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范例6篇

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国际商法教学应用

目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深受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重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实践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在高职国际商法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国际商法知识。由于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为了进一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职院校在国际商法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学方法加以完善,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国际商法教学中,使得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学习国际商法知识。总之,案例教学法作为比较健全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高职院校国际商法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探讨,并按照相应的措施去开展,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展开教学并撰写案例总结报告,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作为载体,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强调与师生共同针对案例进行探讨,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所学习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然后对案例的情节和处理方法等予以描述,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因此,案例教学法更加侧重于教学方式,将案例作为主要的教学材料,然后根据教学主题和内容,在教学期间实现师生互动,所以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教学在高职国际商法教学中应用应当注意的问题

1.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将案例教学应用在高职国际商法教学中,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而且学生也要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案例展开讨论,小组间通过讨论和发言,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国际商法知识的积极性。

2.合理选择案例。

高职院校在国际商法教学期间,为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应当合理选择案例,进而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满足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层次等方面的需求,所选择的案例难度适当,具有实用性,不管是何种案例都能脱离实际,这些是高职教师在将案例教学应用在高职国际商法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三、案例教学在高职国际商法教学中的应用

1.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的情况下,某高职院校在国际商法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大了案例教学在国际商法中的应用,并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在国际商法教学时,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予以指导。教师在国际商法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呈现真实的典型案例,教师并不是一味对案例进行分析,而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结合案例内容展开深入思考,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将案例教学应用在高职国际商法教学期间,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国际商法的兴趣。

2.选编典型的案例。

在将案例教学应用在高职国际商法教学期间,为了突出案例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选编典型的案例,从而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针对国际商法教学的核心理论和内容,通过选编典型的案例,然后实现师生共同针对案例讨论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期间,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好地理解,掌握重要的原则,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例如,在国际商法中的《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对卖方违约则买方在什么情况下可宣布撤销合同的理解,教师可以选取如下案例展开教学活动。美国A公司从中国B公司进口一批产品,合同规定卖方应当在8月底前装船,然而卖方违反合同,推迟到9月6日才装船,所以A公司拒绝收此货物,并撤销了合同,那么,A公司是否对B公司享有解约权,而且B公司是否有违约情况。由于该案例适合于中国法律,所以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师生间的讨论,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对在国际商法中的《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有深刻认知[5]。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国际商法教学中,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在国际商法教学过程中,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当前,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高职国际商法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针对案例展开深入讨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国际商法的积极性。因此,案例教学值得应用在高职国际商法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古晓燕,王梦鹿.浅谈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经贸专业国际商法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8):231.

[2]唐筱芳.高职高专经贸类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4):75-76.

[3]胡娟.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教学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90-92.

[4]武奎.影响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法律课程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应对——以国际商法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4):72-75,79.

国学教案范文2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国际贸易教学当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过程当中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的展示、讨论、分析、归纳、提炼、演练等教学程序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该教学法的提出是以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为基础,特别适合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和学科教学。当然,其意义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更由于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体现了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革新,体现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来说,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如下优势。

(一)实践性强

国际贸易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只有当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还原到实践活动中,其学习才更有意义、更有活力。但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学生不可能每节课都能到企业参与实践,而案例教学则会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真实过程,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实践之中,更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容易发现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缺陷,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极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灵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死板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由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升华。

(二)启发性强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总是由具体的案例来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具体的案例展开思考、讨论和总结,完成由表象认识到理论认知的提升。对国际贸易专业来说,不同的贸易理论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学生解放思想,从已学的贸易理论出发,大胆假设,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就会在发散性思考当中逐渐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互动性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注定是传授者,学生注定是信息接受者。但在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互补共进、教学相长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法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阅读、分析和讨论案例等环节,教师则转变成整个教学过程的“导演者”,既要选好剧本,也要审时度势,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向,使每名学生都充分发挥其学习能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更加强调师生信息的交流,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更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选择典型案例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知识和情感体验,选择最适合教学的案例,特别是要考虑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当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是否能够较好地呈现案例。在选择案例时,应充分考虑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分析哪个备选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弄清相关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更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工作当中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论认知层次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设计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的设计应以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并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和引导性的特点。思考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基本内容为核心;必须是针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设计的极具代表性的问题;必须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课堂讨论氛围的形成。

(三)问题讨论与分析

在案例教学中,问题讨论与分析是中心环节,也是实施的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通常,教师可以将案例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呈现在电子白板上,或是念给学生听(当然,如果能将相关的方案材料复印给学生效果更好),而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担不同的讨论任务,讨论结果由学生代表在班内发言或向教师递交书面报告。在学生讨论时,教师既不能经常插手学生的讨论,也不能占用大量的讨论时间,长篇大论;既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见解给出评价,也不应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注意应用小组竞赛、课堂辩论等形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防止课堂氛围过于死寂。

(四)讲评分析

讲评分析的目的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这一环节,首先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总讨论结果,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想;然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理论运用的合理性、分析方法的恰当性、解决方法的科学性进行讲评。

三、结语

国学教案范文3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应用

国际经济学是教育部认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前者主要讨论贸易的起因、利益及贸易政策的制定,后者主要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过学习国际经济学,能够掌握关于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把握经济学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这对于应对全球化竞争,培养应用性、国际化人才至关重要。

国际经济学课程理论体系庞大,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教学中只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易形成老师为主、学生被动的局面。学生主体地位、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得不到肯定,最终其理解多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不能形成独立分析并解决经济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引进多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即是其中之一。

一、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所谓案例教学,主要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1870年首创,较早主要在法学、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而后扩展运用于其他学科。作为一种力图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生主体性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案例教学很好的符合了这一理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导演”角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主动查阅有关教材和文献,相互讨论交流,拟定各种解决方案,使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情境性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真实或贴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情境的鲜活、生动以及知识理论、科学方法的实际价值,并在情境压力下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参与、探究,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三)互动性

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注重知识的既定封闭式单向流动不同,案例教学充满了开放的多层面互动交流。首先,学习者不断与案例及其所处情境进行交互,在主动的探求中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逐步的理解、把握事物所处环境特点及规律,获得不限于课堂的,更加感性的实践知识与经验,形成自己意识与心智结构。其次,学习者之间在分析、解决案例的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交流、互动,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世界各有不同,认识、看法也各有差异,在竞争、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交流、争辩、讨论,将促进更加丰富、深刻的知识与经验形成。第三,学习者在案例教学中可与教师进行沟通,甚至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从专业人士处寻求帮助,获得引导并及时反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形成双向流动的交互学习。

(四)实践性

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实践性要求,对实践中提取的鲜活事例进行分析是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探究,分析、解决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是教学的导向,促进学生发挥能动性,构建知识及培养实践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二、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模式运用的问题

案例教学模式与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要求有很强的一致性。首先,现时和历史中存在众多案例与书本中所阐述的理论契合,运用案例能让学生重临经济学巨匠们曾处的情境,掌握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范式;运用案例也能激励学生检验、运用所学理论,探求现时经济现象的真相。其次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庞大,经常出现严格条件下的抽象假设及模型。这些经济学工具,特别是其中的逻辑关联及数学推理,在理解方面确有难度,学生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方面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内容,而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问题导向下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的实际意义。

尽管前述的一致性为案例教学的运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给我们带来困惑及障碍,以下三类是我们常见的。

(一)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的平衡问题

课堂讲授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同时脱胎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学生对传统知识传递性教学的依赖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案例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适应性及接受能力,因此必须要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间有所平衡。如何将有限的课时合理地分配在课堂讲授、讲解与案例教学实施所需的讨论、辩论、交流上,将两者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案例的设计问题

设计出合适的案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好的案例应当有现实的背景,能够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描绘、反映相关的经济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存在背景和解决方案。同时它们难易度要适当又能凝练教学主题,过于简单则学生难以产生兴趣;过于复杂,则工作量大易给学生造成挫折感,同时无法及时完成。对于教师而言,案例的编排并非易事。

(三)案例教学的过程掌控及教学评价问题

作为一种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学生的讨论、辨析及群体合作,而教师若过度偏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学生的自主行为可能让教学偏离方向,失去重点,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而过度偏重自身的主导地位,则又有可能干扰学生的连贯性思维,约束其积极性及创造性思维。

此外,案例教学多以小组方式组织工作,教师不可能贴身观察每个学生,因此了解每个组员的能力与贡献大小有难度。同时,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案例分析后学生的认识可能是多元化的,其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可能是多样的,没有统一标准,甚至可能超出教师的预期及知识积累。这些都给教学评价造成困难。

三、开展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的策略、措施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主持人、参与者、仲裁者,其自身知识积累、学术水平、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案例教学在我国还属比较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而言具有相当挑战性,特别是不少年轻教师,自身积累的实际问题、案例不足,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很容易在设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陷入误区,如设计案例时照搬原始材料;把案例教学理解成举例子,只将案例介绍给学生,简单分析总结即算完成;自我定位不准,忽视了学生的平等地位,甚至专断限制学生思维等。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有充分的事业心、责任心,不断提升自己,与时俱进。

此外,学校方面也应给予教师充分的理解与帮助。首先,案例教学探索未必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教师而言,会有个逐渐摸索前进的过程。学校应该积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组织教师到案例教学具有成功经验的学校学习;对于教师编写案例给予经费支持等,激发、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安排上对于案例教学探索可有所倾斜,如以实践环节的形式增加一定的课时,如此教师能够更好的兼顾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对于邀请专业人士进入课堂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等等。

(二)把握案例教学本质、特点,精心准备,灵活运用

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其能创设情境,充分刺激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并在互动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案例教学不意味着教学各环节模式的单一化,特别应避免为案例教学而教学,不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模式运用失衡。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设计、选择不同层次、类型的案例,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的融合起来。例如,描述型案例主要有助于学生产生兴趣、提出问题或加深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可在课堂讲授中穿插运用,案例的选择应简约而易于理解,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只组织简单的讨论;而解释型案例则较适用于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知识、理论有一定基础的情况,其选择、设计应有代表性和理论深度,尽量融合知识重点,教学时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多采用启发式与研究式教学;探索型案例适用于学生已掌握相当理论知识情况,设计要贴近现实,其所涉及知识可不仅限于课堂教材,教学时采用参与式教学,适时把自己视为学生一份子,共同探索。

如前所述,案例教学的过程掌控有一定难度,灵活把握更显得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监控,及时获知反馈。当发现预期之外情况时,可采取鼓励、纠正、引导等多种手段干预。如笔者在关于稀土贸易的探索型案例教学中,当部分学生认为WTO条款不公,应置之不顾时,就及时进行纠正,指明我国作为负责人大国参与国际贸易应当遵守承诺;当学生试图了解国外对我国稀土问题看法时,则给予引导,提供查阅资料线索;当学生力图审视我国国内机制对稀土贸易产生所造成影响时,虽然部分知识(如国内规制体系效能)超越国际经济学范畴,我们仍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学过程的监控、交流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课堂倾听、课后访谈、网络平台、在线交流工具等,尽量做到多渠道,即时、充分的交流沟通。

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管理、督促是一方面,而充分利用学生自我管理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组是案例教学中常用手段,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竞争性、对抗性环节则对于学生团队积极性提升有很好的效果,团队内部将形成更强的责任感,自我管理将促进其分工、合作,即使在课外也能有较好的表现。再如,案例设计也可有适当的学生参与,学生的求知欲将促使其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的努力。

(三)重视案例教学总结、逐渐积累、不断进步

经验来自于不断的积累,案例教学的总结、反思对于提升教学效果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讨论做出总结,如对学生工作的过程、结论、成果进行适当点评、建议等。其次,较大型案例分析后应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书面总结,如通过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无失误,是否存疑,是否满意等。通过分析学生的总结,有助于教师形成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教学预期是否达到形成认识,有助于改进工作。最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书面总结。从案例的设计、实施过程、在教学中自身的表现、教学效果等各方面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思路。教师书面总结可作为教学档案保存,即利于积累经验,又有助于教师间的交流,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145-146.

[2]黄家骅.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应用问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2):40-43.

[3]武斐婕,周新生.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探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41-49.

国学教案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 学科特质 自身优势 理论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教学最早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为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夫・兰德尔所创立。问世以来,案例教学业已成为在法学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我国而言,实践中几乎没有不采用该方法的教师,理论上也呈现方兴未艾的学术探究。但这并不能表明案例教学已至善而止,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面临模式、素材以及手段等的困惑,在理论上关于目标、价值与前景等的莫衷一是。这些概括实践与理论的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理论基础研究的不深入甚至缺位。故拟对法学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展开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二、我国法学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案例教学自身的优势特点是其成为法学教学方法的内在因素。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体设定角色与情节的情境式教学方式,它借助案例来重现或者模拟现实情景,启发学习者围绕有关专业问题进行思索,能够获取问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操作程序以及技能。它具有以下特点: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学教育效果的取得无法跳出此一规则导引。我国法律渊源是高度抽象的制定法,面对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学生很难直接获得学习的动力,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如果将冰冷、抽象的法律条文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无疑会极大激发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具体设定角色与情节的情境式教学”并且“重现或者模拟现实情景”,就是将理论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就笔者经验,行政法学中存在大量与实践联系密切的实例,笔者将其引入课堂,通过提问学生、安排讨论以及深入讲解,学生往往能对身边不经意的事情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2 减轻鼓与学的难度。

法学理论由于源远流长、众说纷纭等原因显得晦涩诘奥,学生囿于知识结构无法迅速感受到理论带来的愉悦;法律条文就其制定过程而言显然具有高度抽象概括的本质,与现实相去较远。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讲授都存在问题信息传输与接收的难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形成这样的后果: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费劲,效果却不好。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把晦涩的理论与冰冷的法条融入生动的情景模拟之中,学生饶有兴趣地积极思考,可以达致教与学均收到良好效益。例如,在介绍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分类时,笔者将几种情形设置成案例供学生思考,学生基本掌握了该分类方法。

3 启发式互动参与。

首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教学。传统法学教学采取“灌输”式讲授,基本上是老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含义、特征以及法律规范等内容,学生埋头做笔记,理解和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认真予以思考,自己寻找并获得答案,这就能够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性教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引导。在对案例讨论过程中,同学与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均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进行探讨、辩论,以此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以及优势互补。在充分互动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突出教学重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参与性教学。传统的法学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实行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就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就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案例教学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均可自由讨论、辩论,双方都可以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样,各种观点、理由及其论据得到充分表述,使大家对相应问题认识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加强对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的理解。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参与意识强,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不仅向学生阐明了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而且极大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采取案例教学是法学学科特质的必然要求。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学科。美国著名大法官霍尔姆斯振聋发聩地告诉我们:“法律不是逻辑的结果,而是经验的积累。”仅以行政法为例足以说明问题:

余凌云教授在认真梳理和分析作为两大法系代表国家的英国、法国法院发展行政法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一个行政法学界简直是耳熟能详而基本认同的结论,即“行政法基本上是发轫于法院的判例”。

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自1990年以来采取“电话答复”、“复函”、“答复”、“批复”、“通知”、“解释”、“规定”、“意见”等方式解决行政诉讼中的实务问题,该文件总计近180个。这些文件对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采取公布典型案例方式推广其理念,这也极大的丰富了行政法学的发展动力,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一案,就在行政主体资格、行政诉讼被告资格以及行政行为程序规则等方面有所突破。

因此,行政法的发展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判例,其它部门法亦如此。故能得出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学科的结论。

只要我们承认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学科,法学教育者就不应当忽视案例在法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具体案例的法律推理过程中,找出法官所发现或者公布的法律原则和规则,方才满足学科本质要求。如果忽视这一规律,法学教育就与法学的学科特质背道而驰。

所以,法学的学科特质决定了通过案例教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采取案例教学是法学教育方法的核心选择。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一般被理解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它是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法学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法学教育的质量,甚至直接决定建设法治国家的成败。

我国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制定法,高度概括、抽象和晦涩,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加难以理解。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讲授法的重要性,教学设计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主要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不足之处是在这种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案例教学是把案例作为认识、反思和剖析现行法律制度和理论中介,训练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就会提高,可以较低的成本弥补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对不足。而且,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怀疑精神,使得学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结合霍姆斯大法官的名言,法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基本任务是: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实务技能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和解决社会实践中引起法律纠纷的种种问题与现象,学会用法律的思维去思考、分析并解决法律纠纷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并且能够开展基本的实务操作。相应的,法学教育理应使他们“具有像律师那样驾驭、运用法律资源的能力”。为此,在法学教育中采取案例教学方法就成为核心选择。

三、结语

国学教案范文5

关键词:教学设计 ADDIE SMART原则 职业教育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属于宏观设计层次,如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学系统设计在德国需要得到州法律认可,不可随意修改。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是发挥教师个人才智,体现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层次。

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ADDIE教学设计模式将该过程分为五个项目: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现(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

1.分析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胜任今后的就业岗位,因此要用工作过程分析的方法确定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是分层次的,在不同的就业阶段和不同的岗位上要求也不同。合理的职业能力目标将引导学生通过职业实践性学习逐步建立职业的概念,向职业纵深发展。

为了更好的确定能力目标,在此不妨引入目标管理领域著名的SMART原则进行参照。SMART原则是指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的(Relevant)、必须具有明确截止期限的(Time-based)。一个可见的、可操作的、明确的能力目标不但可以指导教学材料的编写,还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不恰当的能力目标通常都不能满足SMART原则,因此可以将SMART原则作为优化能力目标甚至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有力工具。

确定好的职业能力目标需要进行解析,分解得到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指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概念和方案,工作过程知识分为3种类型:概念性知识(知道做什么know what)、程序性的知识(知道怎样做know how)用于引导行动的知识(know why),如图1所示。

图1工作过程知识的组成

2.设计

这部分要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主要采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设计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设立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相应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操作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学情境设计中非常最重要的、却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讲得再好,也无法得到预期效果。

情境设计任务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实际工作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影响工作的各种因素。如果情境设计不够全面,学生即使完成了学习过程,当面对真实工作环境时仍然会无从下手。比如,为一个办公室构建局域网的工作,不能设计成一个简单铺设网线并安装模块的情境。需要考虑用户需求、材料选购、成本控制、工作流程的效率、工艺对质量的影响、环境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完工后的测试和文档交接、工作态度、人身安全等环节。当学生完成这个情境的学习后,应该能独立完成这一类型的实际工作。

3.开发

开发主要考虑如何编制教案、课件、教具等教学材料。要以职业实践为出发点,将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列入教学材料。

在德国斯图加特IT职业学校的数据库课程中有关“SQL基本语句的应用”部分教案如图2所示。

图2 “SQL基本语句的应用”部分教案

其内容主要包括题目、班级专业、课时、学习基础、先修课程、后续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素材等。在教学素材中涵盖了情境设计、幻灯片等。在课程开发中,情境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这是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感兴趣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说明教学内容的。结合本课内容,情境设置如图3所示:电子商店的商品价目表(一个超过一万条记录的ACCESS数据表文件),表中包含产品名称、型号、价格信息;计划用100欧元购买一台扫描仪;给出的任务是从价目表中找出100欧元以下的扫描仪产品。通过此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据库的用途,SQL语句的强大功能。

图3 情境设计

除此之外,还要准备课堂任务要求、上机操作指导等材料。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提供清晰的操作界面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操作。

4.实现

实现主要考虑教学实施和教学环境安排。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学校重新配置师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和工作经验,标注自己能够承担的知识模块。教学系领导依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对师资配备做出合理安排。上课时间需要重新安排,教学空间需求和设备需求增加较多。如果学校从老模式转入新模式时硬件条件不能满足,可采用混合教学方法(传统授课+按周进行项目教学)。

教学环境需要为行动导向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州立教师进修学院在转入新模式时强调透明、灵活、自主负责的办学理念。借助先进的智能钥匙和跟踪系统,学生可以任意出入教室上自习、做实验,学校也可以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的自习时间、地点。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数字投影机、胶片投影仪、媒体板、挂纸板、各种卡片等,为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开展教学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教室及实验室设备设置灵活。桌子都为长方形或梯形,可以任意拼接摆放,方便不同教学形式的实施;白板全部挂在导轨上,导轨被安置在教室的每一面墙,以便随意移动白板,随时随处讨论问题,展开教学。电脑桌可以调整高度并在房间内任意移动摆放,不用时可以放入设备柜。每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到校园网,同时方便学生自带笔记本联网。电源和网络接口统一为地插,另外设置媒体柱,内设置各种电源插座、电话线、网线等信息插座、上下水管等,可以自由摆放,不用时可以拆下整体放入设备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巡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真正掌握工作过程所需知识的学生,通常能够较好的完成任务。教师可以为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但不要告诉学生具体操作,更不能帮助学生完成。如果多数学生都有困难,则可采用集中讲解的方式进行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如需要分组,尽量做到强弱搭配,以利于学生互相帮助。教师可以给学习好的学生提供选学的任务,而对学习差的学生只要求其完成基础任务。

5.评价

教学是一个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而评价正是信息反馈的途径。评价可以考查学习的效果或评价教材的质量。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首先关心工作过程知识的评价,因为知识与行动是紧密联系的,没有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就不可能持续的发展职业能力。知识的评价可以采用传统的考试。职业能力评价中最关心的还是职业能力的成长程度。而这种程度无法通过考试获得,通常需要一些指标来衡量。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的指标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在道德和社会能力等其他方面的整体发展,这才是完整的职业教育。

职业行动中的结果往往没有对错之分。在行动中考虑更多因素的学生,其职业能力较高。为了更准确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需要考虑较多的评价参数。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评价。

评价参数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参数可以定量分析,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如果选定参数不能定量分析,很可能是选错了维度。比如,为了确定某个班的整体完成情况,直接统计已完成学生的数量所占百分比即可,而不需要分别计算每个同学的分值。有些教师为了了解学生个体的任务完成情况,为其制订了10分的评分标准,看似精确,但在有限的项目时间中不可能为每位学生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如果将10分评分标准改为很好、完成、未完成的简单三级评价,也许将更客观公正。如果认为不够精确,只需要增加更多的技术评分点即可。

德国泰特朗电子职业学校的网络管理课程给出了如下的评分方法。

技术验收表:给出各项必须的技术要点(网络配置、局域网、服务器配置),给出三列――很好、完成、没有完成,教师需要打钩并签字。验收表将加入到书面报告中。

书面报告(Document):书面报告要按照结业考试的要求格式。每部分的内容和占有的比重都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引言、字体等。

展示汇报(Presentation):属于口头报告,但也要按照结业考试的要求实施。如语言表达、PPT质量、技术架构是否清晰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评分办法:技术方面的评价40%;口头报告的评价20%,按评价点给出小分,合计出口头报告分;书面报告的评价40%,内涵符合国家IHK结业考试的要求。权重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变动。

二、结束语

本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的分析还不够详尽。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将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基本的职业教育技术更多的应用到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中。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国学教案范文6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首创至今,不仅在美国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等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广泛使用,而且于上世纪80年代推广到我国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并逐步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为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和独立思考,对案例提出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氛围由老师讲授为主转为学生参与。老师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设置案例情景,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和独立分析,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应用性学科,老师要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需改革传统的“填鸭示”教学方式,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

1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理论与实际并重,要求老师传授学生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理论为主,重点介绍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学术观点。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讲解知识点,分析案例,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并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考试前再强化记忆所学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尽管保证了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没有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毕业走上实际工作岗位,面对错综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很难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要想把课本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有机结合,必须把国际贸易案例科学地引入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案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典型案例,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案例资料,带着问题查阅指定资料和文献,自学本章节的理论内容,老师在课堂精讲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并针对案例独立做出判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把抽象的进出口业务知识具体化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中,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知识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多了,学生会自然形成独立思考、慎密分析、独立决策的一套处理问题的逻辑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发表观点,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不仅从中获得了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技能。此外,案例教学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案例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选择的案例必须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来源于实践。这要求老师不仅要吃透理论知识,还要深入实际,采集真实案例。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多方位讨论,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施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处理进出口业务实务为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属,强调此课程的分析与应用能力培养。教师选择案例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分析性、启发性和真实性等特点。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从回放的实景中分析和判断,犹如进入企业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逐步得到启发。

(2)互动性原则。案例分析通常分为四步: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其优势主要在于课堂上互动教与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需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可以举一反三地处理更多的疑难与类似的问题。如 “贸易术语”这个章节,按照《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有11个贸易术语,其内容纷繁复杂,采取传统教学很难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很容易混淆其中的内容。如采取案例教学,针对每一个或几个贸易术语,老师将精选的案例发给每个小组,经充分讨论后,由小组派出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全班交流,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询问和解释,老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有时给出针对性点评。这种教与学方式拓展和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热情。

(3)系统性原则。案例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案例学习和探索知识,但授课学时有限,老师所精选的案例很难涵盖这门课的所有章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与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联系。也就是老师要挑选的案例不在多,而在于精,能紧扣课程的内容和特征,并注重每个章节的衔接和系统化。同时,系统性原则还要求老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精选案例、引入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归纳总结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及教学反馈等必要的、完整的教学步骤,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通过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极有益处。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要正确使用案例教学法,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教学方式需灵活多变。常见的案例教学实施方式有讨论法、讲解分析法、指导自学法和模拟练习法等,在课堂运用中需灵活多变,因人、因课程内容与性质而异。对于内容通俗易懂,理论性不强的章节,如“合同的标的”可以使用指导自学法;对于内容复杂繁多,如“贸易术语”、“国际货款的收付”等相关国际贸易惯例,在精讲基础上采用讲解分析法会效果更好。对于难度比较大的复杂案例,应用课堂讨论法后,要求学生上机模拟实验操作来巩固整个贸易流程的操作技能。

上一篇春节教案

下一篇泥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