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例6篇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文1

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可以让你脱颖而出。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1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道口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_______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2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__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目标任务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

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

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

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

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

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

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六、考核及奖励。

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个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另加20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

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牵手扶助人员所得总分等于包保留守、单亲儿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总和。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

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

另一块是奖励学生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10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30元。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生15元。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3一、指导思想

根据校关于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结合我班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

以此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交流,了解父母贡献,感受父母艰辛,让学生懂得父母给予自己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亲情,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文2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发挥妇联组织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会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主要目标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实施对象为父母均外出务工的0—16岁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及散居的农村留守儿童。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新建1个一星级村级“留守儿童之家”,培训5名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或临时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聘请20名爱心家长。

三、活动内容

(一)新建1个留守儿童活动之家。新建的“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基本做到“四有”:有宽敞安全的活动场地,有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扑克等活动器材,有一部亲情电话,有图书室等;“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统一设立“三室”:图书室、亲情室、活动室;管理实行“八个一”一份倡议书、一份成长档案、每学期一封亲情书信、做一次家访、一张爱心联系卡、一个心理咨询台、一部亲情电话、一套规章制度,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活动之家的亲情和温馨。

(二)推进“四个一”计划,广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开展一次征募自愿者行动,一次交流观摩活动,一次百人培训活动,一次综合表彰活动。

1、摸准信息,建立“台帐”。一要建立留守儿童(包括学龄前儿童)档案,做到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通过摸底调查,各学校要将调查信息分类整理建档,同时将调查统计表汇总报乡妇联备案。二要开办亲情热线电话,加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三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培训、咨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机制。有计划地培训5名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或临时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留守儿童家长及临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要利用节假日、农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活动。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组织学校的教师、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计20名人员担当“爱心家长”。充分发挥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开展“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做好关爱和服务工作,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为孩子们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

4、组织对特困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动员社会捐助)。

四、活动经费

实施县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采取项目运作方式,采取“项目支持一点,政府投入一点,成员单位帮扶一点,乡村、学校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完成项目实施。

五、工作要求

(一)建立领导机构。乡政府成立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乡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全乡要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各行政村、学校也要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或工作小组,负责具体事务。

(二)明确职责分工。乡团委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督查评估工作,切实推动工程有效实施。乡财政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乡卫生部门负责为留守儿童提供与城市儿童相同的计划免疫等医疗卫生服务;乡关工委负责组织“五老”队伍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乡民政办结合有关工作,适时开展留守孩子关爱工作,重点帮助贫困留守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对残疾儿童予以关爱;乡司法所要加强法律知识宣传,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乡妇联、团委要广泛动员,组织志愿者开展与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公安、工商、文化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平安、和谐、卫生、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文3

学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下面是小编带来学校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学校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范文一

我校共有教学班18个,743名在校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22人,占总人数的16、4%。为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感到学校就像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让留守儿童“留守不流泪”,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区教育民生工程,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队组织的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筹建“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创建和谐、舒适、愉快、温馨的家;

3、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举行“家长”、“师生结对”活动;

4、按上级文件要求严把目标,贯切执行。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教务处、少先队、总务处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举行“家长”、“师生结对”活动。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8、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和电脑视频聊天,开设心理咨询室,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9、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10、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个社团。学校设有多个社团,结合艺术、科技、劳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主动与当地残联、公安、妇联、医院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防胁迫,防拐骗,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3、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学校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范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队伍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相对匮乏的农村来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4、成立留守儿童之家

5、定期开展留守儿童活动

二、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班级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

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包班教师。由包班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较差的留守儿童学习。

(2)生活上优先照顾。

教师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包班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家长”。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班级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学校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范文三

我校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留守学生问题非常严重,推广和实施“留守学生关爱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具体行动;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县局关于留守儿童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我校具体情况,使我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主要目标

加强“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调查调查,制定工作方案,狠抓措施落实,全面实施“关爱工程”,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我校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措施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

要求班主任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基本内容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党员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学校党总支组织党员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签订承包责任书,成为“家长”。对学生,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结队党员、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星期与本班的“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孩”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文4

《意见》主要内容纲要

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留守儿童的寄宿、用餐和交通需求。

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提高工作技巧性,避免将留守儿童标签化。

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社会关爱活动,推广“家长”模式。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

《意见》出台背景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2011年,教育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召开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全面总结交流近10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教育部等5部门经过反复论证、修订,形成了本《意见》,将好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政策,并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要求。

《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

从提高教育条件保障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关爱服务机制建设水平等三方面提出了工作任务。

针对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要求做到“三优先”: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要。针对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提出“四加强”: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针对逐步构建社会关爱服务机制,提出“三支持”: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

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

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要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努力实施好重大建设工程,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确保每名寄宿生有一个标准床位。提高经费标准。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及其他留守儿童集中地区,要建立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用餐需求。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要合理设置学校或教学点,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能够就近走读入学,减少上下学交通风险。

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

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要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学籍变动情况,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化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要重点提高班主任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要将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纳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要将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要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动向。要提高工作技巧性,避免将留守儿童标签化。加强留守儿童法制安全教育,要组织安全演练,增强留守儿童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推进保护留守儿童的法制建设。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组建家长委员会时,要遴选热心留守儿童工作的家长或监护人参加。家长委员会要引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各种方式关心留守儿童。

逐步构建社会服务机制

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各级妇联组织、关工委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中的独特优势。综治组织、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协调配合妇联组织和关工委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的重要作用。通过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形式,聘请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公益人士参与。建立16周岁以下学龄留守儿童登记制度。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通讯手段开展活动,方便外出务工家长和留守儿童的联系。推广“家长”模式。有条件的地方,要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加大妇联组织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力度。

落实《意见》的关键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文5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去年9月信阳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步工作,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局面,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稍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崔振亭要作重要讲话。我先把近年来全市开展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情况向大家作以通报,并就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日益突现。据统计,我市现有外出务工人员130万,留在农村或随父母进入城市的留守流动儿童27万余人,占农村未成年人总数的20.8%,而且还呈增长趋势。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呵护严重缺失,极大地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问题,情感脆弱、自私冷漠等性格缺陷和厌学逃学、抽烟喝酒、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最需要关注关爱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妥善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成长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是切实为广大农民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关爱和帮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齐抓共管,关爱帮扶合力初步形成。06年11月,由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妇联、市关工委等8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意见》,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07年9月,全省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信阳会议召开后,我市迅速成立了安阳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展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安阳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工作方案》,以强化政府行为、动员社会支持、提高家长素质为切入点,开展了“共享蓝天”全市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促进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题工作组,积极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

(二)扎实工作,关爱帮扶活动取得实效。从2005年9月份开始,市妇联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就全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调研,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校内、校外的思想动态及学习、生活情况和困难。积极创办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四老”家长学校,发挥好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向农村家长及监护人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服务。建立了村、校干部交叉任职领导体制,由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村妇代会主任兼职中小学德育副校长的通知》,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伦理、心理、生理“三理”教育网络。加快推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滑县白道口镇第二初中、滑南希望学校、林州市河顺镇河顺小学、内黄县第三试验小学等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有效地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大力开展结对帮扶,组成“家庭”,设立“妈妈”,从心理、学习、生活上给予关爱帮扶,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针对家庭条件贫困、学习成绩优良的留守流动儿童,努力向社会呼吁,积极为他们寻找资助对象,极尽所能帮助他们解决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抓好示范点建设,目前市、县两级已建立或正在创建24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示范点、75所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示范点、75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示范点、75个标准化心理咨询室示范点、79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示范点。市、县两级专题工作组各成员单位都确定了关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系点,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市委组织部向联系点——滑县四间房乡第一初中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教学设备和学习用品,市委组织部领导为13名困难留守儿童每人资助了600元生活费。市教育局拿出10万元资金,用于加强联系点——滑县白道口镇第二初中的硬件建设,有效改善了留守儿童的学习、食宿条件。市妇联、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与联系点——滑县留固镇程新庄村44名留守儿童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并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07年“六一”前夕,市妇联、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文联联合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安阳”为主题的庆“六一”系列活动,全市1400余名留守儿童参与了“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征文活动,通过组织获奖的50余名留守儿童参加庆“六一”颁奖联欢会,到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进行游园,到肯德基用餐,使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快乐而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今年春节前夕,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在全市开展了以“亲子携手、关爱互助、爱心沟通、共迎新春”为主题的“新春送温暖,爱心助成长”活动,市妇联、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成员单位领导分别率队深入到安阳县铜冶镇北庄村、林州市横水镇焦家湾等村看望慰问留守流动儿童,滑县、内黄、汤阴县委领导同志率队走访慰问留守流动儿童,使广大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度过了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各县(市、区)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关爱帮扶活动,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2007年,全市共组织570余场留守流动儿童家教报告会,培训基层妇联干部和家教骨干2200余名,结对帮扶留守流动儿童18000余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我市在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关爱氛围不够浓厚,社会资源未能有效整合,部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作开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少,工作措施不力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发挥各方优势,明确工作重点,强力推进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各方优势,做到资源共享、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为此,我们要着力构建“一个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六大关护网络”,推动“五四长效机制”的落实,强力推进全市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一)构建“一个工作格局”。要构建一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部门牵头、妇联协调服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关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建、民生工程考核体系,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做好关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的牵头、组织工作。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要强化协调,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各种关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活动。教育、民政等政府职能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明确自身职责,制定工作计划,狠抓工作落实。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关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活动,献爱心、办实事,形成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二)健全完善“六大关护网络”。在构建“五大关护网络”的基础上,健全完善组织管护、学校帮护、法律保护、政府保障、社会呵护、家庭监护的“六大关护网络”。一是健全以各级党组织为主体的组织管护网络。各级党委要将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考核内容,积极支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和监护网络。乡镇、村和城市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作为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的重要内容。村党支部书记要对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负总责,支持村委会、村妇代会开展关爱帮扶活动。要充分利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增加适应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需要的服务项目。要广泛动员广大党员与留守流动儿童结“对子”,县、乡机关党员干部每人要结对帮扶1—3名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村“两委”班子成员、有条件的无职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人要结对帮扶本村1—2名留守流动儿童,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要尽可能帮助留守流动儿童解决入学、入托等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各级文明办要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未成年人“三理”教育之中,作为有关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进行检查、指导。要督促检查各县(市、区)、各部门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三理”教育工作情况,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三理”教育工作。二是健全以教职工为主的学校帮护网络。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法规政策,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学校综合管理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农民工输入地要建立完善方便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转入转出制度,保证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后尽快入学接受义务教育,要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收费与当地学生平等对待,防止出现辍学现象。要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流动儿童的寄宿学习需求,推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要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和档案库,建立教师、学生与留守流动儿童建立帮扶制度,并将帮扶情况列入教师、学生综合评价内容。要投入资金,整合家长学校、活动室、阅览室等资源,抓好“一校两室”(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和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建设。三是建立以公安、司法等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各级公安部门要把加强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管理与保护纳入自身的工作职责。要准予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和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子女在当地落户。要进一步完善暂住户口登记,特别要加强对十八周岁以下留守流动儿童的登记,协助有关部门和当地基层组织摸清辖区留守流动儿童底数,为流动儿童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救助等提供方便。要推荐志愿者加入当地家庭教育讲师团,驻村、驻片民警担任本辖区法制辅导员,开展经常性法制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切实提高留守流动儿童的维权意识和能力。要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侵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事)件要及时组织查处。各级司法部门要将留守流动儿童法制教育纳入“五五”普法计划,编印普法宣传小册子,结合“三下乡”活动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要承担起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和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由乡镇司法所长兼任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律服务机构要设立法律咨询热线,解答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法律问题。发挥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作用,积极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四是健全以民政、卫生、财政、农业、文化、计生等部门为主体的政府保障网络。民政部门要切实保障有特殊困难的留守流动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要投入资金,帮助社区、村委会创建“留守流动儿童之家”。要建立特困留守流动儿童帮扶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留守流动儿童纳入低保范围,对符合当地规定的农村医疗救助的留守流动儿童及时进行医疗救助。要采取必要的预防、干预措施,防止留守儿童外出流浪,对已经外出流浪的农村儿童要给予及时救助。卫生部门要着力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疗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加强留守流动儿童“五苗”接种工作。组织编印宣传材料,开展“三下乡”服务,推荐医疗保健方面的专家加入当地家庭教育讲师团。有条件的村可以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健康卡,定期为留守流动儿童进行健康状况检查。抓住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利契机,广泛动员留守流动儿童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充分发挥城市基层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享有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要在留守流动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组织创建留守流动儿童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并减免体检费用。财政部门要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并纳入预算,监督经费使用情况。农业部门要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出台有关政策文件时,充分考虑到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合法权益。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必须有父母对留守流动子女履行义务、职责及其亲情联系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指导,引导和帮助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文化部门要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书下乡”活动,帮助建立和恢复乡村图书阅览室,为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提供适合儿童特点的图书、音像制品,提供健康有效的精神食粮。计生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村流动人口家庭及留守流动儿童的随访和服务工作,通过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关心农村流动人口家庭和留守流动儿童。要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维护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村流动人口家庭和留守流动儿童的合法权益。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农民工工作管理中,统一部署、督导、检查。五是建立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各级妇联组织要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基层妇联要协助学校、村委会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详实的留守流动儿童档案。要选好载体,大力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重点推进“家长”、“妈妈”、“家长联系卡”、“一对一”结对帮扶、“亲情电话”、“亲情信箱”等关爱行动。发展儿童公益项目,发动社会力量对家庭困难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进行资助,切实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要依托“四老”家长学校、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发展壮大市、县两级家庭教育专家队伍,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对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其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组织发动农村团员与留守流动儿童结对子,广泛建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注册亲情志愿者队伍,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站”,依托少先队组建“留守儿童亲情传递”工程,解决留守流动儿童亲情缺失和心理健康问题。扎实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助学、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救助计划、城乡手拉手等活动,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多办好事实事。大力实施“青少年维权工程”和“未成年人保护行动”,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青少年维权中心等阵地,切实维护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合法权益。要推广实施“共青视窗亲情传递工程”,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加装视频通话设备,由辅导员统一申请一批qq号,指导留守儿童通过网络视频与父母面对面交流。各级工会组织要开展专项调研,了解和掌握农民工家庭及留守流动儿童生存状况。要实施送温暖工程,开展职工互动互济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为特困农民工家庭和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提供救助和服务。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要发挥“五老(老干部、老军人、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十团”队伍的优势,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要积极参与农村留守流动家长学校建设和各种家庭知识普及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农村贫困留守流动儿童,优化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六是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充分发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家教讲师团、家教辅导员的作用,推广科学的家教知识,提高留守流动儿童父母及其监护人的家教水平。要教育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意识,采取通信、打电话等方式,尽可能地与留守子女沟通联系,利用务工淡季多回家与孩子见面,关爱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临时监护人在满足留守儿童物质生活的同时,要注重道德教育,注重心理疏导,注重满足孩子的精神生活需求。

(三)健全完善“五四长效机制”。在基层进一步督促建立健全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五四”长效机制,即:成立一个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所学校(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组建一个家园(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制定一套制度(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各项制度)、推广一本教材(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建立四支队伍(一支管护队伍、一支家教师资队伍、一支校外辅导员队伍、一支关爱志愿者队伍),真正让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四)加快加强各级各类示范点建设。要整合资源,继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将市级30所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30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30个标准化心理咨询室、30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5所留守儿童寄宿学校示范点真正建设成为硬件设施好、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活动内容丰富的高标准、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示范点。县、乡两级要制定规划,确定目标,投入资金,在创建市级示范点的同时,抓好县、乡级示范点建设。各级各类示范点要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结对帮扶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并结合留守流动儿童需要,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一校两室”(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标准化心理咨询室)示范点要做到“八有”(有管理机构和人员、有固定场所、有固定标牌、有规章制度、有师资队伍、有总结计划、有档案记录、有活动效果)。要加强对示范点的督查考核,今年6月中旬,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对市级各类示范点进行检查、考核、命名、通报,县、乡两级也要定期对各类示范点进行检查、考核。要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点的经验做法,发挥示其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五)深入推进“春暖行动”。针对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资金短缺的问题,市委组织部、市妇联、市教育局等18家单位在全市范围内联合推出“春暖行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冠名建设项目,为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个人奉献爱心提供平台。该行动共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爱心学校(每所学校1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每个2万元,用于购置电视机、文化体育器材、书籍等)、阳光操场(每个2万元,用于为农村学校建设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及购置器材)、爱心书屋(每个1万元,用于为农村学校购置书架和图书)、爱心亲情电话(每个5000元,用于为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安装亲情电话,建立亲情电话基金)、“手拉手”好朋友(发动城市儿童与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手拉手交朋友,并利用零花钱为农村贫困留守流动儿童捐书)、爱心结对卡(每张100元,可以与一个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结对帮扶,此卡募集资金将用于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等7个公益活动项目,这些公益项目可以由妇联承办、企业冠名,也可以由妇联牵线协调,单位、企业或个人自建并冠名。本次行动所募集的资金专款专用,将建设一批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爱心书屋、阳光操场、爱心亲情电话等,切实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市、县两级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各成员单位要发挥带头作用,实行“一对一认项目”,每个部门从“春暖行动”系列公益项目的前5个项目中任选至少一个项目。此外,教育局要负责实施“手拉手”好朋友项目,妇联要负责实施爱心结对卡项目。要强化宣传,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资或冠名建设项目活动。要利用党委组织部门远程教育网络,开办《爱心在线》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教育讲座,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讲座内容组织好相关人员进行收看。

三、全力推进,扎实工作,确保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关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按照要求,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要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基层党政领导班子及有关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基层领导班子目标管理体系,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乡镇、有关涉农办事处和村两委要指定一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市、县两级专题工作组办公室要严格工作制度,建立联络员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做好组织、协调、督导工作。市、县两级专题工作组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安阳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工作方案》的要求,明确职责,理清思路,细化任务,加大人、财、物投入,切实把职责范围内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成员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作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实际负责人,具体负责本单位工作任务的落实,成员单位联络员也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作好联系、沟通、协调等具体工作。要抓好各自的联系点建设,要将联系点建成高标准、能起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点,切实推进全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二)深入调研,狠抓督查,严格考核。市、县两级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要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准确把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广大家庭、儿童的需求,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建立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督查、考评和激励机制,定期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进行督促、检查、通报,对领导重视、推进有力、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甚至因主观原因导致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出现严重问题的,要予以严肃处理,直至追究责任。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成立了督查组,每年对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特别是示范点、联系点建设情况进行2次以上督查考核。县(市、区)专题工作组也要建立相应的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定期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通报。市、县两级专题工作组各成员单位也要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考核、督导。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文6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的责任感

农村留守和城市流动人群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并将延续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去年,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把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和家庭作为基层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尽最大努力解决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和家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日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同志也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的具体办法措施。我区是商贸聚集区,人员流动性大,目前全区有留守流动妇女儿童近10万人。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仍面诸多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基层工作的重点,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的实际困难,使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抓手,以促进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为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优化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促进留守流动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长效机制,提高留守流动妇女增收致富能力,保障留守流动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留守流动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到2015年,每个镇都要建立一所寄宿制学校,每个行政村居(社区)都要建立有固定活动场所、功能齐全的“妇女之家”,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学校都要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站。

三、强化服务,切实解决留守流动妇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1、扶持留守流动妇女增收致富。加大培训力度,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百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转移培训等政策性培训中,向留守妇女倾斜,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加大扶持力度,在技术、信息、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留守流动妇女充分利用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妇女低息贷款等惠民政策,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商贸、服务致富项目,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2、维护留守流动妇女合法权益。扎实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深化平安村镇、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综治维稳中心作用,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留守流动妇女矛盾纠纷,严厉打击侵害留守流动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障她们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保障,确保留守妇女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部享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断提高留守流动妇女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在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服务项目中优先照顾留守流动妇女,及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留守妇女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使留守流动妇女普受惠、长受惠、得实惠。

3、建立留守流动妇女帮扶机制。基层组织要对辖区内的留守流动妇女托清底子,及时了解她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积极为她们排忧解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留守妇女参与,重点给予扶持帮助,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动留守流动妇女建立互助组织,在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关照。动员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等与留守流动妇女结对帮扶,为她们送温暖、献爱心。

4、丰富留守流动妇女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依托镇街文化站、农家书屋、“妇女之家”等阵地,组织留守流动妇女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人口学校、家长学校等阵地作用,对留守流动妇女加强科技、法律、文明礼仪、家庭教育等知识培训,提高她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乡村文明行动、“美在农家”等活动,引导留守流动妇女移风易俗、计划生育,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强化责任,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格局

1、强化学校教育责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和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每个镇至少建设一所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流动儿童需求。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保障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发挥学校在留守流动儿童管理服务中的教育主导作用,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沟通交流等制度,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监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留守流动儿童活动站建设,丰富留守流动儿童文化生活,培养良好品质。

2、强化家庭监护责任。依法明确家长作为子女第一监护人的责任。留守流动儿童父母必须妥善安排好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带子女到身边一起生活的,必须指定委托监护人,与委托监护人订立相关委托监护合约。探索建立留守流动儿童监护督促机制、代位监护机制,构建完善的留守流动儿童监护网络。农村中小学、村居(社区)要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组织开展以关注儿童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培训,广泛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提高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科学教子水平。

3、强化社会关爱责任。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考虑留守流动儿童的特殊性,以亲情关爱和贴心服务为主,积极探索招募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志愿者队伍等多种关爱模式,推进妈妈、家长等结对帮扶关爱行动,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亲情关爱、心理疏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大力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关爱女孩”等公益活动,加大对农村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的救助。净化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社会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网吧、游艺娱乐场所、图书报刊等文化市场监管,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为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领导,为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提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妇女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年度考核内容,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级要建立健全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长效机制,实行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分片包点和检查考核制度,把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在全市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