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规划范例6篇

设施规划

设施规划范文1

关键词:医疗卫生设施 用地布局 规模预测 弹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是为了更好地在空间上落实总体规划而编制的一项专项规划,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内,结合城市发展、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情况统筹规划。

1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

医疗机构按规模、床位、专业技术人员数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规模级别的医疗机构有其不同的服务半径,因而规划医院建设应考虑其分级性,并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位置适中的地方;同时应避开污染和危险等不利因素,并与学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持一定距离。其他医疗设施用地,如医疗废物处置及管理机构等,应根据医疗用地的使用特点安排。

2 规划实践―以《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为例

2.1 大连市医疗卫生设施现状概况

大连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总面积287 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8%,人均0.8 m2。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32个,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现状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设施床位数6.50张,执业医师3.43人。卫生工作人员医护比全市为0.96∶1,平均医院床位利用率为84.24%。2007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03岁。

2.2 存在的问题

现状卫生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够合理,各区存在很大差异。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卫生设施相对集中在城市,农村卫生设施匮乏。

各类医疗服务设施存在供求结构矛盾,资源超载利用和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主要医疗设施过分集中于城市中心区,不便于其他各区市民就医,也加重了城市中心区医疗设施的负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设置结构比例不够合理,现有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作用还十分有限。特别是金州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较为缺乏,社区内部的基本医疗卫生设施和医护人员严重不足,致使二级医疗体系难以形成,居民初等医疗服务需求不能得到充分保证。专科疾病防治院相对较少。缺少服务于老年人的医疗机构。城市已步入老龄化阶段,但是尚无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医院。

2.3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根据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人口预测,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480万,每千人7.0床配置,共需3.36万床,床均用地按上限117 m2计算,需要医疗卫生设施用地393 hm2。以占规划总用的的比例下限1.0%计算,为520 hm2。以人均医疗卫生设施用地上限1.1 m2,2020年规划医疗卫生设施用地为528 hm2。根据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医疗设施用地比较,以及大连的自身发展特点,用三种计算方式校核,规划最终确定用地指标为520 h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0%,人均1.1 m2。规划医疗卫生设施床位数按7床/千人、用地面积按117 m2/床计算。新建三级综合医院规模为500~800床,每床占地111 m2;新建二级综合医院规模为300~499床,每床占地117 m2。核心区医疗设施比较充足,规划按医院等级、类别按供求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并通过区内医疗设施用地的平衡调配解决部分医院床均用地不达标的状况。利用现有三级医院人力、技术资源,在其他区新建分院,以达到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在金州城区、大窑湾城区新增医疗设施用地,充分利用和扩大现有医疗卫生设施,新建二级以上医院,并在建设标准上适当超前。旅顺城区根据规划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调整改造,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在各居住区、居住小区设立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所、保健站等,形成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网络。不断优化整合专科医院体系。在核心区以外各区新建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皮肤科医院、精神病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作为核心区的有效补充。并在核心区北部预留应急医疗卫生服务用地。到2020年大连市将形成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骨干,专科医院为特色,门类齐全、立足本市、辐射城乡的医疗服务网络。通过规划使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模、功能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布局合理、健全和完善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乡的卫生服务质量。

2.4 规划的弹性

总体规划阶段的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刚性不宜太强,主要医疗卫生设施用地的布局要明确,便于下一级规划操作、执行。用地总量的控制要科学、合理。可以指导医疗设施用地的规模和级别,专科医院和其他医疗设施用地应结合各自特点和医疗卫生部门的实际要求在下一步规划中进一步明确。

3 结语

加强城市规划,特别是近期建设规划与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沟通和衔接,落实医疗卫生设施的承载空间,实现对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指导和控制。加快制定城市级、社区级二级医疗卫生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以适应城市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要求,促进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健康有序地建设。建立新的数据统计分类,适应二级医疗服务体系的转变,满足卫生事业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2008.

[2] 建设部.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

设施规划范文2

二、本计划是《市住房规划(—年)的年度安排,是市年度住房建设总量、结构、用地安排、住房发展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在本计划的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计划;与住房建设相关的各项计划,应与本计划相协调。本计划的规划区为市城市建设规划区,适用年限为年。

三、年度住房建设的指导思想。

调整住房结构,重点发展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加快建设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增加政策性住房保障供给;大力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适度建设两限普通商品住房,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四、年度住房建设总量。

年,建设各类住房1.8428万套,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总投资35.28亿元。

年,建设政策性住房0.7308万套,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投资7.28亿元,其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0.506万套,建筑面积30.36万平方米,投资5.2亿元;建设廉租住房0.1248万套,建筑面积6.24万平方米,投资1.06亿元;建设公共租赁住房0.1万套,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投资1.02亿元。

年,建设商品住房1.112万套,建筑面积115.4万平方米,投资28亿元,其中建设两限普通商品住房0.25万套,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投资4.8亿元。

五、年度住房建设分区安排。

年新建经济适用住房0.506套,建筑面积30.36万平方米,主要安排在城北区北环路以南、五陵路以东、文科路以北地块。新建廉租住房0.1248万套,建筑面积6.24万平方米,主要安排在城北区北环路以南、五陵路以东、文科路以北地块。新建公共租赁住房0.1万套,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安排在城东区。

年,新建商品住房0.862万套,建筑面积92.4万平方米,主要安排在沣河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物流产业区。新建两限普通商品住房0.25万套,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主要安排在沣河新区河南街地块。

六、年度住房建设结构。

本年度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和两限房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商品住房总建筑面积70%以上。

本年度凡新审批、新开工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廉租住房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七、年度住房新增用地供应量。

年度,新增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为1177亩。

八、年度住房用地供应结构。

政策性住房新批用地427亩。

商品住房新批用地750亩,通过旧城改造利用存量土地401亩,其中70%的土地必须用于建设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九、年度住房用地供应分区安排。

经济适用住房新批用地304亩,安排在城北区北环路以南、五陵路以东、文科路以北地块。廉租住房新批用地63亩,安排在城北区北环路以南、五陵路以东、文科路以北地块。公共租赁新批用地60亩,安排在城东区。

商品住房新批用地供应总量中,城东区85亩、城西区150亩,沣河新区182.5亩,城北区112亩。双限普通商品住房新批用地220亩,安排在沣河新区河南街地块。

十、严格对新建住房规划设计的审批。

市规划部门对新建或改造住房建设项目,必须明确住宅建筑套密度和住宅建筑净密度两项指标规定,必须符合本计划中相关套型建筑面积结构比例的规定。

十一、增加住房用地有效供应。

市国土资源、建设规划部门要积极增加住房用地供应,尤其保障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应,严格制定高档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加强旧城区改造,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资源。

十二、加强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监督管理。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要切实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筹集和管理工作。按照本年度廉租住房建设投资计划,落实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落实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不低于10%比例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落实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落实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安排的廉租住房补助资金和保障资金,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并做好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十三、做好政策性住房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

市房产局要加快对年已开工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加强施工管理,确保0.37万套、22.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0.1248万套、6.24万平方米廉租住房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5月底前开工建设。

十四、充分发挥税收、信贷政策的调节作用。

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手段,完善公积金制度,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增长。

十五、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落实中、省及我市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有关规定,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程监管,切实整治房地产交易环节违法违规行为;认真清理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政策,妥善处理住房和发证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导居民通过换购方式,合理改善住房条件;加强租赁市场建设和管理,促进存量住房供应,发挥存量住房在稳定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十六、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信息制度。

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和信息制度,建立和完善市场监测分析工作机构。市统计局和房产主管部门要定期公布市场供求和房价情况,全面准确地市场供求信息。

十七、全面落实住房组织实施责任。

市发改、财政、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城建、房产、税务等相关部门,应结合各自在住房建设和管理上的职责,积极组织好计划的实施工作,建立计划实施分级负责制,保证计划内项目的顺利实施。

十八、完善住房计划实施的监督检测机制。

加强计划结构情况的跟踪检查,市政府每半年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对落实计划不及时、违反计划的行为严肃处理。

设施规划范文3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 城市化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139-02

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为了满足城市物质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向城市单位和居民提供服务的公共物质设施及其相关部门。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分析

基础设施也可以称之为基础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条件的部门和行业,主要包括邮电、交通、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技术性工程设施和社会设施。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城市基础设施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按照功能可以将之分为主体设施和辅助设施;按照空间结构可以将之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类设施。目前较为通行的理论是将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其内部组合分类,也即技术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系统、能源系统、水资源及给排水系统、通信系统、城市防灾系统以及环境系统等六个重要部分。

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传统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处在一种从属的地位。从城市生态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涉及到许多生态、资源、环境的因素,这些因素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果还用传统的规划编制方法,用基础设施去配城市的人口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很可能就导致规划无法实施。

(一)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原始资料不足

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原始资料不全是城市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各种管线被架空设置,缺少有效地规划管理,一方面造成了人们对基础设施的忽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基础资料的有效管理。尽管支撑城市化建设的技术水平越来越先进,但是开发商和相关部门往往忽视城市建设的现状资料。基础资料不全面,就会阻碍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使规划成果失去可操作性。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同时,由于我国城市每年大约有2500万新增人口,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总体投入不足,城镇市政公用行业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现象。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财政政策的推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说,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瓶颈。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方法落后

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设施的规模、走向和布局问题,对于基础设施规模的计算一般是通过人口数量与相关指标来直接预测的,这种依靠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也是导致设施规划走向按需供给的主要原因。

在城市基础设施布局方面,规划部门往往缺乏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模拟考核,不能够严格从市政设施系统本身的角度出发,从而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缺乏严格的论证;在相关指标的取值上,国家及地方规范为了适应更多的地区应用,一般取值较为宽泛,对个别城市来说,往往不能适用,如,人均用水量指标。因此,要根据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理念落后

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工作的过程中,规划理念的落后有着重要的原因,对城市的整体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工程设计总采用以往的成熟系统,而对新技术不敢轻易尝试;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是以满足城市的供需为主要目的的,集约高效、生态低碳等理念没有落实到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在规划过程中,按需供应的思路往往会导致城市资源的耗费增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不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三、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报建手续

报建手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规划选址等相关手续。因为在任何状况下,城市中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数量总是很多,而政府的财政又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政府根据这些项目的轻重缓急以及地区均衡等方面因素对所有项目进行筛选,进而确定该项目的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并证明这样的投资建设对于实现设施所需要达到的社会目标是必需的。而该项目的建设位置和范围也符合已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完善报建手续可以从工程立项、审批、建设,竣工验收以及到最后的工程档案备案阶段等方面入手。工程备案以后尤其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中管线工程布局的统一管理,城市规划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顺利运行。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资金投入力度

随着国家经济财政政策的推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说,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瓶颈。首先,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政府应该利用监管手段代替传统对资产的实际拥有,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直接经营造成的压力;再次,积极推进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好的确立企业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项目实施的市场化。通过以上多种途径不断筹集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资金,努力扩大市政公用服务和产品的供应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

(三)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方法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过程中,优化规划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规划过程中,要不断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水平和先进的城市规划方法,把各项约束性指标与发展目标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规模计算中,通过供给约束来更好地实现资源节约目的。以城市的供水系统为例,在规划过程中,要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源利用水平,更好地控制总资源的供给量,引导全社会进行能源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规划建设部门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总量统筹核算,避免盲目发展,同时在研究和计算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确立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统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持续有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进一步理清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积极统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敬瑜. 浅议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路桥与防洪,2006年第6期.

[2]陈定贵,吕宪国. 长春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约束关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3]赵敏.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优化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版.

[4]沈清基.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设施规划范文4

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现阶段的经营城市就需要把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等所有方面同经济发展的经营思想统一进行糅合,并把经营思想贯穿其中,继而结合政府调控以及市场运作。以城市公共财政为范畴,有效的运作城市资产,同时结合流通、组合、转让以及裂变和出租等多种方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管理,强化城市的经济发展实力,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城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的最大效益。而且,在经营城市时,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巧妙的运用经济学手段解决城市建设项目之中的问题,使得传统的城市技术经济逐步转变为城市市场经济。例如,利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不断满足居民各种生活需要等方式,不断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满足居民的长远利益需求。并且能够把政府的行为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微观模式转变为宏观模式;关于城市的整体开发、利用以及管理经营等都需要政府进行参与,并且实时公开管理,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关于城市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等都需要政府进行整体化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一定要把单纯的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便利作为基础,尽最大可能的降低交易成本,借助于城市的发展带动城市周边以及所在地的整体经济发展,整体提升城市所在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于城市品位以及城市功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要求。因此,可想而知,科学合理地经营城市能够有助于城市避免出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的局面。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决定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一直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如此,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以及公益性强等多方面的特点,对于政府投资建设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样长期以来就导致政府投资与需求之间出现矛盾,无法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需求。但是利用经营城市的手段,政府可以利用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招商融资,还可以借助于掌握的可控资源实现城市资产的运营,继而扩展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4]。继而,利用城市资产进行聚集、重组以及运营,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最终实现以城建城以及以城兴城。

对于传统的基础设施规划而言,其缺乏认真的研究以及设计,这样城市在实际的现实发展过程之中就会出现一些与规划成果不相符的部分[5]。对于商业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城市而言,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时,如果只是单一的技术性质规划,缺乏与之相匹配的配套实施以及管理的相关政策,这样很大程度上规划都逃不脱沦为一张图纸的命运[6]。同时,由于社会体系的缘故,一些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相关的技术突破在发生重大改变时,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无法随之发生改变,继而滞后了整个社会的实际变革。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监管跟踪机制,并且政府也要给予专门的配套实施政策,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同原来的规划位于同一水平面,这样当外部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自身进行调整,积极应对各种突况。而且也能够有效的预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返工现象,防止出现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得其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促进城市可持续化发展的步伐。

设施规划范文5

【关键词】工业工程简介;设施规划与设计;工业工程意义

1.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作为一门学科, 起源于美国, 是从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开始发展起来的, 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 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确定、预测和评价由该系统所得到的结果。”在本世纪初, 当工业工程刚兴起时, 其主要内容是以时间研究、动作研究为主的科学管理方法。20世纪20年代后, 出现了专门从事工业工程的职业, 在吸收数学和统计学知识的基础上, 产生了进度图、库存模型、人的激励、组织理论、工程经济、工厂布置、物料搬运等方法。70年代以来, 系统工程原理用于工业工程,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出现了全面质量管理、制造资源计划(MRPI)、准时制生产(JIT)等现代工业工程方法。可见, 工业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被认为是现代工程学科中发展最快, 也是变化最快的领域之一。工业工程在国外被划入工程学的范畴, 因为它和所有其他工程学科(如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 一样,包括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和其他技术进行观察、实验、研究、设计等活动。同时, 工业工程也具有管理的特征, 是用于管理的技术, 从技术角度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手段。

2.设施规划与设计

设施规划与设计,一直是工业工程的重要分支, 它发源于早期制造业的工厂设计。自从有了工业生产,就有了工厂设计,18世纪80年代产业革命后, 由于机械制造的发展,蒸汽机的发明和完善, 工厂逐步取代了小手工作坊。自泰勒时代起,管理工程师就开始关心制造厂的设计工作。在早期,工厂设计的活动主要是3项,即: 操作法工程,包括工作测定、动作研究等工人的活动;工厂布置,就是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的合理配置;物料搬运,就是对从原料到制成产品的物流进行控制。

最近出版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业工程教材《设施规划与设计》,根据上述特征,把设施规划与设计定义为:设施规划与设计是为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 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以达到预期目标。设施规划与设计的范围包括场址选择、布置设计、搬运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公用工程设计、信息通讯设计。其核心部分是布置设计和搬运系统设计,所以,工业工程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发展了很多方法和技术。布置设计,就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将人员、设备、物料所需的空间作最适当的分配和有效的组合。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物流、信息流、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以及生产安全。由于优良的平面布置可以使物料搬运费用至少减少10%-30%,因此,在美国, 工厂布置被认为是加速生产率提高的决定因素之一。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和布置设计被认为是一对伙伴。物流合理化是布置的前提,也是布置的结果。或者说, 有效的物流规划是合理配置工艺设施的基础,并促进工艺过程的有效运行。西方国家统计发现, 在工厂生产活动中,从原材料到成品出厂, 物料真正处于加工检验的时间只占生产周期的5%-10%, 而90%-95%的时间都处于停滞或搬运状态。在制造业中,总经营费用的20%-50%是物料搬运费用。所以,物流合理化被认为是企业利润的第二源泉(有的称为第三源泉)。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就是要使各种生产设施配置合理,减少物流的迂回、交叉、往返等无效搬运;减少库存和在制品,缩短物料的停滞等待; 选用适当的装卸搬运方式和机具;厂内外运输方便、协调、有机衔接等, 这就要把物流全过程所涉及的装备、器具、设施、路线及其布置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优化。设施布置和搬运设计最著名的方法就是美国的设施规划权威R·缪瑟提出的系统布置设计(SLP)和系统搬运分析(SHA)。它们都是有条理的系统分析方法, 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次进行的阶段和程序,图表化的图例符号。SLP是将物流分析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求得合理布置的技术。SHA是以分析所要搬运的物料、需要进行的移动、确定经济实用的物料搬运方法这3项为基本内容。SLP和SHA所采用的一套图表,如物料流程图、工艺过程图、从至表、作业单位相关图、搬运路线表等都是简便实用的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

60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与推广,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设施设计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例如,场址选择问题、设计报价系统、计算机辅助设施布置等。在计算机辅助布置方面,发展了两类程序:一类是为新建设施做新的布置,主要有CORELAP,ALDEP,PLAN ET等;另一类是为现有设施的改建做布置,主要有CRAFT,COFAD 等。这些程序可以优化设施布置,达到手工布置难以达到的预期目标。

3.我国应用工业工程的意义

在我国,50 年代开始实行工业化建设以来,一些领域中不同程度地用到某些属于工业工程范畴的方法。但工业工程在我国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工业工程人才,其应用既不系统也不普遍。1990年后才成立了有关学术组织,一些高等院校开始设置工业工程专业,一些企业等组织在应用中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目前,我国的生产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普遍存在着消耗大、成本高、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我国曾推行过许多管理技术,但单项地推行不足以解决系统的问题,而工业工程强调的是系统整体的优化, 从提高系统总生产率的目标出发, 统筹分析,合理配置,寻求最佳的设计和改善方案。听以有人把工业工程形容为确诊企业症结的“诊断术”; 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健身术”;提高企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 点金术” 。我国的一些机械、电子、汽车、飞机制造等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的实践证明,它对挖掘企业潜力、提高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些专家研究认为,结合我国国情,企业应用工业工程可以在系统规划与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效率工程、质量控制与保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营销工程、工业安全与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设施规划范文6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设计;探讨

1 公共设施的概念

目前,各国学者对公共设施所界定的含义差别很大。克莱尔认为:“公共设施就是指城市内开放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

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公共设施包括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的设施等等。综合分析以上相关概念的要点,我们可以看出,公共设施主要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交通、文化、娱乐、商业、广场、体育、文化古迹、行政办公等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品种和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从历史上看,公共设施最早可追朔到上古时代祭祖祭天的公共场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市排水系统,古奥林匹克竞技场等都属于当时的公共设施。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意义的城市兴起以后,公共设施变得更加普及,如十六世纪威尼斯的圣马克广场蚀刻版画所表现出来的景象。但是在人本主义理论兴起以前,公共设施在设计时很少考虑到人的特殊需要,也没有从人文关怀的深度去考虑。有的公共设施仅仅考虑了实用和经济,有的只是彰显了对王权和神权的崇拜,它们很少关注人,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了。

当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心里学派兴起以后,人们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开始逐渐认识到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而设计。公共设施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欧美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因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力量比较强大,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比较大,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比较完善;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公共设施的发展比较落后。我国的公共设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虽然古代的神庙、集市,封建社会的城市、庙宇、码头等公共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经济比较落后,公共设施的建设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注重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关注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通过兴建广场、步行街、城市绿地、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满足了人民的需求。

2 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点

公共设施规划设计的要点在于研究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现代人三者的关系,具体的探求对象为:空间、行为及设施要素组成的行为场所。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关系密切,公共设施是促进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道具,起着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的作用,帮助人们相互间清新自然的交往,是丰富市民生活、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公共设施规划设计还可以协调城市内各个建筑单体存在的不和谐,使城市空间变得亲切并适宜居住。

城市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充分考虑到它们的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提高其整体的艺术性,还能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内涵,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布局合理、设计周到的一系列城市公共设施能使市民和游客切身体会到来自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赋予该城市与众不同的城市形象和魅力。适宜的公共设施形象对于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更具人性化的设计可促使人们比以前更依恋和热爱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在为杂乱无章的环境与紧张节奏的生活所累的今天,人们对富于人性化的设计是迫切需要的。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更为人们所称道。那么什么是人性化设计呢?人性化设计即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了解人的需求,设计出尊重人文关怀的产品。公共设施是当地居民的室外活动设施,具有人性化的设计能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心,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的潮流与趋势,是人与设施、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公共设施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就是包含着人机工程的设施产品设计,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就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建立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保护人的健康。作为公共设施在设计制造时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也就是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注重公共设施在安全、方便、舒适、美观等方面的评价,即以人性化的最大需求为主。

3 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影响因素

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设施本身的因素。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表现,说到具体上应当包括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通俗性、材质感、识别性、和谐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我们可从以下四个因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域文化、使用人群来分析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3.1 公共设施规划应该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

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应注意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顺应自然环境,又要有节制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通过具有人性化设计的公共设施这一中介,达到“天人合一”(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的和谐统一)、例如:济南黑虎泉的公共设施设计,就巧妙的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了人性化设计。

3.2 公共设施规划时需要考虑人文环境的因素

任何一个地区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如果不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差异,不研究民众心理与人类社会学、就不能在设计出符合人文环境的人性化公共设施。除了理解设施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和民族风情的解读。人文环境主要从建筑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

3.3 公共设施规划应该考虑地域文化的因素

公共设施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东方与西方、国家与国家文化存在着差异,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现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作为为人们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自然就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

3.4 公共设施规划还应该考虑使用人群的因素

城市中的公共设施以其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的双重功能,方便市民和美化城市。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如在人行道上开辟盲道,在入口楼梯两侧开辟轮椅通道,这些都是考虑到残疾人需求的人性化设计。如何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如何使他们在使用设施时感到方便、安全、舒适、快捷,是我们进行人性化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知识[J].上海城市规划,2011,(03).

[2] 王琦.城市生态化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艺术.生活,2009,(05)

[3] 王晓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1,(01).

[4] 谢如红.关于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形象的几点思考[J].美术大观,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