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范例6篇

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范文1

现在,这句话正被大批的视频网站频繁地验证着。人人都知道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了1个亿,但整个中国互联网广告的收入尚不足60亿元,并且文字与图片广告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大部分流入了诸如新浪一类的门户网站和百度、谷歌这样的搜索网站。”一家视频网站的经营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开始对于视频广告报以的极大热情开始慢慢退却。”

很显然美国的YouTube模式还没在中国得到成功的复制,投资视频网站的VC们也在和视频网站主们一起苦恼:也许是用户黏性还不够,也许是国内的广告主们意识还没进化到可以容忍视频广告比传统互联网文字图片广告高出多倍价格的地步,谁知道呢?

但这并不能阻挡网站们的前仆后继。百度成为最新的进入者。百度正式推出“百度影视――互动电视产品”,顾名思义,其提供的节目内容已经与传统电视节目没有多大区别,一般的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都可以找到并观看,1M左右的普通带宽就可以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但其实质,仍然是以视频点播为核心的互动娱乐频道。就这一点而言,也许百度此举和目前知名的土豆网、六间房们还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不过百度运营副总裁沈浩瑜表示,这是百度自主运营视频内容的重要举动,与之前已经推出的“百度TV”的联盟性质有明显区别,后者是属于百度与视频网站的一个联盟平台。

在这次活动中,与百度合作推出“互动电视”的北京联合网视公司(.cn)的模式值得注意。它作为百度的互动电视技术运营合作伙伴出现,但实际上,整个平台即是这家公司搭建,在此之前,它已经成功进行过多次类似的合作。一般在这种合作中,它以技术换取一定的广告经营权,并为客户方提供平台应用的业务开发。

“我们对互动电视有深入的了解,甚至自己也已经建立了一个网站来了解最终用户对视频内容的需求和对网站布局、平台搭建的适应性。”联合网视公司总裁林松说,“作为技术平台的提供方,必须帮助客户了解终端用户每一次点击的可能性,并为每一个可能被点击浏览的产品设置让终端用户产生互动交流的可能性。”针对这一次和百度的合作,他表示,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百度的需求,还在于为广告主带来更多价值。毕竟,百度对这次互动电视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希望通过视频点播频道吸引到更多的视频广告投放。

以技术换广告

和渴切地期待着VC们投资的视频网站们不同,联合网视似乎乐于用一种相对优裕的心态来等待视频春天的到来。不疾不徐的心态来自两个方面,林松说,“首先,我们的董事会成员本身就从事投资工作,他们都有多年投资新媒体、电信增值服务和互联网领域的经验。其次,确切地说,联合网视做的事情和视频网站们不一样,我们是在帮助视频网站寻找盈利模式。我们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技术平台和运营支持,一些情况下他们支付基本的费用,然后和我们进行广告分成,另一些情况则是我们以提供技术平台全权他们的广告运营。”另外,联合网视还建立了一支软件团队,针对客户的新业务提供支持开发。

这家成立于2003年11月的公司,目前已明了的投资人之一、公司董事会成员正是当年中国第一家在纳市上市的亚信科技(.cn)创始人丁健。丁健目前还出任面向初创高科技企业的金沙江创投董事。包括林松在内,几乎所有的联合网视创始团队都具有多年的相关领域投资和创业的经验。所以不难理解,在2003年看到视频互联网热潮,却还不能肯定其春天始于何时之际,联合网视确定自己做技术运营支持者角色的原因。

而百度并非联合网视的第一次门户进军。在此之前,联合网视已经有了多次与知名网站合作的经验,包括在2007年6月全新改版的TOM视频中心上线,采用了主干网与P2P视频播放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技术支持方也正是联合网视。

“目前TOM视频中心上的大部分影视剧在线播放效果都超过了VCD画质,接近DVD,后台的网格计算方法很有效果,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存储、带宽和计算能力比传统方式提高了10倍以上的支持力度,单台服务器可以支持点播0.5―1万名用户同时在线,或者直播5万―10万用户同时在线。”TOM在线网站事业部总经理曾伏虎这样对记者描述其视频中心的运营感受。

盈利模式

联合网视的合作范围已经覆盖了中国互联网流量最高的100家网站中的50家,对视频网站而言最头痛的“清晰盈利模式”难题,在这家公司的运作思路下,开始逐渐明朗。

“我现在很难具体透露我们的盈利额,”林松对记者表示,“通过提供运营平台的方式我们取得了多家网站的广告经营权,但是这些账面上的合作究竟能转化成多少纸面财富,目前很难细说,能肯定对外公布的一点是,我们已经开始有了大笔收入进账,并且这一趋势将会延续。”

成立至今,4年多的时间不能算短,如果不是有丁健等人的强势财力支持,也许联合网视的运营思路很难持续到今天。他们最初摸索的自主经营视频网站()如今仅仅只是一个试验场地,不再承担公司盈利的责任。

“我们算过一笔账,一个纯粹的视频网站要对用户产生吸引力,至少应该3天更换一部新片,一年预计至少需要150部新片,内容制作厂商的授权价格一部电影一般在20万―30万元,而当网站通过融资得来的资金购买影片换取用户量上升后,流量的压力又迫使着网站购买昂贵的带宽和服务器,由此陷入恶性循环。”林松说。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成立一年后联合网视就确定了致力于做视频网站幕后推手的定位。“现在每年我们有一半的花费在带宽和服务器上,主要是对那些我们全权提供技术服务的网站,另一半的花费在节目的集成上。视频内容不完全是购买,也有互换。比如我们为旅游卫视的网站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可以换取他们的节目内容播放权。”

渠道

在TOM、百度这样的门户大鳄之外,联合网视对中小视频网站也投入了巨大精力。客观一点看,其最重视的“以技术支持换取广告运营权”模式,或者是“以技术支撑换取广告分成”模式,最大的市场仍然在于中小视频网站,在联合网视的合作名单中有中国汽车网、搜房网、太平洋电脑网、瑞丽网等垂直的行业网站的视频内容。对于门户网站而言,联合网视仍然很难取得讨价还价的能力。

值得称道的仍然是联合网视的运营思路,通过与网通和电信两大固网运营商的合作,他们今年取得了网通旗下的北京宽带网、天津热线、齐鲁热线和电信旗下的上海热线、湖南在线、天府热线等地方门户网站技术合作运营支持伙伴的资格。

盈利模式范文2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保费收入规模逐年扩大,从2002年的3048亿元到2008年的9784亿元,保险总资产从2002年的6494亿元到2008年的3.3万亿元,保险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是在保险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其中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在2008年,诸多财险公司遭受了双重打击:承保亏损和投资亏损。而伴随着新的偿付能力规定的出台更使一些财险公司的经营和生存压力陡增。

面对上述状况。多数公司将注资一亏损一再注资作为公司的生存模式,股东资本强的公司可以通过注资来继续经营,而对于一些中小财险公司,或者亏损程度较重的公司则难以继续下去。显然,这种单纯注资,增加资本金,提高偿付能力来保持持续经营而不追求业务盈利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是不合适的,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摆脱经营困境,还会将公司推向更深的陷阱。

对于当下的财险公司而言,注资是治标不治本,关键是寻找并确定公司的赢利点,形成公司的盈利模式。在市场经济下,不同类型或不同特征的财险公司应该选择不同的盈利模式,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也要选择相应的盈利模式。目前财险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有:

以资本运作为主的盈利模式,主要适用于保费规模比较大的财险公司。伴随着保险公司进入一个稳定时期,保险资金和资产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保险公司除了获取承保利润外,利用股权投资、兼并收购、财务投资等方式也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显然不宜采用这种方式,因为稍有不慎则将使公司资金紧张,或陷入巨大的成本包袱中。

通过扩大现金流来盈利是当前各财险公司主要的盈利方式。其实质是将在承保业务上获取的现金流,作为保险投资资金,主要投入到证券市场上获取投资利润。如果承保业务盈利,则公司的利润是承保利润加投资利润,如承保业务是亏损的,则用投资利润来弥补,多余的利润就是公司的经营利润。因此,出现了在车险市场,即使综合成本率已达到100%以上,属亏损业务,保险公司依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收取保险费这样的怪事。2008年保险投资亏损引发的总业绩的亏损就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因为期望用较高的投资收益来弥补承保亏损实现盈利并不一定能实现。过去我们强调保险业要有承保和投资两个轮子,主要是希望政府和法律容许拓宽投资渠道,保证两个轮子的平衡,但现在却又忽视承保轮子,单注重投资轮子,这显然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靠专业化经营来降低销售和生产成本的盈利模式是中小财险公司可选择的盈利模式。专业化经营是指集中公司主要资源和能力用于所擅长的核心业务,通过专注于某一点带动公司的成长。这种盈利方式更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稳固的竞争优势,并且减少因为由于规模铺大而导致的销售成本和机构成本的增加,从而有效的降低销售成本和生产成本,因而它所带来的增长与盈利也会更加健康、更加稳定、更加长久。但是,因为该模式可能影响公司的发展速度而被众多公司所放弃,

优化产品结构,进行价值链管理也是财险公司应选择的盈利方式之一。当前国内主要财险公司以车险为主,而盈利空间大的企财险、家财险等业务发展缓慢,积极发展非车险业务,将有助于改善财险公司的承保盈利能力。保险公司价值链就是从展业、营销、承保、理赔、人力资源等,直到价值实现等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和相应的流程。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保险公司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这种模式虽然要求较高,但却能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盈利模式范文3

关键词: 券商盈利模式 转型方向 转型路径

一、从成熟市场经验看券商盈利模式转型的方向

目前我国全产业链大型券商的收入来源包括通道(经纪业务通道和发行通道)业务收入、服务中介业务收入、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及资本投资业务收入。其中通道业务收入主要包括买卖佣金收入、承销保荐收入等。服务中介业务收入主要包括理财、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业务收入。资本中介业务收入主要为融资融券、做市商、过桥贷款等业务收入。资本投资业务收入主要包括自营、直投、长期股权投资等业务收入。在这四大类业务中,由于服务中介业务规模小、资本中介业务起步晚、资本投资业务波动大,传统通道业务贡献了绝大多数的收入。2011年我国券商收入结构中,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占比高达51%,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占比15%,远高于其他业务收入。2011年末证券行业6.2%的净资产收益率中,经纪业务贡献3.17%,利息收入贡献1.58%,承销和资管贡献1.2%,自营业务0.23%,除波动较大的自营之外,传统通道业务的净资产收益率约为6个点。

当前券商高度依赖通道业务的同质化盈利模式遇到严重的发展瓶颈,亟须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结构,美国等境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纵观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以1975年佣金自由浮动改革为分界点,1975年以后至今美国投资银行经历了三轮大的发展周期。

在二十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的第一轮周期,为规避转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利率自由化后的汇率和利率风险,也为了对冲固定佣金取消后的收入下滑。一方面,美国投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交易所积极创新,以垃圾债券、杠杆收购、风险规避转移产品等产品服务创新为代表,投资银行实现了从传统经纪业务向多元化盈利模式的转型。另一方面,美国投资银行通过竞争。整合形成了两大证券业模式,其一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的折扣券商,较为著名的包括Schwab、E-trade、Ameritrade(二十一世纪后逐渐发展成为电子交易所)。其二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增值服务的全服务券商。由此,美国大型券商从早期以经纪通道、批发承销为主的单一券商,逐渐发展成为经营全产业链的全能券商,并由轻资产、合伙制企业发展成为资本密集、高杠杆的大型上市公司。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2007年的第二轮周期,为了应对欧洲全能银行和国内金融子行业的竞争压力,美国投资银行在监管环境放松的背景下,大力推进基于衍生品创新的资本中介和资本投资业务,并采用高杠杆业务模式。其中贝尔斯登、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大型投资银行的杠杆率均在30倍左右。在市场繁荣的巅峰期(2006年—2007年),含次贷资产的净头寸只占了总资产的30%左右,却创造了50%左右的收益,高杠杆之上的交易、投资收入逐渐成为投资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在次贷危机爆发后,高杠杆的次贷资产投资却将投资银行的损失放大了倍数。

自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至今的第三轮周期中,美国投资银行虽经历了独立投行模式终结、去杠杆化、“雷曼诅咒后遗症”的阵痛,也经历了“高频交易失误”、“闪电崩盘”、“伦敦鲸(London Whale)”等事件及欧债危机的洗礼,但投资银行历经30年确立的创新发展、多元盈利的模式基本延续下来。美国证券行业的杠杆率基本保持在与银行业相近的10多倍左右,收入增速也维持在30多年的波动区间内。

从美国证券业30多年以来转型发展的历程来看,美国投资银行基本上沿着三个路向推进盈利模式和结构的创新。其一,在经纪业务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向多元盈利模式转型。美国投行的佣金收入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迅速下降后在九十年代稳步上升,2000年之后保持平稳,增速的波动区间在正负20%,即使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佣金收入仍有所增长。而在多元盈利模式下交易及投资、基金销售、其他(包括服务中介、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已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二,自通道提供者向融资管理与财富管理者转型。美国投资银行既通过提供股权型、债权型、混合型、夹层型、结构化产品等满足市场主体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需求,又通过销售融资产品、金融超市理财产品及开展信用交易、做市商服务等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其三,从资本杠杆盈利模式向资本杠杆、业务杠杆并重的盈利模式演进。高盛、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的10年平均杠杆率在20倍以上,次贷危机去杠杆化后也仍维持在13倍左右。基本上与银行业通行的12.5倍杠杆率相近,具有可信度较高的安全运营边界。而创新业务是具有加大杠杆度的业务模式,如花旗趁金融创新浪潮打造“金融超市”,雷曼藉债券杠杆交易在二十世纪末迅速崛起,摩根士丹利缔造融资服务的“私人俱乐部”等,在资本杠杆的基础上,借助风险可控业务模式的创新,在最大限度提升杠杆的同时增加了盈利。

对比中美证券业的发展阶段,从可比的历史坐标来看,我国证券业基本处在美国投资银行在20世纪70年代因固定佣金取消而谋求创新的转折时期。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券商已初步搭建起包括通道业务、服务中介业务、资本中介业务及资本投资业务在内的业务组合,并力求摆脱对通道业务的高度依赖,实现业务转型,以逐步建立起高效的盈利模式和业务结构,那么,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路线将会是我国券商未来努力的方向。

二、券商盈利模式转型的路径

随着我国券商同质化又相对单一的盈利模式的放弃,未来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型和创新将沿着以下主要路径展开。

(一)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目前占证券公司绝大多数收入来源的通道业务,大都与呈现周期性波动的股票市场正相关,在很欠缺负相关的业务模式的情况下,证券公司盈利将难以持续保持稳定。美国投行经验表明,丰富、均衡的业务线及业务组合是保证大型综合类券商稳健经营的前提,而券商要在通道业务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既需要监管放松和鼓励创新,更需要券商自主创新。

监管机构《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提出了提高证券公司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新业务创新进程、放宽业务范围和投资方式限制、扩大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支持跨境业务发展、推动营业部组织创新、鼓励证券公司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鼓励券商积极参与场外市场建设和中小微企业私募债试点、改革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探索长效激励机制等“创新十一条”。沪深交易所也分别提出了券商在交易所产品创新的发展方向。

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创新号角吹响之后,在2012年和不久的将来,监管层面推动的证券业业务创新将覆盖券商的各个业务线,并为券商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证券公司围绕服务中介、资本中介和资本投资三大盈利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除了产品服务创新之外,关键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从境外投行的经验来看,以高盛为代表的美国顶级投行,不仅业务类型和业务品种齐全,而且借助商人银行、财富管理等商业模式,在业务线整合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延长业务价值链,创造出更有深度和厚度的收入模式。

以此为鉴,结合券商发挥中介服务职能、满足客户资本市场需求,以及各券商的业务准备情况,“财富管理”、“商人银行”等商业模式是当前最为可行的创新模式。在“财富管理”模式下,无论是全产业链服务超高净值客户的模式、独立第三方理财超市模式,还是“全产品”架起客户与各业务链条之间桥梁的模式,主要是透过券商的通道业务、服务中介、资本中介、资本交易等业务类型或组合,更好地匹配客户的融资需求与投资需求。如券商资管业务随着审批和投资制度的放开而扩容,而以经纪业务客户资源为基础的现金管理产品带动资管产品规模提升,券商代销金融产品使代销产品与资管业务产生协同,转融通快速推进及标的持续扩大也为资管及客户信用交易持续放大奠定基础,利率互换则为资管组合锁定债务成本,期指套保套利交易为资管组合对冲风险等,券商经由这些业务链条来匹配客户的投资需求、融资需求,通过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获得收益。在“商人银行”模式下,券商既运用自有资金及募集资金直接投资,收取管理费及投资收益分成,又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透过过桥融资、夹层融资、杠杆融资、结构融资等服务,为客户实施杠杆收购、企业重组、策略性并购、项目建设及其他投融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还与证券发行承销等投行业务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涉及Pre-IPO、IPO和Post-IPO等各个环节的“直投+杠杆+投行”全产业链服务。

(二)扩大经营杠杆

金融机构的本源业务是资本中介业务,盈利的核心因素是“利差×杠杆”,通过放大杠杆,赚取利差,如商业银行8%的资本充足率即被赋予了12.5倍的杠杆。目前券商净资本(即从净资产出发,扣除公司所拥有的股票等金融资产、权证投资等衍生金融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等其他资产的一定比例后得出的数据)监管的核心指标——“净资本/净资产监管标准40%,预警指标48%”,使券商出现账面上必须存有大量现金及资金使用浪费的现象,加之券商以传统通道业务为主、资本中介业务发展受限,致使券商难以发挥杠杆获得更高盈利。如2012年中期相对于上市银行16.86倍的平均杠杆度,上市保险公司11.6倍的平均杠杆度,上市证券公司扣除客户保证金后的平均杠杆度仅为1.6倍。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美国监管部门是以“净资本/负债≥6.67%”作为核心监管指标,实现对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欧洲国家则是以巴塞尔协议为基础,通过核心指标“资本充足率≥8%”实现对全能银行资本风险的监管,欧美监管机构均赋予了投资银行和全能银行超过10倍的杠杆率,加之投资银行和全能银行负债渠道顺畅、资本中介业务杠杆发挥充分,欧美证券业经营机构可以借助合理杠杆获得较高盈利。因此,借鉴成熟市场发展经验和监管经验,扩大券商经营杠杆,才能充分发挥券商资本中介功能,带动服务中介和资本投资业务,促进盈利模式创新。

具体而言,在扩大融资渠道方面,不仅要通过同业拆借、国债回购、质押贷款等少数渠道开展短期融资,还要探索和运用短期融资券、可转债、公司债、次级债、金融债等债权型融资及IPO、再融资等股权型融资,稳步提高杠杆率。此外,券商还可透过直投基金、并购基金、过桥贷款、融资融券、客户保证金资产管理等资本中介业务合理提升业务杠杆,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杠杆收益。在改革券商资本监管方面,借鉴巴塞尔III等国际监管最佳实践,增加风险覆盖率和杠杆比率等指标,完善逆周期调节机制,适时灵活地调整券商资本监管指标,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大券商业务杠杆和业务规模空间。

参考文献:

[1]朱元元.关于券商创新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证券期货,2012(07).

[2]王晶晶.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达到或超过分析师盈利预测研究.复旦大学学报,2011.

[3]徐佳娜.从均衡发展视角看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型.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盈利模式范文4

关键词:动漫产业;盈利不佳;盈利模式

一、国外成熟动漫产业盈利模式

动漫产业的市场包括衍生品市场和播映市场。衍生品市场还可细分为两类:以动漫作品情节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音像制品为内容衍生品市场;另一种是动漫形象品牌化后,通过品牌授权,获取收入的动漫形象衍生品市场。动漫产业的链条模式包括一系列环节:影视动漫的创作生产—电视台、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一形成版权的授权一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能够拥有一条完整通畅的产业价值链才能称之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市场。在成熟的动漫产业中,播映市场收益比例较小,衍生品市场,特别是品牌授权所获收益占绝大部分,且持续时间较长。优质动漫品牌的巨大影响力,尤其体现在美日韩等动漫强国上,美国、日本、韩国三国市场和资源环境虽然有所不同,形成品牌效应的路径和方式存在差异,都有具有各自非常典型的动漫形象设计风格和动漫品牌效应,通过一些优秀作品的品牌效应,进行严密的市场合作分工机制,大力发展适合本国的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形成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注重版权意识,并通过版权经营机制科学合理地分配动漫产业的利益,这些均是美日韩动漫产业稳定向上盈利的根基,也是动漫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美国动漫产业盈利模式

美国动画产业盈利模式已经十分成熟,属于大而全的集团垄断原创发展盈利模式。主要的盈利环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动画作品本身的生产及放映,这一阶段的盈利点主要集中于票房收入;第二是间接动画作品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一阶段盈利点主要围绕着动画作品产生的图书、音像等制品的发行和销售;第三是衍生品的开发。这几个盈利环节前后相互衔接,形成盈利的产业链,也成为了美国大多数动漫公司常规的盈利方式。

(二)日本动漫产业盈利模式

日本是当今世界全球动漫产业大国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动漫产品输出国,动漫产业是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其采取销售集团垄断,创作和制作企业小、散、多,以原创为主、外包为辅的产业结构,最终形成国际化和市场化并举的市场结构。日本作为典型的“以漫画带动动画”方式,当漫画有较好的反响后,才会正式进入“动画化”阶段,而最终只有成功的动漫形象才能进入衍生品的开发环节。产业链上的每一步行动,都是根据市场的反应来决定是不是要进行到下一个步骤,如果市场反响不好,那相应的动漫作品就不会进入下一个环节的生产和销售,因此盈利模式也相当稳定。

(三)韩国动漫产业盈利模式

在全球三大动漫生产国中,美国是老牌强国,日本是发展成熟的中生代力量,而后起的韩国则是崛起的动漫新生代。韩国动漫产业起初依靠海外代工进行发展,代工不仅使其以最快的方式学到了动漫技术,同时代工获得的酬劳也成为其动漫产业发展的初始盈利。原创为重点、服务外包为主的产业结构,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的市场结构。其盈利来源主要包括动漫形象衍生产席收入;Flas播出后带来的衍生产品收入;漫画出版、游戏发行及由此产生的衍生产品收入。

二、我国动漫产业盈利模式现状

根据《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目前中国动漫企业有80%处于亏损状态,已经构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亟待综合、稳妥地加以解决。主要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创动力不足,市场定位狭隘

一是创意人才、创作人才的匮乏导致原创动力不足。市场上专业动漫营销人才也较为匮乏,销售力不足,潜在市场未能得到开掘,造成持续盈利不足。二是动漫作品市场定位的狭隘性制约着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发展。低幼化、教育性还是目前我国动漫作品创作的主流趋势,动漫产品相对狭隘的市场定位,将具有独立消费能力的潜在受众推向了外来的动漫作品,本国动漫产业的盈利来源从产业链发展源头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

(二)缺乏品牌化产品,居于价值链低端

近年来我国动漫精品力作不断呈现在观众面前,《大鱼海棠》《大护法》等都是近年来涌现的精品之作。但由于缺乏自己的品牌化产品,长期居于价值链低端,只能靠低成本来吸引订单,这是导致动漫产业盈利不佳的重要原因。另外动漫企业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代工生产环节居多,很多动漫企业呈现“小、散、弱”的特点,整体实力不强。

(三)衍生品开发较弱,缺乏全产业链营销策划机制

对于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重视不够。动漫产业存在着“二八原则”,即仅有20%的利润源自于动漫产品本身,而近80%的收益在于其衍生品的开发。例如,动漫业发达的美国、日本等通过对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已经形成了一股全球层面的文化消费浪潮。相比之下,我国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几乎处于断裂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动漫企业实力不够,缺少充足的资金和人力去开发相关衍生产品,也没有形成一整套全产业链营销策划机制。

(四)推广渠道较为单一,产业链无法得以延续

以电视播放渠道为主,没有形成市场化形象推广体系。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动漫产品主要是在电视平台上播映或档期过后被作为艺术品而收藏,在形象推广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虽然原创动画片时长近年来有突破性的量变,但缺乏多元化、市场化的形象推广,很多动漫作品创作仅是作为展现其艺术价值或教育意义,产业链条在播出环节后就已终止,这就大大减弱了其盈利周期。

(五)缺乏版权保护意识,制度保障不完善

首先是动漫企业自身版权保护意识不强。动漫作为一个思想智慧和文化创意高度集聚的行业,离不开科学、严格的版权保护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版权意识仍然较弱。例如,美国、日本授权商品占整个动漫消费品市场份额分别达30%和20%以上,而我国仅有1.2%。其次,动漫市场的版权保护环境仍有待加强,衍生品仿制、盗版和恶意抢注是目前动漫市场存在的三大问题。由于版权保障方面的不足,动漫创作过程中所做的大量投资便难以收回,直接影响动漫产业的经济效益,导致动漫企业难以建立可持续的利益回报机制,产业链下游利润被盗版商劫走,严重影响企业的后续经营活动。

三、动漫产业盈利模式探究及建议

(一)引导相关行业“+动漫”,培育产业跨界融合市场

以“大动漫”理念为指引,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培育动漫产业跨界融合的需求市场。强化相关行业协会的功能建设,通过资源共享与整合,为动漫企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对接融合搭建平台,开展企业间多元化对接交流和宣传活动,拓宽动漫技术的市场应用范围,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的规模效应与衍生效益。

(二)拓展作品传播渠道,完善市场推广体系

首先优化现有的政策扶持方式,将重点从鼓励生产为主逐渐转向改善整个产业链环境,为发行、播映和展会推介等创造更好的条件;其次探索由市有关部门牵头,联合媒体机构和动漫企业共同打造各类动漫展播平台,集中展播优秀的原创动漫作品,拓宽产品宣传渠道及其影响。

(三)完善人才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动漫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在现有人才建设政策基础上,制定落实动漫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地选送领军人才到国内外著名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学习研修,积极开展青年动漫人才和文创企业家的“孵化”项目,培养优秀人才。

(四)打造动漫产业品牌形象,推进衍生产品开发制造

深入挖掘既具有传统文化特征,又能体现全球化时代精神的原创动漫形象与内容,在提高动漫产业附加值的同时,适度延伸产业价值链。一是加强行业之间的联动,例如推动服装、模具、文具等企业与动漫企业合作,推出一批形象和创意俱佳的动漫品牌形象;二是探鼓励发展动漫衍生品产业,对动漫衍生品的设计研发、销售、出版、电影、舞台剧、项目扶持、授权费用等方面予以优惠扶持。

(五)完善版权保护环境,加强版权保护意识

盈利模式范文5

以ERP为例,目前国内ERP实施周期平均为3.7年,比发达国家长,多数企业的ERP实施是走样的、搁浅的,有效实施成功率不到33%。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如客户单位复杂多变、管理软件系统不成熟、系统实施队伍经验不足等,但核心的问题是在IT建设中并没有与企业实际及其管理体系较好地结合,没有实时有效地建立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体系,尤其是IT盈利管理模式; IT投入难于把握监控,使IT建设步入“叫好不叫座”的鸡肋状态,甚至陷入“IT黑洞”。这也使CIO陷入很大的职业风险,如履薄冰。

信息化的实际应用效果与企业预期之间常存在着巨大落差与矛盾,促使CIO不得不重新审视、评估信息化的效用与价值。于是,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评价IT部门绩效、衡量企业信息化投资成果的综合评估体系,尤其是创建IT建设盈利模式正成为一个备受CIO关注的重点话题与使命,也是许多企业面临的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之一。

然而IT的属性决定了信息化投资的复杂性、不可比性和收益无形性等特点,并且信息化的绩效显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近过程,所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与盈利模式的制定困难重重,真正能建立起检验IT成功标准模式的企业少之又少。

企业信息化建设如何寻找和建立适合自己的绩效评估体系与盈利模式?CIO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盈利模式的再造,以突破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取得丰硕的成果?

做好投资分析决策,监控每笔IT项目。

对一套十万元左右的OA、CRM、HR软件,企业也许可以不必太计较,但对一套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ERP、BPR软件,实施周期长、耗时多、涉及人员广,企业投资风险很大。因此,如何科学进行大型IT系统的投资回报率分析与决策是CIO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CIO在准备启动信息化工程之前,必须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精细分析,监控每笔IT项目,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粗放式投入。以ERP为例,具体的投资分析如下。

(1)分析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条件是否具备,管理基础是否规范,是不是到了该应用ERP系统的阶段; (2)如何构架企业ERP系统,认真分析哪种架构系统的性价比最好; (3)编制ERP系统总体成本的投资预算,计算出每个软硬件产品、每项服务的具体成本。将成本与绩效联系起来,通过项目的运作表现决定资源分配。一定要具体列表细分,单独测算成本,实时监控,万一投入超过,要马上找出原因及时控制,确保每一运作步骤都在数据分析框架中得到体现和掌控; (4)编制ERP系统投资回报率,也就是带给企业的收益分析,通过财务计算方法来分析初期投资的回报。较常用的有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回收期(Payback)等,也可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需注意的是,在IT财务分析上不能只计算IT带来的有形收益,应把无形收益也考虑在内,也一定要具体列表细分,实时监控; (5)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费用分析,也要具体列表细分。

谨慎分析信息化建设周期、权衡投入产出比是CIO实施信息化建设方案所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考量IT建设成效。

运用定量或定性的IT评价工具,建立科学有效的IT评估指标体系,对企业营销、管理、服务、后勤等相关部门以及相关系统的业务流程等因素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考量,以对信息化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提高IT建设盈利率,这是CIO创建IT建设盈利模式的必要过程与举措。

这里以企业实施CRM系统为例进行阐述,CRM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一般包括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两大类。

CRM定性指标体系包括: 对企业业务流程创新的贡献、对于企业管理者决策科学化方面的贡献、对于企业文化环境改善方面的贡献、对于企业整体管理思想提升方面的贡献、员工素质提升方面的贡献、企业形象提升方面的贡献等。

定量指标体系包括: 客户满意度、渠道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单一客户所带来的收入、客户流失度、员工满意度等。具体可以涉及到市场销售、服务、渠道运作、财务、企业信息流等业务流程层面。

笔者建议,可结合参照ITIL体系,借鉴BSI5000标准体系或标准体系IEC20000,以建立起企业IT建设的相关评估指标体系。

采用性价比最优的IT建设盈利模式,提高IT盈利率。

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主要有三种方式: 购买通用软件、自行定制开发整套软件、SaaS(或ASP)租用系统平台。

以CRM为例,中小企业要自行定制整套软件需要花费较高的开发经费,而且风险比较大,高投入不一定带来高回报; 而不同的行业对CRM的要求千差万别,如果不考虑行业特色、企业自身特点,易在推广应用中导致失败,因此通用软件在很多情况下也不适用。

中小企业CIO不妨多考虑SaaS租用模式。首先,此种模式的进退成本较低,前期投入几乎为零; 其次,中小企业不需要承担投资风险和管理风险,也不用派专门的IT人员维护软硬件设备,只付少量月租费,减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采用信息化咨询,降低项目风险。

企业由于受认知水平、IT条件的限制,与软件商的信息十分不对称,常常导致IT建设受控于软件商一方,企业常陷于“被动挨打”的状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开始进行信息化尤其是选型时就要及时引入真正中立、客观、专业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帮扶企业,努力提高企业对信息系统应用的认知度、熟悉度和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降低项目风险。

另外,CIO也可引进项目监理制,以进一步保障IT项目成功率。传统的项目管理有各种各样的弊端,譬如: 不科学、质量不保证、进度难控制、监督保障不到位以及遇有问题双方相互扯皮等,引进这种社会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可以解决传统管理的弊端,以保障项目成功率。

采用信息化咨询与实行项目监理制两者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实力选择,既可采用单项,也可两项同时采用。

盘点、评估当前的IT建设盈利模式,完善IT建设。

盈利模式范文6

关键词:香港地铁;盈利模式;自负盈亏;以地养铁

一、香港地铁概况

香港特别行政区所拥有的快速轨道系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港铁正式开始营运以来,地铁在香港公共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依据近来多项国际铁路系统的报告,香港地铁已经成功构造了国际顶尖的铁路系统。不论是就超220万人次的日乘客量,还是就其营运能力来说,香港地铁项目无疑都是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经典之作。香港政府作为港铁公司的唯一股东,并不对其行使经营权,经营权由港府委派经营人士组成董事局来行使,而港铁董事局以商业原则为基础建设和发展地铁。总的来说,港铁公司是一家具有“官办民营”特色的企业,它的运营并不受到行政干预,却得到了政府和市民的监督。

2013年上半年,香港地铁总乘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香港地铁总乘客量增加了66%,达7.2亿人次;而就香港地铁市场占有率而言,从去年同期的25%增至今年的42%;2013年下半年,香港地铁带来了80多亿港元的总车费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73%。同时,,由住宅销售带来的利润摊分使得地铁利润大幅增加;不仅如此,港铁的广告收人也在逐年增长,就盈利状况方面来看,港铁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的城市地铁。

二、香港地铁盈利原因分析

(一)自负盈亏的市场运作机制

在经营管理体制方面,港铁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方不同,采取两权分离、自主经营的模式,作为独立的商业实体,不接受政府补贴,财政独立,自负盈亏。从2000年起,港铁公司开始进行以局部私营化为内容的改革,并于同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发行股票50.55亿股,其中作为港铁公司唯一股东的香港政府拥有股份38.7亿股,占总股本的76.55%,其余皆为自由流通股。此外,港铁公司拥有分别经营工程顾问咨服务、旅游、保险、财务和物业等项目的5家全资子公司。

(二)良好的投融资体制

在香港地铁的建设中,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还不到一半,其余资金则通过灵活多变的各种融资渠道获得。

1、多种融资渠道,完善的筹资计划

对于经营普通业务的大型公司来说,其融资渠道是非常丰富的。港铁公司作为从成立起就作为独立的自负盈亏的商业实体,在审慎的融资策略下同样选择了美国、欧洲及日本等主要资本市场的丰富的融资渠道。长期占据世界地铁盈利标杆地位的港铁公司在各界享有极高声誉,其项目融资并不需要政府作担保。

2、灵活的票价决定模式

按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地铁经营模式,乘客的乘车费用是地铁公司主要的的经营收入来源。但是,与一般的地铁经营模式不同的是,港铁公司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实体具有依据市场条件自行决定地铁票价的权利。

港铁公司在制定或者预备调整票价之前,根据营运协议,必须先主动与公众、政府及立法机构进行通报和商议。依据《集体运输铁路条例》的规定,港铁公司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须自负盈亏。作为港铁公司唯一的股东——政府,并不能对其进行干预,否则的话政府就必须对因为政府的干预而导致地铁公司的运营出现的亏损进行补偿。地铁车票的收费需要满足以支付成本和利息的基本条件,同时,涨价幅度与通货膨胀程度相当但又必须低于香港工资增长幅度。地铁公司有不断改善地铁系统以为乘客提供更优质服务以及回报投资者的义务。港铁所实施的“无实质增长的长期票费政策”可达成其预期目标——由地铁乘客支付所有地铁服务费用。[3]

(三)沿地铁钱建设进行物业开发——以“地”养“铁”

毫无疑问,由地铁建设所带来的交通善的改善会导致沿线车站附近的土地因此具有相当大的价值上升空间。因此,利用地铁建设所带来的这点优势对沿地铁线建设项目可进行物业开发以达到融资的作用。与此同时,物业开发不仅能维持甚至增加客流量,还能在物业发展范围内建立其他交通工具中转站如出租车停靠站、公交车站等以方便乘客,建立更加完善的交通网。

港铁公司开发沿线物业的基本模式为:先规划好地铁沿线车站选定的地方,在初步规划好的车站地方附近,以是否具有物业上发展潜力为标准,选定地铁车站最终用地。在得到可以开发车站用地上盖空间的批准之后,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可用来缴纳土地费及建造商场等物业措施,物业措施所带来的利润则由开发商和地铁公司共同分享,一般来说,地铁公司可占50%的利润。另外,地铁公司也可在车站附近建立银行网点、设置广告位、商铺等租赁从而获得收益。[4]

从近年港铁的收益比例来看,非车费收入在营业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其在港铁建设中作为资金来源的重要性也是同步提高。物业开发所带来的收益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而物业的良好开发利用,不仅是带来了不断上升的收入,而且为乘客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实现了非车务发展与发展国务之间的双向促进双向提高。

三、启示

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地铁的建设和运营中,普遍存着政策性亏损的现象。因为地铁项目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该项目的开发建设能带来四类直接产出:沿线地铁设施、地铁所带来的附属资源、出让沿线车站地上土地的增值,以及已出让的土地和物业的增值。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地铁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这一困扰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老大难问题,还具有低碳环保的功效。港铁的盈利模式正是将直接产出的后两类正外部性进行有效地内在化,从而获得利润。事实证明,后两类收入是地铁能否盈利的关键,其获得的经济效益可以达到前两类收入的数倍。[4]

总括而言,香港地铁能够实现盈利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灵活多样的投融资体制。实现具有多种融资渠道也许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更重要的在于地铁公司是否可以以独立的商业实体进行策划从而具有确定票价的权力。长期以来,我国内地地铁多实行政府定价,由政府来弥补福利性定价所带来的亏损。而港铁的定价则是根据当年香港的工资指数和甲类消费物价指数制定票价,票价增幅与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相当,但必须要低于香港每年平均工资增幅,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一策略在香港获得极大成功。在政府引导下,地铁票价应当发挥一定的价格弹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地反映地铁运营的成本状况。

第二,以“地上”养“地下”,以“地”养“铁”,也是香港地铁能够实现盈利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可以将地铁沿线车站的部分地上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的开发权利赋予地铁公司,对于这些土地资源,地铁公司可在政府引导下,根据自身的状况,合理选择自行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方式或者与其他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开发合作的方式。(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彤军,香港地铁运作的成功经验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7):22—24

[2] 马忠,罗晓敏;香港地铁的投融资体制与收益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1):17—18

上一篇宿舍管理规定

下一篇接地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