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习方法范例6篇

文科学习方法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1

关键词:兴趣;习惯;方法;思想

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归纳文科学生如下几种数学学习方法:

一、培养好兴趣

1.有兴趣的同学要保持,尚未有兴趣的同学看在高考150分的面子上,天天看、天天记、天天想,慢慢就有了感情,高考就会有回报。

2.如果你现在的数学考分低,说明你很有潜力。文科数学要考及格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需高智商,只要刻苦加正确方法就可达到。

3.学会激励自己,哪怕从考30分到考40分也是巨大的进步。如果老师没表扬你,你就自我表扬一下。经常给自己加油、鼓劲,给自己信心。

二、养成良好的习惯

1.作图的习惯

函数、三角、几何都要用到图,记住、作好、用好图是成功解决问题的一半。

2.思考、记忆的习惯

独立思考:不能遇到题目还没有看清有几个条件、该作图的还没作出图就下结论――不会做,就与同学探讨或问老师。至少要对条件作转化,尝试学过的一些知识与方法。

多角度思考:一个题不能只做出答案就了事,审视答案是否正确;条件是否全用上了;有没有隐含条件;其他选项为何错误;是否有更简便方法;还有哪些题目与其有关联。

随遇记忆:一下课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关键内容;睡觉前回忆一下今天学会了哪些东西;周六回忆这周学了哪些内容,回忆有模糊之处应即刻回看。(不要在放学路上思考学习问题)

3.运算的习惯

运算要求条理清晰,步骤明确,书写工整简洁,有意识地纠正一些常见错误。你可拿出上一次考试试题,分析有几处运算错误,列举出来,看下次考试是否会犯同样错误。

4.审视答案的习惯

数学大题一般有两问,而多数第二问要用到第一问的结论,若第一问出错,则12分就没了,所以常要用特值法检查第一问的结论是否出错。有些答案明显错误的(如计算出一个角的正弦值大于1),就要检查运算过程。有两个答案的,审视是否都可取。

5.提问的习惯,提问有两类

一类是问自己这个题目为什么可以这样解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样做为什么是错误的;一类是问同学或老师,哪些地方没理解透。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提升。老师接收到提问才能更好地把握进度和难易度。

三、从方法到思想再到能力的培养

学习时可以从以下一些方向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1.数学方法:代入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分离参数法、反证法等。

2.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观察、特殊化等。

3.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析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或然与必然等。

4.数学能力: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计算,空间想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学习过程中做好以下环节

1.预习

了解章节的主体知识;找出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解决课本上的简单练习。

2.听课

课前准备:书、练习册、笔记本、草稿纸、笔、圆规、三角板等。

听课:以思考、理解为主。切忌整节课做笔记(抄黑板),所以笔记要适当、简洁。课堂练习要独立思考,老师未安排讨论的不要讨论。下课后快速回忆一遍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3.练习

做章节练习前要先回忆本章节的公式、定理、方法、典型例题。做题过程:审题、转化条件、作图、运算、审视答案。做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哪个知识点、哪种基本方法,有何技巧,有哪个易错点。切忌做一题对一下答案(或与同学讨论一下),这样很容易浪费时间。做复习练习时可专项训练:练审题、练速度、找技巧、找易错、练运算准确度。

4.复习

注意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细分知识点、方法,经典题例。看笔记、看纠错本、看做过的试题、考题。做综合练习。

五、平时的学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

数学是逻辑严密的学科,知识点之间不能随意连接,要做到有理有据。所以,平时学习不应只讲求量,更要注重质;要一节一节、一章一章的过关,最好不要留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强调理解

记概念、定理、公式要一边想图形或者想学过的定理公理一边记忆,做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公式表达该内容。

3.基本训练

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及时完成刚刚学完的内容对应的练习。一步一个脚印。

4.纠错

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争取每看一次错题本就减少一点自己不会的、不懂的内容,慢慢做到熟练。

5.再次强调

笔记是做来看的,不是毕业后作纪念的;练习册是用来及时做的;公式、定理多记多用才能熟练。

参考文献: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2

一、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1.被动学习

不少文科生学习数学比较被动,许多文科生对数学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制订学习计划,课前没有预习,上课时不做笔记, 开小差,做其他事情,不能专心听课,对老师所讲内容没有深入理解.

2.学不得法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有些学生不注意听关键.高中阶段知识急剧增加,课程科目增多,这样导致学生课后时间不能合理安排,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更有甚者自己不做作业,随便把同学的拿来抄抄.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数学理解力差

一般文科生习惯死记硬背,对概念、定理、公理、法则、性质的本质属性缺乏深入的理解,知识零乱,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缺乏系统.不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思考.遇到问题时只看到一些孤立的、零散的、无关紧要的材料,注意不到数学本质及其之间的联系.

4.缺乏信心和毅力

文科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信心和毅力,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多数学生一直抱着“我是文科生数学本来就差”的态度,害怕数学,恐惧数学,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信心和毅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学习效率了.

二、提高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策略

如何激发文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一直是数学教师探讨的一个课题,针对文科生数学学习的常见问题, 为使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要引导学生适当地做些学习准备,要全面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要了解数学的知识体系和特点,做必要的知识准备,要改革学习方法,将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完善,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新方法,教师在学习方法上多做指导,在思想上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在学习上更要多给予一些细致的帮助.

2.有针对性地解决文科生数学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问题

文科生偏重机械记忆,在独立思考方面缺乏独立性,存在“好读书不求甚解”等智力弊端,因此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文科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以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文科生的优点,利用他们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他们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模仿性的学习,熟练之后,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要充分挖掘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元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比如对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与掌握,特别是一些抽象难理解的符号及图形语言,对于这些难以理解的语言,可以通过对涵义,和实质进行分析,赋予其具体的含义,从而达到理解,记忆,深化,掌握与运用的目的.

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真正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学好知识.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环境问题、债务问题等许多方面都需要人们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时需要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应用数学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有效引导、巧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4.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质的研究;交往;解释;理解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质的研究遵循阐释主义,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交往互动。

一、交往理论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交往范畴的界定大致有两个方向[2],一种是按照马克思的解释,认为交往是人与人的活动、能力和成果的交换关系,是社会物质的变换关系;另一种倾向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而形成相互“理解”与“共识”的主体间行为。前者偏重物质交往层面,后者强调精神交往。本文对交往的讨论建立在后一种理论之上,强调研究主体之间的交流行为。哈贝马斯提出主体在社会中的四种行为:工具,规范调节行为,戏剧行为和交流行为[3]。交流行为是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借助语言符号为相互理解的工具,以期在行为上达成一致。交流行为是一种定位于理解的行为,是行为主体之间所共有的一种实施言语行为的过程,由此,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相互作用,在规则的引导下,进入人的语言世界,从而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进而达到沟通与相互理解。根据学者欧力同的观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一方面对哲学史上众多的交往理论作了汲取,如洛克的意义沟通论、休谟的共感论、费希特与黑格尔的相互承认论,特别是黑格尔“人伦体系”中的关于劳动与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理论;另一方面,又吸取了现代西方的行为主义语言哲学、解释学、结构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等一些学派的观点和方法。其交往理论的特点是以“言语行为的理论”为出发点和基础,以解释学为基本方法,使交往理论微观化为“交往行为的理论”。他认为语言是最基本的交往媒介,言语行为是最基本的交往行为,以达到理解为根本目的。[4]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社会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他认为,现代工具理性专制下的人的异化危机,其根源在于传统意识哲学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强调主体与对象的对立和单向的认知与被认知,孤立地研究人的主体意识,把人的精神活动与人的行为、生活环境以及语言割裂开。因此,他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把作为行为主体的人与其行为联系起来,把不同的主体联系起来,从语言的角度来挽救工具理性专制下的危机。此时人成为交往中的主体和社会化的个体。

二、交往是质的研究的内在要求

1. 从独白到对话顺应质的研究发展的内在逻辑。质的研究的发展也追随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其最初可以追溯至人类学的分支民族志的发展。民族志采用实际体验的方法来探究在某一情境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发展的早期,受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研究者们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从研究对象那里探寻客观现实,因此,研究的重点在于对资料的分析,而较少关注与反思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20世纪30年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衰落和亚非国家的兴起,西方的研究者们开始反思自己对研究对象的态度,非西方文化一直被他们视为与己无关的研究对象。而他们一直标榜的“客观中立”的研究态度也是不可能的,任何“客观的”描述都暗含着自己的前理解和倾向性。于是,研究者开始摆脱所谓的客观、中立,承认并积极反思自己的研究态度。20世纪60年代以后,受现象学和阐释学的进一步影响,研究者们意识到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本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的结果。

2.交往理论内在于质的研究理论范式之中。一般认为,影响质的研究的理论主要来自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后实证主义认为现实是客观存在于研究对象那里,从研究对象所处的情境出发即能找到,因此通过自然情境中的交往了解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的方法被大多数研究者接受。批判理论承认现实的客观存在,但现实是被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因素塑造的,研究的目的就是让研究对象从现实的惯习中摆脱出来,通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互动来认清现实,消除研究对象对现实的误读。因此批判理论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对话实现两者的平等交流,从而协助研究对象发现和反思自身。建构主义认为不存在绝对客观的现实,现实是多元的、被塑造的,研究是双方平等互动、达成共识、建构意义的过程,意义存在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之中,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这三种理论范式在质的研究的具体实践中,都要求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与研究对象的深入交往,达到对研究问题的整体性探究,并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解释性理解。其中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注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交往。

三、质的研究中的交往行为分析

本文主要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交往环境、两者互为主体间的“解释”行为和言语中的“理解”行为三个方面来阐释质的研究中的交往行为。

1.自然主义的交往环境。质的研究应基于自然主义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之流中才能把握每一个生存者的个体特质。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自然主义的交往,意指将研究对象置于变动的、丰富而复杂的生活、工作环境中,通过透视、体验其生活、社会文化情境来获得“解释”权。

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互为主体间的“解释”行为。主体间性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主体性对应的是在工具理性之下的主体与对象的对立,而主体间性是主体与对象的交往,交往的目的是达成主体间的理解,而解释是理解的前提。解释是研究对象向研究者讲述自身的经历,自己如何理解自己的经历,反思这些经历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解释的过程中,研究对象有发言权,但是研究对象对自己经验的解读一般会带有强烈且无意识的、固定化的思维模式和惯习,因此需要研究者赋予研究对象解释的解释即深度解释。解释是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研究者了解研究对象语言中的本土概念,考察研究对象的各种社会关系,并且要站在研究者的立场进行反思,才能从经验中抽取出结构化的意义内涵,而正是这些意义和观念支撑着研究对象的生活和经验。解释是暂时性言语。研究者进入研究现场,试图成为研究对象生活情境中的一员,对其进行全面的观察、交流和了解,然而全面的了解是不可能的,研究者不可能成为完全的“局内人”,在研究现场获得的信息、对研究对象行为的解释都是基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者此时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当研究者再次进入研究现场,新的解释就会再次出现,因此解释都是暂时的,圆满的、客观的、全面的解释是不存在的。也即是说,质的研究的过程是不断演变的。这也是质的研究面临的困境与难题。为了相对真实、客观的解释性理解,需要研究者反省自己的前理解,尽量避免解释性理解出现偏差。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02-01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实现自身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所采用的措施或是方法。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会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成功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样能够使得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喜欢上语文这个科目。教学方法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教学方法沟通着教师和学生,是学生接受教师发出信息的重要途径。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语文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多种多样,不能确切的说,到底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所以笔者在此与大家分享自己关于语文教学的一点方法和看法,希望和大家进行探讨,共同进步。

1.认清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无论是哪一科目的学习,都需要有合适的学习方法。而对于老师而言,无论是哪一科目的授课,都是需要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于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学科而言,因为语文这个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终身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关于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关键。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没有一种理论是可以完全合适的运用于实际之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是这样,但是没有完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代表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之中结合理论,活学活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做好的事情,而在完成任务之余,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教会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学习则是教师教学之中更加成功之处。关于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师应该从自身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综合型的研究,中国的教育处于不断的改革之中,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适应改革的需要,迎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在实践运用之中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学方法。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语文的这个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生活都有所帮助,所以语文教学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切莫让学生对于语文这个学科产生厌烦心理,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方法极为关键。有的学生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十分不重视,认为语文的内容十分简单,没有多大的研究必要,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也就毫不上心,因为觉得就算是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语文成绩也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就算是自己不用心学习这个科目,语文的成绩也还是那个样子,所以也就极其放松语文的学习,毫不关心语文的成绩。这种对于语文的学习态度是极为的不正确,需要教师的纠正。语文这个基础学科的学习是需要日常的累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这个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日常的累计学习对于成绩有多大的影响。同样教师应该从兴趣方面着手,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的学习,热爱语文,让自己的课堂变的丰富有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于一个学科有兴趣,那么在学习这个科目的时候自然是信心十足,勇往直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中旁征博引,引用一些国内外知名人士的例子来督促学生的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自身方面也要做好教学准备,同样具有极高的语文素养,在语文上面拼搏进取,在专业领域获得一定的成就,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效仿。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师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语文虽然不是理工科目,问题的答案变化无穷,但是只有严谨的态度才能够做出真正的学问,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崇敬之情。

3.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语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还有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制定出适合自己使用的一套教学方法,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中收获知识亦或是能力。在课程改革之后,语文的教材多种多样,教材之中的内容也是变化多端,所以教师应在平时多多累计,积累教学经验,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使用不同的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特长,同样也是对于学生最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引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和学生的沟通上面,教师应该平易近人,亦师亦友,及时和学生沟通自身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自身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之中收获的最多。

4.把握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之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5

一、变灌输为渗透。凡是有学习活动的存在,就有学习方法的存在,而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学法指导的途径很多,如果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没有学习内容作凭借,就不能引起学生对学法产生兴趣,更谈不上对学法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应该把学法的指导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进行。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物产丰富”进行了具体介绍,这几段的结构、写法相似。根据课文的这个特点,我指导学生精读描写春天的段落:1.默读课文,看看描写了哪些景物?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品味。(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3.朗读指导,达到背诵。而后让学生悟出学习方法:读―品―读―诵,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描写其它季节的段落,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这样架起一座由“教”铺向“不需要教”的桥梁。这样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而采用渗透的方法,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变强制为领悟。研究表明,儿童对学科具有深厚兴趣,将克服被动学习的心理学障碍,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愿意获得学习方法的心理倾向,决定着学生掌握、运用学习方法情况的优劣。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不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在学习结果上将有很大差异。教师要完成这一心愿,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去领悟教师教给的方法。

如:词语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了一些解词方法有分析语素法、同义词释法、反义词注释法等等,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词语方面就显得有章可循,游刃有余。如:教学“不毛之地”,学生主要抓住“不毛”的意思,就懂得了整个词语的意思。“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赋予”就是“给予”的意思。教师要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领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产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强烈欲望。

三、变死记为运用。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是学会的拳脚要练才能精,学会的歌曲要常唱才能好。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如此,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只会学不用,一是失去了学的价值,二是年久就会淡化、遗忘。因此学习方式要在常用中巩固,常用中精通,常用中深化。

我们提倡的自主学习也是要求学生要用所学的科学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如当学生掌握了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用这一方法去背文中的其它段落,或其它课文,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

当有的学生独立运用某种方法获得较好效果时,教师要及时让学生暴露他的思维过程,能说出我是怎么知道的?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什么这样想的?从而使一些学习方法更加完善。如:教学《掌声》一文,在学生理解全文基础上,我让学生读后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下课文。进一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再适当拓展,如用张海迪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把死记其内涵变成运用。

四、变“他主”为“自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择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方式。另外,我们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提供给学生不同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在这个空间内,学生可以不受任何人的强行指令,他们可以自己提出学习任务,选择学习伙伴,考虑学习时间,设计学习过程,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说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共享。

文科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全科医学;文理科学生;学习差异性;调查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①。全科医学改变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卫生服务理念,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式的综合性卫生服务②。

我院是一所办学历史近六十年的三年制的医学专科院校,原设有临床医学等七个的专业,2008年增设了全科医学专业,并尝试文理科学生兼收。为了弄清影响全科医学专业文理科学生学习的因素,了解文理科学生学习差异性,探讨文理生兼收的可行性,为全科医学专业招生和教学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笔者对我院2010级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抽取我院2010级全科医学专业学生229名,其中:文科生127人,理科生102人;女生117 人,男生112 人。学生平均年龄19.8岁。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两种形式。自行设计问卷,经信度检验R=0.89。向全科医学生发放229份问卷调查表。以无记名方式,收回有效问卷229份,回收率100%,问卷均要求如实回答,不记名,并对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及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分别用Excel 2000和SPSS13.0进行建库和统计学处理。成绩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P

二、结果与分析

1.专业喜欢度差异:文科生和理科生专业喜欢度基本相同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文科生和理科生喜欢全科专业的人数比例很接近,都有近70%的同学喜欢所学专业;在座谈会上,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代表都对全科医学专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大部分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觉得学习全科医学专业压力大,但文科生在学习方面压力大的比例明显高于理科生,因为大一课程主要是医学基础课,而医用化学、生理学、免疫学等医学基础课需要用高中理科知识作基础,因此,文科生感觉更吃力是十分正常的。而到了大二,文科生就会感觉轻松不少,因为此时学的是医学专业知识,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很多医学专业课需要记忆,文科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略强些。

2.学习主动性差异:文科生比理科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

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学习主动性程度还是对课程预习情况,文科生在这方面比例都更高,说明文科生肯花时间,掌握学习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文科生觉得自己的数理化知识学得相比薄弱,所以在课前会更花时间,努力预习,能够大大提高对所学内容的接受、领悟程度,“勤能补拙是良训”,通过辛勤地学习可以弥补知识的缺陷。

3.学习互补性:文理科学生在学习上可以互补

表3显示,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认为合班学习的人数几乎占2/3。合班上课的好处是因为文理科学生在学习上可以互补,可以经常在一起交流心得。文科生更擅长记忆和沟通,而理科生更擅长理解和逻辑。所以,合作性学习模式值得提倡。

4.教学方式选择差异:文理科学生都不喜欢单一的教学方式

表4显示,学生认为任课教师上课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认为教师能因材施教只占1/3,大部分对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不喜欢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法,而更喜欢启发式教学或合作性教学。由此可见,教学方式需要加以改进。

5.课程设置满意度差异:文理科学生都有部分学生对课程设置不满意

从表5可见,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学生对课程设置基本满意,不满意的占少部分。经过座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对目前课程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现行教材中相互重复的内容则在某一课程中单独讲述。

6.学习成绩差异:文理科学生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

表6显示,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在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成绩都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医专全科医学专业是可以招收文科生的,而且可以合班上课。

三、对策及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探讨文理科生兼收的可行性,根据对全科医学专业文理科生学习主动性、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具体情况的综合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夯实学生基础,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文科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生理学等学科感到吃力,为解决这一难题,课堂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补充,课外应加强基础知识辅导,从而增强文科生学习的信心,消除他们对学医学的恐惧心理。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由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文科生相对薄弱的课程章节可以专题或讲座形式提高他们对该内容的理解与授受。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从中感到快乐,有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促进学习互补,达到共同提高

文理科学生知识可以互补。文科生接受能力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区中医药应用、医学心理学等课程更有优势;理科学生理解能力强,学习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优势明显。所以,可以推广文理学生“一对一”结对学习或成立文理学生混合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性学习。通过这些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技能

目前,高职高专几乎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培养方向主要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增加教学实验设备,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动手、操作、训练的机会。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喜欢能有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学实验设备足够宽裕,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师生认为开设实验课是有必要的,而且实验课中应增加社区参观或见习内容③。

4.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上,为突破文科学生对化学等学科学习困难这一难题,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中学习。在选修课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可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学效果④。此外,可借鉴国内外的其他医学院校的的经验,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对医学生进行全科医学的教育⑤。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针对医学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背景探索榜样学习、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录像录音、直接应诊、示范教学、模拟教学、讨论等各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5.避免课程重复,做到有的放矢

医专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基础差、起点低,同时只有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时间,所以课程设置应该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其它。根据农村社区全科医生的能力要求,应删除基础课程中与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实际意义的临床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避免各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现行教材中相互重复的内容则在某一课程中单独讲述;新教材编写中强调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全科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是临床医学各科,尤其是内科和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学习,把与本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改为选修,删除相关课程中的重复内容。

引文注释

①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②祁国民.全科医学教育文件选编[Z].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③李迎春,胡传来.医学生本科阶段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与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6,2(4):193

④何旖旎等.开展全科医学本科教育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10:730

⑤Brickell JM,Cole CM.Using a problem-based teaching format to teach CLS students interdisciplinary health care practice. Clin Lab SCi,1996,9: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