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感故事范例6篇

真实情感故事

真实情感故事范文1

“讲故事”近年来成了电视荧屏上一种蓬勃兴起,方兴未艾的“叙事”样式节目。看惯了煽情、眼泪、刀光、剑影,人们似乎更想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凡人的酸甜苦辣,于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一夜之间走进了千家万户,从中央到地方,讲故事之风吹遍了每一块荧屏。它使人们穿越虚假矫情,真实地看到了自己额头上打下的烙印,眼角边岁月留下的沟壑,眼眸里热爱流溢出的欢乐,而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但是许许多多或悲或喜、或远或近、或平淡、或曲折的故事中,有的让人过目不忘,有的则耳旁轻风,看来,故事并非全部好讲,关键看你如何选择,怎样讲出来使它们更动听。

一、真正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在我们儿时记忆里,故事的主人公永远都是英雄,可是电视的发展潮流要求我们将摄影机对准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去观照他们的生活情态,反应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从中熔铸出新的思考,这是对我们电视记者的新挑战。

在这场挑战中,一些人面对“凡人小事”这四个字迷惑了,他们或者找不到可以讲述的情节,或者对记实对象人为地简单化和明确化,遏制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对故事的记录仅仅停留于对非常性事件的外在形态的展示而不能接触到与人的体验相关的生存状态的表现,不能深刻地展示日常而又具有生命最本真的血肉体验,这样的故事不是真正意义上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二、以真情实感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狄德罗曾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不可能打动人心。”电视编导只有以自己的情感区构筑故事的大厦,以情感胃琴弦去拨动观众的心弦,才能共同弹奏出一曲曲震撼人心的华彩乐章。

好故事,通常以“情”字取胜。当然,讲故事为了片面地追求真情实感而制造情节赚取眼泪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一个能打动人的好故事,它最根本的前提是真实,只要真实就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曾获中国新闻一等奖的《壁画后面的故事》讲述了一幅成功的壁画后面发生的壁画家刘玉安和他的学生兼模特陶先勇的故事。刘玉安为了挽救身患绝症的陶先勇的生命四处奔波,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这个救助的过程中,他的内心又充满矛盾。他同情陶先勇,又害怕被传染;他希望陶先勇那天生健美的体魄作为艺术品保存,却又不得不面对它即将消逝的现实。他不知道自己拼命地救他是因为感情还是因为艺术,所以才有了这样一段自白:“生命是美好的,不管他生在城市还是还是生在农村。陶先勇的美简直就像上帝赐予的一样,我不愿意看到美被破坏后心里特别空,我这样做是不是也有自私的成分,是不是为了填补内心空的那一块呢?”在这个故事里,刘玉安不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他是一个普通的好人,编导把他完完全全真实地展现给了观众,也正以为此,这个故事才更加可信,才更加动人。

三、讲一个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故事

在电视纪录片里,所谓“讲故事”,可能讲的是个生命过程,也可能讲的是一种生存状态,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生活中发生的都可以拍,生活中的任何现象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任何凡人小事都能在纪录片中得到表现,只要把看到的听到的都实录下来,就可以完成片子的制作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现代纪录片讲求真实自然地记录原生态的生活流程,但这并不是照相式的自然主义地反映生活,而是要经过精心提炼和筛选,将偶发性的、随意性的富有个性特征和反映生活本质的情态和细节,如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正如人们所言“纪录片是选择的艺术,选择体现了编导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驾驭结构的能力。”所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绝不是罗列百姓的日常琐碎生活,而是要通过故事发现表层下更深刻、更丰富的情感和意义。也就是讲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一般来说,让一个故事有意义并不很难,因为这是制作“故事”的前提,假如压根就没有意义,那么何苦瞎耽误工夫,白浪费时间呢?但是,要使一个故事很有意思,也就是很好听,很好看,那就不容易了。

构成故事好听好看因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应该是善于捕捉细节。人们常把一部作品的最出神入化的描写称为“点睛之笔”,因为人体只有一处发亮的东西,那就是眼睛,一件事情最生动的一点,那就是亮点,讲故事,也要找亮点。而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形体、表情、动作、氛围就是故事的亮点。

真实情感故事范文2

新闻故事化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这是近年来在电视新闻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节目制作方法,它不仅仅表现在消息采制,还在新闻评论、法制节目、经济节目、生活节目、大型系列节目等领域中大显身手。我们知道故事所具有的要素是要有必要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个性鲜明、在某方面具有代表性或突出特点的人物,由此新闻故事化也必定要具备这两个鲜明的要素,它主要是吸收了新闻和故事两者之间所具备的要素的交叉和互补的特点,形成了新闻故事化的特点。

一、故事化表达的优势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说过,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通俗说:“新闻故事化”是指在播报新闻事件时,不是单调空洞地告诉观众何处发生了何事,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观众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始终,使观众被故事吸引而主动关注新闻事件。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新闻具有以下优势:

1.可视性。传统电视新闻以事件为关注点,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把关注焦点放在人的身上。从关注人的视角去关注事件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出较浓厚的人文精神和平民意识。这一关注点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新闻可视性,拉近了观众与新闻事件的距离,把平凡的题材变成深刻的话题,也通过极具人情味的讲述增强了新闻的人本主义色彩。相对于传统电视新闻较为关注事件结果的做法,故事化新闻的表达更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以人为新闻故事主体,能有效的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色彩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和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在黑龙江省绥化台《晚间新闻》中播放的电视连续报道《我想回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拐卖14年的女儿在找寻自己父母的过程中,作者用故事化得手法制作出了三期报道,节目吸引人的就是这个故事化,把女儿寻找家人的每个过程全程展现给观众,让观众感觉这件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更贴近受众,也更加地吸引受众。故事化的手法,使那些看似单调、平凡的小事变成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感人故事。

2.亲近性。用“讲故事”的手法创作新闻,讲述的是百姓身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观众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让观众在情感上有一种认同感和亲近感。也体现了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以人为本,通过小故事来反映大主题,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点来深化既有主题的面,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观众产生共鸣。在一些成就性和宣传性的报道中,要想办法将宣传、报道的内容与百姓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理性的话题变为具体的、感性的故事。尤其在科技新闻和经济新闻的报道中这种手段的运用可以提高传播效果。

3.富有情感。用讲故事的手法写作新闻,记者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迅速、准确、生动地告诉广大观众,除了让人们及时知晓正在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还会让受众从故事化的讲述中领略到某种启迪,获得某种情感的满足,从而使新闻更具有人格化的意义和人文色彩,这在客观上也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思想内涵。有学者认为,“新闻学传授的是寻找故事和写作故事的一门学问。新闻学的根基和核心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和学问。”

二、如何讲好故事

故事化的电视新闻,对于改变新闻报道中大而空、虚而假的成分,增加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视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这要求记者善于观察、把握全局、见微知著,以情感人,记者在寻找线索时要更关注事实的重要性、贴近性、趣味性等新闻要素,偏向于挖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和代表时展趋势的社会故事,也更注重挖掘新闻背后人性化的问题。既然是讲故事,就要运用各种讲故事的技巧和表现方式。

1.要设置悬念。记者要根据节目的需要和观众的心理,精心设计节目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并把一个一个悬念设置进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生动活泼、趣味十足的叙述方式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适度激发受众的联想和想象。

2.要注重细节。故事化电视新闻擅长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示生动传神的新闻事实中的细节,形成视觉冲击力,牢牢地吸引观众。重视细节的捕捉,能够生动、传神地传达事实的真相,揭示事物的本质,给受众营造想象的空间,使观众有强烈的现场感。中央台《走遍中国》栏目在走访海伦二人转民间老艺人的报道中,体现二人转老艺人对二人转这个艺术的喜爱,有一个细节:“一位老艺人在下地干活的时候,弯下腰观众可以看见在他后腰上别着一个手绢,而这个手绢就是唱二人转用的手绢”这一细节很好地说明了新闻的主题。

3.要注重对同期声的使用。人物的对话在新闻中成为主体,成为结构新闻、推进故事发展的支撑点。故事增强新闻的可视性和感染力,而新闻真实的内核使故事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电视现场的语言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这也是电视声画结合的优势所在,在叙事上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讲故事能使电视语言的魅力充分展现。

真实情感故事范文3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电视新闻的故事化的基本要求,电视声画结合的特点是其它传媒难以比拟的,也是与文学叙事的主要区别。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可以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置身于新闻事件中,在具体的画面形象与声音中感知新闻事实。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就是以一种“亲眼目睹”的方式使新闻内容产生真实感,让观众在具体的形象面前去感知所看到的一切。

二、可视性

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情节是故事重要的组成,细节的表达是叙事的需要。当这些元素以电视语言进行叙述,新闻中原本并不吸引人的话题被故事化,在展现新闻真人真事的纪实性的同时,使观众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产生新鲜感,满足好奇心。这种可视性的故事叙述方式,使新闻内容对观众具有启示性和示范性。如南京电视台《法治现场》、《东方在线》等栏目即采用了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创作方式,讲述普通老百姓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在具有很强的平民意识同时,由于故事化的处理方式,拉近了观众与新闻之间的距离。

三、感染性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可以深入地挖掘作品内容中人性、人情因素。特别是当事人的遭遇,命运变化。诸多生活细节以故事的叙述方式来展开,在展现人性的真善美、丑与恶的同时,将情感融入理性思考中。例如在今年内蒙古大雪封堵502次铁路列车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武警战士冒着严寒救助旅客,整个过程音响、同期声、慢动作、闪回等电视表现手段综合使用,营造出当时情况危急,武警战士与死亡争分夺秒的紧张气氛。

四、参与性

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故事化的运用使画面与声音不再孤立,在经过综合之后发挥着作用,使情节、人物、场景等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观众在理性思考的同时,激发了参与意识,不知不觉进入了“特定情境”,在审美意识作用下进行情感交流。如央视的《小崔说事》栏目以很普通的人和事的故事为线索进行谈话式的报道,既展示了生活的精彩瞬间,也描绘出人生百态,观众的参与性很强。

五、叙事性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一种真实叙事,主要采用对话、细节描写、场景烘托等手段。内容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等,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区别于小说、电影、戏剧等艺术虚构叙事。在叙述过程中,通常借用各种文学的叙事方法,如设置悬念、制造障碍、积累情绪等,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以记者采访的方式深入事件的核心,记者作为主要叙述者。又如江苏电视台《零距离》栏目,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运用音响与解说词结合的方式,借鉴文学叙事手法,增加了感彩,使原本单一、枯燥的新闻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六、综合性

电视语言的主要元素包括画面、声音、音乐、音响、光影、特技等,这些元素的组合,比文字语言、声音语言通过联想更能创造出一定的场面效果与氛围。通过镜头的组接,组织电视新闻结构,不但使单个镜头表现画面内容,还通过若干镜头的组接,产生新的含义。如央视《社会记录》栏目充分运用了声画结合的表现手法,用丰富的镜头组合来叙述新闻,并将主持人阿丘的讲述穿插其中,形成一种电视新闻故事模式。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有以下几种表现手段。

一、悬念

设置悬念是故事常用的技巧,故事由一连串的事件构成主要情节,而故事情节还需要由大大小小的悬念来推动。巧妙地运用悬念,在悬念中叙事,是电视新闻内容吸引观众、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事实真相的重要手段,在吸引观众的同时增加艺术感染力。如 东方卫视的《看东方》报道一起浙江金店遭抢劫7昼夜破案的新闻,随着案件调查的步步深入,案件在多个情节中层层展开,最后真相大白。

二、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段,将这一手段运用到电视新闻中,使新闻的观察视角和新闻的焦点具有了戏剧性,即新闻焦点对准事件中的冲突,展开冲突双方或一方,对观众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如《重庆最“牛”钉子户》电视新闻中,围绕房子拆与不拆的矛盾冲突展开,通过开发商与拆迁户之间的矛盾递增、化解等,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不但关心事件的原因,更关注事件的结果,形成对这一事件的持续兴趣。

三、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在电视新闻中是指记者在无法采集到新闻现场的资料而又有必要向观众展示新闻现场时,根据所搜集的新闻素材,采用场景展现等表现手法对事件当事人、事件发展情节以及场景环境等进行模拟拍摄,再以倒叙的方式将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复述。如电视新闻《公厕里的弃婴》即运用电视特技处理结合现场模拟拍摄方式,将未婚女子在公厕里产下女婴的过程进行情景再现,并与真实的消防官兵在公厕里现场救助过程进行组合,使这则电视新闻最大限度地还原新闻真实。

四、捕捉细节

电视新闻中的细节指在新闻现场中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特征的、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观众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电视新闻中一些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细节镜头,是最能体现新闻故事化的元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富于感染力的解说、真实的音响、提示性的字幕等,也都有可能成为新闻故事中的细节。

五、多种蒙太奇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需要运用多种蒙太奇手段。蒙太奇从广义上是指构成节目的形式和方法,狭义上的蒙太奇是指镜头组接技巧,即将现场拍摄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美学原则组合起来进行叙事、阐释主题。蒙太奇的运用包含了创作者对现实生活和新闻事件的思考与解读,多种运用蒙太奇手段的运用,不但强化了以视觉形象叙述事件的过程,还可以将创作的对事件的思考渗入其中,并贯穿于始终。如央视的《讲述》、《人与社会》这些节目都大量采用采用了故事叙述蒙太奇结构。

真实情感故事范文4

【关键词】新闻 故事化 真实性

新闻界前辈徐铸成曾言,记者好比厨师,做新闻也是一门讲究“烹饪”的艺术,通过前期采访,有了好的原料,在后期编辑时还要精心选料、设计好菜谱。那么,什么样的菜式和特色最惹观众喜欢呢?答案无疑是细节化、情节化、故事化。

“新闻报道故事化”如今是我国新闻报道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已作为一种报道方式被广泛运用,渗透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何谓新闻故事化呢?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所谓:“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契合了受众深层次阅读需求,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另一方面,新闻故事化手法的不当运用,也易造成对新闻本质特性的伤害,使新闻的真实性遭到质疑。

一、故事化新闻的勃兴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两个基本特征,而真实性更是新闻的生命、最本质属性。对“故事”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由此看出,故事是采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对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进行生动的加工创造,适合于口头讲述的、通俗易懂的叙事文学体裁,具有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形象鲜明、语言的通俗易懂等特点。不难发现,新闻与故事,有着本质特性的差异。

传统的新闻报道“倒金字塔”结构,强调的是信息和传达,对新闻作为故事叙述的生动和文学美感侧重不多。随着媒介的发展、受众需求的拓展,故事和新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把新闻事实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新闻故事化报道方式被大量采用,并且受到了受众的广泛欢迎和喜爱,也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如今,“新闻故事化”表现手法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竞相运用,因其摒弃了单一、简单的叙述性报道,充分运用了事件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赋予其新的审美理念和深层意味,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好奇心和阅读欲。

新闻是传播信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讲故事”是一种文艺娱乐,有人担心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新闻,不仅缺乏信息量,而且还流于庸俗,导致新闻娱乐化。故事化新闻,虽带有故事这个定语,但它仍属于新闻的范畴,具有新闻的本质特性,新闻故事化只是采用故事化这种表现手法来对新闻进行报道和传播,新闻的本质真实性和时效性依旧不变。

二、故事化新闻表现技巧

新闻学就是事学,新闻就是报道事实,讲故事应该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离开讲故事,即使是新闻评论,也会艰涩枯燥乏味。优秀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是生动的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那么新闻报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死板、生硬、单调、枯燥的毛病,变得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从而易于传播,更收功效。因此,以简练、生动、流畅又逻辑清晰的语言来讲清楚一个故事,应成为一名记者和编辑的基本功。

1、用心构思

有了好的故事内容,还必须构思好,否则,故事就会被浪费了。首先要给故事一个定位,对故事的外在形式和内在价值有个准确认知和把握。故事基本上有两种:单一型故事和复合型故事。单一型的故事,本身具有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并且有头有尾,十分完整,不乏细节。只要将这个故事展开,就非常有趣、有益,这有点类似通常所说的“事件性报道”。复合型的故事,可以看作一个“大”故事、“总”故事,需要把类似的几个事例集纳、综合在一起,这大多用于综述、专稿、特稿、调查报告等。对故事有了准确定位,亦即对故事的内容、形式、价值有了准确判断,将决定你下一步的写作是否成功。

2、凸显主角

新闻是因“人”而生动的。在新闻的诸要素中,新闻人物是主角,是构成新闻的主体。因此在采写新闻时要做到见物更要见人。抓主角,新闻报道才能鲜活起来。要选择那些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人作为主角,这样读者才会对你的文章产生兴趣,才能让你阐述的观点在他们中间引起反响。凸显主角,需要在人物性格刻画上下功夫。首先记者必须对主角有着充分的了解,不能只是单纯地列出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等等,那样无法让读者去了解你想要刻画的人物,达不到栩栩如生的刻画效果,也不能光说他很聪明、滑稽等,必须细致传神地描述他的言行,通过具体事例和在事件冲突中的表现,展示一个人的性格。

3、题材有趣

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众对新闻越感兴趣,新闻的价值就越大。作为媒体,只有让所刊播的新闻让更多的受众记住、认可、产生共鸣,才能获得最大的宣传效果,趣味性可以让新闻事实充满情趣、富有人情味、更能引起受众的兴趣。因此,记者应尽可能地捕捉件中有新意的情节和细节,通过有画面感的描写和场景设置,细致入微地展现新闻现场,让读者如临其境,使听众的关注点落在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的身上,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主题,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和贴近性。

4、突出细节

细节是新闻中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当新闻报道过后,在受众的脑海里逐步消减,形象日趋模糊,而传神的细节,如一句话、一个细小动作等,往往能触动人的心灵,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如《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想到也许这是同年迈多病的老母亲的最后一面,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感情,“扑通”跪倒在母亲面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娘,您要多保重!”说完流着泪给母亲深深磕了一个头。这些点滴的感人情节,很能打动人的心灵,读后让人留下隽永印象。

5、注重描写

没有场景描写,故事就没法讲。一个好的环境描写包括了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和触觉感受四个部分。在写作中,记者要注重描述,运用各种感觉,将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描写出来,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也就是说,不要直接告诉听众发生了什么,而是要用自己的描写让他们去感觉发生了什么。如路透社消息《美国提案被击败中国将进入联合国》一稿中,就写到:“联合国的代表们今晚击败了美国为保住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所作的努力,从而为北京进入联合国铺了道路。代表们在走廊里大声发笑,他们唱歌,欢笑,喊叫,拍桌子,有人甚至跳起舞来……”这些形象的描写,把读者仿佛带回到那个场景中。

此外,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语法、文法、逻辑、修辞等文字的基本方面也不能忽视,要注重运用文字的魅力来叙述好故事。一要尽可能做到具体,不要大而化之地用模糊语言,多用实在的具体的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二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动词使人不感到枯燥,形容词使人对新闻产生疑虑。三要简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四要有交谈感,作者给读者的感觉是个别聊天,而不是在体育馆里听演讲。五要有连贯性,故事要顺畅,一气呵成,不阻梗,不中断人的兴趣。为此,就要解决好过渡段落,写好转折和过渡;交代来历出处,以证实信息的可靠性;解释说明,不让读者纳闷和产生困惑。

三、如何找到好故事

既然讲好故事,对新闻的成功意义重大,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好的故事?好的故事素材靠发现、靠寻找、靠筛选。

首先,要有故事意识。故事意识即故事敏感,如果新闻感麻木,就会对故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白白错过。其次是要广泛阅读,从有关出版物和文字材料中寻找选题,从采访对象的有关总结、报告、讲话、笔记等书面材料中寻找故事,包括故事线索、故事的蛛丝马迹。

找到好故事,还要广交朋友,多和“消息灵通人士”沟通,通过他们提供故事信息;和采访对象多聊天,闲谈、侃大山,看似非正规的采访,往往是发现故事线索的最佳途径,随和地放下架子的聊天,往往能听到一些你所求之不得的故事。

四、新闻报道泛故事化隐忧

真实情感故事范文5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真实性;故事性;叙事性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2-0088-03

“影像之美是震慑人心的”,电影一出现就显示了它的纪录功能。纪录片把人们从虚构的电影故事带到了陌生遥远但真实的世界,就像文字见证并改变着今天的历史。因而纪录片创作的本质诉求便是,及时跟踪并表达和阐释意识与存在的关系[1]。2014年第九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上,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以其真实细致的故事,夫妻教师感人的事迹,令人动容的师生情谊摘得了总决赛“最佳纪录片”奖项。本文将以该片为例,展开对其创作过程中真实性、故事性、叙事性三个方面的探讨与分析。

一、真实――纪录片的创作需要

纪录片是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影视艺术形式和电视节目形态。真实是对事实而言的,其真实性,客观性,以及纪录片本身具有的纪实性都是纪录片创作中不可或缺的。

(一)纪录片的真实性

纪录片需要真实,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2]。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真实的记录了一对夫妻教师23年来对长远小学孩子的默默付出的故事。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他们却用青春和付出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送出大山。纪录片的真实是将社会原有的生活形态以不加虚构和扮演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不论是周建波陈蓬珍夫妻忙碌的学校生活,维持生活田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还是对留守孩子视若己出的无微照顾与关怀,都是对这部影片真实的最好印证。

(二)纪录片的客观性

纪录片创作有其自身要遵循的客观原则,那就是既不能以真实的名义束缚创作手段,也不能随意虚构[2]。客观的镜头记录、语言陈述无疑增添了纪录片本身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1.镜头的客观与真实。在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中有不少客观存在的镜头。如长远村的交通情况、学校的环境、校舍的简陋的镜头;孩子们只有咸菜却依旧满足吃着午餐的镜头;两位老师午觉时间批改作业的镜头等等。影片中大量运用这些真实客观的镜头展现人们夫妻俩人坚守23年的不易与默默付出的艰辛。

2.语言陈述的客观与真实。如在挖红苕的时候,陈老师主动的说起了儿子对自己职业的看法“我儿子经常强调我,钱没挣到一点,一天还是活得很开朗的”。我们很想从老师那里了解,有没有想过放弃“教书”?周老师说:“一想到学生,关键是走了,学生找哪个呢?而且家长都很信任我,关键是那么多的学生,我啷门放心得下嘛。”这些朴实的语言却直白地表达了夫妻俩对长远小学的热爱与坚守的执着。除了访谈记录的客观性以外,全片解说词基本上使用客观陈述性语言,给观众提供了个人观察的视角与思考的空间。

(三)纪录片的纪实性

“纪实性”是纪录片的本体特性。表象真实、结构真实、本质真实被人们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3]。片中没有刻意回避因画面色彩、画面反差所带来的模糊效果而导致的影片清晰度问题。这种效果反而给影片增添一种山村生活的艰苦的视觉感。人们还是愿意相信拍摄的影像所呈现的真实非电脑生成的虚拟能够替代的。

二、故事――纪录片的魅力

追求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基本要求,追求故事性则是纪录片的最高境界[1]。罗伯特 ・ 麦基认为“对故事的嗜好,反映了人类对捕捉人生模式的深层需求。这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实践,而且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非常情感化的体验”。曲折的情节与矛盾突出的故事赋予了纪录片独特的魅力。而如何满足观众的期待,引发观众产生共鸣则是纪录片面临的挑战。

(一)题材选取要具有故事性

寻找真实而生动的人物故事是纪录片创作者不懈的追求。选取的人物是否具有普遍性,事件是否有代表性,情节发展过程中是否有矛盾和冲突决定了纪录片本身的可视性和趣味性,决定了观众能否从感人的情节和曲折的矛盾中产生共鸣。《山村夫妻教师》讲述的是一对在山村小学坚守职教23年的夫妻教师。首先,社会的主流应该是普通大众。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具有社会普遍性,挖掘普通人身上的亮点,弘扬其社会作用,使观众感受到“群众是主人翁”。因此,选题是纪录片的基础,而一个好的选题就等于创作成功了一半。

(二)捕捉情节与把握细节

人物纪实类影片往往是选择一条或多条线索,通过跟拍的方式,抓住情节,慢慢将其展现在观众面前,满足观众的收视期待。纪录片中,真实生动的细节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想形象、真实、可信地表现人物形象,就让细节说话[4]。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往往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或偶发事件,失去或中断一些好的情节记录。而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长时间的跟踪过拍摄,捕捉丰富的情节,后期制作时才能取舍自如。《山村夫妻教师》的拍摄也采用了这样的拍摄方式,小组成员分为3组,分别跟拍周建波老师,陈蓬珍老师,以及学校留守学生。用了6个月的时间,拍摄了200G左右的素材。如果没有持续的跟踪拍摄,或许就没有片中学生虽然吃着只有白米饭和咸菜的午饭却依旧满足的笑脸,也没有孩子生病,周老师细心喂药时脸上的忧愁等等让人心痛与感动的画面。唯有这些鲜活的细节镜头,才能够吸引观众,使其深切感受山村学习条件的艰苦与夫妻教师的伟大与博爱。

(三)突出表现主题

不论是设置悬念、捕捉细节,还是作铺垫冲突、引发高潮,在纪录片的叙事和结构中都能得到充分展现,而最终的目的却都指向主题的表现。纪录片如果能够通过对情节与冲突的合理设置来暗示一定的哲理,往往更容易被观众所记忆和理解[5]。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之受到影片故事的感染,获取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并且取得与叙事者相应的情感共鸣。《山村夫妻教师》通过真实的反映夫妻教师学校生活,给观众再现了一对平凡夫妻教师甘愿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依然选择在山村坚守职教的伟大,引发观众对当今社会教师师德频频受到质疑的思考,观众仍然相信教师依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叙事――纪录片的精髓

叙事是时间的艺术[6]。纪录片叙事者将思想、时间、空间进行巧妙地处理而后向观众娓娓道来。一波三折的叙事结构,细致丰富的画面叙事,真挚感人的情感叙事,赋予了纪录片美的光辉。

(一)一波三折的叙事结构

纪录片在讲述故事的技巧上与剧情片并无本质区别,叙事结构大多采用了预叙、插叙、补叙、等等叙事手法,将吸引人的部分提前或置后,赢得观众的注意力。《山村夫妻教师》时长14分钟,在叙事过程中,大多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补充细节,丰富故事。在展现周老师做饭用的煤炭时,影片中用解说词讲述了学校的经济来源和老师工资情况;当说到孩子们吃午饭时,解说词再次插叙了山村留守儿童留守的痛苦与悲哀。插叙弥补了叙事线索所展现的画面的单一,使得所要展现的人物形象能够过插叙的方式变得更加的丰富。而插叙的功能则是:如果处理得好,往往能够给后面展开叙述构设枢纽,埋下命脉[7]。《山村夫妻教师》在影片开始直接展现了长远村的宁静与山村儿童用稚嫩的歌声唱响《隐形的翅膀》响彻山谷的画面,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观众的好奇。而后影片才开始讲述通向长远村的道路的崎岖以及这对夫妻教师默默付出。给观众回味与思考留守儿童的可怜与夫妻教师的伟大。

(二)细致丰富的画面叙事

画面的丰富信息和独特神韵奠定了纪录片表述程度的基础。而往往一些从现实中抓取的镜头,而不是由编导臆造或者让人表演出来的画面。在2014年第九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作品分享会上,《山村夫妻教师》的海报让在座的人们不禁流下感动的泪水。海报正是纪录片中周老师给孩子喂药的画面,这个画面不用任何语言描述,却能细致的向观众传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更是父亲对孩子生病的深深的担忧。由此可见,画面的叙事效果往往超越了语言的平白表述。

除此以外,片中还使用了长镜头叙事这种开放性叙事的形式,在《山村夫妻教师》中,我们用长镜头记录下了陈老师在地里干活时绘声绘色的谈论学生的感恩行为。陈老师一直挂在嘴边的幸福微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现场的同期声,长镜头所记录下来的画面将纪录片的真实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真挚感人的情感叙事

在纪录片的情感叙事中,不论是含蓄的,还是热烈的情感,都是纪录片发展的催化剂,是最能触动观众内心,并且能够使其在思想上与叙事者产生共鸣。纪录片中表达的情感不外乎包含三个主体元素:被拍摄者的情感、拍摄者的情感以及在观众中引发的情感[8]。

1.被拍摄者的情感。《山村夫妻教师》中就包含两种情感:一是留守大山的孩子对两位老师深深的眷恋与依赖;二是夫妻教师对孩子无私的付出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情感。影片围绕这两种情感进行叙说,清晰的勾勒出了老师、孩子渴望走出大山的希望!

2.拍摄者的情感。纪录片作者自己的情感需要被注入在影片中,成为影片中潜藏的情感底蕴[7]。《山村夫妻教师》中,笔者自觉、理性地将自己对夫妻教师这种付出的理解加入影片中,并且选择合适的情节,运用解说词,力求纪录片所表达的情感与观众所释放的情绪同步。

3.观众引发的情感。记录片悬念设置,矛盾冲突的显现都将引导观众的情绪的波动。当影片开始出现立于山丘上的长远小学以及孩子们稚嫩歌声时,观众更多地是猜测影片的发展。学校环境的艰苦,留守儿童的悲哀以及两位老师的默默付出催生了观众内心对山村孩子的同情以及对两位老师的敬佩之情;而两位老师放弃所有,毅然选择坚守长远小学23年的默默付出使观众不禁沉思,从最初的同情、敬佩转而对教师品德的肯定与思考,这种由内而外,由小及大的发展是观众情感的升华。

四、结 语

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的创作存在着不足之处,但通过这次创作经验的体会,不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都要把握好纪录片的本质:真实、具体地展现生活过程和人的生存状态。基斯洛夫斯基十年来拍摄纪录片得出这样的感悟:“纪录片先天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限制。在真实生活中,人们不会让你拍到他们的眼泪,他们想哭的时候会把门关上。[9]”因此我们不能仅为真实而真实,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真实”记录上,而应超越“真实”。不断总结经验,力求创作出能够“叙说真实,回归故事”的优秀纪录片。

参考文献:

[1]刘广宇.“美、真、善”的此消彼长―新时期纪录片创作本质诉求的位移[J].当代文坛,2011(5).

[2]罗焕章.真实 细节 故事――纪录片创作的关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

[3]刘培.当代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纪实性与审美化[J].电视研究,2014(8).

[4]毛建新.草根人物纪录片创作刍议[J].视听纵横,2014(2).

[5]周洋.当代纪录片创作中情节与冲突设置初探[J].电视研究,2011(8).

[6]方毅华,刘耕.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讲述感动中国故事――央视纪录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叙事学分析[J].现代传播,2013(7).

[7]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真实情感故事范文6

我想每个讲故事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尽管那里面包含着凄美和哀伤!当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时,我想那凄美的文字是内心最好的诉说!因为现实再动人的故事也可能遭到反驳,以至于好故事也索然无味了!而文字里抒写的春暖花开,秋风落叶!那萌动,那哀伤,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回忆!我们落泪,以至于动情,我想这是触及心灵深处了吧!看了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我为那里面的人物的结局难过了很久!虽然那时不懂什么是爱,可心情却有了那份怜爱!郭敬明曾说过:我喜欢写作,因为那里我可以自由的发挥!我想他要的那自由一定很快乐,用自己的笔触操纵着故事里的爱恨情仇,或凄美,或哀伤,完全在于自己的笔调!-

小说家不乏幻想,因为这就是文学!他就好比艺术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只是文学更直白,没有艺术作品那么抽象!灵感是写故事的第一源泉,没有灵感的作家肯定写不出好作品的!可一个人思想到了一定的高度,他就孤独了!因为思想与思想的高度不同,没有可以对话的方式!有些人就曼骂他们,嘲笑他们!他们无言,唯有用凄凉的文字表达内心的痛楚!-

生活中我挺喜欢了解诗,我认为它也是一个故事!虽有的不完整却也能让人动之一情,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更能拨动我们心灵的好奇!小学时,我们学习曹植的七步诗,里面那句:‘本是同根生,想煎何太急!’可能我们无法了解他的真实发生的故事,可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哀伤!

曾经,我就想写故事!写自己的故事,忆家庭,忆生活…可总是拿起笔,又放下!久久坐在那里,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其实,一切都很清楚,虽文学素养差,可写篇故事还是没问题的!我知道自己怕什么,怕揭露!我就像很多人一样,怕触及深处冰封的痛!虽然故事能虚构瞒骗读者,却瞒不过自己!有时真佩服那些写实的作家,佩服他们的勇气!看到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云筝的人》,我慢慢学会尝试抒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