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观后感范例6篇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1

1.通过文字了解作者观察到的爬山虎的样子和如何爬的,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动。

2.抓住“一脚一脚往上爬”这个学生疑惑处,仔细观察后,比较准确地表达观察所得。

3.感受作者长期细心的观察方法,激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的动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聚焦观察习惯

今天,我们就向一位语言大师――叶圣陶老爷爷学习一种本领,学习如何观察的本领。叶老先生说他的写作秘诀之一就是:观察。我们看看叶老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到底观察了什么?

二、走进课文,整体感知文本

1.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形式朗读课文,大致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明确文章的第一段主要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段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第四段写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最后一段写爬山虎的变化。

2.教师总结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揣摩词语,体悟作者语言之精妙

(一)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感受细致观察

1.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

2.叶老观察到这脚长在哪里?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板画爬山虎脚的位置。

3.重点抓住“反面”体会叶老语言的精准与生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反面”的味道。

4.除了脚的位置,叶圣陶爷爷还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叶老从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清清楚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的样子。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争取背下来。

5.叶老是怎样观察到脚的位置的呢?引导学生学习叶老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了解爬山虎之“爬”,感受细致准确,用词精准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关键词语。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找到的动词,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课件。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指当爬山虎的脚,一边读句子,一边做动作,说明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着重理解“触”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师生合作读文,边做动作,边体会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向上爬的。

5.播放视频资料,直观演示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经过。

6.重点体会“一脚一脚”的含义,与“一步一步”进行比较,体会叶老用词的精准。

7.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叶老仔细观察的习惯。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语中可以发现叶老一直在观察,且时间很长呢?

2.这一段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3.引导学生学习叶老不但仔细观察,而且长期观察的习惯。

四、写字指导

1.出示含有本课生字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语段。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重点指导:“虎”“茎”“柄”“逐”的写法。

3.学生进行仿写。

五、反观前文,质疑文本构架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2

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呢?这次习作,让我们来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可以写写它的外形、脾气,也可以写它是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注意要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与同学交流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试着自己修改。

【习作指导】

老师:同学们,地球上有许多动物与人类相伴共存,在天上飞的,在地上跑的、有水里游的……它们有的聪明伶俐,有的憨态可掬,有的温驯可爱,有的慈爱尽职……这些动物,都是那么惹人喜爱。今天,就让我们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把它的可爱之处与大家分享吧!

小丫:好啊!我喜欢的动物可多了,小白兔、花蝴蝶、小鸭子、小花猫等。

老师:这些动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呢?

小丫:我最喜欢的是我家的小猫咪。它胖胖的身躯上像穿着一件灰白相间的花衣裳,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它那圆圆的脑袋上竖着三角形的小耳朵,脸上嵌着两颗会变色又会变形的珍珠似的眼睛。它若是高兴,就会在我的脚前脚后转,紧依偎着我,还时不时地舔舔我的鞋;可它要是生气了,就会弓着腰,瞪着那发亮的圆溜溜的眼珠,浑身的毛都竖起来,那模样可真逗。

老师:说得好,小花猫美丽的外形下还隐藏着古怪的性格,难怪你会特别喜欢它。毛豆,你最喜欢的动物又是什么呢?

毛豆:我最喜欢的是小黄鹂。在我家的窗台上,经常飞来一只小黄鹂,它从头到脚一身黄,在毛绒绒的羽毛下面,缩着两个小红爪子,看起来特别显眼。它那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地东望西望,好像在说:“小哥哥,我可以和你交个朋友吗?”后来,它和我渐渐熟识了,居然在窗台上打起盹来。它的睡姿可有趣的了,把那金黄色的毛绒绒的身子卷成一个大圆球,你若不注意,还以为那边挂着个小毛线团呢!

老师:看来,你们所喜欢的动物各不相同。大千世界,动物的种类丰富多彩,它们的外形不同,习性不同,我们怎样才能把动物的特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呢?

小丫:我认为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写,只有自己喜欢,才会留心观察它、了解它、疼爱它,才能把它生动具体地写下来。

毛豆:我想还要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而且观察时要注意了解它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比如它长什么样、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每种动物都有它与别众不同的地方,或外形不同,或习性各异,或性格不一,我们写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把这些特点写好。

老师:说得好!认真观察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前提,只有让自己想写的动物在脑海里活灵活现,你笔下的动物才会栩栩如生。那我们在写这篇文章时还要注意什么?

毛豆:还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老师: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小丫:我想可以写我们和动物之间发生的事,选择自己与它之间“真情”的事例来突出“情”。也就是抓住小动物最惹人喜爱的事,把它写具体。

老师:说得好,把小动物当做自己的朋友,借助具体的事例是表达情感的好方法。看来,你们对于怎样写这个问题,已经胸有成竹了。现在,你们再读读题目,看看这次的习作还有什么要求?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3

一、阅读,因指向写作而更接近本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是学生习得语言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只关注了“听、说、读”的训练,只注重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只关注了学生对文本思想的感悟。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阅读教学中还有一个指标“写”,却是常常被忘却的,要知道“写”才是语文学,王尚文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他学科只关注了它‘说什么’的问题――即它们呈现了一种怎样的现状、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观念;而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目标的,它特别需要关注‘怎么说’的问题。”

当然,我们的阅读教学并不能全盘否定“写什么”的问题,因为“写什么”的问题是“怎么写”的基础,没有对“写什么”问题的透彻了解,就很难做到“怎么写”。但是我们在教学时,要对“写什么”进行“身”,要将重点放在“怎么写”的问题上。例如《钱学森》这篇文本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在感知文本阶段,可以分两步进行,即先从整体上了解文本写了什么――钱学森爱国、归国,然后再从局部了解文本写了什么――归国时、归国前、归国后的情形。引导了解文本的梗概后,就应该转入正题,即引导学生关注这篇文本“怎么写”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分成两步:一是文本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表现钱学森的爱国――语言描写;二是文本是怎样组织素材的,即通过倒叙的手法组织语言材料……

当阅读教学指向了写作,对文本的理解与揣摩就不再是目标了,而在这背后,我们就会多了一层“怎么写”、“为什么写”的追问而变得更接近了本质。

二、阅读,因指向写作而更增添趣味

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困惑:如此简单的文本有什么好教的呢?是呀,我们单从“写什么”的角度来剖析的话,小学教材中有很多文本根本不需要我们教师作什么讲解,学生就能了解其中的内容,明白其中的意义。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指向写作,指向“怎么写”的问题,阅读教学就会因多了一份解读的视角而变得更有趣味。

例如《狐假虎威》的片段教学。这是小学二年级课文,内容极其简单,具有基本阅读能力的学生都能读懂,如果我们还要针对此文进行“狂轰滥炸”的讲解,势必会使它“支离破碎”,也会使学生失去应有的学习热情,此时我们不妨从“怎么写”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文本中有这样一句“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其中“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表明了狐狸想出很多办法,可是作者却一字未提,为什么呢?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慢慢感悟作者布局的高明:不写狐狸的想法为的是慢慢铺开狐狸的计划,并引起读者的注意;其次,狐狸的应急处理是非常“机智”的,这个机智,我们既可以用“聪明”来形容,又可以用“狡猾”来形容,可作者为何使用“狡猾”一词呢?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来理解:作者之所以用这个词,完全是为了顺从全文的基调,即贬低狐狸利用伎俩来蛊惑人们的罪恶行径。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自然会感受到“布局、用词”的讲究。总之,当我们有了一份“写作层面”的考量,阅读教学就会多了一份趣味。

三、阅读,因指向写作而更呈现深意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渠道,传统的阅读教学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但这种积累在更多层面上是侧重“语言”的积累,至于“字词之妙”、“段感篇感的把握”、“谋篇布局之巧”等方面的积累则往往是空白的,以至于我们的学生在经过若干年的语文教学后,依旧不能推敲“字词之妙”、依旧不能整合“布局之巧”。为此,我们有必要将现行的阅读教学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写作。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4

尤芳:老师,怎样把活动写得生动精彩呢?

郭老师:活动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许多人参加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可以是学校或班级组织开展的,也可以是街道、社区组织的......

小楠:还可以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开展的有益活动。

郭老师:对。写好活动,首先要写清活动顺序。活动进展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要按时间顺序对活动进行介绍,如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就让人觉得乱。记一次活动和一般记叙文一样,也必须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写出活动的开展过程:①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②活动是怎样开始的。③活动有哪些内容。④当时有关天气、场地方面的情况怎样。⑤参加活动时自己的心情或他人有什么反应。⑥活动是怎样结束的。⑦参加活动后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小楠:是不是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用点力,都写写?

郭老师:不是。要做到详略得当才行。一般来说,给你印象深的地方往往是活动的高潮部分,也就是要详写的部分,这一部分要有细节描写,要有当时的感受描写,要尽量做到详细具体,重点突出。其他环节,可以略写,交待明白就可以了。倘若处处详写,效果会适得其反。

具体说――①内外结合。活动场合的情景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详写,而场外的情况只是起烘托作用,可以略写。②点面结合。有些活动参加的人多,可以详写二三个“点”,让大家具体了解活动的详细情况,获得鲜明的印象;也应略写整体及面上的情况,以起到一定的衬托作用。

尤芳:我看有的书上说――在写活动类作文时,还要注重场面的描写。是吗?

郭老师:写活动类作文,必须注重场面的描写。因为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场合、气氛中进行的,写好了场面就读者一个整体印象,也可烘托当时的气氛。

小楠:那么,如何进行场面描写呢?

郭老师:观察啊!观察是我们的法宝,在活动中有重点地观察,注意活动的进展及场上的气氛,再结合自己的感受猜测参加活动者的心情,场面描写就成功了一半。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5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投影、电脑等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小黑板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注意“范”、“辨”、“扩”。

三、讲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一刹那间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图画没有也不可能把过程表现出来。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全班边听边想象

再看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三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讲读四、五自然段。

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图,指导观察: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

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练习: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

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

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五、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6

一、交给方法,边玩边看

学生能否把事物写清楚,把事情写具体,抓住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写,得让学生去活动、去观察,并教给观察的方法。每次活动我都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学过的课文,在回忆讨论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并进一步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顺序,观察时把不同的景象、情况看清楚,还要把事物、情况的变化特点看仔细。如通过游玩,看事物的整体形状和局部特征,通过做有趣的活动,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样,学生在玩中既懂得了观察方法,获得了感性材料,又体会到了事物和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写作时就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激发兴趣,边玩边说

在观察活动中,我一边让学生观察、活动,一边让学生把做到的、看到的讲出来。讲时,按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到详。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怎样做的,再说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学生边说边评议,讲得好的加以鼓励,让大家学习;说得不具体的,不符合发展变化的,就指导他们再活动,再去观察。这样,学生习作就兴致勃勃,不觉困难,定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三、正面引导,轻松写作

由于学生已经“看玩说想”了,作文要写什么已基本清楚,而且感到有很多东西可写。在课堂上,我就指导学生按照主题需要,对所选材料加以适当组织安排,开头怎么开,结尾怎么结,主次、详略,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安排文章的顺序,使前后连贯。如写观察过的一种花,先采用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直接扣题,写出自己喜爱它,接着简写花儿生长在哪,它的叶子怎样,然后重点写花儿的形、色、味,最后浅谈花儿具有什么品格。在写作中,给一些词语好句,供学生选择运用,或提供有关描写植物的文章,让学生学习他人描写植物的方法。正如此,学生每次习作都能轻松愉快地完成,且能写出有创意的东西,进而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四、唤起欲望,修改完善

上一篇献给老师的诗歌

下一篇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