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雨的文章范例6篇

写雨的文章

写雨的文章范文1

生:异口同声“雨”!

师:(惊讶)这么厉害?(板书“雨”字并追问)怎么知道的?

生:(杂)很形象,像天下雨了一样,猜到的。

师:是的,很形象。这就是我们汉字的奇妙。很多汉字一看外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没这么古老的汉字――繁体字,(板书“”)谁能认得是什么字吗?

生:(部分)“听”字。

师:恭喜你们,答对了。(生笑,师板书“听”)那谁能说说,从字形上看,古人赋予“”字什么内涵呢?可以推测一下吗?

生:要用“耳朵”听。(其他生笑)

师:这是肯定的,所以左边是个大耳朵,对吧?还有吗?

生:我想还应该与“心”有关吧?

师:是吗?怎么说?

生:它的下面有一个“心”字,可见,在古人看来,听什么,还要注意用“心”。

师:你真聪明,我们平时听什么都用心了吗?我们上课可要用心哦。用上“心”也就是要……?

生:要“想”。

师:对,想(板书“想”),除了想,听还需要……?

生:还需要带上眼睛吧?

师:这怎么说?

生:“”的右上是个横的“目”字,表示听还要“看”。

师:同学们觉得他讲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板书“看”)我也觉得,古人认为要听好,应该是,除了注意用上耳朵外,还要注意用眼睛看和用心去想的。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文《听听那冷雨(节选)》,根据同学们的预习,文中除了写“听雨”之外,是否也写了“看”和“想”呢?

(稍作停顿,等生反应,学生自觉打开书本,有部分学生答“是”)

师:若是这样,那么,哪几段主要是写“听雨”的?哪一段主要是写“看雨”呢?“想”字又体现在哪里?(投影)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搜索关键词,思考投影上的问题。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拿笔画出关键词)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哪几段主要是写听雨?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生:第5至7段。从“听听那冷雨”“韵律都清脆可听”“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可以看出是写听雨的。

师:讲得有理有据。除了这几段,还有别的语段也是写听雨的吗?

生:9至11段,写“在日式的古屋听雨”。

生:第8段过渡,其实也是写听雨。

师:那侧重写“看雨”的是哪段?

生:第3段。

师:是吗?

生:不是,这里主要是写“嗅雨”。

师:有什么根据?

生:“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还有“腥气”。

师:看来文章除了通过视觉、听觉写冷雨外,还用上了嗅觉。(板书“嗅”)

师:由“嗅雨”到“听雨”再到“看雨”,作者在结构上是有过渡语的。

生:“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生:(迫不及待地)还有“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

师:都找到了吗?在哪里?

生:第3段开头和第5段开头。

师:对,其实要理清文章的思路,要注意一下像这样典型的过渡语,这其实是作者给自己也是给读者安排的路灯,可以指明文章的方向。但是老师有个问题:这样归纳,是否还有几段没有着落?

生:开头两段和最后一段。

师:是的,那么它们是由什么词连接的呢?

生:“想”字。

师:书上哪些信息明确告诉我们作者是在“想”?

生:“想这样的台北”“想整个中国”。

师:请画出来。还有吗?

生:“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师:很好,同学们预习得比较到位。都画出来了吗?

师:那文章结尾段与“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相呼应的话语有吗?

生:“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与它遥相呼应。

师:讲得很好。这里有一对都表示想的词是――

生:“想入非非”和“苦思冥想”。

师:我这里还有个疑问,这个“想”字仅仅是连接文章的一二段和最后段吗?

(学生陷入思考)

生:好像中间几段都有作者的联想。

师:请具体说说。

生:王禹的竹楼和米芾父子的画好像都是作者的联想。

生:中间几段听雨都是作者的回忆,也都是联想。

生:我觉得看雨和嗅雨也都是回忆,是作者联想。

师:是这样吗?

生:是的,文章开头,作者告诉我们走在台北细雨霏霏的街上,然后就进入了回忆,一直到文章最后,作者告诉我们他坐在“雨窗子里”“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所以文章中间部分其实都体现了一个“想”字。

(掌声响起)

写雨的文章范文2

一、善读课文,以读带写

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注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能力,写是贯穿在整个语文学习的历程中的,是最基本的能力。低年级写作是写句子和话,中年级就进行到写片段的内容,高年级就可以写简单的文章了,这是一个不断深化渐进的过程。写作能够反应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够展现出来。写的内容和方法是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展开探讨的问题。

写作需要结合阅读,因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属于一进一出的,读是进行知识的多方吸收,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素材和养料。阅读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领悟的能力,同时提高自身修养,锻炼出具有思辨性的思维,陶冶情操;阅读还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和见闻,学生能够在书本中学到很多知识,这是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之中无法达到的,在开阔了视野的同时学生自己学会了积累和思考问题,有了自己的喜好,智力上也得到开发;阅读还能够使学生了解写作,阅读的内容和文章的形式往往是多样化的,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打好写作的基础,在今后碰到了类似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有所参考和借鉴,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更加具有优越性,而且有的文章本身就是介绍了关于如何去进行写作的,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能够领会到更多的写作知识,在写作的时候就有了更好的办法,而不是如无头苍蝇一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作能力自然能够更快地提高。在进行读写教育的时候应该要注意读写之间的结合,做到以读带写,阅读带领写作进步和发展。

以读带写的关键是要善读,重点是进行摹写,仿照读的内容进行写作的创作。例如《秋天的雨》这篇文章,首先我们需要对文章进行熟读,感知其内容和文字,在读的时候注意文章内容的字词句段,把握其关键表达方式。对于这篇文章就会有一定的思想感悟,这样有利于其文章的创作。作者对于秋天的雨的写作其目的主要就是对于大自然的赞美,对于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深热爱的感情,对于秋雨的喜爱。

除了善读之外,还要注意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怎样的。作者在表达对于秋雨赞美的时候就应用了清晰的表达方式,选材上很巧妙,通过对于秋雨的写作来代表对于秋天的喜爱,以小见大。结构方面,作者的中心是表达爱,围绕爱来进行感情的抒发,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每段的开头是“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对全文进行统领。然后就对于每段都针对总领的句子进行写作,以此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后来再具体地对秋雨中的景色进行描写。作者在进行描写的时候很好地渗透了对秋雨的喜爱之情,其中应用了一系列的饱含感情的形容词,进一步表达了对秋雨的喜爱,通过这几个过程的品读,学生能够对于作者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语言文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最终达到善读的目的。

达到了善读之后,学生才能够利用语言文字进行一些语言文字感情的表达,叶圣陶先生曾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所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才能渐有提高。”学会阅读之后学生学习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在阅读中学习到的方法进行一些写作的训练,例如写一处景物。在写作的时候学生需要抓住景物的中心特点,以一定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情,这就是以读带写达到的最终目的。

在学习《陶罐和铁罐》一文的时候要注意其借物喻人的特点,作者是通过对于陶罐和铁罐等事物之间的特点进行对比,然后学习到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样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感悟,关于生活态度和做人的道理。课外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许地山写此文的特点来进行练习,选择一个熟悉的事物开始写,写出特点和从中获得的感情,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上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对于写作的作用可见一斑,语文教材是一个例子教学,学生需要从中获得写作的技巧。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进行语言的积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学生学到写作方法的时候也锻炼了习作的能力。

二、以写促读,拓展阅读

虽然阅读能够带动写作,但是阅读本身也是需要写来促进的,两者本身是共同发展的。写是为了交流感情,是一种表达的手段。写作的过程就是对于自己知识的应用和消化的过程,但是与学习了定理再去解答数学习题是不一样的,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怎样写,还需要解决为什么去写。写作的过程受到阅读的文章的影响,有时候会在读过的一些文章之中寻求到一定的启发。

写雨的文章范文3

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才有了“风雨同舟”“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请以“风雨”为话题作文。

要求:

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试题解析与写作思路】

以“风雨”为话题作文,首先要明白“风雨”指什么。其一,指自然现象,即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其二,指人生的经历,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磨练等。本话题寓意是:(1)人生旅途并非阳光灿烂,它也会有风雨相伴,只有经历过,才会变得更美好;(2)经历中只有不断成长,才能得到磨练、收获、思考和感悟、激励,从而更坚强、更成熟。

写作上,我们可思路拓宽,思维深刻,比喻、引申,写出有广度和深度的作文。在内容和技法上,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关键词,写出身处其中的真实感受

针对话题作文,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风雨”,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雨,还是生活、成长经历过程中的风雨,它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让我们在“风雨”中变得怎样?写出这种真情实感,往往能给人以道理启发和人生感悟。

二、取比喻义,抒发人生路途的困苦挫折

“风雨”喻指生活、经历中遇到的困难、波折、挫折等,因此,可以写自己在困难、挫折面前,是如何克服这些困苦、挫折,战胜厄运,磨练自己的意志,最终迎来灿烂的阳光,铸就了自己的坚强。

三、欲扬先抑,反衬“风雨”历练中的勇敢坚强

我们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条件、处境的险恶,以及人们在“风雨”中的表现,从而反衬人们的坚强。

四、独辟蹊径,巧立文意追求创新

“意乃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我们可以独辟蹊径,从更高的角度和切入点去构思,从自然、生活、历史、社会等方面出发,选择最重要的方面,然后提炼、创新,由其中蕴含的“言外之意”,催生出比喻义、象征义,确立写作的中心。

【阅卷心得】

在中考作文中,阅卷老师多从内容、语言、篇章、书写四个方面打分。一类文的标准是:(1)内容充实,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感情真实;(2)语言顺畅,没有语病;(3)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4)书写美观工整。

我们从大量的一类作

【标杆范文·满分文】

天空依然蔚蓝

考生

又是一个闷热的下午,知了在树枝上使劲地叫着,让人心烦意乱。大块大块的乌云堆满了天空,阳光不知躲到了哪里,这使我的心绪更加压抑。

书桌上摊放着数学试卷,那是一个刺眼的分数——“63”,可能老师记分数时也很气愤的缘故,卷纸都划破了。“63”分,我该怎么办?该怎么向爸爸交待?内心的惘然激发了我的愤怒。我越想越生气,抓起数学试卷狠狠地扔到了地上。

爸爸推门走了进来,看看扔在地上的试卷,坐在一边,我没有理会,趴在桌子上,凝视着窗外……

沉默了好半天,爸爸开口了:“给你讲个故事怎么样?”我扭过头望了他一眼,心想,“心情倒是蛮不错的啊!”爸爸依然用舒缓的语调问我:“喜欢蝴蝶吗?”“喜欢又怎么样?”我无精打采地说。“知道吗?在美洲,有一种可爱的蝴蝶,它色彩斑斓,小巧玲珑,很招人喜欢,但它有一个特殊的习性:每年春末都要成群结队地飞越高山大海,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生活。途中遇到雷雨风暴,许多蝴蝶因此丧生,但它们仍然行阵不散,去追求自己幸福的生活……”

我直起身子,认真地听着爸爸的话。“这就是所说的‘蝴蝶王’,人们喜爱它,不只因为它外形美丽,更重要的是……”“是它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无限的力量,‘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的精神,给人以启示”,我接过爸爸的话题,抢着说。爸爸没有做出任何的回答,只拍了拍我的肩膀,笑了笑,便起身离开了房间。

沉默了许久,我慢慢地拾起地上的数学试卷。我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蝴蝶王”在风雨中不知疲倦地飞翔。它让我明白了:勇敢地面对人生路途上的风风雨雨吧,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有彩虹”!

我的心胸豁然开朗,窗外蝉声依旧;望一望天空,乌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阳光映照。哦,天空依然蔚蓝……

【评分理由解析】

本文写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而产生不安的心情,通过爸爸讲“蝴蝶王”的故事,他获得启示,明白了风雨之后是阳光,从而又重新振作起来。结合这篇习作,值得借鉴的地方有:

写雨的文章范文4

一、品读文题,彰显自然秀美风光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灵魂。文本的题目是经过作者三番五次琢磨、推敲而拟定的。有传递作者对山里“朋友”那份深厚感情的文章《山中访友》;有描绘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的文章《山雨》;有发挥丰富想象,描绘童话般草虫世界的文章《草虫的村落》;有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想象丰富,描绘索溪峪独特美的文章《索溪峪的“野”》;有描绘“山水甲天下”,突出山的“奇、秀、险”和水的“静、清、绿”的文章《桂林山水》等等。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一“野”,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的有关照片、文字资料,以便更好地分析、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难:1.“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什么地方?2.为什么说索溪峪“野”?并让学生通过读书后同桌或小组讨论:(1)索溪峪的山怎么“野”?(2)索溪峪的水怎么“野”?(3)索溪峪的动物“野”表现在什么地方?(4)索溪峪的游人的“野”表现在什么地方?通过以题析文,让学生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巧妙拟题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细读文本,感悟“朋友”深情厚谊

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大自然恩赐给人类青山绿水、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的诗情画意的美景,令人赞美。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文,抒发了作者迈着轻盈的脚步,访问“山里的朋友”而表达的人与自然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可以从“四赞美”来理解课文内容。1.拜访老桥,赞美古桥的“德高望重”。“我”首先拜访那座古桥朋友,把古桥比喻成“德高望重”的老人,从它为人们“搭桥过河”做了许多事,赞美古桥无私奉献的精神。2.拜访“树”,赞美树的青翠。第3自然段用“知己”说明“我”与树是非常要好的知心朋友,用“无边的青翠”来赞美树给人类带来优美的绿色环境;并想像把自己当成树,脚下长出须根,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想像自己也要像树一样为人类服务,从而衬托、赞美了树的可贵品质。3.拜访多个“朋友”,赞美它们的用处。用“山中的一切”说明“我”的朋友非常多:山泉捧出明镜,瀑布是天生的金嗓子,悬崖挺拔的身躯,白云洁白的身影,云雀“叽叽喳喳”的响声。还有捡起一朵落花,拾起一片落叶,捧起一块石头来描绘它们的特点,赞美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4.拜访雷雨,赞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描写“雷阵雨来了”,用“像……又像……”来比喻雷雨的巨大响声和神威,还用“撑起的巨伞”来赞美天地给“我”的恩泽。最后描写作者拜访山中朋友的收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渗透保护大自然的教育,并进行小练笔:写“我与树交朋友”的短文,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奇异想象,抒发赞美喜爱之情

世间万物丰富多彩。草虫世界,更是美不胜收。生物学家、文学家通过细心观察,发挥奇异的想象,揭示了草虫小生灵的奥秘。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一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旅游,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样发挥奇异的想象呢?1.想象丰富,彰显草虫迷人的世界。作者充分发挥奇异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想象成一位“游侠”;看到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甲虫的迷恋之情。2.运用修辞,突出小生灵高雅的艺术。作者巧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的眼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3.观察仔细,赞美草虫精灵的智慧。作者通过对草虫的仔细观察,以奇异的想象,巧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在草虫村落里,看到熙熙攘攘的甲虫村民;看到了“大街、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草虫小精灵勇敢、勤劳和智慧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用“蜜蜂、蝴蝶、蚂蚁”创编“勤劳村民”的童话故事,在小练笔中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四、欣赏山雨,描绘形声色美特点

美丽的山林郁郁葱葱,色彩斑斓,风声雨声,在作者的笔端下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雨》一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用清新的笔调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山林雨景图。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雨”的音韵美、色彩美和幽静美呢?1.描写声音,突出雨来时的音韵美。课文是按照雨来、雨中、雨后的观察顺序写的。第1~4自然段是描写雨来得突然。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而近,由轻而重的过程动态美。作者用“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突出雨来时的音韵美,表达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感情。第5自然段描写雨至山林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独特的想象,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雨声联想成“优雅的小曲”,展示了一幅“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2.描写颜色,突出雨中的色彩美。第5~7自然段是描写雨中的色彩美。描写雨中的山林色彩层次多得难以辨认。同时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美。3.描写响声,突出雨后的幽静美。第8-10自然段是描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写,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美,并用“丁――冬――丁――冬”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描写幽静美多么楚楚动人。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让学生用“嫩绿、翠绿、粉红、金黄、淡青”等词语来描绘草地上各种野花盛开的情景,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写雨的文章范文5

基于这一点,现实录研究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课堂教学片断,谈谈个人的看法。

教者:通过刚才的检测,我觉得同学们课前对《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进行了认真的预习。大家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了一些字词的读音及意思,这只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有什么初步感觉或印象,对这篇文章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来共同探讨。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边学习边进行合作探究。今天有好多老师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各小组可以邀请一位老师和一起学习。

(各小组均主动邀请老师参加,教者亦参与其中。小组讨论热烈,学生相互交流,设疑解疑。)

教者: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对《在烈日和暴雨下》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写得很有特色,大家知道有什么特色吗?

学生:用写景来衬托祥子拉车时的艰辛和痛苦。

教者:同学们在讨论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学生1: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用"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来形容祥子呢?

教者:是呀,为什么要用风雨中哆嗦的树叶来形容祥子呢?而且在文中,老舍先生不止一次写到烈日和暴雨下的柳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从课文入手,着重研究作者集中写烈日和暴雨的段落一一也就是第2段和第11段。同学们先把这两段文字朗读一遍,然后发表看法:这两段文字有什么异同?这两段文字是怎样写的?突出了什么?

学生2(七嘴八舌):这两段文字都是写自然景物,而且都写了柳枝:都写出了天气的恶劣;在写法上都用了描写,并且都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都是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不同的是一一写“烈日”更多的是静态描写和侧面描写;写“暴雨”更多的是动态描写和正面描写。

教者:现在大家知道老舍为什么要将祥子置身于烈日和暴雨下的原因了吧?

学生3:这两段文字所写的天气情况不同,但都突出了天气的“毒”,似乎老天爷也存心和样子过不去。这样毒的自然天气,与祥子遭受的苦难是极为吻合的。

学生4:通过柳叶,作者写出了天气的变化,更写出了人的命运。柳叶就好像祥子,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只能任人宰割,所以,结尾说“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教者: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但是同学们,我还是有点不明白,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带有“恶毒”的感情吗?

学生5:对,自然界的雨总是给人带来麻烦,老舍先生正好用它来写祥子的生活。

学生6:不是,是老舍赋予了雨一种特别的含义。

教者:咱们还是应该有比较,看看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里还有哪些写雨的。

学生7:朱自清的《春》,里面有一段是写春雨的,表现作者对春天对和平美好的生活无限赞美的情感。

教者:可见,同样是写雨,这雨并不一定都是和人过不去的。

学生8:“一切景语皆情语”,夏天的雨当然要猛烈一些,用它来写祥子的苦难生活更贴切些。但主要是因为老舍先生写作时饱含特定的感情,所以在他的笔下,自然界的一切都有了特定的感情!

学生9: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在这样残酷的社会里,祥子的命运当然就只能是一片风雨中哆嗦的“树叶”。

写雨的文章范文6

一、巧扮秀“眉”

亮丽的标题,就像女子精心修饰的双眉,让人一瞥之间,顿生好感。特别是考场作文,亮丽的标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下述几种方法,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尝试一下。

(1)巧借名句或歌词。如“怎一个愁字了得”,“就这样被你征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等。

(2)投人所好。如“关于一块香蕉皮的终极报告”。

(3)妙用修辞。如“眼睛上的窗帘”,“糖醋排骨有点酸”。

(4)反弹琵琶。如“近墨者未必黑”“铁杵定要磨成针?”“雨后就能天晴”,等等。如,同样是写放晚学,下雨天母亲来学校接自己的。各人拟题不同,《雨中情》、《雨中“云”》、《那阵雨下在我心里》、《在雨中》、《爱伴我同行》、《那场彩色雨》、《雨啊,我想和你说》、《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伞下日出伞外雨》、《一边下雨一边太阳》、《太阳雨》、《那把最美的伞》、《雨中的温暖》、《音乐雨》。

二、巧敷“脂粉”

言犹面也。如果文章的语言枯燥乏味,苍白无力,整篇文章就会黯然失色。而且近年来,中考作文对语言表达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准确通顺,还要求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意蕴”,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锤炼自己的语言,让作文“浓妆淡抹总相宜”。下述方法是学生给作文“美容”必不可少的“化妆品”。

1.推敲用词

在动词、形容词、语气词等的运用上,要辨清词义、范围、感彩的细微差别,选用最恰当的词语,努力做到“一字传神”。同时,要注意词语的活用,采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成语活用等。再现特定的情景、特殊的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对清朝留学生辫子的描写“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这个词语“标致”里面包含了文章的背景,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后来为什么弃医从文,几乎包含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大胆用修饰

很多同学的语句只有干巴巴的主干成分,如果恰当地以定语、状语、补语加以修饰,从事物的数量、色彩、形态、性质等方面进行细致刻画,语句就会大为增色。如《紫藤萝瀑布》中,“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大条幅”写出了紫藤萝的多,茂盛。“银光”写出在阳光下的紫藤萝在风中微微舞动的样子。“”写出了活泼、不认输。整句话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灵活用句式

在行文中交错使用长短句、整散句,可以使句型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营造出参差美、匀称美。

4.适时用修辞

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可使文章或形象生动、或亲切活泼、或气势磅礴、或风趣幽默、或意蕴深厚。如《紫藤萝瀑布》中,“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用帆和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三、巧着“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