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的名言范例6篇

关于教师的名言

关于教师的名言范文1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乙亥杂诗》

2、赞美老师的名言: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郑燮

(4)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6)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尔任斯基

(7)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8)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9)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关于教师的名言范文2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3、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4、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5、少女的年龄,正是一个人用愉快而得意的梦境来麻醉自己的年龄。她时时刻刻想着爱情,那种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要不是因为她愚昧无知,简直不能不说是无邪的了。——佚名

6、人生最大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了收获工人劳动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都是一样。——谢觉哉

7、“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8、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关于教师的名言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75

一、引言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翻译艰涩、语句不通、教学效率低下等等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提高文言文的若干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心理期待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说明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能推动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对学习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进而学有所获具体的办法包括: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将文言文教学内容讲出趣味性,以便激发学生喜欢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可能源于一句名言的触动,也可能是受到文中人物的感染,还有可能是来源于一个有争议的字的解释等等不管是哪一方面,教师都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或者着重让学生朗诵、背记,或者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或者从与文章有关的历史典故、神话寓言、成语故事出发来讲解等等,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从而实现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就可以从“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出发来导入新课,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多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增长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兴趣。俗话说:“文史不分家”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这个时代的文章不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体现了当时很多社会现实问题,并且很多人物、事件都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多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使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方便记忆以及系统学习。在扩充学生见闻的同时,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文章。教师就要联系史,理顺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对学生进行生动、细致、传神的讲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率。

2.对文言字词、句式的教学要灵活。教师要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反复强调,并加以归纳和总结,使其更有条理性。例如,文言文的字词教学,除了基本的字音、字形以外,还要反复强调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及通假字等概念。所谓灵活指的是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更加生动灵活地让学生接受,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考纲要求高中生必须掌握120个文言实词和l8个文言虚词,在如此重的任务下,教师要对这些文言词汇进行总结整理,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对于文言句式,教师要逐步教会学生各种句式的用法,切忌盲目求快。比如,让学生慢慢掌握判断、省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常见句式,知道它们的判别和使用方法。

3.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技巧。正确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有必要的。首先,让学生遵循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即“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达”: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泽文简明、优美、生动。其次,要体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特点。最后,教学生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技巧。1.留:对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年

、官职名、人名、物名等,还有经常使用的成语、习惯语等,如席卷天下、门庭若市、气象万千等。这些不必翻译。2.补:补充省略成份。如:还矢(于)先王。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3.换:把古汉语直接换成现代汉语。如:把“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中的“孰”换成“谁”。“使六国各爱其人”中的“使”换成“如果”。4.调:把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4.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赏析内容教材中的文言文作品虽然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但是学生要想学好文言文,只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引导、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文言作品,对于名篇、名段、名句要多诵读、记忆,以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在大量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话本小说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自由的阅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文言语言、积累文言文知识、学习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理念,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文言文鉴赏水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倘若按照以上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去教授文言文,那么就会很快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加学生文言文知识的储备,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改变目前的现状。虽然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难度很大,但是教师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探索,一定会让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伟民虽化诵读注重积累师生互动回归本色—一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语文.2009(15)

[2]刘泉.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水平之我见.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02)

关于教师的名言范文4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4.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5.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交流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推想成语的意思。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以孔子的名言谈话导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总结,强调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运用这些好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

2.词句段运用

引导学生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以谈话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通过比较引用名人名言的句子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再联系课文内容和例句深入体会引用的好处。

3.书写提示

通过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拓展交流他们所了解的其他有名的书法家,引入书写提示。引导学生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来欣赏赵孟的楷书作品,并谈谈对自己今后写字的启发,达到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和指导学生写字实践的目的。

4.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古语名言,通过自由朗读、练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语名言的意思。学生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教师引导总结四句话的相通之处,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最后拓展交流这四句名言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汉书·贾谊传》

谈话: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今天我们来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板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读一读,结合实际交流。

(1)启发引导:同学们,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预设:遇到问题,随时向人请教,或者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结:对啊,勤问勤查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也能让我们获得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勤问勤查的习惯)

(2)自读交流。

①同学们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一边读一边思考:除了“勤问勤查”,还提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l

重点的句子做标记。

②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读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l

勤问勤查的习惯

l

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l

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l

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3.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1)引导交流:在学习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们还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课前预习的习惯、举手发言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3)小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的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怎样通过“交流平台”的教学,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有更深的认识呢?首先,谈话导入,引入交流主题;接着,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谈到勤问勤查的习惯,以及其他三种学习习惯;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自己的好习惯。

二、

词句段运用

1.推想词语的意思。

(1)设问引入。

师:同学们,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理解成语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设: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抓重点字等方法。

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联系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意思的方法。

(2)举例说明。

①出示成语:赴汤蹈火。

②引导:请联系文言文学过的生字,说说成语“赴汤蹈火”的意思。(指名说)

③回顾:《两小儿辩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是什么意思呢?(热水)

④学生试着解释成语。

⑤教师小结:跳进热水之中,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3)完成练习。

①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的意思,完成课本第91页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

你能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下面成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②学生交流。可以运用泡泡提示语中的句式交流。

走马观花:走,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自愧弗如:弗,不。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俱,一起。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过犹不及:及,达到。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2.引用名人名言。

(1)谈话引入:请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名人名言。(可指名回答,也可小组内互相交流)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名人名言真不少。在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2)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①读下面的语段,体会引用的好处。

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比较引用名人名言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

l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l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②教师归纳总结。

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具有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等作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富有启发性、使语言精练等作用。而在文章末尾引用名人名言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的作用。

(3)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师提问:你在习作中引用过名人名言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举例说明,谈体会。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要求。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呢?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作比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因此,设计了“联系实际谈体会”的教学环节。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2.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书法欣赏

1.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

师:这是谁的作品?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学生:这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知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家。

师: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唐代欧阳询(欧体)、唐代颜真卿(颜体)、唐代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赵体)。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书法作品。

2.书法欣赏。

(1)指导欣赏的方法。

可以从运笔特点、结构特点、整体感觉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

(2)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三门记》。

①课件出示作品:

课件出示:

②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示: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③师:欣赏完《三门记》,你对今后的写字有什么想法?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由“楷书四大家”引入,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常识,还对书法家赵孟的成就心生敬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而本环节突出了方法指导。最后,引导学生从书法欣赏中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写字实践。

二、

积累古语名言

1.读一读,了解大意。

(1)考考大家: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可以用哪一句古语名言来形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读一读下面的古语名言。

课件出示:

l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l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l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l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自由朗读,教师教读,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大致意思。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

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不停地革新。这句话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常用以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

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4)这四句话的共同意思是什么呢?(改革创新,发展超越)

2.背一背,畅谈体会。

(1)引导背诵。

(2)拓展说话:学习了以上四句古语名言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对于这四句名言,重点是让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这四句名言都是文言古语,有些拗口。老师要教读几遍,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读熟了,“其义自见”。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老师只适当点拨指导。最后,力争让绝大部分同学把这四句古语名言背下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本次语文园地教学,注意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1.巧妙导入。

成功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语文园地”设计了设问导入、谈话导入、图片导入等,效果不错。

2.方法指导。

千金在手不如掌握“点金之术”。例如,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而是以此为例教给学生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即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理解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成语。后面的“书法欣赏”也是从鉴赏方法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的。

关于教师的名言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

一、前言

当前,我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这场改革竭力推崇“动态生成、自主探究、联系生活”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使“教育生活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提倡要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到生活的源头活水,在教学中实施课堂生活化的理念也就成为大势所趋。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对教师实施课程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由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转变到关注学生的体验;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更关注学生的生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与国外的联系日益紧密,英语成了国际交往的重要语言工具。正所谓“教育从娃娃抓起”,为了与国际接轨,小学也纷纷开设英语课程,旨在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然而,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英语这门语言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而实现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答案。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实现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实现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1、教学情境生活化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有两种重要方式,第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第二种是学得(learning)。与学得相比,习得的意义更为明显。所谓习得,就是一种自然而然、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在习得过程中,学生的精力不是放在语言形式方面,而是放在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方面。语言学家Krashen明确指出,只有习得才能真正促进语言能力的有效发展,所以语言习得是第一位的。我国学者李明宇也指出习得是低龄儿童学习语言的主要方式。要促使学生习得英语语言,就要依托适宜的生活化情境,使小学生沉浸在恰当的英语语言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现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契机,需要教师用心发现。比如9月份新生刚入校时,对于新接触陌生语言的孩子,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谁,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要有自己的英文名字,为了方便孩子记住自己的名字,认清楚自己的物品,教师可以在每个孩子的物品上写好他们的英语名字,如在小板凳、小杯子等物品上写上孩子英文名字,时间长了,孩子会自己根据自己的英文名字找到自己的物品。再比如教师在组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时,要尽量使用英语对话,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模仿和内化英语的机会。比如学生早上来到学校后,教师用英语对学生说:“Good morning!”学生听上几天就会学会“早上好!”的英语用法。每到洗手时,教师对学生说:“Please wash your hands!”在用餐时,告诉学生馒头、鸡蛋、米饭等食物的英语名称。学生不用刻意去学,在良好的情境中就可自然习得英语,效果显著,事半功倍。

2、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小学英语教师要促使英语教学内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英语。鉴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以儿歌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儿歌活动中习得英语知识。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选取的儿歌要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单词发音比较简单(以单音节居多)。在儿歌活动中,小学生并不需要完全理解儿歌中的每一个单词含义。如儿歌“Where are you”的内容是:“Dog,Dog.Where are you? I’m here。I'm here.In the bag.Horse,horse.Where are you? I’m here,I'm here.Behind the box…”,教师在教学这首英语儿歌时,先通过操作相关的动物教具,让小学生对歌词内容形成直观感知,初步理解歌词内容。当小学生基本掌握了儿歌内容和句式结构之后,教师再组织小学生玩捉迷藏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请一名学生站起来,等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后,该学生躲到教室的某一个地方,当大家问“××,××,Where are you?”时,该学生就用“I'm here,I'm here.In/Behind/Under/On the…”回答。在这种活动中,小学生为了能顺利完成捉迷藏游戏,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单词和短语。之后,教师再轮流安排其他学生扮演隐藏者的角色,进行若干次这样的活动后,学生们不仅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学习了有关动物和教室里相关物品的英文名称,同时还学会了表示方位的介词的用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接受,使他们在快乐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英语知识。

3、作业设计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为小学生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至关重要。教师应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关注,可以让学生收集、摘抄生活中看到的英语商标、广告、路标和指示牌等,并定期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学习家庭成员称谓和各种职业后,可以让学生用卡纸做一张个人名片来介绍自己或者家人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在学习“Do you like xx? Yes。I do./No,I don’t.”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调查一下家人和朋友的喜好。在学了食物类单词后,让学生设计一日三餐等。课本中的很多英语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学习了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单词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为家里以及文具盒内的物品贴上英语小标签,这样既可帮助学生牢记单词,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还可以向家长展示他们学习英语的成果。也可以让学生截取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课外创编自己感兴趣的短文、短剧、课文和谜语等,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多方位地运用英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总之,教师应善于研究和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生活因素,通过变换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一些贴近现实生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需要的作业,让学生运用并巩固所学知识。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尽可能针对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供课堂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真正体现“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成霞.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英语学习的影响[J].学周刊.2011年24期

[2]庞阳.让孩子的眼前“亮”起来[J].教师.2011年16期

[3]高巍巍.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6期

[4]王艳菊.小学要教什么样的英语[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4期

关于教师的名言范文6

龚海平,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特聘专家,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兼职),全国首届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教学研究与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小学英语教与学》编委,张家港市“港城英才计划”领军人才(A类),现任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学与中小学英语课程论、教学论。在省级、部级和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英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近200篇,多篇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小学英语教与学》和《中学外语教与学》全文转载,出版编、译、著作40多本。

对小学英语教学,我是有一点梦想的。这个梦想就是创造理想的小学英语课堂。在我看来,理想的小学英语教学应当体现自然性(Authentic)、真实性(Realistic)与人文性(Humanistic)。然而,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距之甚远,我们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这里讲的自然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自然,即小学英语教师输出的教学语言必须是在英语语言国家的人们话语交往中真实存在的;另一个是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自然,即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符合英语作为外语的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

然而,当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在自然性方面,一方面,一些教师由于先天英语语言功底欠缺,英语语言表达的内容与方式人为生造成分严重、逻辑关系混乱、语无伦次的现象几乎司空见惯。尽管英语教师与学生每个星期从周一到周五几乎天天见面,但是有的英语教师上课的开场白仍然是“Nice to meet you.”;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的英语语言教学方法似乎视觉效果不错,形式好看,然而华而不实,不符合儿童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的现象比比皆是,包括一些名师在内,对儿童语言的习得机制也是一问三不知。因此,“生词领先,语法跟上”的严重落后的英语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销声匿迹,而是改头换面地继续顽固地存在。

这里讲的真实性,是指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真实,而不是为了学习英语语言而学习英语语言。

在真实性方面,多数小学英语教师至今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学生的话语交往活动的真实性究竟如何。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包括一些名师在内,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直莫名其妙,导致师生交往活动成了变相的、甚至直接的基于句型的机械语法操练,根本没有交际的含金量,属于典型的“伪交际”。例如,明明知道自己面前的一个学生就是男生,但是,为了训练选择疑问句的表达与应答,有教师居然对其提出了“Are you a boy or a girl?”的问题。更为可怕的是,许多小学英语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性,对此类现象已经熟视无睹,甚至还误以为这是训练扎实的表现。

这里讲的人文性,是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体现英语语言的工具性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和体现英语语言的人文性,使得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学习与语言文化学习的关系,我曾在《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发表的《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一文中指出,“世界上没有没有文化的语言,也没有没有语言的文化。学习一门语言,而不学习这门语言的文化,这种学习是极其片面的,也是学不好语言的。”然而,在人文性方面,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要么视而不见,导致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缺失,要么只满足于关注一些显性的语言文化信息(如Christmas或Halloween之类的东西),要么牵强附会地设置一些语言文化目标,结果画蛇添足(如有教师在教以“It’s time to do sth.”为主题的课文时,下课前播放了一张写有“One hour in the morning is double in the evening”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幻灯片),显得不伦不类。

理想的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无论作为一个过去长期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师,还是作为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在我看来,理想的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而不仅仅局限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是课非课”。“是课非课”这样的表述似乎很矛盾,其实不然。

所谓“是课”,是指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一定要遵循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这就包括在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所谓“非课”,是指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一定要考虑到语言和语言教育教学的基本属性,应该主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话语交往展开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话语交往活动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基于教学内容,又要生动活泼,要达到不紧不慢、近乎在聊天一般的层次,而不能拘泥于本课时教材的词汇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等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做到“粗中有细,泛中有精,形散神聚,举重若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受到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浸润,自然地完成语言习得,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感到,英语教师除了需要长期艰苦而又有智慧的实践锻炼外,还需要真正搞清楚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究竟是什么。这就包括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作为人的个体的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这两个规律对语言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

第二个问题就是外语教学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教。盲人骑瞎马,是不行的;对英语语言教学的专业理论抱着虚无主义的态度,是不行的;对英语教学实践,抱着“跟着感觉走”的态度,也是不行的。小学英语教师只有从理论上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才能破解当前小学外语教学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