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设计范例6篇

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范文1

关键词:仿古建筑;木结构;混凝土结构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4-0121-02

收稿日期:2006-02-25

作者简介:邓晓春(1973-),女,199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内聘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 引言

中国古建筑虽然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但其独特的结构方法和布置规模始终没有改变,并且是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一门建筑学科,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式传统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材料选用、平面处理和艺术造型等方面都有许多自己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木结构在防火与防腐方面的缺陷也日益明显,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仿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成为可能,这也是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代仿古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改变了传统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组合为主的受力系统,吸收了传统中国古建筑风格的精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将传统古建筑的造型、部件等,作为装饰效果,从而达到建筑上的仿古目的。以下本文将就某工程实例对此种建筑的结构设计谈几点体会,能为同行在设计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

2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架为主的一种结构方式,平面布局内向含蓄,层次丰富,均衡对称,空间布局灵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很早就实行了模数制和构件的定型化,对于建筑整体到局部的形式、尺度和做法都有相当详细的规定。中国古代建筑还独创了斗拱的结构形式,并充分运用色彩的装饰手段,使建筑物显得庄重而华丽。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有“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屋顶形式有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和复合顶。

3 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

现阶段的仿古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木结构,为了达到油漆彩绘之后与木构架相同的外观效果,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具有以下特殊要求:

3.1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各受力构件的规格需满足古典建筑的模数要求,传力体系的构成极其各构件的尺度和形体完全仿照古代木结构中柱、梁、枋、檩的相应做法。

3.2屋面造型要求

屋面变化显著,造型要求高,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使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形成了曲线优美、出檐深远的特征,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

3.3建筑中有大量的具有独特装饰作用的结构构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斗拱和雀替。

斗拱:斗拱中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错落搭建的船形木块叫做拱。斗拱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特有的型制,它位于木结构梁和柱子之间,具有传导屋面荷载、加大屋檐挑出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吸收地震能量等结构作用和装饰作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对于仿古建筑而言,因主体结构为钢筋;昆凝土,装饰常常成为斗拱的主要作用。

雀替:用于额枋(檐枋)与檐柱相交处,近似于三角形,表面有雕刻装饰的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具有辅助拉结和装饰双重功能。

4 工程实例

4.1工程概况

开福寺位于长沙城北,它是一座殿字宏伟、气势非凡的千年古寺,具有“三湘名刹”之称。开福寺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有的寺院规模已不能满足佛教事业的发展需要,自2004年开始修复扩建,大悲殿的建设就是其扩建工程子项之一。大悲殿为南方单层双重檐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200m2,总高度25m,面阔七间,共37.8m,进深六间,共30.6m。屋顶形式为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铺盖,飞檐翘角,气魄雄伟,檐下为七踩斗拱。室内采用“露明造”,使空间更高大、更宽敞。该建筑采用了钢筋;昆凝土仿木结构。

4.2大悲殿的结构体系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用SATWE程序进行整体计算,主受力框架用PK程序复核计算配筋。结构方式按照古建筑中的“叠梁式”,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其传力途径也明显不同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屋面荷载通过T形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再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通过最底层的梁传给框架柱。主受力框架立面详见图1。由于大殿建成后需供奉大尊佛像,故殿内抽掉了两根里金柱,使相临柱子间跨度分别达到了19.8m和18.6m。建筑平面图详见图2。这么大的跨度在传统古建筑中是罕见的,而为了保持室内“露明造”的完整性,在15.5m标高处设3根断面为400x1200的交叉转换梁(位于4轴、5轴、C轴上),共同支撑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体系。

4.3屋面板的设计

木结构的屋面木基层是由望板和椽组成的,这就使得仿古建筑的屋面板截面形式为T形,单向受力,板肋之间的距离很近、肋高较小见图3,加上屋面陡峻图4(大悲殿屋脊处为九五举)、造型复杂,屋面一次性全现浇施工难度很大,支模困难,混凝土浇注质量和外观效果均难保证。故将屋面板设计成叠合板,先预制单块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板(或几块T形板组合)作为底模,再在底模上绑扎钢筋网,用细石混凝土浇注叠合层,完成后二者形成整体共同受力。设计时按叠合前和叠合后分阶段对T形板进行强度计算、抗裂验算、挠度验算。分别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受力要求。

4.4斗拱和雀替的设计

在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中,斗拱是作为受力构件还是纯装饰构件?采用木结构还是钢筋;昆凝土结构?这就值得探讨了,笔者在考察其他仿古建筑时了解到其斗拱大多是采用钢筋;昆凝土预制构件,各级斗与拱之间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尺度较大时)或座浆连接(尺度较小时),斗拱在结构中为受力构件。这种做法的主要缺点是做工较粗糙、不美观,而且前者由于构件数量太多防腐和维修费用较高,后者受力不太可靠。故本工程的斗拱采用木结构,且仅作为装饰构件,不考虑其受力。屋檐荷载通过斗拱上方的现浇;昆凝土桃尖梁以及斗拱中间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传给剪力墙下方的额枋,斗和拱在桃尖梁施工前安装就位。

雀替仅作为装饰部分,不考虑其受力,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用定型模板在施工现场制作。主体结构施工时在相应位置留设预埋件,预制的雀替通过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额枋(檐枋)和檐柱焊接连接。

木斗拱与混凝土的预制雀替都是作为装饰构件,与主体结构不是一起现浇成型,但采取了上述方式与受力构件连接后,再经过油漆彩绘处理,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完全达到了传统木结构的艺术效果。建成后的大悲殿入口屋檐照片图4。

5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木仿古建筑,因组合形式变化大,构件形状复杂,其空间梁板的形状定型和模板、钢筋施工是最大的难题,给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探讨了一些新的思路,力求用现代的构造和装饰处理,还原其传统古代建筑的风格。大悲殿于2004年4月完成设计,同年5月开工,2005年年底建筑竣工图50

参考文献:

[1]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3.

古建筑设计范文2

【关键词】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现代建筑设计;意义

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改变。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现代建筑不仅要满足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还要进一步提升其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还要满足人们日益上升的居住要求或者工作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学习和继承,并将之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现代建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并对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有效满足,提高现代建筑的舒适程度。

1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

1.1我国古典建筑在结构与形式上的特点

我国的古典建筑大多采用木材、砖头、泥巴、瓦片、石头等材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材料在古代比较容易获取,可以节省建筑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效果。以木材为主的建筑外墙不仅可以抵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将建筑内外的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使得建筑物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古典建筑具有自身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由于取材大都直接来自大自然,因此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感受,此外古典建筑的布局讲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强调居住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1.2古典建筑中对色彩的运用和思想

古典建筑中代表国家或者政府的建筑大都采取鲜明的色彩,一般皇家会选用明黄或者大红作为服饰颜色,而官家建筑大都选取颜色较深和红色或者黄色等,这一方面是为了达到醒目、引人注意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强调官家的威严。在所有的古典皇家建筑中,以北京的天坛、故宫等最具有代表性,这些建筑充分显示了建筑在简单的实际效用以外蕴含的深厚内涵。

1.3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古典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不仅对建筑本身进行全盘思考与设计,还要对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考察,并结合建筑周围的环境来设计具体的建筑样式和材料等。为了使建筑物达到一个更好的使用效果,与周围环境融入无间,进而为居住者带来精神上、物质上的享受,古代建筑者会根据周围环境进行风水勘察。这个现象表明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敬畏之心,在实施建设的时候力求将自身建筑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机融合,使得居住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感,并促使大自然对居住者的性情、人格、情绪等多方面内容产生积极作用,促使居住者达到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居住状态。

1.4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对人的关注占据核心地位

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最主要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这体现在古典建筑的多个方面。首先古典建筑内部对窗棂、大门、游廊、后院等地方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人的需要,窗棂大都采用网格或者扇形,这样不仅有利于通风换气,而且扇形的窗户可以为居住者提供一幅自然的美景。建筑内部不仅将各个具体的建筑物进行合理规划,进而达到一种疏密有致的效果,形成完美的层次感和纵深感,同时还会在建筑内根据需要种植多种花卉草木,使得建筑物内部在一年四季都不会枯燥单一。常见的种植物包括草本花卉、木本花卉、落叶乔木、四季常青的植物等等,总之通过这些植物的种植来填补建筑内部的空隙,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自然风味,还可以为居住者提供一些有用的食材或者其他材料。

2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

2.1现代建筑设计继承发展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现代建筑除了要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或者工作需求,还要强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共存,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充分的运用和发扬。这样一来,就可以将现代建筑中对居住者或者周围环境存在较大冲突的地方进行修改,保证现代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宽敞的工作或者居住环境,还要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大肆破坏,采用科学的建设方法充分保护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减少建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建筑垃圾,促使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和谐共存的良好局面,进而促使建筑物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自身作用。

2.2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运用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对称思想

古典建筑不仅追求与周围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对自身的构造、样式进行了科学设计,通过对建筑的整体布局和构思,使得建筑物在外观上形成一种特别的美感。古典建筑中运用的较为广泛的一种思想就是对称,对称体现在古典建筑的多个方面,最常见的包括门有两扇、窗户的对应、座椅、装饰等物品,在建筑的整体布局上,则体现在中轴线的设计,各种建筑物沿着中轴线对称分布,这样就使得古典建筑无论是从整体上看还是从局部来看都具有高度的对称美学,使得建筑物达到一种稳定、坚固的状态。现代建筑可以在对应部位开展对称设计和施工,有的建筑物可以在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到对称效果,比如建立两栋互相对应的建筑,也可以在建筑的局部进行对称设计和施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对称思想要充分考察周围环境和建筑使用要求,避免一味追求对称进而破坏了建筑的使用功效和外部美感。

2.3现代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风水观念

古典风水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但是其中也包含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因此现代建筑设计者要懂得区别运用,剔除其中的封建迷信内容,找出对建筑设计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和内容,并结合现代建筑的实际需要开展合理运用。一般来讲现代建筑在考察建筑物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的具体选址方面可以借鉴运用传统的风水思想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建筑提供一个良好的位置,并满足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此外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当代建筑设计者需要学习并加以运用的,通过对现代建筑的考察不难发现,众多的现代建筑大都存在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大幅破坏,这样的建筑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发挥出自身效用,但是很难维持一个长期的使用周期,因为无法与周围环境达成一个和谐共存的关系,就会对建筑自身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建筑物难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或者工作需要。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拥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方式,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各种建筑设立理念、美学观念、选材方式等都是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展的。基于此,现代建筑设计者要根据自身的建筑需要,继承发扬传统建筑中的核心思想和内容。分析现代化建筑在实际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如何灵活应用古典建筑设计手法、设计理念以及设计要素,从而在保留古典建筑设计精髓的同时满足现代化的建筑需求,最终促使建筑物不仅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同时还可以保持良好的神审美性与艺术性。现代化建筑设计要对古典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剔除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找出其中蕴含科学思想的内容和设计理念,并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有强,杨雪.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8):102-103.

[2]陈静.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1):39-39,40.

[3]王雪峰.浅议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居住景观设计的启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4):3251.

古建筑设计范文3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设计 特点 现代建筑设计 影响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在人类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思维与智慧,还反映出人们精湛的建造工艺与技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吹雨打,虽然一些园林建筑的原貌难以再现,但是现代人仍旧可以从保留下来的园林实物中,充分感受到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独特魅力,尤其是通过园林建筑空间的特殊组合方式,以及园林外部环境的处理技巧,可以领悟到古典园林建筑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设计的风格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完全可以借鉴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因地制宜地创新建筑风格,同时也将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

一、匠心独运的古典园林建筑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内涵丰富,其中不仅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因而古典园林建筑不仅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延伸。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匠心独运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是在建筑的选景方面,充分体现了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互动性。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如何充分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要仔细考虑园林景观的总体布局规划,提高园林建筑的和谐性与统一性,这样才能让人们从视觉上感受到园林建筑设计的魅力,当置身园林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身心舒畅。在某种程度上说,园林建筑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光芒的艺术品,在结构、线条、色彩等方面都蕴含着很多的艺术张力,讲求动静的结合,通常使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来达到和谐多变的艺术效果。

第二点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非常重视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常借助人工的力量与智慧,创造出和自然景色相符合的景观,这样虽然是人为的造景,但是和天然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古代园林建造上不仅要设计合适的建筑物,通常还要开凿水池,建造假山等,用人工来再现自然美景,很多景观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第三点是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视空间的应用,通常以小空间展现大艺术。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师们通常会对自然中的景观加以特征化地提炼和剪裁,尤其是将自然界中的峰峦沟壑进行重新地整合,应用到园林中来,利用小空间彰显出被浓缩化的自然美景,于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无限的风貌。

第四点是对园林空间的巧妙运用和处理,不仅给园林的总体风貌平添了很多的魅力,而且还强化了园林与自然的融合之美。在处理园林的空间上,设计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科学处理空间比例关系、调整具体细节的尺度、景致设计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变化。在设计中,利用明暗关系的变化和虚实相生的效果,促进园林中各个景致的有效衔接。以动景衬托静景,以静景突出动境也是比较常用的空间处理方式。

二、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的途径

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的技术手段、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着实影响着园林整体美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充分借鉴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手法和建造理念,并运用现代的材料与科技,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理念、同时又可以体现古典风韵的建筑来。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形式的影响上。古典园林建筑总体来说具有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特征,其中也蕴含了很多的艺术元素。现代的建筑设计将这种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抽象理念的结构方式,在注重审美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功能特征的变化,变古典建筑的被动式语言为主动式的建筑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与古典的建筑设计形成一种有距离的继承与创造,同时也在纵深层次体现了建筑设计以自然和人文为本的核心理念。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结构形式包括很多种类型,例如概括、变体、解构、重构等,现代建筑中在形式上完全将这些古典的形式进行了概念化,取其神而不取其形,并在现实中获得了很好的设计效果。苏州新博物馆屋顶饿设计方案就比较新颖,在其核心灵感则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现代建筑通过材料和技术方式的创新将古老的建筑形式进行了时代化的革新。

其次体现在意境的影响上。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非常讲求意境上的和谐,追求与诗画艺术相通的审美境界,现代建筑也深受这种艺术思维的影响,很多建筑在设计的时候也力求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艺术氛围,一次体现建筑的内在神韵,使人们居住其中体会到建筑的灵魂美。在上海的浦东新区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相邻的喜马拉雅中心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应用了古代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将山水情结融入到建筑的总体设计风格中,理念的抽象化也彰显了现代人独特的设计思维,并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园林建筑范畴,体现了现代建筑返璞归真的绿色理念,让都市人在钢筋水泥中时时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该中心独具匠心的林结构是大自然的象征,同时在建筑结构的上部还有一个花园,这也是立体山水园林理念最生动的体现,不仅展示了现代人的智慧,也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祈愿。

第三点体现在建筑造景方式的影响上。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的造景方式主要包括主景、配景、对景、夹景、分景、隔景、框景、漏景、添景、借景等,这些方式丰富了园林建筑的表达效果,也适用于现代建筑的造景设计上,不仅可以给现代建筑增添一种艺术的美感,同时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身心放松的机会,不仅愉悦眼睛,还愉悦心灵。例如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经在北京设计了两幢建筑,一个是北京香山饭店,一个是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前者充分把中国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设计方案结合到一起,形成了非常和谐的建筑风格。后者在造景的设计上也充分融入了江南园林的建筑意境,在建筑内部中央设置了水池,金鱼游动,石头奇特,富有动静结合的美感。在大堂的两侧有高大的翠竹为庭院增添了自然的风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方式非常多样,且每一种设计理念都蕴含着一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很多的古典园林建筑还体现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同时建筑的建造工艺和技法也非常的精湛,将这些优点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来,可以提升现代建筑的设计魅力,同时提高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程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建筑设计师还是将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获得了非常完美的建筑设计效果,同时也为人类的建筑史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李洪恺.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2(3)

[2]窦以德.建筑设计方针一席谈[J].建筑学报,2005(1)

[3]郑正球.建筑空间形态之占领与围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2)

古建筑设计范文4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国的哲学文化一直认为人与自然不是敌对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而且还能满足现代人在生活上与民俗上的品质追求。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上,这充分表现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与人文观念。

中国的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直接运用和有理有节的选择性运用,促使现代建筑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例如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的结合,既丰富了文化内涵,也适合现代的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与审美意识,即建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住宅。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益于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的传统元素内容包括构件.符号.装饰.色彩等。构件、符号、装饰与色彩是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形式因素。坡屋顶、木构架、斗拱等,由受力形式与结构形式而产生并受其制约。随着技术、结构及材料的更新发展,传统的构件、符号及装饰,在提炼与简化形式中得到延续与发展,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强烈的程序感和对称均衡的层次,从城市规划到建筑群布局都是如此。中国传统建筑的每一单位,基本上是一组或者多组的围绕着一个中心空间(院子)而组织构成的建筑群。这些建筑布局的秩序与建筑的院落组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是常见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与室内装饰中,不仅体现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且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气质。在古代人们喜欢采用吉祥如意的装饰手法,利用字与字的谐音,图案与图案寓意,暗喻吉祥的含义等。而现代的建筑设计是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加以大胆创造,使其既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色,又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满足现代居住要求的崭新建筑。至今有许多建筑的设计依然看得到中国传统元素的影子。

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建筑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建筑往往能够作为传承传统文化沉淀的承载物,即建筑设计的理念往往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统一为整体,互为因果。传统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表现在过去与现在建筑设计相应的技术,没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没有具有中国气息的现代建筑设计。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应用得知。例如武汉的黄鹤楼就是完全采用了我国传统古建筑的形式,一如众多的文学、绘画作品所描述的优美形象。

中国传统元素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建造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有机地吸收中国古代建筑中对“天时、地利、人和”过去哲学思想的应用,将环境与物质技术处理与科学运用,完美的统一起来。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继续传承与发扬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涵养的建筑,这是对待古建筑,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在很多时候古建筑往往充当历史的晴空表,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是最真实的还原,有了这样的思想意识,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更加有利于在相待建筑设计中进行更有深度的创新。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深厚,而要将文化精髓融入到有形的现代建筑中,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1).中国传统文化的客观性。在学习古代建筑文化的时候,需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自然资源.地质地貌特点.气候特点.技术水平等等为参考。因而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要将这些客观性条件考虑在内,再加上现代的科技与时代性,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2)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刚正稳重,端庄轩昂为主,讲究规矩、规范和秩序,这种建筑文化是根源于以儒家文化为精髓的传统文明内涵的,使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庄严与雅致的特点。在传统建筑的室内装饰中以文家具、字画、古玩、器皿和背景等方式进行巧妙的布置搭配,从而造成含蓄而清雅的室内空间,这又体现了道家思想文化悠悠的中庸和谐的禅境。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师创作的源泉,也是设计理念创新的基础。

结语

古建筑设计范文5

【关键词】木结构;古建筑;设计

一、木结构古建筑的火灾特点

1、燃烧强度大

木结构古建筑的建筑构件大多采用松、杉柏香樟等含油木质材料制作,木材用量多,火灾荷载大,而且年代久远,特别是寺庙建筑常年香火缭绕,木构件极为干燥,加之表面涂刷油漆,火灾时,燃烧猛烈,火场中心温度可达 1200 度以上。

2、火势发展快

木结构古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焰、热烟气在室内向上升腾,首先沿着殿堂垂直布置的木构件,以及悬挂的垂幔、幔帐、柱棉、飘带、天帐等装饰品迅速向上蔓延。火灾蔓延至屋顶部位后,又会迅速沿屋顶向水平方向发展蔓延,再加上室内空气对流条件好,极易造成全面燃烧。同时,大多数木结构古建筑相互毗邻,通廊相连,火势一旦突破着火建筑门窗会引起延烧,强烈的热辐射也能导致毗邻建筑着火。

3、屋顶易倒塌

木结构古建筑发生火灾后,其倒塌的规律一般是屋顶首先倒塌,墙柱后塌。这是由于古木建筑火灾首先是垂直向上蔓延,且其屋顶的屋架、桁、檩等构件截面积较小,而柱、梁截面积较大。火灾时,古木建筑整体倒塌的时限持续时间较长。

4、文物易受损

木结构古建筑不仅自身价值无法估量,而且其室内通常还珍藏有大量经典、书画、匾额等各类古代艺术珍品。火灾时,木结构古建筑本身及室内文物极易受到破坏,甚至直接被大火烧毁,而且用水扑救还会使木构件加速腐朽,忌水的文献史料、泥塑、唐卡、壁画等也会遭受损坏。

二、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的原则

1、预防火灾发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建筑内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剧增,火险因素随之日趋增多,如果疏于防火管理,极易引发火灾事故。通过建筑防火设计工作,合理确定与古建筑使用功能相匹配的建筑耐火等级,严格控制建筑内可燃、易燃物和内装修材料,设计安全可靠的供电、供气、供油、供热系统,可以提高古建筑本身的安全度,有效预防古建筑火灾发生。

2、防控火灾蔓延

原有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中大多没有防火间距的概念,当古建筑某一部位着火时,极易迅速蔓延。通过在建筑防火设计工作中,应用防火间距和防火分区分隔技术.合理确定建筑防火划距,严格划分防火分区,设置避难空间,充分利用防火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防火阀、防火封堵材料等防火分隔设施,可以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严防火势蔓延甚至“火烧连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3、畅通生命通道

木结构古建筑一旦起火并失控,其产生的火焰和高温、有毒烟气将对建筑内生命造成严重危害。在此情况下,如果古建筑缺乏必要的安全疏散措施,建筑内的人员将来不及疏散逃生,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通过在古建筑防火设计中工作中应用,应用安全疏散和烟气控制技术,合理设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急照明装置、疏散指示标志等安全疏散设施和自然排烟、正压进风、机械排烟等防烟排烟系统,可以保障人员安全疏散,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人员伤亡。

4、创造扑救条件

木结构古建筑起火且扩大成灾后,需要消防力量及时、有效处置。因此,通过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用平面布置技术,合理设置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消防登高场地等建筑灭火救援设施,可以确保火灾时消防人员及各类消防车辆、装备能够顺利靠近或进入古建筑实施灭火救援,及时、有效的扑灭火灾,抢救遇难人员。

三、木结构古建筑防火改造设计的主要内容

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涉及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建筑结构和耐火等级、建筑材料防火、防火分区分隔、安全疏散、防烟排烟、消防设施、建筑防雷等建筑防火技术方面的设计。

1、总平面布置

木结构古建筑的总平面布置要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一是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等,从周边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建筑位置。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储存区(包括露天储存区)、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三是为了防止火灾时因辐射热影响导破火势向相邻建筑蔓延扩大,并为火灾扑救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总平面布置中,应合理确定古建筑与各类建(构)筑物、堆场、储罐、电力设施及电力线路之间的防火间距。四是应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考虑扑救火灾时必需的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和消防扑救面。

2、建筑结构防火改造设计

建筑结构的安全是整个建筑的生命线,也是建筑防火设计的基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研究建筑防火措施、规定不同用途建筑物需采取相应建筑防火措施的基本依据。在建筑防火设计中,正确选择和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防止建筑火灾发生和阻止火势蔓延扩大的一项治本措施。现存木结构古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可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在木构件表面涂刷防火涂料做耐火保护层;对木结构做耐火吊顶和防火保护层包敷等等。

3、建筑材料防火改造设计

木结构古建筑中的建筑材料绝大部分是可燃的,而且由于涂刷油漆,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给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威胁。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或阻止、延缓火灾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危害,必须对可燃建筑材料的使用及其燃烧性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木结构古建筑材料的防火改造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对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与电气线路或发热物体接触的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进行阻燃处理;楼梯、通道和供人员疏散的走道内应采用不燃材料。

4、防火分区分隔设计

木结构古建筑的建筑空间大,火灾时燃烧面积大,蔓延扩展快,因此在建筑内实行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可有效的控制火势的蔓延,既利于人员疏散和扑火救灾,也能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区是指在同一水平面内,利用防火隔墙、防火卷帘、防火门及防火水幕等分隔物,将建筑平面分为若干个防火分区、防火单元;竖向防火分区指上、下层分别用耐火的楼板等构件进行分隔,对建筑外部采用防火挑檐、设置窗槛(间)墙等技术手段,对建筑内部设置的敞开楼梯、中庭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等。

5、安全疏散设计

人身安全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的消防工作理念必须始终贯彻于整个消防工作,从特定的角度上说,安全疏散设计是木结构古建筑防火改造设计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保证建筑内的人员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是一个涉及建筑结构、火灾发展过程、建筑消防设施配置和人员行为等多种基本因素的复杂问题。安全疏散设计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建筑内人员疏散完毕的时间必须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

木结构古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点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紧急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位置和疏散距离。基本要求是:每个防火分区内最好保证有两个安全出口;疏散路线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多层古建筑保证房门到最近楼梯的行走距离限值;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疏散宽度应保证不出现拥堵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清晰的空气高度内为人员疏散提供引导。

6、防烟排烟设计

烟气是导致木结构古建筑火灾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的控制火灾时烟气的流动,对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以及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火灾时,如能合理的排烟排热,对防止建筑物的轰燃、保护建筑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技术措施。烟气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和选择合理的防烟、排烟方式。划分防烟分区是为了在火灾初期阶段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有组织的将烟气排出室外,使人员疏散、避难空间的烟气层高度和烟气浓度处在安全允许值之内。防排烟系统可分为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防烟、排烟是烟气控制的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合理设计防烟、排烟系统。

总之,木结构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建筑易于起火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木结构古建筑的设计,有效预防和减少古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火灾事故损失。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5

[2]郭白莉,刘兴.现代技术下的木结构建筑[J].华中建筑,2006,24(7):75―88.

[3]翁文国,范维澄.中国古建筑防火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9(5):20―22.

作者简介:

古建筑设计范文6

关键词 古(仿古)建筑;雷电防护;防雷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7-0173-02

0 引言

为努力建设文化大县和在全国群众文化先进县中舞好传统文化的龙头,浦北县县委、县政府决定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建设浦北县城文昌塔。整个项目由某古建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然而他们并非专业防雷设计单位,对防雷接地设计较为随意,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差,因此,我公司针对项目仿古建筑物的特点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有针对性地对浦北县城文昌塔仿古建筑物进行了雷电防护设计并对工程进行了实施。

浦北县文昌塔仿古建筑物为观光塔,是全国的第五座文昌塔,但其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文昌塔。塔共9层,结构高度为48.88m,结构体系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与现代建筑物相比,仿古建筑物外形结构复杂,防雷装置安装不容易。

1 文昌塔仿古建筑物防雷类别的确定

根据规范“古建筑的防雷,根据其文物价值与雷害后果分为三类:第一类:部级重点保护的古建筑。第二类:省、自治区、直辖市保护的古建筑;第三类:其它古建筑”及“古建筑防雷装置的选择与构造要求,对一类古建筑,应专门研究;对二类古建筑,应按第一类民用建筑考虑;对三类古建筑,应按第二类民用建筑考虑”, 浦北县文昌塔仿古建筑物为三类古建筑物,其防雷等级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考虑。

2 文昌塔仿古建筑物防雷措施

目前古(仿古)建筑物设计主要采用的技术标准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及《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在进行防雷设计时应该根据建筑物所处环境,气象地理条件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防雷设计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既包括建筑物本身,又包括建筑物内部的设备及人员,以及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及树木。其防护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安全,如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火灾,甚至人生安全。针对文昌塔的防雷要求,我们分别从现代防雷技术的三个方面外部防雷保护、内部防雷保护和LEMP防护进行设计和施工。

2.1 外部防雷保护

外部防雷主要是指防护建筑物及室外设施免受直击雷的危害所采用的外部防雷装置,主要有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由接闪器接闪雷电通过引下线引流到接地装置,并能过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散流到大地中去。

2.1.1 避雷针、避雷带的装设

由于文昌塔有她独特的建筑风格及建筑美学,所以在屋顶的避雷针及各层的避雷带必须与文昌塔浑然一体。

避雷针:利用塔顶的金属宝顶(金属层厚度大于4mm)作为避雷针,安装在文昌塔的塔顶、金属宝顶底座采用Ф12热镀锌圆钢与3根引下线柱结构钢筋可靠焊接作为接闪器泄流通道。

避雷带:在文昌塔的塔顶,采取Ф12热镀锌圆钢沿琉璃瓦轮廓弯曲敷设,形成环形避雷带。避雷带,支撑卡明设(各支架采取防水措施,孔内空隙用高标水泥浆填实到孔口,在孔口封灌防水胶);避雷带必须与3根引下线柱结构钢筋焊接;

2.1.2 引下线的装设

引下线是雷电流的通路,根据分流原理,引下线数量越多,每根引下线所通过的雷电流就越小,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雷电反击及二次雷电的危害,因此应尽可能多的设置引下线。对于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不大于18m的要求,塔半径为8m,应该设置3根避雷针引下线,引下线沿塔均匀布置;利用塔楼外侧3大结构柱内的2根Ф16mm以上规格主钢筋作为雷电泄流引下线,通长焊接,并在各层平台上用Ф12mm的热镀锌圆钢从2根Ф16mm柱主筋焊出预留点,供各层避雷带接地用,同时在一层外侧的引下线在距地500mm处预留测试板或盒。

2.1.3接地体的布置

根据浦北县文昌塔《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昌塔所建场地自上而下主要由平均厚度0.48m的素填土,主要成份粘性土和较多砾砂颗粒;平均厚度13.92m的砂质粘性土,主要成份粘性土和含较多石英粗砾砂颗粒;平均厚度7.12m强风化花岗岩组成;采用文纳四极法测出视土壤电阻率高达2 500Ω・m,土壤电阻率较高。而某古建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 1欧姆,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这一设计对于技术经济来说十分不合理。众所周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主要由接地体的几何尺寸和土壤电阻率确定,对降低文昌塔的接地电阻,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与方法:

1)充分利用建筑物自然接地体,将混泥土基础钢筋通长焊接并采用40×4热镀锌扁钢引出四个点与人工接地体连接,这在技术上是容易实现的,而且节约钢材;

2)深井接地措施,在水平接地体四周增设垂直接地极是降低接地电阻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水平地网四周增设4口30m的深井接地极,作为降低电阻值的主要措施;

3)施放接地降阻剂,根据计算垂直接地体接地电阻的公式 知道,当使用降阻剂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直径,从而使接地电阻减小,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R接地电阻,为土壤电阻率,L为接地体长度,r为接地体等效半径。

2.1.4 侧击雷与球雷的防护

古建筑物防侧击雷,要根据所在地地理位置来决定。对于周围空旷,或建在山区的古建筑物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实需要的可以每隔6m沿建筑物四周设置圈式防雷均压带,并使均压带和建筑物四周的所有金属物均与防雷接地可靠连接。防球雷的最好措施是安装金属屏蔽网并可靠接地,最低要求是把建筑物的所有门窗都装上玻璃,使其没有孔洞,以防球雷沿孔洞钻进室内。此外,还应注意附近高大树木引来的球雷,要考虑树木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文昌塔建立在文昌公园的至高点,塔高9层,结构高度为48.88m,属于独立的仿古高塔,塔身的上部应有防侧击的措施。除顶层装避雷带外,为防侧击雷在各层檐安装避雷带。如图2所示,采取Ф12热镀锌圆钢沿各层琉璃瓦轮廓弯曲敷设,在塔楼各层屋面形成环形避雷带,避雷带,支卡明设(各支架采取防水措施,孔内空隙用高标水泥浆填实到孔口,在孔口封灌防水胶);在不同标高将防侧击雷的避雷带与从结构钢筋焊接引出的Ф12热镀锌圆钢焊接。文昌塔四周5m内无高大树木。不存在雷击树木对文昌塔的反击问题。

2.2 内部防雷措施

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屏蔽、加装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针对文昌塔主要如下措施:

1)等电位联结:在电源进线配电室处间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MEB。将设备机壳、电源PE线、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线、较大的金属物以及从LPZOA区进入LPZO1区的各类金属管就近连接到端子或等电位连接线上,楼梯金属扶手、等电位连接端子采用-40×4镀锌扁钢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2)屏蔽:对进入文昌塔的电源线、信号线等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在低压电源架空电缆埋地前,应安装符合Ⅰ级分类试验的电涌保护器。信号线在室内进入设备端安装适配的信号电涌保护器;

3)防接触电压危害:每条引下线,在地面以上1.8米加装绝缘套管,以防止接触电压对人员的伤害;

4)防跨步电压:在地面下,围绕建筑物四周做闭合环形接地体,在该接地体包围的地面上电位基本均衡,防止了雷电流入地后产生的跨步电压对人员的伤害。引下线与接地体间的接地引线、接地体的敷设,要符合GB50057-94第4.3.5条的规定。

3 检测

为更好的做好防雷安全保护工作,应建立定期技术检测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实施避雷设施跟踪技术检测,每年至少检修一次,以防人为和非人为因素破坏。

4 结论

现代防雷技术强调的是全方位防护,综合治理、层层设防,把防雷看作一个系统工程。文物古建筑是国家重要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原性,古建筑的防雷安全工作并非小事。因此,避雷设施建设应是文物保护基本建设的项目。全社会都应当增强古建筑雷电灾害忧患意识,切实做好古文物建筑的防雷安全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纪天斌主编.故宫消防.紫禁城出版社,2005.

[2]古旧建筑防雷设计与施工技术方法.

[3]石拥军,等.古建筑物防雷略论,2004.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版).

上一篇离思

下一篇标志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