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的语句范例6篇

描写雪的语句

描写雪的语句范文1

1、轻柔的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渐渐地,小雪花变大了,变厚了,密密麻麻的。

2、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轻轻地飘扬;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

3、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4、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5、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6、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

7、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8、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9、雪花,你是一群群展翅纷飞的玉蝴蝶;雪花,你是那来自上苍的天使,把洁白洒向人间;雪花,你是湛蓝天幕上的一颗颗闪亮的星。

10、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11、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12、空中飘着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

13、雪花晶莹透明,一尘不染。每当她来冰城做客时,总像同冰城人开玩笑一样,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礼裙,跳起欢快的舞蹈,不时落在我们的脸上,手上;有时又像同我们捉迷藏一样,倏地变为滴滴水珠,让你再也寻不到她,她却不知躲在哪儿里偷偷地笑哩!

14、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天和地连在了一起,白茫茫一片,分不出哪是天,哪是地。()一片片晶莹洁白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洒下来。那扬扬洒洒的雪花随着飒飒的寒风漫天飞舞,似轻柔的柳絮,似随风飞扬的鹅毛,在广阔的天空中遨游。

15、啊,多美呀!多么洁白素雅的美!我情不自禁地步入冰雕玉琢的层峦。举目环顾,四周连绵的山脉好似银铸玉塑一般,满山的树木在寒风中挺立着,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密密匝匝。其中常绿叶上的积雪由于叶子的衬托堆得圆圆一团,远远望去像开满了白色的山茶花;而桔树上小雪片躺着才不至于坠落下来,与初放的梅花、杏花相似。

16、雪,就像铺在地上的毛毯一般,盖住了枯萎的小草,盖住了黑色的土地,给大地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礼服。踩上去,像踩在白糖上一样,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17、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18、雪下起来了。多么美丽的雪花呀。在初冬刚来到的时候,雪花就及时地报告了冬天的来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跑到操场上,有的在欢呼,有的在跳跃,有的张开双手去接那飞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盖上了。天上,地上,到处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树林。

19、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丽。

描写雪的语句范文2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按照“读――译――品――背――悟――迁移”的顺序精讲多读,读品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雪,洁白、纯洁、美丽。冬天雪花飘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谁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如: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李白)

让学生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引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学生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创作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

二、 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播放语音资料,聆听感受。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

(二)整体把握

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预设:咏雪、送别。)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3.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预设: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10句着重咏雪,后8句着重送别。)

(三)赏析咏雪部分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1. 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预设: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盖上锦衾也觉得单薄。将军和都护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

2. 赏析诗句。(从诗的内容、意境、抒发的情感、用词的精妙、句子修辞手法的应用等方面来赏析。)

(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为什么?小组研讨,合作探究。(预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词精妙:一个“忽”字,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特点,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心情。千树万树,突出雪景的壮观,写出雪铺天盖地。比喻新颖:以梨花喻雪,以春天比冬天,用“春风”使梨花盛开来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同时体现了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2)诗的首句写了什么?(预设:写了风猛雪早。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下雪的时间早。)

(3)“飞”字可不可以换成“下”或“飘”字,为什么?(预设:不可以,因为“飞”字不但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还暗指风猛。)

(4)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雪天奇寒?(预设:“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都生动地说明这种严寒叫人难以忍受。)

(5)有人评论这几句,认为只写军中的上层人物,没有写到普通士兵。你怎样看待?(“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画了怎样的雪景,起了怎样的作用?(预设:夸张的修辞手法,千里冰封。描绘了万里雪飘,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点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艰辛。“愁”,并非云愁而是作者对离别作了暗示,为后面朋友“行路难”的无比艰辛而忧愁。)

3.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寒北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预设: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4.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预设: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具体略。)

(四)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请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送别武判官归京的情形?

(预设: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住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京的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武判官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武判官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2.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预设:依依不舍。)

3.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预设: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 “寒”字。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④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与学过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一个“空”字把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 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10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8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揣摩,领悟

1.一般的送别诗大多写有对朋友劝慰、关爱的话语,设想一下作者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预设:对朋友归京,他感到高兴。因为对戍边将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地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依依惜别之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 )

2.这首诗前半部分咏雪,后半部分将送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让学生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送别的心情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预设:雪是洁白的,朋友的情是纯真的;雪会融化的,而朋友的情谊是永恒的等。)

五、对比阅读,迁移生成

1.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常常一别多年无法相见。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让学生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积累的送别诗。教师出示4幅图,具体情境是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让学生根据写景的特点和送别的场面咏出诗句?(展示图画。具体略。)

描写雪的语句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形式。作为文化课程,写作能力需要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在此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小学语文如何进行写作训练。

一、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感悟

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下雪的声音》为例。小学生面对银装素裹的世界,脚踩着雪,发出OO@@的声音,大家聚在一起还能堆雪人、打雪仗,这一切都让他们心生欢喜。老师在授课前,通过情感引导,使学生回顾自己在下雪天的感受,让他们用几个词语或者短句描述出来,说给大家听。老师对用词准确恰当的学生予以夸赞。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沉浸在雪的世界里。这时,老师开始朗读《下雪的声音》这篇文章,请学生闭眼,跟随着老师的阅读声去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雪的声音。在此过程中,发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在脑海中衍生出画面。而后,睁开眼睛,请学生勾画出相关描写的词句,使他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以优秀例句为例,请学生进行模仿描写。

在学生欣赏完《下雪的声音》之后,引导学生放学后感受风的声音,风吹杨柳的声音,微风拂面的声音,风卷云涌的声音……请学生细细感受后,用一两句话描写出来,在第二天上课时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老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能动性,观察身边发生的人、物、事,引发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

二、培养写作习惯

记日记是写作的开始。点点滴滴的记录堆积成了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阶梯。但老师不能用强硬的态度和方法要求学生完成记日记的任务。学生会对老师强加的课后写作产生反感。因此,老师要用情感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不限字数、不限形式,扮演知心姐姐的角色,通过文字批注的方式进行交流。或者请学生与老师分享每天发生的趣事,可长可短。比如,在学习教材《桂林山水》一课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跟随父母去过哪里。老师告诉学生自己没去过哪,请他们将自己外出旅游途中的见闻以文字形式与老师分享。学生怀着真切分享的心情将自己眼中的美景记录下来。在一日复一日的分享交流中,逐渐养成孩子记日记的习惯,间接地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与学生讨论文字表达方法

学生由于知识面不全,在遣词造句中显得稚嫩、单一,甚至用词不当。因此老师要注重日常教学中对词语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义和准确用法。首先教会他们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清晰地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在清楚表达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诵,达到熏陶的目的。此外,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一个排比句和普通的陈述句,请学生读一读,发表自己的看法,使他们认识到排比句的感情表达的强度。在渗透学习中,请学生对自己陈述性的表达进行修辞手法的改造;甄选优秀的表达,请学生鉴赏其中的用词和修辞手法,是学生在记日记时运用到更好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水平。

描写雪的语句范文4

那么,怎样巧用描写的手法把文章装饰得华丽,令读者感到美不胜收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描写要细腻

很多同学的作文缺少细节刻画,记叙事物时往往用一两句话概述,甚至一笔带过。这样一来,写人则人物形象粗糙、不鲜明,写景则景物缺乏美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同学们必须学会细致地描写人物和景物的方法,既可以全方位地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景物进行精雕细画;也可以突出人物某一个细微的动作、神情或某一句特别的语言。写人时一定要注意到人物的穿着、身材、五官等特点,并且像画家一般逐一“画”下来,有时还需注意到人物的眼神和面部神情。描写人物的典范文章当推鲁迅的小说,在《故乡》中鲁迅对主人公闰土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穿着到所拿之物,从身材到面部神情再到手,描写得真是细致极了。通过这样的精细描画,中年闰土老实木讷的形象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二、运用准确的修饰性词语

写作时多用修饰性的词语来装饰句子,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在具体练笔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有意识地推敲词汇,特别是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对人物做细致的描写离不开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的刻画。要想使人物形象饱满鲜明,使景物能够更好地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铺垫情节,描写就必须细腻生动,而运用准确又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形容词就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并且可以使人物形象独具个性。

三、使用新颖的比拟

写景状物离不开比喻和拟人。有些同学不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一写作文就喜欢用作文选中别人用过的句子,显得老套而缺乏活力。比如写人物的眼睛,总是喜欢用“炯炯有神”一词,而一写到眼泪则都是“金豆豆”。这样的用词平庸、没有个性。不会用比喻可说是目前学生作文的又一大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要注意发现生活中某些事物的相似点,找到它们的共性和区别,然后再以此物状彼物。

新颖灵巧的比喻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表达效果。比喻还可以和夸张结合运用。比如为了突出人物身材瘦高的特点,可以用“修竹”来比喻。当然,新颖的比喻必须出自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只有这样,才能使比喻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

四、发挥联想,虚实相映

精彩的描写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写作时要注意此物和彼物的关联点,找出来,并写进文章中。比如,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就巧妙地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北国雪景联想到了江南的冬季,继而把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进行比较,从而表达了对北方雪的赞美之情。

描写雪的语句范文5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向来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由于有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对孩子的阅读督促。另外,也因农村学校藏书有限,或形同虚设,造成学生阅读面窄。因此,在新课标的推行下,给农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文章探析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由于有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对孩子的阅读督促。另外,也因农村学校藏书有限,或形同虚设,造成学生阅读面窄。因此,在新课标的推行下,给农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指导农村孩子进行阅读教学并养成习惯呢?下面就此浅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教师范读,感染学生,激发阅读兴趣

我慎重考虑到农村学生的识字程度、朗读水平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品赏能力差的弱点,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则教师的有感情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听出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营造了气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我教《第一场雪》一课时,通过有感情范读描写下雪后的句子,作者写雪景时运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写法,即(静态描写):“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动态描写):“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突出了雪大和雪美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理解课了铺垫。整个过程使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便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促进思考,领悟内涵

教师首先要明确: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部分。不要只是表面上摆个教学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那样会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及读出韵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只有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和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抒已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他们才会在阅读《一夜的工作》时质疑:那么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为什么室内陈设那么简单?在读《我的战友》时就会发问:为什么能耐得住烈火烧身呢?在读《狱中联欢》时才会纳闷:“革命者们为什么敢在敌人的监狱中载歌载舞,而又不会遭到敌人的射杀?这样的读,才能真正让农村学生逐步活跃于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

描写雪的语句范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63-02

重视思想,忽视语言;重视内容,忽视形式是当前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让学生将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口头、书面语言中积极自然地运用,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也就是“迁移语言”。

语文教材科学系统,丰富多元、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教师与其让学生在书山墨海中盲目枯燥地索词觅句,不如从教材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就地取材,有效地迁移教材语言,这样既可以提高教材的使用率,还能扎实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迁移教材语言呢?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欣赏荷花、按顺序描写荷花上,并引导学生赏析教材语言、活用教材语言、丰富个体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欣赏荷花,积累语言

《荷花》一文用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了荷花、荷叶的形色之美。在课堂导入时,笔者播放了荷花图片的音乐课件,让学生在情境中认真观赏并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鼓励他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述眼中的荷叶、荷花以及莲蓬,欣赏、领悟荷花之美,从而进行语言的积累。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生1:我看到了荷花雪白雪白的,莲蓬嫩黄嫩黄的。

师:“雪白雪白”“嫩黄嫩黄”,你不仅看得仔细,说得也生动准确啊!

生2:我看到了盛开的荷花像孩子的笑脸!

师:说得真形象!你注意到花儿的形态了。

生3:我看到了小蜜蜂们都飞来了,忙着采蜜呢!

师:是什么吸引了小蜜蜂呢?

生(齐):荷花的清香。

师:说得真好!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

生4:我看到了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小伞!

师:“碧绿碧绿”说得多准确,“像一把把小伞”讲得多形象!掌声鼓励!

生5:荷叶像小露珠的绿色小床。

生6:荷叶是荷花姑娘绿色的裙子。

师:多么生动的语句啊!

……

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渗透中,争相描述荷花的形、色、香之美,积累了一个又一个美词妙句。

二、欣赏文字,运用语言

《荷花》一文词语丰富、文字优美,尤其是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荷花颜色、形态的描写细腻生动,极富感染力。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反复朗读感悟,感受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荷花之美,并适时指导学生仿照文章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对荷花进行描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师:叶爷爷也非常喜欢荷花,瞧,清早,他到公园去玩,闻到一阵清香后,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在叶爷爷的眼里荷花是怎样的美呢?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荷花特别美?

生1:我觉得“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这句话很美。

师:怎么美呢?

生2:这句话让我感受到花瓣全开了,开得很大、很美。

师:花瓣的颜色是――

生3:雪白雪白的花瓣儿,跟嫩黄嫩黄的莲蓬配在一起,很可爱!

生4:我喜欢“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你真会读书!你不仅读到了荷花,还读到了荷叶,“红花还须绿叶扶”,叶爷爷把荷叶比作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你能读出荷叶的大、荷叶的绿吗?(生读)

生5:我喜欢“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写出了花骨朵也很美。

师:“饱胀”一词会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6:小青蛙鼓足劲“呱呱”叫的时候,肚皮圆鼓鼓的,就是饱胀。

师:你的想象真奇特。请你读出花骨朵饱胀的样子。(生读)

师:池塘里的荷花千姿百态,叶爷爷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出了荷花的美丽(课件出示图文:池塘里的荷花千姿百态,有的……有的……有的……),让我们也学学叶爷爷用这一句式描写自己心目中的荷花!(生先观察思考,后动笔仿写)

生7:池塘里的荷花千姿百态,有的钻到大荷叶下乘凉,有的紧挨在一起说悄悄话,有的展开雪白的花瓣儿跳舞。

生8:池塘里的荷花千姿百态,有的花骨朵鼓鼓囊囊的,里面似乎装满了秘密;有的花瓣美美地展开,像要给小蜜蜂一个大大的拥抱;有的只展开小半的花瓣,还害羞地躲在荷叶下面。

……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读出了荷花之美。学生在品读课文精美文字、欣赏荷花之美的同时,放飞想象,仿照文中的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去描写荷花,展示自己心中的荷花形象,有效地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欣赏菜花,迁移语言

学生经过充分阅读领悟,大胆交流发言,明白了要想写出荷花之美,需要有丰富的词语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再让学生活学活用,更有利于欣赏描写家乡的菜花,实现教材语言的迁移与提升。

师:孩子们,我相信经过刚才的阅读与欣赏,你们现在也一定成了赏花高手和写花高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贵客,就是我们兴化大名鼎鼎的菜花姑娘(出示菜花实物)。现在正是家乡的菜花节,你准备怎么向别人介绍菜花的美呢?学学叶圣陶爷爷,仔细观察,放飞想象,描述一下菜花的形色香之美。

生1:菜花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像一个个小巴掌,正向我们打招呼呢!

生2:菜叶像绿色的小床,菜花宝宝正美美地在上面睡觉。

生3:菜叶的边是波浪形的,像菜花姑娘的绿裙子。

生4:菜花金灿灿的,像一个个金黄色的小球。

生5:菜花一大朵一大朵的,其实每一大朵都是由许多朵小花组成的。

生6:没开放的小花骨朵绿中带黄,像一个个小宝宝聚在中间;开放的花儿们像大姐姐一样守护在四周。

生7:要开放的小花,像一个个金色的小铃铛挂在枝头。

生8:一朵菜花有四片花瓣,花瓣中间还有金色的花蕊。一不小心碰着了,衣服上会沾上黄黄的花粉。

生9:菜花开放了,田野就像金色的海洋,到处是菜花的清香。

生10:金色的菜花开放了,无数的蜜蜂赶来采蜜,人们也从四面八方赶来看菜花。

生11:有的菜花低着头,好像是被爸妈批评的小姑娘;有的仰着笑脸,正开心地跳舞;有的斜着身子,正和另一朵菜花说悄悄话呢。

生12:有的菜花低着头,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菜花挤挤挨挨的,似乎在开心地玩着游戏;有的菜花迎着风儿,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