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档案范例6篇

土地档案

土地档案范文1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开发、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字材料、图表、声像材料等,它记载土地从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管的全部文字记录和影像摄录。土地档案包括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勘测、土地登记、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纠纷解决等内容,由地籍管理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监督检查档案、土地科技管理档案等组成。土地档案对依法管地,合理开发用地,理顺土地权属关系,帮助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发挥了关键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项目向农村延伸,土地流转频繁发生,土地档案对民生利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认识。

二、土地档案的现状与对农民维权的作用

如今,虽然许多农民进城务工,但土地对于他们来说仍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使是荒坡地、废弃地、耕地撂荒闲置,或者农户早已将土地转包他人,但只要农民持有合法正规的土地登记、土地卡(册)等土地档案,那么一旦土地使用权被租赁、拍卖、折价转让,都会有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承包户站出来处置农村集体土地,维护农民自身的权益。

一般来说,土地通过挂牌拍卖形式产生的土地档案,如土地出让过程和土地受让价格、青苗赔偿金等最终认定,都会经过正规、合法的拍卖程序和司法公证,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和公证部门存有阶段性、认定性、法理性档案。土地拍卖即使失败,也会有较详细的流拍资料。土地拍卖过程衍生的档案已不再是土地档案中的“新生事物”。

不过,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的建设用地是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在土地评估部门的配合下,采用与农民征询、协商、合约的方式,有偿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或农民自留地、自留山。通常,企业按惯例只与集体土地所涉的镇、村发生关系,商讨事宜订立协议,而村委会是否及时请土地出让户、房屋拆迁户在同意书或保证书上签字认可;村镇是否按合约一次性或者分阶段及时、全额将土地和房屋赔偿金交付给所有农户或当事人;是否将征地赔偿档案完整、安全移交给土地管理部门,这些问题往往无法有效落实。这样,因企业征地过程法律手续的实效性、规范性未全部达标,企业的建设用地可能留下顽固性“硬伤”,工程档案中征地档案部分可能有漏存或残缺不全的现象,如果处理不慎或未及时补办上述事项,可能使农民利益受损,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况且,随着时间流逝,有的地区行政机关已经多次合并或拆分,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使原本收藏的建设用地档案“缩水”,为土地征用引发纠纷留下隐患。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的项目急于上马,因前期论证缺乏科学性、未通过环境综合评估、投资迟迟不到位、预算有误使资金链断节等,造成项目疲软、停滞甚至停止,不能及时、有效地兑现当初通过合约文件对农户的承诺,拖延发放土地赔偿金、安置补偿金,对人员安排敷衍了事。于是。因土地开发引起的纠纷由此产生。

三、土地档案正规化、合法化的建议

近些年,随着城市地价陡升和可利用地块的稀缺,城市开发由城区向郊区、农村发展。一些原来地理位置不太理想而并不被看好的地段,由于道路开通使出行方便,或因区域内规划大中型工厂和投资项目,变得具有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从而助推土地飞快升值。这样,早几年失地村民若当初在集体土地、自留地、自留山、私房或祖屋等有偿出让时,未按法律程序办齐所有手续,或者某个程序与法律法规不符;或者土地出让多年后出让方和受让方都无法找出完整、齐全的土地档案来梳理历史原貌,这就为日后的土地合同纠纷埋下“伏笔”,既损伤了民生利益,又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笔者建议,对建设征地中发生的土地有偿征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全部或部分出转让,私有房屋出售或拆迁补偿,失地人口实职安排或货币隐性安置等,在双方或多方商谈的基础上达成意向书并订立协议、合同等要约外,最好对合约过程和重要的合约档案进行司法公证,依靠法律保证土地档案的公信力,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共同督促包括机关在内的用地单位践行赔偿补偿、人员安置、福利发放等诺言,保证建设用地档案在产生程序和载体形成中的合法性、有效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民生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

四、建设用地单位如何做好土地档案工作

企事业单位土地档案中以地籍档案和建设用地档案为多见。地籍档案多由土地权证等组成,主要是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而建设用地档案是各行各业利用国家土地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在开发建设项目中形成的与土地规划、土地征用、土地买卖、土地赔偿等有关的全部档案信息。一个单位建设项目越多,土地档案积累就越多,与民生利益的关联就越大。因此,做好土地档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对土地规划和土地划拨的批复、证明、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项目分解计划、土地征用、人员安置的商谈记录和解决方案、以及土地出转让协议、房产评估报告和劳动力货币安置等重要文件及合同,要全程追踪并认真甄别和收集,最好能索得两份以备用,保证此类文本合法、完整、齐全。

土地档案范文2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重要性;做法;建议;河南周口

中图分类号 F321.1;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343-01

近几年,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劲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周口市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为11.9万hm2,签订流转合同的面积5.93万hm2,保存签订的流转合同55万份。周口市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1 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大幅增加,农村土地流转档案资料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2]。根据中共中央18号文件,农业部2002年5号文件和12号文件要求,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制度,搞好档案管理,需要管理的档案主要类型有:规范性文件;与流转相关的农业发展规划;流出流入申报表;流转信息表;流转合同;土地转包、转让、互转等土地流转申请书;流转委托书;流转协议书;流转确认书;土地流转公证书;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调解资料等等。土地流转档案的形成,对规范土地流转工作,有效维护农户的使用权、收益权和流转权,妥善处理土地流转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2 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做法

2.1 正确引导,规范流转程序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管理,是维护农民利益、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周口市举办由档案员、业务骨干所参加的土地流转培训班,将土地流转的具体操作规程、资料收集存档要求等进行讲解,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确保土地流转档案完整、准确、规范和安全。

2.2 明确步骤,规范签订

首先,流出土地农户提供身份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流转申请表;流入方提供身份证(或企业营业执照)、资信和经营技能证明等。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做好流出土地农户信息的收集、审核、汇总、。组织有流转意向的双方进行协商与洽谈。双方洽谈一致后,在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指导下签订河南省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并将土地流转委托书、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流转登记簿等资料分类、整理、归档。

2.3 统一内容,分级建档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重点是乡镇、村2级,县级原则保存土地流转情况统计表,关于土地承包及流转方面的群众上访情况与处理结果等,如果乡镇还没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可以到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办理,县级代乡镇保存土地流转档案等。乡镇保存档案主要包括:土地流转统计表,土地承包及流转的矛盾调解意见书,经乡镇鉴证的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合同,流出流入申报表,流转信息表,土地转包、转让、互转等土地流转申请书等。村级保存档案主要包括: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承包及流转的矛盾调解意见书,流转土地丈量记录,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清册及汇总表,土地流转台帐,流转委托书等。

3 加强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建议

3.1 加强领导,严格督查

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树立档案管理意识,本着对党、国家、人民和事业负责的精神,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开展现有土地流转档案材料清理检查工作。

3.2 规范流转合同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双方签订书面合同,报发包方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备案。未经承包方书面委托,发包方和其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代承包方与流入方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流转合同要明确流转形式、面积、期限、费用标准及支付形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各村应及时掌握情况,为土地流转农户提供统一的协议,做好指导、服务工作,规范使用土地流转合同文本。

3.3 加强常规管理

安排有责任心、工作细致的人员负责,建立健全档案保管、保密、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变更等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相关资料,按规定装订归档,要做到装订规范,存放有序。档案人员变动,要及时办理移、接交档案手续,防止档案遗失。

3.4 推行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

建议县、乡、村土地流转档案保管单位配备相关设备,建立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对土地流转合同推行电子备案,改变过去纸质流转合同只能在本地存查的档案管理方式,异地能够查询流转信息,实现县、乡、村农村土地流转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土地流转信息查询速度,延长档案存档时间。

4 参考文献

[1] 杨俊君.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浙江档案,2011(9):41.

土地档案范文3

一、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确保稳定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土地档案从无到有,管理方式经历了由原来单一的传统纸质档案管理,逐步向纸质档案与现代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并存的转型。在相关的土地利用政策中可以发现,农村集体用地的市场化流转空间逐渐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财产上的权利,这种状况之下对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也必须进行改革与提升,符合实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内在需求。土地档案中包含着区域土地使用的详细过程,对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营管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含有原始的资料数据,土地档案的使用能够确定土地权属问题,还可以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方式实现对土地的更好的持续化管理,能够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能够使土地信息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具有更加强大的检索以及资源共享的功能,对于土地档案的有效应用非常有帮助。

2.土地管理的新形势要求土地档案的信息化发展。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的实现程度与这一工作社会化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土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现实中土地管理工作已经初步达到了电子政务的状态,这也对其中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不断提高其电子信息的管理水平,在电子政务的实施下会不断出现网络形式的文件、图表等信息,需要革新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增强信息化程度。另外,时展的特点为土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手段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之下信息化的趋势是一种必然。此外,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服务,其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发挥档案利用价值的一种内在要求,信息只有进行传播才能够实现其价值,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增强档案信息的开发与传播、利用,这种情况下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就需要逐步实现来适应这一要求。

二、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者信息技术水平不高。近年来,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部分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开始重视其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实施土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但是其中存在的一部分员工由于年龄问题或者自身水平的限制,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比较低,在短时间之内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新的档案管理方式,所以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效率会比原来的方式效率更低,这样就会造成管理者自身产生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排斥心理,也就对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另外,在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中还存在认识不充分、不重视的问题,土地档案管理这一工作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方面的效益,并且具体管理起来还会消耗许多的人力与时间,这样就使得大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方面的管理建设意识比较淡薄,同时也忽视了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敷衍的情况,由于这种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认识上的缺乏,所以使得部门的领导并不能将其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高度来看待,这对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很大的阻碍。

2.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缺乏。在实际的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要凭借优良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以及软件系统的帮助来实现,在一些土地档案管理基层单位普遍存在设备陈旧、配置低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土地档案的归档、存放等管理方式都比较落后,很难得到发展和进步,而且当前阶段的电子档案的管理理论还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因此在具体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中会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现阶段的档案管理软件大多属于单机版,通常都不能在网络环境中使用,而且软件的开发平台以及工具都比较老旧,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在软件的应用中也只能针对特定的档案类型,通用性比较差。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管理软件的功能不全面,通常只能对完成归档的档案实行管理,缺乏更多的自动化功能,一般都是在纸质档案基础上实行的辅助管理,电子资料与这种纸质的资料存在很大的差别,两者在计算机管理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在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工作流程以及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功能上的不足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信息化的进程。

三、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策略

1.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土地档案管理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根据,各级领导应关注档案工作的进展,增强对这一工作的认知,加强《档案法》以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规的宣传。这样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入人心,获得人们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指导,真正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领导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对于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解决,将相关管理工作结果加入部门内的季度考核里,积极为档案管理内部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政策性特点比较显著,管理人员需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根据土地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本单位的管理制度,提高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2.加强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离不开基本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土地档案管理也是如此,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为实现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来提供必需的、基本的条件,需要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待这一管理问题,不能由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短期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就不进行投资。当前,计算机的应用使电子档案不断增加,对应的管理模式也要更新。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功能水平进行提高,增加其中高性能服务器及终端设备的应用。结合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际对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引进与应用,比如专业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地促进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发展。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增强土地档案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高效地达成,在信息化管理进程中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熟悉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相关软件的操作,使得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顺利地开展,使其中的土地资源信息获得有效的利用。

作者:阎霓 单位:大连金州新区土地房屋局土地事务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乔玉萍.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4).

土地档案范文4

关键词:土地开发;档案资料;管理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的意义

为了能更好的监督项目的进程,能让日后项目的管理更容易,就需要管理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因为这样才能全面并及时的了解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和项目建设的进度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建设中的问题并进行处理,还能提供一些项目建设管理的信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资料信息等都包括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当中,日后接受各级部门审查等也都是要把这个作为依据的。(2)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可以整治项目建设中的不良行为。(3)要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对项目进行质量检测,日后出了问题也需要用到这些资料进行追查。(4)在建设其他项目时也可以参考这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土地开发整理的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国家也开始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只有不断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才能让国家投入的资金不浪费,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好的效益,而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是很重要的。整个项目管理活动的记录都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档案中,这其中保存和积累着项目的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项目中有些关键地方的施工记录也在其中。由此看来,在项目管理中,项目档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比较晚,很多方面的管理都不完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方面也是漏洞百出,而且也只是有一些零散笼统的文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填写的一些资料内容不准确。有许多原始资料在项目进行的时候不能及时填写,从而造成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内容与施工事实情况不相符,进而就导致了有些建筑材料没有完整的合格证和质保书等,最终就不能知道项目工程质量的具体情况,达不到符合要求的项目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的质量。(2)没有完善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许多企业都没有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甚至有的企业就没有建立这个制度。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在乎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只偏重于质量等方面的问题。(3)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在施工过程中,档案资料的格式各式各样、内容不符合要求,不容易装订,这都是由于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没有统一档案资料的格式而造成的。资料的内容方面,有的资料是因为档案员在编辑的时候不了解施工的进度和相关情况,导致了编辑的资料和事实情况不一样,还有的是因为不清楚施工的操作过程在填写表格的时候造成了多填、漏填的现象。还有的资料中有错别字,内容叙述的没有逻辑关系,有的资料没有领导签字、盖章等,资料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期竣工资料的编制。(4)没有专门的人负责管理档案。目前,很少有企业设立了专门管理项目档案资料的职位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大部分的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人员都不是专职人员,都只是身兼多职的人,这些人员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不了解档案业务,而且他们平时还有原本的职务工作要做,就没有了时间去深入的学习了解该如何进行档案管理,这样他们就很难管理好。资料越来越多,他们又没有办法跟上节奏整理,渐渐地需要整理的资料越堆越多,也就越来越难整理,再加上取阅档案资料时不进行手续登记,最终就导致了档案的丢失。所以,项目档案资料一定要有专门的人进行管理,而且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3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建议

结合上述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想要土地开发工程建设有快的进度,就一定要重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3.1增强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识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有很多重要的图表、文字、影像、图片等资料可以为其他的土地开发项目提供经验等。所以,加强对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能够让那些档案资料完整的保存下来了,而且还能对档案进行妥善的管理,从而避免发生资料丢失的情况。所以,一定要让档案资料管理人员有充分的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识,认真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认真对待工作。

3.2制定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在建设性工程当中,土地开发项目是具有很大规模的,而在土地开发项目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把项目档案资料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分类整理,并进行统一的规划是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在整个土地开发项目中,有许多方面的需要都要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易等,交易过程中就会有许多的报告、文件等,要把这些资料进行划分归类,进而再统一的进行存档,这样在日后查询资料时就会更方便。

3.3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学习

整理、规范项目档案资料是需要非常认真严格的,所以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硬性要求。牢记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法规,了解项目工程中需要的所有的资料,能认真准确的把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等,能完好的保存完整的资料,这些都是这些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

3.4建立专人负责制度

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遵守政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是很复杂的,而且时间长,项目资料的内容也很复杂,因此想要能够保证这个工作有效率的进行,就一定要让专门的人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还要让这些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等,提高他们相关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进而更好的保证档案管理的进行。

4结束语

土地档案范文5

【关键词】国土资源;土地资源;规范化;策略;必要性

土地档案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搞好这一项工作不仅利于维护国家财产完整,记录土地利用情况,也能从中看出国家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分析其中的辩证规律,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土资源中的土地档案管理具有法律效力和保存价值,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历史资料、信息;为国土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政府的工作和群众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全面、科学管好、用好国土资源的重要保证。由此,要求土地登记机关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更新好土地档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指导现实工作。

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时代,社会工作和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经济社会逐步向信息化、网络化社会演变。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以满足当前形势要求,及时、全面、系统、准确地获取各种土地信息,这是做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随着档案法规逐步完善,为依法治档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档案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土资源中的土地档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对依法管地、合理开发用地、解决土地纠纷、农村土地承包、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缴纳土地租金、征缴国有土地使用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新的土地管理法实行以来,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环境下土地档案资料不断增多,如何开发与利用好这些重要的土地档案成为了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率,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地开发与使用,必须加强土地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提高国土资源中土地档案规范性的有效策略

(一)完整收集档案资料

做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好国土资源档案前期记录工作,管好、用好土地档案,只有这样才能为全社会、土地用户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为此,必须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规定将与地籍有关的一切资料及时归档立卷,让每宗土地都有档可查、有据可依。

(二)数字化处理土地档案

信息化在各行各业逐步深化的当下,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也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设置档案信息服务窗口,尽可能满足各项工作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与此同时,大力宣传国土资源档案使用规范,让利用者了解国土资源档案可提供利用的范围、种类和作用以及使用程序,使土地档案使用规范化。

(三)实时修订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新的土地管理法实行以来,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初步完善,与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也应作出相应调整。为此,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国土资源档案工作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另外,还要坚持“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服务方针,为土地档案使用提供及时、全面、便捷服务。

(四)抓好基础业务建设

按照各地土地档案管理目标认定的各项业务建设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业务建设。抓好基础业务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国土资源档案形成规范化、整理系统化、保管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另一方面,由于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电子档案逐渐被广泛利用,因而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探索电子档案管理的新途径,这就要求把电子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纳入档案管理范畴,放置于档案使用监管之中。

(五)建立信息系统

当前,办公自动化普及程度越来越深,档案工作也要加强自动化、信息化处理,这就要求结合办公需求建立信息系统,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使其具有与地籍管理系统连接功能,通过土地登记申请材料的扫描,可直接生成地籍电子档案。但是,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同时不能忽视纸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纸质档案的完整性。

(六)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关注档案管理工具的现代化水平,要求提高管理手段和方式的科技含量。为此,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应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发与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同时加强办公设施建设,为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七)推进法制建设

国土资源档案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料,加之,土地资源开发与使用中存在的一些不法或不规范现象,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档工作,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大《档案法》宣传力度,重视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鉴于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与此相关的领导干部、员工都要对其提高重视程度,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坚持依法治档,并将这一宗旨贯彻于每一项工作中,彻底贯彻落实。

(八)加强管理团队素质建设

管理团队质素、工作作风是否过硬,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保证条件之一,要不断加强土地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建设。第一,培养为人们服务的工作理念;第二,培养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奉献精神;第三,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为其提供成长机会;第四,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管理工具、新的管理经验和理论,不断丰富与促进自身发展;等等。

【参考文献】

[1] 李少萍.土地纠纷与土地管理问题探讨[J].吉林农业,2010(12).

[2] 张启生.谱写国土资源事业新篇章――2009年新年献辞[J].资源导刊,2009(01).

土地档案范文6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是专门档案

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目前,广西与全国各地一样,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正依照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实施方案〉的通知》及《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的要求,全面依法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是非常重要的档案资料,它是一类专门档案。

有鉴于此,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产生的档案数量多、专业性强,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及国土资源系统其他门类的档案资料。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具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因此,在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的管理工作时,应当遵循其自身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的归档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资料的形成非常丰富,涉及多个阶段。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规定的阶段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通告、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土地登记公告、注册登记、颁发土地所有权证书、成果资料整理归档等。

1.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通告、土地登记申请阶段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依据《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属于初始土地登记,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应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因此,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通告。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申请并收集发证所需的各类文件资料。本阶段的资料主要有:

(1)填制的土地登记申请书或土地登记审批表、申请书(二合一)。

(2)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主要有时期的土地所有证或档案清册、合作化时期确定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的决定决议和其他相关文件、当事人之间就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依法达成的协议、其他能依法证明其土地所有权来源证明的文件(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林地使用权、林地所有权、依法形成的土地利用调查、森林资源清查成果资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使用的事实资料、依法制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及边界地图)、地上附属物权属证明(包括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单位法人证明书、土地登记委托书、土地登记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法定代表人和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来源说明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的其他相关证明等文件资料。

2. 地籍调查、权属审核、土地登记公告阶段

土地登记部门在对申请人提交的土地登记申请资料进行合法性审查后,要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和审核,经确认本宗地无土地权属争议、界址清楚、土地面积准确后,由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该宗地土地登记公告。本阶段的资料主要有:地籍调查表、指界通知书、指界授权委托书、缺失定界通知书和委托指界人个人身份证明、界址标志和埋设界桩记录表(宗地测绘成果资料表)、土地统计簿、界址点点之记、土地相对性界线文字说明、宗地内部争议地界线、调查人员绘制的指界图(宗地草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告等文件资料。

3. 注册登记、颁发土地所有权证书阶段

土地登记在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公告后,土地登记部门制作《土地登记卡》和缮印《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后。本阶段的资料主要有:土地登记卡、土地证书签收簿、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复印件(也可以不复印存档)、宗地图等文件资料。

4. 土地登记成果资料整理归档阶段

土地登记部门将该宗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颁发给集体土地所有者后,应当将该宗地的重份档案资料清除,将归档的全部资料整理,移交给档案部门。

三、管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档案管理部门在接收土地登记部门移交的档案资料以后,进行鉴定、整理、编目、编档号等项工作。此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健全档案管理体制

目前,由于国家相关部门没有一个规范,用以约束、指导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的管理。因此,就目前情况,我们仍然要按照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县级土地管理档案的分类方案(试行)〉〈土地管理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的通知》文规定来保存这些档案。

分级负责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主要是在各市、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属地管理原则,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应当实行分级管理。市辖区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全部移交给市级国土资源档案部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县级辖区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全部移交给县级国土资源档案部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明确责任,各负其责由于土地登记卡是土地登记的主件,也是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法律依据。土地登记卡、土地证书签收簿暂不归档,由地籍管理或土地登记部门专人负责保管。档案资料与土地登记卡分开保管,当出现不可预测的灾害情况时,有利于查找档案资料或土地登记卡的记录,为土地使用权人、集体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他项权利人出具土地登记证明。

2. 规范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的整理要求和标准

分类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属类的划分,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县级土地管理档案的分类方案(试行)〉〈土地管理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的通知》文的划定标准为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属于农村地籍档案,应按乡、村、队、集体土地所有者组成保管单位、排列。为便于管理,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只分类到乡(镇)级,不分类到村、队级。因此,我们可按乡(镇)、集体土地所有者组成保管单位、排列。即:土地登记为一级类,以“C4”代表。集体土地所有权申报登记文件资料为二级类,以“C43”代表。对每一乡(镇)、宗地编一流水号,从1―N。其档号为:全宗号・C43・乡(镇)编号・集体土地所有者编号。

立卷在具体整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归档时,应尊重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的特点,以每一宗地的档案为基本整理单位,排列文件材料。在排列、编目、装订时,参照《科技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进行操作。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档案卷内文件材料的排列,组卷时要根据文件材料之间的联系及其重要程度排好先后次序。对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依序排列在一起,每份文件要正文在前,附件(印本)在后;批复在前,请示(申请)在后;本环节生产的文件在前,其他环节的文件在后;相关图纸按照专业(比例尺)排列,同专业(比例尺)图纸按图号顺序排列;既有文件材料又有图纸的,文字材料在前,图纸在后的原则。文件资料的排列顺序为:土地登记审批表、申请书、地籍调查表(界址调查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登记通告、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公告、缺失定界通知书、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指界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和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土地统计簿、土地权属界线文字说明、宗地内部争议地界线、界址点点之记、宗地测绘成果资料表、宗地图、宗地草图等文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