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范例6篇

古建筑

古建筑范文1

【关键词】仿古建筑;城市建设

一、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在封建奴隶社会时期,木构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主流,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建筑技术的长足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枚举。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时伦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二、仿古建筑的基本定义

所谓的仿古建筑是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

现今的仿古建筑物一般都是由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建成的,并使用适当的方法使其达到仿古的目的。一般人认为,完全按照古建筑的外观来建筑新的建筑物就是所谓的仿古建筑,其实不然。对于仿古建筑要满足一下三个要求:

a 建筑物必须存在以下三个部分,即台基、屋身以及屋顶,而且建筑物的主题部分的屋顶必须是传统形式。

b 台基、屋身以及屋顶之间的比例必须与古建筑物的比例相接近。

c 建筑物的外观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股建筑的结构特征及装饰风格。

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可被 称为是仿古建筑。不可以将那些只包含了一点传统建筑物的色彩,或者那些在建筑风格上与传统建筑物有点相似的新建筑物就称为仿古建筑。

三、仿古建筑物的特点及设计要求

1、仿古建筑物的特点

1)主要材料

古代建筑多数都是以木材作为建筑的主材料,所以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可以看出,古代的建筑是由台基、园梁、山墙、廊壁等要素共同构成在结构上软性连接,富有韧性。古代建筑墙体是不承重的,可以敞开也可以是幕墙,到处是隔而不断的流动空间。

2)平面特征

古代建筑一般都是以打木桩作为建筑的主体,木桩的范围是以这个建筑物的有多大,然后再设计怎么安放,建筑物的大小是以间的大小和间数的多少来定的。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因此,建筑物的开间一般为单数,而且以开间越多为等级越高。

3)建筑群体

以庭院和由间形成的,层层渐进,古代建筑视角丰富与花样多变。在群体上讲究点、线、面的合理布局,强调有层次、有主次、有广度、有深度、有变化的审美理念。特别讲究中轴线的确立,古建筑的群体布局,大都采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重点建筑置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置于两侧,既突出重点,又保持严格的对称和均衡。

2、仿古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

如今的仿古建筑物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是木结构,为了使得建筑物在装饰之后的外观效果能达到模结构的程度,仿古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建筑物中各个受力构件的大小和形状都要满足古建筑的模数的要求。其他各传力构件也要严格按照古建筑物中各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2)屋面造型要求

建筑物屋面各部位的变化要明显,对其构造也有很高的要求,构架体系可使用步架和举架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的效果,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一面完全展现出来。

四、仿古建筑设计的主要方法

1、整体设计

建筑布局是仿古建筑整体设计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可以采取轴线布局和园林布局两种方式。

1)轴线布局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准设计形式DD轴线对称,在建筑物的中间用道路或是建筑形成一条中轴线,在轴线周围依次布置相关建筑。这是仿古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故宫、十三陵、太庙等诸多建筑都是采用了这一布局形式,上海世博的一轴四馆也是借鉴了这种设计理念,而新圆明园、大观园、横店影视城等现代仿古建筑区都是采用的轴线布局设计,游客置身其中,有很强的返古感。

2)园林布局。园林布局是仿古建筑中另一重要设计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对山水有很强的依赖性,园林布局有绕山绕水和穿山穿水两种。绕山绕水是将山水作为建筑布局设计的中心,建筑物环绕在山水的周围,这种设计的典型便是颐和园,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整个建筑群依靠山和水得到有机联系,游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眺望到景观的中心,南充著名的北湖公园便是采用了这种仿古形式,建成以来得到了很好的口碑。

2、细部设计

在建筑基本布局完成之后便要开始建筑的细部设计,细部设计是仿古设计的灵魂,可以让整个建筑形象丰满,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形式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分类十分明显,主要有塔、亭、殿、院等,建筑形式设计步骤主要便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来进行仿古建筑的细部构造设计,其核心便是将各种传统设计元素有机整合,确立一种主要设计形式,再在当中加载其他元素。例如,我们可以确定以“四合院”作为建筑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设计中就将以院落作为建筑的构成子单元,而在各个子单元中加入殿、亭等其他元素,这样的设计使我们的建筑既显得丰富,又有一个核心。

2)仿古建筑材料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砖木结构,这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耐火耐腐能力差,使用年限不长,安全隐患大。一方面,现代木材资源紧张,大规模地使用木料既不经济也不环保,所以材料的设计也是仿古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可以用现浇混凝土做柱,其外包裹木工板,再打磨上漆,这样既满足了木柱的视觉效果,又节约了木材,增强了强度。而大型塔式、殿式仿古建筑则完全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形成建筑物主体,其外采用清水混凝土勾缝或是采用仿古砖贴面来实现古色古香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室内细节来加强仿古设计,这主要是对牌匾、厅廊、中式家具等古代元素的运用,在设计中可以按照传统建筑中厅、堂、房的格局来拜访深具传统意味的细节家具和装饰,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仿古建筑的细节效果。

仿古建筑是建筑形式的一个重要分类,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和发散传统建筑设计的精华,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加以表现,那么我们的仿古设计能力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平台。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建筑业中重要组成部分,仿古建筑沿用了传统古建筑的样式,采用现代先进的设计、施工、材料技术,使得仿古建筑既能展现传统古建筑的宏伟气势,尽管其建造难度比较大,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总结传统建筑设计的经验,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完美结合,相信仿古建筑在建筑领域中获势必会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侃.仿古建筑兴起的文化因素,艺术评论,2009,3,72-75.

[2]王弦;论当代仿古建筑[J];艺术探索;2008年04期

古建筑范文2

1.1建筑材料耐火等级差西安古建筑以木结构或砖木结构为主,承重构件和屋顶为古建筑防火的关键部分。这种以木构架为主的建筑形式多样,但都是以木柱为基础,柱上架木梁,梁上再立瓜柱,形成一组木构架,两组木构架之间,采用檩、枋联结,美观的外表下实质好似一座堆积成山的木堆垛,其次屋顶的用材量较大,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搭建和拼接构成的空隙较多,通风良好,极易形成立体燃烧。再加上屋顶有瓦覆盖,燃烧释放的热量不易散失,高温和木材分解的可燃气体集聚快,容易达到轰燃。由此得知,古建筑耐火等级为三、四级。

1.2不符合现代防火规范要求

(1)缺乏建筑分隔。西安古建筑类型多样,不仅有群体建筑的西安清真寺、西安城隍庙,还有单体建筑大秦寺塔、公输堂等。如图1大清真寺处于北院门回坊内,因为回族遵循依寺而居、依坊而商的民族特点,寺院四周被民用建筑包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祖上遗留下的明清古建筑,许多民用建筑在旅游市场开发的条件下发展成为小饭馆小商店等,用火频繁。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建筑毗连建设,没有考虑防火隔离问题,民用建筑一旦失火将对大清真寺构成严重威胁。

(2)古建之间缺乏防火分区及防火间距。西安古建筑所属寺院多以院落形式存在,设有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建筑群体以单体建筑的层出叠加成型。如图2西安市碑林区古建筑群并无防火分区与防火防烟间距,防火手段仅为最基本的人为预警。

(3)古建群体缺乏现代消防车道。许多院落式的古建筑处于闹市,出于对其保护的原因没有专门设置消防通道,直接导致消防车无法到达,如图3西安城隍庙。一旦发生火灾,且在15min~20min内得不到有效施救,就会出现燎原之势的熊熊大火吞并一切。

1.3消防管理及消防设施存在不足

(1)在古建筑及其周边民用建筑电器的使用非常普遍,建筑群内使用的电线存在乱接乱搭不符合规范的现象,有些老化脱皮的电线甚至直接攀附在古建筑木材之上,这样极可能由于电线短路而引起火灾;西安很多寺院内香火旺盛,焚香朝拜是朝圣者的仪式,但若使用不慎或无人监管极易引发火灾。

(2)由于旅游开发资源的需要古建筑周边的许多民用建筑改建为旅馆、饭馆,明火使用随处可见,为此埋藏了火灾隐患。这些建筑很少设有消防设施,彼此毗邻紧密,连片包围了古建筑群,若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伤及古建筑群。

(3)为了不破坏古建筑环境的完整性,很少在古建筑中增加现代建筑消防通道,防火措施多是人为预警,或设有古代消防手法中的防火储水铜缸,对万一发生的火灾扑救作用微小。

2日本古建筑保存方法

日本为古建筑保护设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早在1896年日本成立古社寺保存会,1897年颁布了《古社寺保存法》开始对全国的文物普查,1919年、1929年相继出台《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护法》、《国宝保存法》等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由于法规几乎涵盖了所有对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面,各部门利用充分的法律依据各司其职对其进行严谨的保护。1949年奈良的法隆寺金堂不幸发生火灾,毁坏了该建筑上最古老的壁画,成为历史上不可弥补的损失。由此1950年日本成立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并且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到目前为止已成为日本非常完善的民族文化保护法典。不断完善立法制度充分反映了日本对本国古建筑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日本在古建筑消防所取的先进手段:灭火设备包括灭火器、室内外灭火栓设备、喷淋洒水设备、水枪灭火设备、水幕设备、灭火用水源等。选择各种设备时要使设备的使用对建筑本身的破坏降到最低。报警设备包括自动火灾报警设备、异常报警器具、向消防机关通报的设备。其中异常报警器具为设于建筑环境之外的报警装置,若火灾发生时向过路人通报对扑救非常有效。避难设备指引导灯等避难器具的安置,根据实地情况制定最安全快捷的逃生路线,准备了足够数量的避难场所。内装材料采用现代先进的防火建筑材料,另外采用透明防火涂料保护木制建材,有效发挥了防火阻燃的作用。

3西安古建筑消防的基本对策

3.1增强法规意识,严格消防安全管理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和《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增强消防部队法规意识、管理机构重视消防意识、人民注意消防安全意识。本着“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使防火工作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制,以确保各项消防措施顺利实施。在强化制度、知识普及、应急演练、火源控制等方面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推行消防安全教育制度,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意识;定期进行消防应急演练,提高火灾初期补救、火灾自救、人员疏散等应急处理能力等。

3.2做好消防专项规划,改善消防安全环境西安城内的大部分古建筑群都孤立地处在复杂的环境中,各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古建消防现状,各自制定积极的消防对策,联合实行消防规划方案。

(1)消防部门城市消防部门可为古建筑防灾设计特殊消防方案,在其周边环境的更新改造中设立专属小型消防站,即有利于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紧急通知消防大队,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消防站的建筑风格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消防过程中需采用对古建及文物损坏最低的方案及设备,防止消防过程本身对其产生的毁坏。

(2)规划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必须科学合理地为古建筑及周围环境进行消防安全规划布局,西安市古建筑群除少数被开发为知名旅游景点外,有很多被质量等级差的民用建筑包围。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划定古建周围建筑的危险等级并对其分类,综合历史因素合理拆除严重危险源,以留足防火间距、设立防火墙、划定防火隔离带等;改善古建筑群体绿化环境,结合旅游部门政策,合理改造其周边道路以形成环状消防通道,以利于消防部门顺利开展救援工作,及时扑灭火源;城市消防规划需制定完备的消防规划给水网,在规划建设上灵活掌握,合理确定室外消防栓的间距和保护半径,其间距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重点文物建筑为宜。

(3)文物保护管理部门文物保护部门应对古建筑形制、艺术、历史等方面进行彻底研究,依比例制作古建模型,并且记录文物详细信息为档案资料妥善保存;古建筑主要采用木材营造耐火性能差,且很难替换所有组件达到防火要求,因此可采用现代建筑防火阻燃技术,如在古建筑的梁、柱等主要木质构建表面涂刷防火阻燃透明油漆,在建筑内使用现代耐高温防火装饰材料,以发挥隔温阻燃作用防止火灾蔓延。古建筑修缮时,可在不影响古建筑原貌的前提下对易燃构件进行替换;重要的古建筑应安装防雷设施,要按《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的要求安装,定时检查维修保证完好使用。文物管理部门应严格管理控制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火源的使用情况,如宗教用火、生活用火、电气火花等。香客及寺庙人员在古建筑内烧香点蜡时应有专人看管,每天保证人走灯灭,另外配备可用的消防灭火器材,禁止在殿堂内使用、堆放可燃易燃材料;应对古建筑内及周边电气线路进行勘察和检测,统一使用有保护的电缆布线、采用密闭型的电气设备和电源开关,以排除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4)旅游管理部门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应为古建筑实际情况限定游客容纳量,完善相应制度表明各方面注意事项,以文物保护为首要条件进行合理开发,配合其他部门对古建筑群体的保护行动。

(5)公安部门城市公安部门应仔细调查古建筑失火原因,依法追究纵火者法律责任,对故意破坏历史文化遗产者进行合理、严肃的惩罚。

4结语

古建筑范文3

关键词:胡氏古民居;南宅子;建筑彩画;保护修复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66-02

古人对彩画在建筑中的作用说法是相当多的,概括的说,彩画是通过各种不同功能性质的建筑的装饰,来满足使用要求,体现建筑的等级,以适合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礼教制度及文化传统。由于古建筑彩画本身的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其劣变风化,形成了多种病害,对彩画保存造成威胁,如何使残留至今的彩画保存下来,并对已有各类病害的彩画进行保护修复,是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仅介绍对胡氏古民居建筑――南宅子彩画的病害成因及保护修复的研究和实践。

一、背景资料介绍

胡氏古民居――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公元1589)年,是明嘉靖三十七年秦州举人、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的私宅。由12个四合院、78座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各院甬道相连,高低错落,排列有序。院内主体建筑均为明代所建。南宅子建筑设计精致、布局严谨,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明清古民居建筑的重要实例。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彩画保存现状

2012年3月,天水市博物馆对南宅子建筑彩画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部分建筑构件上仍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彩画,其中以南宅子大门、桂馥院前正厅、杨家楼二楼厅房、槐荫院后正厅及西厢房外檐、梁架均保存较好。然而,南宅子历经沧桑,在四百年的变迁中,室外建筑构件彩画因风雨侵蚀自然风化。室内梁架彩画因人为的生活取暖造成油烟污染,常年积尘,加之鼠蚁虫害,彩画破坏较为严重,保存状况不容乐观。主要病害包括:油烟污损、裂隙、龟裂、起翘、颜料剥落、变色、积尘等。目前各种病害交错叠加,病害面积达300余平方米,且仍有加剧的趋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三、保护修复原则

彩画对古建筑最直接的作用而言,一是对木构件起到保护作用;二是对建筑起到装饰美化作用。保护修复应具备以下原则:保持历史真实性和展示艺术美感相结合的原则,要尽可能多的保留彩画现状和原有结构,只在最有必要的地方实施干预,阻止或消除彩画的病变。保护部位所采用的材料与工艺,最好与原材料、原工艺相同,但应该保证所修复部位的可识别性,一定要能看出哪些部位是原始的,哪些部位是修复的,以便人们正确认识文物的信息。同时,也不能因为要确保这种可识别性而破坏整体艺术品的观赏性和完整性,应做到远看一致、近观有别。

四、保护修复的具体过程

(一)分析检测

分析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建筑彩画制作材料和工艺、颜料层厚度、重层彩画、颜料成分与原始地仗材料等。通过分析数据,科学有效的指导保护修复工作。

(二)清理除尘

除尘通常采用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相结合使用。表面浮尘通常会和彩画层混在一起,对于彩画保存状况较好且颜料层与地仗层结合紧密的部位除尘时用刷子轻刷。对于粉化、酥解、起翘的部位进行预加固活回帖后在进行除尘。

(三)预加固

通过剖面分析发现南宅子彩画仅有一层彩绘层,厚度较为均匀,可以确定制作工艺为单披灰地仗。同时由于受时间、环境和彩画自身结构的相互影响,地仗和彩画颜料层中的粘合剂会不同程度丧失其作用力,最后造成地仗和彩画层的脱落。因此在后期的清洗可能会导致彩绘层的进一步脱落,因此对其加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加固剂选用渗透性良好、可逆、抗老化能力强,对木构件无害的5%B72。

(四)清洗

清洗前要做局部试验,由于南宅子彩画表面已被油烟严重覆盖,因此对油烟的清洗是保护修复的重要目的。清洗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最终选用的化学试剂不会破坏木构件的彩画及其地仗层,且清洗效果好,没有残留,化学试剂不会溶解彩画及其地仗的原有粘合剂,不会脱色。选用2A溶液、3A溶液、2%碳酸氨溶液、3% 碳酸钠溶液、5%表面活性剂、10%表面活性剂、贴敷日本纸后用10%的表面活性剂对表面污染物分别进行清洗试验。筛选出最有效的试剂和清洗方法,确定清洗效果。通过机械法和化学方法去除彩画表面的油污和各种污垢,最大可能的显现其原有彩绘。

(五)颜料层回帖

由于南宅子的彩画制作工艺为单披灰地仗,大多颜料层基本都是连同地仗一起脱落、起翘。因此在回帖颜料层的同时,也是对地仗层的回帖。

(六)地仗层补全

地仗层补全要遵循“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文物原则进行处理。对于局部地仗及表层图案缺失的部位使用原工艺及矿物颜料进行有依据的做旧补全。

(七)补色

南宅子彩画面积较大,在修复后为达到统一协调的视觉效果,补全部位要对其进行补色处理。针对于保存较为完整的部位,可根据原有纹饰痕迹、建筑特色、彩画风格、主人身份等信息补全纹饰,对于局部胶结材料老化使彩绘严重粉化、无法辨别纹饰的部位,地仗层补全后可进行色彩平衡(不露底色)。

(八)除霉

为防止木构件遭受生物病害,对其进行防腐防霉处理。一般使用化学试剂进行防治。所选用化学试剂要对文物、操作人员和环境没有危害或危害很小。

(九)整体封护

全部清洗加固完成之后,待彩画表面完全干燥,采用与加固剂相同的材料进行整体封护,既2%B72进行喷涂。

五、结语

胡氏古民居建筑――南宅子彩画属地方系画谱,同时也受到清代官式彩画的一些影响,充分反映出了古建筑彩画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活意蕴,是研究天水明清时期彩画形制、工艺特征及其演变发展的宝贵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因此保护修复这批建筑彩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的还原彩画的原有历史信息和观赏特性。

参考文献:

[1]蒋广全.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M].北京: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

[2]齐扬.中国传统古建彩画的保护修复研究成果[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0109-05.

古建筑范文4

关键词:仿古商业建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设计手法

Abstract:Thereismuchdisputeabout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buttheeconomicbenefittheybroughtattractedmanylandagents.Inadditionto,itisakindofexplorationoriginatedbyarchitectswhowanttoinheritandcarryforward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However,mostofdomestic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isnotsoconsummate.Throughanalysingandcomparingexistingproject,theauthorsummarizedtheirmeritsanddrawbacks,atthesametimediscussednewdesignmethodinordertoprompttheexpressionoftraditionalcultureinsubsequentworks.

Keywords: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economicvalue;culturevalue;design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11-0110-04

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涌现了一大批的仿古商业建筑。不论是在大的文化名城如北京、南京、杭州,还是在小的古镇如锦里、浔阳、凤凰等地方,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盖着琉璃瓦,挂着大红灯笼的仿古商业建筑,而近年来这种趋势仍然有增无减。尽管仿古商业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争议却一直不断。有人认为它们媚俗,有人认为它们是虚伪的“假古董”,有人认为它们在形式上生搬硬套……但我们应该批判地对待它们。“存在即有合理性”①,为什么我们不能抱着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仿古商业建筑呢?现在是一个多元文化时代,前卫时尚的建筑自有它们的吸引力,难道源远流长了五千年的建筑文化就没有魅力吗?说到底,仿古商业建筑是建筑师在新时代追寻和发扬本国建筑文化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在已建成的那些仿古商业建筑中,有些尺度还不合时宜,有些形式还停留在对过去的直接模仿,还有一些现代的生活内容与传统的建筑形式发生了冲突,但我们都知道,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存在着反复,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在探索和求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新建仿古商业建筑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1.1经济价值

传统的商业建筑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为主,而现代的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购物,同时对体验性与游乐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单纯的物质需要向广泛的精神需要发展,要求购物活动中能够有更多的享受与体验,因此购物空间应该更多地与游乐、文化、休闲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由于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的大量出现,曾一度造成了城市景观的单调乏味,引起了人们的反感。“物以稀为贵”,现代人开始对日渐消失的传统文化十分怀念,同时对异地文化非常好奇。所以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仿古商业建筑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在里面购物,同时也可以旅游和休闲。而另一方面,仿古商业建筑因其形式的特殊化,增加了识别性,加深了购物者对它的印象,同样很有利于吸引消费者。

1.2文化价值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开放,商业建筑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经济有重大的作用,强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它们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亮点,记录着城市的繁荣,标志着地方的特色,也传承了历史文化”②,对城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人皆知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旁豫园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们发掘了城市过去的文化,延续了城市的文脉,融合了历史和现代文化,是整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仿古商业建筑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和营销的空间,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体验传统文化的场所。拉斯姆森曾在《建筑体验》中写道:“体验对于建筑非常重要。”他认为,建筑的外部特征成为把感情及态度从一人传递给他人的手段。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仿古商业建筑通过对传统建筑具象或抽象地模仿,再现了传统建筑的风貌,那些古朴的砖墙,形式优美的牌坊,精雕细琢的门窗,从视觉上演绎了传统建筑的文化意象。不仅如此,我们到夫子庙观赏灯会,于秦淮河上泛舟,到豫园游湖心亭,尝百年特色小吃,而到锦里拜武侯祠,穿张飞盔甲……这些可以亲身参与的活动从心理上带给了消费者更深层次的体验。老建筑外观的历史感和内部的新内涵将过去与现在联系了起来,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得以融合,这,就是仿古商业建筑的魅力所在。

2对国内典型实例的分析和

国内新建仿古商业建筑初探(一)

2009-07-2116:53:04来源:作者:【大中小】浏览:5次评论:0条摘要:对于仿古商业建筑,建筑师们有许多的争议,然而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一直在吸引着房地产商的眼球,不仅如此,它们也是建筑师追寻和发扬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种探索,所以,仿古商业建筑的存在必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国内的许多仿古商业建筑并不是很成熟,因此,作者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现有几个典型的实际项目,总结它们的优缺点,探讨新的设计手法,力求促进以后的设计作品对传统文化特色的表达。

关键词:仿古商业建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设计手法

Abstract:Thereismuchdisputeabout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buttheeconomicbenefittheybroughtattractedmanylandagents.Inadditionto,itisakindofexplorationoriginatedbyarchitectswhowanttoinheritandcarryforward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However,mostofdomestic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isnotsoconsummate.Throughanalysingandcomparingexistingproject,theauthorsummarizedtheirmeritsanddrawbacks,atthesametimediscussednewdesignmethodinordertoprompttheexpressionoftraditionalcultureinsubsequentworks.

Keywords: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economicvalue;culturevalue;design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11-0110-04

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涌现了一大批的仿古商业建筑。不论是在大的文化名城如北京、南京、杭州,还是在小的古镇如锦里、浔阳、凤凰等地方,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盖着琉璃瓦,挂着大红灯笼的仿古商业建筑,而近年来这种趋势仍然有增无减。尽管仿古商业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争议却一直不断。有人认为它们媚俗,有人认为它们是虚伪的“假古董”,有人认为它们在形式上生搬硬套……但我们应该批判地对待它们。“存在即有合理性”①,为什么我们不能抱着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仿古商业建筑呢?现在是一个多元文化时代,前卫时尚的建筑自有它们的吸引力,难道源远流长了五千年的建筑文化就没有魅力吗?说到底,仿古商业建筑是建筑师在新时代追寻和发扬本国建筑文化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在已建成的那些仿古商业建筑中,有些尺度还不合时宜,有些形式还停留在对过去的直接模仿,还有一些现代的生活内容与传统的建筑形式发生了冲突,但我们都知道,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存在着反复,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在探索和求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新建仿古商业建筑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1.1经济价值

传统的商业建筑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为主,而现代的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购物,同时对体验性与游乐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单纯的物质需要向广泛的精神需要发展,要求购物活动中能够有更多的享受与体验,因此购物空间应该更多地与游乐、文化、休闲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由于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的大量出现,曾一度造成了城市景观的单调乏味,引起了人们的反感。“物以稀为贵”,现代人开始对日渐消失的传统文化十分怀念,同时对异地文化非常好奇。所以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仿古商业建筑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在里面购物,同时也可以旅游和休闲。而另一方面,仿古商业建筑因其形式的特殊化,增加了识别性,加深了购物者对它的印象,同样很有利于吸引消费者。

1.2文化价值

古建筑范文5

诸暨青石质地硬度适中,颜色清纯、结构细腻,耐腐蚀,耐酸碱,无辐射,可塑性强,具有质朴浑厚之感,是为诸暨有特色的青石雕刻畅销品,为江浙沪、香港及东南亚等地古建园林工程中颇受青睐的装饰品。本人从事诸暨青石雕工艺多年,对此浅述诸暨石雕技艺。

一、开采流程

1、取料:在石宕打坯称为取料或“绷石”。在毛石平面上按长向形状(尽量取长为好)用尖凿锤凿出宽二一四公分,深度为所取用料的厚度一条窄沟,称“打沟”。然后在正立面按所取料的厚度位置,长向发一条墨线,用尖、扁凿挖凿出如石砧端口大小的窝眼,深度为三、四公分,内小外口大,间距约为十公分左右的多个窝眼称“做窝”,再用石砧端口逐个插入窝眼内用百磅榔头逐一轮遍由轻到重敲打直至石料受砧力膨胀裂缝而绷开,称“绷板”。打凿取料是粗重体力活,干此活的工匠行内称为“粗石匠”:做造型加工雕凿的称“花板石匠”。选料取料一般拟定一幢建筑主体而言,首先考虑石材所用部位是否所用于承重受力或单一取定于装饰作用的石料。同时也须考虑石料的色纯、质地、纹路走势来合理取料。

二、精深制作

1、垫七寸:将石料放置平整,以石料长向底面横垫上二根木档于七寸位置,即以一米长度按三七等分,木档二端为各三分,使整块石料受力于木档支撑点,操作时石料就不易断裂,即谓“垫七寸”。

2、扛墨:以传统技法在毛石料上锤凿出石料一个平整面的过程,所需的这道工序称“扛墨”。

3、捉墨:毛石料平面上用墨线定位后,用寸口凿按所发墨线打凿出一条直线,称“捉墨”。

三、精雕细凿

1、浮雕打坯:按雕刻面初绘出图纹样稿,用打坯凿大刀阔斧地凿出造型轮廓。

2、镂空透雕:将所雕题材以远近、大小、层次及正面、侧面,空间部位加以镂空后,存下所需部分即形体实物,以三维透视效果要求予以雕琢。

3、精工细磨:即用金刚砂轮或由粗到细的水磨砂逐遍打磨器件,达到协调、无任何棱角、线、点感觉圆浑为止。

4、精刻细镂:这是雕刻中最后一道工序。细微的工具可谓小至以毫,主要用来刻镂各种形物的须发、花径、枝叶,刻在最后是使其细微的线痕打磨时不被摩擦掉。

四、青石雕的应用范围

建筑石雕:可分角柱石(即脚柱石)、台阶石、垂带石、阶沿石、石门槛、台门石、天盘石、抱鼓右、石柱、磉墩(又称柱础石)及石狮子、石栏杆、透窗、地坪石等。

1、脚柱石:即放在房屋墙角四个转角处位置的石材。《宋代营造法》中规定:“造脚柱之制,其长视阶高,每长一尺方四寸;柱随加长,至方一尺六寸止。其柱按角石处合缝,合与角石通平”。

2、阶沿石:即是房屋地面四周沿边平铺的沿口石,露口部分也称“看面”,须匀称,平直。

3、台阶石:多为台门基础高出地坪线部分所用的青石台阶,单档高度多为十五公分左右,台阶石长宽度须现场定夺,以跨步舒适为宜。

4、石门槛:俗称门坎儿、门栏儿,横卧于大门口,是屋里屋外之分的分界线。

5、石台门:其门框左右对称的立框叫“门颊”,门框之上的横框叫“门额”,门额上多有镶嵌青石匾额,书写内容为显示身世地位或荣耀书香门第及吉祥词语、图案等。门框之下有一块特别厚重、圆浑的横梁石,名为“虾须梁”,也叫“猪肚梁”,起着装饰、承重、稳固门框的作用,一般雕刻着如意卷草纹、虾须纹。

6、作为台门之外的门墩(俗称抱鼓石)最能反映出民俗性、地域性、艺术性的地方特色。在诸暨西施古里、五泄古民居群、斯宅干柱屋等地均可见到。

7、柱础石或称“磉墩”,是支承木柱的基石,其造型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亚字形等,雕刻各种花卉、走兽、力士等纹式图案,可阴阳刻线纹、浅雕、浮雕甚至透雕。

8、石狮子:按传统习俗,立于门口外,起着辟邪镇宅作用。成对的狮子是左雄右雌,蹄下踩球者为雄狮,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蹄下伴幼狮者为雌狮,意为繁衍后代,子孙绵延。

9、石栏杆又称护栏,古代称阑杆,也称勾阑。一般安装在台基高筑或楼、廊、梯居高临下建筑物边缘,可雕刻民间吉祥寓意图案。

10、青石透窗:起源于先秦,以明、清为最盛,他具有透光、通风、防盗多种功能,既有实用性,又衬托了浓厚的装饰性,是石雕艺术魅力重要展现部位,一幢高档的宅院必定会有匠心独具寓意深刻、雕刻精致的石透窗来点缀,成为古建筑中最为突出的透雕元素。

本人将木结构花格子的条子、实插榫头工艺步骤借鉴到石雕作品之中,成为石雕行业中的首创,并获得了完美的成功。创作的《八仙过海》组合青石透窗达二十余平方米;《西施饯行》花格青石透窗作品,在2014年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得银奖,并通过了省文化厅文化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审核,受到了诸多专家和行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桥梁建筑

完美典型的古桥在乡间村落仍大量保存,有石梁桥、多边桥、拱桥、多孔桥、半圆形、马蹄拱、月亮形、椭圆形等,构成了一个极完整的古桥系列。诸暨的浣江、五泄部级风景区、西施故里风景区等仍保留着古朴、苍劲具有完全通行功能的众多石桥。无论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动荡,它历经风吹雨蚀而不损,是诸暨百工百匠传统青石和精湛技艺的印证。

古建筑范文6

我国现代建筑传承中国古建筑元素的意义

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时展的见证,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因而,古建筑历来被视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集浓郁文化品位、清晰性格特征、良好形式美感为一体的中国古代建筑,更是世界古建筑的优秀典范。众所周知,中国古建筑的建造,既重视环境、因地制宜、风水、落位、空间布局、人文理念、坐北朝南,又讲究“天人合一”、“此中有真意”、“回归大自然”,所以中国古建筑往往能彰显建筑装饰手法之丰富、技艺之精湛、形式之凝练、融合之巧妙、氛围之融洽。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现代建筑的设计、建造,有必要传承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并结合新时念与审美特征进行扬长避短地提炼与总结,形成民族文化性格与时尚特征相融合的现代建筑语言,从而完成现代建筑与传统古建筑元素的统一,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我国现代建筑对中国古建筑元素的传承表现

1.对古建筑人文理念的传承

中国古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或多或少都纳入了“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理念,因而其中国特色文化底蕴极强。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古代工匠更倾向于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条件来设计、建造建筑物,以保障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融合。直至今日,我国建筑业在设计建筑时都会植入这种含蓄、婉约的自然之美,有力地强化现代建筑的艺术美。如中国国家科技馆新馆设计竞标方案中,有一方案提供的设计图是:主要用架空的简单长方形围合形成天圆地方的“院”。“院”内,用多种简单舒朗的几何体形成具有明显“中和”精神的“院”,让人咋眼看去,即产生一种宇宙浩瀚感。而周边种植绿树,以增添“天人合一”之趣味。

2.对古建筑空间设计的传承

中国古建筑空间设计的典范当属北京四合院。这类建筑形成的院落空间具有围合式特点。早期,四合院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空间的独立性,使房屋主人拥有个体的私密空间,并保障室内空间不被外界环境侵扰。但随着中国南北、中西建筑元素相互融合,四合院建筑风格转变成了古建筑的代名词。然而,这并不妨碍现代建筑对这种空间设计的传承。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强化房屋设计的舒适感与大气感,我国建筑公司根据北京四合院之空间设计,创新了L形的房屋围合结构。一些建筑设计师也在房屋院落设计中植入木雕、石雕、竹林与彩绘等元素,以增添现代建筑的古艺术气息。

3.对古建筑意境营造的传承

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古代建筑,中国古建筑最大的亮点是意境。纵观现存的古建筑,如故宫、颐和园、苏州园林、江南水乡甪直古镇等,无一不有独特意境。尤其是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之独特风情,往往能增强建筑的意境。因此,我国现代建筑师在设计、建造房屋等时,都倾向于营造别致的意境。如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设计师特地设计了面向西湖的多层次开敞空间,并将透明玻璃与生硬的钢材巧妙地融合起来,形成了具有较强对比感与和谐感的黑白灰色调,从而使现代建筑材料的冰冷感被打破,传统水墨画的神韵得到完美显现。

4.对古建筑符号的传承

古建筑符号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典型载体,它伴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在现代建筑中纳入古建筑符号,往往能增强现代建筑的生命力,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鸣。因此,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师都偏好研究古建筑符号,并将其整理、应用到现代建筑内。如我国现代建立的安阳殷墟博物馆,就采用了传统纹饰以及点题印章饰来点缀直立于中央庭院的墙面,使整个厚重的博物馆环境再添一丝简单朴素感。同时,这些点缀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博物馆的主题思想,使参观者能够充分感知青铜器发展历史。

5.对传统色彩的传承

色彩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同色彩,象征意义不同。如红色代表温暖、热情、幸福;包含红、黄、蓝、绿、金五色的“正色”象征彬彬有礼,威严高尚。同时,基于地域差异,主调色彩及其内涵又有所变化。因此,中国古建筑往往会通过色彩来突显其地域性。这点在现代建筑中的典型代表当属北京香山饭店。该饭店及其内部建筑装饰色彩主要是灰色和白色。如墙面是典型的白色抹灰,砖角线是灰色,颇具中国古代江南民居风情。再深入到饭店室内,会发现该饭店的包厢主要用木、竹等材料装饰。而这两种材料提供的灰白色与竹木原色又彰显了色彩的民族性,强化了色彩的新意,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全新效果。

6.对吉祥寓意图案的传承

中国古代建筑偏爱用吉祥寓意图案进行装饰,如古代宫殿的柱子多用“龙凤呈祥”图案装饰,古宫殿或古庙宇多在屋脊两端印刻驱灾辟邪的“龙吻兽”,古民居屋檐边多用凤凰图案装饰。千百年来,这种吉祥寓意装饰传统一直未曾流失。如我国北京王府饭店就应用了这类寓意吉祥的图案。该饭店的大屋顶向墙身过渡处的线角十分简练,白墙上分格线相交处装饰了朱红色的“田”字状图案,类似于古代王府庄严的朱红大门,贵族感、稳重感、庄严性相对较强烈。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