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范例6篇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范文1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military conceptual mode. Based on the military conceptual mode, establishes equipment support plan of conceptual mode. Then design a project making system of equipment support plan.

关键词:军事概念模型;装备保障方案;方案生成

Key words: military conceptual mode;equipment support plan;project making

中图分类号:E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12-02

0引言

装备保障方案是指依据作战使用要装备使用特点和保障决心,对完成保障任务和实施措施的基本设想。它对规定了作战实施过程中如何对装备保障的总体设想和要求,是实现保障工作的一种总体规划,是协调保障性指标要求、进行保障性设计、确定保障资源的依据和基础。[1]目前,部队现行的装备保障方案存在着以下两个个方面的问题:①由于对装备保障方案的形式没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造成了现行的装备保障方案具有形式多样,内容详细程度层次不齐的现象。②装备保障方案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部队现行的装备保障方案基本上都是由人工来拟制,但由于战时装备保障工作具有情况多变、人员机构复杂、专业分工新、技术含量高和要求标准高的特点[2],人工拟制装备保障方案的速度慢、耗费人力资源多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

1军事概念模型的概念

军事概念模型借鉴了美军任务空间概念模型(CMMS)的思想,是对现实世界某一具体军事行动的一种合理、准确、规范化的描述,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第一次抽象,它将现实世界军事行描述成作战研究人员和仿真开发人员都能正确理解的完整信息,是作战研究人员和建模仿真人员沟通的桥梁,为规范化描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3]

军事概念模型将某一军事活动用EATI(Entity,Action,Task,Interaction)四个要素来描述,利用军事人员的相关经验和所收集的信息,提供可扩展的描述模板和样式指导,辅助进行军事问题的规范化研究,提供可扩展的描述模板和样式指导,辅助进行军事问题的规范化表述,使其描述的对象、关系、过程具有明确的含义、可理解和可操作。军事任务描述规范是一种语义明确、功能适用、简便实用的公共语言,利用这种公共语言,不但可以简化军事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从军事需求到技术实现之间的转换错误。由此可见,军事概念模型是军事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军事人员和技术人员都能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构建自己的任务空间,消除他们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保证了军事概念模型和仿真程序代码的一致性。

2军事概念模型和装备保障方案结构化的关系

军事概念模型与装备保障方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①装备保障方案是战时装备保障的重要文书,是装备保障力量在战时执行装备保障任务的重要依据。但由于目前的装备保障方案缺乏一种规范化的表示形式,而军事概念模型可以实现对装备保障方案的规范化描述。②军事概念模型为装备保障方案生成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军事概念模型将装备保障方案的内容以模型的形式反映到装备保障方案数据库中,同时采用规范花的描述,在数据需求描述和规则描述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为装备保障方案生成系统研究提供了基础。

3装备保障方案的概念模型的构建

装备保障方案的概念模型包括装备保障方案总体概念模型和装备保障方案执行概念模型。其中装备保障方案执行计划又包括:装备保障力量部署计划、装备通信保障计划、装备保障防卫计划、装备维修保障计划、装备器材保障计划、装备供应保障计划、弹药保障计划、运力保障计划等。下面以装备保障执行计划中的装备保障力量部署计划概念模型为例对装备保障方案的概念模型构建进行说明。首先确定装备保障部署计划的数据元素。包括:装备保障力量名称、装备保障力量编组、装备保障力量编成、集结地域、集结时限、配置地域、保障任务区分、装备保障力量部署。其次,确定个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装备保障力量部署计划由装备保障任务作为牵引,主要包括装备保障力量的编组与配置两大部分。装备保障力量编组是将现有的装备保障力量进行合理的编配,形成有效的保障规模。装备保障力量配置是将装备保障力量编组后的人员、装备进行合理的部署,形成具备一定保障能力的保障群体。再次,构建装备保障部署计划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4基于概念模型的装备保障方案生成系统的设计

4.1 装备保障方案生成系统主要包括:①初始化部分。主要是读取作战任务、装备保障对象和装备保障任务的数据信息,进行初始化。②装备保障方案拟制人员(战技参谋)操作部分。主要由装备保障方案拟制人员(战技参谋)根据作战任务的要求,结合装备保障对象和装备保障任务,对装备保障方案进行创建、编辑、修改和生成等。③装备保障方案审批人员(装备保障指挥员、部队指挥员)。主要是对装备保障方案拟制人员(战技参谋)上报的装备保障方案进行审批,对装备保障方案中存在的不能满足作战保障的部分提出修改意见。④装备保障方案的生成和保存。装备保障方案经装备保障方案拟制人员(战绩参谋)拟制完成,并通过装备保障方案审批人员(装备保障指挥员、部队指挥员)的审批,自动对拟制完成的装备保障方案进行保存并生成装备保障方案的文本。图2为装备保障方案生成系统的逻辑流程。

主要实现的功能有:①装备保障方案文件操作功能:主要包括装备保障方案的创建、编辑、修改和保存等。②数据、模型读取和显示功能:在装备保障方案生成系统中,装备保障方案拟制人员可以对装备保障方案模型进行控制、拖动和修改等操作。图3为装备保障方案建模界面。③装备保障方案审批功能:主要包括装备保障指挥员、部队指挥员对装备保障方案的审批,以及提出对装备保障方案的修改意见等。④装备保障方案文本生成功能:主要包括将审批通过装备保障方案自动生成规范化的装备保障方案文本。图4为装备保障方案生成界面。⑤装备保障方案的存储:对审批通过的装备保障方案进行计算机化的存储,实现装备保障方案的保存、管理等。

5结论

本文以军事概念模型为基础,研究设计了装备保障方案的概念模型,并以装备保障部署计划为例对概念模型的创建过程进行了说明。设计装备保障方案生成系统,介绍了其主要构成模块以及主要功能。

参考文献:

[1] 曹小平,孟宪君,周红,朱三可.保障性论证[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1.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目标成本;控制对象;编制步骤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在实际编制中,行业的惯用做法是将整个成本编制分为匡算、估算、概算、预算和结算5个阶段,其中施工阶段的预算是企业签署成本责任书的依据。[1]在房企成本编制的几个节点上,理论上来说,结算不能超过预算、预算不能超过概算、概算不能超过估算。[2]从整个成本的演变过程看,伴随图纸设计的深入和完善,整个成本编制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

从当前优秀房地产企业目标成本编制的实践来看,通常会对从投资拿地到项目后评估每个阶段的目标成本都有明确规定,包括参与部门和编制的重点,并将目标成本编制明确分解为土地版、启动版、定位版、方案版、扩初版和施工图版(具体如下图所示)。对于土地版、启动版的目标成本编制,各个企业之间差别不是太大,难点关键还是在定位、方案和扩初3个版本,为了方便阐述,我们将这3个版本称为目标成本的V1、V2、V3版。[4]

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企业往往将这3个版本的成本测算与控制的要点锁死,这样,不管产品标准化的程度有多高,都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控制。下面,我们按照这个几个阶段,具体分析其目标成本编制的要点。

一、概念设计阶段重策划,强调价值最大化

1.概念设计阶段目标成本V1版的策划

在概念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的制定需要强调策划思想,核心在于通过项目策划及产品策划,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在具体执行中,成本策划强调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结合营销定位报告,对概念设计多方案组合进行成本匡算,通过对各类型产品的成本配置模块进行经济性测算和比选,找出盈利最大化的产品组合,形成对下一步设计工作的限额控制指标。

2.概念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编制要点与依据

该阶段的目标成本编制如下:一般会在营销定位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成本测算初稿,以供决策参考;项目定位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概念设计阶段的目标成本(V1版)正式稿。

这个阶段的目标成本测算的关键点在于对产品组合方案、路网布置方案、停车布置方案、场地标高方案等四大方案进行管控(具体如下图所示)。只要控制了这四大方案的目标成本测算,概念设计阶段的目标成本编制就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在实际编制过程中,需要设计、工程、营销、物业和客服等部门共同参与。

概念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编制要点

(1)重点控制对象

项目产品组合、成熟产品运用、可售比、项目公建配套、路网配置、停车布置等重点控制内容,以及对建筑平面、户型结构、主要设备、停车方式及比率等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进行预研究。

(2)编制依据

a.项目地块红线内外情况、政府规划要点等信息;

b.产品类型、面积指标、户型配比、预期售价等信息;

c.区域内同档次或相似产品的成本构成及价格水平;

d.已结算类似项目的含量及造价数据;

e.项目风格及重大技术解决方案;

f.成本配置标准化体系。

(3)编制步骤

营销建议根据产品组合盈利方案快速进行成本测算项目定位成本适配测算设计指引概念设计方案目标成本(V1版)。

(4)用途

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按项目总体经营要求和市场定位,给出一个相对宽松的成本控制区间范围,以便于营销形成设计指引,并对概念设计单位交底。

二、规划设计阶段重指标,限额设计是关键

1.规划方案设计阶段目标成本V2版的策划

方案阶段的目标成本编制,要强调对概念阶段确定指标的承接,其中,做好限额设计是关键。在该阶段,成本策划应该事先下达上一阶段所形成的限额设计指标,列入方案设计任务书,并在方案设计的阶段性成果形成过程中进行同步成本测算、评审与验收,而后依据最终完成的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编报目标成本测算表,并形成对下一步设计工作的限额指标分解与下达。

2.规划方案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编制要点与依据

该阶段的目标成本编制如下:一般会在取得方案审查意见书后10天内完成。由设计部明确技术指标和建造标准,在此基础上,造价合约部对启动版目标成本进行优化。方案阶段的目标成本就是基准版目标成本,是执行版目标成本对比的基线,成本控制所占权重最大,具有“一锤定音”的地位和作用。

从目标成本编制管控的要点来看,该阶段重点要对建筑方案、安装方案、结构方案、精装修方案、地下室方案、景观方案、建筑节能方案等形成标准化的管控(具体如下图所示)。具体控制包括建筑(体形、立面、平面、功能分区、节能方案)、结构形式、结构布置、建筑装饰(交楼)标准、统一构造做法、地下室、景观软硬景基本布局,供水、供电、消防、排水、智能化工程方案等。

规划方案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编制要点

(1)编制依据

a.项目定位阶段目标成本测算表;

b.现场地块地质条件及地基详勘报告等补充资料。

c.经政府审批的规划设计指标及规划设计方案;

d.政府现行的房地产相关收费标准。

e.财务部提供的行政费用、资本化利息及期间费用。

f.以往类似项目的造价指标和项目所在地的市场价格信息。

(2)编制步骤

规划设计多方案初稿不同方案间成本经济性测算分析与比选规划设计方案目标成本(V2版)责任控制指标分解与下达。

依据此阶段目标成本(V2版)应形成《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书》,利用单价指标、含量指标、百分比指标等可控方式进行合理拆分,由各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下发各责任部门执行,并以此指导设计、招标、施工、采购等业务活动中的成本费用使用与管理,以及对责任部门进行考核。

此阶段目标成本审批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应录入成本管理软件,并在当月成本信息月报中反馈该项目动态成本。(具体如下图所示)

规划方案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编制步骤

(3)用途

分解出约束扩初及施工图阶段的目标成本控制指标,以指导设计、招标、施工、采购等业务活动中的成本费用使用与管理。

三、扩初设计阶段重体验,客户价值要彰显

1.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目标成本V3版的策划

扩初阶段的成本编制要强调客户体验、客户价值的彰显。在具体执行时,事先下达上一阶段所形成的限额设计指标及责任成本费用控制额度,列入扩初或施工图设计任务书中,并同步配合扩初阶段和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主要材料设备选型及安装方式的成本测算、评审与达标验收,平衡目标成本总额度在各成本模块间的二次分配,尽量在实现目标成本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完成对目标成本的优化和修订,并进一步分解为合约规划来指导采招、合同及现场成本控制等实际业务。[3]

2.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编制要点

该阶段的目标成本编制如下:要在初步设计完成15工作日内完成目标成本的编制;由工程部提供现场的施工方案,由研发部提供扩初设计图,并进一步细化技术指标和产品建造标准,由造价采购部在方案版的基础上完成扩初版目标编制。更为重要的是,该阶段需要进行成本敏感性分析,通过成本的二次不均衡分配,实现成本的最佳投放。

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的编制要点

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实现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明确客户价值排序与成本额度分配的优先次序关系,达到目标成本中营销、设计及成本的平衡与均好,实现成本和客户价值的最优对应关系。[5]

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编制要点

(1)编制步骤

扩大初步设计多方案初稿不同方案间成本经济性测算分析与比选客户价值排序与成本额度优先分配关系决策清单扩大初步设计定案目标(修订)成本(V3版)目标成本之合约规划额度分配(含签证、变更率上限指标)。

(2)用途

实施该阶段成本管理,应遵循已批准目标成本(即V2版)总额不突破原则,允许各成本模块间根据客户价值排序进行相应的内部调剂。

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的目标成本对合同管理的价值

完成此阶段优化及修订后的目标成本,将作为最终控制项目实施全过程成本支出的依据,并据此形成合约规划分配额度值,以做到在合同审批及执行中即时揭示合同实时造价与目标成本限值的对比控制关系,定期动态反馈。

四、结语

目标成本编制就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从而形成一个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体系,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因而深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青睐。

参考文献

[1]吴雪林,目标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齐宝库,工程估价,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范文3

经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赵宝江等10多位专家学者评审,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获得第一名。

沣渭新区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向西拓展的重点区块,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了“沣生水起、渭为大观”的理念,在产业发展上定位为“一个中心、五大板块”,即现代服务业中心和信息研发产业集群、低碳环保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汽车博览产业集群、物流商贸产业集群五大板块。

据了解,概念规划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一种类型,围绕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重大问题,涉及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城市与区域规划。

评审会旨在选择最适合、最有利于沣渭新区发展的规划方案,通过国际人力、财力以及影响全球的战略产业汇集,加快沣渭新区发展,从而带动西安经济规模和城市风貌的改变,早日将西安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为此,与会众多国内著名学者专家和政府官员,诤语良言为沣渭新区发展献计献策――

赵宝江(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首先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西安、咸阳、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关系,西咸一体化的关系,沣渭新区和泾渭新区的关系。

在新区建设上,无论如何要有古都风貌,要有古都文化肌理的体现。为此,应精心分析哪些不能建设、限制建设,要摸清很多文化遗址和文化遗址周围的保护问题、生态保护问题。

研究一下高铁的中心站和南站对这个区域的影响,沣渭新区能否在交通枢纽的设计上,成为这个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和增长动力。

李忙全(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一定要充分吸收和融合各个规划的长处,以此指导新区下一阶段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优化发展内涵,真正把西咸新区打造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个规划既要能担当起历史文化的传承,又要能为创建具有浓厚现代气息、新兴产业聚集的新区提供可行性建议,因此对这个区域的定位必须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区,而不是副城区。

岳华峰(陕西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沣渭新区管委会主任):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项目,还有西咸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区域,沣渭新区将实施一次规划、板块化开发的推进模式。

我们邀请了这五家单位编制沣渭新区的概念规划,目的就是想充分发挥各个公司的特长,为新区的概念性规划提出更多的、更好的、更开放的一些思路。同时希望这种方式博采众长,为新区制定一个体现科学发展、带动发展方式转变、代表当今和未来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潮流,同时充分体现西安城市价值的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

韩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总规划师):西安第一性质是历史文化名城,既然是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中心首先应该是历史文化的形象。西安老中心区应该有一个中心,这是历史中心,东边有一个旅游中心,西边有一个产业中心,将来北边还可以再有一个中心,这样组合起来构成未来西安多中心的城市格局。

张孝成(陕西省建设厅副厅长):主要讲四点意见,第一概念规划应该对空间结构再深入研究,方案要对将来形成一个城市时候的结构进行细化,一定要考虑作为城市中心的设计。第二是综合交通问题,沣渭新区将来实质就是西安、咸阳两个城市直接一体化、最直接连起来的区域。第三景观设计要再研究,总的原则要利用自然条件和周围的文物古迹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第四体现国际化大都市,金融中心也是必须的主要功能,沣渭新区要充分考虑。

邹时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原建设部规划司司长):规划首先是定位的问题,我觉得必须要从对比的角度,把这个区域的功能、规模等进行合理的定位。新区的建设速度,一定要对这个地方的现状进行很好地了解,很好地分析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核心区的布置一定要解决好水的问题,两条河加在一起,这个条件还是很难得的,应该尽可能考虑“亲水”。

柯焕章(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规划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条件,尤其是两条河、湿地,要加以充分利用,应融入到整体规划中去。交通组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组团、分片、片区间都有相应的联系,片区内也有网络系统。新区要树立独特的城市形象,很大气的城市形象,它核心的标志性建筑应该很突出,这对西安来说是切合实际的。

吕斌(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沣渭新区的定位还有进一步斟酌的必要性,应该再细致地讨论沣渭新区与泾渭新区,乃至跟咸阳、咸阳空港的关系。规划主要应考虑核心区的功能和节点的功能,居住和核心功能之间的关系和比例。对于水的问题,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现存有很多的自然村、很多现有的产业,必须正视现实,不仅要正视它,整个处理的方案也要符合当前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苏腾(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广州,包括二线城市苏州等很多新兴城市在新区发展中积累了非常好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开发策略的问题,应该有一个先后的顺序。在区域层面的衔接、在交通上的衔接,在概念设计阶段一定要把同城化要求的公共设施的走廊预留下来。从宏观的层面入手,把区域层面的慢行系统、低碳等理念规划出来,为后面更经济性的实施,提供一个基础。

司马晓(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对于这次西安沣渭新区概念规划评审,有几点重要内容和几个原则,一是功能定位要比较准确,二是规划结构和功能布局要相对比较科学、合理,第三道路交通框架对接要比较顺畅,第四大型基础设施的选点和市政廊道的预留要有统筹的概念在里面,要进行统筹安排,第五空间形态要优美,第六开发时序要可行。

梁锦奎(西安市规委会秘书长、原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沣渭新区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引领区,必须面向有利于促进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一个是国际化,一个是大都市,国际化更多地强调在它的规模上,规模大、人口量大、城市的承载能力强、聚集能力强。同时国际化要能够提供国际化服务,那沣渭新区在承接国际化服务、参与国际化的交换方面应该考虑得更多。

李肇娥(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板块,沣渭新区要研究跟泾渭新区、高新区等区域的产业发展、区域互动是如何联动的。

我们不是在做19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的规划,而是这190平方公里的用地是如何布局,都市农业、第二产业、三产,在这个区域是如何发展,城乡统筹一体化如何发展。

周庆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沣渭新区是周秦汉唐四大遗址,特殊的定位就是几大都城汇聚的中心,正好在它四边围绕,再加上昆明湖和阿房宫这样的遗址,这个地方可以说是西安标志性的一个历史文化大遗址汇集区。在空间结构方面,应该在大的宏观战略定位背景下,着重探讨这个区域的空间气质、空间形象、空间逻辑、空间结构等等,在这些方面进行再深化。

任国刚(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我们的战略策划方案中提到如果北京是中国的政治首都,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首都,那么西安应该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古都。新区应该是全国统筹科技资源的示范,能够利用这个区域做统筹整个关中、统筹国内国外,不仅仅是统筹西安,应该是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交流区。同时沣渭新区也应该成为商务的总部,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一个是以生命和生物为核心的产业,第二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第三个是加入节能环保的制造业。

和红星(西安市规划局局长):沣渭新区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引领区,规划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从创新、生态、低碳等理念出发,通过和国际、国内以及西安市其他开发区的深入分析比较,来研究沣渭新区的战略定位。其次,要从成为具有东方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来考虑沣渭新区的自身空间布局特色。还要以创新为导向,构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城市综合体”,使其成为推动区域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田党生(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沣渭新区规划应立足国际分工,围绕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结合新区资源禀赋、历史文脉、生态条件,选准产业定位,培育优势产业,加大产业聚集,着力打造产业和城市新生态的引领区,应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生态与低碳同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打造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的示范区,应坚持产业与人文同推进,经济与生态共和谐,历史文明与当代文化相辉映,着力打造产业发展领先、人文特色鲜明、生态景观优美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区。

惠西鲁(西安市规划局副局长):从整个新区来讲,构建一个便捷的交通体系非常重要,老城里面是交通改善,新区里面应该更加注重交通的引导性。在功能划分上,应该更符合城市的分工。这里的水系是渭河、沣河,还有一条沙河,应该考虑再利用一下。要体现现代和低碳的概念,规划设计应该和国际接轨。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教材编写改革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9-02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题组一直非常重视该课程的改革与教材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改革,积极探索适合于中职教学的教育教材模式,在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编写依据

(一)课程定位

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课程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的基本知识;掌握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文件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排序的方法并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制定进度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组织技术措施;掌握预算定额的正确含义和查用的方法,正确划分计价项目并计算工程量,掌握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为将来从事工程管理及编审概(预)算、报价、估价等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开设在地质与路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桥涵施工、铁路轨道、隧道工程等专业课程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为生产实习等后续教学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为依据,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大纲,再以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以“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学生实际”为原则;以从业岗位需要;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标准。

做到:

①课程教学项目化,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并更加强调课程的实践性。

②实践教学项目案例化。课程重点难点内容采用项目专题案例,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工程施工方法与环境条件关系的思考,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新技术介绍适时化。利用课堂互动项目案例平台,适时介绍工程建设中涌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使教学内容始终与工程建设新技术同步,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工程施工新的技术成果的发展方向。

④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展示明朗化。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⑴掌握项目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熟悉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了解建设项目的分类。

⑵掌握工程施工组织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熟悉路基、桥涵、轨道工程建设的内容及特点,熟悉原始资料调查的内容;了解施工程序。

⑶掌握施工过程的组织原则及施工过程的时间排序的方法,掌握流水施工原理及流水施工类型和总工期确定方法。

⑷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任务、作用与分类,工程项目控制的概念;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及步骤;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内容及选择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及施工平面图的编制方法;了解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⑸掌握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时差的概念及应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计算与应用,网络计划优化的概念、工期优化、费用优化的方法与应用。

第二部分概预算

⑴熟悉基本建设程序及概预算分类;掌握工程造价的概念及其计价特征及构成。

⑵掌握工程定额的概念及作用;掌握铁路工程定额的组成及应用。

⑶熟悉铁路工程概预算各种费用的计算办法、熟练掌握个别概预算的编制方法、了解综合概预算的编制程序;

⑷掌握工程量清单的定义与作用;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构成;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依据;掌握工程量清单与清单计价的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组织施工和管理能力;

⑵培养学生具备制定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质量技术措施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编制工程预算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⑵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⑷培养诚信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和措施

按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结合我校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教学模式,《土木工程概(预)算》与《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注重教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编写理念,按照岗位需求、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广泛吸收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着重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创新性。使之具有结构新颖、图文并茂、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案例丰富的特点。体现“简明扼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强调行业特色”的宗旨,实现必需和够用,对接职业标准,易学易懂的目的。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与企业技术骨干密切合作,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共同编写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教材,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法进行课程内容重组,突出实践,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课程教材。以解决以往教材“脱离实际、内容陈旧、工艺落后”的缺点,突出职教特色。

三、教材编写结构

《土木工程概(预)算》和《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是基本建设计划、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等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基本建设投资、拨款、贷款,银行监督,实行投资包干、工程招标、投标,签订承发包合同的主要依据。因此,它是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工程新一轮概预算编制办法的颁布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全国的推行,铁路、公路建设领域以市场自主定价为导向的工程造价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者必须紧跟目前的改革趋势,更新观念,掌握和理解铁路、公路工程施工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新知识、新方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材的编写结构如下;

1.《土木工程概(预)算》本书共设六个项目,二十七个任务,即项目一工程造价基础知识;项目二定额;项目三铁路工程概(预)算编制;项目四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项目五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六工程计量与价款结算,二十七个任务,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基本建设、定额及铁路、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原理、程序和方法。铁路工程概(预)算部分详细介绍了铁道部铁建设[2006]113号文公布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的相关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示例介绍了具体的使用方法;依据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介绍了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应用原理,对铁路拆迁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及明洞工程、轨道工程、站后工程及大临工程的构造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公路工程概预算部分以交通部2007年第33号文公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为依据,全面介绍了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原理和各分类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与方法。

2.《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本书共分五个教学项目,二十个任务,即项目一工程施工组织概论;项目二施工过程组织原理;项目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四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五网络计划技术,二十个任务,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施工组织设计的程序和编制的方法、施工过程组织原理、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和网络计划技术。

四、教材建设成果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中职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中职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密切合作,共同参加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使改革后的教材具备了以下特点:

1.新颖性:无论在教材的内容上还是在教材的编排上,都突出了“新”字,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2.适应性:教材即适应现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又适应社会对这一岗位群的需要;

3.实践性:即教材对理论知识的编排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更注重对岗位职业群实践环节的指导,实践针对性强,真正做到“实际、实用、实效”,紧跟本专业、本行业的发展需要。

所编写的教材已在全国中职学校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相信在广大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积极参与教材改革和“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促进推广运用”这一方针指导下,教材建设会更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五、下一步教材建设措施

1.加强教材建设,大力开展教材研究。教材建设要跟踪教育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着眼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探索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间的关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等之间的关系。注重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教材内容更新的研讨,对教材的规划、选题、编审、出版、选用、推荐、质量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等环节全面质量管理。

2.落实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就是要杜绝教材选用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的现象,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加强教材的“精品意识”,为所开设课程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处理好选用国家推荐教材与学校自编教材的关系。二是严格选用程序,教研室要把好教材选用的审核与质量关。

3.建立教材样书库和教材资料信息库。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范文5

西门子工业软件亚太区郭涛博士说:“在新产品研发时,会考虑产品核心竞争力问题。对此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在概念设计时,从构思到草图规划到三维图示,很少运用了结构设计,细节设计的数据信息,包括电器,液压管系统控制。二是对于机床厂而言,如何设计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比提高产品质量更值得关注,而产品开发的关键环节在于概念的规划。”

针对机床行业,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始终是西门子软件关注的焦点。西门子新的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解决方案能从设计的源头开始管控。

在产品研发初始,研发人员收到一个设计需求的指令后,系统会自动把这一需求纳入到整个产品研发的流程中,同时搜索平台中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概念设计充分融入到设计环节中后。可以从源头调用各类可共享的资源,避免了设计中的重复劳作,又能吸取以往的经验,大大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设计的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可用资源的利用率。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解决方案既能帮助企业保留以往产品的所有知识信息,又能使得这些历史数据得到最大程度的重用。即使新人也能很快上手。

郭涛以齿轮的加工为例做了解释,齿轮在加工过程中有一个抓手,负责抓住齿轮放到加工工位上进行加工,然后再将其拿走。虽然这是一组看似非常简单的机械过程,但对于整个机床来讲,包含很多非常细微的运动。通过概念设计解决方案,使得这套完整的运动在一个集成的系统平台上,实现了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到数字化产品的制造的任务。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design, discusses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program.

Key words: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生态设计的概念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任何与生态环境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 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随着行业的发展,生态设计的理念不断地被补充进新的内容。

2、生态设计的特征

2.1 节约资源

现代社会中使用的大多数能源都是由煤、油等材料燃烧产生,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即使一直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水电也由于水利设施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而变得“不清洁”了。园林景观中运用的大量材料都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如大树移栽、开山炸石使城市享用的优美环境却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生态设计认为,应该采取措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资源和能源。4R 原则便是在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预案设计也是值得推广的设计方式,通过景观预案可以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有效地避免浪费。

2.2 加长寿命

现阶段的许多景观作品花费大量金钱建设但是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生态设计有4 个阶段:修理、精炼、重新设计、再思考。日本政府通过生态设计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4 倍其至是10 倍,有效地减少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材料的高可靠性、高耐久性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因为材料的再循环使用或者处理均需要再次消耗能源, 因此,延长景观材料的使用寿命也是十分必要的。

2.3 地域文化特征

生态设计必须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每个地域都有其环境的特殊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许多景观作品全然不顾当地的文脉,一味追求“新、奇、异”;不顾当地的气候盲目引进外来的植物;不顾当地文脉盲目引入外来的文化。在满足了短暂的新奇感之后却无一例外地走向衰落。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尊重当地的气候地理,可以使景观设计在少费人工的同时使公众获得认同感。

2.4 尊重土地

园林景观是关于土地的科学和艺术。园林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事物, 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古人之所以能够和自然和睦相处是因为他们总是去顺自然,总是满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土地的热爱。现代人则由于违反了土地景观内在的规律而使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生态设计就是尊重土地,根据土地的属性决定土地的利用模式,许多景观学家重新研究土地的功能、结构和变化。

2.5 遵循生态学原理

各类生态学,包括植物生态学、水文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等都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学中的整体论、系统论和协调机制更是指导景观设计的根本理论。随着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理论逐渐完善并且对大范围景观规划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景观作品。

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3.1 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弗雷德里克·斯坦纳(Fred- erickSterner)提出,景观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和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不断彼此雕琢的作品。它是多种元素的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及居住区等。北京大学的俞孔坚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而将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景观设计当中,就产生了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它是把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考虑。

3.2 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

3.2.1 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例如一条城市滨江景观带,可能会遭受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遭受空气污染、交通、人流等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麦克哈格认为,任一场地都必需被视为包含了该场地的较大一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并且必需根据该生态系统整体面临的问题来处理该场地。

3.2.2 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是一种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水流、物种流(包括动物和植物)、营养流、人流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景观生态学用斑块、廊道、基质和边界作为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尺度的景观,如森林景观、农业景观、城市建成区景观、郊区景观、校园景观等。景观中的任意一点,如一片树林,一个亭子,一座小桥,一排行道树,一个池塘等,都将落在这个基本模式之内,或落在斑块内,或落在廊道内,或落在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的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继而改变和调整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3.2.3 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 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它们的内部均具有自身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在这个层面上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 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 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

3.2.4 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个层面的生态关系包含植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人也是景观生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考虑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2.5 人类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精神空间上,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质上,上面所述的4 个层面上的生态关系中,均包含着这一生态关系。

4、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程序

4.1探求设计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机遇;人类面临众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环境等问题和机遇。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4.2确立规划设计目标;目标是对未来景观的清晰的描述,目标一经确立, 意味着相关人员或机构已对第一步中确认的问题和机遇给予了确认。目标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目标的确定依赖于文化和政治系统(如政府机关、规划部门、建设部门、文化教育部门等),但应尽可能使与目标有关的人参与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来。

4.3通过分析确定区域尺度;包含各种尺度等级,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特定场地尺度等。每一尺度等级的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某一等级尺度的整体即为更高等级的组成部分。

4.4对更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的区域上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自然过程、人类计划和活动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内的物理、生物及社会元素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4.5目标场地的概念及多解方案;这一步需要针对目标场地建立景观概念,并围绕这些景观概念提出多种预景方案,对其做进一步的景观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知识、技巧和经验,对调查和分析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逻辑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概念。

4.6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将最优秀的景观概念和待选方案综合在一起,这一步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景观规划强调对自然与社会的综合考虑。一个景观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与本景观规划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政府或某一部(局)、某一单位、某一房地产公司突然宣布某一项目的规划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 该规划方案事先未同关系紧密的有关人员协商和探讨, 结果常常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有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好的意见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这样做可能会使前期规划耗时更长, 但却能使规划方案成功率比较高,为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4.7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在已定的景观概念方案下,运用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进行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