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知识培训范例

礼仪知识培训

礼仪知识培训范文1

关键词:专科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培训;效果评价

我院是西藏唯一一所新型传染病专科医院,主要承担我区各种传染病的诊疗工作,也承担着我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任务,护士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传染病病人,而我院的护理人员均来自综合医院划转、公开招录、基层调入和应届毕业生的考录,大多数护士是低年资、低学历、基层工作时间较长,对传染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匮乏,技能操作不规范。针对传染病医院及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加强安全技能操作,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1]。因此我院新入岗的119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传染病专科基础知识和安全技能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并进行考核,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评价和总结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的方法及效果,现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4年1月的新入岗护理人员119人作为培训对象,其中藏族78人(占65.5%),汉族41人(占34.5%);本科学历46人(占38.7%),大专学历68人(占57.1%),中专以下学历5人(占4.2%);副主任护师1人(占0.8%),主管护师7人(占5.9%),护师60人(占50.4%),护士51人(占42.9%);护龄10年以上21人(占17.7%),5~10年37人(占31.1%),5年以下61人(占51.2%)。

1.2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3方法

1.3.1制定培训方案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由护理部制定专科护理培训方案,确定本次培训内容主要为传染病护理基础理论、护理技能操作二部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传染病专科护理能力。因此,对自2014年1月新入岗的119名护理人员,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并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进行考核,最后将考核成绩汇总,90分以上为优秀,60~8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1.3.2培训方式及内容

邀请援藏专家、区内知名学者和本科室资深护理人员担任讲授者。采取集中授课和分组训练的形式,培训后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的考核。

1.3.2.1基本理论知识

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每周组织1~2次业务学习,所有在岗护士必须参加。讲授内容包括:护理基本理论、医院感染知识、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医学伦理、安全防护技术、自我防护知识、护患沟通技巧、护士礼仪和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等。护理部每月不定期对理论学习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着重新学习。

1.3.2.2基本技能操作

采取集中、分组培训的方式,培训内容包括各项护理基本技能操作、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静脉输液、静脉采血、心电监测、消毒隔离制度、成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技术等技能操作培训。逐个操作项目进行详细讲解、示教,每个护理人员逐项进行训练,并进行操作考核;同时口述传染病专科各项护理操作中的一些理论及注意事项。

2结果

经过培训前、后理论百分制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考核成绩见表1、表2。

3讨论

护理工作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是护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2]。如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3]。我院是西藏唯一一所新型传染病专科医院,结合临床科室专科疾病特点,通过对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地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特别是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欠佳的刚毕业分配的大学生及护龄短、学历低、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基层调入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经过分层分级培训,并通过考核,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技能操作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因此,通过规范化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考核成绩与相应的奖惩措施挂钩[4],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工作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传染病医院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推动了专科医院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5]。

【参考文献】

[1]乔改红王建宁.护士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发展及组织支持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6):52~54.

[2]王斐张佩雯.创新特色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9,24(16):13~14.

[3]刘晓姝孙庆宁.建立护士院内培训基地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08,24(16):20~21.

[4]骆金铠陈静.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29

礼仪知识培训范文2

一、免费激励是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的前提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第19条明确指出:“要确保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经费来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要切实保证县教师培训机构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经费来源,并积极探索经济来源的其他有效渠道。”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定》第四条“条件保障”第13条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人均基本用费标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以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截留挪用。”湘政办发〔2003〕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意见的通知》对湖南省教师培训经费标准及来源作了规定:“由县级财政按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安排继续教育经费,切实加强教师培训。”以上文件都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应是免费培训。但由于县级财政的紧张和部分领导的观念滞后,可以说,很多地区都没能够得到落实。我们利用校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优势,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议案和提案,这一问题终于在2014年得到了解决。现在邵东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全部实行免费,由县财政买单。减轻了每位教师一个周期4次培训大约1500元的经济负担,而今教师培训的热情高涨。

二、政策激励是教师培训持续开展的巨大推力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各行各业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新的观念、新的知识都有助于提高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因此作为教师都应该在不断的学习中来提高自己,那么,终身学习就是唯一的途径。要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政策激励是一种巨大的推力。在邵东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一是将教师的培训纳入对各中心学校的年度考核之中,由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各中心学校教师的参培情况进行量化评估。二是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职称申报必要条件,每年完成了72学分的教师方能申报晋升职称。三是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进城调动的条件之一,教师进城调动必须具有普通话、计算机和继续教育合格证书。四是年度考核评优在同等情况下,学分高的优先。这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使教师们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实惠,有利地推动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

三、奖惩激励是保证培训质量的有力抓手

教师培训的奖惩制度是对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一定行为给予奖励和惩罚的规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奖惩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正刺激和副刺激的作用,引导和规范教师的行为朝着符合教育和教师的方向发展。对希望出现的行为,用奖励进行强化,也就是正刺激;对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利用处罚措施进行约束,也就是副刺激。两者相辅相成,才会有效促进教师提高和教育发展的实现。我们的做法是:一是评选优秀学员。培训机构制定优秀学员评选方案,确定优秀学员评选的条件和比例,每项培训结束时对学员进行考核评比,按学员学习的成绩和表现,公正客观地评选出优秀学员。优秀学员可适当加学分。二是严格考勤制度。成人学习,存在着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事的矛盾,还有路途远等困难。如果不严格考勤,出勤率就不高,学习效果就不佳。我们的做法是:每项面授学习,学员原则上都必须出满勤。如因公事或紧要事情,出具有中心学校签具证明意见的书面请假条方可请假,且每项学习请假不得超过一天。超过一天的不予继续学习而推至下一期学习。凡迟到、早退两次者视为请假一天。凡旷课者均取消本次学习资格,将出满勤作为评选优秀学员评选的重要条件。三是惩罚。凡学习考核不及格者,不发结业证书;凡拿不到结业证书者,由本人负担本次学习的经费。

四、关爱激励是对教师培训的心理安慰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关爱激励。关爱激励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对人倾注真挚的、炽热的感情。对教师的感情激励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关怀。关怀能对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效应,提高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密切培训机构与教师的人际关系,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做法是:一是统筹规划。年初,召开师训工作会议,将本年度培训计划抛出,并在学校网站上,让广大教师明白各项培训内容,以便根据自己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选择报名学习,避免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事的矛盾。二是优质服务。面授学习,做好饮水提供、防寒防暑工作,愿意在学校就餐的,提供中餐服务,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三是协调矛盾。积极配合学员单位,解决好工学矛盾,克服困难顺利参加学习。四是搞好技术服务。网络远程培训,对于部分年龄偏大、条件较差的学员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除了在开班前对他们进行集中操作培训外,每个班都配备了技术员,公布咨询电话,随时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

五、成就激励是实现培训价值的体现

成就感是近来经常被人提起的一个词语。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可以这样理解:当个体在某种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后,就会对这项活动产生兴趣;反之,则会失去对该项活动的兴趣。以前,大面积的教师在培训中体验不到成就感,这一现象所昭示的是教师对培训兴趣的丧失,这就需要培训机构着力培养学员的成就需要意识。成就需要是指工作上追求卓越,学习上追求上进,力求充分发挥个人潜力,不断作出新业绩的需要。基于这一点,我们努力探索教师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一是发挥优秀学员的示范作用彰显成就感。在近年进行的教育技术培训中,我们让培训先进学校组织培训优秀学员提供示范课,每期安排四天十几位优秀学员上示范观摩课。二是选拔优秀教师主讲,激励成就感。在去年暑假进行的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让以往参培的优秀学员登台现身说法。我们选择了杨玉红、刘义勋、王伟、杨兰平等学员主讲《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教师心理调适》等课程。三是为全体学员搭建平台感受成就感。在实践观摩活动中,让每一位学员畅所欲言地评点主讲老师的课程,创造一个平台,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风采,并将优秀学员的表现反馈所在单位,以培训机构的名义在学员单位推荐上示范课。对于学员的实习作业,进行认真的评定,我们还拟将“优秀作业”结集出版。教师的成就感就是寻求事业的发展和成功,他们的“成就需要”突出地表现在希望“教有所成”上,即以教学的成功与创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最大的快乐和精神满足。而激励因素,就是激发老师把先进的教学方法都必须经过教师本人的消化、吸收、思考、总结,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才能传授给学生,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六、总结

礼仪知识培训范文3

体位准备把病人迅速安置在抢救复苏床或单间抢救床,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异物,取下活动的义齿或假牙;拉开床头距墙越40~60cm,固定脚杀,患者去枕平卧头后仰,必要时可在肩下垫一小枕,使肩部抬高约5~10cm,下颌上抬,尽量使口、咽、喉同一轴线,充分显露声门。神志清楚或烦躁者,医务人员尽量握住双手安慰或必要时行肢体约束。选择离心近的大静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病情评估检查患者的张口程度、颈部活动度、牙齿、咽喉部情况,选择插管型号和评估插管深度。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SPO2、心电图,向患者家属了解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及气管插管史。

插管时护理配合保证给氧要求有专人配合操作医生在插管前预先用简易呼吸器或加纯氧挤捏呼吸囊辅助通气1~3min,使氧饱和度高于90%,能有效增加患者体内氧的储备,提高插管过程中呼吸停止时患者的耐受时间。一次插管失败后,应重新快速面罩给氧、辅助通气,尤其当患者氧饱和度低于90%时[2]。插管成功到位,迅速使用呼吸器确定导管位置和辅助通气,保证氧饱和度。按医嘱辅助用药将抢救车及抢救药品放置在合适位置,方便抽取药液,药量精确,用药迅速。插管过程配合在病人头颈肩下垫一次性中单,形成相对无菌区域及防止插管诱发呕吐物污染床单位和衣被。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性别、体型、颈部长度选择适宜型号、长度的导管插入导丝,检查气囊,导管前端涂润滑油备用。对插管过程中声门暴露不佳者,护士应较为熟练的正确按压甲状软骨(向上、向后、向右)。急诊气管插管患者多容易发生胃内容物返流,因此多需专人负责按压环状软骨,以封闭食道、减少返流。确定导管插入后迅速取出导管内芯,吸痰,递上牙垫和听诊器,并接上简易呼吸囊,一边固定插管刻度位置,一边辅助通气,观察胸廓起伏,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SPO2情况,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用10mL注射器向气囊注气7~10mL[3]。

插管用物准备不齐急诊科危重病人多,有时一天即有多个病人需要行气管插管抢救,抢救结束后物品未及时补充,检查其性能。如补齐各型号的导管;喉镜灯炮亮度不强或不亮;药物准备不充分;吸引设备和呼吸皮囊终末消毒后未定位并组装好处于备用状态;抢救物品、仪器在抢救区域内摆放不合理,搬挪抢救床或仪器耗费时间。对策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抢救制度补齐所需物品、药品、器械;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检查各仪器性能,每周一次总检查;科室领导加强管理,及时调整床位,预留抢救床,抢救结束后及时分流病人,保证急诊抢救随时性、紧急性的需要。

医护配合不默契心脏停搏、呼吸骤停是气管插管的绝对适应证,必须尽快进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一般认为:大脑缺氧超过5min则其所受损害为不可逆,现场抢救必须分秒必争。插管目的主要解决患者体内缺氧,因此插管过程中应尽量快速,避免再缺氧。年轻的医护人员操作不熟练,流程不清晰,加之自信心不足和疲惫心理,尤其午间和夜间人员少时,造成忙乱,病人病情主次、问题关键不分,未果断决定,容易导致插管失败和延误插管时间,外请麻醉科或ICU医生会诊插管其中时间较长,容易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对策加强急诊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临床技能训练。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要求急诊医生掌握气管插管指征,熟悉插管流程,护士熟练配合插管操作[4]。组织急诊医护人员分组在急救模型上同时演练并考核,可分为两人组(一医生一护士)、三人组(一医生二护士)、四人组(一医生三护士或二医生二护士),考核通过者才能安排单独值班。合理排班:保证人员充足,新老搭配;运用“激励法”鼓励医护人员,增强其抢救信心。

病情估计不到位,出现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气管插管前情评估不完整,未检查患者的张口程度、颈部活动度、牙齿、咽喉部情况、评估插管深度。暴牙明显或及不规则时,操作时声门暴露不清、口咽部分泌物过多影响视野易误入食管;一插入过深或插入后未及时固定移位所致;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或气道开放不充分;镇静麻醉药使用不规范,致肌肉松弛不完全,暴露声门插管困难或过于松弛(颈部肥厚者容易压迫导管弯曲使判断困难);发病前饱食、操作刺激或并发应激性溃疡,胃内容物反流。对策操作前充分评估,掌握好气管插管的适应证,选择型号合适的喉镜和导管,术者需根据病人的不同体位采取不同姿势来操作,根据喉和气管内的解剖标志循序推进喉镜片以充分显露声门,可根据情况调整导管不同的曲度顺镜片进入声门;及时有效吸引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插管前先行胃肠减压;保证给氧情况下,遇到异常气道和特殊病情紧急请麻醉科医师和相关科室会诊协助;组织科室人员学习麻醉镇静药的使用和总结学习特殊病例的插管经验和学会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插管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与护理配合[2]。

礼仪知识培训范文4

1.员工文化底蕴差,没有深入理解礼仪文化内涵

对于酒店企业来讲,企业人员的敬业精神、职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内资酒店竞争力不强,人员素质问题是影响竞争力的主要问题,由于酒店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线员工多数来自周边农村,许多酒店员工学历层次都比较低,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是初中以下学历,大专学历的员工比较少,本科以上学历的更是少之又少。学历低,文化底蕴较差,直接导致酒店员工礼仪知识的匮乏,由于礼仪知识匮乏,导致的宾客不满意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礼仪知识的匮乏又直接影响着酒店服务水平的普遍提升。从礼仪文化的角度分析,酒店员工在为顾客服务过程中,需要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仪表,站、走、坐等基本素质不到位,就会影响到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一些酒店给员工做培养,只是注重形式上的“仪”,而没有“礼”,只有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深入理解礼仪文化内涵。学习和运用礼仪,不仅仅是酒店服务人员自身素质修养的需要,同时,也是树立酒店形象,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酒店礼仪文化培训流于形式,服务不能有效结合消费需求

对于一般酒店来说,员工每年都需要进行培训,培训员工必要的礼仪知识和形态礼仪等知识,但是,由于一些酒店礼仪培训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礼仪文化的渗透性不强,对酒店的历史、酒店的特色讲解都很短浅,同时,很多酒店的培训没有计划性,再加上酒店员工流动性较大,员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性,反反复复的培训,导致酒店企业文化仅限于能模仿、会做,礼仪文化只局限于动作到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导致无法真正体现礼仪文化的价值。还有,一些酒店对于礼仪文化定位不清晰,没有仔细去研究礼仪文化,只注重推行相同的礼仪文化模式,酒店推出的礼仪文化产品,还是停留在“头脑风暴法”的构想之中,长期持续下去,不利于礼仪文化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酒店礼仪文化都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进行市场调研,不了解消费需求,就制定自己的礼仪文化,导致礼仪文化没有特色,不能有效结合消费需求,礼仪文化在酒店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酒店管理中礼仪理念文化建设

在酒店管理过程中,酒店的管理者首先要自己接受礼仪理念,在酒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融入礼仪理念,用礼仪理念指导酒店的经营活动,才有利于酒店礼仪理念文化建设的开展。在酒店的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以人为本,培养员工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采取有效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酒店每一位员工都是酒店重要的一员,所以,我们在管理上,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矛盾,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手段合理解决,秉公办事,就事论事,遵循平等的原则,切忌在解决问题时掺杂个人情感。在酒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礼仪意识的培训。只有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促进员工礼仪意识的提升。酒店礼仪制度文化,礼仪理念文化建设,是礼仪观念向礼仪行为转化的动力,对于塑造礼仪精神理念,保障酒店礼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三、酒店管理中礼仪制度文化建设

礼仪理念文化建设,礼仪培训是基础,所以,酒店要不断完善礼仪培训教材,补充和修订礼仪规范制度,建立礼仪培训教材体系。在这方面,基层培训一定要注重礼仪服务技能培训,中层培训,主要以基础管理知识为主,注重现场督导礼仪服务技巧培训,高层员工培训,要以战略管理为主,注重礼仪文化系统性思维培训。另外,礼仪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所以,酒店礼仪培养,一定要严格的把关,聘请培训专家进行指导,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与员工的交流和互动。对于员工的礼仪培训,一定要有计划性,不仅要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对老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尤其是那些涉外酒店,更应该加强礼仪常识的培训,要让所有员工都了解涉外礼仪习俗,避免由于不懂涉外礼仪导致宾客不满意现象的发生。在酒店礼仪理念文化建设中,礼仪监督制度必不可少。礼仪监督制度可以有效的巩固礼仪文化。帮助员工将所学到的礼仪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这方面,酒店可以发放顾客满意调查表,客人在离店之前填写满意调查表,给其服务人员进行打分评价,这样,即可以有效地了解顾客需求,也可以检测礼仪服务质量。以便于根据顾客需求,找出工作中的差距,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礼仪服务质量。相对而言,发放宾客满意表,只是检测礼仪服务质量的一种手段,我们既要重视宾客满意表,也不要过度依赖宾客满意表。因为宾客满意表可能会带有客人的主观色彩。所以,酒店还要不断完善礼仪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礼仪服务监督管理体系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酒店副总经理牵头落实礼仪服务监督,具体实施监督礼仪服务的是人力资源部,各一线部门配合实施监督。从心理学角度说,惩罚和激励都可以有效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惩罚和激励对于每一个酒店来说都非常重要,他直接影响着酒店管理能力的提升。所以,每一家酒店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管理制度和礼仪制度,只有这样,员工在服务过程中才能够表现出最好的状态。对员工的奖励有很多种手段,既可以公开口头表扬,也可以物质鼓励,同时,表现特别好的还可以升职,对员工的惩罚也有很多种,如果错误情节较轻可以批评教育,如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可以给与扣工资、降职等处分。通过建立奖惩制度,不仅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员工加强礼仪学习,提升服务意识,使服务水平获得整体提升。

四、酒店企业管理中礼仪行为文化建设

礼仪知识培训范文5

关键词:顶岗实习;大学生;服务礼仪;质量提升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多数安排在高星级酒店或连锁型酒店,实习生大多数从事前厅、餐饮、客房等一线技能型工作,少数从事人力、销售、行政等二线辅助服务型工作,明显存在顶岗实习表现差异化、两极化的现象。学生在经过为期1~2周的岗前培训(包括企业文化综合培训、职业认知培训、实习安全教育培训以及职业技能素养培训)后进入跟岗实践和顶岗实习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在经过跟岗和顶岗后,在职业文化、职业认知、操作技能方面能驾轻就熟,但在服务礼仪方面却存在明显的差距,这成为实习表现两极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高职院校着力提升专业学生服务礼仪质量对提升顶岗实习的整体质量和综合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1]。

一、提升服务礼仪教育质量的必要性

(一)提升服务礼仪质量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必修课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提升服务礼仪质量是践行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的重要渠道。学生顶岗实习要亲身参与到酒店行业运营服务中,优秀的服务礼仪素养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服务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积极的交流环境,促进服务主客体更长远深入的沟通和合作。良好的礼仪素养能够在服务危机公关处理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帮助服务主客体化解诸多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得到服务对象的理解和尊重,扭转事件带来的不利局面,消除后续负面影响。总之,良好的服务礼仪素养已成为学生职业素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提升服务礼仪质量有助于学生更高质量完成顶岗实习,高效衔接社会就业。

(二)提升服务礼仪质量是学生高质量完成顶岗实习的有效保障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现代酒店业的竞争激烈,竞争的重心由酒店软硬件的竞争转向酒店业从业人员服务的竞争。社会的高速发展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和氛围,也对学生顶岗实习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单纯服务理论讲授和服务技能指导已经无法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服务礼仪素质已经成为酒店从业人员必备的从业素质之一。在专业理论和技能提升有限的情况下,提升服务礼仪教育质量势在必行,顺应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做好实习生顶岗实习的有力保障。

(三)提升服务礼仪质量是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催化剂

强化服务意识重在服务与落实,要下功夫、强本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服务礼仪是酒店从业人员的重要业务技能,提升服务礼仪质量与强化服务意识相互催化,形成良性循环。由此,学生要提高服务水平不仅要在实践技能方面下功夫,还要在个人素质和自身修养方面上努力。在服务工作中,要将服务礼仪结合到服务各个环节中、细节中,包括仪容仪表仪态、肢体语言、待人接物等等方面。在服务中礼仪是否得体体现了个人素质和自身修养的高低,同时也直接影响服务水平和能力。因此,要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礼仪修养是高效的催化剂[2]。

二、高职院校服务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礼仪教育模式单一,课程形式有待创新

当前,高职院校服务礼仪教育形式相对单一,没有形成系统性具有长效机制的教育模式,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并没有单独开设服务礼仪类相关课程,服务礼仪教育穿插在主题班会、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等形式进行简单的任务性转达和灌输性教育,在特定的场景有需要时对少数个体进行简单培训。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敷衍了事、受众不足、群众基础不高的情况,学生对于礼仪服务知识的掌握零散且有限。有些高职院校虽然有开设服务礼仪类相关课程,但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注重服务礼仪知识理论的讲解,照本宣科,而对服务礼仪实践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式的讲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不能建立有效的连接和互动,服务礼仪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服务礼仪课程设计、内容不合理,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的服务礼仪课程体系缺乏时代基础,不能与时俱进,缺少创新性和延续性思维,课程设计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辩证逻辑的支撑,课程内容繁杂冗长,重点模糊,浅显难懂,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脱节严重,缺乏合理性和逻辑感,连贯性和层次性,不能满足当代服务礼仪教学质量对于课程层面的需求,不具备指导服务礼仪实践的先进性和延续性,无法切实提升学生的服务礼仪实践应用能力,不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

(三)对服务礼仪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教育普及度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对服务礼仪教育普遍重视度不高,多数高职院校将教育重点放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选修课上,核心课程侧重于专业知识讲解以及职业技能培养上,对服务礼仪的教育仅仅是走马观花或者穿插在核心课程中,更加凸显了对服务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足,支持力度薄弱,严重阻碍了服务礼仪教育的开展与普及,不利于职业教育培养全面综合的高素质大学生。

(四)服务礼仪教育师资水平有限,教学质量有待改善

服务礼仪课程是一门注重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复合型课程,对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要求较高,目前高职院校服务礼仪课程的授课教师礼仪相关专业科班出身所占比重低。课程团队教师中虽有礼仪专业的科班教师,但也不乏有相近专业出身或者对服务礼仪感兴趣的技能教师转型的教师,教师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中鲜有服务礼仪科班教师,现有服务礼仪教师团队缺乏新鲜血液注入,观念陈旧,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理念的理解和掌握不足,缺乏先进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教学经验,课程团队教师总体教学素养仍需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服务礼仪教师团队,服务礼仪课程由专业相近的专业教师、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兼任承担,相较于科班教师,兼职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系统,教学经历经验不够充足,专业性有待提升。教师师资水平有限不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3]。

三、提升服务礼仪教育质量实践路径

(一)着眼实际情境,引导树立正确的认知,营造良好的服务礼仪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是综合技能型人才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一方面,所谓教育为本,认知先行,高职院校应认识到服务礼仪教育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根据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特点,开展服务礼仪学习调研,充分了解本专业学生对于服务礼仪素养提升的痛点和诉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礼仪认知,以认知驱动行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服务礼仪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自觉提升服务礼仪素养。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校园环境氛围的导向作用,构建知礼、明礼,争学礼仪的礼仪学习氛围,发挥校园传播平台优势,利用好校园网站,官方微信微博、校园广播等主流平台媒介做好宣传引导,定期开展服务礼仪教育宣讲,组织服务礼仪教育教学研讨,邀请国内知名的服务礼仪讲师进校园开展讲座,营造良好的服务礼仪教育氛围[4]。对于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而言,培养酒店行业知识、技能密集型人才势在必行。在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前提下,提升服务礼仪教育质量仍责任重大。

(二)立足优势特色,完善课程设计和内容,构建科学的服务礼仪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要致力构建合理可行的服务礼仪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要优化课程体系骨架,体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把握均衡性、综合性的原则,明确课程性质、课程知识结构,丰富课程元素,应包含且不应仅仅包含专业知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授课教师不仅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指导外,更要将培养目标贯穿于服务礼仪课程设计始终,让服务礼仪内化于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增强服务礼仪意识。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结合课程教学特性及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规划,广泛调研,优化服务礼仪课程设计,创新完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贴近行业,增加新时代背景下的服务礼仪知识点,淘汰不合时宜的老旧知识点,将相关知识点进行细化处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对新时代的服务礼仪知识理解更加细致,以迎合现代化的酒店业服务的需求。

(三)基于行业市场需求,重视体验式教学,搭建校企合作服务礼仪强化平台

高职院校要瞄准现代酒店服务行业主要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提升对体验式的重视程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体验场景,增强服务礼仪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构建校企合作礼仪强化平台,利用好企业平台开展体验式教学,实现校企双方的联合联动培养,切实提升服务礼仪教育质量。一方面,要让学生贴近实际岗位,增强现实感和体验感,促进服务礼仪学以致用,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前往酒店参观学习,在职业情境中耳濡目染;周期性进行移动课堂授课,将部分课堂转移到酒店实际场景进行现场教学;除顶岗实习外,增加“点对点,口对口”校外实训机会或岗位实践机会,让学生置身岗位真正的实践操作体验,让学生在岗位场景中强化服务礼仪。另一方面,要多组织开展服务礼仪相关的比赛活动,寓教于乐,以赛促学,增强沉浸式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组织开展服务礼仪风采大赛或有关服务礼仪的礼仪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沉浸在比赛体验中,去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分析问题,查缺补漏,巩固学习效果[5]。

(四)紧扣时展需要,重视教师发展,完善服务礼仪教师素质提升体系

高职院校要倡导教师要结合时代形势,研究行业发展规律,关注行业动态,熟知市场规律,完善服务礼仪教师素质提升体系,加强教师教学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培养。要加大关于教师教学素质能力提升的投入,为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创造平台和保障,例如,组织服务礼仪教师参加酒店服务礼仪系列培训,充电赋能,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教,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拓宽视野,切实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专业教研室要针对服务礼仪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和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针对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课题研究,加强以科研促教学的能力,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思辨能力,以满足新时代服务礼仪教育教学的要求。

(五)基于可持续发展,创新教学方式,推行服务礼仪“教”“学”一体化平台

高职院校要想保持服务礼仪教育的活力与生机,促进服务礼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敢于打破固有思维,突破传统限制,迎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上课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实现真正“教”“学”一体化。教师要主动学习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信息化教学工具,利用互联网科技的高效信息传输优势,构建创新型、互动型、移动式智慧课堂,逐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增强教学的延续性和实用性;搭建立体化学习平台,创建与线下相结合的线上学习平台和互联网知识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倡导学生课后在线上学习平台和互联网知识库中寻找符合自身实际教学需求的优质教学资源,巩固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知识广度,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6]。

四、结论

礼仪知识培训范文6

关键词:幼儿教师;培训;人文素养

幼儿教师对幼儿最初心智的启蒙、品性的初成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这就对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国内幼儿教师普遍人文素养不高,所以,提高幼儿教师人文素养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行浅要探讨。

1注意幼师礼仪教育、内外兼修

礼仪是国家文明的标志,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可是,礼仪教育并非只是在幼儿园进行的教育课程,它更多的是需要家庭因素的支持。为了引导家长们更好地学习文明礼仪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推动幼儿养成文明的习惯,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正值“三八”妇女节当天,我园邀请了北京“6+1”礼仪品格教育专家,为本园所有幼儿家长和全园教师进行生动有趣的讲座与礼仪培训。2017年3月8日早上9点,北京“6+1”礼仪品格教育专家段冯悦段老师从幼儿习惯的培养,家长如何引领示范等诸多方面,通过一系列鲜活生动的案例以及多次有趣有意的互动使广大家长受益匪浅。本次活动,气氛活跃,秩序井然,意义深远,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段老师精彩讲座的同时,我园各班的幼儿正在精心的为自己的妈妈、奶奶准备“三八”妇女节的小礼物,一场感恩又感动的妇女节主题活动悄悄拉开了帷幕。3月8日下午,段老师为全园教师进行幼儿教师礼仪培训,做既具有人格魅力和良好修养的社会人,又成为受幼儿、家长尊敬和欢迎的新时代教师,使教师们享受了一顿实实在在的礼仪大餐。培训内容围绕着教师的个人礼仪、行为规范、课堂礼仪和幼儿一日生活礼仪等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分别从教师的个人形象、站姿、坐姿、走姿和教师的微笑、手势动作逐一进行了学习和规范。在培训中还邀请了部分老师上台为大家做动作示范,并现场做纠正指导,列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整个活动气氛风趣活跃,教师都能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在座的每位老师都被段老师唯美为妙的言、行所感染、感动,并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运用方法,知道了应该怎样去利用自己的言谈举止自发主动地去影响孩子,大家都表示要把这些礼仪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教育教学中去。同时,老师们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精湛的业务能力,还要养成良好的教师文明礼仪,在孩子和家长中树立榜样作用,做孩子们的表率,做文明优雅教师,以规范的文明礼仪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2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幼师的业务素质

为了打造温馨、包容、理解的团队人文氛围,增进团队凝聚力,并进一步更新我园教师的音乐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17年2月28日下午,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园再一次邀请北京市育灵童专家为全园教师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而作为碧口镇唯一一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我园秉着带动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原则,积极邀请范坝幼儿园教师,碧口镇博爱、春晖的民办园教师,一起进行了一场奥尔夫音乐的旅程。培训一开始,武老师就给大家上了一节中班奥尔夫打击乐的示范课,耐心讲解示范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流程、教学重点以及技能技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精彩示范课后,武老师采用互动培训形式,积极引导听课教师随音乐动手动脑,充分体验节奏练习和乐器演奏的乐趣,并就教师们提出的相关教学困惑进行逐一解答。此次培训,教师通过参与式学习,充分感受奥尔夫音乐、理解奥尔夫音乐,学习更多奥尔夫音乐教法。大家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索,在思索中提升。本次培训既有专家的引领,又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使老师们深受启发,收益匪浅。同时,也为民办公助多元化促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做了贡献,让这次培训更加的意义非凡。

3幼师应不断充实自身的人文知识

目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兴未艾,由于国家政策向学前教育事业的倾斜,近几年,幼师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幼师学校林立之前,幼儿教育并不被社会广泛重视,很多幼师学校的毕业生人文素养偏差,对幼儿人格成长的影响甚为不好。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技能、创新意识,而且要有真诚的事业心,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和人格魅力。所以,幼儿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如教师学苑,远程培训项目等)不断地学习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和美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4幼儿教师要具有优良的反思意识

礼仪知识培训范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礼仪素养;现状;提升措施

一、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是礼仪大邦,文明古国。孔子在《论语·尧曰篇第二十》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在《荀子·修身》中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浅,国无礼则不宁。”古人从不同角度把做人、做事、权力甚至国运等与礼仪联系起来,深刻地反映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礼仪教育实质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的一门学科。人存在于这个社会,就是社会人,要学会与人相处才能在这个社会里生存。而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到父母及家庭过多的呵护及溺爱,导致他们不会关心人,甚至不会尊重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礼仪课程教育可以有效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要通过礼仪教育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形体与内在兼修。形象是当今社会研究核心的问题之一,可以说一个人的形象反映了这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状态。良好的形象能给人带来较好的发展,直接决定能带来多少效益,甚至是决定财富的多少。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前夕初遇招聘单位,其形象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被招聘单位聘用。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而良好的形象取决于良好的礼仪教育。各高等职业院校应尽快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规范的言谈举止,培养优雅的气质,促进师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社会风气。

二、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明素养程度较低,不文明现象频发。主要表现在:行为举止方面,言语粗俗,动作粗鲁,脏话脱口而出。有些学生甚至正面遇到教师,连招呼都不打,形同陌路;上课迟到早退、睡觉、吃东西、玩手机、聊天,下课在楼道里大呼小叫,在教学楼内吸烟;衣着上,喜好穿奇装异服,穿衣不分场合,校园内甚至可见穿睡衣出行的学生。女生浓妆艳抹,男生头发染成各种颜色;食堂用餐不排队,花钱大手大脚,互相攀比,铺张浪费,每天食堂倾倒的剩菜剩饭看着就让人心疼;卫生上,寝室环境一塌糊涂,女生寝室到处都是散乱堆放的衣物和各种化妆品,男生寝室鞋子、袜子随处扔,吃过的食物残渣到处都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现象频发;对于学校公共设施,任意毁坏、涂抹,不懂珍惜和爱护。教室墙面上有涂鸦的痕迹、有脚印。有些学生甚至考试前一天去考场把作弊用的内容刻在课桌上或是墙面上。某高等职业院校在一次考试巡查过程中,发现此现象严重,临时决定上下两个相近楼层互换,但桌面和墙面的损伤却只能靠后期学校重新修葺来补救。还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交往,不懂得理解别人,不能和其他同学和谐相处。辅导员每学期都要处理很多学生换寝室申请,理由多为与室友相处不融洽。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大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也影响了校园的文明环境。

(二)高职院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钱颖一教授在《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不了真正的“人”,“杰出人才”又从何而来》一文中认为,教育对人的素质培养和人的价值塑造以及对文明社会的建设更为重要,而人的素养的“均值”低却“方差”大,是中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掣肘”。高职院校是培养高质量工匠的摇篮,承担着未来工匠培养的重任,优秀人才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能,还需要具备完善的综合素养[2]。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只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忽视了学生的礼仪素质培养。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也主要以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知识为主,礼仪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少或是根本未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即使是一些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也是简单开设一门礼仪课程,而且多为先修课或公选课,安排的学时也较少。因此,导致学生对礼仪课程重视程度也不高,学习礼仪知识缺乏积极性。这不仅对高职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对学生后期在社会中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忽略了企业、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熟练的理论与操作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何为师?答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师者,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然而相关调查显示,教授礼仪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些高职礼仪教师多为兼职教师,他们并非科班出身,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礼仪培训,也缺乏实战经验,自身也缺乏儒雅脱俗的气质,由此造成一些高职学生尽管了解和掌握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获得了一定的荣誉或奖励,但在理解生命的美好、对审美的欣赏、对人的包容等人文情怀方面的能力却表现匮乏[3]。由于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礼仪教育或培训,只以书本或是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学依据,他们缺乏礼仪专业知识的储备,从而导致讲授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且过于肤浅。教学方法传统而单一,不能与时俱进。内容枯燥无味,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据调查,一名教师,一名受学生喜欢爱戴的教师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该教师能很好地将知识以不同有趣的形式讲授出来,而不是照本宣科。一个只会讲理论的教师,决不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措施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立足社会发展和高职生的实际特点,积极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礼仪教育,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4]。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礼仪教育。

(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传播活动,如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在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做展板宣传、班级乃至全校形象大使选举,也可以通过开展辩论会、演讲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高职院校可定期开展礼仪相关的讲座,努力做到礼仪普及到“全民”。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礼仪的重视程度,不断扩大礼仪的影响力,让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言谈举止,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礼仪教育要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纳入礼仪课程。把礼仪课程与专业课都纳入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的范畴,并加入礼仪相关的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培养高职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人文素养。礼仪教育是门大学问,礼仪教育要深入开学第一课及就业前最后一课。教会高职院校学生“如何做人”是第一步。首要问题解决后,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要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会尊重人、诚实守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更加积极地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在针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而对于礼仪教育来说,作为高职院校当中极为重要的课程教学形式,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需要将礼仪方面的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5]。最后一课以求职礼仪中的职业礼仪为主,如社交礼仪、接待礼仪、宴请礼仪、涉外礼仪等,使即将毕业的学生尽快进入求职状态,迎接他们职业生涯的开始。高职院校要为提高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障,比如建立形体室、建立礼仪模拟实训室等,并配套相关的礼仪训练设备设施。其次,高职院校要对不同专业开设有针对性的礼仪课程,比如酒店管理专业,应开设酒店管理礼仪课程;社区管理专业开设家政礼仪课程;航空乘务专业开设空乘礼仪课程等。高职院校除了在各个专业中开设礼仪课程,还要保证礼仪课程的课时量,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到学校对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且不同的专业要选取适用的教材,教材可以是部编教材,也可以是组织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总之,选取教材要以学生愿意学、容易接受为基本原则,还要符合专业特点,并且以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为主。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和改革礼仪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将日常礼仪实践部分与礼仪知识笔试部分集合考查,给出礼仪课程的最终成绩。实践考核包括场景礼仪模拟、案例分析及课堂、课外日常行为考查等。笔试考核主要测试学生对礼仪文化、常识、注意事项等知识的识记[6]。

(三)礼仪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等职业礼仪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和礼仪合并后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是操作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两者的结合必然重点强调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礼仪作为行为规范与人们的日常息息相关,单纯理论上进行讲解,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但让学生在实际中能应用自如,展现所学的礼仪修养却很难。因此,礼仪教育要坚持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实践进课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防止课堂教学的纯理论化。应将实践融入课堂,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实践形式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探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力求营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礼仪水平。2.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成立礼仪社团,可以将课上与课下礼仪教学有效的衔接起来,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礼仪的实践性,将礼仪真正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中。社团由指导教师指导,选出社长、副社长负责社团日常运行。社团定期举办各种礼仪相关活动,如举办“礼仪形象大使大赛”,通过初试、复试等形式选举礼仪形象大使。指导教师要对每位选手进行礼仪形象指导,提醒、指正问题,促使学生通过参赛获得较好的礼仪习惯。社团可以开展例如“文明礼仪周”“礼仪知识问答大赛”等活动。社团还可以承办学校内的各种接待活动,统一着装,并负责各项活动的礼仪接待,如每年学校的毕业设计展都会需要大量的礼仪接待人员,此时就是社团发挥作用的最好时机。社团还要参加社会实践,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早点接触社会,检验其学习礼仪的成果。例如,江苏某高职院校每年都会选派礼仪社团的学生参加当地大觉寺的素食节,为该活动做剪彩、客人引领、讲解等礼仪服务工作。普及礼仪知识到班级,举行礼仪主题班会或晚会,学生可以以相声、小品、歌舞、表演等形式展现礼仪内容。这种形式能容易让学生理解礼仪的含义,使学生将礼仪知识转换为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潜意识行为。

(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素养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人,应重视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为学生起正面表率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例如,男教师不得在学校范围内吸烟,要深信行动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为学生起表率作用。努力做到妆容得体、发型得体、衣着得体、举止得体,应从内而外地散发自信、高雅的礼仪气质,进而熏陶并促进学生改掉自己失范的礼仪行为。针对师资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应根据在校学生数量,招聘一定数量优秀的礼仪教师,同时对这些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进行培训的人员应该是知名的专家。同时,与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平时多举办礼仪课程相关的讲座。在师资方面,除了确保有充足的优秀礼仪教师之外,还要对礼仪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善,以此增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礼仪的兴趣[7]。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礼仪教学视频、礼仪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礼仪知识。还可以借助各种在线实用技能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腾讯课堂、云课堂等。将礼仪课程录入平台,让学生随时观看、讨论教师分享的各种教学资源。另外,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拍摄的礼仪训练内容上传到平台,教师可以点评打分,同学间也可以互相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礼仪知识培训范文8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对策

一、合理设置礼仪课程,优化礼仪教育内容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最直接的手段。因此,高校合理的礼仪课程设置和符合时展要求的教学内容是提升大学生礼仪教育成效的重要方法。

(一)合理设置礼仪课程

文明礼仪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视,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合理设置礼仪课程,完善培养方案,传授礼仪基础知识。高校礼仪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开设专业性较强的必修课。对于文秘、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来说,礼仪应该成为这些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这些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比如开设《秘书礼仪》《酒店服务礼仪》《商务礼仪》等专业性较强的礼仪课程,加深他们对礼仪文化的进一步认识,提高自身的礼仪文化素养。二是开设选修课程。针对理工类学生,在大一期间开设礼仪课程,有针对性地传授礼仪基础知识。理工科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对于人文学科接触较少,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地域及人际关系的变化,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大一期间开设礼仪选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从而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二)优化礼仪教育内容

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只有不断优化礼仪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才能使大学生礼仪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一方面,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礼仪教育的时代性。传统的大学生礼仪教育内容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礼仪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礼仪教育的内容要不断地与时俱进。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选择出国旅行去开阔眼界,但是,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关于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在不断增强,但是在文明礼仪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不要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礼貌用语上,更应该对大学生加强与时展相适应的礼仪文明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符合时代文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礼仪教育内容应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扩大礼仪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除了传授仪容仪表等基础社会交往礼仪外,还应根据专业的社会需求增加导游服务礼仪、会展服务礼仪、酒店服务礼仪等;对外语专业的学生,让他们掌握商务交际礼仪,在与外国人接触时能够礼貌交谈,并且有条不紊地做好接待工作。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只有不断优化,高校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二、创新礼仪教育的方法

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1]。礼仪规范是人类文明的结果。讲究礼仪要顺应时代,符合道德要求,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不同身份具体运用。礼仪需要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学。因此,教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时展要求,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断创新礼仪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感悟理解能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教育,增强教学效果。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除了传统讲授法,还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一)情境交融法

情景交融法就是通过环境描述、图片以及视频展示、自我假设和模拟等方式,循循善诱,将展现礼仪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再现,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的感知来学习礼仪知识[2]。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新型教学手段,播放有关礼仪的故事、视频或讲座,例如将程门立雪的故事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礼”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情境交融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有利于礼仪教育的内化。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阐明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3]。传统的礼仪教育方法倾向于理论知识讲授,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列举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也可以剖析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讲解由于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误读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的典型案例。比如“温州女德班”,“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这16个字,被形容为学堂倡导的“女德”四项基本原则。这不仅是对女性的亵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教师通过对“女德班”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案例教学法可以打破学生对礼仪文化的陌生感,从而领悟传统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榜样教育法

它是指选择在实现目标中做法先进、成绩突出的个人或集体,加以肯定和表扬,引导人们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大学生正处于希望得到他人欣赏和认可的心理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选取古今中外具有先进典范意义的人物或身边榜样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榜样激励法,比如在课堂上表扬那些看见老师主动问好、爱护校园环境,不随手扔垃圾的同学,将他们作为榜样来鼓励其他同学向这些礼仪行为良好的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优秀品质,从而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举止,提高礼仪修养。

三、搭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平台

大学生礼仪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高校要搭建大学生礼仪教育实践平台,给他们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一)开展校园礼仪文化主题活动

举办礼仪知识讲座、开展礼仪知识竞赛、开展辩论、礼仪演讲、礼仪大赛、以礼仪内容为主的主题文艺汇演、小品表演、个人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验。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增加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了解,使他们对礼仪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去研究和学习,提高对礼仪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在重大节日或重大典礼仪式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例如,教师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等,表达对老师教育之恩的感激,对同窗情谊的怀念与珍惜。充分利用节日气氛使学生感知礼仪文化真实地存在在日常生活中,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

(二)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上的公益活动多种多样,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多参加公益活动,调动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比如,放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艺术节、诗词鉴赏大会、读书会、书画展等。感受诗词歌赋中的礼仪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组织大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去敬老院做义工、去乡村小学支教等。通过环保活动,能够使大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做到自觉爱护环境,不在公共场所随意扔垃圾,保护公共环境,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组织大学生到敬老院做义工,可以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孝敬老人、乐于助人也是礼仪文明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高校教师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正确价值观的传递者和文明礼仪践行者。大学生礼仪教育是一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大学生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自身素养与工作态度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加强对教师培训,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政治培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

政治觉悟高的教师才能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礼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正确且坚定的政治方向。因此,高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政治培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教师时刻审视自己、衡量自己、评价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始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注意自己的政治言论,提升工作管理的能力,真正发挥正确价值观传递者的作用。

(二)加强文化知识培训,帮助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这是老子关于人贵有自知之明,虚心求学的名言。人只有虚心求学,才能不断地探求真理,求得真学问,不断进步。高校礼仪教育者要以此为座右铭,不断地更新个人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心理学、文学、社会学等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此,高校要为教师充实知识结构提供条件。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教师在职深造计划,安排礼仪教育教师到全国重点高校进修学习,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礼仪教育教师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国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的培训。对一名优秀的礼仪教育教师来说,掌握国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国学是中华文化之根,礼仪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心理学知识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掌握社会学知识可以使教师将礼仪规范内化于心,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上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2]马振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反思与构建[J].汉字文化,2019(20):51.

[3]金子依.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