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虚幻范例6篇

真实与虚幻范文1

摘要:真实与虚幻往往在一墙之隔一念之间,当我们追逐着自己以为的“真切”时,是不是看到的确是真实?通过《楚门的世界》这部影片,浅谈了在影片中的真实和虚幻,从而影射现实世界中的真假。

关键词:真实;虚幻;表演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010-02

彼得・威尔执导的黑色喜剧《楚门的世界》上映于1998年,该片获得了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一样的虚假,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甚至什么都不用怕。”

这是电影的末尾扮演导演角色的克里斯托弗对即将迈出他一手精心制造出的桃源岛大门时对楚门所说的话,也是整个电影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对白。在影片的开头克里斯托弗说人们已经厌倦了电影的特技特效而期待真实的本色演出,于是他便制造出一整个桃源岛来为楚门的演出作布景画面。大到日出日落和海面的风,小到街坊邻居和卖报的老头,甚至是楚门最爱的母亲,结了婚的妻子,最信任的朋友马龙,都是被设计好的角色,他们的对白,他们的动作,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戴着耳机受克里斯托弗的传达所支配。哪怕是来自朋友看似发自肺腑的恳谈都是依着克里斯托弗的语气、声调而说给楚门。在这个桃源岛里,所有人都是为了楚门而表演的演员,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说话的抑扬顿挫,都全部为了配合楚门的这场从出生就开始的真人秀。而,如果没有他的仅仅是一顿披萨的初恋,没有罗兰的出现,没有那次汽车调频的故障,那么楚门的一生是不是也就在这个和被全世界观众所关注的虚假世界里度过他的一生?被设计成肥皂剧的一生,被连得到真实都是奢望的一生?他甚至没有最基本的自由而言,什么都被安排好,会遇见什么人,会听到什么样的话,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情节,早都被归入剧情,再被实践在明天。

虚假和真实的界限也正如影片中的那一堵墙,前边是楚门和影片中所投射出的真实世界,而身后就是被克里斯托弗一手创造出的虚假世界。无论是哪一个,都像克里斯托弗自己所言,一样的虚假,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当楚门迈进那个通往真实世界的大门时,全世界的观众和坐在屏幕前的我也为之所动容。原来我们一样地渴望真实得触碰这个哪怕虚假的世界,渴望得到来自世界最真实的回应,听到最真实的回答。而不是和戴着面具的演员交流,对戏。我们一样的希望用“自己”去感知和体会这个世界,看花开花落,看浮云流走。可能入口处像影片中的一样透着无知的黑暗,但我们仍然愿意去探询和跨越,去迎接属于我们的美好和挑战。不论是哪一个世界,都必定充满着艰辛的路途,好像楚门一心驾船想要逃离的时候。他的船被不断加大的风力吹翻,可是勇敢如楚门,最后他还是赢得了胜利。这也如同我们的成长,总有一天我们要合上美丽童话自己出发,总有一天我们要放开曾经搀扶着我们的双手自己背起勇气的行囊走向远方。当我们被挫折和困难滞留,当我们被命运无情的羁绊,是不是我们也应该像楚门一样顽强抵抗,哪怕是与全世界为敌。就算是被各种阻挠,但是最终,他一样赢了全世界。

但如果影片的最后楚门没有踏出去,他留在了原地,回到了以前的世界,那么知道了真相的他该用怎样的心态和表情面对桃源岛的一切?浑浑噩噩的走完以后?现实世界中也一样有许多人在自己臆想的场景和氛围中生活,他们安于现状,易于知足,满意所有的一切,放弃应有的追求。他们就愿意活在克里斯托弗描述中的世界。失敏般地看着身边的一切。“我给了楚门过正常生活的机会,而你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病态的世界。”而克里斯托弗所说的病态的世界,就是楚门渴求的世界。它可能污浊,可能肮脏,可能会让人的心千疮百孔。然而也正因为有了这些不堪,才完整地构成了这个真实的世界。我想楚门也一样愿意自己去拨动这个世界的心弦,而不是连失去父亲都是一个桥段。我们也同样需要和楚门一样,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摸爬滚打。跌倒的时候要骄傲地站起来继续向前走;困顿的时候仍然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永不言弃地努力;碰壁的时候也仍要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可能会被现实的世界割伤,可能会被打击得鲜血淋漓,可是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我们可以去努力,去奋斗,去奔向明天。

“你是真的,大家都爱看着你。”在桃源岛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遍布着摄像机和录像机,30年来楚门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浑然不知的长大。其他人全是为了表演而表演的演员。拿捏好尺度的微笑,收放自如的表情。只有楚门一个人是真实的。他一个人孤独地演出了30年,真实的表现了30年。当全世界都爱上他的脸,爱上他的演出时,他在这时终于发现这个他生活的世界是拿摄影棚搭建出来的场景,当他踏出这个虚构的世界时,电视机前的观众心中的世界是不是也随之轰然倒塌?有的时候,在生活不如意时,我们也总会在心中为自己构建一座像桃源岛一样的地方,也在幻想安逸和谐。可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却应该是像楚门一样不屈于命运的束缚,去往一个真实的境地。

当楚门最后站在那扇门之前,他有没有思考过他这在镜头中被关注了的一生?他甚至没有任何隐私可言。吃饭,睡觉,上班,买报,所有的生活情节全部被记录。这也仿若我们当今的社会,在媒体系统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的隐私也被完全的曝光在荧幕上。针孔摄像头,跟踪器,无线耳机,许许多多高科技的媒体工具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也越发没有了安全感。经常觉得自己在被窥视,被窃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行色匆匆。那么久而久之,是不是这个世界最终也会失真,人们也习惯于戴着面具对着镜头演戏,把真实的想法看法全部隐藏。脸上露出的不再是真实的微笑,而是强颜欢笑出喜悦只为配合他人的表演。如果人人都戴着一张面具,那么世界就永远失去了楚门这种角色。真心的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它会还你以微笑。

假如没有罗兰短暂的出现,楚门的一生就会献给全世界的观众吧?罗兰是这个世界中唯一真实的人。她不愿意楚门的一生就此毁在被播了三十年的肥皂剧里。一样是被克里斯托弗雇佣的演员,只有罗兰期待楚门拥有真实的正常人的生活。她也是整部电影最终成功的一个重要线索。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始终有一个人在我们左右,他可能在远处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期待着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在所有的谎言与欺骗面前,只有他会对我们道出真谛。这个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最要好的朋友,就像影片的最后,当楚门迈进真实的世界去寻找他真实的爱时,罗兰也正奔向他。罗兰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天,和楚门在真实世界重逢的那一天。我们也应当珍惜在我们身边默默守候的这个人。正因为有了他,世界才真实。楚门也正因为有了罗兰,才勇敢地扬帆起航。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一出自导自演的剧目。途中不断有新的演员加入,这戏才有看头。可是有的人却为了演戏而演戏,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他们甚至在像楚门一样发现了虚伪的一切之后还沉浸在其中,乐于享受着虚幻的一切。把真实全部抛在脑后。如果有一天,他们也像楚门一样发现了所处周遭的虚假,他们会不会也大踏步地追寻真实。抑或是做一个假如没有迈进真实世界的楚门,继续虚假的生活,虚伪的演戏。而我们最好要做人生这出戏的导演,自己撰写剧本,自己参与演出,让生活多姿,让生命多彩。让人生这出戏演得绚丽无比。本色出演,无须任何特技特效,用自己认为漂亮的姿态。真实的就是最好的。

《楚门的世界》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当我们高速度的追逐着身边的这一切,偶尔应当停下来看看,驻足去欣赏。这身边的所有是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不是我们沿途错过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是不是在转角处还藏有我们未曾开启的惊喜?我们应当多注视这个世界,多观察这个世界,勤于思考和揣摩。对是非真假多加判断。不要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后才发现世界太假。如果自己真实,那么全世界都骗不了你。并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曾经,现在,真实地陪伴着我们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得以完整和充实。我们的喜悦和悲伤都可以拿来与他们分享。再和他们彼此扶持着走向下一个梦想的入口。也可能会在现实中被撞得头破血流,但是我们仍要心存希望地奋斗。可能会被命运的安排所阻挠,可是我们仍要昂首眺望远方。要为了心中那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拼搏,就算荆棘满地,就算长路漫漫,就算路远马亡。坚持自己认为对的选择,或许全世界都与你为敌,都不看好你,都千方百计地阻拦你,劝导你,可是坚持走下去,再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的一定是自己。

真实与虚幻范文2

比如曾经依靠八卦《红楼梦》题材而在天涯社区起家,并具有相当号召力的网红“白色彩色”,就因为被网友爆出各种YY录音和QQ截图等信息,让其苦心塑造的形象在一夜之间崩塌,最终消失在了他人视野之中。而相对于“白色彩色”这样“轰轰烈烈”的谢幕方式,不少网红在离开时更是连声音都没有留下一点。如果网红在最红的时候不能把自己的价值变现,或者无法“喂饱”自己背后的团队,那么注定就会被市场所抛弃。为此,他们不得不练就十八般技艺,只为让自己能够不断在公众面前刷存在感,告诉别人“我还在这里”。

要说中国最有创新水平的产业,也许就是网红制造产业了。几乎每一个网红成名的时候,都要依靠一套自己的独门绝技。同样是做视频,《万万没想到》和《暴走漫画》或者谷阿莫的电影、电视剧系列,都是走了不同路线。一样是扮丑,芙蓉姐姐和凤姐,以及前段时间爆红的sunshine组合也是点了不同的天赋值。在sunshine组合爆红之后,互联网上又迅速跟风推出了数个同类扮丑天团,但这些组合从声势和关注度上都无法与sunshine组合同日而语。这就已经证明了网红的受众人群就好像圣斗士一样,同一招式不能起效两次。

除此之外,公众的口味也并非市场能够一手操纵的。在过去,很多微博自媒体靠互相“捧臭脚”捧出一个网红来的做法,曾经被认为是成功的,但是现在却开始逐渐呈现出颓势来。比如原来在微博上拥有将近600万粉丝的“英式没品笑话百科”曾经连续数月数次转发一个名为“我的女友是个胖子”的微博账号,而这一账号至今只有3万多粉丝,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最要命的是,很多网红只是看上去光鲜亮丽。虽然他们动辄就对外宣称自己拿到了多少的投资,但是他们的投资人压力并不小。比如像《暴走漫画》这样的当红视频类素材,想要随时都能制造出公众喜闻乐见的爆点,不仅要在团队中有会摇笔杆子的人,还要有嗅觉敏锐、反应迅速的采编团队。你要在一个事件可能还在酝酿期的时候,就闻到它可能走红的气息,然后围绕其大做文章,不能等一个事件都已经淡出了公众视野了,才姗姗来迟地把视频推出来。

在过去,“嗅觉敏锐、反应迅速”可能并不困难,比如姚晨,遇到什么热门事情,发一条微博举出“我亲戚”、“我朋友”这样的例子,蹭一下新闻即可。但在视频当道的时代,从选题到最后上传视频,这个流程可能只有两三天,甚至更短的时间,而工作量却比从前多了数倍。在这种工作环境之下,很多人看起来是网红,但实际上也不过是领死工资,还夜夜加班的苦逼上班族―甚至为了能够随时抓住热点,他们还要付出自己的休闲娱乐时间,不敢错过分毫。

未来,或将昙花一现

网红工作如此大苦大难,但是网红的粉丝显然并不领情。与一般的娱乐明星粉丝只要娱乐明星一直有曝光点,就能一直支持下去不同,网红的粉丝忠诚度很低,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转投他人名下。比如,同样是和其他“爱豆”(网络语,idol的音译,意为偶像)起冲突,放在传统娱乐明星这里这叫“八卦新闻”,但是放在网红那里,粉丝们看完了你的八卦,热闹了几天就往往会以“这个人三观不正”来进行吐槽。甚至网红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内容不符合粉丝预期或者发表了和某些粉丝立场不同的言论,就会被粉丝抛弃。

此外,粉丝在追逐网红过程中所付出的消费往往只是冲动型消费。可能他就今天会去买某个人气视频的同人抱枕,明天他可能将这抱枕束之高阁。所以很多网红自己的淘宝店虽然看起来开得风生水起,但真正的回头客却少之又少。

真实与虚幻范文3

乙说的也很对的,现在虽然科学很发达了,但是也不时想要怎样就可以怎样了,因为虚幻毕竟还是虚幻.既然是虚幻,就是说那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有的虚幻是绝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比如说“魔鬼”吧!它就是人们凭想象力想象出来的,是虚幻的东西,但就有那么一部分人相信它存在着。我邻居陈晨就是个例子。他都13岁了,又是个男生。却怕鬼得要命。他特别爱玩,几乎白天没有在家过。但是晚上我从来没看到他出过门,原因很简单:怕晚上出门撞到鬼。这种人真可笑呀,宁愿去相信没有任何根据的想象,也不去相信现实。

前几天,我买了《芭比》的全部影碟回家看。真不亏是美国出版的,特别好看,我们全家人都很喜欢看。原因就是这部影片的内容是虚幻中有现实,现实中有虚幻!影片一开始,是指在真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然后就慢慢地转为童话故事。

真实与虚幻范文4

【关键词】徒劳;空;虚无;川端康成

《雪国》这本小说给人最大的感觉是美,美得虚无缥缈。小说中多次出现镜像,幻影,徒劳等字眼,给人一种不真实的虚幻之感,如岛村在火车上看到叶子时的心理活动:“岛村看见这种悲愁,没有觉得辛酸,就像是在梦中看见了幻影一样。大概这些都是在虚幻的镜中幻化出来的缘故……”

岛村是一个消极的人,他做着一些欧洲舞蹈研究,但他自己却觉得描写没有看过的舞蹈实属无稽之谈,虽美其名曰研究,其实是任意想象,不是欣赏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体舞蹈艺术,而是欣赏他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他认为这种空想是由西方的文字和图片产生的,仿佛憧憬不曾见过的爱情。岛村时常感到哀愁,看到事物有时会觉得不过是幻境一般,由镜中虚幻的世界幻化而来。小说里常常写到岛村的感伤:“他从山上带来的感伤,也浸染到了女子的身上。”岛村身体里带着的哀愁使他在看待人或是景色时也染上了这种愁绪。他虽对驹子有好感,却认为二人不过是露水姻缘,一切皆属徒劳。他有家室,一开始和驹子也并不常来往,而且和驹子在一起的时候,又心仪另一位女孩,叶子。看上去岛村只是追求美丽罢了,对爱情似乎并不太当真。而驹子对岛村的爱却要深的多,她对岛村表示理解,告诉他一年来一次也成,带上夫人也欢迎。

驹子爱看小说,记了很多笔记,写了很多日记。岛村却觉得“光记这些有什么意思呢?完全是一种徒劳嘛。”而驹子也只是满不在乎地朗声回答“是啊。”在知道驹子是她师傅儿子的未婚妻,叶子是行男的情人,而行男又快要病故时,脑中又一次泛出“徒劳”二字。然而却觉得驹子是一种单纯的徒劳,她的存在非常纯真。自然,相对于岛村的世故,驹子确实纯真极了。岛村的生活中满是想象的幻影,而驹子却是实打实过日子的,她真真实实地存在着。

作者川端康成受物哀文学理念影响,又受禅宗为核心的东方传统影响。禅宗讲求物我合一、主客一体的宇宙观,力图还原客观外物,去掉粉饰,回归自然,认为在清冷寂静、简朴寂静的禅境中,才能达到与神会的禅悟思考。所以川端康成把地点定在了洁白而清冷的雪国,用悲伤的笔调书写着几个主人公的故事。他的故事受了禅宗虚无思想的影响,这是一种东方的虚无主义,这种东方的虚无主义又不同于西方的虚无主义,是一种投身于人生,而又对人生抱有漠然的达观。

佛教中“空”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与《雪国》中岛村认为的人生徒劳人生如梦幻之类的想法相似。《金刚经》里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句,即说世界上所有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事物都是暂时的,如梦幻泡影般不真实,最后都会消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的是我们看到的都是虚幻的,生灭无常,刹那变化着。岛村头脑中常常闪过的“徒劳”似乎是一种“空”的想法。然而佛教中的“空”却不是简单的,普通人所认为的人生空无所有,到头来一场空。

佛教讲求空,但并非空无所有。佛法上说的空,是性空而非相空,理空而非事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道“观自在菩萨,形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为色、受、想、行、识。色,是事物的形象;受,是痛苦或快乐等感觉;想,是由感觉生起的思想;行,是思想所引起的心与意志的使用;识则是由这些感受思想和意志得到的意识。比如水中莲花只是一个存在,却由于我们的经验和感受投射了附加意义在她身上,赋予了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然而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莲花也不过是众生中的一种存在,是我们人的意识使我们认为莲与众不同。而五蕴何以皆空?其实五蕴也不过因缘而生,其在未生之前本无此物,灭之后亦无此物。生灭只间也不过是因缘和合下一时所有的幻像,没有实体,故曰空。当我们看见一个人或者遇到一件事情,他给我们的感受往往并不等同于本质,所以要放下五蕴,放下偏见和立场。由此可见,佛教中的“空”并不是纯然的虚空虚无,而是无我,是解脱,是不执著。

然而到了故事最后,岛村的认识似乎有了转变。蚕房失火,叶子从二楼掉下,这时“岛村心头猛然一震,他似乎没有立刻感到危险和恐惧,就好像那是非现实世界的幻影一般。……不知为什么,岛村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此时岛村看着火中的叶子,却没什么恐惧的感觉,只觉得她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这种变形或许类似于佛教中所说的轮回转化,自然的循环往复。即如李白诗中所写“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之间不过是逆旅罢了。生者为过客,总归要归去,回到大自然中,执著又有何益?先前的岛村是一心念着叶子的,念着她的美和高洁,认为她如女神一般。而现在,叶子美丽的脸庞在火中燃烧,他想起往日的岁月,虽有种说不出的苦痛和悲哀,却看不出往日的那份执着和念想,甚至觉得她由于失去生命而显得自由。

行男抬眼望天空“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这句话,有人认为是岛村心中美的幻灭,是非常悲伤的,岛村因他心中美丽的叶子的死亡悲伤过度所以呆愣在场,而美丽的银河倾泻了,象征着岛村心中美的幻灭。不过另一种理解或许也能说得通:即在最后那一刻,岛村得到顿悟,懂得了不执著。他的心和美丽的银河融合在了一块,受到了大自然的洗涤,达到物我合一、主客一体的境界。

有学者认为,在《雪国》中所展现的虚无徒劳思想是受禅宗思想所影响,而禅宗是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禅宗的虚无思想即为佛教中关于“空”的学说。然而佛教各时期、各派别对空的解释不一,有学者又说概念是有所不同的。从故事发展来看,岛村在最后一幕之前的徒劳思想只是佛教“空”的思想的浅层,即看到人生的虚无的本质,所以追求美丽追求快乐,视生命为徒劳虚幻,这是一种消极的对待人生对抗虚无的态度。然而佛教中的“空”,并非空无所有,并非让人消极地去对待人生,只是让人不执著于名利,不执著于他物,不执著于外相。不执著可以使人放下更多的心理负担,有利于我们快乐无忧地生活。不执著,做到无我,方可解脱。

故事的最后,叶子死亡,岛村虽感到一种痛苦和悲哀,但却看不出执著追求的念想,这时他方顿悟,达到了物我合一、主客一体的境界。他放下了执著,只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他的心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和美丽的银河融合在一起,而故事也随着岛村精神上的提升,戛然而止。

【参考文献】

[1](日)川端康成.雪国 古都 千只鹤[M].叶渭渠,唐月梅,译.译林出版社,2010.

[2]鸠摩罗什,译.江味农,讲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Z].上海佛学书局,2002.

真实与虚幻范文5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虚幻共同体的论述

共同体又被称作集体,但是共同体强调集体的共同性或公共利益。共同体有自己的成 员共同的目标、声誉、利益和行动。但是,共同体的目标、声誉或名义有时会被某些人 利用而脱离其成员的利益和目标,甚至成为损害其成员利益和价值追求的东西,从而成 为虚幻的共同体。在进一步分析虚幻共同体之前,我们先看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 意识形态》中对虚幻共同体是怎么论述的。

1.虚幻的共同体形式存在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正是由于私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 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 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995年版第8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年版第37—38页。后者翻译的意思有一定出入:“正 是由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公共利益才以国家的姿态而采取一种和实 际利益(不论是单个的还是共同的)脱离的独立形式,也就是说采取一种虚幻的共同体的 形式。”)虚幻的共同体存在的原因在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在私人利益 和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公共利益和国家都具有虚幻的共同体的性质。

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们之间的社会分工的发 展和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分工的发展 也产生了个人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人们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同 时,这种共同的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 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1](P37)

在私有制社会中,“个人利益总是违反个人的意志而发展为阶级利益,发展为共同利 益,后者脱离单独的个人而获得独立性,并在独立化过程中取得普遍利益的形式,作为 普遍利益又与真正的个人发生矛盾。”[1](P273)如果“共同利益”是同各个个人所追 求的自己的特殊利益相对立的、“异己的”,那么这种“共同利益”实际上也就不是真 正的共同利益了。

2.虚幻的共同体存在的合理性

马克思恩格斯说“……特殊利益始终在真正地反对共同利益和虚幻的共同利益,这些 特殊利益的实际斗争使得通过以国家姿态出现的虚幻的‘普遍’利益来对特殊利益进行 实际的干涉和约束成为必要。”[1](P38)

由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各个个人所构成的集体只能是“反对另一个 阶级的联合”,只能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它不能从根本上普 遍地代表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追求,对于被支配的阶级和个人来说不具有真实性合理性。 但是,凡符合虚幻共同利益的观念和行为,由于其在根本上符合共同利益承担者亦即统 治者的特殊利益,因而总是得到统治者的倡导与支持。

在阶级社会,个人利益往往只有在虚幻的共同体中才能得到肯定和满足,个人只有在 虚幻共同体中才能打开通向最终自由解放的道路。个人要驾驭“物的力量并消灭分工” ,“没有集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1](P84)虚幻共同体在一定范围内又有合理性的 一面。

3.真实共同体与人的自由

“虚幻的共同体”中的“虚幻”,不是不存在的意思。“共同体”不仅指“国家”, 还指其它的集体,如政党、民族、宗教组织、社团等。与虚幻共同体相对的是真实的共 同体。真实的共同体,又称为“真实的集体”。

“虚构的集体”如果消解,克服了它对于个人的异己性、外在独立性,则成为“真实 的集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无法离开集体,离开集体个人就无法实现自由:“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 有个人自由。……从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 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 于被支配的阶级说来,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实的集体的条 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1](P84)“真实的集体” ,就是各个个人“自己的联合”(而不是出于某种外力强制的联合),并在这种联合中各 个个人能够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现实的人与人的共同体

在判断共同体是否具有虚幻性质时,《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把现实的人的利益是否实 现当作基本价值尺度和理论出发点的。如果共同体对于现实的人来说是异己的、对立的 、矛盾的,那么这个共同体就是虚幻的。在阶级社会,国家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 与各个人对立,尤其是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国家“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 的桎梏。”[1](P8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同样表述了国家的虚幻性质:“‘现 代国家’是一种虚构”。[1](P313)

说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也许很多人不能接受:国家不是有自己的名字、国旗、国徽 和各类实体结构吗?国家领导人不总是在国际舞台上为他们的国家说话吗?怎么会是虚幻 的呢?国家是否虚幻,与人们对它的设定和它的实际运行有关。如果国家被设定为“全 民国家”或“为人民服务的国家”,但在实际上没有做到,那么,这种设定的国家就是 虚构的;如果国家被设定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现代国家一般这样设定),但实际上没有 起到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那么,这种设定的国家也就是虚构。这种说法,是站在个人 利益或现实的人的立场做出的判断。当站在国家的立场出发,就会认为国家是永远的实 体,不符合国家利益的个人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应当消灭的,而不管这种国家本身是否 合理,因为坚信它永远合理。——我国历史上曾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出发点不同,世界观、历史观不同,对共同体的虚幻性的判断就不同。马克思恩格斯 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前提是现实的人,即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生产的个人。他们认 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 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2](P67)“社会 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 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 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 表现自己。”[1](P29)人类历史的这个前提虽然很简单很清楚,但是,不坚持唯物主义 历史观是难以发现的。从观念和上层建筑出发,而不从事实出发,就不能发现或不能认 定这个事实。

黑格尔就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出发点相反。他认为,国家是独立的主体,是至高无上的 伦理实体,“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国家比个人更高,它不是保障个人幸福 的手段,而是目的本身。马克思曾经信奉黑格尔,把国家看成是精神的体现。在《莱茵 报》时期他曾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批判私人利益,但他很快发现国家和法被降低为私人利 益的工具,转而对黑格尔进行批判,提出了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私有财产决定国 家的思想。“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辨 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3](P250-25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 格斯对社会历史的动力有向下追溯,落脚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中国历史上也有民为 贵、社稷次之,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并没有在实际上贯穿到底。当国 家政权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时,每个国民都应该维护它;但由于忠君思想和国家至上思 想的影响,国家政权应该改变时许多人仍然维护它,象曾国藩、李鸿章对清政府的态度 那样,这是中国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

人的共同体与共同性不同。共同性寓于个性之中,每个个性上必有共同性,二者是不 可分割的。而共同体和个体可以是两个物质实体。共同体可以不体现个体,个体也可能 实际上游离于共同体之外的。如,公共财产或公 共利益往往被某些私人占有,不能归个 人支配或使用,甚至被个别人用来侵犯更多的个人利益。又如,几乎所有的政党都“把 自己的利益说成是普遍的利益”,[1](P38)把公共利益设定为自己的利益追求,但是, 实际上不少政党没有起到维护个人利益的作用。

说共同体可能是实体,与共同体的虚幻性并不矛盾。在有些情况下,虽然共同体是某 种实体,但它是名不副实的实体。个体可能冒充共同体之名为自己某私利。譬如,“公 共利益”这个名,按其本义反映的是某范围内的人共同对某事物的需要的满足关系,或 多个个人与他们所需要的物质对象或精神对象的一种共同关系。但是,在现实中,这个 “容器”被人乱用,经常只能代表某部分人的利益,使它徒有虚名。人们作判断,有时 以名为中心,有时以实为中心。人们常常用名装实物,可有时装进去的是实不符名的东 西;有时人们不顾名这个“容器”的容量和职能,胡乱把什么东西都往里放,以至于使 这个“容器”变形,或是装的东西变质而改变“容器”。

人们对某物具有的共同所有的关系经常被客观因素或主观因素所阻断。人们经常把应 然的不现实的东西与既然的现实的东西混为一谈;把设定的、应然的、名不副实的“共 同体”当作既然的、现存的共同体。这除了认识论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私人利益 企图掩盖自己的既得利益,使自己的既得利益合理化合法化。

国家具有虚幻性,不意味着轻视国家的作用。虽然国家具有虚幻性,虽然国家与私人 利益或特殊利益存在矛盾,但它的存在对私人利益或特殊利益的维护与协调是必要的。 如上所述,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打开通向自由的道路。“没国哪有家”,这句话也 是很有道理的,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国家产生、发展。在未来社会它最终是会 消亡的。

三、虚幻共同体理论对理解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理解“三个代表”关键在与时俱进,尊重现实。对于现实,我们可以有两种态度:改 变它和维护它。马克思主义注重改变现实,我们的党已经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在当前 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成绩的情况下,我们注重维护现实,但也不放弃发展现实。坚持“ 三个代表”包含着对现实的尊重。改革开放后,正象人们的服装有简单的蓝、绿等颜色 和样式转变得今天这样丰富多彩一样,我国的社会阶层也迅速分化。在社会阶层分化较 严重的情况下,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种现实选 择。

1.执政党难以代表现实的全民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政治国家具有虚幻性。根据这一思想,当前我国也不例外。按说 ,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为消除国家机关的虚幻性质提供了的制度保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应该都是国家公共利益的人,他们的工作应该体现全民的意志。但是,应然不等于 既然。现实中,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领域中多种经济成分多种阶级并存 ;国家政治生活中借真实的共同利益之名谋取特殊利益的个人和团体大量存在,个人利 益和共同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国家机关具有虚幻共同体的色彩。在这种情况下,让中国 共产党代表现实的全民利益,是“强人所难”,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务实的。

私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矛盾是虚幻共同体存在的客观原因,在阶级存在的情况下私人 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矛盾不可避免。十六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允许按资分配,“一切合 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按资分配意味着资本占有者可 以取得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某些富的人越来越富,贫富分化问题可能会突出。富裕 阶级和阶层企图在国家机关寻找、收买人,努力使国家机关的决策对他们有利。不 少国家机关或政党中的个人也有不同于全民的利益追求,容易形成与全民利益不一致的 特殊的意志。三个代表要求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要求共产党保持高度 的文化自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才能构筑坚强的政治堡垒,保持崇高理想,不 致迷失方向。

2.“三个代表”可以克服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某种“虚幻”

要使现阶段党的决策符合每个人的利益,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党正在通过种种努力 ,试图能够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利益既包括眼前利益,也包括长远利益。实 现眼前共同利益的程度如何,主要看所谓的共同利益所满足的个人利益的数量和质量; 实现长远共同利益的程度如何,则要看所谓的共同利益的发展趋势是否与个人利益的发 展一致。“三个代表”正是试图在这两个方面解决问题的。

从眼前看,公共利益所代表的个人利益越广泛,它就越真实,因此,中国共产党就要 努力代表最广大或最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从长远看,共产党要代表人民的共同利益, 还要使它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相一致,以便使共同利益能够长远保持。“三个代表 ”强调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是基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而提出的。只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才能始 终代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3.在企业中贯彻“三个代表”要注意克服虚幻,避免私人资本控制党

在公有制企业中贯彻“三个代表”,主要应使党能够正确代表企业主人即全民或集体 的利益。全民或集体作为公有制企业的主人总要选一定的人来代表和行使自己的权力, 但是,代表者在行使所有者权力的时候,总是遇到问题。其原因在于现实中公有制企业 的主人具有强烈的虚幻性质。公有财产表明的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所有者与物的一种 关系,表明的是具有所有权的各个个人对财产的各个所有权的一般,但是这种一般反映 的不是纯客观的一般,而是人们设定、认定的一般(尽管总是基于现实的基础)。同样, 公有制企业的主人的权力的实现要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要看企业的真 正主人即全民或集体的意志或利益与主人的人即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行为是否一致 。公有制企业的主人成为虚幻的原因主要在于:①民主管理的渠道不很畅通,“主人” 中各个个体的意志难以表达;②管理者总有私利且缺少法律约束和体制约束。因此,在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在以后的改革中应该注意这样的问题。

“三个代表”思想提出后,在私有制企业中党的组织蓬勃发展起来。部分地区,如河 北邯郸市的私营企业主有不少还做了自己企业的党支部 书记。笔者问到:如果企业的决 策和党的决策不一致时究竟听谁的?几位当党支部书记的私营企业主无言以对。凡是在 私营企业的人都要听业主的,否则就会被开除。业主也不会录用或留用不听自己话的人 。在私营企业的党员会不会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只听业主的,不听党的呢?这并非杞 人忧天。私营企业主的利益与全民利益、党的利益不会完全一致,甚至经常不一致,因 此,私人利益侵犯党的利益、公共利益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在经济上受私营企业主控 制的党员同志,能不能不受资本的控制,保持党的相对独立性,这是一个要经受实践考 验的问题。我们党要经常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首先使之在思想上保持独立性,坚持三 个代表。在组织上还要察其言,观其行,及时清楚不合格党员。

4.在贯彻实行“三个代表”的过程中要加强法制和民主建设

在贯彻实行“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和民主建设;只有法制和民 主建设加强了,才能更好地贯彻实行“三个代表”。

政党不是抽象的,它总是被具体的人掌握,在缺少法制和民主监督的情况下难以体现 全体党员或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者个体很容易从自己的“洞穴”出发,私心杂念、七 情六欲很难避免。企业经营者也总有超越自身利益界限的冲动。这种私心杂念或冲动既 可来自生理的方面,又可来自心理的方面。从生理的方面讲,每个个体都在获取物质和 能量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意识对它们进行约束。而从心理的方面讲,每个个体都有 表现自己的愿望,这种愿望有无限发展的趋势。这两方面的冲动到了共产主义也不会消 失,它们是人之为活体的表现。因此,必须有法律进行界定和约束。这种界定和约束不 仅仅对总是力求突破界限的人是必要的,而且对于共产党员,对于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也 是很有必要的,——他们被告知了法定的行为范围,就会知道哪些行为是合法的,这样 可以节约他们在确定其行为合法性时的花费,可以使它们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民主意味着尊重每个个体的权力和利益,让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参与决策的机会。 在现时代,鼓吹纯粹专制的人很少了,但是,借口个体资格不够或客观条件不成熟排斥 民主的现象很多。“资格论者”认为阅历少、见识低的人不配参与决策,往往鼓吹精英 政治。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资格,而在于民主如何施行。人们不知内情时,应该被 告知;告知后仍不清楚时,有权委托一定的人行使权力。如果实施民主的中间环节 出了问题,那么整个民主也就成为虚的了。“三个代表”的贯彻过程,应该是民主日益 发扬的过程。在民主不发达的情况下,代表者难以获知被代表者的意思表达或利益要求 ,被代表者也无法对管理者实施监督,公共权力就容易脱离被代表者成为独立的力量, 侵害被代表者的利益。

收稿日期:2002-10-24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真实与虚幻范文6

关键词:数字技术 魔幻现实主义 创作思想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30-02

电影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艺术,近年来,随着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影的创造者在时空的构建上不断进行创新,促进了电影形式的丰富和精彩。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迅速进步,电影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依靠电脑制作或处理而产生的虚拟影像,虽然并不对应真实世界的物象,但是却能塑造极其逼真的画面。数字技术的成熟和完善极大拓展了电影创作表现手法,特别是魔幻现实主义电影领域,数字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正是数字技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运用,才使新千年以来,魔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兴起。与传统手法相比,数字技术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的应用,对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在电影数字技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成熟后,我们已经迎来一个全新的电影数字技术美学时代。因此从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对未来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 未知元素的具象化成为现实可能

电影艺术的出现,使人类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也正是由于电影创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才给观众盛上一暮暮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但是传统电影艺术受制于技术限制,并不是我们的脑海对所有未知的事物的“成像”都可以具象化,这也成为制约电影艺术特别是魔幻现实主义电影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数字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图像生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们的这种想象力具象化成得以实现,同时也给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工具,进一步丰富了电影的视觉语言形式。以著名的魔幻现实主义影片《阿凡达》为例,片中的植物螺旋叶、潘多拉星球、普罗米修斯飞船等一系列人类想象中的概念,都是不可触摸的未知事物,如果依靠传统的电影拍摄手段,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结果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但是在计算机图像生成技术的支撑下,影片拍摄过程中所绘制的华丽画面,凸显了对新的生命形态的深邃挖掘。其中潘多拉星球吸引人类的重要原因就是矿物元素Unobtanium,这些科幻式的信息充分展现出入类对外太空星球的想象和期待,而计算机图像生成技术能够依据设计师的想象将这外星事物具象化,从而塑造出极具美感同时叉充满神圣或恐惧感的画面。

二 对魔幻、现实环境的再现与重新构架

场景环境造型是重要的电影视觉语言,对魔幻现实主义影片的创作具有重要作用。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我们在现实中未曾目睹过的奇观异景都可以通过数字合成技术变为现实影像。例如电影《阿凡达》中的美术造型,基本上都是通过从未见过的魔幻场景营造出来的。传统的场景环境造型都是依靠设计师的想象来绘制气氛图,但是结果经常不尽人意,现在利用电脑绘制数字化场景氛围,不仅简单快捷,修改自如,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比手绘更逼真的效果。

随着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通过将计算机产生的文本、图像甚至视频或场景实时嵌入到真实世界,建立虚拟与真实之间的联系,从而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相互融合并叠加成一个画面,展示出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双重信息,实现这两种信息的补充、叠加,来渲染影片气氛,增强真实感。影片《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上崇山峻岭的全景,并不是全部经过计算机虚拟出来的场景环境,在影片制作过程中,不仅塑造了人类未曾见过的奇怪的植被与建筑,同时也不乏真实构建的丛林场景,这种真实与虚幻的相互结合,不仅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观感,同时也不至于使观众觉得过分脱离现实。所有这些场景中,近景和真实的角色都是通过在影棚中人工搭建的实景进行拍摄的,然后再结合虚拟场景,将两种虚实不同的素材合融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画面。从影片效果上来看,这种虚实结合多个时空形象逼真、自然流畅,没有明显的雕琢痕迹。影片中的那些超现代化的场景,则是在巨大的场地进行前期实景拍摄,再利用虚拟的装备模型与实拍进行合成,最后依靠影像处理技术进一步做细节上的处理。最后展现到屏幕上的是充满魔幻色彩的超现代的震撼场景。

三 从非常规视角呈现数字化运动造型的虚拟动态

电影中的内部画面是运动的,但是电影运动造型需要在变化的画面上体现出视觉化运动方式,并依此营造运动的审美现实,因此运动造型的本质是一种基于视觉运动方式的艺术造型。由此可见,与画面连续变化产生在视觉暂留以及运动幻觉的物理学定律不同,影像运动造型的本质在于其艺术化的特质,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系统概念。特别是动作类的电影中,不仅需要运用角色、道具以及色彩变化这些客观因素产生运动效果,同时还需要积极利用摄影设备以及摄影技术参与运动效果营造。在数字技术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数字虚拟技术对影片运动造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贯穿影片拍摄、剪辑和后期特殊效果的各个流程。

利用数字技术,虚拟的空间环境、动作捕捉轨迹以及变幻光影效果在现代电影创作中成为可能,特别是可以利用非镜头性技术手段建立动线形态和非常态视角的画面。在传统电影技术中,镜头或周边设备的位移运动,造成工作空间的摄影机运动轨迹,称为“动线”,动线的不同构成形式对拍摄形成的画面运动面貌可以产生深刻影响,并决定观众观影过程中的视觉体验。“非常规视角”指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异的视觉行为习惯。“非常规视角”在二维银幕上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延续情节发展,同时也对塑造反映影片故事情节的环境空间关系与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影片《阿凡达》中男主角骑着狮鹰翼兽从天而降的场景中,正是由于数字合成技术对画面的有效处理,才使无论虚拟还是现实的人和物都具有了自己的动作,而这组镜头也依靠虚拟动态的运动造型,产生了超强的视觉冲击力,带给观众不同凡响的视觉体验。从技术角度来审视这组镜头的运动轨迹,也只有数字合成技术才能做到运动造型上的繁而不乱,这种在三维空间中游刃有余运动方式是传统摄影机难以做到的。

四 对当代电影人创作思想的全方位拓展

数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拯救”了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同时也改变了这类电影的传统制作流程。由于技术的进步,新世纪以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通过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逐步改变着全世界电影受众群体的观影习惯。随着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当代电影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创作者在创作思想上也不断进步,这主要表现在电影创作中对技术的大胆创新以及基于这种创新过程的思想思考。另―方面,随着这些从未有过的创作思想的积累,促使电影创作者结合技术来尝试更多的创新。技术和思想上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导致创作思想本身质的飞跃,进一步引发了魔幻现实主义影片从技术到模式上和形式上的普遍创新,因此传统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从角色制定、场景规划、场面调度以及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展示出不同的创作特征。

分析上世纪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我们不难看到,其中应用的那些传统手段在目前来看都已经落后了。特别是由于当时没有数字技术支撑,很多恢弘的场景和魔法般的角色人物都只能停留在想象层面,甚至由于技术所限,这些造型还不曾出现在角色设计师们的大脑中,现在来看即使他们的想象如此丰富,也难以摆脱现实框架。例如影片《绿野仙踪》中的主要角色都是普通人直接拍摄,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后期处理了。当今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人物角色变得夸张和不可思议,他们不仅能完成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动作,甚至能完美的变形、变身,我们在惊叹于发达的数字制作技术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正是数字技术的进步激活和放飞了电影艺术家丰富的想象神经。例如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中一望无际花海的场景,如从传统创作思想来考虑问题,他们很难想象到这样宏大的场景,因为要搭建这样一个花海,利用传统技术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上一篇横路敬二

下一篇分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