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叙事范例6篇

班主任教育叙事

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1

关键词:宽容;关爱;理解;尊重

中图分类号:G62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276-01

曾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老师,您在我们的眼中,有时候像个'大孩子'幽默风趣,常常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有时候却是那样无声的严厉。那次期中考试我考砸了,数学只考了70分。发卷纸时,我清楚的记得,您当时喝了一口水,瞅了瞅卷纸,看了看我,什么话也没说,您也没有责怪我。可我此时却下定了决心:下次考试一定要考好。我真的努力了,期末数学竟考了100分。我知道您无声的批评,是对我好,激励我,让我没有灰心,您用无声的批评保护了我的自尊,谢谢老师对我的关爱。"这名学生平时不爱说话,但做事很认真,学习成绩一向很好,但那次期中考试却意外的只考了70分。看到她的卷纸,我确实很生气,本想训她几句。但在发卷纸时,我还是把话咽下去了,把卷纸交到她的手里。真没想到,当时的一份忍耐,却意外的收获到这份"厚礼"。不禁让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想像一下,如果当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她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呢?或许她下次考试成绩会好的,但是,她的自尊呢,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我绝对不会收到她写给我的那封信,我也不会发现她是个如此优秀的孩子。

教师的宽容可以化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教师对待学生何不少一点苛刻,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如果对待学生多一份宽容,就会少一份失望。一味的批评指责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只会带给学生一些伤害。或许换一种方式指出学生的不足,反而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喜悦,比如:一种眼神,一个动作,也许会改变学生一生的发展。如果对待学生多一份信任和宽容,师生心灵之间的沟通就会更加顺畅,我们就会发现更多的精彩结果。相信每位学生都是很优秀的,那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变得美丽,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又如:我们班上有位学生叫李晓冬,爸爸妈妈因感情不和而离婚了,孩子的母亲 又离家出走,父亲整天熏酒,时常不在家,也没心思管他。孩子跟她的奶奶居住,失去了父爱、母爱的孩子,变得情绪低沉,不爱跟其他同学说话,显得很自卑。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我通过家访,又从邻居家理解到了他缺少关爱和照顾。这样的多重原因造成了他心理上的痛苦。于是我跟他谈心,我告诉他:"实际你很聪明,可爱,不管你的家里什么样,老师依然喜欢原来的你,不要因为其他原因,改变自己,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我把他带到自己家中,从生活上关心他,衣服脏了,帮他洗;缺本少笔帮他买。学习上也帮助他,把他拉下的功课给补上,课上没听懂的知识,课后再重讲。李晓冬从老师的身上,体会到了"师爱"胜过"母爱"。他不再封闭自己,渐渐的爱说话了,下课了他会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做游戏,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在学习上他也充满了信心,成绩提高得很快,期末考试成绩名列班级第五名。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爱好特长得到了发挥。他对同学说:"老师喜欢我,我更喜欢我们的老师 !"

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2

关键词:德育目标;班主任叙事;评价机制班主任叙事是班主任完成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衡量班主任叙事的优劣需要有效的评价机制。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了德育工作的方向。它的完成情况是班主任叙事效果最直接的体现。从德育目标入手构建有效衡量和考核德育工作成效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班主任认识叙事差距、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叙事、教育叙事与班主任叙事

叙事,简单地讲就是“讲故事”。《韦伯第三国际辞典》解释“叙事”为“讲故事,或类似讲故事之类的事件或行为,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1969年法国文艺理论批评家茨维坦·托多罗夫提出“叙事学”[1],叙事自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学界对叙事的深入研究,叙事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更多层面的阐释,“叙事学”也迈出了文艺理论的范围,进入了教育学等领域。

教育叙事,又称为“教育叙事研究”,是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而产生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加拿大课程专家克兰迪宁和康纳利等人的倡导下,教育叙事学形成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他们的研究,人们了解了教育研究中叙事式的思考方式,以及如何让叙说、聆听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可以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指的是“叙事研究者以教育生活世界为出发点,把教育经验组织成有意义的事件,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分析,挖掘内隐于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和教育理论”[2]挖掘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是教育叙事研究的重点,也是教育叙事的目的之一。

班主任叙事是教育叙事应用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体现,是班主任在完成德育工作时常采用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叙事的主要任务是从故事的讲述中挖掘德育细节,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受到教化。叙事学告诉我们,同样的故事在经历不同的讲述时会传达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意义,听众的接受程度也会有差异。由此可见,班主任叙事会影响学生对德育的接受,从而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从德育目标的四个维度来衡量班主任叙事的实效

德育目标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起点与归宿。班主任叙事目的、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叙事接受程度都会影响德育目标的实现。从德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来反观班主任叙事,可以构建有效反映班主任叙事效果的评价机制。

(一)从德育目标看叙事目标的设置

叙事是一种交流的过程,除了传递信息,还会从不同层面影响听众。设置适当的叙事目标可以帮助叙事更有效的传递信息。班主任叙事的目的即是完成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班主任工作并非单纯地传递信息或表达态度,它所要完成的还包括德育教化。因此,班主任叙事的目标与德育目标密不可分。目标的完成情况表现了叙事的效果。将德育目标与叙事目标进行比对可以预测叙事效果,衡量班主任的叙事准备。

从学生的德育需求入手才能得到合适的德育目标,而叙事目标的好坏则取决于多大程度上迎合了德育目标的要求。德育目标因学生群体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所以,在叙事前进行一定的德育“学情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德育目标的体现与叙事实践的可行性则是判断叙事目标设置是否合理的标尺。

(二)从德育目标的表述看叙事内容的筛选

班主任叙事应根据德育目标对叙事的内容进行筛选。对于同一件事,叙事内容的详略差异会引导听众进行不同的思考。班主任叙事则需要针对叙事内容中具有德育意义的细节进行差异化叙事:将这些细节通过适当的详细描述,提高叙事“曝光率”,让学生在叙事接受的过程中咀嚼其中的含义。

通过适当筛选后的叙事内容能够将德育目标叙述得更加准确到位、也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关注与理解。德育目标无法直接被学生吸收,需要叙事的演绎才能被学生认知与接受,而叙事的内容就是德育目标的载体。德育目标在有限的叙事过程中是否得到足够的描述是判断叙事内容筛选的指标。这一项指标可以通过学生对叙事内容中德育细节的获知总量来进行定量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德育细节会发挥不同量级的德育效用。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对德育细节进行分类,然后加适量“权重”,可以让班主任叙事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准确。

(三)从德育目标的理解程度看叙事方式的选择

叙事的方式能影响听众对叙事内容的理解。不同的叙事话语与叙事视角等会营造出不同的叙事空间,制造不同的叙事体验。正如站在不同的立场说话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偏好与价值取向一样,不同的叙事方式调整着叙事内容的传达,改变了听众对叙事内容的理解。

班主任叙事的方式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状态而选择。这些状态包括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家庭教育影响、心理及性格特征等。针对学生的状态,班主任调整叙事视角及叙事话语等,从而改变叙事方式,让叙事内容中的德育意义被学生理解。通常情况下,从学生立场出发的叙事视角容易引起学生更多的注意,与学生贴近的叙事话语容易被学生接受。然而,这并不能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全面的理解德育意义。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叙事的德育目标,就需要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叙事方式。从实践中调查学生对德育目标的理解程度,可以衡量出班主任叙事方式的适合度。这是能够帮助班主任进行叙事调整的评价手段。

(四)从德育的接受程度看叙事效果的体现

班主任叙事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对德育的接受程度上。学生是否认同叙事内容中的德育观点以及多大程度上接受德育教化是德育目标完成情况的判断标准。德育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德育需求而设定的,而班主任叙事则是完成德育目标的手段。因此,从德育的接受程度入手衡量叙事效果,能得到最为直接的评价。

这种衡量方式还可以根据学生接受德育的详细情况进一步细化评价方式。学生对不同的德育细节与观点的接受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德育细节与观点的接受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评价班主任叙事效果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接受情况进行近一步分析,从学生差异化的接受情况中得到更有区分度的评价结论,从而为班主任进行叙事改进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三、反思:班主任叙事的实践性与评价的实效

在班主任叙事的实践过程中,叙事的物理环境、初始气氛、师生关系等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叙事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些非主观因素会以偶发的形式干扰叙事,如天气骤变、紧急避难等。这是班主任叙事的实践性所决定的。在评价班主任叙事的过程中,这些因素会造成评价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甚至使评价机制失效。因此,在构建班主任叙事评价机制时,不能不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内,以期最大限度客观地评价班主任叙事,为班主任叙事提供有借鉴价值的改进意见。(作者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3

一讲:声情并茂以“叙”动人

德育叙事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故事内核的共鸣,在于唤醒每个学生内心的故事情节,通过生活德育故事的体验,促进他们道德经验的重构。实现德育叙事教育目标的达成,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共鸣,唤醒学生的内心,实现道德的内化。由此可见,教师的讲述故事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故事、念故事,更不是放任学生简单地自我阅读故事。它必须是教师用心、用情地对学生讲述,必须是教师与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分享和交互活动。为此需要具备以下讲述艺术:

以内化故事为前提的讲述。教师的德育叙事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它也像话剧演员饰演一个角色一样,演员必须深入角色,理解角色,内化角色,让自身处于忘却自我的状态下去诠释角色。因为只有教师在对叙事材料内化后,由内而外的融情析理讲述,才能保证德育叙事不仅仅是停留在讲述者浅层次的意识表面描述,而是师生之间以情载理的交互活动,才能在感动自己的前提之下感动学生,激发学生,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和达成教学任务。

运用教师语言艺术的讲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若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感性叙事方式,是一种充分运用感性语言和进行多种感官刺激,有效唤醒人的真实生活感受,激发人的情感体验和引起人的情感迁移的叙事形式。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将直接影响德育叙事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艺术在德育叙事中主要体现在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体态语言)两个方面。它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从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信息的总效果=7%的有声语言+38%的语音+55%的态势语言”的公式来看,充分表明态势语言在人与人交流中的重要性。在德育叙事的口语交际中,一种表情、一种姿态、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态势语的力量。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态势语不是做出来的,它应当是有感而发的行为。因为,对于德育主题的教育故事叙述来说,技巧不是最重要的,真情与风格却是最重要的。

引发学生道德思维的讲述。德育叙事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道德的修复和重构。德育叙事过程不是单一的道德授受的教育过程,而是通过道德故事的启发、启迪,以引导学生道德感悟、明理和进行品德自我构建的自主过程。所以,学生道德的情感体验必须建立在他们的道德思维活动上,而积极主动思维是学好知识、塑造人格的内动力。

因此,教师在叙事中不单单是内化后富有情感的讲述,不单单是语言艺术丰富的讲述,更应注重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条件下,恰当地设置问题,制造悬念,引导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在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联: 勾连实际拨动情弦

朱小蔓教授认为:道德学习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它更强调“回到自身”的反思与体悟,强调学习道德的过程也是学会承担自我发展责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顾及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在德育叙事中,教师不仅仅是围绕故事本身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也不仅仅是对故事承载的德育内容进行启迪和引领,它更需要教师善于将所讲故事的德育内涵,与学生们在现实生活、学习、交往中呈现的实际问题与表现现象进行恰当的联系。让学生在与他人经验的比较中修正自己错误的价值取向,强化自我正确的道德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叙事过程的心灵对话,产生道德情感共鸣和产生“共情效应”,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如讲述《三个抄写员》的故事:

黎锦熙(1890-1978)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中华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仔细的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

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地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

教师在讲完故事后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勾连实际:

① 如果你是报社主编,从抄写员的职业来说,你认为谁最称职?为什么老老实实的抄写员一直默默无闻?而第二个抄写员却能成就一番事业?

② 作为一个抄写员来说,第三个抄写员似乎最不称职,但为什么他却能够创建新中国?他与第二个抄写员的差别在哪里?

③ 你能用三个词描述三个抄写员的做事特点?(勤恳做事、主动做事、创造性做事)

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必然会引发学生对故事内涵的思考,启发学生从抄写员完成工作的态度、行为的表象中追寻他们不同行为特征背后的人格特质。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重构。这样的德育叙事是说教永远无法完成的教育。

又如讲述《一条上桌的死鱼》的故事。

1998年,坐镇旺地的净雅大酒店,用“净雅理念”不仅折服了几位济南部门考察人员,也折服了更多的济南人。

当时,济南市有家单位想找个合作伙伴开一家海鲜酒楼,便派人到威海考察,并慕名来到净雅酒店。就餐过程中,餐厅领班来到桌前,对客人说:“对不起,您刚才点的清蒸偏口鱼做的时候已经死了。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为您另换一条,不过这会耽误您一点儿时间;如果您不同意,我们会按死鱼价收费。”

客人都很吃惊,因为在当时,那条鱼死了与否,客人是吃不出来的。然而,恰恰就是这种在净雅看来再平常不过的小事,让客人看到了一个诚信的净雅,一个高度重视细节的净雅。

也就在那一刻,省城人将手中的一票投给了净雅。

张永舵和员工们说:“言”加“成”,方为诚。

这个社会生活的故事如果仅是教师简单的讲述,缺少及时的与学生生活场景的勾连,往往教育效果低下。我们观察了一个教师对这个故事讲述的处理:

当教师讲述到餐厅领班就“鱼做的时候已经死了”向客人寻求是否换鱼时,对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般餐厅会这样做吗?”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你会这样做吗?”将餐厅慎独与自律的行为与学生情感勾连,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比较,寻找价值取向的差异。

三夸赞:正向强化养成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种想法如果被验证21次以上,它已经变成了你的观念。如果是好的行为不断重复,就会养成好的习惯;不良行为的不断重复,就会养成坏的习惯。

生动的故事讲述吸引了学生,间接体验促使原有经验动摇,勾连实际促使产生共情,在经验重构的关键时刻,需要正确做法的具体路径,需要同辈群体的正面示范。因此,我们必须以正向强化为主,辅以必要的惩戒,科学地重复,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讲《三个抄写员》结束时,教师引出“主动、创造性地做事可以让一个人发挥潜能、与众不同”的主题,紧接着展示同学“主动、创造性地做事”的案例:①一位男生每周返校都会主动在黑板上写一条名言;②中考前照准考证相时两位同学主动组织全班靠墙左侧有序地、安静地一边自己看书,一边排队等待照相,令年级老师夸赞不已;③几位同学主动制作一个“心灵箱”贴在教室一角,便于师生间更充分的交流;④“数学协会”每周出一道“思维体操”题激发数学兴趣……这些正向评价,不仅引发同辈群体的效仿,也科学地“重复”(强化),使行为成为稳定的、不需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即形成习惯。

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4

一、重示范

在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是神圣而高大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这就要求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公平公正、持之以恒,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一个好的班主任,可以通过他自身榜样的、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地面上有果皮,主动弯腰捡起;见到学生,主动问声好;升旗仪式上,肃立高唱国歌......班主任的好作风、好行为,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学,就会缩短由知变行的转化过程,能更快地完成知行转变。从而使学生在班主任的潜移默化下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懂关爱

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知心必须贴心,这就要求班主任豁达大度,学会宽容:允许学生说错话、做错事;要给学生认识错误、弥补过失留有充分的余地;在学生需要的地方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要客观地、不带偏见地了解学生并看待所发生的每件事。

三、善观察

班主任工作需要敏锐细致的观察,只有注意对学生“观其言、察其行”,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限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尚未能达到“深藏不露”的 心理水平。他们的很多心理活动往往会不自觉地溢于言表,只要班主任处处留心,注意认真观察,就会从其言行举止中发现一些问题。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色恍惚?为什么今天他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为什么她近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某同学这几天花钱那么多?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发现异常现象后,班主任要从实际出发及时、有效地展开教育工作。

四、抓小细节

班主任工作就是细节的工作,作为班主任就应当具备做细节的精神,更应留心学生生活中的“特写镜头”,将它纪录下来,从不可忽视的小节的正反两面进行个案的研究与探讨。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就要从“小”处着手,在学生的生活点滴中“问一问”,诸如:学生的脸色不好、情绪不振、吵架、摔伤等等,班主任都要亲自问一问、看一看、查一查。在这一问中,促进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使学生感到教师所给予的温暖,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

五、会管理

由于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对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是个好办法。班主任要把每一项班级工作都与小队形式的集体竞赛挂钩。每一天的班级活动,无论是从收交作业本到打扫卫生,还是从运动会到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班主任都要按竞赛小组的表现评分,通过班干部自己管理进行量化,评选每周或每天的优秀小组,定期进行表彰。这样,学生们对自己小组每天的情况就格外关注,当然,在具体工作时,还是要以引导为主,每天的评比重点应放在比进步上。慢慢地,学生就能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小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这样,让竞赛激励学生进步,让学生管理自己,不仅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而且有效地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六、能发掘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班级里的所谓差生,其实就如珍贵的钻石被坚硬的石头包裹在中间一样,班主任就要透过这外在的一层“石衣”,善于发现中间闪光的珍宝。

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就要相信学生,相信转变,树立“无差生观”。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许多大家眼中的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较差,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如在意志品质、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则可能是个优秀学生。班主任要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热情,努力发现这些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他们身上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并不断给予鼓励和表扬。

七、勤反思

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5

作为一名选择支援贫困地区教育的教师,我并不害怕付出。这几年,我利用周末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义务补习;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方面的知识,我花掉几个月的工资去参加心理学课程培训并通过了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考试。2012年我在广州大学学习期间,除了努力地学好每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还经常和原来单位的同事们在电话里沟通教学方面的事情,并筹划了一个图书募捐活动,为自己服务的农村学校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室。

然而,能否不忘初心、坚守教育信念却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我要承受在乡村中学的清贫生活,又要面对更好的工作机遇的诱惑;既要保持职业的激情,又怕自己在孤军作战的境况下陷入职业倦怠的困境。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若要坚定当初自己想为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做点事情的信念,就要寻找动力,以此去抚平心中的那份浮躁。很幸运,揭阳市于2015年启动了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我入选揭阳市名班主任林泽兵工作室首批学员。

在揭阳市名班主任林泽兵工作室首次集训活动上,我第一次接触教育叙事,还能清晰记得聆听林泽兵老师的专题讲座《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范曙明老师专题讲座《为缺失的德育做点什么》所带来的震撼。听着讲座里真实案例,自己以前的很多类似的教育教学场景犹如电影的画面一般从脑海里掠过,原来我们教育教学生活的点滴可以变成这样一个个美妙的故事,只恨自己懒惰的双手没有及时记录好。看着PPT展示的图片,学生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联想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的激情、困惑、失落、欣喜,百感交织,怪自己短浅的目光和消极的心态,以至没有及时意识到这样一个个美妙的故事能蕴含着如此巨大的正面能量。林泽兵老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故事,带给我如沐春风的感受;范曙明老师专题讲座分享她“教育无痕,巧抓教育契机”的思考让我深受启发。

参与工作室学习一年来,教育叙事打开了我的一扇心窗。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此刻,我终于深知自己经历了那么多的教育教学生活,为何会渐渐地觉得工作是一复一日的重复单调,为什么面对着同样的教育教学问题还是感觉束手无策,为什么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智慧。教育叙事,赋予了我们直面教育问题的勇气和机会,为我们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方法,给予了我们增长教育智慧的历练和积累,以及面对自己内心的窗口。

讲叙、反思、总结我们的教育故事的同时,我们会以更加清晰的目光审视教育,这对于我们将要开展的教育活动具备引领作用。这种教学方法该如何呈现才最具有效果呢?比如一个体验式主题班会,通过分享与主题相关的教育故事,学生要成为故事里的主角,他们才能去发现,感受和思考。教育叙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作为教育者,根据我们的教育对象,确定我们的教育目标,根据教育目标设计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守候这些实践活动中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契机。林泽兵名班主任工作室学习,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同时我也在寻求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

随着中考的临近,自己带的毕业班同学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每天相对单一重复的复习学习生活,很容易让学生身心疲惫,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容易让学生迷茫而感觉不到备考生活的意义。尤其成绩偏差的同学,由于基础薄弱,面对每天高强度的学习,加上学习的效果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很容易就会失去耐心和信心而选择放弃。如何能让学生体会到坚持的力量和坚持的意义,在紧张的备考中咬紧牙关很是关键。

作为班主任,我思考着如何让学生参与做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通过参与过程让学生体会坚持的艰难和意义,通过成果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坚持所带来的不可思议的结果,给正努力坚持备考的学生以动力和支持。单纯的说教显然不能解决以上问题,所以我决定和学生们“创造”一个有关坚持的故事。

学校操场外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木棉树,我要求班里的同学每天选择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角度给木棉树拍一张照片,一直坚持一个月,这样也能给我们紧张的学习带来片刻的轻松。刚开始,同学们的兴致很高,拍完了还在班级Q群里面晒出自己的照片,没有人怀疑或质疑这个故事的意义和价值。过了几天,由于每天拍出来的照片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只是拍到光秃的枝桠,枝桠挂些小球状的花苞沉默不语,没有任何亮点足以吸引眼球,有些同学就开始觉得无聊了,开始询问那花究竟什么时候会开;再过几天,就有一些同学放弃了。每天相同的工作和缺乏惊喜的结果让他们再也找不到丝毫的乐趣。半个月过去,全班就剩下几个同学在坚持。

就在这个故事快要以“悲剧”收场的时候,第十八天的那天早读,一位女生说她拍到花开了。那位女生家庭条件不算好但成绩很优秀,由于每天早上都得帮家里摘菜去卖,所以有早起的习惯,她用一个像素很糟糕的手机拍到了花开。那一天放学,班里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往木棉树下跑,他们似乎不大相信,枝桠那些不起眼的花苞,竟然在这些日子里沐浴阳光雨露,接受大自然的馈赠,积攒力量脱掉了灰土色的外衣,向大自然绽放一抹鲜艳夺目的红!花就这样开了!我们一起见证木棉花开!我知道,这将是我最想要的教育契机!

借此教育契机,我举行一个有关坚持的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我让那位女生把每天拍的照片按时间连在一起做成幻灯片快速播放时,一棵木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绽放了,确实震撼。很多同学都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但因为他们的参与,他们知道事情就是那样子。那位女生说,其实即使是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同个角度去拍,还是可以发现很多不同,比如背景的蓝天,树上的小鸟等等。很多同学很后悔,后悔没有坚持下来。最后师生们一起形成共识:唯有坚持,方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唯有坚持,方有梦想变为现实的可能。坚持的过程便是自我绽放的过程,单独来看微不足道甚至体会不到意义所在,但一旦坚持下来,一日复一日,奇迹就会发生。

每位同学在故事里的参与都不一样,故事的结果对不同的同学来说也是不一样的。坚持到最后的,收获老师的那份赞赏和肯定,也收获了信心和毅力;半途而废的同学,只能得到老师的安慰和同情,但似乎也感受到了坚持付出,结果往往是水到渠成。至此,我终于明白了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教育是自然而然的事。同时我也对坚持做一名山村教育工作者的生命状态有了更深的理解。

范曙明老师说,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的态度和教育的方法,教育态度体现为爱心,教育方法体现为教育智慧。谁说不是呢,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教育应该是在创造爱心的故事,我们用教育智慧把爱传递,让爱创造奇迹。对于学生来说,接受教育应该是从渴望爱到学会爱的励志成长故事。教育叙事,能把整个师生的故事无缝地衔接,在这个关于师生共同缔造的故事里,教师的故事和学生的故事成了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推着故事向前发展。当然,在老师的爱心故事里,学生是最终获得健康成长的主人公;在学生的励志成长故事里,老师是那一个循循诱导、善于启发甚至力挽狂澜的关键角色。

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6

【关键词】顶岗实习生;教学实践智慧;生成

近年,随着对教师专业水平的关注,教学实践智慧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教学实践智慧的多少及其运用情况。这一点对于即将正式上岗的实习生而言,同样如此。但师范教育体制中传统的教育实习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顶岗实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打破传统,为师范生培养教学实践智慧提供了契机。

一、顶岗实习: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智慧的契机

(1)顶岗实习的内涵。《高级汉语词典》“顶”有“支撑、承担”、“代替”之意,“岗”即“岗位、哨位”。对应“顶岗”一词,就有两层含义“担当起本职工作”和“替别人当班工作”。显而易见,顶岗实习就是“担当起本职工作来实习”或“替别人当班工作来实习”。目前,顶岗实习用于师范教育领域,是指学生经过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后,到农村中小学(或条件相对较差的城市中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的锻炼,考核鉴定合格后计入学分,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习模式。(2)顶岗实习对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智慧的价值。智慧来源于实践,实践智慧“不同于理论知识或技术知识那样将某些普遍的、固定的原理、规则运用于对象,而是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来完成自己、实现自己。”教学实践智慧同样如此。新的教育实习模式——顶岗实习为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智慧提供了基础和平台。我们知道,师范专业如同医学专业一样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医学专业依靠临床实习保证其实践性与操作性,师范教育必须依靠教育实习来保证实践性和操作性。但长期以来,师范教育体制中的教育实习根本得不到保障,不仅经费捉襟见肘,时间更是难以保证。实习时间大约8周(其中校内强化训练占3周),且大多安排在毕业前夕,备受学生寻求职的冲击。实习生如同实习学校的匆匆过客,刚刚熟悉校园环境却即将步履匆忙地离开,刚刚进入教学状态实习又将戛然而止。在短短的五周里,实习生尚未能确认自己的教师身份,更无法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实践智慧。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不仅实习时间有一个完整的学期,学生完全参与实习基地的各项工作,包括开学、日常教学与管理、期末复习和考试等。更重要的是,“顶岗”这一概念赋予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任务一旦分配,顶岗实习生将顶替原任教师开展工作,在他们享有更多工作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他们的肩上责任和担子更重。为了履行好自己的工作,实习生们积极加强自主学习与思考、请教指导老师、与队友相互学习探究等多种形式应对他所面对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经验不断累积,智慧不断地生成,个体的个性化教学实践智慧也随之产生。

二、顶岗实习生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策略

与集中实习相比,顶岗实习具有实习时间长、实习范围宽、实习深度深、实习学生责任心强等优势。因此在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生可以通过继承与超越指导老师经验、记录专业实践案例、开展合作探究专业活动以及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提升自身教学实践智慧。

1.继承与超越指导老师的经验。教师是一个贮存着大量缄默知识的专业人员。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总是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方式实践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方法、模式),并在不同层次、不同问题情境中运用“教学经验”。实践形态的教学经验通常是理解、领悟,是情境性和个性化的,常常具有不能言传的特点,具有缄默知识(教学实践智慧)的特征。根据波兰尼的观点,缄默知识作为一种不能言说的知识只能通过“学徒制”的方式进行传递,通过实践中新手对导师的自然观察与服从而进行。因此,一名顶岗实习生要想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不仅要学习已经形式化、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领悟指导老师的教学心得和各种尚未“形式化”的隐性知识和才能。对顶岗实习生而言,学习借鉴已有的教学经验,初登讲台时就有了进行教学的“常规性武器”,这样能很快熟悉教学,少走弯路,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教学质量也能得到必要的保障。因此,已有教学经验成为实习生们专业成长的“拐杖”。如何获得已有教学经验?这一过程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第一,指导教师的同期指导,稳定的师徒传、带。顶岗实习中每位实习生都将安排一位甚至几位老师实施教学及班级管理的指导。实习生与指导老师每天同上班、同教学、一起管理班级。在这一过程中,实习生主动观察与学习老师的行为,老师的悉心指导并为实习生示范,教学经验在师徒间流淌开来。第二,校内、校际间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经常观察他人的课堂教学并进行研讨,也是形成教学实践智慧的重要渠道。顶岗实习中校内的每堂课都可向实习生开放,每位老师都乐意为实习生解答疑难。不仅如此,由于同地区有几所学校同为顶岗实习基地,校与校之间的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等优质教学资源成为几所学校实习生共同观摩的对象。在观摩的基础上,组织实习生单独或与实习基地的老师们一起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审视,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实现让实习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目的。

2.记录专业实践案例。我们知道,教师与医生的职业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医学实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实践惯例——病历记录。病历记录是医生记录自身专业实践的过程,为医生的反思和探究提供了资料,是一种有效促进反思和探究的重要方式。但教师就如同犯了个人或集体的“失语症”,在规划自身教学的同时,都很少对已进行的专业活动进行记录。没有对实践的记录和记忆系统,教师也就失去了对自己实践进行反思探究的重要工具,因此,专业实践案例的记录,如教学日志、班级管理日志,应当成为教师专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一要求向在职教师提出,可能会遭遇很大的阻碍,原因之一是大多教师已经形成无记录的习惯,缺乏记录的意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教师的案例记录意识,要求打破这种惯习并非易事。但是作为初入教学岗位并同时作为学生身份的顶岗实习生而言,他们有着极高的教学热情,对教学实践既迷惘又向往,加之有带队老师的组织和指导,对记录实践案例的要求往往能从一开始坚持下来,久而久之形成惯例。虽然一开始记录有些稚嫩,但经过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他们能越做越好。这些记录不仅成为学生实习的留念,更是成为实习生反思探究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教学实践案例的记录既是某一实践案例的记录,也是一种对教师自己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记录。写作的过程是实习生记录和澄清自己思路的过程;写作过程中激发了实习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也引发实习生的深思,从而实现在反思中分析、认识、改变自己,最终超越自己。因此,专业实践案例记录的过程和记录后的反思、探究过程也就成为实习生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过程。

3.开展合作探究式的专业活动。教学实践智慧虽然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但它的生成并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与他人合作探究是教师生成和发展实践智慧的重要策略和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教师中存在着一种典型的个人主义倾向,以学科划分的教学常被看成是一种个体的活动形式,教师常将自己的教学行动看作是一种隐私,拒斥他人的窥探,因为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问题。问题的暴露往往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因此,教师既也不愿他人来窥探,也不愿去寻求他人的帮助。这种保守的个人主义使教师间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缺乏真正的合作与探究。

作为对教学工作极其热情的顶岗实习生,他们有着学生的身份,他们不惧怕暴露自己的问题,他们正热忱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加之有“顶岗”的任务压头,实习队队员间的合作愿意变得十分迫切。这种合作不仅表现在同学科之间进行,也表现在同年级,还表现在跨年级、跨学科(如实习生对小学教材系统不熟悉,相邻年级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中;不仅与队友之间的合作,还有与指导老师、带队老师的切磋、探究。在合作与探究中,彼此的思想相互激发、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最终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智慧。在与他人合作的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实习生形成教学实践智慧的形式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有:集体备课、小团体教学诊断(如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相互听课、评课,开展专题研讨)、主题式研讨活动。

4.实施教育叙事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也提出,教师应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往往不是理论研究,而是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入手,通过不断地反思、研究,从而解决实践中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实施研究的重要表现形式。叙事,就是讲叙故事;教育叙事,就是讲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反思,挖掘故事中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实际上,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把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理念引入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经验之中,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这种研究易于被老师掌握,也符合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作为顶岗实习生而言,他们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刚进入教学实践领域,肯定有很多的困惑,如果能把困惑的发生、发展、解决过程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将是更彻底的反思、自我学习的过程。在撰写教育叙事的过程中,实习生个体会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会促动对个体实践经验的总结,从而更好地激发实习生的教学实践智慧。在实践领域,实习生也会碰到很多有意义的关键事件,如果能原汁原味地呈现事件发生的过程,包括当事人的所为、所言、所想、所感,就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类似情境,自然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准备。另外,由于叙事研究的叙事性,读叙事研究的成果如同读故事一样有趣,同伴在分享教育叙事过程中,能感受、体验到当时情境下教育教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内心世界受到强烈的冲击与共鸣,从而使个体的智慧播种到群体的心中,激起群体智慧的涟漪。

参 考 文 献

[1]姜勇等.论教师的专业影响力:知识、场域与实践智慧[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2]王少非等.教师专业发展:来自医学专业实践的其实[J].教师教育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