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范例6篇

整合资源

整合资源范文1

物流资源整合的内涵

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取1+1大于2的效果。

在战术选择的层面上,资源整合就是优化配置的决策。就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目的就是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物流资源整合是将原本相互联系却被分割开来进行管理的各种物流活动,重新整合为一个整体。包装、保管、运输、仓储等原本是一些相互联系紧密的活动;然而,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这些活动却是分开来进行管理的。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综合化、整体化的特点日益突出。

物流本身是一个包含整体观念的概念。物流是物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这一过程的“结构”,物流是这些相关活动的集成。包装、保管、运输、仓储等都只是该“结构”的构成要素。因此,整合物流资源是物流的内涵所决定的。整合、优化是物流管理永远的主题。

我国物流资源的现状

我国在发展现代物流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很多人对现代物流还没有真正理解。一提到现代物流,首先想到的是要建设大型的物流经济圆区,但是规划之后,大部分依然还是在做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业务。把现代物流单纯地理解为建设超大型的圆区,理解成投资购进一些设备,理解成完全靠现代化机械来运作的东西。我们进行物流资源整合,首先需要就是要提高认识。

我们国家现有的物流资源已经很丰富,也可以说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备。第一,我国已经有了一大批传统的仓库,这些仓库面积甚至已经超过了我们对仓储的需求量,目前还有大量的闲置。第二,这些年来,我国各种运力的发展速度惊人,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以及管道运输在内的物流基础设施速度很快。比如,我国已经有了超过3.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排行世界第二;我国的一大批港口规模也排在世界的前几位,我国有海洋运输船只,运力排在世界第一的中远。另外,几乎在每一个大型城市里也基本具备了航空运输网络和运输能力。第三,我国的物流设备设施这些年来发展的也非常快,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被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运输工具,激光导引车、立体化仓库、自动化装卸的机械设备在我国也得到了普遍采用。第四,近几年来,我国对信息化投入的力度也相当大,除了在供应链体系方面的信息化改造外,企业和物流流程的信息化改造也已经广泛地开展起来。所以,我国现在要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其差距就表现在整合方面,即如何把已有的存量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如何使资源在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运转迅速的供应链体系,进而形成一个系统,形成一种快速的流程,来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物流资源整合的目标

当前物流市场呈现的几个特点。

首先是客户需求不断升级,客户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的要求,迫使物流企业参与到客户的采购生产运输等活动中,成为客户供应链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其次是经营风险不断增加。时间和质量以及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促使物流企业既要追求优质服务,又要不断降低运作成本,双重压力使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系数增加。

再次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随着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市场竞争已经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综合的。

然后是营销方式不断革新。销售方式的改变使物流方式相应的发生变化,要求物流服务必须更快捷,更省钱,同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最后是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是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之一,是企业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智能业务远程业务全程业务早已广泛应用。

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当前以及未来能够适应客户需求的物流,应该是一种多环节活动,具有规模效益,拥有网络化的特征。当前企业大量兼并重组的整合行为,正是它们追求这些特征的表现。

1、多环节活动。传统的物流企业根据业务分为水上运输企业空运企业储运企业和基于管理的物流企业。在整个物流系统中,这些企业基本上只提供单一环节的服务,或涉足的环节较少。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分工更加明细,大量的制造企业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增强其自身的核心业务,而要求其物流提供商能够提供有效的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综合物流业务的开展需要实现海陆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和各种物流功能的一体化,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进入物流系统的多个环节和领域。

2、规模效益。一方面,物流业务需要使用专门的物流设备及快捷的信息系统,这就需要很高的固定资金投入,并导致固定成本中占很大比例。所以,只有随着规模的扩大,物流平均成本才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具有规模经济性,达到盈利目的,保证物流企业的生存。

另一方面,物流业务范围一般涉足全国甚至国际市场,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拥有一个遍布全国的网络体系,才能顺利完成每笔业务的收取存储分拣运输和递送工作。

3、网络化。提高物流效率的最重要条件是构建现代化的物流网络体系,包括物流设施网络信息网络和业务经营网络。在物流企业的兼并整合中,经营网络往往被视为最有效的优势资源。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50%,贸易量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为了实现竞争优势和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要求物流提供商也能提供网络化国际化服务。

我国物流业实现资源整合的建议

(一)突破规模瓶颈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大物流”系统十分发达,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利用率超过了75%,而在我国尚不足30%。第三方物流业务要使用专门的物流设施、快速反应的信息系统,一般需要很高的固定资金投入,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扩大规模、整合对手需要一笔大的资金投入,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风险。而固定成本的大额投入,又只能随着规模的扩大,物流平均成本才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具有规模经济性。从市场竞争的要求看,第三方物流也只有拥有一定的规模时,才能确保价格大于其平均成本,才可能赢利。因而,一定的规模是第三方物流生存的必要条件。第三方物流由于规模大、现代化水平高,加之契约制度的完善,因而它能够有效地协调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物流活动,通过和企业的契约关系,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专业化的设备,才能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从点到面有机地串联起来,快速完成物流过程。(二)发展第四方物流

20世纪末,一些大型制造商开始认识到,要进一步改进物流绩效,需要针对整个供应链实施更加有效的方法,而不只是优化运输、分拨和仓储等单个功能的零星努力。与此同时,Mangistics Descartes等软件商已可以提供成熟的软件来管理供应链信息,并对以前孤立的功能如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仓储、运输等进行整体优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供应链创新商,如Accenture,Schneidr,Ryder等,称为第四方物流服务商(4PL).

第四方物流服务商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远远超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领域,提供给客户更大的功能整合和更广泛的运行自主。第四方物流服务作为与客户的唯一界面,通过团队伙伴或联盟的形式管理多个服务商,将自身的能力和最佳物流服务商相结合来提供解决方案,是整合物流资源的有效方式。

(三)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就在于建立跨企业边界的信息共享机制。在一个多利益群体当中,如果没有较充分的信息共享,就很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难以合作成功。信息资源整合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包括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软、硬件技术支持。由于技术支持的保障,现代物流的协同可以实现企业之间、功能小组之间、人员之间以及与顾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形态的协同方式,从而更好地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顾客提供优良、快捷的物流服务。

(四)建立物流战略联盟

整合资源范文2

2006年至今,公司立项并参与投资拍摄多部电视剧,投资总额近6000万元。集团公司制作(包括合作)的电视剧多数已经播出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此也引起了业内人士和专家的广泛关注。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力、文化感染力和品牌影响力,更好地保持发扬集团公司的电视剧制作优势,吉林省委宣传部及吉林省广电局的各位领导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座谈,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为电视剧制作单位铺路搭桥。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财政厅为鼓励电视剧制作单位创作出更多精品,积极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从2008~2011年,仅我集团公司就累计获得种类扶持奖励资金686万元。

一、充分利用政策扶持,为影视剧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电视剧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对创作的引导和市场的宏观调控,离不开创作主体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制定了诸多指导性文件,把发展包括电视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吉林省创作生产的电视剧特别是现实题材电视剧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和厚爱,同时也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的称道和好评。wWW.133229.cOM从2002年起,吉林电视台、吉林电视剧艺术中心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20集电视连续剧《刘老根》,就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并相继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和“金鹰奖”。此后几年间,吉林省生产制作的《希望的田野》、《圣水湖畔》、《陈云在临江》、《美丽的田野》、《都市外乡人》、《插树岭》、《永远的田野》等多部电视剧相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吉林省生产的电视剧在中央一套的播出数量约占其黄金时段年总播出量的半壁江山,引起业内外的格外关注,形成广为瞩目的“吉林电视剧现象”。

省里连续举办全省最高文艺奖——“长白山文艺奖”评奖活动,每届都对优秀电视剧给予表彰奖励。除此之外,吉林电视剧产业的发展还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都及时地对吉林电视剧的发展繁荣倾注了心血,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并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这也是吉林电视剧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将“吉林电视剧现象”打造成“吉林电视剧品牌”,使吉林电视剧成为盈利率高、收视率高、获奖率高的品牌形象,使吉林电视剧形成产业发展优势,2006年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应运而生。

作为吉林省最早的大规模集团化的电视剧制作生产单位,影视集团始终坚持要建设主业突出、多元经营、整体扩张型的区域强势媒体集团,使电视剧成为吉林省文化产业中的经济增长点。在客观分析了吉林电视剧产业发展形势后,明确了吉林省电视剧生产正处在通过市场进一步做强做大的关键点上,影视集团确立了产业化经营理念,加快电视剧市场化进程,探索实践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解决资金来源,降低投资风险。集中优势,整合资源,走强力扩张之路,大力繁荣吉林电视剧,做大做强吉林电视剧品牌。扩张市场、扩张制作、扩张基地、扩张影响,影视集团不仅要走出省门,也要跨出国门,提升和扩大吉林省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吉林省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随着影视集团战略目标的不断清晰和多方的不懈努力,吉林电视剧日渐走上了发展繁荣之路。

影视集团自2006年成立以来至今,不辱使命,先后生产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另外,仅2011年一年,影视集团就独立投资制作生产了《好歹一家人》、《我的土地我的家》、《战犯》三部电视连续剧。目前《好歹一家人》已经于2012 年1月9日登陆央视八套晚黄金档。剧目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创造央视八套收视率新高;《我的土地我的家》目前正在央视一套审查,该剧已经被列为 “十八大”备播剧目,计划于2012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隆重推出;《战犯》正在后期制作当中并已经成为央视一套跟踪剧目,

划于2012年下半年作为中日邦交40周年献礼片播出。】

二、努力抓出优秀的影视剧作品

与黑土地文化紧密相连,有文化根基就有创作源泉,在吉林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中,比例最大、最为见长并最具影响力的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很多剧作家有着丰富的乡土生活经验和浓郁的乡土情结,他们熟悉黑土地,热爱黑土地。幽默的东北文化所具有的极强的形象性,使得它走出了地域的限制,成为吉林电视剧走向全国的敲门砖。剧本创作者们基于这样的文化根基,创作出了大批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好的剧本是剧目成功的基础,影视集团在剧本选择上一直是下大力度,对剧作家的作品进行广泛搜集,并进行严格筛选,对较为成熟的剧本提出修改意见,使其继续完善。在剧本购入以后,会聘请知名的编剧对剧本进行二度加工创作,绝不草率开工,直至达到拍摄标准为止,这样就确保了电视剧的高质量。另外,吉林电视剧要想持续发展,从长远看还要继续创新,继续拓展,那就需要不仅仅只拍农村戏,只要是好本子、好题材,对吉林电视剧品牌有推波助澜作用的,集团都会选择。除了本省的剧作家之外,影视集团还面向国内一些著名的编剧,同他们建立长效联系,通过约稿、委托创作的方式把自身的优势与国内一线的编剧队伍有效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优秀影视剧作品,使吉林电视剧题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整合打造优秀的决策、生产、发行团队

电视剧要走向市场,必然要求影视制作机构从单纯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制片管理者的作用因此将越来越突出。如果说吉林省电视剧蓬勃发展的外在表现是多家制作单位生产出的各具特色的作品,那么其内在动力则是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培养起的一支了解市场、懂得经营管理的电视制片人队伍。影视集团现在已经形成了制片人制的体制。在制片人制的逐步完善与推动下,影视集团形成了影视剧创作生产高产量、高质量的全新格局。

另外,影视集团还依托长影的人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专业的生产队伍。在影视剧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制片方还是导演组,服、化、道、摄、录、美等各部门都要求引进专业技术精湛且十分敬业的优秀人才,这样既可以达到默契配合,同时又缩短了电视剧的制作周期,从而也就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

有了制片人制的领航作用,有了生产队伍的人才济济,还需要有高效优质的发行团队。目前,影视集团正在全力打造强有力的发行队伍。聘用资深发行人员,巩固现有发行单位,积极拓展发行渠道,建立稳固长效的发行网络,从而使影视集团制作生产出来的影视剧作品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制定长远发展战略

整合资源范文3

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与会人员感谢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感谢云南大学为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所做的工作。谢谢你们让大家有机会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抽身出来,互相学习与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留学服务中心留学培训项目中外合作伙伴年会,两次与会我的身份不同,心情也有所不同。在去年的年会上,我作为教育部国际司的代表,很高兴地看到众多国内外高校的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出国留学培训基地项目的发展大计;一年后的今天,我作为上海财经大学的副校长再次参会,在亲身参与出国留学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后,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上海财经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而且很有特色的高等院校,是中国第一所商科大学,到现在已有96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的重点大学。2012年,上海财经大学与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政府签订了协议,由两部一市共建上财。经济管理学科的优势和国际化办学理念是上海财经大学最大的特色。在2013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中,上海财经大学共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和工商管理4个学科名列全国前十。上海财经大学6个学院的院长都是海外名校的终身教授,目前学校教师队伍中有170多位海归博士和博士后,这在全国来说都是比较领先的。

上海财经大学于2010年与留学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加入了出国留学培训基地行列。三年来,学校的国际化办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先后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英国班戈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和新西兰惠林顿维多利亚大学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大大拓展了国际教育学院的项目类别与层次。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经大学与赫瑞·瓦特大学的合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合作的专业范围,丰富了合作的形式,合作关系得以深化,我们对此表示满意。出国留学培训基地为中外合作院校奠定了对话的基础,规范了项目的合作模式,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作为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根据统一的要求,我们一直坚持校级合作与分项管理两个原则。校级合作是指两所大学之间签署详细的合作协议,保障项目合规、稳妥;分项管理是指设立专门的项目小组,建立项目协调员制度,对项目整体运行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质量监控。为了向广大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与留学途径,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特色,对出国留学培训基地项目定位于我校财经类专业的优势学科。此外,我们还从资源配备着手,保障出国留学培训基地项目可以共享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图书馆和教师资源;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在国内阶段的职业素养,通过与上海各知名企业、银行等用人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校企合作模式是从国外合作伙伴学校汲取的成功经验,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把这方面工作做得更深入、更全面。

我到上海财经大学的时间还不长,接触出国留学培训基地项目的时间也不过短短几个月,我的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出国留学培训基地项目大多属于计划外招生项目,以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从2004年正式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市场招生,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项目设计机制与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公立大学,我们绝不能以牺牲质量作为代价。因此,我们希望全国各个出国留学培训基地都能够切实整合资源,开展差异化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出国留学培训基地的母体院校各具特色,我们相信各院校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共同打造“出国留学培训基地”这个品牌。我们还希望留学服务中心能够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和政策指导。

整合资源范文4

论文摘要:创新资源整合对于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区域创新资源及其整合的概念入手,基于资源整合的三大驱动力量——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视角,详细论证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1引言

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要实现“有效配置”,“整合”是首要基础。2005年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在实施原则中“整合”与“共享”被明确为平台建设的主线。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各地区不同程度先后启动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并已取得良好成效。然而,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建设启动时间不长,总体尚处于探索阶段,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推进必然会面临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整合难、共享难。这个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的转化,而且直接造成了创新资源的闲置、重复购置和浪费,进而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充分有效整合已有创新资源、形成高效的创新资源体系、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创新资源的配置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由于科技资源是创新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者们对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技资源的研究。国外关于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的,他们对宏观层面的科技资源配置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家视角来进行的,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关于宏观科技资源配置的比较研究和关于在科技资源配置中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的研究,并且认为,国家进行科技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来实施的;他们对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企业的研发资源配置来展开的,而在区域层面上的相关研究则比较少见。国内对创新资源整合的研究尽管涉及到了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但主要以国家层面的研究为主,对区域层面的研究散见于有关文献中。其主要代表性的理论是:谭清美认为,为了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必须建立区域创新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吴建南等将科技资源整合模式划分为大学资源开放模式、孵化器整合资源模式、行业资源集聚模式以及政府下设中介机构整合资源模式;乔冬梅和杨舰等提出了利用区域科技计划整合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的具体措施;张文霞和李正风等(2007)探讨了利用地方科技投入指南来整合科技资源的制度性途径;刘丹鹤和杨舰认为科技资源的整合模式有官产学研联盟模式、技四种。本文从资源整合的三大驱动力量——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角度详细论证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和建议。

2区域创新资源及其整合的内涵

区域创新资源是指区域内人们为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和可利用的各种资源,是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带动区域经济超越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创新经济要素、制度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区域创新资源从其内容上可分为创新人力资源、创新物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创新信息资源以及创新制度资源等。从其内容特点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将区域创新资源分为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和整体功能性创新资源两大类。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包括创新人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和创新信息资源,他们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处于核心地位;整体功能性创新资源主要是创新制度资源等,他们对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要素进行调整与配置。

本文主要研究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的整合问题。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是指在充分发挥市场这种无形力量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通过人们对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进行有意识的理性设计和培育,促进区域内不同创新资源的高效结合、激发这些资源形成系统的创新力量从而提高创新绩效的各种活动。创新资源整合是创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创新资源配置的高级形态。整合并不等同于兼并,也不同于物理上的合并,而是互通有无,相互补充与完善,实现双赢或多赢的一种联合。创新资源整合一方面应使已有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应使各类资源相互补充,通过系统集成产生更大的效力,使各类资源拥有方实现高效合作与资源共享。

3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的结构由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主体、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客体和区域创新资源整合驱动力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调控管理主体、研发执行主体和创新服务主体构成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主体。调控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它对创新资源的整合进行系统的计划、调控和管理;研发执行主体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它们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处于创新资源整合的运行层次上,在创新资源整合系统中分配着创新资源要素,从事着研究开发和应用创新成果的活动;而各种创新服务中介机构作为调控管理主体和研发执行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构成了创新服务主体,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客体主要包括创新人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创新物力资源和创新信息资源四大部分,是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主体作用的对象。创新人力资源要素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中最具能动性、创造性,因此处于中心地位;创新财力资源要素是从事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资源要素,为创新活动提供财力支持;创新物力资源要素是从事创新活动的硬件基础,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实验室、中试基地以及工程研究中心等物质资源的支持;创新信息资源对于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以知识形态的方式为创新人力资源提供各种科技文献、期刊、专利、光盘数据库等信息资源。

市场、政府、社会等构成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的三大驱动力量。市场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整合的自组织机制,但由于创新活动具有外部性的特征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这种自组织机制须在有效的制度和文化引导、规范下才能不断发展完善;政府政策是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对创新活动的有序进行起到了规范、引导作用,有效的政策供给决定了创新活动的发展方向,并对创新人力资源要素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加以规范和引导、对创新活动的环境加以塑造,从而有利于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社会文化作为一种自发的社会秩序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一道共同对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性的作用。

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中,创新资源整合主体在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下,促成了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的形成,实现了整合主体对整合客体即各类区域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提高区域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提升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4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机制设计

从经济学研究的稀缺资源配置理论出发,新古典学派强调市场对资源的完善配置;凯恩斯学派强调国家的干预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马克思指出:“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从而可见市场、政府和社会构成了资源的三大驱动力量。区域创新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同其他的资源一样同样存在着这三种驱动力量,这三种驱动力量的协同作用促成了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的形成,使得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顺利推进。

4.1市场机制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多种机制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协同运作,根据多元化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进行的自愿交易和竞争。这个运作过程总是以新的结构的边际利润的提高实现对每一利益主体的激励,从而实现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市场化运作u。同时,由于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而使政府与社会对其整合过程中的介入与干预成为了必然。关于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市场机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1)区域创新人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

区域创新人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价格机制,主要指人力资源的工资机制,这是创新人力资源整合的核心机制;二是竞争机制,主要指双向选择机制和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机制。这种市场整合机制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有利于形成创新人力资源整合的良性循环机制,有利于激励人们不断进行学习、促使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充分发挥创新人力资源要素的潜力。不过为了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政府政策的投入和有利的文化环境的培育就成为了一种必要的选择。

(2)区域创新财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

区域创新财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主要指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即风险投资机制。创新财力资源要素市场为创新资源整合提供了广泛的资金供给平台,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单一主体投资的高风险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资金利用的最优化。但是风险投资市场的存在并发挥作用,有赖于市场自身配置机制的完善与有效的制度供给和文化环境的培育。

(3)区域创新物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

在区域创新物力资源要素市场上,市场为创新物力资源提供了交易的场所和环境。在市场供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创新物力资源要素的市场配置,有效地减少了创新物力资源要素的重复购置等浪费现象,有利于创新活动经费的节约,提高了创新物力资源要素的资源使用率、流动性与共享性。不过这种机制作用发挥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组织基础与有效的制度供给。

(4)区域创新信息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

区域创新信息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主要表现在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的相互作用上。在创新信息资源要素市场上,通过这两种机制的相互作用可对供需双方行为进行调节:对于市场前景比较好的成果,市场的需求就比较旺盛,产品价格就比较高,从而导致满足相应需求的供给行为发生。但是,由于创新信息资源要素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从而使制度与文化的规范与引导成为提高创新资源整合效率的必需方式。

4.2政府机制

由于创新活动自身具有正的外部性、非排他性、信息不对称等特征,从而导致了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为有效地整合各种创新资源,解决公共资源建设和市场无效的问题,保证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有序进行,政府必须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致力于创新资源整合的秩序和制度环境的建设。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政府调节机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有效的保证机制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有效的制度供给有利于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政府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市场秩序和规则,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保护知识产权,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应通过特殊政策分散和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设定有效的保证机制,使各种创新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合作,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

(2)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了使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有条不紊地、有规则和有秩序地健康运行,应构建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而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的基础是产权的市场化,明晰的产权使各个利益主体能够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判断、处理事物,合理地决定其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比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创新资源拥有者参与整合的积极性,形成长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政府对各参与方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税收优惠、利率优惠、奖励与补贴等,这也是促进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的必不可少的激励手段。

(3)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

利益是推动资源拥有各方合作与共享的根本原因,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各个主体合作与共享的核心问题就是利益分配问题。合作各方要求平等参与,按照收入多少分享利益承担风险,通过“合作”与“协同”来共享整体利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是存在一定冲突的。这就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来平衡整合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否则,利益受损方就会退出合作共享关系。因此,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有效运作,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利益协调补偿机制,即合作各方在平等、互利、协作的前提下,实现各种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共享。(4)良好的公共服务机制

在推进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应体现在对创新环境与创新机制公共服务的培育上,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机制对于创新资源整合的进行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说来,政府应完善各类物质基础设施,进行创新资源整合的平台建设(主要是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对具有公共性质的研究(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行投资,对重要的关键性的科技攻关项目进行投资,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评价体系,提供必要的调控管理服务等措施培育和优化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4.3社会机制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社会机制是指社会文化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的推进作用。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中,文化作为一种自发的社会秩序对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起着一种引导性的作用和规范性的作用。称其有着引导性的作用是指社会文化可对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行为沿着已经形成的文化配置机制进行;称其有着规范性的作用是指社会文化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社会秩序,可以像社会规则那样对行为主体的行为有一种自我强制性的规约。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中社会文化的引导性作用主要体现为对创新人力资源的引导上。一个具有高度社会互动的良性文化价值体系的存在为创新资源的整合提供了确定的动力,有利于减少在整合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激发合作各方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合效率。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中社会文化的规范性作用主要体现为对行为主体的制约上。我们知道,市场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其运作是建立在刚性契约之上的,由于契约的签订总是不完全的,因而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习俗、伦理道德和思想观念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制约。而我国创新资源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社会文化在创新资源整合进程中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

各种非政府组织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可以为创新资源的整合提供资金、技术等的支持,它们往往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协调行为最终导致各种创新资源流动和共享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要引导非政府组织在整合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给予社会组织在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自主活动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自由,不应当干预其正当的具体事物,避免限制其积极性;二是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可通过经费支持、舆论宣传、表彰鼓励、政策优惠等途径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其积极的推动作用。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可能由单一的机制得以实现,必然要求各种机制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实际操作中可采取政府宏观政策引导和规范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区域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

5简单的结论及建议

(1)完善制度保障系统

政策调控、法规保障和技术支持,是实现创新资源整合共享的基本保证与前提。要加强创新资源利用与共享的法律法规建设,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和管理规范的原则,健全平台建设与运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共享监管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形成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对不同来源的资源实行不同的运行机制,对政府资助产出的国有科学数据采取“完全与开放”数据共享政策和公益性共享机制,科学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人员均可以以不高于工本费的费用,以最方便的方式、无歧视地得到数据,政府为促进他们使用数据提供技术培洲资助;而对私有科学数据采取自由竞争政策和市场化共亨机制,同时,国家通过税收进行调节和控制。

(2)建立健全创新资源共享平台

创新资源的整合共享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组织基础之上,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是在创新资源整合系统中,利用现代信息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的模式建立起来的,从事创新资源的加工、重新组合、编码、和提供查询以及相关服务的开放式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平台共享网络体系和平台管理服务体系两个部分。共享网络体系是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对外查询的开放式界面,负责提供可共享的创新资源的相关信息如共享资源的主要内容、数量、用途、使用费和获取途径等,使各资源需求主体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并使用共享资源。管理服务体系主要负责对平台进行管理维护、资源更新,以不断提升共享平台创新资源的总量与质量,从而使平台更好地为创新资源的整合服务。政府还可利用数据作为导向和驱动,把全社会各个阶层都带进平台中来,让每一位公民在数据流动过程中和数据应用过程中把他们的才华和内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各种创新资源的利用率。

(3)着重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推动者,也是其他各种创新资源要素的使用者,对于充分发挥创新资源的内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创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可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人才的整合:一是针对特殊重要的科研任务,组织来自不同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形成一新的合作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完成任务;二是通过建立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促使科技人才人一个机构流向另一个机构或科研项目组织,从而促使知识和技术的流动、扩散和应用。

(4)构建协调稳定的资金投入体系

创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各部门协调合作的过程,共享资源的配置建设不仅需要统筹规划,而且需要有协调一致的财政投入机制作为保障。应在政府预算中建立长期、稳定和足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创新资源整合的基础性关键环节上。另外,创新资源整合的投入应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引导社会投资,多渠道、全方位地增加资金投入,力争在政府引导下努力建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风险投资机制,这有利于发挥创新财力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保证整合的顺畅推进。

(5)塑造良好的资源共享文化氛围

创新资源的整合要把塑造共享文化氛围,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作为重要的社会基础。文化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能在创新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产生相当大的能动作用,尤其是会对系统的组织方式和创新主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多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科技资源本质上属于国家所有,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人员仅作为资源的管理者而存在。但长期以来,他们却容易把国家所有视为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甚至资源管理者个人所有,导致许多研究所、研究室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机构与机构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大跨度、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创新资源共享意识较差。这就迫切要求当前应塑造一种资源共享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合作各方都能认识到创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自觉地成为资源共享主体,使其共享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

(6)培育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在创新资源整合的服务实践中,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举足轻重。在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科技中介服务不可或缺,它不仅是各类创新资源集成与扩散的桥梁与纽带,同时还是促进科技知识快速产生和转移的“催化剂”和“胶合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管理系统和法律法规政策三个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在该体系中,中介机构是主体,其他两个是主体的支持和保障。当前应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发展提供技术支援的中介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企业孵化器等、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如技术市场等、提供资金的中介机构如各种研发与合作基金等。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社会团体在中介服务机构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整合资源范文5

人力资源整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充满变化的系统工程。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煤炭整合中,人力资源也是整合的重要一项。整合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才能让收购方公司和被收购方公司的人员能够密切配合,并且保持积极性和敬业精神,使经营活动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集团管控,成功地实现企业整合,从而实现协同效应及企业价值的提升。

一、人力资源整合现状

1.人力资源被忽视,造成人才流失。在资源整合中,往往只重视资源整合、资产整合、财务整合、销售整合、生产力整合,而忽略了人力资源整合,造成人力资源大量流失。

2.新招农民工综合素质低,存在安全隐患。资源整合矿井大都是由小煤矿整合而成,小煤矿开采大都用炮采方式,整合后都采用现代化综采、综掘,一线工人大都是农民工,农民工大多数对井下综采、综掘技术不了解,自身文化和技术业务素质较低,纪律性差,安全质量意识淡薄,这对矿井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严重制约着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3.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刚刚整合矿井大都缺乏系统、科学的人才长远发展规划,忽视“以人为本”、“多元化”等人才培养理念,培训渠道狭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人才培训与人才使用相脱节。在人才的考核中,考核标准不规范,而且不能量化,导致实际考核难以操作。

二、建立建全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素质

加强员工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培训是回报企业最持久的特殊投资”。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计划,有针对性地建立全面的培训机制,通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员工培训,引进、吸引、留住人才,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员工培训必须搞好长期规划与短期培训工作安排,在事前要设置培训目标,统一安排,采用分级培训。事后要统一考核,做到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员工培训,要有效地实现学习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转化,做到培、用相结合,将培训结果同员工的提拔使用及同岗位报酬结合起来,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实现有效的培训。必须要有专业讲师和兼职讲师队伍,教学方法必须从传统教育转向注重能力提升的现代培训。培训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学习兼容能力,才能使知识由浅到深,由通到精,才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员的实际技能。

2.改进培训方式。既要开展企业内部培训,也要采取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也可开展业务骨干外派的学历培训,但必须坚持以企业内部培训为主,采用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师徒签订合同的培训等有效方式。

3.加快培训频率。要随时保证企业10%左右员工处在培训状态。

4.改善培训手段。既要开展书面讲授,也应开展音像教学,同时开展网上培训。

三、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策略

对于煤炭企业的整合而言,人力资源整合为整合后煤炭企业集团长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人力资源整合期间,其所应遵循的原则也成为整合活动顺畅有效实现的重要保证。在煤炭企业集团整合中,随着人力资本优势的转移,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潜能,从而整合原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弊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

在煤炭资源整合时期,科学知识不断被劳动者所掌握和应用,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被创新。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将永远是企业发展的主动力。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不断地被开发利用,并使人力资源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煤炭企业要想大发展必须依靠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和保护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紧紧围绕“人”这一核心,重视人、注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度重视人才的思想,重视他们个性的发挥,尊重人才的多元化。一方面要注重吸纳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训与开发,提升员工的价值。积极了解员工的特点,开发他们的潜能,为他们提供满意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充分重视他们的作用。

2.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强农民工的岗前培训教育,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方法。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三方面:第一,农民工岗前培训。新招入的农民工都必须参加矿统一组织的岗前职业指导培训,学习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操作规程、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等内容。第二,分配到基层各生产单位。基层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工种专业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下井工作。第三,强化技能培训。农民工入矿后,大多从事采煤、掘进、机运等脏、苦、累、险工作,采取脱产与不脱产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农民工参加各工种理论与实践的应知应会培训,并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对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农民工的最大权益是人生安全,所以为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切实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在帮助他们提高安全生产技能的同时,特别重视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的教育,岗前“手指口述”要点,不但要求人人会背,并且还得会用,保证安全顺利推行;以此促进员工自律、自控意识不断增强,执行力、服从力和风险辨识、评价、监控、控制能力不断提高,班组团队精神、互保联保得到充分体现,在全矿形成浓厚的安全确认氛围。

3.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多元化。多元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人才成长及其所处环境的不同、工作方式的不同、薪酬要求的不同,决定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能采用完全一致的管理方式,不可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应因人而异地进行多元化的管理。一线人员来自于复杂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需要单位以多元化管理的视角对其进行融合,公平、公正解决。在岗位管理上,根据人才的特点合理设置岗位,满足不同人才不同的工作要求。在工资、薪酬上,实施多元化。

整合资源范文6

[关键词] 资源整合 河南省 旅游

河南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开发,重复建设,从而造成了一些资金的浪费和资源的破坏,许多极具旅游价值的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一、河南省旅游资源特点及布局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总体上说,河南的旅游资源是以人文资源为主,占资源总量的63.62%。河南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文明遗迹;河南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是我国自然上南北和东西两大自然地理界线的交叉地,东西走向的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南北重要自然分界线,南北方向上分布的太行山和伏牛山是我国地形上重要的东西分界线,他们在河南的交叉组合,造就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占资源总量的36.38%。在这众多的资源储备中,以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等省辖市。从空间分布看,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京广铁路以西,资源密集区主要在西部、北部和南部的山地;而人文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黄河两岸及其流域范围内的洛阳、郑州、焦作和新乡四地区的结合部。这9座城市地处我国腹地、河南省域中部,区域内有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区域土地面积为5.8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全省的35.1%,总人口4012. 5万人,占全省的41%。

二、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河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率较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也逐步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以“古、河、根、拳、花”五大特色为主导的旅游产品系列。但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1)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产品规模小、等级低;(2)协作开发意识淡薄,忽视地域组合,低层次竞争激烈;(3)人文与自然资源脱节,资源整合力度小。由此引发了该省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不高,资源的低水平重复配置,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整合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景点、景区档次,打响品牌,增强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

2.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能性

河南省城市在空间上相互临近,市域之间有铁路、公路等组成的交通网络紧密相连,内外联系非常便捷,而且9市拥有相对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与地域文化景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都需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区域经济的腾飞。“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与分割,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建立资源互用、信息互传、客源互送、产品互补、效益互享的旅游网络,是实现区域旅游产业横向联合发展,提高其总体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三、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及思路

1.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河南省旅游资源应由政府统一制定旅游规划政策,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应充分利用宏观调控职能,确定各地区的区域布点、特色内容及市场定位,以政策信息为旅游开发商提供开发指导。

(2)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要发挥河南省内各地区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形成互补型的旅游产品结构,增强旅游整体竞争力,尤其是要加强省内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同时,必须坚持协同发展原则,彻底打破行政壁垒,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区域共同发展的格局。

(3)主题形象突出。主题是对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特色的高度概括,凝聚着区域地方特色最本质的内涵,对区域的旅游开发活动具有极强的整合作用。区域旅游的主题形象越鲜明、与众不同,表明旅游开发整合质量越高,反之,则整合层次较低。因此,旅游主题突出与否,是区域旅游开发整合程度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2.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思路

以促进地区旅游业协同发展为目标,以协调共享机制为重点,通过打破行政壁垒,培育区域利益共同体的方式,加速推进区域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有效整合,具体如下:

(1)空间层次整合。将同属于一个较高空间层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大资源,建设一个大景区,扩大规模,提升档次,集中力量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发产品、开拓市场。

(2)主题整合。在某一个区域内,根据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确定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借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区域旅游的主题,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3)产品或服务整合。将某些不能形成成熟旅游产品和服务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旅游资源依据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改善市场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

(4)线路整合。利用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和功能上的联系,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组织起来,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共享客源市场,丰富旅游内容,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行社运作的可行性。

(5)市场整合。根据区域旅游的目标市场定位,将不同类型旅游产品中核心目标市场一致的旅游资源捆绑开发,打造多类型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额,实现客源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陈蔚德王宝玉:河南旅游基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z].豫政[2006]62号

[3]龚绍方:关于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3):66~71

上一篇啤酒销售

下一篇梦影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