间传染病发病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P<0.01)。

2.3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传染病发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Forward:LR法,纳入、剔除标准分别取0.05和0.10)可知,地区、住宿类型和性别可能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传染病发病率的影响因素。见表6。

3 讨论

学校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学校的社会性为病原体的输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相对独立性又恰恰为传染病的传播和爆发提供了外部条件[4]。若没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防范措施,极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传染病在校园内流行和爆发的报道较多[5-7]。2004年以来,寄宿制学校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逐渐建立起来,虽然解决了一部分孩子“上学路途远”的问题,但其本身尚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8]。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校园内的时间比普通学校学生多,其接触传染源的机会也相对增加,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与寄宿制学校传染病发病情况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9-11]。

调查结果显示,安徽农村寄宿制学校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1.9%,高于顾娅芬[12]和李秀芝等[13]的报道,可能与资料来源或传染病分类方法不同有关,也有可能是由地区间的差异造成的。传染病总发病率和部分类型传染病(如乙肝、红眼病和疥疮)的发病率,均是男生高于女生,与毛德强等[14-16]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是因为男女生的性格、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交方式上存在的差异造成的。学校和家长应根据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从而更有效地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多因素分析中学习阶段对传染病总体发病率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学习阶段的主要传染病发病类型不同造成的,初中生红眼病发病率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结核病、甲肝的发病率也均高于高中生。笔者认为初中生相对于家长保护较多的小学生和学习压力较大的高中生而言,活动空间较大,接触到病原的机会更多;再加上卫生知识缺乏,良好卫生习惯尚未养成,传染病发病的机会也就增加了。因此,在初中生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传染病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和政策方针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地方的有关部门应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此次调查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中,不同住宿类型的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各不相同。其中,在家住宿学生传染病总体发病率最低,住校学生乙肝和疥疮的发病率均高于在家住宿学生。从这个结果不难看出,类似于疥疮的接触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在人群高度密集、学生集体生活的寄宿制学校中,非常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因此,在学校传染病预防中应重点控制。调查中部分学校由于资源不足,宿舍达不到一人一铺的标准,这对传染病的预防是十分不利的,应尽快做出调整。

安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了在校学生的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止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建立健全学生晨检制度和缺勤原因追查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首发病例,是防止疫情蔓延的有效环节[17]。有研究指出,传染病患者往往伴有一些不良心理特征[18],在进行身体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同时加强关爱和鼓励。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应一起努力,将校园传染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致谢:本课题得到安徽省学校体育卫生协会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4 参考文献

[1] 王海波,劳旭影,毛国华.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8,8(2):326-327.

[2] 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EB/OL].关于近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的通报. [2006-06-27]. 省略/cm/jycm/beijing/jybgb/zh/t20070314_70188.htm.

[3] 付志智,张建明,吴秀玲.广西2004-2006年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情况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8,24(1):55-56.

[4] 楼乐平,汪永良.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病的特点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2-533.

[5] 何义林,吴成俊,叶冬青.枞阳县近10年中小学生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5):371-372.

[6] SCHMID D, GSCHIEL E, MANN M, et al. Outbreak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an Austrian boarding school, September 2006. Eur Surveill, 2007,12(3):224.

[7] STEIN-ZAMIR C, VOLOVIK I, RISHPON S, et al. Tuberculosis outbreak among students in a boarding school. Eur Respir J, 2006,28(5):986-991.

[8] 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8(2):7-11.

[9] TUNCEL AA, ERBAGCI Z. Prevalence of skin diseases among male adolescent and post-adolescent boarding school students in Turkey. J Dermatol, 2005,32(7):557-564.

[10]YEUNG LF, LURIE P, DAYAN G, et al. A limited measles outbreak in a highly vaccinated US boarding school. Pediatrics, 2005,116(6):1 287-1 291.

[11]江超穗,蒙礼坚,江蓓,等.桂西农村一所寄宿制小学甲肝爆发调查.应用预防医学,2007,13(3):191.

[12]顾娅芬.临沧市普通中小学传染病疫情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343.

[13]李秀芝,刘凤云,刘秀珍.哈尔滨市太平区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408.

[14]毛德强,汪新丽,陈亚林,等.三峡库区重庆段2004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6,33(2):172-173.

[15]刘小凤,李烨.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疾病控制杂志,2003,7(4):367.

[16]郭强.疥疮348例临床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125-126.

[17]李士凯.寄宿学生的疾病预防与管理.现代预防医学,2005,32(2):156.

安徽学校范文5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现状;发展;安徽

中图分类号:G8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110―03

学校体育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担,随着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进程,素质教育不断的深入,健美操以它健身美体、休闲娱乐、心理调整、表演竞赛等多功能整体效益,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普及性的体育锻炼项目,以有氧练习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它鲜明的音乐节奏、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各种艺术门类的渗透与融合,无不体现出时代的特点并显示出更大的艺术突破性和魅力优势。健美操特有的运动形式给人以热情奔放和勃勃生机,充分满足学生运动欲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对学校体育整体健康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大中学校健美操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为推动我省学校健美操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31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在安徽省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学员中,分别来自全省各个市、县和乡镇中学,随机抽取289所中学,其中市县级中学96所、乡镇中学193所。包含小规模的学校102所、中等规模的学校134所、大规模的学校53所。利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的机会,采取分散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形式,随机抽取98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本研究有关的教材、论文等文献数十篇。

1.2.2 电话访问法 以电话、访问的形式对31所高校中有关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的一线教师和专家进行了访问。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分别设计了中学健美操开展情况和中学生对健美操的态度等两份调查表。中学体育教师问卷发放300份,有效问卷289份,有效回收率96%。学生问卷发放1200份,有效问卷980份,有效回收率81.7%。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计算机的支持对问卷调查、访问的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健美操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1 高校健美操开课率 调查显示,安徽省高校健美操开课率为93.5%。这和我省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使很多学校在昔日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开设了很多新兴的运动项目。健美操内容丰富、节奏鲜明、动作变化多、时代气息浓,成为很多高校选择的项目。

2.1.2 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形式 健美操教学形式很灵活,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教学条件和师资情况,可以准备活动的形式安排健美操内容,可以其它项目混合安排教学内容,可以健美操选项课的形式出现,可操作性很强,这是很多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的原因。少数学校三种形式并存,大部分高校以混合课和选项课两种形式并存,从表1可以看出我省高校健美操课开展的比较好,已经74%的学校开设了选项课,有的学校已经成为特色课程。目前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展(或正在酝酿开展)健美操教学俱乐部。

2.1.3 高校健美操课外开展状况

2.1.3.1 课外健美操俱乐部开展现状 调查显示安徽省高校有51%的高校设有健美操课外俱乐部,满足了一部分同学的自身需要和喜好兴趣,调动了学生参加健美操练习的积极性,但是组织形式仍很单一,主要是收取少量费用的低偿服务,不能够满足更多同学的需求。

2.1.3.2 高校健美操课外的延伸与扩展 健美操运动将健、力、美的特点融为一体,使运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一项极具观赏性的体育运动,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也给校园文化带来了活力和亮点,使得健美操有了扩展的机会。表2显示96%的学校在各级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的文艺汇演中纳入了健美操的表演内容,90%的学校在艺术节中安排了健美操的表演或比赛。规模小到班级、院系,大到全校性的活动,参加表演的人数少到几人、十几人,大到几十人,有的以健美操的内容,团体操的形式,参加表演达数百人之多,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1.4 高校健美操竞赛与交流的调查分析

2.1.4.1 普及与提高的困扰 表3显示有67.7%的学校举行过健美操比赛,说明健美操在高校有一定的普及率,但是2001年省教育厅体卫处举办的健美操比赛仅有7只队伍参加(2003年因非典停赛一次,2005年将在十月份举行)占全省高校的8.8%,2004年有12支队伍参加了高校艺术节健美操比赛,参赛队伍有所增加,但在省内80所高校参赛率仅15%。在访谈中得知,没有参赛的主要原因:1)是学校对参赛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2)是训练条件差,师资力量不强,搞搞教学还行,参加省级比赛能力有限。3)是担心训练水平不高,心中没底,成绩不好会影响个人或学校的声誉。

2.1.4.2 校际交流贫乏 表3显示有29%的学校之间有过交流(包含竞赛过程中的交流),但是仍显贫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交流的作用认识不足和经费不足,校际之间缺乏横向联系的组织。

2.2 中学健美操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2.2.1 中学健美操开课现状和影响因素

2.2.1.1 开课率低 调查显示,中学健美操开课率偏低,占被调查学校的13.1%。其中市级学校开展的较好,占57所被调查学校的35.1%、县级学校和乡镇学校健美操开课率很低,分别占15.4%和6.2%(表4)。可喜的是有一部分学校正在做开设健美操课的准备,市、县级学校加上准开课率均以超过半数,乡镇学校的普及程度仍然偏低。

2.2.1.2 影响因素 1)目前很多中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重视智育教育,忽视体育教育。由于领导不重视、监管力度不够,体育教师不作为现象经常发生,很多体育课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处于“放羊式”的随意状态。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中学体育场地和设施得到了改善,但远远不能适应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场地设施的缺乏仍是影响健美操开课的原因之一。3)师资力量不足,健美操专业能力有限也是普及的一大障碍。尤其是乡镇学校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2.2.2 中学健美操教学形式和内容 表1显示中学健美操

教学形式以准备活动形式居多,占41.6%,其次是混合课的形式,占25.1%,选项课仅占9.6%,这和中学体育课班级人数多(50人以上),上课时间短(45min)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以准备活动的形式出现,既增加了新的教学素材,又改变了单一枯燥的准备活动内容,可谓一举两得。中学健美操的教学内容以健身健美操为主,少数学校有啪啦啪啦舞和街舞内容。

2.2.3 中学健美操课外训练和参赛现状

表6显示,中学健美操课外训练和比赛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最基层的校级比赛和表演仅占被调查学校的10%,组织课外训练的学校占10.7%,市教委和省体卫处都举办过健美操比赛,但参赛队伍很少。由于开课宰低,普及程度相差甚远,更谈不上提高的问题。

2.2.4 安徽省中学生对健美操的态度 表7显示:我省中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前5位依次为羽毛球15.9%、篮球15.1%、足球12.6甲o、武术11.2%、乒乓球10.3,很显然,中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好态度和体育教学内容有着一致性,由于健美操的开课率很低,很多学生对健美操认识不足,喜好态度远次于第8位,但是在对街舞和跆搏健美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8),这和流行乐坛歌星们的表演和他们的MTV作品有一定的关系,他们从中看到了“酷”、时尚和活力。

2.3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2.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健美操没有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很好的提高,校际之间横向交流少,对竞赛的教育作用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2)学校经费投入不足,高水平的健美操教师不多。3)课外练习的组织形式不够丰富,不能满足更多同学课外健美操练习的需求。4)中学健美操开课率低,占被调查学校的13%,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主要原因是受重智轻体的影响,领导不重视,教师不积极,上课随意性大。

2.3.2 发展思路 1)建立高校健美操协会加强健美操的组织和管理,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比赛和表演活动。2)淡化竞争意识,增强参与意识,重视竞赛的教育作用,通过参加不同级别和规模的健美操比赛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在普及的基础上达到提高的目的。3)培养和调动健美操骨干分子的积极性,积极扶持引导,鼓励学生创建健美操爱好者协会,形成学生自发组织、自发管理的学生社团,增加课外练习的组织形式,满足广大健美操爱好者的需求。4)加强体育教师健美操的在职进修与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改善教师的专长结构。5)重视健美操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安徽省各级学校健美操快速普及与发展。

3 结 论

安徽学校范文6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做了全面性的分析,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 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促进农村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对策。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 “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