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花儿的词语范例6篇

描写花儿的词语

描写花儿的词语范文1

一、注重字词形音的辨识与积累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课的后面都有“读一读 写一写”内容,该内容实际上提示了本课字词的重点。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文字。将同一声旁和不同形旁组合,可以构成许多同音字;字的主要构件相同,字形上有着细微的差别,形成了许多形似字;同一个字有几种不同的读音和意义,构成了多音多义字。学习汉字,要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认真区分形似字的差别,注意形声字中形旁和字义的联系,做到既不写错字,又准确理解字义。要熟悉、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根据“汉语拼音规则”给常用汉字注音或按照注音认读汉字。要做到书写规范,整洁,尽可能美观,不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和繁体字。比如,常见的“对峙”“膝”,都不应该读“shì”与“qí”,而应该读“zhi”与“xi”。这样,在写作中,自然就避免了用词不当或错字连篇了。

二、注重字词内涵的理解与掌握

读书时要注意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不仅在于准确地理解字词的含义,更在于加深对书的内容的理解,还在于激发和增添阅读的兴趣。有时看来是很普通的一个词,将之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咀嚼、理解,就会产生无穷的趣味。比如在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有这样一句话---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如能结合语境分析,自然就能得出此句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实际是一语双关,表示的是:(1)爸爸种的夹竹桃花已落,(2)爸爸的生命之花已落,我应担负起家庭的重任。这样,在日后的写作中,自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三、注重字词修饰的比对与串联

如描写“人多”的词语有:门庭若市,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座无虚席,济济一堂,摩肩接踵,高朋满座,人山人海,人浮于事,车水马龙,挨三顶五,人多势众,僧多粥少,众口纷纭...;描写日出的应用词语有:霞光万道 日升月恒 晨鸡报晓 旭日东升 日出东方 冉冉升起 光芒四射 霞光万道 如日方升 旭日初升 日出三竿(日上三竿)日薄西山(日落西山)残阳如血 落日熔金……对此类字词积累得越多,写作中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就越丰富。

四、注重字词在文中的实际运用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含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对词义和生字字义的理解放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有益于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如《行道树》中在形容行道树时,用了“隋落”一词,必须明确这是贬词褒用,表示的是即使被灰尘与污浊的空气所包围,也依然坚持为净化环境作贡献的意思。掌握了字词的活学活用,写起语句来自然就得心应手心到手到了。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针对上述四个注重,可采用下列强化方法:

1.强化情景听写:即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对重点字词以情景片段的方式报读给学生,让学生将重点字词写出。如《最后一课》中,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有“郝叟 哽 喧闹 肃静 懊悔 磨损 祈祷 惨白”,结合课文内容,上课时可对以上字词这样进行情景听写:郝叟走进了以往一贯喧闹但今天却肃静的教室,看见韩先生哽咽着进行祈祷,懊悔将教室的黑板磨损成惨白”。这样,学生既运用了字词,又理解了意思。

描写花儿的词语范文2

叠音词,指的是由两个相同音节的重叠,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词。就词音来说,是叠音节的;就词义来说,则是单一的。如:黄灿灿/绿莹莹/天苍苍……

叠音词作为古今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自《诗经》以来,在历代诗词歌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叠音词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给人以鲜明的感受。它有助于形成声调上的循环往复,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容易调制出余味深长的音乐美感。

叠音,赋予朗读以乐感;叠词,赋予读者以形态的想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听者,有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情调;读者,在“年年岁岁”与“岁岁年年”的错觉中导入“相似”与“不同”的心态,诱发出人生苦短的感慨。可见,叠音词不仅具有音乐美感,而且在表情达意上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那么叠音词的在表情达意上有哪些表达效果呢?

一、叠音词可用于写景,能突出景物的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并且具有抒情性

例如,“红红的苹果”、“蓝蓝的天空”这两个短语中“红红”和“蓝蓝”两词,不仅包含着“红”、“蓝”之意,而且包含着“很红很红”、“很蓝很蓝” 之意。写出了物象色彩红的程度和蓝的程度。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叠音形容词不仅描绘出景物的特征,而且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再如,《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用“迢迢”写距离远,用“皎皎”写星光的亮,在我们眼前呈现出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画面,这是远景。在星空景象的描绘中,叠音词营造了画面的美感,引发了我们的联想与想象,还暗暗地传递着诗人的情感。

二、叠音词可用于写人

1.用叠音词描画动作

同样是《迢迢牵牛星》,中间四句就是写人的。“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纤纤”状素手的修美,如削葱根;“札札”状织布机繁忙。前者状形,后者摹声。刻画了一个美艳、劳苦的女子形象。四句的意思是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状形与摹声是叠音词在古诗人物刻画中的常用方式。状形,把人物的形貌、行为、变化描绘得十分细腻动人,使人感到生动、形象;摹声,给读者以具体真实的感觉,还渲染了一种气氛。

2.用叠音形容词修饰动作,具有强调或程度加深的作用,暗含“很”或“非常”的意思

例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

我看见他……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背影》)

3.用叠音词表心理

恨恨那可论—恨恨,怨恨悲愤之情(《孔雀东南飞》);

其喜洋洋者矣—洋洋,心情愉快之状(《岳阳楼记》)。

4.用叠音词表神情、动作

元嘉草草—草草,草率轻浮(《京口北固亭怀古》);

吾恂恂而起—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捕蛇者说》);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眈眈,贪婪注视的样子(《狼》)。

三、叠音词可用于状物

如《迢迢牵牛星》最后写诗人感慨的两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中“盈盈”一词是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这与“脉脉”这个写人的情貌词合为一联,显得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1.摹拟声音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细微之音(《口技》);铮铮然有京都声—铮铮,拟琴弥声(《琵琶行》);黄河流水鸣溅溅—溅溅,水流声(《木兰诗》);磔磔云霄间—磔磔,鸟鸣声(《石钟山记》);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辘辘,车轮声(《阿房宫赋》)。

2.状物态,用于这方面的叠音词最多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昏暗的样子。(《屈原列传》)

二川溶溶—溶溶,水缓缓流动的样子。(《阿房宫赋》)

绿云扰扰—扰扰,纷乱浮动之状。(同上)

钉头磷磷—磷磷,排列很多之状。(同上)

翩翩两骑来是谁—翩翩,轻快如飞的样子。(《卖炭翁》)

珠可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的样子。(《核舟记》)

霪雨霏霏—霏霏,纷纷落下貌。(《岳阳楼记》)

别时茫茫江浸月—茫茫,广大而不明显的样子。(《琵琶行》)

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寒冷的景象。(《两小儿辩日》)

四、叠音词可用于传情,能突出语意、渲染气氛,具有一定的表情功能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写的: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首儿歌描绘了物象的形态之美,更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假如我们将这首儿歌中叠音词都改成单音词,整首儿歌就变成:

弯的月儿小的船,

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的船里坐,

只见闪的星蓝的天。

描写花儿的词语范文3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燃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她信手燃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地注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晖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一首春归伤怀之词,其在情感的流露上没有一般的伤春词作那么一股断肠长恨般的呼号,而是有着一种纤柔婉约的特点。

通读全词,可以感觉到词人的情感随着空间的转移,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一、“落红铺径”、“无奈春归”

词人首先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起,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句句写景,句句写实,句句也都写了伤春之情。而这种伤春之情。却是几分无奈中又有着几分平和。你看,词人写春归之景,都避用浓重之笔、鲜明字眼。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春“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所以下一句虽明写出“春归”二字,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没有“杜鹃啼血”、“子规声断”那样的场面。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二、“独撩花枝”、怜惜春归

在写景之中,我们已经领略了词人手法的纤柔婉约,而下片“柳外画楼独上,凭栏独花枝”二句的写人中,则更可见出词人的这一风格。在通常的词作中,“独上”、“凭栏”之后,不是“望断”,就是“肠断”。而在秦观的笔下,却是一个“独花枝”于“柳外画楼”之上的形象。“柳外画楼”,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如果能留住美好春光,那将是多么的让人惬意、欢欣!于是,便反复地“”着手中的花枝,不愿轻易抛去。也许,在词人的心中,把持了这一枝花,便是把持了整个的春天。是啊,词人在这一“”字中所寄托的情感,有多少言语才能表明,又有多少言语能够表明?

把惜春之情,寄于不经意的一个行为之中,可谓含蓄蕴藉。

三、“放花无语”、任意春归

尽管词人对于春的归去大为伤怀,大为怜惜。可最终却是“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这是怎样的一种举动,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呀!――多数词作中。所谓伤春惜花的表现都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甚至还有“葬花”,而这里却着一轻轻的“放”字,显得多么自然,多么的不经意,又显得多么的无奈与怜惜!当其“”着花枝时,是何等爱花的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又是何等惜花的无奈。而“放花”之下,再加以“无语”和“对斜晖”,那种伤感而无奈的情感便显得更加幽远深长了。也许,词人已认识到,对于自然的运行,对于春光的流逝,任何人力都是无法变其一丝一毫的,既然留之不住。便不如任其归去吧;这样,或许会有所释怀,有所慰藉。

可以说,结句“此恨谁知”,也正是词人情感复杂幽微的自叹之语。

通读全词,我们也可以把词人对于春的留念理解为是对于美好年华的留念。那么,全词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虽然美好年华已过,但也不必过于哀伤,既然过去的不可挽回,还是正视现实,面对未来吧。

思考:

1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 “凭栏手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描写花儿的词语范文4

一、分析题目,赏文拟题巧训练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景观内容的课文挺多,文章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细心琢磨、推敲,紧扣文章内容拟定了新颖,耐人寻味的题目。教师在教学中以题目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作者拟定题目的意图,就能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题目前面用“富饶”来修饰西沙群岛,文章就围绕着“富饶”来写,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突出海岛的美丽风光和物产丰富;通过介绍海底的水产、珊瑚突出西沙群岛的富饶;通过介绍海岛的鸟多,突出海岛是“鸟的天堂”。文章围饶这三方面集中突出了西沙群岛的确美丽富饶,令人喜爱。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以题目中“富饶”导入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再现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西沙群岛的情感,并借鉴文本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仿写拟题,拟出新颖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如一个学生结合家乡的广场拟题为《美丽的广场》,介绍了广场有五位英雄的塑像,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满树盛开的桂花,树下的百花盛开,争夺斗艳,让人流连忘返,更让人缅怀革命先烈……小作者的这个题目与习作内容相对应,既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突出了老区环境优美,又突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心情。

二、分析结尾,首尾呼应学方法

许多写景状物的文章开头和结尾直接关系到文章鲜明的主题,新颖的内容,有趣的情节和作者抒发的激情。好的文章开头能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而优美的结尾则起到总结全文,展示未来的作用。文本中写景状物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经过作者冥思苦想,认真琢磨、推敲而写出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尾,能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首尾呼应突出主题。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开头:“西沙群岛……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文章介绍了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起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而文章的结尾“富饶的西沙群岛……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不仅照应开头,而且展望未来,起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2.开头起势统领全文。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的开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物,是出奇少见的,因此用“天下奇观”来介绍钱塘江大潮,起了总领全文的作用。3.总结慨括定性结尾。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一文的结尾:“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样的结尾既总结了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又赞美了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一位学生写了《美丽的花圃》一文,开头以“社区门前有几个花圃,春天,树木郁郁葱葱,有高高的青松,有矮矮的翠柏,有张开手臂的剑树,还有盛开着火红花的樱树,真是一幅风景如画的美丽花圃”来介绍花圃的美丽,结尾以“我看到如诗如画的美景,感慨千万。人人要爱护花草树木,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迷人”来劝告人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整篇习作既照应开头花圃的美丽,又做到结尾劝告人们要爱护花草树木,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做到了首尾相呼应,写得生动、新颖。

三、品味文句,观察有序有重点

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都是作者用情感和心血巧妙构思,布局谋篇而写出来的,文章的词语与句子的运用在突出文章重点方面独具特色,是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好素材。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文,文章开头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总写了黄山风景区的怪石多,神奇有趣;然后,具体详细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岩石的动作、神态、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突出景色的美丽神奇。接着用“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略写了黄山的奇石多的“数不胜数”,真是神奇有趣呢!这样的写作既做到布局编排十分合理,又起到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学习文本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仿写,写一写家乡的浮盖山、九石渡、老鼠岩、匡山等美景,做到在仿写练习中突出重点,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突出家乡的风光美。

2.观察有序,条理清楚。爱默生曾经说:“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作者观察景物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的,在写景状物时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文就突出观察有序,条理清楚的写作技巧。(1)作者写《颐和园》时是按照“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的游览顺序写;写昆明湖畔的景色,是按照“长长的堤岸―湖中心的小岛―小岛的十七孔桥”的观察顺序写。这样写条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的景色时,先从整体上写长廊;接着从内部介绍长廊;最后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这样按照顺序介绍就把长廊富有特点的美,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游人面前。(3)作者写万寿山的景色时是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4)作者登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是按照“向下、向前、向东”三种观察点来写的。作者这样按照顺序把整个颐和园四周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阅读文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水南大桥、万安浮桥、南门公园等景物进行仿写练习,学习作者运用观察顺序来写文章的方法,并巧用“首先……接着……然后……紧接着……最后……”的顺序词语,把习作写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观察变化,生动描绘。自然景物有时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如云雾、晚霞、火烧云、河水等这些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摹声都会发生着变化。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一文,作者用了“三个变化”形象地描绘了火烧云的千姿百态,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1)地面变化。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和四个“变成”来写了“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老头儿、小白猪”都改变了原来的颜色,不但展示了太空栩栩如生的美景,也喧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2)颜色变化。用一个“烧”字概括描写了火烧云的耀眼,再用四个“一会儿……”的排比句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千变万化,用“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既描写颜色的变化,又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观。(3)形状变化。第3~5自然段用“一会儿”、“忽然”、“接着”的顺序词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状,向勾勒出“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动态的画面,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变大、由清楚变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在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与下去时的恍恍惚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结合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秋天天空中的云朵、天边的晚霞、火烧云,观察早晨的云雾来写出景物形态、大小的变化及颜色变化,把景物描写得惟妙惟肖,生动有趣。

四、巧用修辞,凸显语言文句新

要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常常要巧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巧用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的生动逼真,文章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流连忘返。

1.巧用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的句子里巧用了“犹如”“如同”“好像”等比喻词,把浪潮比喻成“白色战马”,把响声比喻成“山崩地裂”,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浪潮的壮观景象,听到了浪潮的雷鸣般响声,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描写花儿的词语范文5

一、形象创设语境,加强理解运用

抓住词语概括性的特征,从词语内涵出发,创设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设计多角度多方面的运用词语表达的教学流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又促使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1.表种属关系词语的理解运用

词语概括性的程度不同,决定了词语外延的大小不同,有些词语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些词语的外延,词语的外延包含与被包含,形成了词语的属种关系,如树—果树—桃树—不同品种的桃树,它们就是按从大到小范围形成不同层次的属种关系。对于属种概念的词语的教学,我们从概念出发,创设形象的语言环境,到语言训练中去探索内涵。请看“劳动”一词的教学流程:

教师让学生观察果园劳动图,用“人们在干什么”的句式引导说出“果园里,人们在摘果子,人们在装果子,人们在运果子”,从而归纳出“劳动”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看各类劳动图,按句式说说“田野里,农民伯伯有的在锄草,有的在施肥,还有的在打虫,大家都在劳动”;“星期天,我们一家人都在劳动,爸爸在洗衣服,妈妈在烧饭,我在打扫房间。”学生在运用句式对果园劳动、田间劳动、家务劳动发散性的说话训练中,加深了对“劳动”概念的体会,既为逻辑分类做好铺垫,又在说话中强化了词语的理解运用。

2.表范围词语的理解运用

许多概括地方范围的词语,我们引导学生抓住它的范围创设运用情境。如“小朋友说祖国到处有欢乐。”抓住“到处”,让学生运用“什么地方有欢乐”的句式进行说话,他们说出:“清清的小河里有小白鹅的欢乐,绿绿的草坡上有小山羊的欢乐,连绵的大山上有小鹿的欢乐,茂密的树林里有小鸟的欢乐,明亮的教室里有小朋友的欢乐……祖国到处有欢乐。”在句式情境说话中,学生深刻地领悟了“到处”的含义。

3.表形态词语的理解运用

对于表示事物状态的形容词,引导学生体验这些词语描摹的事物特征状态时,可从事物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进行说话的训练。如“鸟儿、花儿多可爱”这句话,我们可从“可爱”入手,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形状、香味,鸟儿的颜色、样子、叫声等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述。他们说出了:“花儿开了,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多可爱。”“鸟儿有黄的,有红的、还有花的,多可爱。”“鸟儿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多可爱。”通过对鸟儿、花儿的颜色、样子、香味(叫声)等方面的语言运用,他们对“可爱”的内涵感受得更深了。

二、观察描述情境,学会表达运用

情境给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极好的环境。语言是活动和情境的伴随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会经常听到一些声音和模式,两者在头脑中便形成了联系,当重复这些词时,便唤起一定的表象,即使只听到声音,也能在头脑中出现它所代表的活动和情境。根据情境教学的理论,在词语教学中,我们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在观察中描述,在描述中掌握词语。

1.观察图画中表达

词语是情境的概括,图画则是情境的再现,通过图画展示词语所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观察图画,描述图画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学习“万紫千红总是春”诗句中的“万紫千红”,教师可出示泗水滨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描述:“春天的泗水滨真美啊,两岸的花儿都赶趟儿似地开放了,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玉,黄的似金,在嫩绿的叶子掩映下,显得格外妩媚多姿。岸边的垂柳吐绿,树上挂着千条绿色的丝带,在微风中婆娑起舞。田野里麦苗翻起了绿浪,五颜六色的菜花儿镶嵌在中间,像给大地铺上了花地毯,真是万紫千红,春满人间。”在图画的情境描述中,学生不但感悟了“万紫千红”的含义,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

2.演示情境中表达

通过动作、神态、语言、音响的演示,再现情境,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学得有滋有味。

(1)神态描绘。课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的神态描写,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演示,互相观察描述,以加深对所学词语的体会。如“欢笑”一词,教师从演示欢笑的学生中,找出笑得最美最甜的同学上台表演,全班同学观察其神态后描述:“他笑得眯起了眼睛,嘴巴像弯弯的月牙儿,脸上像盛开的花儿一样美。”

描写花儿的词语范文6

在语文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很多教师往往将讲解课文与作文教学隔离开来,认为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以读促写,是贴近学生作文学习实际的重要方法。我们应该遵循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是两回事”的教导,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读导写,以写促读。下面我将自己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做法作比较具体的阐述:

一、从文题入手,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审题技巧

要审清文题必须把握好文题的表意重心。文题是偏正短语的,比如《一件珍贵的衬衫》表意重心应放在附加成份“珍贵”上。衬衫为什么是“珍贵”的?它的“珍贵”表现在哪里?是动宾短语的,比如《挖荠菜》表意的重心放在动词“挖”上,为什么要去挖荠菜?怎样挖?挖来以后怎么处理等。文题是介宾式短语,如《像山那样思考》表意重心在宾语的附加成份 “像山那样”中,什么叫“像山那样思考”?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有什么意义?文题是并列短语如《读书的苦与乐》。表意重点在连词“与”上,读书的苦是什么?“乐”又是什么?两者有什么辩证关系?文题是主谓短语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表意的重点在谓语“是最可爱的人”上,为什么称他或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最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从写景的文章入手,教给学生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万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优美的文字以其高超的技巧,形象细腻的笔调描绘了春花的漫烂多姿,它是怎么写的?

从描写内容看描绘春花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味道等方面。

从描写角度看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

从思维方式看运用了想象和联想。

另外从全文来看,还可归纳出以下一些写作技巧。

①描写要按一定时空顺序,写景要有条理。

②要运用一些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景要形象。

③用词要形象生动,准确传神。

④要动静结合,写景要有神韵。

⑤要融入感情,写景要言情。

⑥景中要有人的活动。

⑦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虚写,联想和想象是扩展和深化写景文章主题的重要手法。

三、从写人的文章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人物描写就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精神品质。

①外貌描写

例:阿累的《一面》是这样描写外貌的: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通过对鲁迅先生外貌的描写写出了他的瘦削、严肃,表现了他的顽强、倔强与刚正不阿。

②语言描写

例:鲁迅的《社戏》中当大人们迟疑不决,到底让不让迅哥去看社戏时,双喜大声说:“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些话反映了他的聪明实干,有主见,这些理由很充分,很快清除了大人们的顾虑,“我”才得以跟着他们去看了再也看不到的好戏。

③动作描写

朱自清的《背影》中精彩的动作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作者通过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的一系列吃力的动作描写,深刻表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

④细节描写

例: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一会脱下,一会穿上。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这个沙皇走狗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窘态。

⑤心理描写

她(玛蒂尔德)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莫泊桑的《项链》)

这一段写出了玛蒂尔德的梦想和痛苦、非常突出的表现了她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⑥侧面烘托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的时候好看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四、在小说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写作活动,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拓展课堂教学的效果

①改变叙述的角度,以文中某人物的口吻重新演绎故事。例如在教学《麦琪的礼物》等小说时,让学生以小说中某一主要人物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来重新演绎故事。

②想象小说中某个暗线隐藏的情节。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想象于勒在离开我们的这些年中大起大落的生活,他是如何发家,又是如何败落的。

③对一些结局含蓄隽永的小说为之续写故事的发展或结尾。例:为《窗》的结尾续写故事。

上一篇旧玩具

下一篇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