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制度范例6篇

校本培训制度

校本培训制度范文1

因此,为适应当前全国素质教育形式的发展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我校教师的道德、业务水平,加快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意识,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搞好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一、校本培训的目标:

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务实勤业、博深精业、开拓创新”的符合我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家长学生满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明确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参培教师业务档案。

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期末总结师训情况、评估考核。

4)经费和时间保证。积极投入资金,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开展培训时,领导要大力支持各个负责人的总做,确保教师的培训时间,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教师参加各式培训。

2、骨干教师职责

根据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骨干教师要协助学校,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并能上好示范课、专题讲座,做好分工,承担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3、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和迟到、早退,活动考勤纳入教师每回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2)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3)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探索新课程理念,并把新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4)整理自己的业务档案。

三、培训内容:

1、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的培训。

2、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3、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要求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4、各教研组日常教研活动。

四、培训形式:

1、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点面相结合。

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师会上,由教科处布置本学期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方法。以组为单位组织学习;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合理科学地化解为若干部分,组织教师分块学习。

2、专家指导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应切实避免闭门造车现象,主动邀请优秀教师来校指导。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可以通过专家讲座,上网查阅教改信息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参加校本培训。

4、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队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校本培训制度范文2

作者简介:喻喜先,女,湖南省资兴市教师进修学校讲师,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欧健生,男,湖南省资兴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课题主持人。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资兴市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情况展开调查研究,从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态度、培训的组织管理机制、培训内容形式等方面开展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有利于我们今后长期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关键词:县域;校本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湖南省资兴市(以下简称“我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为湖南省资兴市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的课题“县域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长效机制的实践研究”提供研究依据,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县域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长效开展,我们在我市三十多所学校进行了关于校本培训现状的调研活动。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和态度;学校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机制建设情况;学校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校本培训活动创新情况;专业引领力量情况;校本培训的效果等。

本次调研活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问卷调查法。为获取比较全面的数据,共向全市三十多所中小学发出问卷80份,收回80份。二是座谈访问法。就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走访。三是文献分析法。调阅了各学校近年来校本培训的相关资料。

调查学校既有地处城区的学校,又有地处农村的学校,调查对象有学校领导和教师,涉及各个年龄段、各个学科结构,保证了调查对象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三、调研情况分析

1中小学教师对目前校本培训的认识和态度

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校本培训是当前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模式之一,对实施校本培训持赞同态度。绝大部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教学工作的需要。 对校本培训的内涵,表示很了解和一般了解的人占80%,不了解的占20% 。可见,我市中小学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较高,态度较好。

2学校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机制建设情况

近年来各学校领导对校本培训都较为重视,成立了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校本培训方案,继续教育档案都实行了专人管理。85%的教师对学校校本培训组织管理的办法措施表示满意。

3学校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最需要的培训内容依次是:新课程改革、教学艺术、听课与评课指导、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现代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校本培训的形式主要是专题讲座、问题探讨、听课评课、课题研究、外出学习、校际交流、师徒结对、网络研讨、教师自修。

最喜欢的培训形式依次是外出学习、校际交流、听课评课、专家名师的专题讲座、现场诊断、问题探讨。

4校本培训活动创新情况

80%的教师认为学校校本培训“很有特色和成效”或“有一定特色”(主要是城区学校);20%的老师认为学校校本培训“无特色”或“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主要是农村学校)。

5专业引领力量情况

对校本培训中任教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有75%的老师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5%的老师表示能够接受;20%的老师表示不满意

6校本培训的效果

有85%的老师认为在校本培训中自身素质提高幅度很大和比较大;15%的老师认为收效不大。老师普遍认为要提高校本培训质量,迫切需要建立培训机制,制定有效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校本培训的实际意义不大,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提高。有的学校虽把校本培训工作写入了学校工作目标,列入了学期工作计划,但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降低要求、抓而不实的状况。

2管理滞后,效率不高

目前,我市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组织校本培训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无法准确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学校的校本培训流于形式,效率低下,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3内容贫乏,形式单一

很多学校没有做过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内容往往脱离学校教学实际,随意性大,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教师存在的困惑难以得到解决。

培训形式上,不少学校主要采取集中听专题报告的形式,受训教师与专家之间缺少对话交流;有的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流于形式,缺少深入探讨、反思。

4资源不足,缺乏引领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培训机构的地位与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培训资源匮乏,培训师资不强 ,缺乏名师与专家指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

5经费短缺,设施落后

很多学校,设施设备落后,办学条件差,培训经费短缺,难以满足教师培训进修的需要。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特别是新一轮课改下,师资培训经费难以保障,校本培训工作就难以运行。

6城乡差异,发展失衡

调查表明,我市的校本培训,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还存在较大的差异。绝大部分城区学校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培训资源充足,经费投入较多,而大部分农村学校相对落后。

五、思考与建议

一是要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训前,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使培训内容真正切合教师的实际。

二是加强专业引领的力度。既要加强校外名师的引进,也要加强校内名师的培训,选派各校素质较高的教师到上级培训部门进修深造。还要加强对校长的培训,进一步帮助校长提高认识和修养,从而形成一批具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校长,使他们走出一条更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培训道路。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校本培训一般以校为单位,其培训质量和效益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培训资源、师资状况、所处地域等密切相关。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办学条件。

校本培训制度范文3

本学年,我校继续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追求有效性,基本上能完成了,计划制订中的各项任务,教师在培训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在就将我校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工作作如下总结:

1、制订有序和有效的计划。

为了便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我们在学期初就制订了详细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和教研组计划。在计划基本上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和学习内容。

2、培训内容针对性强了,可实施性也强了。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有主题学习活动,活动围绕教师的平时工作,或者是教师急须提高的能力。如说课教学技能的培训;另一个是帮助老师提高资源共享的能力的培训。两个培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主要针对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很好,对年轻的老师的成长会有不少的帮助。

本学期学校校本培训学习主要目标为尝试学习翻转课堂的学习,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本学期的学习主题。

在学校特色方面,因为本校在人才方面的确缺乏,所以不能搞得特别有声有色,也只能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勉强搞个两笔字培训,老师兴趣很浓,每次的作业都能积极上交,作品也很好。

2、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

健全并完善了学校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着重解决了校本培训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使校本培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在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做到学年、学期、校本培训和各种专题培训有计划、有总结,学校培训领导小组对全体参训教师完成培训情况进行评价,并在评优树先中优先考虑、年度考核中给予加分,同时进行表彰奖励;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5、培训硕果累累,精彩纷呈

校本培训制度范文4

本次调研工作由市教委统一部署,区县由教育局领导牵头,督导室、组织科、人事科会同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共同实施。专项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各区县问卷调查对象,教师均在200名以上,校长均在40名以上,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干部、教师均在14名以上。各区县教育局在对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真研讨基础上分别写出了本区县“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发展”专项调研报告。现根据各区县教育局的专项调研报告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本市“十五”前两年“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情况(重点是校长、教师在职培训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成绩和经验

“十五”前两年,在市教委和区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各区县认真实施《*市教师队伍建设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特别是校长、教师在职培训工作在“九五”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区县中小学校长、教师在职培训普遍重视加强师德教育,把提高校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职业道德规范放在突出位置。尤其是中小学的校本培训坚持把加强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并注意把师德教育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市教委对全市中小学1800名正职校长,以“依法办学、以德立校”和“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为主题开展千人大培训,对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提高师德水平和人文素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要求,在校长、教师培训中突出了外语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两个重点。许多区县引进外籍教师开展英语口语强化培训、双语教学培训、理科教师英语培训和中青年干部英语培训,并组织外语骨干教师分批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进行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外语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外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问卷调查显示,具有一般外语阅读能力的教师占被调查者的34%,口头表达流利者占被调查者的6%。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问卷调查显示,经常上网查阅资料的占被调查者的35%,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占69.9%。

──坚持把中青年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培训作为校长、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许多区县建立了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专家教授组成的导师团,建立了由特级教师或首席教师组成的名师工作室,有计划地对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骨干校长进行重点培养。市教委组织了由7位教育专家领衔的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专题培训,构建由专家领衔、专业引领,学员自主参与、合作互动和积极探索的培训平台,着力造就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校长和骨干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运作,已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适应中小学二期课改的推进,加强各学科试验教材的培训。在市教委、市教研室和课程办领导下,对全市课改实验学校教师分批分期地进行了二期课改先进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和试验教材培训,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市教委组织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对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提高干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类校长和教师职后培训。市教委还运用远程教育手段,组织力量对全市中小学校长进行网上培训。各类校长、教师的全员性培训,正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中。以金山区教育局统计为例:“十五”前两年,中小学校长、教师参训人数占“十五”应训人数的比例校长为29.7%,中层干部为75.9%,青年干部为40.8%,中青年骨干教师为47.3%;教师职务培训、新教师培训、高一层次学历培训参训率均为100%。据长宁区教育局统计:“十五”前两年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应培对象,完成总学分的比例为25.95%,其中必修课程的完成比例为44.08%,其他选修课程的完成比例为15.07%。

“十五”前两年,各区县教育局按照市教委关于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权力下放、重心下移、阵地前移”的要求,全面负责本区县校长、教师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在校长、教师培训工作中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主要经验有:

第一,加强区县教育局对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体制。许多区县成立了师干训领导小组(局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区县师干训工作的规划、统筹和决策;成立区县师干训办公室或工作小组,委托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负责校长、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组织、管理、指导以及课程开发、培训质量监控等工作;基层学校成立师干训工作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校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校本培训。许多区县在制订和实施“十五”校长、教师培训规划基础上,健全了校长、教师培训的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审查制度、学分认定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等。闸北区教育局还制订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才脱颖而出机制”、“教育经费支出向‘软投入’倾斜”等措施。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效地促进了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二,按照按需施教要求,从本区县和基层学校实际出发,自主开发校长、教师培训课程。许多区县在总结“九五”经验基础上,重视将学校办学特色、教育科研成果和教学改革实验成果转化为校长、教师培训课程。为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二期课改的推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能力,许多区县注意重点开发案例研究性课程和实践反思性课程。浦东新区为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开发了108门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了以微型课程为主干的选修课程群。普陀区教育局为适应二期课改的需要,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拨15万元专款开发了44门校长、教师培训课程。《研究性学习》、《现代教学策略》等培训课程由于紧密配合二期课改,适合基层需要,受到校长、教师的充分肯定和欢迎。据各区县对校长问卷调查,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有明显帮助的课程,居前5位的是:最新教育理论、名校长成功管理经验、学校发展设计与策略、教育政策法规和国内外学校管理理论;据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明显帮助的课程,居前5位的是:教学策略与技能、名师成功教学经验、最新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心理学理论。

第三,按照学以致用的要求,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中心,积极探索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静安区在校长、教师培训中积极探索把理论学习、学术研讨、课堂教学实践、撰写经验总结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结构相对稳定、操作程序清晰的研训一体的继续教育模式。崇明县在校长、教师培训中全面实施了“研中有训,以训促研,训中有研,以研导训”的培训模式,把研训、实践和反思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据各区县的问卷调查,校长最喜欢的培训方式,居前5位的是:实地考察成功学校、专家讲座或报告、学校管理案例分析、与名校长座谈、小组研讨;教师最喜欢的培训方式,居前5位的是:观摩示范课、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名师带教、专家讲座或报告、学科组研讨。专项调研情况显示,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问题解决为导向,“理论学习、专题研究、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正在各区县积极推广,对提高校长、教师培训质量起了促进作用。

第四,加强教师自培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各区县在努力发挥“九五”期间经市教委批准建立的教师自培基地的辐射作用的同时,又积极探索建立区级教师和干部自培基地,区域性推进校本培训,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闵行区结合新基础教育实验和二期课改实验,积极探索“校长负责、专家领衔、校际互动、区域推进”的校本培训模式。浦东新区在学校自主选择校本培训方式后,积极构建与校本培训方式相配套的、循序渐进的校本培训体制:校本培训课程──校本培训学校──区级教师自培基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闵行、闸北、崇明等区县分别制订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宁区教育局在推进校本培训过程中,对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者、具体操作者、主要任务、师资构成、培训方式、时间安排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保证了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

第五,整合本区县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区域性的校长、教师培训网络。为适应推进研训一体的校长、教师培训的要求,静安、闸北、南汇等区教师进修学院对院内各部门都进行了优化整合,师干训部门与教研、科研、德研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部门融合,不仅进修部的教师,而且教研室、科研室、德育室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的教师都承担校长、教师培训任务。许多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还整合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大学有关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长宁区教育学院还发挥区内教育资源优势,依托市三女中、延安中学、*动物园分别建立了外语培训中心、数学培训中心和生物教学活动中心,为外语、数学、生物等学科教师培训提供了优质的培训力量和教改实践基地。

第六,改变培训经费拨款方式,实行培训收费制度。闸北区教育局自2001年起改变培训经费拨款方式,实行培训经费由学校、个人包干的办法。区教育局将师干训专项经费下达到学校专项使用。教师参加职务培训,学费由个人承担三分之一,学校报销三分之二。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学费全部自付,学业优秀者给予适当奖励。这一改革措施,既调动了基层学校和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调动了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动性,促进教师培训机构更加注重培训质量的提高。

二、问题和反思

“十五”前两年各区县校长、教师培训工作总体上发展是健康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各区县教育局的专项调研报告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校长、教师培训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是课程设置、培训方式,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

当前,各区县校长、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教师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不足,相当一部分教师还缺乏自我发展的愿望,存在着“为完成学分而学”的情况。据对教师的问卷调查,24.9%被调查者认为,参加培训“只是为了拿学分”;在对校长的问卷调查中,也有12.8%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培训“只是为了拿学分”。

第二,校长、教师培训还偏重于理论性培训,实践反思性课程、教学研究性课程在总体上比例还不高。据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有46.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大多数培训,“理论性太强,离学校教育现实太远”。在对校长的问卷调查中,持同样看法的被调查者占47.7%。

第三,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不强,不能适应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虽然开发了大量的课程供校长、教师选择,但这些课程的开设往往依据的是培训者的专业特长,没有充分考虑受训者的实际需求,因而中小学校长、教师自主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小。在对区县教师进修院校领导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66.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学员的选择空间“不是很大”。

第四,区县教师进修院校的培训模式虽然在不断改革探索,但总体上培训方式还比较传统,学员的参与度不高。校长和教师培训大多还是采用集中办班、班级授课、知识传授的方式,许多培训内容采取系列讲座或专题报告形式,校长、教师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第五,校本培训的发展还不平衡,落差比较大。据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的调查,开展校本培训的学校占新区学校总数的10%。究其原因,是由于校长的理念存在一定差距,学校进行校本培训的条件参差不齐,教师培训机构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还缺乏力度。对教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校本培训的效果在各类培训效果的排序中居第6位。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如何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和规范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六,区县教师进修院校教师缺乏培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较陈旧,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不能适应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南汇区教育局在专项调研报告中指出:“区教师进修学院师干训的师资,数量上明显不足,质量上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业务能力不强,又得不到市级培训机构的提前培训,要高质量地完成‘十五’培训任务,有很大的难度。”

第七,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如新任校长上岗培训问题,教师参加培训与聘任、续聘挂钩问题在一些区县落实不够,依法施训的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在本次专项调研中,有些教师认为,现行的教师培训制度还缺少激励机制,缺乏活力。这方面的反映,值得我们研究。

第八,校长、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制约着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区县教育局在专项调研报告指出,现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人均50元的标准,是1985年制订的标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南汇区教育局把“师干训经费严重不足”列为当前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第一项。在专项调研的座谈会上,有关部门的同志反映,市教委教研室和课程办组织的二期课改假期培训,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效果不理想。实践表明,加强对校长、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是全面完成“十五”校长、教师培训任务的一个重要保证。

各区县的专项调研显示,*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二期工程的推进,对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十五”新三年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集中在如何把二期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校长的具体管理行为和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面对当前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我们要在“十五”新三年开创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新局面,有必要从宏观层面对“十五”前两年的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反思:

──关于权力下放和分级负责的关系问题。市教委2000年的机构改革,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权力下放、重心下移、阵地前移”,旨在改变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教师培训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状况,加强区县政府对本区县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强化中小学校长作为师资培训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是对从“七五”、“八五”到“九五”实行的市、区县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和市、区县、学校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十五”前两年,区县教育局切实加强了对本区县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区县和基层学校分级负责管理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体制进一步健全。主要的不足是,由于种种原因,市教委对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的宏观管理的职能有所弱化。长宁区教育局的专项调研报告指出,在“八五”、“九五”期间,*市教委师资处统一宏观管理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市中小学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典范。随着市教委机构改革,师资处与人事处合并,校长、教师培训权力下放以后,市在培训工作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缺乏宏观管理,校长、教师培训工作难度大,实效性不强,工作发展的潜力不足。在各区县专项调研中校长、教师普遍认为,权力下放与分级负责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宏观指导、协调和监督评估的职能决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强化。

──关于区县负责和全面开放的关系问题。“十五”前两年,各区县教育局主持并全面负责本区县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和基层学校正在发挥着主力军和主阵地的作用。这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可喜成果。但是各区县在充分利用本区县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封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县教师培训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协作有所减弱。在“八五”、“九五”期间,区县教师培训机构之间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协作网络,各协作片的教师培训机构实行教师联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但是“十五”前两年,各区县教师培训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与以往相比减弱了不少。二是“八五”、“九五”期间构建的市、区县教师培训机构、教师自培基地和基层学校四级培训网络,在“十五”前两年,主要发展的是区域性的培训网络,即区县教师培训机构、教师自培基地和基层学校三级培训网络,市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优势和作用在校长、教师培训工作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各区县专项调研的情况显示,要高质量地完成“十五”新三年的培训任务,开创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把区县负责与全面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整合全市的教育资源优势,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校长、教师培训的质量,更好促进校长、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于继续教育制度的坚持与创新问题。从“七五”“八五”到“九五”,*依据《*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建立了中小学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纳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十五”期间要使*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继续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一定要处理好坚持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依法施训,坚持中小学干部、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制度,其中包括以五年为周期,初级、中级教师参加240学时职务培训,高级教师参加540学时职务培训的制度以及教师参加培训与教师职务聘任、续聘挂钩的激励制约机制等等;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进行中小学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创新;要适应校长、教师培训“权力下放,重心下移、阵地前移”的新情况,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从各区县专项调研情况看,在进行继续教育制度创新,根据新情况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方面明显存在不足,有待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加以改进。

三、对策和措施

为适应市中小学二期课改的新形势和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开创“十五”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新局面,针对当前校长、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

第一,加强市教委对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明确市教委、区县教育局、基层学校各自职责,完善校长、教师培训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要加强对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建议在教委分管领导的牵头下,教委人事处要有专人负责抓校长、教师培训工作。要成立专门的中介机构,具体负责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的指导、协调和评估工作。市教委要制订“十五”新三年校长、教师培训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完善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加强对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和基层学校师资培训的督导评估工作。

第二,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完善中小学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议市教委根据校长、教师培训“权力下放,重主下移、阵地前移”的要求,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完善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要组织力量,对“七五”、“八五”“九五”以来市教委制定的有关政策进行梳理,分清哪些要继续坚持,哪些要加以调整,哪些要重新制定。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构建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相适应的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三,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运行机制。要结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参与培训与教师职务聘任、续聘挂钩的激励制约机制;建立校长、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培训机构、自主选择培训课程的机制,促进教师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增强校长、教师参加培训的内驱力;要制订新的培训质量评价标准,把受训者的观念转变、知识结构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改善等情况作为评价培训质量的基本标准。

第四,按照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和中小学推进二期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校长、教师培训课程教材建设,构建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点的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提高校长、教师培训质量,核心问题是培训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校长、教师培训课程要加强针对性,体现层次性,增强可选择性。建议市教委和区县教育局要化大力气抓培训课程的开发,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开发校长、教师培训的新课程。要建立培训课程的审查、评价制度,成立全市性的培训课程教材评审委员会,确保校长、教师培训课程和教材的质量。要加强优质培训课程和教材的推广工作,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第五,组织高等师范院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着重研究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途径,研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校长的具体管理行为和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的途径和方法,研究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第六,加强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区县教师培训机构是各区县校长、教师培训的主要基地。要加强区县教师培训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要依托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和有关高等院校加强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干部、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集培训、研究、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队伍。要采取倾斜政策,全面加强郊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建设,加大对郊区(县)校长、教师培训工作支持的力度,促进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均衡发展。

校本培训制度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本培训;教育理论

Abstract: This investigation is 2011-2012 years of Hubei province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 of "Xiangyang city occupation college school-based tra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ne of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es give advi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ccupation college school-based training better,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chool-based training; educational theory.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为一种教师在职培训模式,高职院校的校本培训对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掌握当前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情况,《襄阳市职业院校校本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编制了《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50份,回收率为90%。现将调查的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一、调查结果及问卷分析

(一)校本培训得到教师的高度认同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从调查结果显示,各院校的教师都认识到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认为校本培训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教师对校本培训概念的了解和态度

调查反映出,大部分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对校本培训有所了解,对校本培训这个术语并不陌生。但是这种了解还限于较为初级的层次,对校本培训的了解还停留在“能简单说出”、“知道但是说不出”的较为初级的层次和阶段,缺乏对校本培训认识的理论思想基础。

(三)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上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上岗前培训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自学获得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方式在实际应用比例仅为2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培训方式单一,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培训预期的目标也很难达到;教师本人在学校获得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主要途径首选老教师的传帮带一项的教师占54%;58%的教师与42%的教师分别认为学校组织的专项培训、老教师的传帮带这二种培训途径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效果最好。

从调查问卷显示,只有12%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校本培训很重视;只有18%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实施校本培训有系统、效果很好,能很好地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五)校本培训的满意度和效果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校本培训需要完善的培训形式、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内容和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来作为支撑。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显示,教师对校本培训的满意度和培训的效果并不高。这说明各高职院校在校本培训形式、时间、内容、组织管理工作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

(六)教师的培训政策

但在调查中发现,43%的教师认为学校针对教师校本培训的培训机制和方案,有零散的培训,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培训机制和方案;43%的教师认为学校引导教师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教材等资料,只有零散的资料,30%的教师认为没有专门的指导手册。这说明各个学院虽有一些培训政策和培训机制、方案,但是还需形成一定的体系,有待完善。

(七)教师对校本培训的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对校本培训有着较大的需求,认为对在职教师进行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很重要,而且大多数教师认为不同职称级别的教师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培训内容和形式很有必要进行区别。

(八)考评与激励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59%的教师认为影响学校教师发展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必要的考评机制,58%的教师认为本校对教师参加校本培没有奖励激励措施,55%的教师认为学校要切实做的事情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说明缺乏客观有效的考评与激励机制是当前教师培训的困惑与难题。

(九)校本培训面临的不足

各院校的校本培训还面临着一些不足的现象,例如:教师自身不积极,存在应付心理、培训者培训技能不合格、教育部门资金有限、培训实施缺乏保障等。

二、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校本培训观念

针对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认识不足,自主参与意识不强的实际。为加强他们对校本培训的重视,学校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宣传教育,让教师了解校本培训相关理论,提高他们对校本培训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学校应注重校本培训环境建设,加强舆论引导,使教师认识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要性,营造人人参与校本培训、人人重视校本培训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科学的校本培训内容

为保证培训内容科学、可行、符合实际,一是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对培训需求进行评估;二是设计培训内容时应体现有梯度的校本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需要;三是让教师参与培训内容的设计,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让教师参与培训内容的修改完善,不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诊断和反思能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三)培训方式多样化

高职院校若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让教师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体现教师的主体化和个性化,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主动性,可避免培训流于形式,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四)保证充足的培训时间

教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培训将无法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因而学校要保证教师培训在时间上的充足性与连续性。每学期根据培训计划及教师个人的基础情况确定最低培训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落实情况,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之一。

(五)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的保障体制

要大幅度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师校本培训保障体制。首先是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制度要求,为校本培训提供政策保障。其次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奖惩机制,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培训师资的要求

高职教师在职培训需要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优秀复合型培训师资作为其培训质量的保证,只有高水平的师资作为保证,高职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七)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

校本培训经费短缺是影响校本培训实施的一大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校本培训的发展。英国在保证校本培训的资金支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中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多渠道筹措在职培训的资金是尽快解决高职教师培训资金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此外,有了资金的保障,还要加快完善校园网络的建设,加强教师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建设,保证教师培训所需的图书资料,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努力为校本培训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确保教师校本培训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向于峰.英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 (5):55-58.

[2]王芳.关于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机制的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8.

[3]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校本培训制度范文6

一、 指导思想

根据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遵循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培训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灵活性和多种模式的培训形式,坚持按需施教,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岗位提高,重视校本培训,促进自主学习,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范围:

全县男45—55周岁,女40—50周岁的在职各学科小学教师。

三、培训目标:

1.在培训范围内的全体小学教师分三年三期进行通识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以适应实施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需要。

2.全县本年度选培200名左右小学教师,并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分别参加市、省、部级骨干教师培训,使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

3.全体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农远工程运用)和教学技能培训,使大部分教师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开展不同程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4、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并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技巧,能在教育科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适合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教学。

四、 培训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实用教学艺术、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等等。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软件的使用和上网查询资料,利用平台制作简单教学软件技术,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等。

五、 培训方式:

校本培训、县级假期集中培训和利用远程教育培训相结合。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县级假期集中培训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和组织实施的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是充分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自主学习。

各小学要把开展教师培训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每年制定出校本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培训人员,强化培训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工作,并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考勤考绩考核。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各学校每年要将校本培训方案上报县教育局,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六、培训管理

县教育局负责制订年度教师培训的计划,检查评估教师培训情况,确保培训质量。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全县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县教育局成教股基教股教研室等部门要积极协助教师进修学校共同完成教师培训任务。

各学校要发挥师资培训重要阵地的作用,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使本校教师在规定期限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七、培训保障

1.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

县教育局和各学校要把教师参加培训列入教师年度考核的首由内容,参加培训的教师经县校两级考试、考绩、考核合格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首选条件,不合格者允许参加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当年的人事考核。同时评选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

3.继续实行培训证书制度

对参加本年度培训的教师实行考勤考核和考绩登记制度。校本培训校级成绩占总学分的20%,集中培训成绩占总学分的80%,两项综合学分达标的发给结业证书,综合成绩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参加年度考核,且培训经费由个人承担。

4.教师培训经费

根据有关规定要求,教师培训经费由政府财政与教师所在学校共同负担。综合成绩不合格的教师培训经费自付。

5.教师培训领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