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例6篇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1

关键词:唯美;纯净;爱情故事;《山楂树之恋》;影片;叙事模式

《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发生在1975年前后。女主人公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时很受打击,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坪村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英俊又有才气的军区司令员的儿子“老三”。老三爱上了静秋并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这种成全式的爱情,触动的是我们早已失却感动的神经,引起了热议。

一、影片采用独特的全能视角与主观色彩浓厚的内向视角综合运用的方式进行言说

(一)独特的全能叙事视角

影片《山楂树之恋》是改编于一部自传体叙事小说,影片以女主人公静秋的活动为主要视角,展开故事的描述。然而我们也看到有些情节是通过字幕告诉观众的,从而使观众从角色中抽离出来,这种处理方式有意地拉开了叙事者与故事的距离,更便于充分描绘事件,以及事件所处的整体环境,从而更充分地展开大幅度、全方位的叙事,完整表现影片整体的情境和感情写照。所产生的真实感,是用“我”第一人称来叙述带来的真实感,所难以企及的。拉开叙述者与故事的距离,同时也使故事节奏紧凑。

如:影片中静秋开始默默注意老三,银幕上出现一行字幕:“这次谈话之后,老三一连几天都没有露脸。”观众的心和静秋一样,期待老三的再次出现;银幕上也通过“老三常以加班换取休息时间去看静秋的机会”的一段文字,告诉观众男女主人公感情在不断的发展;而作为静秋与老三爱情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是出现在:“老三果然很长时间没有再来,直到有一天,静秋听说老三住院了”;静秋飞跑到医院,看到老三时,又急又气。通过银屏字幕,让观众感觉这是在述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感情进而深入到剧情中去,为之动情、哀伤。

(二)充满主观色彩的内叙事视角

《山楂树之恋》整部剧以女主人公的思想转变为线索,控制了整部影片的节奏。她对老三的爱情是建立在“怀疑―证实―怀疑―证实”的不断变化过程中的。

静秋妈妈知道女儿与老三在一起时就劝静秋:“以后再不要跟他来往。”静秋反驳说:“他不是说等我一辈子吗?”妈妈就说:“容易说出口的话,最不结实。”于是静秋心里就犯嘀咕。在魏红找静秋要陪她堕胎时,曾这样告诫静秋:“男人都喜欢装病,让别人同情,等得手了,就跑了。”于是静秋便怀疑老三装病,证实老三“跑了”,回家气呼呼地把印有山楂树的脸盆用胶水乱抹一通,塞到床底下。当老三的病情慢慢得到证实时,静秋于是着急地找老三。通过几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在特殊年代,影片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特有的心态。

总之,影片以全能视角和内视角结合,不仅仅交代了事情的发展,产生了故事的真实感,并且渗透了内视角的主体意识,使故事感情真挚动人,比单纯的一演到底,更有效果,更富有感染力。由此可见,影片《山楂树之恋》选择这样的特殊叙事视角,是一种成功,这为整部影片的故事脉络、氛围营造和事件的发展打好了基础。这种角度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影片主题的突显和故事的完整叙述,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产生共鸣,使情感得到宣泄。

二、通过经验叙事来表现情感体验和时代烙印,刻画人物及其性格

影片开头就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发生在“”中的真实故事。影片《山楂树之恋》非常鲜明地渗透着男女主人公的经历和时代的烙印。

(一)对“”的真实描述

对“十年”描写的文学作品大致可分为:一是伤痕文学;二是反思文学;三是改革文学。我们无可否认,《山楂树之恋》是一部“伤痕文学”作品。描述的是一个年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就无可避免地要对进行一些相关的描述。如:凭票购买食品、走后门买核桃、穿蓝布衣服和军装、雨鞋、电灯泡、解放鞋、男女关系对政治生命的毁灭性打击。时期的这些生活符号及渗透的文化信息,确实唤起了一代人的记忆。如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都有较高收视率,从中也说明了观众对往昔的追忆和怀念。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不能得到很好发展,与这个时代不无关系。他们一直受到外界压力的阻碍和排挤,他们之间的感情不被认同,甚至女主人公静秋内心世界里都在用不断的怀疑的态度去对待这份感情。可见当时意识的保守,甚至近于迂腐,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人的情感无时无刻不被压抑。正是这股压制力的存在,使得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得不到认可,也一直得不到长足的发展,这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无以言表的遗憾。

(二)老三人格的成功塑造是对文化的一种消解

在影片人物中,除了男主人公老三思想开明、有活力、有主见;静秋显得保守、敏感、多疑;长林憨厚质朴;魏红大胆却缺乏理性;处于时期特殊状态之下,其他的人物大都刻板、怕事,甚至迂腐。

老三应该说是影片的一个亮点,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老三被描绘成有才华、痴情的完美男人的形象。故事伊始,老三与静秋相遇而心有灵犀,是他在弹唱苏联民歌《山楂树》之时,让观众感受到老三在那个刻板年代是多么才华横溢,富有青春活力。随着跟静秋谈编写教材,送静秋钢笔,为静秋房间换灯泡,形象地描绘了老三对静秋的倾心与真挚的感情,也可以看出老三是一个有才气又细心的青年。

当我们看到老三被静秋妈妈下逐客令时,他坚持要求给静秋包扎伤脚,一个七尺小伙蹲在地上,默默流下了眼泪,在剧中他说了一句让静秋和所有观众为之动容的话:“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老三的人格魅力是在故事中不断的成长、升华的。他特有的真诚、坚持、默默地付出,使得这份特殊年代的爱情变得弥足珍贵。老三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影片的又一成功之处。

三、凄美爱情故事与唯美艺术是后现代主义的绝佳叙事模式

在影片中数次出现一棵郁郁苍苍的山楂树,孤独的立在山坡上,山楂树成了代表着爱和爱的记忆的代名词。山楂树的一次次出现,似乎见证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故事。直至影片结尾,山楂树的再次出现,随着歌曲《山楂树》缓缓唱出,凄美的爱情与唯美的画面融合在一起,观众的心彻底被征服。

小说作者艾米自我评价为:“这是成熟之后的单纯,喧嚣之后的平静,绚烂之后的简洁。”唯美的画面与纯净爱情是对复杂错综、喧嚣的情感表达的一种消融。

在后现代社会密集的建筑和林立的高楼、大量的人口流动、高速公路、电梯、琳琅满目的广告、鲜艳的服装、发达的网络、人造玩具、商业杂志、酒吧、摇滚乐、性解放、吸毒、通俗艺术、多媒体的声光电、电视选秀、直播相亲节目等生活和文化方方面面都在催化着人们对传统世界的看法。而这时候出现的爱情似乎也变了原有的味道,出现了“爱情生化危机”。新奇、刺激、快速、变化、颠覆、解构、爆炸等等生存观念和生活方式使一些固有的观念和关系不复存在,爱情也是如斯。如一些相亲节目,一位女孩大胆叫嚣:“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单车后面笑。”后现代人们充满了迷乱的情绪和绝望的孤独。

老三和静秋的爱情故事,给了正在爱着或是为爱受伤的人们带来了唯美愉悦和凄凉的情感共鸣。让爱着的人能相互体恤、满怀感恩;让受伤的人,在自省的过程中,学会爱的奉献和无私,从伤害中站起来。至少我们在看过该片之后,在肝肠寸断的逝去的故事中,怀旧、慰籍。这种欣赏会让心灵得到安宁与愉悦,并且感染了自己和周遭的人们。

凄美爱情故事与唯美艺术是后现代不能缺失的精神仪式,在孤独而又物质的后现代社会里,老三的爱有如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他对爱情的真诚与纯洁,抹去了现代人们精神的灰尘,整理着人们迷乱的情绪,捡拾着人们失落的爱情。观众被老三感动,正是现代人内心还未泯灭的对纯真爱情的呼唤。

老三对爱的真诚和所受的病痛的煎熬,他那承担苦难的坚强意志和沉默的坚定:“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这一句承诺让等爱的现代人感动不已。歌颂对爱忠贞不渝,成为了文学艺术作品永恒的主题,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精神动力。艺术对爱情的钟爱也折射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眷顾。

参考文献:

[1]张艺谋.山楂树之恋 DVD

[2]艾米.山楂树之恋【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0

[3]李中会.影视鉴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2

第一、《雏菊》运用得当,带入感极强的镜头运用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无论在导演向我们介绍杀手偷窥女主人公慧英时用的主观镜头,杀手因为慧英爱上警察郑宇时的感情变化用的推镜头,还是导演想在杀手殴打郑宇时营造危机感气氛而用的手持镜头等等都无一例外的向我们展现出导演运用镜头时的娴熟和他对待镜头细节的作用认真的态度。

第二、影片中色彩的运用也非常精彩。片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在男、女主人公的回忆时,色调呈昏暗,但在昏暗中导演又巧妙的渗入了人物的不同情感,在慧英向郑宇讲述画中的故事时,回忆的色调较为明亮,虽然她误认郑宇是送菊人,但是回忆较为明亮的色调则告诉我们她见到送菊人的兴奋、激动之情。而在慧英对杀手的真正身份起疑心儿回忆他们在一起时的色调和慧英被杀后,杀手回忆慧英时色调则变得极其灰暗,前者是慧英对杀手的情感改变,而后者则是慧英的死对杀手的打击之大,除此之外,影片在介绍人物背景和人物关系变化时色调的转变起了暗示作用,影片开头向观众介绍男主人公的身份――杀手时,画面呈现的是昏暗、低沉的色彩,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压抑、恐怖的气氛,而当杀手遇见女主人公慧英时,色调由冷变暖的明星变换则暗示了观众杀手对慧英的好感。片中慧英的性格变化通过色调的变换也展现的淋漓尽致:拍摄慧英绘画时的模样、爷爷给她拍照等画面一直是暖色调,明亮的一切使我们看到开朗快乐的慧英,也使我们明白了杀手喜欢她的原因。在慧英爱上郑宇后却被毒贩开枪击中颈部而失声,郑宇又离她而去的种种打击下,明亮的画面一点点变得灰暗,压抑的环境中失去笑容的慧英尽显消沉的悲伤,视觉上不一样的色调感知带来的暗示使我们随着慧英的悲伤而悲伤,而最后慧英被枪击中,杀手抱着她痛苦时,画面的色彩几近黑白,一方面营造出警察和杀手组织找杀手时危机感凝重的气氛,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我们慧英的死亡和他们不能重新开始的爱情。导演巧妙的变换色调使观众的感情也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看似微妙的改变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也是影片最精彩的方面――导演绝妙的叙事手法。首先,导演运用声画同步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以及雏菊,简明的告诉观众影片所讲述的主体因素,然后以闪黑转场进入故事。通片一杀手、慧英和郑宇三人的视角为小线索讲述了同一事件在三人眼中不同的看法和情感的三个故事,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然后以雏菊为大线索将三个故事紧密串联,运用一系列的蒙太奇手法:比如慧英的画随着故事发展,镜头由放大画中的雏菊田到进入真实的雏菊田讲述当时故事,再由真实的雏菊田回到画中的雏菊田,如此淡入淡出的剪辑手法产生了极大的带入感,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真实的雏菊田中随慧英的欢乐而心情舒畅,又在回到现实后慧英误认郑宇是送菊人而对他产生的情感而叹息、痛苦。黑色郁金香在纯洁明亮的雏丛中突兀出现的画面在杀手和慧英相处时多次重复出现,一方面是暗示杀手和女孩的爱情不能圆满剧终,另一方面郁金香的黑色与大片雏丛的明亮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暗示我们杀手和慧英身份的差距之大和他们格格不入的性格,视觉上强烈的冲击使我们感受到爱情的无奈与悲伤。雏菊和望远镜在开片的重复出现,望远镜暗示杀手在偷窥慧英与雏菊的花语――暗恋,结合在一起巧妙的向我们展现了杀手对慧英的情感,也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最后解开故事真相巧妙的为故事中设下的悬念一一解答,慧英的画上被鲜血染红,杀手从组织大楼中受伤出来,黑白回忆中唯一带有色彩的慧英的脸,直到最后杀手举起雏菊对向天空有黑白变为现实的色彩等一系列画面连贯将故事推入结局。让我们在杀手与慧英坎坷、悲伤的爱情故事中心痛忧伤的同时也向我们表达了导演对爱情、对杀手的看法:真爱永不湮灭,不是所有的杀手都是坏人,杀手也有真爱。

有些相似的影片由吕克・贝松导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导演通过巧妙的镜头运用和绝妙的叙事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身为杀手的男主莱昂是如何的“不太冷”和杀手大叔与叛逆小萝莉间的爱,让我们更深一步了解到“杀手”这个职业,两部影片都向我们展示出不同于“杀手”一词的概念,让我们看到杀手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们强大冷酷的外表下怀有一颗对美好事物和爱的向往的燕妮之心,拓宽了观众的视角,极大增加了影片观赏性。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3

《123木头人》是写的一个三十多岁漂泊在城市生活中的女子情感经历的故事。但也是一个现实中的女人人生苦涩而又无奈的故事。作者所写的这个故事,其笔法是以点带面,触景生情的倒叙手法来表现的。写作的叙述方式也是以第一人称展开的。这样的写法,应该说,对于写作者情感的输出,对于读者的阅读,是很容易便能接受的叙述方式。因为感情真挚。其一,作者驾驭起来比较随和、自然,尤其是对于情感方面的倾诉,也更为真实、细腻,读者容易进入故事的阅读空间;其二,第一人称的叙述,特别作为女作者特长的情感世界的发挥,也容易得到淋漓尽致、天马行空的个性张扬和收敛;其三,第一人称的小说倾诉得好了,语言便散淡通脱、流畅自如,小说从头至尾容易为读者带来诗意的氛围。以上这三点优长,李波在《123木头人》中都把握的分寸得当,让人在阅读中犹如身临其境,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泣,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与故事中人物近距离的对话。

《123木头人》这个小说的故事尽管不是复杂的故事,然而,作者写得却非常用心用情,表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特色。小说只是通过两个男人――文君与成凯之间对于“我”――主人公林芝类似的爱情体现展开的笔墨。文君与“我”的爱是刻骨铭心的,尽管经历才短短的五年时间,但五年的共同打拼社会,彼此亲爱所留下的值得珍惜的美好,却是唯美而诗性的人生妙得。尤其是文君遭遇了不幸之后,“我”的断断续续的由成凯的爱情追求、关爱所影印出的对文君难忘的怀念,便真实地记录了爱情所需要的美好与圣洁是多么难得。“草莓殷红的五月。仅仅因为一场偶然的碰撞,我们牵起了彼此的手。这多像小说里的某处动人的情节,可它却真实地发生在我和你之间。我不相信一见钟情,但我相信命里注定的缘分。”缘分让林芝与文君的爱情是这样开始的。这个开始是平凡的,但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是很美的开始。可是,五年后的文君却因为在飞车下抢救一个孩子的生命,从此离开了相爱的人儿林芝。让林芝每每思念起心爱的人儿文君,往往也只能伴着 《123木头人》文君曾经给林芝讲述的一个凄美悱恻的爱情故事中度过!人生的苦涩,就是这么令人惨不忍睹!它让浸淫在对于文君的思念中的“我”,恰恰所碰到的追求“我”的成凯的行为举动又偏偏如文君一样对“我”爱之尤佳,但也偏偏让“我”无法从文君的爱情往事中逃离和接受!于是,“我”在痛苦中就更增添了难以隐忍的痛。这痛既虚无而又真实,无形而又有形,随处而生,随处而痛!

另外,小说在塑造的几个人物与情节上,作者也写得比较真实,富有韵味。如作为文君一起创业在北方小城的好友康辉与新婚的妻子新梅所处处体现出的对“我”的关爱,不仅也时常引发“我”的伤口之痛,但也时常令我无端地反感和哭泣,尽管他们对于“我”的关爱都是来自于真诚的,善意的,没有副作用的。但噩梦却让“我”总是无端地难以从与文君的亲爱中醒来……当然,令“我”触景生情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文君母亲死后,导致文君逃离了自私的父亲,而由少年来到北方小城的凄苦经历和文君靠打工赚钱读书上大学那种人生笑傲的品格魅力,以及文君帮扶贫困山区少年读书的人性本能的优秀体现;文君讲述的《123木头人》唯美的少男少女典故的穿插;“我”虽然生长在富裕的家庭环境,可是由于父母溺爱“聪明”而上了大学的的姐姐林芸而扭曲“我”少小心灵的隐痛所导致的最终出走的人生经历,乃至于到“我”偶然的与文君两个“苦命”人的懈逅相爱的甜蜜和被父母溺爱的、近似觉得自己有所成就感的姐姐林芸最终的自以为是的被丈夫的抛弃;成凯对于“我”的爱情追求中,与康辉、新梅所埋下的善意欺骗,那些儿谜一样如文君的举动最终的解密……作者对于小说细节的处理与安排,尤其对于主人公“我”林芝内心世界的挣扎、彷徨、自责、无奈等等的现实主义表现与描写,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无不真实自然而又可信地跃然纸上,让读者感悟着现实生活充满着苦涩、无奈的同时,却也从另一方面理解了这种生活的苦涩与无奈,对于我们的人生也同样是最有力度的生活启迪。毕竟,苦难的历练与人生的复杂经历,才更能助添生者的自信和对于生活的勇气。或许,这也正是生活苦涩的厚重积淀,才赋予了作者对于小说《123木头人》激情投入的创作吧!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4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电影美学;纯粹;简单;悲剧

电影《山楂树之恋》通过干净的画面和精巧的构图,给观众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东方美学意境。该片讲述的是“时期”的一段唯美、纯洁的爱情故事,那个时代的爱情在人们的印象里是干净纯洁的,特殊的时期为影片的美学表达增色不少。该片处处体现着东方特有的美学意境。首先,角色的选取对意境的体现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老三”干净纯洁的笑容,静秋羞涩纯洁的外表、羞涩的内心,两个人之间唯美纯洁的恋情净化、升华了观众的心灵。

故事发生在“时期”,那个时代的爱情给人的印象就是纯洁的,从《英雄》中我们可以知道,张艺谋自身对于中国特有的美学意境有深入的研究,在该片中也不例外。缓缓流淌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卵石匀称干净,“老三”和静秋衣着干净朴素走在河边,张艺谋用干净的画面和唯美的构图诉说着一段纯洁的爱情,这着实让我心动。

一部影片的好与坏在于故事讲述的好坏,《山楂树之恋》的故事讲述得凄美浪漫。凄美的故事情节配上单纯的角色、朴素的道具、干净的构图,使得故事愈显得悲。越悲就会显得越美,给人留下的印象越深,无法忘记。故事讲述没有大的冲突,同样干净朴素,犹如河水缓缓流淌。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往往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尾,所以,结尾对观众来说已经不显得那么神秘。可当看到电影结尾的时候,我们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就因为它唯美、纯洁、朴素,打动了我们的内心,理想的爱情现实的结尾让人心痛、无奈。

张艺谋导演为了塑造这部美丽的爱情电影,运用了大量的电影美学艺术手法。“纯粹”“简单”“悲剧”,正是这部美丽的爱情电影里面所表现的美。

一、电影美学分析之“纯”美

两小时的电影,画面中一直是很淡的颜色,淡到几乎成了黑白。老谋子就用这样一种接近黑白的色调,把我们带入那个纯洁的年代,去感受了一场纯净的爱情。只是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静秋穿着鲜红的衣服来跟“老三”诀别,才让观众看到了一些鲜艳。从故事的逻辑上讲这是静秋为了还“老三”一个心愿,从导演的情感上讲,他是想让一个纯得不能再纯的爱情在此刻得到升华、得到所有观众发自内心的共鸣。导演本身对故事的感同,加之作者本身的原味,使电影与小说同样表达出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纯。

一是纯朴。质朴历来是我国美学界追求的一种传统的理念。从原始社会鱼身网纹盆到儒家仁义之道,都是一种纯朴的美学思想。质朴的美是一种自然的、天成的,没有污染、没有刻意的雕琢。张艺谋导演在《山楂树之恋》中,彻底改变了他过去在影片《十面埋伏》《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追求的大场面和唯美风格,从对20世纪70年代历史的负责的角度,真实还原那个年代纯朴的生活状态。小说中的一条河、一棵树、一条路、一件旧毛衣,在电影中完全是一种最朴素的表达。这样的一种真实,在现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有些可笑,但通过电影的感染会使我们对乡村、对那个年代、对我们的父辈产生一种淡淡的感动。而这种感动,是对一朵小花儿的喜爱,对一段父辈往事的回味。

二是纯洁。《山楂树之恋》将爱情的纯净演绎成大自然中最普通的一条河流,那条小河清澈地流淌,河底的卵石匀称干净,一位姑娘洁白的脚丫在河中趟着水――凉爽。我们只看到这部分,没有姑娘的全貌,那位姑娘长得什么样令人遐想,让你想象另外的一种美丽。这种美丽的纯洁,如无瑕之玉。当然我所说的纯洁是指爱情,这是小说、影片的主题。我们在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和影片中看到爱情主题,因权势、因金钱、因伦理、因疾病的爱情,爱情是吸人眼球的东西,甚至在武侠片中都不会缺少这样的元素。但在《山楂树之恋》中,我们看到的爱情,有人说那是一种人性的压抑,我想凡是存在的都是一种美,而这部影片中的爱情不可匹敌,带着羞涩、带着真诚、带着纯净,就像山间的那条清浅的河流,透明、清澈、舒适。

三是纯情。纯情应该是纯洁的感情。《山楂树之恋》中表现的不单单是男女间的爱情。静秋与“老三”之间的爱情是完美的主线,他们的爱情不同于农村男女间娶妻生子的婚姻,不同于世俗的家庭构建,不同于现代社会情感的诠释,仿佛隔着一层浅浅的晨雾或轻纱,年轻而纯真的爱情。还有对父母的情感,对兄妹的关爱,对身边人的理解与支持。所有的这些情感都源于对苦难生活的抗争和对美丽人生的追求。

二、电影美学分析之“简单”之美

整部影片既简单又纯粹。干净表现出了70年代人们面对爱情时的纯朴与纯真,极具情感穿透力展示出了在那个年代里人性的最本真的丰富性与质朴性。电影的一头连接着两个人的感情,另一头连接着时代,虽然那个年代对于现在似有还无,但通过导演的镜头,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过去。主人公静秋和“老三”是那个年代里极其普通的人物,如同千千万人一样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农村,两人不期而遇,好像就是前世修得的缘分,哪怕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依然仿佛如前世早已定下约定,今生无论如何也会相遇。因为时代原因,所以他们的这段感情如清水般纯净:只是在心底默默地关注着对方,寻觅的不是感官的刺激,也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灵魂的融合。

静秋与“老三”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海誓山盟,而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生活中的点滴关怀。“老三”暗暗地给静秋家里买一些核桃、冰糖、山楂果;或者就是默默地躲到围墙后面,关注着静秋的生活。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恰恰表达出张艺谋对那个年代的纯真的情感的向往,同时也对当今社会的纯粹的爱情的存在提出了提问。在静秋与“老三”的心中,彼此都有着厮守终生的坚定信念。坚定爱情不是游戏,不是,更不是谎言,而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灵魂的融合。而他们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源于那个年代人们群体性的干净、纯真、质朴。而这样的干净、纯真、质朴最根本的在于人们没有过多的杂念,人的简单。

影片通过舒缓的节奏,简单却打动人心的音乐以及质朴的画面,展现出了一种唯美的电影质感。节奏并未如同戏剧那样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只是在“老三”载着静秋骑车时的那段场景稍有加快,而此部影片更多的如同一杯温润而清新的茶,让人静静地品尝,淡淡回味。在这样缓缓的节奏中,音乐出现的次数也并不多,但仅有的出现的几次,却是点睛之笔,为影片淡淡的感觉又增添了一层轻纱。镜头的选择与处理并未像张艺谋之前的几部影片那样讲求宏大,而是回归到张艺谋最初几部影片时的细腻和朴实。大多是自然的花草以及树叶后的点点阳光和潺潺的碧波。而这样的一种细腻与朴实,正是最真实的美。而这种唯美,则恰好体现出了那个年代人性、人情的纯真,纯朴与朴实。因此,整部影片舒缓的节奏、简单的音乐和细腻朴实的画面所表达出来的纯真、纯朴、朴实、清新、自然和返璞归真的主题,恰恰是张艺谋作为一名艺术家对于民族人性、灵魂性的关注与反思。然而,反思的代价便是直面残酷,回味着唯美的主题,当今社会的纯真、纯朴,人性和人情的缺失越发叫人心痛。这样的艺术般的情操,当面对商品经济的强力诱惑与欲望的不断繁殖时,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这种纯真、纯朴和质朴在这个信仰缺失、人清冷漠、喧嚣浮躁的时代,只能让人为之叹息。从观众来说,也能折射出当下人们的可怜,只能在电影院里短短的两个小时左右将自己置身于那纯真、纯朴和质朴之中,甚至还不是所有观众都是如此,有些仍然无动于衷。如此境地,人性与人情将会被侵蚀与漠视到何种程度?而我们又该如何成为更好的人?

《山楂树之恋》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将那个年代普遍的爱情抽离出来,成为珍贵的爱情呈现于这个时代。让观众在记忆与遗忘之间,进行自我反思,达成自我审视,回归简单纯粹的爱情世界。

三、电影美学分析之“悲剧”之美

悲剧,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种类,也是导演在塑造电影艺术之美、提高电影艺术性和情节性时惯用的表达手法。亚里士多德说过:“悲剧是对好人的模仿,喜剧是对坏人的模仿。”他认为悲剧集中崇高的美,有一定的情节,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悲剧是对人的恐惧及怜悯,在积极方面起到“陶冶”作用。黑格尔认为悲剧是矛盾冲突的必然性,正义非正义,善与恶,美与丑,是永恒的胜利。《山楂树之恋》以悲剧的爱情作为结局,塑造了一个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

《山楂树之恋》全篇以“老三”和静秋的感情为基调,以山楂花为线索,讲述了老三和静秋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离的四部曲。影片又以“”为背景让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德少平和晓霞,同样时代中的同样悲剧。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那些现实承诺都散去了,故事以悲剧收尾,我早已知道“老三”的死,但是看到“老三”带着那刻骨铭心的爱与静秋无助的呼唤离开了,我心中不禁被撼动。中国的结局都喜欢大团圆,我认为,悲剧才是最完美的结局,它能带来更强烈的震撼感。

“”的背景加重了故事的时代色彩,那样沉重,那样的包袱,我们也许无法体会静秋的感受。但那种艰辛与奋斗是现在所不能及的,而“老三”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仅感动了静秋,也感动了我们。生命纵无法延续,爱情却随山楂花一样依旧年年鲜红,那树下,埋着“我最爱的人”,这爱已超越了生命的存在,是一生的珍藏与财富。山楂花下,君寄相思意,山楂花下,为君续残篇。

“老三”曾说:“你所说的话,理解的我要执行,不理解的我要执行,所以你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因为我都信以为真。”一生遇君,三生相思。老三愿等你一年零一个月,愿等你到二十五岁,可是他却永别了。

临别时,他仍在隐瞒自己生病的现状,静秋四处打探无果。生死已定冥冥意,哪随伊人变春秋。“老三”用一生的余阴庇护了静秋的18岁,用自己的能力让静秋从不孤独,那纯纯的爱、浓浓的意最终寄于山楂花中,寄于内心深处。

正是这样的悲剧,才成就了它的美,才深深打动了观众。通过悲剧的爱情故事和悲剧的结局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永恒的伟大的爱情主题,这样的悲剧呈现出来的才是埋藏于人性深处的美。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描述,《山楂树之恋》作为一部独特的美学作品,它以独一无二的爱情故事向观众展示了爱情的美丽,“纯粹”“简单”“悲剧”这些美丽的元素是导演塑造这部作品,展示美丽的表达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参考文献]

[1] 周斌.论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2] 周安华.文学性与影视化抒写[J].中国电视,2000(10).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5

[关键词]另类温情 品味 感动

小说《断背山》由美国作家安妮・普露创作,并荣获1998年欧・亨利短篇小说奖、1999年纽约客最佳小说奖、2000年博德书店原声文学奖,2005年由著名华裔导演李安改编并搬上银幕。

故事发生在1963年的夏天,美国怀俄明州的西部,在同一个牧场打工的年轻农夫杰克与牛仔恩尼斯邂逅于人迹罕至的断背山深处的牧场。高山牧场的放牧工作单调而艰苦,生存环境极端恶劣,还随时有遭遇野兽袭击的可能。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互不相识的杰克与恩尼斯每晚轮流值班,白天两人各自放牧,俩人相互之间很少有语言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爽直的杰克和沉默寡语的恩尼斯在工作中形成了难有的默契。经过了一个夏天的朝夕相处,两个年轻人在远离人烟的断背山上,燃起了意想不到的爱情之火。

一个特别寒冷的夜里。俩人共用的小帐篷在夹杂着沙石的狂风吹袭下而摇摆,寂寞和孤苦使两个青年人彼此相爱了。在雄伟的断背山上,两人共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爱情时光。夏天结束时,牧羊的工作亦告结束,断背山上的难忘情缘暂时划上了句号,杰克和恩尼斯依依不舍地分离。由于当时美国社会不但歧视同性恋,还会以更加残忍的手段对同性恋者施暴、甚至杀戮。为了保守这段另类恋情的秘密。俩人选择了结婚生子并组建了家庭。留在牧场的恩尼斯迎娶了自幼相识的阿尔玛,还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杰克在妻子露琳家族的扶持下,在德州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恩尼斯和杰克努力维系着家庭的和谐,使各自的家庭生活看似美满幸福,其实两人早已把对对方的感情和思念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

一晃四年过去了,饱受相思之苦的杰克终于难耐对恩尼斯的思念,主动给他寄去了贺卡,由此一段深埋在俩人心底的爱情之火重新燃起。为了逃避世俗的压力和维系各自的家庭生活,俩人相约每年一度在断背山见面,这种爱恋关系一直维系了二十年。后来,杰克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死亡,恩尼斯惊悉杰克的死讯后,专程来到杰克的家里进行吊唁。在杰克房间的衣柜里,恩尼斯意外发现了杰克染血的衬衫。让恩尼斯惊奇和感动的是,在这件蓝色的衬衫里面,还紧紧地包裹着恩尼斯的衬衫。悲伤的恩尼斯最后只能从这两件带血的遗物上感受到杰克对他的爱是多么的深厚。

这是一部讲述同情故事的影片。故事的情节简单而朴实,而故事的叙述是以苍茫的雪山和寂寥的草地为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展开的。宽广博大的自然环境,留给观众一种浑然而生的雄性气概,为即将展开的另类爱情故事奠定了总的基调。另外,在故事主角的个性表现方面,影片还打破了观众对同性恋者所固有的另类形象的认识。在雄厚而宽广的自然背景下,导演塑造了两个外表粗犷阳刚但内心却温柔多情的主人公形象,这不仅在电影艺术上挑战了美国传统西部牛仔影片的固有模式,还以一种真男人的方式诠释了同情的伟大。

著名华裔导演李安对异国同性恋情感的把控和对演员表演尺度的拿捏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由于李安对不同文化层面的深刻理解和对另类情感的尊重,所以能够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拍摄出让东西方观众一起感动的影片。在欣赏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们丝毫没有感受到文化层面和道德伦理上的冲击,反而像接受真挚的异性恋情故事一样被深深地感动。导演李安对爱情有着特殊的理解,他说:“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与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不妨把性别撇开。”

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相比,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基调平实,故事结构松缓而平淡,也没有大起大落、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影片平静而真实地讲述一对同性恋人在20年的时间里,因相爱而分离,又因思念而重聚,痛苦、挣扎、抑郁时刻伴随着他们。在当时美国的社会环境下,同性恋被视为洪水猛兽,遭到社会的唾弃和仇视。正因为如此,俩个平凡的年轻人在远离世俗目光的断背山上,把这份爱情故事演绎的奇特而不平凡。两个真正的男人,一个是主动、勇敢和努力抗争,另一个带着根深蒂固的理智而回避、抗拒和妥协。他们就这样相爱着,时间慢慢流失却不能永远的在一起生活。每一次的约会都加剧了对下一次相聚的渴望,他们竭力忍耐和努力寻找躲避妻子和孩子眼睛的机会,去曾经第一次相遇的断背山见面。性格直爽的杰克曾经试图说服恩尼斯脱离貌似幸福的家庭生活,和他一起离开美国去墨西哥。这一叛逆而大胆的想法,遭到了理智而柔弱的恩尼斯的强烈反对,但也给恩尼斯的内心带来了痛苦的折磨。

当杰克和恩尼斯在在无比纯美的断背山山相拥的时候,羊儿在嬉戏,小溪潺潺,葱绿的草地上,一匹马在安静而知足的吃草。如画的山水,如画的温情,使杰克和恩尼斯的爱情看上去比世界上任何男女之情来得都温婉动人。导演从美国西部绚丽而雄伟的风光中暗喻出寄栖于俩个人内心深处的美好爱情,继而为后来故事发展中的分分离离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第一次在断背山上相爱后分手,一晃四年过去了。因为要面对现实社会和屈服于世俗的压力,所以他们都选择了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很难想象如此深爱的两个人各自维持着另外一种生活,每年相约到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一个可以宁静相处的地方,大胆而疯狂地爱上几天。他们不再去断背山,因为那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他们纯真的爱情,既然他们再也回不到从前,就不必去惊扰了那份美好的记忆。让那些爱的痕迹随着山中的积雪和那些时时流淌的溪水而远去,让那份记忆也随着大自然的四季更替,消失在大山中的空气里。唯有那份不变的爱情,深埋在俩个人的心底,直到生命逝去。

山区地域的空旷而原始,荒凉的天然牧场使俩个人一开始会产生疏离,但当他们在冰雹、风雪和杳无人烟的环境中找到可以取暖的对方,精神的孤寂得到安抚,依恋夹杂着爱恋蜂拥而至。而对世俗观念的顾忌使他们无法勇敢面对自己的情感,这种顾忌和痛苦一直伴随着他们的离离合合。影片中安排了这样的几个离别镜头当恩尼斯和杰克第一次分手的时候,断背山上刮起了很大的风。恩尼斯因为分离的痛苦而突然感到胃里异常难受,踉跄着趴在石头边呕吐并开始大声啜泣,这是内向的恩尼斯特有的表达痛苦的方式。当另一次分别时的痛苦在小镇的公路上随风沙扬起的时候,杰克通过汽车的后视镜凝视着恩尼斯慢慢走远的身影,目光中流露出留恋、抱怨和无奈的情感。

在二十年以后的一次分别场景中,杰克无法忍受长期分离的痛苦而终于对恩尼斯吼叫:“二十年来,我们在一起的次数,你给我算算看。量一量你套在我身上的狗绳有多长……要是我知道怎样戒掉你就好了!”在 杰克的话言中,把自己比作一条忠实的狗,而把对恩尼斯的感情形象地比作一条栓狗的绳,而且这条绳很长很长……。在这样的气氛和环境下,导演安排恩尼斯站在影片画面的中央,观众要借助摄影师左摇右摆的镜头才能看到他身后的杰克,这种镜位移动的处理诱使观众去感受杰克内心的无比痛苦,同时也衬托出恩尼斯隐忍和柔弱的个性。

杰克和恩尼斯的爱情之所以产生于几乎与世隔绝的断背山之中,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公众性和现实环境的必然性。这种来源于自然的困境和生活的空虚,使得杰克和恩尼斯在精神上无所依托。小说原作中的杰克就曾这样抱怨生活的单调乏味:“黄色煤油灯也只能消磨一小段夜色。”在大自然的困境中,爱情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依赖。这种爱情不是突如其来的一时冲动,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慢慢积累。当感情的积蓄到达一定时候,那些心领神会的默契瞬间就会变成爱情。杰克和恩尼斯的爱情暗示着一种意义,这种意义融化在断背山之中。这使得他们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将这座高山作为他们相互留恋和怀念的感情依托。

影片《断背山》叙述故事的形式。是通过摄影镜头对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微情节的描写,包括两位主人公在分离时期的各自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的描写。影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围绕着时间链的叠加,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故事之中,在发展的情景中不断为主人公的爱情所感动。

在这部爱情的故事里,杰克从一开始就处于主导位置,也可以说他是爱情的主动进攻者,而恩尼斯则是一个被动的爱情承受者。杰克更感性、更率直、也更理想主义,而恩尼斯则更理智、更隐忍、也更现实主义。影片伊始,一副牛仔装束的杰克驱车来到雇主门前的岔道口,他的神形中流露出自由、张扬和率直的性格。而内向的恩尼斯则安静的站在远处,在忐忑不安中不时偷窥杰克几眼。两种不同的性格反而使这种关系得到了发展,也使两人的爱情长跑得以延伸20年之久。对爱情的坚贞和期盼促使杰克第一次给恩尼斯寄来明信片,促成两人分别四年后的再次相会。也是杰克在闻讯恩尼斯离婚后兴冲;中的赶来,提出远走他乡厮守终身的愿望。还是杰克在生命的晚期,将两人血迹斑斑的衬衣珍藏在壁橱深处,把对恩尼斯的爱永藏心中。

影片的结尾部分处理的虽然简单但令人难忘和感动:当恩尼斯获悉杰克的死讯,来到了杰克的家里吊唁时,杰克年迈的父母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迎接了他。恩尼斯满怀深情地徘徊于杰克曾经生长和生活的地方,用手轻轻抚摸着好似还存留着杰克体温的衣物。当杰克的那件沾满血迹的、写满男人之间血性之爱的蓝色上衣出现在镜头中的时候,观众先是被杰克和恩尼斯的忠贞爱情所感动,而当看到这件带血衬衣的里面竟然还紧紧地包裹着另一个人的衬衣时,这段纯真的同情顿时化作一种心灵的审美境界,在观众的心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6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给中国的精神文明带来高速的发展,很多时候,许多人对于名和利的追求到了不顾及道德的地步。近十年中婚外情、、离婚率的一路攀升让人越来越不理解,越来越迷惑。面对感情,很多时候人们有了太多的惶恐。很多关于爱情婚姻、家庭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陈嘉上甚至连《画皮》这样一个妖的题材也创作成了爱情的篇章。新版《画皮》让人兴奋的精美剧照,张张都有油画般的质感,且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美丽,与影片所打出的新魔幻主义旗号很是贴切。观看后,觉得影片的亮色在于摄影和美术,色彩很通透,环境的造型感很好,片尾曲《画心》也很好听,电影《面皮》在聊斋故事这个壳子之下,讲述着现代社会中的爱情故事。在反映了现实的同时,宣扬了一种爱情的境界,为所爱的人付出和奉献。单就影片的主题来说,是很符合现在人们的情感需求的,虽稍微显得有些空洞。但是在编剧、故事讲述、主题表现上,也有着不足。还是先从故事来谈起吧!

二、新《画皮》讲新故事。

《画皮》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则经典鬼故事,上世纪60年代鲍方将它创作成了电影《画皮》,随后在1979年,李翰祥将它制作成了风月片《鬼叫春》,再近些的一部,便是胡金铨与钟阿城编剧的《画皮之阴阳法王》。鲍方版走的是正统路线,带着几十年前的教育腔调,喻世喻得很正经。《鬼叫春》是风月片,一路放荡下去,但李翰祥的风月片,却也放荡得十二分精致与好看。《画皮之阴阳法王》,画面诡谲,情节间跳跃极大,不写实而写意,加上凭空造出的“阴阳界”,而趋魔幻。几部《画皮》都是“志异”,影片诸般细节成就了故事不同的色彩。仿佛同样骨架,可以画出不同的皮囊。

与以往的版本不同,新《画皮》不再忠于原来的故事,也不受以往版本《画皮》的影响,而是用《画皮》这样一个聊斋中引人入胜的故事壳子,来讲述现代社会中的爱情婚姻故事。暂不考虑鬼片的因素,新《画皮》整个就是一部爱情片。片中除了小唯这只千年狐妖与王生的人妖恋外,还有好几条交错纠缠的情感线――佩蓉死心塌地地爱着丈夫王生;庞勇则放不下旧情人佩蓉;然后,大大咧咧的夏冰又暗恋着宠勇;还有一只蜥蜴精,坚贞不渝地爱着狐妖小唯。总之,电影里出现的每个人都为情所困。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字:爱!至于挖心杀手、半夜行凶、妖精作怪、人鬼共存……这些想象中的恐怖元素,都被刻意淡化,成为情感纠葛的调味品。不管是人与人、人与妖,还是妖与妖,这些不同的组合,都有着共同的情感体验。结局是,无论人还是妖,最终都领悟到了同一个真谛:付出与奉献才是真爱之所在。

但是,这样的领悟没有足够的细节支撑,成了空洞无聊的喊口号行为。不明白为什么佩蓉对王生要爱得如此委曲求全,牺牲自我;不明白王生对佩蓉,为什么要如此信誓旦旦又口是心非;更不明白宠勇对佩蓉为什么如此放不下;而小唯对王生,为何会一见钟情?是修行到一定境界突然开窍了,还是王生前世与她有什么渊源?不难看出,《画皮》是要歌颂一种大爱。跨越人与妖的界限,全心全意地为了所爱的人付出与奉献。但是最后让人感到的只是主题先行了。没有足够的有力的情节、故事的支撑,哪里来的感动、真爱与领悟。

不管这些,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影射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导演不再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艺术是用来表现阐释生活的,是用来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要的。就这点讲,新《画皮》对故事的改编是很有积极意义的。那些中国的古老的文化应该以一种人们心灵需要的精神面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片子用众多的人的情感,歌颂了一种大爱,爱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所爱的人付出和奉献。

三、现代影视作品对爱情与婚姻的表达

在影视作品中,爱情题材的作品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即使在其他类型的作品中,也往往会添加一些关于爱情的剧份,来调节整个作品的氛围,增加作品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每一个时代中都因为社会经济政治而存在不同的关于爱情婚姻的问题。曾经在那个父母包办的年代,爱情最大的问题是抛弃父母包办,自由的问题。现在社会却是爱情太“自由”的问题了。最美好的爱情往往只存在于人类的想象。现在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精神文明并没有同步前进。在追求思想解放的同时,不仅没有培育出良好道德爱情观,甚至连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丢失了。人类对爱情的需要,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与追求使自己感到了危机,在诸多现象如、婚外恋、追逐名利金钱的背后,更多的人感到的是精神上的空虚,是对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无法面对的迷惑与手足无措。于是,为了跟随人们精神的变化,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影视创作者们创作出了许多反映现代社会家庭婚恋爱情的作品。诸如:电影《李米的猜想》、电视剧《心火》、《双面胶》、《金婚》等。在这些作品中,都从不同的方面,多层次、深刻地反映了人们面对的情感问题的困惑,但是有一些给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法,有一些却只是为了展现。

四、影视作品在揭示爱情婚姻现象之后还要给人以希望

爱情是影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剧里,形形的情感故事折射着人们的生活,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不能忽视影视对人的指导作用,它们能对人类的传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变化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的影响,在进行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同时,除了艺术地反映现代生活的现象,满足人们一定层次上的情感需求外,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去引导人们形成健康、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念,给出一些有利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的、有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画皮》的最后,宣扬了一种大爱,无论是人是妖,都领悟到真爱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所爱的人付出和奉献。且不说因故事情节的缺乏而导致的主题先行,在现实的生活中,面对情感世界的种种困惑,这样的一种感悟是不是能真的解决人们所遇到的困惑呢?这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思考的东西吧!爱情并不是完全都是理想中的。但是创作者的目的和期望是很好的。

再如收视率极高、备受观众喜爱的《双面胶》,讲述了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家庭关系的种种矛盾,展现了现实家庭中的不尽善尽美。无论是编剧还是片子的制作,都是很成功的,作品中每一个人都合情合理,然而却冲突不断。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似乎总能从其中找到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似的点滴,找到些许的共鸣,给自己的心灵以短暂的安慰与逃避。可是,对于这些乱如麻的爱情家庭的大大小小的事件,片中给出的很大程度上只是现实中的无奈的应对举措和解决方法,很多时候只是让时间去证明,去解决。就连最后的结尾都成了一种无奈。试想即使婆婆去世了,矛盾也结束了,但是家庭中的那份美好与温馨还会像原来一样吗?纵然也许在现实的生活中,爱情与家庭都不像想象中的纯洁美好,会因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让人烦恼和困惑,即使真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无奈,就像《双面胶》的结局,但作为影视作品的创作者,是 不时在揭示表现的同时,也能给出一些积极的有助问题解决,并能促进人的道德、社会道德完美形成的一些引导和方向呢?比如一些矛盾的冲突,可不可以更文明、更艺术一些。即便存在相互之间的不满,可不可以不是那样粗俗地去解决问题,因为影视在揭示表现现实的同时,还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榜样和引导的作用。片子的结尾因前面情节的设计以悲凉的死亡作为了结局,但是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也不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矛盾的,这样的方式能给人什么样的指导作用呢?难道只是让人觉得这种矛盾无可解决吗?为什么不让他们之间积极地沟通,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理解呢?难道老人就不能从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中体会到一点点的优点吗?难道年轻人就不能从老人的观年中发现一些可贵的品质?为什么不能把问题解决的方法定位到相互理解、发现别人优点和相互间的宽容上呢?这样也许有些超出了生活,但也确实可行,在很大程度上能给人一种正确的方向,有助于建立更美好、更和谐的爱情、家庭和社会。

再来看《金婚》,通过特定年代中一个人一生的情感经历,讲述了在生命的历程中,人的情感变化历程。也许一个人在他的生命中都会遇到一些能与他惺惺相惜的人,但是很多相遇确是在不合适的时间与地点。也许真实地表达了情感历程,在很多时候总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也可以说是很多真实生活的堆积。虽然是圆满的结局,可心里总会有些卑微,看不到人格的高尚。我对《金婚》的艺术成就及它的社会影响从来都持肯定态度的,但如果能在片中增加一些更文明、更高尚的元素,在它的社会影响方面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回望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