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高考范例6篇

播音主持高考

播音主持高考范文1

一、学生素质不能保证

现今,观众、听众对主持人的要求早已不仅限于普通话标准、容貌端庄,大家更注重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知识层面、应变水平、谈吐风度等)。北京广播学院录取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除了符合专业要求外,文化课成绩也必须达到普通高考本科分数线。而其他院校该专业大都纳入艺术类招录,高考成绩只需达到艺术类本科分数线即可。而我省大部分专科学校也开办播音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根本跟不上,毕业后无法胜任播音主持工作。

二、教学设备不能跟上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教学,需要先进的录音录像设备,需要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演播室、机房、录音棚,而据我们了解,省内的这些学校基本很多都不具备完备的教学硬件。

三、专业师资不能到位

由于是新开设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是短期内无法补足的。播音主持专业是个特殊的专业,实践性特别强,教授此专业的老师除了具备专业基本功还必须拥有丰富的播音主持艺术实践。省内的这些学校基本没有正规的播音主持老师,有的是中文教师自学后就上讲台,有的是表演教师上课,有的是声乐教师授课,还有的临时引进大学毕业生当播音老师,因此,教学质量完全不能保障。

四、就业市场很小

在大家的印象中,播音员、主持人是一种很风光的职业,容易出名,也容易得利。此外,由于该专业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也给一些文化课较差但有一定播音、主持基础的中学生提供了升入大学学习的机会。我省及各市各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经过资源整合、频道细化、栏目承包后,虽然播音员及主持人的位置比过去多了不少,但人员配置基本到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扩张,即使有新增岗位也相当有限。尽管目前的播音员与主持人有相当一部分难以令人满意,但并非科班大学生就能取而代之,因为媒体在用人上既重学历又重经验,有时经验更被看重。目前电视台、广播电台用人体制比较复杂,有的有正式人员编制,有的属于“台聘(台里统一聘用的)”,有的属于栏目组聘用的。我省广电局每年能获得正式人员编制进入广电系统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只有几个人,其他形式的不予统计。我省省级及长沙市各家广播电视播音员与主持人总计近200人,早已饱和,各地市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播音员及主持人则非常有限,每个县台自办节目量小,2到4名播音员就足够了。此外,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数量有严格控制,除了现有电视台、广播电台有新的人员需求或进行人员调整外,不可能产生新的就业岗位。再者,与整个传媒从业人员一样,播音员与主持人流动性很弱,大多也只是在行业内部流动,老的不走,新人自然难进来。目前,我省还有一大批以前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没有合适的岗位和栏目。

五、专业设置何时不再跟风

提起专业设置的跟风热潮,不难想到十几年前曾经火爆一时的财会专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财会人才紧缺,各高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纷纷开设财会专业。随着一批批财会专业学生毕业走向就业岗位,会计人员供大于求。从1999年起,财会专业急剧降温,每年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减少15%,一些办学条件一般的院校便停止开设该专业。不可否认,这一过程是高校办学、招生走向市场化的必然过程,但对无法找到工作的该专业毕业生来说,他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这就凸显出各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责任问题,相对于考生而言,办学者、主管部门更应该能够看到某种专业的就业前景。

据了解,高等院校增设科目,必须将申请材料报到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由他们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的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讨论后决定是否批准。由此看来,国家审批制度可以说是非常严格。然而,据高校内部人士称,如今高校教育发展迅速,从学科设置方面看,教育部对高校的控制已力不从心,高校报到教育部的申请一般都做了“文字花样”,一般都能得到批准。同时,高校在扩招方面自主性非常大,教育部审批的招生规模,其实起不到实际的限制作用,非教育部直属院校尤其如此,财会专业人才严重供过于求的事实,对这种说法做出了有力的旁证。

播音主持高考范文2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漫谈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30-01

一、前言

播音主持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通过音色和音调等变化,合理调整每句话的基调声音,使语言更加富有吸引力,能够感染更多听众。在主持过程中,会创造出独特的语言神韵,表现出特有的语言艺术,从而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视效果。所以怎样提高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使广播节目具有更多的魅力,需要广大播音主持工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二、注重教育教学的培养

由于播音主持对于语言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经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每一位播音主持工作人员都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化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语言创造力,从而满足不同节目对于语言表现力的不同要求。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应根据广播节目的实际需要,开展符合适合的播音主持培训。同时根据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根据当前广播节目中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还可以开展相关的主持比赛,让学生在不断地提高播音主持能力,从而能够适应未来播音主持工作。例如,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等,许多人都喜欢看这样的节目。教师可以模仿这样的节目,因为学生比较了解,所以开展难度比较小。然后通过对每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对比电视节目的差距,加上教师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当前国家应该增加在相关教育方面的投资,加强高校对播音主持人员的培养,使更多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走向社会,服务于大众,给观众带来更多赏心悦目的电视广播节目。

三、广播行业应加强培训和考核

提高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还需要播音主持行业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把广播节目做的更好。首先,行业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针对不同电视广播节目的特点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开展针对性的筛选工作。其次,加强培训工作,围绕语言表现力,邀请专业讲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使其语言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最后,对播音主持人员开展考核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不断的考核,使播音主持有紧迫感,才能够使其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从而保证了广播节目的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社会的监督作用

在社会的监督下,权利的使用会更加的公正和公平。同样,播音主持人员接受社会的监督,也能够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播音主持水平。因此,提高播音主持语言的表现力还需要重视社会的监督,在观众的合理建议下,从而不断提高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例如,每个节目可以设置专门的邮箱用于接受社会观众提出的合理化意见,然后根据观众提出的意见,播音单位可以进行有效改善。因为只有按照观众的需求来开展播音主持,才能够使节目更受观众的喜爱,才能够使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受观众的喜欢。

五、主持人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还在于主持人自身认识到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重要性,能够主动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想要具有较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水平,主持人要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和应用中自觉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观众能更加享受这种丰富的语言表现力。这就要求主持人加强对行业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多读相关的书籍,拓展学习的范围,开拓视野,有效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江苏卫视的《昆仑决》,主持人不仅要有关于自由搏击和综合格斗的知识,还要掌握多国语言,在介绍选手的时候使用其国家的语言,同时把多国语言以不同的声色和声调表达出来,使现场氛围更加热烈,从而保证了节目的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播音主持通过对于语言的创造,把各种事件以最佳的语言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才能使节目有更多的情感因素,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所以,只有不断提高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语言表现力,才能够使播音主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有所增加,才能为更多的观众所喜欢。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节目,才能够使广播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晟.如何提高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J].视听,2015,(08):107-108.

[2]刘涵.论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4,(19):137.

[3]许敬.试论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5,(10):54.

[4]费伟.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J].新闻传播,2013,(07):112.

播音主持高考范文3

关键词:县(市)级播音员 主持人 素质 流失现象

笔者曾经工作过的地级媒体所辖3县4区和10个林业局(县级),每一个县级台都是双班(广播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都自办有独立的广播电视节目,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数量有近百人。学生假期里对江苏几家县(市)级广播电视台也进行了调查,都发现了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就是留不住好的播音员、主持人,其原因并非庙小留不住高僧,还伴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县(市)级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状况分析

人员构成:县(市)级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科班出身少,半路出家多。从我国广播电视界的现状来看,播音员、主持人大致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二是编辑、记者兼职做播音员、主持人;三是教师或演员等行业从业人员改行做播音员、主持人;四是从社会上招聘进来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县(市)级广播电视台,进台第一学历是中国传媒大学(北广)、浙江传媒学院(浙广)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就连一般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也很少会选择县(市)级台,人即使来了,大多数也是将此工作作为一个过渡和“跳板”或改行从事其他工种。

目前,县(市)级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大多数是从社会上招聘而来的,在挑选、录用播音员、主持人的时候,往往侧重年龄、形象、声音三项素质,对其他方面的考虑不多,选拔的对象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新闻采编专业、新闻后期制作、新闻纪律等了解不多,再加上文化素质高低不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直接就奠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较低的层次线。

工作分工:县(市)级广播电视台播音岗位专家少,杂家多。由于经济和体制上的原因,县(市)级台一般是广播与电视节目同一套专业人马运作。播音员、主持人每天要跨机构、跨部门去完成播音主持工作,“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文艺节目、广告”都要去播音和主持,播音员、主持人专职从事一个栏目、一项工作的少,几个栏目一肩挑、一人干几个活的人多。

自身发展现状:县(市)级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充电机会少,岗位锻炼多。在县(市)级广播电台中,内部培训的机会较少、外出培训的机会又受到经济和工作因素的制约,播音员、主持人很少有接受再培训、再教育的机会,他们的全部学习和培训机会就是“岗位锻练、自学自悟”。因此,“电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专业队伍管理:县(市)级台播音员、主持人的管理一般采用部门负责制,以“块”管理为主。人在哪个部门,考核就由哪个部门管理,考核管理以粗放为主,很少有一套专门针对播音员、主持人业务特点管理的制度进行约束考核,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大盲区和漏洞,基本没有播音组,因此也就没有了内部的专业学习和提高。

职业特点:一专多能型。县(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制作中心同上级台是不能相比的,他们在机构设置上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是工作起来就有些乱章法,播音员、主持人往往身兼数职,集采访、编辑、制作、播音、主持甚至灯光、电工于一身;还由于播音员、主持人人手少,常常是广播、电视节目都要上,甚至一天还要为几个节目串场。

县(市)级台播音员、主持人流失现象分析

非编采人员多,专业人才少。人力资源成为制约县(市)级广播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播音岗位尤其如此。在我们调查的多家县(市)级台都有这样的现象,非编采人员多,他们的名额挤占一线人员(采、编、播)的人数,播音员、主持人很多是没有签约人员,这样的体制,导致许多真正热爱播音主持专业的人不得不另辟蹊径,去寻找其他岗位。

忽视专业待遇,人才出现断层。县(市)级广播电视台不十分重视播音的一线人员的各种待遇,这样导致一些播音主持的业务骨干丧失信心,逐步成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不思进取导致的是工作缺少积极性,没有创作愿望,产生不了创作激情,稿件播音平淡,节目主持“万金油”。而很多有编制的人占据着位置却没有作为,由于这些人占有编制,又不好再进专业人,这样就又出现了青黄不接新老断层的现象。

按人头分配广告创收指标,又是对专业人员的严峻挑战。广告是台里的重头创收任务,如今评价领导者的能力,都以台里广告的效益作为考核的指标,为了人人肩上有创收指标,播音员、主持人也不例外,被派上招揽广告的指标任务,这一挑战致使很多专业非常好的播音主持业务尖子,由于无力去完成创收指标而离岗或者下岗。一位市级台的元老级播音员,业务能力很强,可是在不到5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热爱的话筒,原因很简单,只因为平时与外界接触少,广告任务完不成。

解决县(市)级台播音员、主持人流失现象的方法

以人为本,留住人才。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目前很多的县(市)级台播音员、主持人专业管理模式较为封闭,还是沿用传统的用人机制。传媒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一支以传播新闻为使命,具有较高素质和奉献精神的播音主持队伍,才能担负起一个台的传播、宣传任务。要做到这一点,观念要更新,体制要创新,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提倡从报酬上向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倾斜,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千方百计吸纳人才、留住人才。

创明星主播,留住人才。这要从播音主持人才队伍中细心挖掘、悉心培养,为优秀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必要条件,培养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星播音员和名主持人,打造地方特色,可以为有专业潜质的播音员、主持人量身定做节目,给他们创造一切能锻炼的机会,扶持他们发展,让地方的播音员、主持人迅速成长,稳定、健康发展。

办精品节目,留住人才。县(市)级广播电视台由于人、财、物受限,要想办好各类栏目,是很困难的。栏目办多了,势必造成资金投放不足,人手、设备短缺,到最后看似栏目不少,轰轰烈烈,眼花缭乱,但让人留下印象的高质量的品牌栏目却如凤毛麟角,有的栏目甚至只能在应付中消失。要办精品节目,就不要盲目开办多个频道,应该立足自己台的实际,按照受众的意愿创品牌节目和栏目,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节目,改变过去新闻、专题、文体、服务一起上的“小而全”做法,集中力量精办一两个节目,以品牌节目去激活整个频道,以精品频道获取观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可信度,用好的节目留住名播音员、名主持人。

加强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与管理

强化播音员、主持人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一些广播电视台曾经对目前播音员、主持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知识水平低”、“政治理论水平低”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位。为此各台特别是县(市)级台应采取措施,调整专业人才培训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培养自己的新人和业务骨干,同时,加强岗位业务培训,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把好出口关。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分批组织播音员、主持人到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专院校深造充电,或是到上级台学习考察。②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不同风格的培养教育,做到“专家”“杂家”兼备。例如:对于擅长新闻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有意识地让他从事专题类、娱乐类等方面的播音主持的锻炼,最终将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体育娱乐等播音主持环节打通,力争让播音员、主持人达到“专”与“精”的有效统一。③挖掘潜力,重点培养。一定要对那些播音主持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重点培养,让他们在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要让越来越多的播音员、主持人更多更广地参与节目的选题、策划、采访、编辑、制作等过程,真正达到采、编、播一体化全过程。

强化专业科学管理机制。从大多数台的现状来看,从“块块”管理收归“条条”管理是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做好这支队伍管理的一剂“良方”。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可能性较小,最好的办法可能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县级台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播音主持管理部门,由有管理经验的播音员或主持人担任部门领导,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独立行使管理权。可以因人制定目标、落实任务,对一些重要稿件,部门领导要善于调兵遣将,根据播音员、主持人的特长来安排工作任务。因此,只有根据播音员、主持人的专长来下达、布置和落实播音主持计划,才能落实到位,使好的稿件最终变成好的节目。为了加强播音员、主持人的管理,目前有些广播电视台设置了专门的播音部,对播音员、主持人统一考核和管理,制定了一整套“播音员主持人管理规章制度”,实行业绩量化考核和薪酬激励制度,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优胜劣汰制度。这是对传统管理的创新,运作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众所周知,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能否有一支作风硬、业务强、素质高、较稳定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不仅是摆在县(市)级广播电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衡量一个台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现状来看,现在台里负责播音主持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人,这些人虽然年纪较轻、形象较好,但却普遍存在学历低、阅历浅的问题,经验的缺乏和才干的限制,使他们难有上乘之作。因此,如何抓好以老带新的队伍建设,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大力扶植三四十岁有一定经验、业务功底好、素质比较全面、成熟稳定型的业务骨干,悉心培养青年尖子,完善青蓝工程建设,是县(市)级台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在年龄、学历、资历等多方面形成播音员、主持人的多层次、多元化,才能使节目丰富多彩,有精品、有特色。

用名播音员、主持人带出名栏目。对那些敬业爱岗、有突出贡献的播音员、主持人,采取特殊岗位津贴制或其他奖励形式,同时,为这样的播音员、主持人打造、开办与其个性特征相吻合的节目或栏目,打造品牌,树立精英意识,留住人才,增强媒体传播效果。

县(市)级台播音员、主持人的流失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只要各个台真正重视播音主持队伍的稳定问题,正确对待和解决目前播音主持岗位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就能够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也能够赢得受众的欢迎。一个台的工作成果的呈现是播音员、主持人最后完成的,一支稳定的播音主持队伍决定一个台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2.碧冷、陈枫:《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吴郁:《节目主持艺术探》,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4.任远:《名主持成功之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5.王天定、王俊杰、卢焱:《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6.中国主持网,省略

7.邢虹文:《电视与社会――电视社会学引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播音主持高考范文4

关键词: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问题;对策

一、引言

播音主持作为新时代的新生行业,要求从业者能够使用标准的语音将语言表达活动的各个细节内容生动、准确地表述出来,实现对良好声音形象的塑造。借助于这样的工作方法来增强语言本身的感染力,使听众在接受语言的过程中,能够满足更多的心理需求,以此来增强新闻播报效果。当然,在语言播报活动中,使用语言技巧主要是为了可以让播音内容的表现力满足信息传递的需要,在提高语言播报实际价值的同时,能够使其具有更高的艺术表现力,将语言所特有的艺术价值表达出来。为了更好地提高播音工作者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就要让节目本身的受众能够更好地接受语言内容,提高播音主持行业的工作价值,最终推动整个播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播音主持在语言使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我国的宪法已明确规定需加强对其的推广,这样的要求使所有的大众媒体将普通话作为其工作活动的开展工具,来帮助社会大众更好地认识普通话、接受普通话、使用普通话,进而让普通话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大家日常语言交流活动中的标准用语。就目前我国的大众媒体语言播报中的普通话使用情况来看,依旧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有些媒体工作者的播音水平较低,即无法做到对普通话内容的规范化使用,这些现象在地方电视台、广播台中较为普遍,有些地区的播音主持人甚至使用地方方言进行播报与主持。这也就导致了不规范的语音内容被传递给了社会大众,普通话的深入推广也就无从谈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播音主持人员的自身素质较低,其播报水平难以满足播音活动开展的要求,导致语言使用活动存在一些技巧性的漏洞;二是相关语言技巧的培训活动未能有效落实,使得播音主持活动无法按照规范要求一一完成。其次,在播音活动中使用方言,使管理活动本身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纠正方案未能形成,播音工作也就无法顺利开展。

三、提高播音工作者语言使用水平的有效举措

(一)加强对语音成品的审核重视程度

电视播音内容的语言规范化,不仅需要播音工作者的付出,更需要电视台自我纠正与发展。因此,在电视台的播音工作中,必须加强重视语言内容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建立监督机制,使其形成良好的工作循环模式,促使播音内容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规范化。相关语言学专家认为播音工作者之所以念错读音的原因有:第一,播音工作者的基础知识涉及面与储备量存在不足,导致其在播音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第二,一些播音工作者在遇到生字的时候,只是习惯性地去猜,而不是主动地提高自我字词储备量。第三,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影响了其正常工作的开展。第四,受地方语言的影响,导致音节表达的不规范化。

(二)播音工作者应当主动提高自我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的提升,能够使播音员在工作中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央电视台的知名播报员夏青曾说过,年轻人应当认真地去读字典,可以每天完成三页,因为坚持一年下来便可以掌握一整本字典的内容。方明对当下的播音主持业建议,每一名播音主持人都应当人手一本字典,唯有如此,才是对播音主持这份职业最起码的尊重,也唯有坚持下去,才是电视播音主持人员敬业的体现。就现状而言,播音主持人员还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弊病,就是明知有错也不肯改正。这种普遍心理是一种主观上的大错误,更是敬业精神严重匮乏的体现。如果想要真正地杜绝这种错误心理,不仅要从电视播音主持人员身上找问题,还应该治标治本,要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如完善审音工作。

(三)建立健全的主持人职业绩效考核制度

电台和电视台还应该建立健全关于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职业绩效考核制度,也就是说,应当加强对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日常工作中对有声语言规范性运用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积极性,督促他们将有声语言的规范性运用落到实处。

四、结语

我国电视播音工作者的语言使用水平之所以较低,大致可以从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就客观方面来说,主要是因为播音主持行业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播音主持工作的更好开展;从主观方面来说,则是播音工作者自我认识不足,水平不高,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水平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播音主持行业想要在新的时期实现新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做到规范化与标准化,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石新玲.谈新闻播音主持有声语言的反馈调控力[J].戏剧之家,2014(5):268.

[2]李群敏.播音主持有声语言形象感的音声创造[J].大江周刊:论坛,2011(12):11.

[3]姜凤利,姚怀彬.播音主持有声语言形象感的音声创造[J].理论观察,2005(3):117-118.

[4]李芮.音声相和固本求新——浅谈播音主持发声的时代特征[J].新闻爱好者(上),2010(7):92-93.

[5]彭曙光.播音与主持传播属性辨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62-166.

播音主持高考范文5

【关键词】主持与播音;“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效果;实践意义;理论价值

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实。目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为理工类专业适用的操作模式,对于主持与播音专业或者是其它艺术类专业一直缺少可以拿来具体操作的模式,更缺少已经成功的具体案例。因此,在此背景下以主持与播音专业为具体研究对象,提出可供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参考的应用型人才的“树型”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何谓“树型”培养模式

“树型”培养模式是指以主持与播音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为主干,如同一棵树的主干。围绕主干课程的学习,在相应阶段展开与其相关的“分枝”专业的学习与发展,比如婚庆主持、化妆、广告配音、影视动画配音、商务主持、少儿表演与主持培训、成人普通话正音培训、成人塑声培训、成人即兴口语表达培训等等,如同一棵树的主干上长出的分枝。这种“树型”培养模式既能促进本专业的学习提高,又能以本专业为基础,加强“分枝”专业的发展,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专多能,培养学生成长为现实意义上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树型”培养模式提出的社会背景

(一)本专业就业难的形势造成许多在校生对前途没有信心,学习积极性不高,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2010年仅在山东省设点招生的外省本科院校就达到88所。山东本省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已达10所。目前有很多县级台招聘都要求应聘者具备本科学历。

(二)“毕业即失业”给学生家庭、给社会带来焦虑与压力。

(三)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完善。具体到主持与播音专业或者是其它艺术类专业一直是缺少可以拿来具体操作的模式,更缺少已经成功的具体案例。

三、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面对本专业的发展困境,很多业内人士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一)主张调整教学细节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付程教授在2001年指出,学校的专业教育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基础扎实,学养丰厚,业务方面也有相当的优势。但毕业生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偏窄,后劲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主要是“单向式”、“灌输式”,专业教师不足等问题。

(二)主张控制播音主持专业规模

南京师范大学毕一鸣教授在2004年指出,“目前这项专业教育处在低水平盲日扩张的状况,总体规模已经是供大于求,今后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教授认为应当“遏制那种盲目办学的势头,认真审查各校办学、办专业的资质。”

(三)提出改变播音主持专业的办学思路和方向

2004年,上海戏剧学院主持人专业创始人孙祖平教授根据十年办学经验指出,“节目主持人不是一个纯粹统一的职业,而是一个由不同职业构成的工种概念,而我们却把这些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士看成纯粹的同一种人。” “十年主持教育的最大失误在于没有分门别类地培养电视节目主持人”。

(四)一分为三,拆分播音主持专业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潇潇、谭天教授在《论我国主持人培养模式改革》一文中提出的两个观点是:把目前的播音主持专业拆成三个部分:播音专业、新闻主持方向(设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娱乐主持方向(设在影视艺术专业)。两位专家认为主持人应当分类培养,如果不分类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既无法播音,也无法主持好任何一类节目。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提供了一种思路,那就是2003至2005年,在常规专业课以外,开设了三届体育通道班。目前已有多位学生跻身一线岗位,成为我国新一代的体育播音员。2005至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开设“奥运场馆播音员培训班”、奥运会期间,有70名学生在各奥运场馆从事相关工作,并受到肯定。中国传媒大学还开设了“影视配音通道班”,著名配音演员王明军做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专业教师为参加这个通道班的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门,很多参加通道班学习的同学毕业后走上了影视配音这条路。以上做法有了“树型”培养模式的雏形,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只能参照不能照搬,而且也不够全面。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播音主持系自2008级学生开始,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索,在2009级的同学中开始开设多个方向的通道班(商务主持、婚庆主持、广告配音、影视动画配音等),目前已经开办七期,总计42个班。

四、“树型”培养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

(一)在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专门的平台设置

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 两个平台+三个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两个平台是公共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三个模块是岗位技能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其中的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就是开设六个方向的特色通道班作为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这六个方向分别是:婚庆主持通道班实训、商务主持通道班实训、广告配音通道班实训、影视动画配音通道班实训、民生新闻节目主持通道班实训、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通道班实训。开设学期是在第3学期和第4学期,也就是说学生在大二的两个学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两个方向的通道班进行学习,每学期选一个,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选修、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课时数是每学期72节,其中理论讲述4节,其余均为实训课时。测评形式为综合评定,每个通道班都会以作品方式,实现项目教学。授课形式为小组化教学,一名教师带领15到20名学生进行手把手的实践教学。通道班学生作品做成音频或视频,以“山传播音”的名义发到学院网站以及优酷网。

(二)与所开专业课程相联系,发展其它就业方向

“树型”培养模式不仅包括开设通道班这种方式,还采用了其它方式。比如与所开专业课程相联系,发展其它就业方向。

《普通话语音学》:外延方向为普通话正音培训。

《播音发声学》:外延方向为成人塑声培训。

《播音创作基础》:外延方向为少儿艺术语言培训,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上的相关资质培训。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外延方向为面向小学生、中学生、成人、艺考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即兴口语表达培训。

《形象设计》:鼓励学生考取化妆师资格证。

《电视摄像与编辑》:鼓励学生考取摄像师资格证。

《形体训练》:鼓励学生考取不同舞种的教师资格证。

五、取得的教学效果

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运用所学技能参与社会实践并获得报酬。我系也因此树立起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专业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以下是部分学生以所学专业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部分记录:

(一)婚庆司仪:学生李旭、陈晨、姜山、李灿、马华、刘青、部秋霖、王泽森、赵阳、宋学远、张洁、李宏亮、孙亚麒、李珂、崔淼主持多场婚礼。李旭、陈晨合办了一家婚庆公司。

(二)商业演出主持:学生曲潇、张泽鹏、王欣、段晓晨、李灿、李旭、张琪、孙亚琪、毕南、赵秋豪、王泽森、李宏亮、邹兆龙、王雪、宋学远、康鹏、林星等主持多场商业演出。

(三)广告配音:学生汪鑫、李宏亮为宏图三胞、米兰婚纱摄影馆、倾城之恋婚纱摄影馆等录制广告。李迟悦为济宁任城电台录制广告。庞绪峰为泰山区电视台录制广告。李宏亮为北京纪录片频道的《全景》栏目配音。

(四)影视动画配音:2012年5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第五届北京市大学生声音大赛”。第三期影视动画配音班学生汪鑫凭借动画配音作品《贴纸》获得本次声音大赛配音类作品的最高奖“最佳影视配音”奖。

2012年5月,影视动画配音班第一期学生李宏亮、贾云皓和第二期学生汪鑫为爱特光影传媒工作室完成原创恶搞配音作品《疯狂的舟子》配音的任务。此作品在腾讯视频仅上传18个小时,点击播放次数就突破4000余次。

2012年6月9日,影视动画配音通道班第二期学生汪鑫参与配音网络恶搞作品《何仙姑夫系列――包公很忙》,上传网络后,仅优酷网一家视频网站的点击率就已经超过39万,优酷、腾讯等多家视频网站还进行了首页推荐。

(五)少儿艺术语言培训:学生马淑云、马华、汪鑫、王雪、元璐瑶、李璐、高明雪、高洁、徐琳等参加了上海音乐学院少儿语言表演艺术水平考级教师的师资培训。马淑云毕业后开始创业,已经与多家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少儿语言培训班。多名学生在山东省青少年活动中心、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济南丫丫学堂、章丘泉韵艺术培训学校等讲授少儿艺术语言培训课程。

(六)播音主持考前培训:学生王豪、吴珊珊在东营讲授播音考前培训课程。学生马淑云在济南嘉华培训学校讲授艺考培训课程。学生马淑云、张美娟、王兆龙、汪鑫在山东广播电视培训中心讲授艺考培训课程;学生王雪、孙金鑫、高洁、高明雪、崔秀娟、李丽霞在济南、潍坊、太原、唐山讲授艺考培训课程。

(七)化妆师资格证考取:2008级学生马华;2010级学生李宏亮、高洁、房佳琪、林星;2011级学生李棋棋、马振霞考取高级化妆师资格证。他们多次为学院的各类晚会、大型活动化妆、做造型。高洁在艺考班、在高铁列车员培训班担任化妆课授课教师。

(八)摄像师资格证考取:2008级学生杜京考取摄像师资格证。

(九)舞蹈教师资格证:2010级学生高洁考取拉丁舞教师资格证,部分学生正在准备考取中国舞教师资格证。

六、“树型”培养模式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项研究可以为开设主持与播音专业的高职院校提供一种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可复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专多能,使学生成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为本科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参考模式,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其它艺术类专业提供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通道班的优秀学生作品挂到优酷,可以直接为其它院校提供直观的案例。

七、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

(一)完善目前的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体系,为主持与播音专业,也为高职院校的其它艺术类专业提供一种实用、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在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各个通道班的教师将不断完善本方向的教学理论,形成适用于高职层次的教学理论体系。

在尝试、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树型”培养模式将使学生在就业上逐渐摆脱对广电媒体的依赖,在一部分学生进入广电媒体工作的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学生进入广告公司、婚庆公司、私营传媒公司、各级各类语言艺术培训机构等工作,甚至是自主创业。这对缓解就业压力、增强人才发展后劲会有极大的帮助。研究应用型人才的“树型”培养模式,将会给众多高职院校的主持与播音专业提供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典型。同时,也会给高职院校其它艺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付程.21世纪对播音主持艺术教育专业的要求[J].现代传播,2001(1):115-120.

[2] 毕一鸣.播音主持人艺术专业教育忧思录[J].传媒观察,2004(8):39-41.

播音主持高考范文6

一、播音主持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1.播音主持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

播音主持教育的发展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从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第一座广播电台起,播音事业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光辉历程,播音员也从当年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全国的万人大军。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深入,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逐步扩大和提高,近年来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许多社会的其他行业。1986年我国专职的播音员主持人仅有1607人,到2000年增加到16600人。截至2002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播音员主持人总计22600人(其中具有播音职称的共有18000人),而实际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的人员,只有五六万人。目前,在省(市)级台的主持人(包括各频率、频道),一般都超过百人以上,比过去增长了近lO倍。有些台还长年大批聘用编外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其数量难以准确统计。大量的播音主持岗位需要高校为其输送优秀的人才,一部分没有经过语言规范训练的主持人急需充实提高,与之相适应,播音主持教育事业亟待发展。

2.播音主持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

市场需求是播音主持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不仅考生市场巨大,而且办学院校也在激增。由于市场较大,全国各地各种院校不管有没有条件,都争着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上百所院校在每年的寒假期间或初春时节开始接受考生报名,报考的场景用“火爆”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作为培养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最高学府,办学时间长、办学声望高,虽然每年仅有六七十人的招生规模,可报考者却达到七八千人甚至上万人。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许多开办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校也是如此。

3.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现状

播音主持专业近年来的发展可谓喜忧参半。虽说播音主持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就目前来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模扩张与办学力量短缺的矛盾:这几年,各地大学相继开设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这些学校大都依托电台、电视台开课,教材、课时难以规范,教师、教学难以保证,规模扩张与办学力量短缺是目前播音主持教育工作中的一对主要矛盾,这些矛盾最突出的表现是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必然造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二是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的反差:传媒人才是现代社会急需的人才,当前播音主持人才供需的状况,是“既过剩又紧缺”,正如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教授所说:“新闻媒体需要的,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三是日常教学与理论研究的不平衡:不少学校仍然被束缚在一种孤立的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一方面学校无法提供给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一方面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发展也很有限,而从实践中深化的播音理论和教育理论更少。理论研究工作需要理论工作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老师们常常是疲于应付日常的教学,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进行理论的研究和思考,这也是播音主持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现实矛盾。

二、播音主持工作专业评估的必要性

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播音主持至少具有以下作用:

1.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义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

2.传达感情,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作用。

3.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示范作用。

此外,播音主持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播音主持形态――语言使用状况(如语音、词汇、语气、语调等)、镜头前表现(如服饰、化妆、表情、姿态等)、整体风格(如庄重、典雅、新奇、幽默等)――的不同意味着信息处理方式和传播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其实质是特定媒体、特定传播者对文化的取舍问题。而文化选择实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什么个性、什么表现、什么风格的传播者就是什么样的传播的符号表征。作为拥有公信力的广播电视媒体的选择和主流文化的表现,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塑造和表达风格往往会成为大众进行文化选择的潜在标尺,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他们的观念、倾向、好恶、习惯,会借助话语权力、媒体身份、个人名望大范围地传播开来,对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播音主持行业已经和正在获得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成为社会文化生产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然而当前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些人盲目追求“标新立异”,追求感官刺激,将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抛在脑后,不但严重影响了节目质量,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作用的重要和责任的重大是同一个实质的两个侧面,作为传播的凝结点,作为受众的直接“接触人”,作为媒介文化的创造者和“标识”,在享有话语权力的同时,其工作必须接受社会、媒体和受众的监督。

结束语:

作为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工作者,应认清当前播音主持教育事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努力探索和拓展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推进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由传媒大国向传媒强国迈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