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建筑设计范例

古建建筑设计

古建建筑设计范文1

关键词:建筑设计;现代建筑;古建筑;融合

前言

古代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领域之一,为我国建筑设计的多种格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将其优秀的设计理念发扬和传承下去。

1我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观念与特点

1.1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古建筑的设计多采用木结构,并且这些木结构的建筑要素往往涉及大梁、屋顶、山墙等多种建筑因素。其采用连接方式多以软性连接为主,因此具备更佳的韧性。古建筑的墙体与现代建筑中的墙体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古建筑中的墙体并不能发挥承重之功效。在古建筑设计过程中,墙体既可作敞开墙、又可作幕墙,可以帮助建筑打造出隔而不断的流动空间。

1.2建筑平面的特点

大部分的古代建设是以4根木桩围成的一个方形的“间”为单位的,且“间”的数量与大小影响着古代建筑的大小。在我国古代是以奇数作为吉祥数字的,因此在古代建筑中“间”的数量是单数,而其数量越多,代表主人的地位越高。

1.3建筑群体的特点

我国古代建筑群是由“间”来沿着建筑的中心线向着两边来对称分布的院落。重要的建筑是建设在中心线上的,这表现出集权的地位;次要的建筑则建设在中心线的两边,而两边也是对称建设的。另外,在古代建筑中虚实相间的庭院变化较多,其讲究的是建筑层次性。

1.4建筑装饰与色彩

古建筑采用的装饰构件多为檩、斗拱、椽等,其装饰作用主要是通过构件上的雕刻来进行体现。此外,在古建筑的门窗、匾额等处会采用雕刻、美工等技术,在满足为构件增添色彩的同时,还能工充分展现我国古代的文化底蕴。

2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风格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设计融合形成的风格就是仿古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当今建筑行业中还是备受相关单位青睐的。仿古建筑虽然施工采用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都是现代建筑施工时所采用的,但是在仿古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在借鉴古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变所形成的。仿古建筑并不是对古建筑的照搬照抄,其需要将古建筑设计元素与现代装饰工艺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加以创新,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仿古建筑。仿古建筑的兴起已有一定时日,其兴起可以追溯到清代的鸦片战争时期。当时外国侵略者大规模侵华,有部分建筑家跟着一起到了中国,他们就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理念融合到了本国建筑中,这就是最早的仿古建筑。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在西方热风潮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建筑大量被推倒,当时出现了不少带有西式风格的建筑,可以说当时仿古建筑的发展遭遇了一个尴尬的“瓶颈期”。近些来,随着社会各界保护传统文化意识的苏醒,仿古建筑热潮又开始苏醒,不少建筑设计人员又开始反思如何在现代基础的基础上巧妙融合古建筑元素,使得建筑能够充分展现当地的人文情怀。

3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建筑设计的融合

3.1实现现代建筑与古建筑思想上的融合

中国古建筑具有明显的南北两区域特色,北方建筑主要是为了展示主人的尊贵身份及高贵地位。北方的宫廷建筑,特别是北京故宫,大多采用青砖黄瓦,通过这种建筑风格来彰显皇家之气。同时,北方建筑多讲究风水、方位,像是宫殿周围的建筑都要做的相对矮小,这样才能突出宫殿的尊贵。与北方建筑不同,南方建筑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要重点凸显人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南方建筑大多巧用江南地区的地势地貌及植物河流,将其与院落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来增加建筑的自然风格。虽然说现代建筑对古代宫廷建筑的属性进行了弱化,但是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其还是希望能够在现代建筑中增加相应的自然属性,通过利用自然、接近自然来增强现代建筑的自然特色。这种思想其实是融合了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是在新时期下对古代建筑思想的一次全新发展。若是充分将现代建筑设计思想将古代建筑设计思想进行巧妙融合,可以在降低建筑施工的同时尽可能满足用户对于自然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像是厦门大学的科学技术中心就是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实现有机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3.2古代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古建筑建筑材料多以木材料为主,现代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大多为混凝土,当然在现代建筑的某些特殊区域还是需要选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因此古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算是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进行融合的体现。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对于整个建筑的设计施工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巧妙利用建筑木材的特点,通过制作艺术造型来凸显木材亲近自然的那种感觉。举个例子来说,我国建筑大师何镜堂提出的“建筑美学”的概念就在世博会上的中国馆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中国馆底部采用混凝土及钢结构来表达稳健的结构美,顶部采用的56根衡量木则是借鉴了古建筑中斗拱的设计精华。中国馆将古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行完美融合,以此来表达实现我国古今文化和谐发展的美好夙愿。

3.3改造古建筑群或对古街进行商业改造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建筑设计的融合的一个体现就是对古代建筑群外观的改造或者是对古街的商业改造。这种情况大多是在旅游景点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吊脚楼是以木材为主建设起来的,而木质结构的建筑是不适合作为酒店、餐馆的,为了满足古城商业旅游的需求,这些吊脚楼建筑由钢筋水泥改造为多层的建筑从而满足经营酒店、餐馆的需要,在凤凰古城的核心地区建设了七百多家的酒店与旅馆,还有2000多家的餐馆。另外,在保护了凤凰古城古建筑的原貌的基础上,把现代建筑的设计观念与特点融合到古街的整体规划中,这不仅能够保留古镇的古建筑,还可以把古镇的局部改造为商业去,使游客在欣赏了古代建筑的基础上还可以享受现代的服务,从而促进凤凰古城旅游行业与经济的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吸取古建筑设计中的优点和精髓,做到古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融合,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理平.试论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9:76.

[2]刘爽.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6):245.

古建建筑设计范文2

1.1仿古商业街的后现代性

现代主义建筑大多数都是强调使用功能性,很少去强调建筑的装饰性。那么从建筑的形式和意义去分析,商业街的仿古建筑应属于后现代主义。而且很多商业街在进行仿古建筑设计时,也运用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传统元素。如果仿古商业街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那么商业街建筑就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1.2仿古商业街的商业性

商业街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商业利益。因此,更多的开发商将商业街的设计采用仿古建筑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作为一条商业街,首先要在使用功能上遵循功能合理性,然后再进行考虑仿古性建筑设计。如果要建设仿古商业街,那么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何仿古、仿古的意义、仿古所传承的文化内容是什么等,以此来凸显仿古的真正用意。现代人们为何钟爱百年的文化商业街,因为其更多的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其就像现代社会的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如果去吃一些野菜的话,就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因此,需要去考虑生长在钢筋混凝土建筑里的人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建筑,如果更好地将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展现给人们,这些才是仿古商业街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2现代商业街仿古建筑方法

2.1拆除重造

将旧建筑进行整体拆除,然后在拆除的位置上按照设计的年代风格进行重建。这种拆除重建的方法,从设计方和施工方的角度而言,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首先,对旧街道房屋进行整体拆除的话,设计者就相当于在一片空地上进行设计,根本不需考虑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另外,新的商业街设计风格可以按照某一个年代的风格进行统一规划,这样就可以在人力和物力节约大量成本。这种拆除重建的方法固然有自身的优势,然而它也抹杀了人们对旧街道一些记忆,将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进行了“拆除”。换而言之,这些百年老街可以认为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不属于某一代人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将之摧毁。

2.2局部改造

局部改造就是在保留一些原建筑的基础上,对一些局部外观进行改造,或者是对旧街道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这也是很多旅游景点惯用的方法,例如我院设计的文殊坊,文殊坊是国内最集中的禅文化中心之一,汇集了千年古寺文殊院,道教圣地五岳宫以及爱道堂、金沙庵等多处古迹,被誉为“都市禅林”。

3解析仿古商业街设计失败的原因

虽然,国内商业街更多是采用仿古建筑设计,但是没有继承原有的传统文化,以至于失去了原居民生活的气息。让人们感觉到商业街的仿古建筑大多只是流于形式,给人一种肤浅的感觉,也可以看作是换了外衣的便利商店而已。例如苏州寒山寺古街改造工程,其主要是以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苏州寒山寺为中心,因为苏州寒山寺是非常著名的佛教圣地,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古香古味的建筑群。政府和开发商意识到苏州寒山寺所能够带来的商业价值,于是在寒山寺的临近地段进行了商业街规划,建造出了一条在建筑风格、比例等多方面都极为相似的仿古街道。从外观上观察,仿古商业街和寒山寺的建筑风格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不协调的地方。然而在苏州寒山寺的仿古商业街的建造时,将原有的居民全部搬迁,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而且出现了很多五花八门纪念品的商店,以至于后来的游客只认为这只是一个现代便利店而已。如果在进行现代商业街仿古设计时,更多是考虑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而不仅仅是建筑风格,那么商业街的仿古设计也会取得一定的成功。

4小结

古建建筑设计范文3

【关键词】BIM技术;古建筑元素;现代建筑;融合

0引言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截至2021年6月,在中国知网以“BIM技术、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为检索条件在总库中进行检索,查到关于现代建筑的发文量为13篇,BIM技术的文献为3篇,传统建筑的发文量5篇。这些文献多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重点研究教学信息化建设。针对BIM技术与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的数字化模型的建立研究相对较少且层次不高,研究成果在专业上呈现单一性。本文将BIM技术与传统建筑文化有机融合,实现BIM三维虚拟建造和实景展示,打造特色建筑,将现代建筑赋予更新、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实体建筑的建模、文化植入和三维实景漫游,探索具有时代特色、历史文化特点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案。

1BIM技术的应用

1.1BIM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可用于工程建设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后期管理,集方案属性、产品建造相关信息和运营管理于一身,对工程建造的安全、经济和管理有着极大优越性,因此在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设计施工和项目后期运维管理的优越性也愈来愈明显。一些学者[1-2]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物,通过行业内广泛使用的算量软件和BIM软件进行建模,对影响工程量计算精度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查找项目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探讨和提出解决思路,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1.2BIM技术在古建筑建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因而逐渐被业界所接受,并不断地开发创新应用范围和手段[3-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研究院所联合主编的《历史建筑保护性加固案例-砌体结构册》一书,将BIM技术应用在历史建筑砌体结构保护性加固中,以工程具体案例为对象,从全新的视角为读者阐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BIM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了BIM在历史建筑信息采集和模型建立方面的经验方法,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历史建筑提供了新思路。

2现代建筑中应用BIM模型进行多元素融合设计

近年来,国内的建筑设计逐渐流行复古风潮[5-7],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民用住宅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和家居设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展现出古建与现建文化的多元素混搭的精彩效果。这些设计都是以实体形式展现出来的。本文从建筑装饰和门窗构件入手,选择文化特色鲜明的古建元素,例如:隔扇及平开窗样式(图1、图2)、梁柱油漆彩画等,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完美融合到BIM模型中,创新建筑文化。通过BIM模型实现现代建筑与中国古建筑文化相融合,建立独具特色的设计模型,进行虚拟建造和三维实景漫游。

2.1古建筑装饰构件的BIM模型载入

现代建筑在内外装修上可以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将传统建筑原型中的门、窗、柱、梁、屋顶等古建筑构件和外装饰提取进行BIM建模,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如图3所示。以屋顶为例,可以将古建筑屋顶样式整理和抽象、概括和提炼、简化和升华之后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以期达到展现浓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特色,拓展现代建筑设计的思路。

2.2古建筑油漆彩绘和古建文化与BIM模型的融合

从建筑形态、建筑登记和使用功能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对色彩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色彩鲜明,无论是建筑外装饰还是室内设计,古建元素的油漆彩绘从视觉上都会让观者感到震撼。本项目从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在不违背古建筑设计和色彩使用的原则和规定前提下,通过BIM材质建模设计将古建元素信息写入BIM模型,将古建筑檐廊油漆彩绘仿真渲染应用于现代建筑的内外装饰设计中(图4),使观者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直观欣赏古建元素设计和阅读古建筑历史文化,从而对古建筑文化有更深入的解读,这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2.3VR三维实景漫游

根据不同的BIM模型需要展示的创意和设计不同,采取不同的漫游路径,基于BIM的数字信息录入,将古建元素的文化信息植入模型,将漫游路径与古建元素信息的植入点相连接,建立行走路线,实现现代建筑与古建元素融合的展示、查询与场景漫游。在三维场景中,可以根据要达到的展示效果进行重点场景和一般场景的漫游视频录制。将三维实景漫游模型通过展示网,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供读者360度全方位进行浏览和观摩,达到古建设计与历史文化宣传、展示的效果。

3结语

古建建筑设计范文4

 

“人体工程学”一词的英文为“Ergonomics”,它是由两个单独的希腊词“ergon”和“nomos”组合而成。“ergon”是指出力的工作,“nomos”意为正常化、规律化,将两者的意思组合起来就是:人的工作正常化规律,这说明人体工程学原来就是研究人在适度劳动中用力规律的一门科学。对于“人体工程学”这个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理解是设计的产品应该符合人体的比例,应该根据特定生理的人群来设计我们的产品。但这仅仅是人体工程学的部分含义,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产品使用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无需刻意去“迁就”或者“勉强适应”产品的使用程序或流程,甚至不会引起“容忍”这样一些不愉悦的使用情绪的出现,而应产生一种符合人们行为习惯方式的使用过程和愉悦的使用心理。既然是针对于某一特定人群设计的产品,由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就会造成符合某一特定个体或者群体使用的产品,必定是不适合另一个体或者群体的使用,但绝不能因此认为这类产品的设计是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可见,即使是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产品也是有针对性的,有定位的。笔者认为“人体工程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符合人体比例的尺寸设计,而是应同时兼顾使用者舒适的使用心理的情境设计。这点在今天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发展形势下,在人们生活水平、文化观念、审美观念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越来越突显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在建筑的布局设计上。   建筑是存在于一定空间环境下的实体,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同时它通过自己本身内部的空间设计又营造出各种不同感受的人为环境。建筑也是时代精神的载体,是文化的产物,它的设计与建造受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它同样也表现为特定时代下一定人类群体的心理需要、精神归宿,甚至是为这一人群的特定需要而出现和服务。尽管人体工程学确立为独立学科仅四十年之久,但古往今来,它的影响并不以它成为独立学科为起点,也绝非这四十年,例如,明朝建设的布局设计就体现了这一学科的特点。   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推翻元朝的统治,定都南京,开创了新的封建王朝———明朝。整个明朝统治时间为276年,共经历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统一王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盛世。在这漫长的统治期间,明朝的政治、经济、商业、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给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氛围,特别在建筑设计上。明朝是中国建筑史上特别活跃的时期,如在明朝时期修筑的万里长城,建造了明十三陵、天坛、故宫等气势恢宏的皇家建筑和别有风味的江南园林建筑,它们堪称世界建筑的瑰宝。以人体工程学来剖析这些经典建筑时,笔者发现早在六百多年前,中国建筑的拥有者们遵从了他们的心理上对理想的追求,从而建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在精神上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一明朝的皇家建筑   1天坛的建筑布局设计   (1)天坛整体建筑群“中轴线”的布局设计   天坛整个坛域由两道坛墙分为内坛、外坛,主要建筑均集中在内坛,内坛包括主要的建筑群:北部的祈谷坛建筑群,南部的圜丘坛建筑群和西边的斋宫、神乐属建筑。其中主要的建筑群为祈谷坛建筑群和圜丘坛建筑群,它们集中分布在贯穿天坛南北的主轴线上,这正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来封建王朝的威严和皇帝的“中心”天子的地位及其皇权至高无上的体现,这样的布局设计完全源于统治者的统治心理需求。同时,这样的中轴线布局设计也使建筑群有稳重、平衡及统一等美学的感受。   (2)建筑物“天圆地方”的平面布局设计   天坛是明朝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尽管这仅仅是帝王祭祀的场所,仍充分体现了帝王中央集权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方位观念中,认为北方为“天”,南方为“地”,北部的祈年坛建筑群主要以园形设计为主,南部的圜丘坛建筑群则主要以方形设计为主,这样的“北圆南方”设计正是古代人“天圆地方”思维的体现。从心理学分析,统治者这样设计自己的皇家建筑是尊重中国的传统思想和顺应当时的民意的,是有利于巩固皇家封建统治的,同时也达到了人体工程学中人类心理要求的满足。   2明十三陵的建筑布局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两千年的封建传统建筑和风俗都屡见它的存在和影响。从风水的字面看,就是风和水的组合。空气因流动而形成了风,风因一定速度的流动而产生一定能量,即风能。风、水属于自然界的物质,当然也与自然界中的其它物质有关联。风和水以流动的形态而存在,因此,流动成为风水的特性之一,同时流动的空气和水这两种物质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是生命之本,所以,“风水指的其实就是生命背后的能量。它不仅指人、植物和动物的生命,还指人们脚下大地的生命。”而研究风水的学说,则是中国古代人们根据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因素,在固定的居住环境里,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总结出关于居住选址、方位朝向、室外景观和室内装饰等方面较为完整地一套技术、方法和理论。可见,经过几千年风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思想意识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风水宝地的标准是:前有案山,中有明堂、后有靠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水流绵延不绝地贯穿其中。水喻生命之本,有水才有生命,意为水在,才有生命的迹象,生命之河才能轮回;风,讲究顺,意为可致子孙满堂,福禄延绵,家族前景鹏程万里、一帆风顺;气,讲究聚,聚气即为聚财,意为在世之人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历朝皇陵的选址与设计建筑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标准,明十三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明十三陵是明朝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从应天府(今南京)迁都北京后,从明成祖到明思宗,除景帝之外的十三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也是中国历朝帝王陵墓建筑中保存较好的一处。明十三陵的形制是仿照孝陵(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之墓)而来,十三陵的具体布局从西至东依次为:思陵(思宗朱由检)、昭陵(穆宗朱载陵)、康陵(武宗朱厚)、定陵(神宗朱翊钧)、泰陵(孝宗朱常樘)、茂陵(宪宗朱见深)、裕陵(英宗朱祁镇)、庆陵(光宗朱常洛)、献陵(仁宗朱高炽)、长陵(成祖朱棣)、景陵(宣宗朱瞻基)、永陵(世宗朱厚)、德陵(熹宗朱由校)。永乐七年朱棣在万寿山下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长陵,理所当然长陵位居正中,余陵分列左右,主从分明,整体布局气势宏大。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依据中国古代人们对于风水宝地标准的认定来选择了陵墓的地理位置:东、西、北三面环山,意为背有靠山;南面开敞,符合“南面为尊”的传统思想,陵前一宽敞河流,聚山间众溪向东南方向奔去。背朝陵墓观看陵前的神道,左侧有一“龙山”,右侧有一“虎山”,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且视野开阔,山峰连绵起伏,山上草木茂盛,一片生机之气,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不愧为一处鬼斧神工的理想帝王陵墓。可见,明十三陵从选址到设计到建成完全符合当时人们观念中对风水宝地认定的标准,同时也是明朝皇帝为了巩固江山、维护家族统治的美好愿望的心理需求,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评价,这同样是人体工程学的体现。#p#分页标题#e#   二明朝的江南私家园林   现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的寄畅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后在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被秦金(南京兵部尚书)得到此园,开辟为自己的庄园,以自己的号———“凤山”命名本园为“凤谷山庄”。秦金逝世,该园归他的侄子秦瀚及其儿子秦梁共同所有。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仍沿用原名,极力修缮此园林,开凿池塘,叠石为山。秦梁死后,该园改属其侄子秦所有。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因性情耿直,不与官场同僚同流合污,而因为官清廉,遭其政敌嫉恨,甚至遭受政敌们的妄加攻击,朝廷也在未经取证的情况下就草率将他革职回江苏无锡原籍了。回到家乡后,他只有寄托胸中的抑郁之情于园林的建设中,因此,他疏通、挖深园中池塘,修筑园中的建筑,特别是营造别具风格的景观二十处。秦极喜爱王羲之《答许椽》这首诗的旨趣和意境,便从中取“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一句中的“寄畅”两字将园子改名为“寄畅园”。园景布局以山水来构架整个园林建造,以山池为中心,建造各处景点。园林中茂盛的大树、摇曳的竹枝、通幽的曲径、精美的叠石、适宜的理水、独特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别有一番风味。总体上看,寄畅园的成功在于它“人造”出了“天造”之感的精美景观,营造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绝妙境界,寄托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人生的哲学思考。从园主出发,这样精美的园林,是满足了园主不再关心朝政,寄爱国之情于山水之间的豪迈情怀的。因此,“寄畅”之园名可谓名副其实。   三建筑的布局设计遵循人性化发展趋势   1多元设计风格的出现   仍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全球出现了政治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局面,在社会愈加复杂,信息容量巨大且更新周期缩短的形势下,各种文化在面临着不断丰富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竞争,甚至是新文化出现所带来的不可预计的冲突,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由于当今社会对于多种文化持包容态度,因此也就迎来了多元文化并存局面的出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建筑”,也必将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出现“多元”的设计布局。   2尊重历史的设计趋势   作为历史见证的古建筑早已不再适应现代人的使用了,因此它早已失去了往日的使用功能或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但作为古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现代人有责任、有义务在态度上尊重它,在行动上有措施的保护它,而不是让他们消失在所谓的建设性和保护性的破坏之中。它将以它特定历史时期的风格与21世纪多元风格的建筑构成我们当今的城市文明。   3尊重个性、自由表达的人性化趋势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不断丰富,文化、美学、价值观念发生巨大了的变化,人们的个体意识不断的加强,个性发展也要求更大得空间去张扬,因此21世纪的建筑在布局设计上必定是更尊重个性、自由、大胆的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4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趋势   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回归大自然成为人们选择环境的重要考虑因素,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科技与人文同步发展越来越被受关注和提倡,因此21世纪的建筑用材上必定是绿色的、环保的、造福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四结语   建筑以它的设计风格与布局特色向我们展示着历史文化的痕迹,更向世人昭示着建筑因人们的需要而矗立,建筑文化因人们的保护和继承而流传,现代建筑在布局上的设计趋势也将继续着建筑的历史使命,以人为中心,以符合现代人的各种观念、思想为设计的基础,注重功能与美学设计原则,以造福后代人而实现其设计的价值。

古建建筑设计范文5

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是建筑学(古建修缮与保护)专业的基础课,建筑尤其是中国的古建筑自古与园林环境联系紧密,因此,该课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建筑保护的内涵和外延。对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题目等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完善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

关键词:

建筑学(古建修缮与保护)专业;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建筑自古以来就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园林与建筑是并行发展的,上自帝王的宫殿与苑囿,下至官僚富豪、文人名士的住宅与私园,建筑与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都是统一考虑的,尤其是中国的古建筑,蕴含着先人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因此,古建修缮与保护方向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园林景观尤其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但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只有建筑学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缺乏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学生如何在短短的课时内掌握并且能够运用园林设计方法和要素设计传统园林景观,是古典园林设计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教师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知识和流程,掌握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进行中小规模的古典园林设计。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在设计的同时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准确地将调研、分析语言转化为图面语言,二是如何将现代景观的设计语言用传统园林的要素表达出来,三是如何在满足现代园林空间功能的同时体现传统园林文化的意境和内涵。

(二)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首先讲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要素与方法、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其次讲授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图和意境。实践课程主要安排两个作业,第一个是场地调研,第二个是具体设计,这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典园林设计及表达方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希望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将现场调研和设计构思很好地转化为设计语言,并且能够将现代园林空间功能与传统园林设计要素相结合,扩大建筑设计的视野、宽度和深度。

(三)教学方式和流程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各12个课时。理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和作用、造景与意境营造、构思要点。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个课时,以三或四人一组进行调研,讲解对场地的理解和感悟,随后由全班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和点评;第二阶段4个课时,个人对场地进行深入构思并绘制平面草图,以调研现状为基础,深入绘制平面草图;第三阶段4个课时,深化草图,完成设计图纸。

二、实践课程题目设计

(一)题目设定

设计题目对场地、面积及设计背景进行限定,设计成果统一为A3大小的装订文本。设计基地主要选择南阳市白河的小岛——月亮岛,四周临水,要求学生在基地内部自行选择1~2hm2的用地设计汉代背景的古典园林。该处是南阳市公园用地,既要满足现代公园的空间功能需求,又要体现园林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

(二)设计成果要求

总体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该基址使之形成一处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恬淡雅致的意境的古典园林式休闲空间,运用古典园林设计方法组织建筑、绿化、道路、山水元素,创造美景宜人的游赏环境,营造独具匠心的园林意境。设计成果要求包括总平面图(比例自定)、设计分析图、总体剖面图、整体鸟瞰图、局部透视图若干及各项设计说明。

三、教学成果分析

(一)学生加深了对调研分析语言与设计语言的转化能力的理解

对于场地的调研分析是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工作,也是整个场地设计构思的关键。对于场地的现状、历史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等的分析,学生能够从场地的背景出发进行园林空间布局。比如,一个学生的场地调研从现状要素的分析出发,确定场地的出入口以及场地的基本空间结构,从而确定场地的构思和基本布局。

(二)学生加强了对现代景观的空间功能与古典园林设计要素的转换能力的理解

学生设计的场地不同于传统的私家园林,学生在设计中要体现现代公园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体现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综合运用了多种设计手法,完美地完成了由物质空间的拓展到意境空间的联想升华,这些设计手法看似传统,实则与当代环境心理学、现代设计基本原理等并不相悖。因此,在整个古典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用传统园林的设计要素表达现代园林的空间功能。

(三)学生对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关系的理解和感悟提升

古典园林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同时与当时的诗词书画相互影响。诗文题咏与某些景象相结合,被组织到景象之中,点出景象的精粹所在,阐明景象的思想、情趣,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从而成为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设计,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古典园林与诗词书画等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许多学生用题词或者景点题名来深化意境,比如,清音阁、正凝堂、致远斋、经畲书屋、珠箔舫等。

(四)学生加深了对古典园林空间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种类丰富,排列多样,看似表现出自由随意的风格,但实际上古典园林空间逻辑清晰,体现出有序的空间脉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设计加深对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模型感知、剖面表现等体会所设计的园林空间布局和竖向空间表现,同时进一步通过细部空间的设计和表现,学生掌握了园林空间从大到小的转化和设计,进一步掌握了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的运用和相互组织的方式。

四、结语

在古典园林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在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设计中对古典园林设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在教学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如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现状场地条件,对于场地内部的建筑、道路等尺度把握不准,在设计中暴露出对该课程知识储备明显不足等。结合课程中的具体问题,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加完善地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

作者:赵瑞 王婷婷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古建建筑设计范文6

在建设工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即是工程造价。合理准确的预估工程造价是完成建筑工程工作的要素,其涉及的内容有前期涉及、施工内容,有效预估整体费用并合理控制,使得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在如今经济建设大潮中,建筑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提高经济效益,合理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合理估算的前期是分析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其中最重要因素应该考虑建筑工程设计,设计是整体工程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数目,设计渗透到了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对每个环节的参数和造价都有影响。合理的设计方案决定着估算的成本,影响着整体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要使设计达到最优,反之,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增加工程施工成本,也不利于控制工程造价,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对每个环节的掌控和准确到位需要严格的数据支撑,即相应的设计参数,将设计参数和工程造价理论值建立合理的数学关系和相关模型,因此,建立合理最优的建筑设计参数模型是工程造价估算的关键一步。

二、简析建筑设计参数模型

建筑设计参数模型作为工程造价估算过程的重要一步,需要有数据和图形还有结合实际的有效支撑,建立合理的结构模型,即通过连接图来分析系统中各要素及其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以几何要素为主体,以数据参数为支撑的结构模型。建筑设计参数模型涉及到计参数和工程造价的关系,因此,各个参数是首要影响因素,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是整体结构模型的基础,基于参数的分析可对结构模型有整体把握。在实际建立模型时,可通过较高层级的设计参数和应用神经网络或相关的估算指标进行分析,最关键的环节是运算和分析。首先,结构模型的运算主要包括:确立系统设计参数和工程造价研究系统、建立关系网络、确定各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于此同时,还要对其关系网络图和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结构工程学、建筑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完善结构图。其次是基于模型的分析,对各级参数在模型中的位置及地位进行分析,合理优化,进行目标决策,方便工程造价估算时更好地量化处理。

三、基于建筑模型参数的工程造价估算

在设计优化的基础上完成工程造价估算,最关键的是基于建筑设计参数模型,而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分析建筑设计参数的变化与工程造价估算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结构模型和多元化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工程造价设计参数,这些模型能够将设计参数与工程造价结合起来,使整体工程参考数据指标和图形结构,在数据化、几何图和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对于关系要素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结构模型的连接图的过程进行叙述,以此为基础把不同的几何模型和数据模型构建起来。使工程造价更具有合理的数据支撑,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合理地降低各项成本预算。而且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分化,这个数据结构模型是通过不同级别进行分级分系统,然后对这些子系统进行逐一分析,从而形成了一个多级结构模型,对其不同参数的数据进行分级,不同的参数在整个模型中会分为不同的级层,层级越高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可根据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完成对工程造价的估算,这样可以针对性地提高估算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参数作为所有模型的基础,参数的准确性很重要,误差必须降低到最小范围,使所构成的数据模型和几何模型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其次,是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分析来达到工程造价估算的最优化,首先要分析参数的变化情况,因为参数之间会相互影响,一个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另外的参数发生变化,即其参数之间存在很紧密的关联度,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参数反映了各项环节和指标在模型中的位置和完成工作量,而且由于参数之间强烈的关联度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估算的改变,从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而达到工程的成本和工期,已达到经济目标。

此外,为了更方便分析结构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估算手法,估算投资是工程报价中最主要的因素,应将其误差控制在20%-30%内,而5%以内的误差是其工程报价应控制的范围,可见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估算在进行建筑设计参数的分析时是非常准确的。因此,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其误差的分析尤为重要。可对其参数进行分析,尽量避免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造成的误差。从而达到工程造价估算的最优分析。基于参数之间的数据关系建立线性回归关系,是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将其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直观反映,使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显示更加明确,从而有利于对工程造价的准确预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各个参数之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将各个变量的相关性及其程度通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优组合,以达到估算的准确结果。使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参数指标的基础上达到决策目标,从而实现工程成本的合理降低和经济目标。

四、结语

古建建筑设计范文7

在我国历史推移的过程中,无数朝代伟人都建立了多种多样的建筑,以不同的风格开启了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璀璨的大门。而南北方因为地区差异和气候水土的问题,所以其建筑也有着极大的区分。一般来说,南方主要是以地面建筑为主,干栏式建筑在此也较为常见,而北方却以穴居建筑为主要的建筑特点。在建筑史的发展中,从创始阶段、成型阶段到成熟阶段,建筑特点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人们从追求建筑的遮风挡雨到之后的庄严宏伟,都体现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艺术建筑的进步。在春秋战国时期,阿房宫是其建筑类型的代表。而后来汉武帝大肆修建宫殿的过程中,对于皇宫的建筑也成为了令人们叹为观止的大型建筑艺术工程之一。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多种建筑类型,表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建筑特色。这些有着较为完整成熟的建筑体系,对于后世建筑以及景观设计的影响非常巨大,无论是对于砖石和拼合梁柱的大量使用,还是施工机构的双轨制设计,都给予了现代景观设计者较多的灵感,令其能够借鉴古代建筑的特色探寻新的景观设计出路。

二、景观设计中对于古代建筑的利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景观设计作为美化环境以及生活氛围的重要方式,需要设计师在不同的领域寻找灵感。我国古代建筑作为我国历史中瑰丽的珍宝,其有着优雅、庄重、宏伟等多种特质,对于其基本的建筑元素进行运用,可以保证景观设计能够更加满足人们对于该设计的需求。下面,我们对于古代建筑元素在景观设计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从多种角度探究古代建筑的特色。

(一)建筑木材利用

在我国建筑历史中,对于木材的运用非常广泛。其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的美观性,还能够针对自身想法进行不断地修缮,所以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一般会运用不易变形的木材进行景观构建,能够保证提高建筑的亲切感,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人为景观。通过木材的运用,能够衬托多种景观在生活中的特性,保证景观设计的持续建设和能源节约,提高环境的舒适度。保国寺作为我国著名建筑,是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因其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大气与生物共同作用导致大殿内常年出现渗漏。但是经过长期合理的维护,所以能够屹立千年,存留于世。在现代建筑中,挪威建筑师就曾经以此木构建筑为雏形,进行了上海世博会挪威馆的设计。在该设计中,利用了木胶合板技术,以木材的舒适美观性为出发点,让观赏者亲身感受了现代景观中建筑与自然地完美融合,每一种风景,都成为了健康、简约的代表。

(二)彩画、雕刻利用

我国的绘画历史发源已久,无数古代建筑都曾经以精致的绘画、完美的雕工获得世人的惊叹。这个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与建筑的融合,能够达到栩栩如生、灵动自然地装饰效果,提升建筑的独特性、魅力性。无论是色彩斑斓的彩画还是庄重宏伟的雕刻,都能够表现出建筑的气势和精雕,其巧夺天工的技艺,更是成为了中国建筑的一大代名词。在现代建筑中融入彩画以及雕刻艺术,可以增加景观设计的气势,凸显风景以及建筑的精巧、恢弘,提升景观建筑档次。故宫作为古代建筑中以彩画和雕刻闻名的建筑之气,无论是殿内的石像还是和玺彩画,都说明了这个宫殿曾经的壮丽和雄伟。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一般都会将亭台水榭周围防止石雕,在院落之中放置彩画。游历这样的园林景观,仿若让游客置身于千年前的盛世繁华之中,体会中国古老的雕塑绘画文明。

(三)结构轮廓利用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无论是庙宇宫殿,都有着其独特的轮廓和变化多端的建筑结构形式,在达到建筑与环境互相衬托的情况下,达到东方特有的神秘、繁复效果。一般的古代建筑中,外观可以分为上下中三层,无论是屋顶、基座和柱子,都是通过重叠的组合以及木块、玻璃瓦穿插进行的。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够保证建筑的承载效果良好,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古典装饰作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将这种结构以及轮廓进行转化,突出其漂亮的弧面以及舒缓的曲线,进行现代建筑的中的搭配。在解决了建筑受力问题的同时,还达到了设计场地、设计环境以及设计本身的完美结合与设计平衡,保证了在体现深刻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升美观性以及舒适性,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三、景观设计对于古代建筑利用原则

古建建筑设计范文8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现代建筑设计;作用

在人类建筑历史当中,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建筑体现了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建筑工艺的精湛性。而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很多古典园林建筑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导致其原貌逐渐丧失,但现代人在保留下来的古典建筑当中仍然可以对其设计的魅力加以感知,特别是在特殊的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及外部环境处理方法上,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以此来推动现代建筑设计的有效创新。可以对古典园林建筑当中的设计手法加以借鉴,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建筑风格加强创新,这不仅是对古典园林建筑当中的设计精髓进行有效继承,也是对古典建筑文化的一种发扬。

1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特点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其设计理念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不仅能够对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加以体现,还能将其中的文化底蕴凸显出来,所以古典园林建筑并不只是一种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对民族精神的有效延伸。而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非常突出,说是独具匠心也不为过,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古典建园林筑设计在选景方面,较为注重双重互动性,即观赏和被观赏,在具体设计当中,设计者不但要对人们的生活需求进行全面的考虑,使园林建筑在使用方面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要兼顾园林景观方面的总体规划与布局,使园林建筑能够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及和谐性。只有如此,才能将园林建筑设计在视觉方面的魅力很好的发挥出来,在人们进入到园林当中时,才会感到身心舒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园林建筑就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品,不管是在色彩方面、线条方面还是在结构方面,都蕴含着一定的艺术张力,注重动静结合,其艺术效果的和谐多变,通常会借助移步换景的手法来进行处理。第二,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比较注重与自然之间的结合,一般会通过人们的智慧与力量,构建契合自然环境的景观,虽然采用的是人为造景,但与天然景观之间的区别并不大,在古典园林建筑当中,不但要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还要对假山、池塘进行建造,通过人工的方式,对自然美景进行再现,其中很多景观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第三,空间应用是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关键环节,由于园林范围较为有限,所以需要设计者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当中对艺术进行展现,需要他们运用特征化的剪裁方法对自然当中的景观进行提炼,特别是对自然当中的峰峦沟壑的整合应用,使自然美景被高度浓缩,进而在小空间当中展现自然的美感。第四,对园林空间科学处理及巧妙应用,不仅能够使园林风貌更具魅力,同时还能使园林和自然之间的融合美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园林空间处理方面,设计者常用的方法包括景致设计方面的起伏变化、细节部分的尺度调整以及空间比例关系的科学处理。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虚实交替及明暗变化的有效利用,能够将园林当中的各个景观紧密的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运用静态景观凸显动态环境或运用动态环境衬托静态景观的空间处理手法也较为常见。

2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古典园林建筑不管是在审美思想方面,还是在艺术构造及技术手段方面,都对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手法进行了直观的表现,其丰富美观的表现形式,对园林整体美观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而言,其可以对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当中的理念及手法进行充分的借鉴,并通过现代科技与材料的合理应用,创造出具备古典风韵,能够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建筑。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而言,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形式方面

从总体上来讲,古典园林建筑在形式方面具有功能型自发式特征,且其中蕴含的艺术元素非常的丰富。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主要将这种形式发展成抽象的结构方式,除了比较关注审美性之外,还要兼顾功能性特征方面的变化。在古典建筑当中的被动式语言是建筑的主动式语言,对古典建筑设计来说,它是一种有距离的创造和继承,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种建筑设计核心理念的一种深层次的体现,在古典园林建筑当中具有多种类型的结构形式,如解构、重构、变体以及概括等,而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对古典建筑形式实施了概念化处理,主要应用古典建筑设计的内在神韵,而不注重外在形式的摘取。这种手法在实际设计当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苏州博物馆,在屋顶设计方面较为新颖,而这种该设计的灵感则主要来源于苏州传统园林建筑中的细部设计,现代建筑设计通过对技术以及材料的创新,使得古典建筑设计得到了时代化的革新。

2.2意境方面

古典园林建筑比较注重意境方面的和谐性,在审美境界上,要符合诗画艺术,而这种艺术思维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很多现代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在追求艺术氛围的营造,以此来对建筑自身的内在神韵加以体现,使人们能够对建筑的灵魂美加以体会。例如:上海浦东新区当中的喜马拉雅中心,其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古典园林建筑方面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在建筑总体设计当中能够实现了山水情的有效融合,而且在理念方面的抽象化处理,也对现代人的设计思维进行了有效的体现。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又实现了对园林建筑范畴的一种超越,使现代建筑当中的绿色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让生活在都市的人们能够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中对自然气息加以感受。而在该中心当中,林结构象征着大自然,且建筑结构上部设计了一个花园,使得立体山水园林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但对现代人的智慧进行了有效的展现,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美好愿望。

2.3建筑造景方式

古典园林设计在造景方面常用的方式有主景、配景、借景、添景、隔景、漏景、夹景、框景以及对景等,通过这些造景方式的有效应用,使得园林建筑在表达效果方面得到了很大的丰富。这在现代建筑造景设计当中也较为适用,不但能够提升现代建筑的艺术美感,还能使人们获得放松身心的机会,能够使人们的视觉和心灵感到更大的愉悦。例如: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其在设计方面对现代建筑设计和江南园林建筑风格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使得建筑风格的和谐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设计主要在造景方面应用了江南园林建筑中的意境,建筑内部设有水池,其中金鱼游动,奇石静置,实现了动与静的完美结合,而且在大堂两侧设置的翠竹使建筑的自然风韵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充分发挥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段的方法

古典园林建筑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想要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将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就需要对两者的设计理念及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融合,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推动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首先,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对古典园林建筑方面的设计手法进行有效的应用,并不是要现代建筑设计单纯地在造型方面塑造复古的外形,而是要在现代设计当中对古典建筑的婉约风格加以体现,并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在现代设计技术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联系。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建筑设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使人们的审美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从而达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例如:沈阳市建设的方圆大厦,其在设计过程中就对古典元素特点进行了有效的汲取,将外部造型设计成了古钱币,寓意财源广进、事业发达,加上建筑周围配有小桥、流水与亭舍,具有浓郁的古典建筑风格,使大厦获得了相应的古典韵律。其次,古典空间设计方面的应用,四合院具有典型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其在空间设计方面,最初是为了对独立的个人居住空间加以营造,使居住环境能够与外部环境有效隔离。而四合院当中的石雕建筑、假山建筑以及竹林设计等,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都可以进行借鉴和引用,这样不仅能够为建筑提供舒适的视觉观赏空间,还能使其获得无限的思维遐想,而且对其中的文化内容加强应用,能够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典园林建筑不仅是建筑领域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将古典园林建筑当中的设计手法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能够对现代建筑领域的创新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设计者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古典园林建筑方面的设计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应用,将其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结合起来,使现代建筑能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宫宇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中式住宅区景观中的运用分析[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4.

[2]孙雯昕.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造园手法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山水画苑”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16.

[3]杨培茜.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现代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5.

[4]丁梦.基于符号学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要素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