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课件范例6篇

礼仪课件

礼仪课件范文1

关键词:服装服饰礼仪;教学;实践过程;思考

作者简介:吴丽华(1963-),女,江西上高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卢森林(1960-),男,江西高安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4-0077-04

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选修课程。因为,我国不仅是拥有5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国家,而且也是著名的礼仪之邦。高职院校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爱国主义、传承祖国辉煌文化遗产和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必然,也符合当今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开设的服装服饰礼仪课程,不论其课程内容还是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都是十分理想的素质教育的课程选择。目前,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在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面对全体大学生开课。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尽管内容和形式都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需要,但是如何要提高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进一步研究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优化和更新。要积极探索该课程的最佳教学模式[1],优选出最合适的该课程教学的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制作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课件,创新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模式,招集一批水平较高的服装服饰礼仪课任教师,紧紧围绕着一提高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推动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开展对高职院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实际调查研究,也明显感觉到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现象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与需求不相适应

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历来受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首先,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2],也是一门很有特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其次,通过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大学生真正懂得大学生不仅要注重外在美,更需要注重大学生内在美的修养;第三,高职院校开设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迎合了我国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需要;第四,爱美之心是人的天性,开设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是顺应当代大学生追求美的一种特色课程。基于上述理由,服装服饰礼仪课程都应该是属于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课程,必须加以重视。但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研究工作投入不足,实际开课的学校并不多。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关于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仍属于普通性素质教育课程,没有提升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甚至也没有列入院级建设层面,故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二)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首先是服装的着装,其次是服饰,第三是礼仪,三者是有机联系体,缺一不可,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在开展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课任教师必须根据其三大块具体内容适当按照轻重缓急将其知识点分层,然后根据学校多媒体教学要求制作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课件,课件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为一体,成为学生学好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措施之一。只有按照先学容易的,然后逐渐深入到更深的层面,也只有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兴趣,最终提升课程教学成果。可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内容设置时,往往只注重其中的部分内容,如旅游类院校关注的是礼仪,艺术类院校关注的是着装,服装设计专业则着重于服饰,而能够全面考虑三者综合考虑的学校并不多见,因此造成高职院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客观上导致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三)硬件和软件建设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将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好,借助现代科技成就,需要投入够多的资建设性能优良的多媒体教室,课任教师则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进行认真研究,将各个知识点仔细推敲,精心端摩,从而开发出适合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课堂教学多媒体软件,使得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欣赏性融为一体。课任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环境,要创造条件布置好灯光、声响等外在环境条件,最好能安排时装、礼仪模特现场展示,全方位展示服装服饰礼仪全过程,从而达到让大学的心灵受到深刻的洗礼。高职院校开展的工作是以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为核心,学校加大了在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多媒体教室也得到不断地升级和改造。但是,如果多媒体教学设计没有针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教学特点来设计,目标性不强,则将流于大众化,针对性不强,就不能凸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教学特色,必将弱化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效果。据调查了解可知,大多高职院校在实际推行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公共选修课尤其是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没有专门的资金投入,也没有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虽然有多媒体教室,但是对软件建设没有专门的资金投入,使得服装服饰礼仪课程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造成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不相适应,影响了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作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之一的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3]。因为,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专业教师,缺乏服装服饰礼仪课程专业教师,其结果就是虽然学校开设了服装服饰礼仪课程。但是,课任教师的来源大多数为兼职(或由其相近专业)相对择优构成,必然会限制了服装服饰礼仪课程任课教师整体专业素质水平,最终必将影响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大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也限制了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成果的受益面大学生的覆盖范围。可见,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师资建设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五)学生构成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学生范围受限,除旅游类、音乐类专业学生必修该门类课程外,大多数其他专业学生没有设置,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学校很有限,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就是开设了类似课程学校也是只取其中一部分,比如:音乐类注意着装更多地是考虑外在形象,偏重服装与其表演息息相关;旅游酒店类则注重礼仪部分,是因为接人待物是旅游酒店工作人员必备素质,所以加强了对礼仪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不仅在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要开设关礼仪方面的课程,在就业时还要求岗前培训,可见礼仪对旅游酒店等相关工作人员礼仪知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我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极不相符,对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存在明显缺陷。

(六)地位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公共选修课是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必须完成的部分规定学分,所以高职院校都将公共选修课作为在校大学生规划课程体系内重要内容,利用晚上或空闲时间划出一定时间段为学生选课上课提供保证。公共选修课在高职院校普遍作为素质教育的课程开课,不仅科目多,而且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之中。通过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在高职院校具体选课情况分析,选课率普遍较高,说明该课程在大学生中间的认可度较高,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并没有在高职院校得到推广,只有部分学校开课,除了与服装服饰礼仪专业相关的学校开设必修课外,很少有类似课程面向大学生开放,可见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地位也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服装服饰礼仪课程适应性策略

(一)优化课程教学环境

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是综合了服装工程、服装搭配和仪礼三门课程内容融合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将服装工程,服装搭配和礼仪知识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素质教育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作为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需要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优化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学校领导层要重视,服装服饰礼仪不仅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传承之一,也体现我国文明礼仪之邦形式之一,也是形成良好审美风尚和大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一门重要的课程,高职院校要多方位多角度考量该课程的开设模式、范围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二)深化课程教学内容层次

虽然,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在我校是以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但是,并不影响该课程内容的深化,和品质的优化,课任教师不能在认识上出现误差,特别注意不能忽视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一定要认真钻研课程,研究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公共选修课开课规律和上课特点,结合服装服饰礼仪课程的特殊性,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群体的情况,认真梳理课堂教学材料,根据大学生的专业情况决定开课形式,是专业必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然后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和相关知识的拥有量再决定其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精心组织课程内容,选择专业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和课程教学一线人员共同研究和商讨其教学内容,确保其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既生动又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强化课程教学软硬件建设力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一种常规化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技术支撑平台,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但是,仅停留在拥有还远远不够,需要跟进技术的进步,不断升级多媒体技术支撑平台,为课任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最好的硬件环境。其次,课任教师更加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内涵建设,加大教学改革研究力度,配合日益更新升级的硬件环境,构建适合课程教学需要的软件环境,如在教学实践中开发本课程课堂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不断升级,最终产出精品课堂教学课件。

(四)精心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师资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本课程顺利发展的瓶颈,具备服装工程、服装搭配和礼仪三个方向的知识积累的教师十分缺乏,因此要保证本课堂教学质量,解决师资问题是十分紧迫的问题。目前,高校师资来源,主要是从高校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的大学毕业生中考核优选中来。而这些师资的来源,专业方向十分狭窄,不利于本课程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有意识地不断优化在职教师专业水平,从中选拔中青年教师跨专业在职学习深造,通过跨专业深造的教师知识覆盖面更广,更适合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高职院校教学师资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有利条件,多方谋划,制定公共选修课任课教师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将在职在岗教师根据需要分批次选派到其他著名高校进修和培训学习。通过这种分批次外出学习,不仅能提升本专业水平,而且还会拓展专业知识的范围,甚至提升跨专业知识水平。只有不断采取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学校的师资力量才能提升,最终才能保证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着实提升在校大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

(五)统筹安排满足大学生多层次选课需求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对服装服饰礼仪课程重要性进行认真地研究和评估,特别是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重要性的认识。要消除专业局限性,不仅除旅游类、音乐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该门类课程外,而且其他专业大学生也需要学习服装服饰礼仪知识。众所周知,音乐类专业学生注意着装是考虑外在形象[4],偏重服装与其表演息息相关;旅游酒店类则注重礼仪是因为接人待物是旅游酒店工作人员必备素质,注重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就业时还要求岗前培训,可见礼仪对旅游酒店等相关工作人员礼仪知识培养的重视程度。纵观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个人的素质、品位和气质是不分专业的,因此,打造人才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必须时刻牢记的座右铭。而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就是非常适应这种需求的一门课程,因此,必须加大服装服饰礼仪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每所高职院校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打造不同层次的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公共选修课,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利用空闲时间或晚上相对稳定的时间段选修服装服饰礼仪课程,以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六)梯级构筑公共选修课的重要地位

据多年来从事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实践,该课程是一门特色明显,作用较大,实用性强,涉及到每个人的课程,其作用、意义和实用性不言而喻。但是,该课程因种种原因在高职院校并没有得到普遍推广,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提升服装服饰礼仪课程在学校的地位,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层级改革,将公共选修课进行科学分层,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从2012年开始推行公共选修课程分级管理,将学校所有公共选修课根据质量、师资和重要性进行分级管理,共分成校级、院级和普通级三类公共选修课。前二者通过校属各学院教师个人提出申请,报学校教务处申核批准,获批校级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获得学校2万元建设费支持。同时也将通过学校的考核和验收。公共选修课层级架构的形成以普通公共选修课为基础,按重要程度不同自然分级,通过分层次,架构科学合理的公共选修课模式。这样公共选修课由学校重点建设、学院重点扶持和教师个人积极创新的三级架构逐步形成,这样,学校就可以通过相关规定,保证校级公共选修课资源的优先,其次是院级公共选修课,最后是普通公共选修课,由此可见,质量差,水平低的普通公共选修课会因没人选而自然淘汰,通过上述梯级架构,能有效地优化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提升公共选修课的水平,可有效地引导大学生选修知识水平较高,实用性更强,更能有效提升大学综合素质的课程。

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选修课,虽然目前开设有时间不长,还没有申报学校校级公共选修课和院级公共选修课,但通过学生的选课率可知其生命率很强,去年刚开设两个班都远远超过120名学生的报名,课程教学计划完成后,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十分喜欢该课程,适合在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升在校大学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为了更好地发挥本门课程的功效,需要花更大的力气研究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最终上级为院级公共选择修课和校公共选修课。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有机会选修服装服饰礼仪课程。

参考文献:

[1]张丽英.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55-58.

[2]吴丽华.关于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7):106-107.

礼仪课件范文2

【关键词】社交礼仪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80-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上社交礼仪课程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显现出一定的不足。为改善高校中的社交礼仪课程质量,应该制定合理的社交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推进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的长足发展。

一 当前礼仪课程考核的现状

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不仅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很好地判断学生的礼仪素养。在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不仅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而且其考核方式也缺乏一定的监督性,考核中一些教师也不具备考核能力,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考核质量。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中,当前还处于试卷考试以及面试的阶段,命题范围由教师制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素质。由于社交礼仪课程的实践操作性也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基本礼仪规范的讲解,考核中还应该更加注重仿真模拟训练,目的就是可以将学生培养成懂礼仪的人才。

二 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

首先,当前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还采用传统的闭卷考核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交礼仪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学生的文明礼貌程度。其次,当前社交礼仪课程考核对礼仪教育的内容大同小异,集中体现在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际礼仪、拜访接待礼仪、商务活动礼仪中。虽说考核中都有涉及,但也难以在短时间对学生的文明素质进行评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最后,当前的礼仪考核中教师有较大的自,且社交礼仪课程考核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并没有规范化的社交礼仪测评方式,考核的随意性也较大,因此其最后的考核结果也很难让人信服。

三 创新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体系

为提高社交礼仪课程考核质量,应创新完善针对礼仪课程的考核体系,针对学生情况调节课程考核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素养。为提高考核的综合性,应该有效扩大考核主体,促进考核的全面性,也可以有效拓展考核期限,推进考核的过程性。同时,也可以采用质、量两者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形成统一的礼仪成长档案;通过场景考核、情境式考核以及面试考核等方式,去条款化、明确化社交礼仪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创建较规范的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标准。另外,应针对着装、仪表、搭配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社交礼仪水平进行评分,并将考核方式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礼仪素养。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仅会有效改善传统落后考核方式的弊端,也可提高社交礼仪课程的应用型价值,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顺利用到生活中去。

四 创新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

为提高考核标准,确保对学生考核的顺利执行,应创新考核方式,降低考核中的随意性,提高考核质量。

1.实施场景测试题

在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可加入场景测试题进行笔试考查,考试题目均以实际场景作为描述。在整个场景测试中,针对该过程涉及到各种礼仪类型,都是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学生要根据所学内容,并加上自我理解进行作答,且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中,还可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使学生随机抽取题目,让学生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社交礼仪课程考核中的规范性。

2.实施情境式面试

在社交礼仪考核中,还可增加情境式面试题,创造含有真实事件以及真实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探索事件自主应用社交礼仪知识,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自身礼仪习惯,教师也可藉此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更深入。

3.针对专业调整考核方式

针对不同专业的社交礼仪课程学生,应调整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优化考核目的以及考核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的不公平因素,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水平,强化学生在社交中的应对能力。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社交礼仪课程,应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的随意性,提高社交礼仪教学质量。改革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并将其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的社交礼仪知识活用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于丽新.谈谈社交礼仪课堂中的情感化教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礼仪课件范文3

商务礼仪属于高校素质教育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商务交往、日常工作中的礼仪规范和交往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真正发挥其教学实效,因此进行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商务礼仪;课程特点;教学方法;保障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46-02

商务礼仪课程是高校素质教育类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身修养和文明程度。学习并恰当运用商务礼仪有助于学生重视个人形象的塑造和维护,更好、更充分地展示个人修养与优雅风度,最终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并融人社会。

1 商务礼仪的课程特点

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形体仪态礼仪、职业形象礼仪、商务社交或称商务往来礼仪、商务办公礼仪、商务会务与仪式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六大基本模块,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行为举止规范,所以对于课程涉及的基本商务礼仪常识和规范,学生通常能够较容易地接受和理解。但想把这些礼仪知识和规范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乃至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言行习惯,难度却比较大。因此相较于其他课程,商务礼仪课程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知易行难。

近年来,很多高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并全面调整课程体系以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很多素质教育类课程,商务礼仪课程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成效并不显著,究其根本我们不难发现,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商务礼仪课程实用性、操作性的特点相背离,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让学生知行合一、学做合一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其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以期为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根据商务礼仪的课程特点结合其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1 行为性引导教学

如前所述,商务礼仪课程本身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礼仪知识真正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之中,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商务礼仪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必要的讲授进行理念和观念上的引导之外,教师的行为性引导尤为重要。所谓行为性引导就是指商务礼仪任课教师要以身作则,重视自身形象和素质的提升,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让学生信服的同时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一个职业道德素养较高、个人形象气质佳、谈吐文明、举止优雅、礼仪实践经验丰富的商务礼仪任课教师,将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直观地实施礼仪教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和引导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2 融合多元教学素材的课堂讲授

不可否认,无论商务礼仪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多么强,课堂讲授仍然是其最基础的教学方法,不可能被完全废弃。为了避免课堂讲授的枯燥感,增强其趣味性,任课教师除了要尽量使自身语言表达生动精彩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将案例、视频、图像等多元教学素材灵活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切忌将书本上的大段文字内容打到屏幕上,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将文字和相关礼仪图片相融合,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视觉刺激。同时根据各礼仪模块内容合理插入引导案例、讨论案例和礼仪影像视频来导入、讨论和讲解相关商务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3 示范演示与行为训练

商务礼仪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包含有很多操作性较强的礼仪知识,例如仪态礼仪中站、坐、走、蹲等姿态的基本规范;着装礼仪中的领带和丝巾的打法;商务往来礼仪中介绍、握手、递送名片等的礼仪要求;商务宴请礼仪中西餐餐具的正确使用等。上述教学内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表述或者参照图片和教学视频来学习的话,学生则很难真正领会。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勇于并充满自信地充当礼仪模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和演示,同时讲解相关的动作要领和礼仪规范,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模仿。

教师的示范演示一定要和学生的行为训练有效结合,即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礼仪规范的具体做法后.应让其进行实践训练。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礼仪知识,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然后轮流演示,每组演示后先由学生进行互评,指出操作不当或动作不规范的地方,最后再由教师点评。

2.4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为了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礼仪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切实提升自己的礼仪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各模块的礼仪知识进行融合,设计不同的商务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是行为训练的延伸,使学生在某一具体情境中通过扮演某一角色将多项礼仪规范和技能相融合,进行灵活运用。例如模拟商务谈判、商务接待和拜访、商务宴请等情景时,可以涉及到电话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见面礼仪、语言礼仪、仪式礼仪、宴请礼仪等诸多礼仪内容。这种综合性实战模拟演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商务礼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时,应提前进行任务分配。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布置情景模拟任务,各组任务可以相同也可略有区别;之后各组根据自己的任务课后自行进行角色分配、对白和场景设计、道具准备等工作并进行排练。课上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时,可以先由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也可将学生的情景模拟过程录制下来,集中进行点评。

在进行行为训练和情景模拟训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重视度和认真度,以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竞赛与社会实践

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应积极开展课外教学。例如可以在校园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礼仪知识竟赛、职业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在普及礼仪常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

此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礼仪实践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课外教学方法。商务礼仪任课教师可以积极与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在这些单位举办大型会议、展销会、庆典、开幕式等活动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场地布置、会议接待等礼仪工作,通过亲身参与将课上所学到的礼仪规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堂与社会的结合,在不断提高学生礼仪操作能力和综合礼仪素质的同时,将学到的商务礼仪知识变为自觉的习惯。

3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效用的保障性因素

3.1 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

目前,很多高校承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礼仪学习和培训。此外,由于商务礼仪课程的理论知识较为容易掌握,所以学校在选择任课教师时相对随意,疏于对其自身礼仪修养和形象方面进行考查。因此导致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任课教师虽能将礼仪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实际应用和实践指导能力却较弱,教学方法单一。

任课教师对于自身形象塑造的不重视和礼仪操作能力的欠缺,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视觉感受相背离,而单一的理论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弱,难以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商务礼仪任课教师的选择,并定期安排教师到专业礼仪培训机构或教育机构进行培训或到企业参与社会实践以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和礼仪教学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学生的学习意愿与重视程度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大多为素质公选课或专业选修课,大部分学生认为和专业核心课程相比商务礼仪课程可有可无,选修该课程的原因并非是觉得学习礼仪知识有多重要,而是由于其课程内容简单,期末考试容易通过学分好拿。由于学习意愿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参与礼仪行为训练和情景模拟练习不积极,应付了事。面对这一情况,商务礼仪任课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消极应对。而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结合该专业人才的行业需求情况,针对学生未来的从业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对象性、实用性、适用性。安排教学任务时以需求关键技能点的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尽量满足行业就业岗位对人才在礼仪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可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教学模块,使学生在模块教学结束后,能认识到礼仪在其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解决具体礼仪操作上的困惑,学会如何根据行业特点为自己设计得体的职业形象。此外,在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够用为度,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使课程内容针对性更强。与此同时,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专业相契合,例如案例选择、情景设计、社会实践等都要尽量选择与其未来的从业行业相关联的,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也能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各教学方法的效用。

3.3 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

为了提高学生对商务礼仪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中需要采用行为训练和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能否充分发挥效用除了取决于任课教师的礼仪素养和礼仪操作水平、学生参与的积极和重视程度之外,还受制于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例如商务会议与仪式礼仪中的商务谈判、商务签约、会场布置等礼仪模拟训练,商务宴请礼仪中的中餐、西餐礼仪模拟训练,职业形象礼仪中的站、坐、走、蹲等各种仪态练习等等对于场地和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缺乏商务礼仪实训场地和设备这些硬件条件,上述模拟训练只能在普通教室进行,不仅影响情景模拟训练的真实感,而且学生的参与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为了便于任课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保证商务礼仪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应该加强商务礼仪实训场地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

参考文献

[1]吕亚君.“商务礼仪”课程整体设计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6).

[2]褚又君.互动教学法在商务礼仪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10).

礼仪课件范文4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旅游专业 礼仪修养

我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和东方文化的发源地,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礼仪倍加推崇。[1]现代旅游业,本质上是一个依靠现代文明和现代礼貌礼仪来保证企业外部环境和谐与内部统一的新型服务行业,旅游从业人员在进入旅游业之前必须经过一定的基础礼仪教育,而且随着客人类别的细分和复杂化及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礼仪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是旅游接待行业的生力军,是旅游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如何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对于从事旅游接待工作意义重大。

一、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旅游服务行业是国家的“窗口行业”,旅游从业人员的注重礼仪修养的提高不仅是自身形象的需要,更是扩大双效益、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1.旅游服务礼仪是整个旅游服务的核心。在旅游业的竞争中,最根本的是服务质量的竞争,而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礼仪修养水平所决定的,质量就是效益,质量的关键是服务,服务的核心是礼仪。

2.注重礼仪修养是塑造个人及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工具。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能够更好、更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维护个人形象,从而能够自信和充分地展示良好的教养与优雅风度。而对于旅游企业来说,礼仪是企业价值观念、道德、员工整体素质的体现,是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旅游服务礼仪代表企业的文化,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基础。

3.提高礼仪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旅游就是一种社交活动,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如果双方在交往之初都能做到以礼相待,就可以消除心理隔阂,拉近双方的距离。

二、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礼仪修养的主要途径

除了开设专门的旅游礼仪课程,系统地对学生传授礼仪知识以外,还应拓展“教与学”的渠道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条件,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1.树立榜样。礼仪老师不但在课堂上传授礼仪知识,在言谈举止过程中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首先,教师要有端庄优雅的举止,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得体的服饰、幽默的语言、优美的动作都能够使学生产生美的感受,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情趣。教师除了理论丰富外,在自身形象气质上更要“备好课”。在礼仪课堂上,教师的仪容仪表、姿态动作、精神面貌无不强烈地体现出礼仪规范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学习礼仪知识是提高礼仪修养的基础,现代教学方法众多,礼仪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情景教学法。针对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礼仪课堂要有专业针对性,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场景,努力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把礼仪课放在生活场景和艺术场景中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能从生活的体验和艺术的体验中提高礼仪修养,促进心智健康。

在礼仪课堂中,角色模拟也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任务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角色模拟方法不是简单地分角色进行表演,而是对角色有充分的理解,才能站在角色的角度进行真正的模拟,这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行业经验,学生要根据所学专业课程分析客人和服务人员的心理,设计合理的场景进行角色分配,并进行表演。学生在组织场景和表演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使专业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化,还能够提高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练结合,和学生进行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礼仪修养提高的有效方法。在礼仪课堂上,不拘一格,教师讲,学生听,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站、坐、走内容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图片、音乐相配合,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但领悟动作要领,更在美的环境中得到熏陶,从而提高礼仪修养。

3.制订完善的礼仪培训方案,塑造优雅端庄的形象。礼仪虽然内化于心,但多数情况下却外化于行,因此学生的礼仪修养是可以通过系列的培训逐渐形成的。在礼仪培训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要考虑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微笑训练,首先要发自内心,教师结合大量实例说明微笑服务的意义,在训练过程中有可操作的方法和评价的标准(如下表),旅游专业的学生有条件要穿着一致进行训练,有利于整体形象的提升和学生气质的提高。[2]

4.充分与旅游企业合作,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培养合格的旅游人才,把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请进来”。在教学中,把旅游企业对人员的要求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之一。旅游专业学生今后工作的岗位是与旅游相关部门,工作的对象是客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服务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高质量的服务标准是旅游企业经营的核心,而现在随着酒店星级评定标准的完善,对于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企业对员工的服务礼仪和服务操作流程都有严格的规定,学生可以定期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感受企业的文化,也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到高校对学生进行培训,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对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大有益处。

5.建立高职校园礼仪社团,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礼仪修养。在高校礼仪社团随着校园文化的丰富和社会的进步应运而生,这对于提倡营造礼仪环境,促进旅游专业学生提高礼仪水平很有帮助。成立礼仪社团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还推广了礼仪知识,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能力。

6.学生多读有益的书籍对于提高礼仪修养大有裨益。“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人的礼仪修养与文化修养是成正比的,学生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礼仪修养也逐渐提高。要引导学生多看旅游、礼仪方面的书籍,这对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有益。

在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几乎每天公益广告都在向大众传递“文明从我做起”这样的讯息,提高公民素质是我国创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作为当代旅游专业的大学生,在文明程度和礼仪修养方面有更高的要求。[3]旅游业的综合性、开放性、服务性要求从业人员要有积极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文化素养,旅游专业的学生今后工作在旅游行业第一线,代表的不仅是自己、企业的形象,而且是国家的形象,要求学生谨言慎行,不断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提升气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走向旅游岗位的基础,也是成为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傅琴琴,张建宏.论高职旅游类专业的礼仪教育.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8).

礼仪课件范文5

关键词: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四个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82-01

高职礼仪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的基本礼仪规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礼貌得体地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因为礼仪课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事实证明,掌握了礼仪知识,并非就能成为一个懂礼、守礼的人,而是要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才能算真正的学好了礼仪。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实践教学的反复实施和操作,提炼出了高职礼仪课程“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礼仪素养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职业素养又是个人专业素质的重要考察标准,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因此将通识性礼仪教育与职业性礼仪教育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起点。礼仪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内容上的差别,还应该包括课时、教学计划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设计上的差别。如文秘、公关、旅游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的范畴;市场营销、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范畴;而对于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应用电子、汽车维修等专业,礼仪课程应由公共基础课和就业培训的内容组成。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众所周知,礼仪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光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因为礼仪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说服力,才能使得学生成为真正懂礼、守礼的人。那么如何做到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呢?

例如,可以借助音像、多媒体课件、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视听结合,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

因此,将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核心。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高职礼仪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提高迅速,但随着课程结束和时间推移,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督促,言行又逐渐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因此,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营造学习礼仪、讲究礼仪的良好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强调相互协作和个性发展,是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学实践,是礼仪实践教学学以致用的又一集中体现。这种实践使礼仪教育与学生走得更近,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礼仪学习的行列中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风气和氛围,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支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理念,鼓励学生立足于校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社交礼仪行为规范大赛、大学生青春风采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承担校内外各项服务工作礼仪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应付自如,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四、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人们已知道,良好的个人礼仪、规范的处事行为并非与生俱来,也非一日之功,是要靠后天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能逐渐地形成。因此,可以说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需要不断坚持努力的过程。

因此要使高职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注重养成教育,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使礼仪的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如果不与平常的习惯相结合,礼仪知识最终将成为空话,没有任何意义。实践证明只有把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才能使所学的礼仪知识内化为实际的行动。据调查,很多学校做好了这一结合,都在礼仪教育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有的学校在新生进校后的第一学期,就在各专业课程中安排了礼仪课程,使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系统了解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为促进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注重加强礼仪实训,各专业安排为期一周的礼仪实训,以迎宾礼仪、办公礼仪为主要内容,训练学生严格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和自觉性;有的学校在学生进校之初就进行礼仪知识宣讲,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礼仪观念深入人心,将学生的礼仪表现与班级、个人考核挂钩,对不良行为及时通报批评、纠正,对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奖励。

新时代的发展决定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养成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四结合”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成为真正懂礼、守礼的社会新人。

参考文献

[1]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礼仪课件范文6

一、学习社交礼仪的目的和任务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学生生源参差不齐且素质普遍偏低,文明礼貌修养较差,道德水平较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人而言,礼仪修养的缺失,严重阻碍了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下,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科学的就业观,造成大量学生就业困难,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整体形象,对职业学校的发展非常不利。

礼仪教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既是满足学生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职业技能教育长足发展和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美丽融洽校园气氛的基本条件,更是具有塑造学生职业形象,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实现理想高效就业等诸多方面的现实意义。礼仪看起来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普遍的细小的事情,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力量,它将会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它能够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习礼仪对于巩固和发展校园秩序,推动社会和谐,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礼仪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气质修养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涉外礼仪活动,不仅能够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还能够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一弘扬。学习礼仪有利于维护,提高企业形象,对于打造学生良好职业形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些方面来看,开设礼仪课程,提升礼仪修养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二、学习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丰富和魅力,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礼仪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学生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为主,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的内容有:1.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人际交往技巧,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2.积累与人交流的经验、培养为人服务的美德、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职业价值观,为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对礼仪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正确分辨善恶美丑,坚持正确的礼仪行为;4.使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形体美、气质美和精神美;5.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高尚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校园讲文明、懂礼节的和谐文化氛围。

除进行课堂教学外,努力拉近与其他学科的联合教学,如与形体训练课教学、美育德育课教学、院校礼仪社团活动相结合,共同完成全育教学目标。

三、学习掌握礼仪课程的主要内容

礼仪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礼仪的对象化,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中,对礼仪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选择、有计划、科学的制定教学内容。

礼仪课教学内容基本包括个人礼仪(仪表、仪容、仪态、服饰)、日常交往礼仪(见面、交谈、做客会客、馈赠)、学校礼仪(师生、同学、集会、宿舍礼仪)、餐饮礼仪(中餐、西餐)、职场礼仪、通信礼仪、仪式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礼仪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礼仪基本概述和学校礼仪,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礼仪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信心和信念。通过学校礼仪知识的介绍,如待师礼仪、学生之间的礼仪、课堂礼仪、集会礼仪、宿舍礼仪等,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促进校园和谐。二是社交礼仪,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原则,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三是面试和职场礼仪,学生通过面试礼仪和职场礼仪的学习,掌握职场所要求的礼仪规范,为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礼仪教学的手段和深化实施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做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大胆创新,把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习社交礼节这一部分内容时,设计多种社交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学习使用各种社交礼节。例如:介绍礼节、握手礼节、名片礼节等。在模拟情景中学生们或是社会名流、或是企业老总、或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大家在表演的过程中,在体会的过程中提高。这样一来不仅轻松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社交礼仪”知识与实现生活结合起来,把“社交礼仪“知识变为自觉的行动,达到了礼仪教育知行统一的目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再比如学习交谈礼仪这一内容时,每个学生都要完成这样一项作业:想一想自己平时对父母说话的态度有无需要改进之外,并认真去做一做,写一份体验报告。体验报告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平时都认为熟不拘礼,和家人没必要讲什么礼仪,他们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所以从来都没有想过对父母说声“谢谢”,有些学生甚至还经常为一点事和父母闹翻,当他们去完成作业时,才发现自己的一句话会给父母带来那么多快乐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