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课程范例6篇

高一英语课程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1

一、高一阶段教学的几点体会

1、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 It doesn’t matter.”这样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而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2、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语言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比如在教授“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我就先让学生看课后的例句,并自己发现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不同点,总结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有有耐心、爱心。要把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

二、新课改英语教学的几点做法

1、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单元内容进行筛选。 特别是有选择进行口语、听力部分的训练,由于本学校的学生对外面的世界接触少,知识面较窄,对于一些口语话题是知的甚少,比如必修1第五单元的英雄人物的相关信息知道很少,同时大多是寄宿生,查阅方法也有限,课堂上主要是老师介绍或课前发些相关材料以备预习。教学过程除加强学生的知识面外,主要是阅读能力和词汇语法的掌握,听说能力的培养较少。阅读方面首先授于技巧重要是阅读略读(skim)、查读(scan)和精读(Intensive Reading) 和策略,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每天复习背诵单元的单词,鼓励他们通过音标、构词法等科学地记忆单词,并坚持课前小测;在语法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节课的语法点,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并提出重难点,然后再归纳总结,课后布置相关的配套练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2、坚持大部分用英语授课,对于不懂的地方会再次用中文说明,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避免“中国式英语”。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子或书面表达的范文,培养学生使用地道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3、通过扎实教学掌握单词、短语等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单词、短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掌握好单词、短语,才能看懂句子和题目和文章,才能连词成句,行文流畅,而没有掌握好单词、短语的学生是很难运用英语。

三、新课改阶段考试的思考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2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育;地方高校;课程设置;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27-02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而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笔者以香港中文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分析比较内地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内地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改革建议,认为不管采用何种培养模式,开设何类课程,归根到底,英语专业不能丧失自己的特色。

1.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

外语通识教育,是指以外语尤其是国际通用语英语为媒介语言开展的通识教育(GEEMI),以区别于以中文为媒介语言的通识教育。大学低年级可实行通识教育,专门开设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打好基础、掌握语言规律的同时,也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拓宽了知识面,为高年级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培养兴趣。高年级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学术型方向、师范型方向、商务外贸应用型方向、翻译实务型方向等。在毕业实习之前开设职业培训课程,提升专业能力之后,再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情况,更快地适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和工作环境。

低年级的通识教育课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1.1以人为本,促进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改革。高校英语教育也应该从以人为本观点出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成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目的。在语言教学中,教育者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其潜能。英语教育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与意识等的全面教育。当前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实用能力要求的提高,存在着极大个性差别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的英语教学应该顺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市场的经济规律,更新观念,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找出外语教学的新出路。适合时代需要的同时,高校教师必须结合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师的永恒的使命。

1.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英语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组织者,更是教学改革的具体执行者、贯彻者。目前,教师队伍面临老教师退休、中年教师严重匮乏和青年教师经验欠缺、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为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1.2.1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根据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特点,应建立一支基础型、文化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大学公共英语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师应具备传授基础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应有广博的知识面,即成为文化形、全能性的教师;大学英语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1.2.2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英语教师是大学教师这个团队中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部分,师资建设的任务也最为突出,有重点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改革的关键一环。在大学英语教师中,青年教师占了很大比率,但他们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且学历较低,应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如设立英语教学硕士等专业,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达到青年教师硕士化的要求。其次,鼓励主讲教师脱颖而出。在本轮教改中,教育部首次提出精读课大班讲授的模式,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主讲教师。此外还应严格外教的管理。外籍教师在国内的授课往往疏于管理,应加强对外教的日常教学管理,更有效地弥补国内教师的不足。

2.注重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效对接

在英语专业教育职业化实施进程中,可以借鉴英国、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理念。"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校外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学校所学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借鉴并实施。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可以在通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3

微课程是近年来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目前正迅速影响各类学科的教学实践,其最大的特点是可视化,即融图像和声音为一体。在可视化学习中,学习者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协同刺激感知课程内容,形成对课程内容的记忆、理解、思考、认可或疑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信息接收过程中,五种主要感觉吸收信息的比率分别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肤觉占1.5%,味觉占1%。其中视觉与听觉占比最大,协同作用后占比高达94%,显然视听协同作用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职生英语口语现状及微课程授课模式可接受度

目前,我院高招三年制各专业学生中,英语口语发音不准、单词拼读错误、句子朗读不连贯、口语表达障碍的学生占90%,这些学生英语口语形成的问题与授课方式有很大的联系,几乎所有的学生在高中学的都是哑巴英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些“90后”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使用智能手机、移动数码产品的也很多,这在无形中改变了他们的阅读和学习方式。视听一致性微课程篇幅短小、主题突出、集各种英语口语话题于情境中,声情并茂,激发了学生学习、练习英语口语的热情,使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

三、微课程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地位日趋重要。英语口语的熟练度、流利度不仅受益于学生的学习、求职、晋升,更为学生个体的素质、将来的社交技巧奠定了基础。

1.微课程内容的选取

结合高职生英语口语基础薄弱,但模仿能力、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选取优酷网上外国真人、实景5-10分钟的英语对话视频,以生活英语口语为基础,以职业英语口语为方向,以任务教学法为依托,让学生在仿真的生活情境、工作岗位环境中,学习、操练英语口语,实现预期的目标。

2.微课程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3.微课程对高职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1)口语基本语料与特殊语料的识记与分类。微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视频、图像的应用,很多高职生学习英语口语之所以兴趣低下、学了就忘,最根本的原因是死记硬背、学而不用。微课程的教学应用使学生的脑海里深深印制了学习话题的真实场景、真人表现,如快餐店、旅游景区,等等。因此通过统计,学生对微视频中出现的基本语料与特殊语料的识记率达到85%以上,而且一个微视频、一个口语话题,每个话题的基本语料和特殊语料既是单独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无形之中为学生的英语口语提供了一个充实、形象、庞大的英语口语语料库。

(2)微课程对学生英语语音、语调、语流的影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受本族语的影响很深,高职生不仅不会拼读,而且由于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几乎学的是“哑巴英语”,从未好好地读、准确地读、声情并茂地读。因此,没有使用微课程的口语课,课上学生的张嘴率几乎为零,究其原因是学习环境枯燥,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有些学生的发音问题得不到解决。采用微课程授课模式之后,由于是真人实景,许多学生如看电影一般,从兴趣上就提高一大截,而且大部分学生观看的时候颇关注,自然留下的印象就深。微课程短小,主题专一,练习节奏适中,难易结合。因此,每堂课下来,学生从发音上得到了准确的纠正,并且通过“魔鬼跟读训练”反复模仿美音、英音,学生自然而然在发音上就有了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仿真配音环节,很多学生摆脱了单说语调的羞涩,语音语调比以前受方言影响、汉语影响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语流上达不到句句标准的地步,但就学到的话题而言,已经能运用自如。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

教育部在2000年《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应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教育部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又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年来致力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姜大源先生认为“教学做一体化”是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主张设定教学情境,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达到教学做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最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需求。

近年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但各院校的执行力度不一,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仍有部分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遵从传统教学模式,只是执行比普通本科或者专科低一个层次的教学标准,对教学内容和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以通过英语ab级或者四级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仅死啃课本,单调性、机械性地过级做题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忽视了他们与本科院校学生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而将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大打折扣,无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上情况从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来看,也能发现端倪。对比涉及到“教学做”一体化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这类主题的文章,发现一个共同问题,即对“教学做”之一的“教”阐述不够全面。传统意义上的“教”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上述文章内容对“教学方法”浓墨重彩,对“教学内容”往往仅用教育部2000年《要求》中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等寥寥数语简要概括。那么在这个“教”的基础之上研究总结出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教什么”是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的前提。

笔者于2013年暑期参与了“滨海新区企业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人才英语需求情况”的调研,从问卷结果来看,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要求总体上都有涉及,但是并非要求五项技能全面均衡发展,而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酒店行业、物流行业、外贸、进出口行业对于英语要求整体较高,这些企业不仅注重听说,还要求具备相应专业书写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能力;旅游、票务、销售类行业注重听说能力;生产制造业更注重学生理解专业图纸及操作手册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对听说写要求不高。就就业市场整体而言,80%的企业表示会重视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其中仅有10%的用人企业认为高职生在校所学的英语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故在该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对“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的改进和执行做出以下几点设想:

①教材内容。教材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学校生源质量以及教材实用性,以我院为例。我院公共英语教学采用两套教材,其中一套为三次改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天津版)》,这套教材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听说读训练及实用写作训练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另外一套三二分段及艺术类学生采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改版后缺乏听力练习内容,口语对话远不能满足教学所需,并且阅读内容难以激起学生兴趣,教研室正在挑选替换教材。在日常教学中,应对教材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岗位所需及学生所学专业分别设定讲课重点,同时结合实际、有效补充校本讲义,力争做到层次分明,安排合理。

②教学方法。全面践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思路,本着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一点儿,做一点儿,会一点儿,摆脱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摆脱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过度依赖,摆脱一切为了过级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师生互动中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操练中增强个人主动学习意识以及培养个人综合学习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方法的接受、运用、熟练,非朝夕之事,这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③教学地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力度建设多媒体教室,让一部分公共英语授课改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因为多媒体设备在播放视听材料、展示课件、增强师生互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优势,可以更加真实营造英语学习的场景,以及高速、高容量地展示学生的作业成品,更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另外教育部高教司对此有明确规定,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④课外教学。学院应该加大力度鼓励学生开展与英语学习有关的社团活动,比如英语角等,同时建设相关实训基地,将英语与学习生活、与相关专业知识有效结合,把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堂之外,以循序渐进及浸润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以及语言学习由静态到动态、由书本到现实的转化,进而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强化语言交流概念和实际运用观念,让英语“活”起来、“易”起来,让“教学做一体化”的概念更具体化、实际化。

⑤师资队伍。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乃至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执行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因而其自身的意识能力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2004 年教育部提出的满足“双师型”教师的若干条件里,其中第二条明确列出:“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仅有不足6%的高校教师有过企业第一线英语方面实际工作经历,教师不了解行业、企业对于英语的实际需求,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会显得无的放矢、力不从心,这样不利于实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服务于就业的教学思路,不利于实现毕业生与行业需求的零对接,更不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鉴于此,公共英语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活动中去,积极投身一线工作,切实了解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学院应该定期从英语专业培训机构、或者企业聘请讲师或者英语方面从业人员以讲座等形式对专职教师进行阶段性英语培训,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掌握当下行业英语使用及需求情况,进而及时将此反馈到英语教学中,做到与市场同步,与英语需求同步,从而为“教学做一体化”创造先决条件。

望更多的高职院校能够更有效地制定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需求相一致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更好地为本地区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39-03

一、高职英语课程开发背景,以及现行的部分公共英语教材和专业英语教材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企业和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能力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大学的教学和课程,尤其在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内,部分专家和教师在结合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理论及本校的实际情况下,对其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开发,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也不例外。

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分为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本文所探讨的英语课程开发指的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又分为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目前搜索到的由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规划公共英语教材有《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阶段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新世纪应用英语教程》、《世纪英语》、《成功英语》、《职桥英语教程》等,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材有《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秘书英语》、《计算机英语》、《酒店英语》、《汽车维修专业英语(汽车维修专业模块化培训教材)》、《船机专业英语》、《艺术专业英语》、《工程机械专业英语》、《烹饪专业英语》、《服装贸易专业英语》、《机械专业英语图解教程》、《工业分析专业英语(第2版)》、《现代物流英语》等。另外,还有一些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

二、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许多新开发出的课程替换了以往理论性太强的教材。但是,该课程的开发刚刚起步,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编著者与高职院校脱节

众所知之,大部分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材都是普通大学的教授或骨干教师牵头编著的。他们编写的教材更具有权威性,较容易出版发行,更容易得到教育部和各高职院校的承认和采用。但普通大学的英语教授很少有高职高专的教学经历,也很少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这些缺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材的名称变了、内容简单了,但里面的框架、知识体系不变。例如,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阶段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新世纪应用英语教程》、《世纪英语》、《成功英语》等与普通高校的公共英语课程设计模式没多大区别,但这些教材的实际使用者却是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和学生。显然,高职教师需要的是一套能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教材、一套能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材;学生需要的是能学会、学会就能用的职业英语。如果教材无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其结果就是教师教得越多,学生越烦;学生学得越久,英语知识和能力就越衰退。

2.高职高专的专业英语教材难度大,与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脱节

(1)专业英语教材只是中文版本的简单翻译,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难度太大。例如,《现代物流英语》、《专业会计英语》、《计算机英语》、《工业分析专业英语(第2版)》等,都是相应中文版本的翻译或英文原版,大量的英文概述、文章阅读理解、课程结构从一而终。给教师的授课带来很大的挑战,不利于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进行辅助教学。专业英语课堂就变成了枯燥的八股文形式,无趣味性可谈,无课堂活跃性可谈。

(2)专业知识层次太高,基本属于该专业大四优秀毕业生的水平甚至研究生水平。以《现代物流英语》为例,每篇文章的新词汇虽然在课后标出了20个左右,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访问,新词汇不少于60个。每篇文章大约1000字,每单元至少有四篇这样的文章,而且要在一次课90分钟教完,让基础不好的高职生学专、学透,对于教师备课是极大的挑战。

3.校本课程开发者与授课者知识结构的局限性

校本课程开发者一般是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能有优势,但专业知识有限。哪些英语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如何在实践的情景模拟下设置专业英语课程的结构,怎样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等,都是需要课程开发者思考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中,不管是专业英语还是公共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跨专业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师极为少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更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英语课程开发的程序及解决措施

1.课程开发队伍的选择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好开发队伍。要使编写的教材既能顺利出版,又便于教师教学,还能让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对英语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奠定相应的英语基础,就必须严格选择课程开发队伍。就公共英语课程开发队伍来说,其中必须有课程理论深厚、教材编写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授,也要有高职高专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还要邀请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2.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确定英语课程开发的目标

没有建立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而编出来的教材只能是简单拼凑,不能称之为课程开发。目前的教材有很多,但真正合适的教材却是凤毛麟角。只有开发能为高职师生带来教学便利和学习收获的教材才是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可见,高职课程开发最重要的是实用性和职业性,又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必须进行调查访问,首先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普遍的英语基础、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以及对英语课程的目标期待;然后,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电话访问或访谈,了解就业后各岗位需要职业英语的情况;最后,咨询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了解企业对员工英语水平的期待和目前该岗位员工英语素质的状况。只有建立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确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3.运用课程开发相关理论撰写初稿

(1)职业课程开发相关理论的概述。基于能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有俄罗斯制、MES课程、EBS课程模式和学习领域课程。

俄罗斯制是1868年莫斯科帝国技术学校校长拉·奥斯创立的,其理论框架是通过分析生产技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几个要素,然后根据此制定课程计划,指导学生通过工厂实习掌握这门技术。

MES课程模式是有别于俄罗斯制的课程开发模式,是在借鉴德国、瑞典等国的“阶段式培训课程模式”,以及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模块训练”等基础上而开发的典型职业培训课程模式,其指导思想为实用主义哲学,遵循“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按以下操作步骤实施开发:建立岗位工作描述表,确定岗位职能;划分工作任务,确定工作模块;编制学习单元。

第三种模式为CBE课程模式,即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考核,检验是否达到能力目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专项技能分析——制定模块——教学大纲及评价等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最近的课程开发理论为学习领域课程理论,它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德国的一场大辩论。其基本理念有三个方面:①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复杂的职业能力;②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③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学习理论的开发方法可以简述为“行为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2)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开发理论支撑。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开发要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实用性和职业性为导向。在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开发领域很难确定目标职位,也很难根据岗位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不必死搬一个理论,应敢于吸收和借鉴,结合各种理论寻找适合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模式的理论支撑。

高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应是未来普通岗位上必须具备的能力,即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包括熟练运用出差、旅行用语,如自我介绍、问候、问路、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也包括在境外的宾馆入住、预订位置,还有在商场购物讨价、还价等。除此之外,还应具备用英语写信或E-mail进行沟通的能力,如网络沟通、交友、求职和娱乐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目标是学以致用,而不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或文学欣赏能力。因此,编写教材或进行课程开发时,要以实用性和职业性为指导,尽量避免在英语课程内容和编排模式上重复普通高校的版本,要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一些纯粹价值观或文学欣赏的内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开发可参考雅思、托福及托业等考试模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教学内容和授课进度。这类课程开发可参考由广州大学张权、宋专茂教授主编的《职桥英语课程》为代表的课程系列。

(3)以学习领域课程理论为指导来开发高职专业或职业英语课程。尽管高职院校的专业繁多,各个领域的专业英语或职业英语千差万别,但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即让学生具备完成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英语能力,其对应的是岗位工作。因此,专业英语课程开发要建立在岗位情境的观察和分析下进行,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即按照“行为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程序开发英语课程开发。从“行为领域”出发,意味着课程开发首先应观察职业岗位的工作情境;“学习领域”指在岗位情境的观察和分析下来确定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英语内容和层次;学习情境指根据岗位情境和学习内容来设定学习情境,尽可能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专业或职业英语教学。

4.选择合适的试点对象,探讨最佳课程结构和适应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

课程开发后到底能不能推广,实施可行性有多少?不管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还是专业英语课程,一定要先选择部分院校或个别班级进行试点教学,并注意记录教学实践过程,收集各种反馈信息,跟学生和授课教师保持沟通,并对试点院校和班级的教学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这样,一来能验证课程开发是否具有可行性,二来可在实践中调整、完善教材内容,同时寻找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的策略和重点,避免教材出版后无人能教或学无所获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或用之不爽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张权,宋专茂.职桥英语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朱小晶,阮红缨.新职业英语:艺术设计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6]杨亚军.服装英语(服装类专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赵晖.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艺术英语”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胡军.大学英语三级后续课程设计之高职学生的需求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9]王红巧,郭丽杰.高职不同专业的英语需求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发[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5).

[10]徐健,魏杰.高职英语课程学习需求分析——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

[11]陈琴,陈婵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ESP英语教学需求调查分析——以顺德职业技术为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高一英语课程范文6

【关键词】就业;个性化;英语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1年)中规定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性质为“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教学要求:“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行各业也在不断扩大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许多企业和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涉外知识以及能力的实用专业型、高等复合型职业技术专门人才。然而根据2011年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对策研究项目组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37.21%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能有效地用英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英语应用能力差;36.05%的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一般;已具有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的毕业生仅占4.65%。截至目前为止,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属必修基础课程,很多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历经多次教学改革,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已经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也开始意识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将来职业相关业务能力才是高职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不仅要继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改变公共英语较为单一的课程设置。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

一、在教学形式方面

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扩招,所招生源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或很差,对英语学习缺乏积极性,课堂上信息接受能力差、不愿与老师互动,最终甚至放弃英语学习;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所习得的知识还远不能满足将来就业需求,水平差异较大的课堂现状使教师无法组织太多成效显著的课堂活动,因此使这些学生听和说的锻炼机会也不会很多,只有少部分极为优秀、又能有很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基本达到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于英语沟通方面的需求。公共英语课的老师们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上付出大量精力,却很难调动起基础较差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也无法同时兼顾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看不到太大教学成效。针对此问题,在英语课程设置方面,应该考虑到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吸收能力的差异,以及在未来就业时对于英语所利用程度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从基础英语开始,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达到英语学习的最高水平。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

很多高职院校在近几年都相继在通用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行业英语相关课程。将巩固学生英语基础的通用英语教学和根据不同专业及就业方向开设的行业英语课程相结合,其目的是在课堂上模拟构建职场交际环境,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行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无疑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方向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使学生缩短了与职场真实英语的距离。然而,目前行业英语课程的开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其一是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还未能深度融合。基础英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及内容,未能起到对行业英语课程导入的作用。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考虑到基础英语向行业英语的过渡,可以在基础英语课程设置时,适当加入职场英语的内容。其二是行业英语课程大多仍为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很难形象生动地理解并吸收所学内容。因此行业英语可以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实践教学可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教师可以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设计职业任务,通过模拟以及真正体会职场环境,使学生进行仿真训练,提高学生对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的机会,既能提高学习效果,又能激发学习热情,也能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职业角色打下基础,从而提高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

三、在学生就业方面

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在就业时以及就业后中都会遇到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困境。就业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从大量的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中可知,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应聘大学生,尤其是经贸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英语水平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将英语与所应聘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的能力。由于目前毕业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与市场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水平已经直接影响了就业竞争力。鉴于此,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适应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突出个性化特色,要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挂钩,从而培养出适合特定社会需求的人才。为了达到此目标,英语课程设置还应该针对学生的专业及就业后的需求开设出多样化的英语选修课程,除了常规的国情文化、影视欣赏等语言文化素养方面向更多地领域扩展,尤其是作为对于学生语言应用技能类的课程,如考证、英语实践等,均可纳入选修课,以满足学生将来就业及提升职业能力的需求。同时,尽可能邀请校企合作单位及行业专家开设讲座课程,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行业对接。

总之,目前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远远落后于社会的要求, 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要及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必须要继续实行深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构建基础英语、职场英语与行业英语深度融合的高职特色英语课程体系,并将基础英语和职场英语的教学内容与行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和对接。侧重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样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和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选择英语课程模块,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蓉、刘超美. 高职高专英语的课程设置现状及改革[J]. 中国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3:67-68

[3]胡钶、董县辉.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10,10:227

[4]毛忠霞、黄瑛瑛.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 企业家天地, 2008,5:201

[5]徐佳.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探讨[J]. 学科教育, 2010,9:92-93

上一篇轻钢结构

下一篇保育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