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例6篇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年工作回顾

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经受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要素制约、强台风侵袭、禽流感影响等诸多困难,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及其主席团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态建设为主线,突出发展主题,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开拓创新,倍加努力,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果,较好完成了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财政收入达万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收入达元,同比增长。

一、镇域经济在高质量上保持了可持续发展

⒈农业产业结构明显调整。××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科技兴海力度加大,水产养殖产值亿元。引进绿色池塘微生态高密度养殖技术,投资万元改造虾塘亩,生态养殖推广面不断扩大。对虾和青蟹分别获得部级无公害产品和市级绿色产品称号,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山区综合开发力度加大,灰天鹅养殖达到万羽,新增土鸡养殖万羽,大西洋马铃薯亩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斤,名优茶生产达吨。笋竹两用山进一步开发,上葛“三笋”高产示范基地实施了亩竹山喷灌工程。积极开展畜禽集约化养殖,在下葛村建立了亩集中生态养殖区。农村土地流转成效明显,全镇山林、海塘养殖、粮田流转面积达亩。农产品流通服务发展迅速,成立了竹产业经济合作社,扶持发展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家,培育年销售百万元以上的购销大户家。

⒉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扶强扶优战略深入实施,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万元,同比增长;实交税金万元,同比增长;用电量达万千瓦时,同比增长。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今年共投入技改资金万元。杰友升公司的折叠收藏式照明灯和橡胶制品六厂的新型消防胶靴入选全县十大自主创新项目,个新产品列入市级工业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全部实现自主开发,达到国际水平。杰友升公司的四大灯饰产品全部通过美国标准认证,其中双头射灯填补国际市场空白。部级、省级新产品产值达亿元,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合同利用外资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完成考核任务的。经济外向度继续得到扩张,以灯具、五金为主导的工业产品完成外贸出货值亿元。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政府引导、服务、协调,实施涉工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工业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⒊三产发展明显进步。第三产业发展保持较强活力,新兴流通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农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加快,家经销店通过县级放心店示范工程验收,家经销店被评为农村放心准入店。商贸市场物流繁荣活跃,人民群众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度加大,镇信用社年末存款余额万元,贷款余额万元,邮政储蓄所落户,年末存款余额达到万元。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通过认证,被列入《宁波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我镇成为象山港旅游资源开发重要区域。

二、城镇建设在高品位上保持快速发展

⒈重点实事工程顺利完成。宏大塘标准海塘工程和高湖塘内塘改造现已完成。投资万元的工业区块米道路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投资万元完成石门公路马家段路面拓宽工程;投资万元的万家桥工程已竣工,大何路绿化工程全部完成;投资建成里袁、南阳、涨坑、万家等四村港湾式停靠站。筹集资金万元建成四星级镇中心幼儿园,总投资万元的镇中学实验楼、食堂已投入使用;投资万元的镇成人学校全部竣工。总投资万元的后洋桥工程已动工建造。

⒉生态镇建设取得崭新成绩。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已顺利通过验收,市级卫生镇考核全面达标。调整充实了生态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了创建办。加强规划编制,编制完成《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海滨渡假区控制性详规》、《镇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农村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大力开展“三化三拆三整治”工作,禁养区畜禽养殖棚屋得到有效搬迁治理,农村河道净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镇村面貌焕然一新。镇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工作纳入村干部年终考核。生态镇建设全民激励机制得到建立,各村都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把环境卫生管理和生态村建设纳入村规民约,村民卫生费收取制度广泛实施。生态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后洋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厌氧处理系统,工业区块及主要街道实行雨污分流。创新镇区环境卫生市场化管理模式,在全县率先实行垃圾处理公开招标。认真抓好坟墓整治工作,个村建成生态墓区。绿色建设力度加大,完成绿色造林余亩。

⒊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农村“五网”建设全面推进,完成镇区大何路示范一条街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建立户、村、镇一体化的垃圾处理集散网络,个村建成生态型标准化垃圾中转池,农村保洁制度日益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交通建设完成投资余万元,新改建道路条,通村桥梁座。抓好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完成改水个村。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通过素质培训实施就业转移和空间转移余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农村贫困弱势群体帮扶力度明显加大,慈善助困、助学、助医、助残和社会救济累计达余万元。建成镇敬老院特护房,五保户集中供养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利工程处。投资万元完成标准海塘土石方工程万。健全三防责任制,全力做好“海棠”、“卡努”台风等自然灾害防御工作。继续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林政管理力度不减。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从严查处失火事件。完成林家山村退宅还耕工程。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期,参加人数余人次。

三、和谐社会建设在高标准上协调发展。

⒈平安建设不断深入。强化预警、处警机制建设,加强防范打击犯罪和社会治安控制能力。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禁赌等专项行动。查处各类治安案件起,破获刑事案件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名。积极开展“二代证”换发工作,外来人口及出租房屋专项整治和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得到加强。通过公开招聘,建立了素质较高的专业治安市容综合治理队伍。优化综治中心工作机制,各类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迅速排摸和化解。群众来信来访办结率,民事纠纷得到有效调解。维稳工作和规范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设得到全市推广。坚持依法治镇,创建、冯家、后洋等个“三星级”民主法制村和后洋村“四星级”民主法制村。广泛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建立健全镇、村两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组织网络,扎实做好帮教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公共安全不断加强,犬类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禽流感防控安全线有效建立。

⒉城乡社会事业不断发展。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初中中专升学率位居全县农村初中第二名。建成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各类大户农业项目全部免费上网农经信息,为农村信息化普及推广提供平台。对外宣传取得成效,全镇被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录用新闻余篇。有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优质服务,全镇共有名外来育龄妇女建卡、立档,流动人口计划管理率达。户家庭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后洋村、派出所等家市、县文明村和文明单位创建已通过验收。围绕重大节日和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指导涨坑村开展县级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文体事业不断繁荣。征兵工作圆满完成,向部队输送优秀青年名,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深入。

四、政府自身建设在高效能上全面加强。

紧紧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政府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建立政府专网网络平台,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效率明显提速。自觉接受镇人大及其主席团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议案件,答复率。切实加强与社会团体的密切联系,积极实施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积极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全程公示管理等保廉体系。源头防腐工作进一步推进。平稳有序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该项工作得到市、县领导高度肯定。认真开展干部届末审计,全面推进村务财务公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认真抓好新任村委会干部培训,指导各村全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健全村规民约,完善村级工作规程,村委会班子和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明显进步。

同时,老干部、关协、残联、宗教、统计、档案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位代表,去年我镇各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扎实工作,离不开镇人大及其主席团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全镇人民的团结奋斗和不懈努力。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镇人民及关心支持全镇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经受了考验,吸取了经验,取得了成功。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竞争优势不够明显,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亟待加快,资源要素紧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城镇功能尚不完善,统筹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年主要工作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镇的工作思路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委“五五举措”,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实施工业强镇、三产兴镇、生态靓镇、平安治镇战略,构筑综合实力较强的产业体系,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精品城镇体系,环境优美、底蕴丰富的生态体系,奋力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滨海强镇。××年,我镇要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

一、坚持优化调整,在发展中寻求转变,奋力提升综合实力。

⒈循环经济发展有新进步。全力做强传统优势制造业,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做优临港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向工业区块集中,整合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利税超过亿元,外贸出货值突破亿元。打造产值超亿企业家,产值万元企业家,规模企业达到家。加大要素缓解力度,引导企业规范用地,增强土地“两证”办理意识。争取建立镇供电所,改善企业有序用电状况。鼓励企业参加各类人才交流活动,创新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增强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拓展招商引资产业互动合作空间,确保全镇合同利用外资超过万元美元,实到外资达万美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年全镇计划技改投入万元。重点抓好杰友升公司、宝德轮业、科强电池等企业技改项目。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全镇力争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只,部级、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超过亿元,比去年增加。积极开展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开展环境认证和标准化管理,争取有家企业通过环境体系认证,开展家企业的绿色企业创建工作。

⒉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有新转变。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以省级水产养殖示范园区高湖塘为基础,加强与市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和精养高产技术,抓好新品种的引进繁育、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严格控制禽流感等畜禽疫情,构建高效的农产品公共安全生产体系。探索水产专业合作社有效运作模式,培育购销队伍,促进农产品流通。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以畜禽养殖、新品种植为重点,调整优化山区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继续抓好山区笋竹基地培育,发挥基地辐射效应。实施优质农产品品牌经营,促进资源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⒊激活三产发展新优势。认真研究《宁波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带开发规划和项目内涵,努力提升我镇在象山港滨海旅游度假区中的战略布局地位,完善和充实生态旅游主题规划。在石门溪小流域治理基础上,规划建设步行街,打造三产发展实力板块。提升示范一条街建设品位,改造镇区双港路,调整市场、车站布局,拉大镇区商贸三产发展框架。继续抓好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城乡统筹,在建设中提升品位,努力凸现城镇魅力。

⒈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巩固省级生态镇创建成果,大力开展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从明年开始,连续年把每年的月份定为环境整治“推进月”,大力开展“三化三拆三整治”工作。增加村庄绿化面积,推进园林式村庄规划建设。加大生态村创建力度,选择个村建设市级生态村,的村达到县级生态村标准,村庄达到环境整治村要求。继续抓紧省道和县道沿线、住宅区、耕作区、水源保护区、工业区块(三沿五区)的重点环境整治,进一步推进后洋村生活污水无动力厌氧处理管网建设,有序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沼气治理。完善垃圾处理网络,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继续抓好生态墓区建设,加强殡葬管理。

⒉着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①抓示范建设。重点扶持中心村、镇区村,选择个村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完成吴家村市级新农村验收和村、井栏村整治村验收工作,积极有序开展行政村撤并。大力推进退宅还耕工作,使点上分散单一的村庄建设有机整合,改善村庄环境。全面清理农村违法建房用地,规范农村土地行政管理。逐步启动旧村改造、村庄整改规划,推进农村改路、改厕、改水工作。②抓发展基础。切实做好农村扶贫帮困工作,加大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大力开展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灾害风险能力。坚持壮大集体经济与村务财务公开相结合,完善村帐和审计监督工作制度,增强资产使用、分配、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透明度。③抓农民素质提高。抓好农技队伍建设,继续开展水产养殖、农函大等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技师、技术员比例不断扩大。

⒊着力推进城镇现代化建设。严格执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形成工业、居住、休闲、观光农业四大区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投资万元,开展石门溪全线小流域治理工程,重点建设马家村至赖家村段,建成休闲之溪、景观之溪。进一步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争取村建成港湾式停靠站。计划投资万元完成双港路改造建设。投资万元改造石门公路马家至沈家段道路。

三、坚持协调发展,在互动中寻求融合,着力构筑和谐社会。

⒈构建新型社会服务体系。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制度,保障企业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完善农村基层社保救助管理网络,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加大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力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加大镇敬老院投入,扩大五保户集中供养。拓宽劳动就业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就业培训体系,促进劳动力就业转移和空间转移。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互助,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⒉构建农村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格局。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繁荣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加强村落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文化体育设施投入,挖掘民间传统艺术,建设文化强镇。积极开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实现村村通光缆目标。加大公共娱乐场所监管力度,净化农村文化市场。认真做好征兵工作,推进民兵预备役建设。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建设,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融预防、医疗、计划免疫、康复、计生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推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⒊构建大稳定格局。①重视治安安全。强化公安基层工作,完善动态防控机制。保持对涉恶势力和盗抢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和队伍建设,提高整体防控能力。完善特殊群体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出租私房的登记管理,创新外来人口管理机制。着力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预防青少年犯罪。②重视生产安全。经常性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突出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时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善安全生产工作网络,发挥公共应急安全预案作用,提高危机应对能力。③重视生态安全。认真落实三防工作责任制,加大标准海塘、河溪治理力度,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和农村消防工作根治水灾火患。完善动、植物检验检疫,杜绝重大疫情发生。抓好农村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增强群众消费安全感。④重视安全。完善综治中心职能,优化工作机制。提高规范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设水平,重视土地、村务财务、工程建设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防控,完善疏导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依法治镇、依法治村工作,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四、坚持以人为本,在巩固中扎实推进,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⒈扎实推进民主行政。坚决服从党委领导,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坚持集体领导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等群众团体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领导干部联系一家重点企业、一个行政村、一户困难户、一项实事工程和一个贫困户的“五个一”制度,认真落实干部联村联企工作,深入开展周二下村服务日活动,全面建立农户档案,认真记载民情日记,重视民情分析会制度,深化为民办事制度。

⒉扎实推进科学行政。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切实加强干部学习教育,坚持学习制度,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对事关经济、社会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掌握工作的主动性。结合本镇实际,大胆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领全镇人民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导入质量认证体系,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政府信息化进程,实现服务提升和效率提高。认真指导村委会开展工作,协调好村级班子关系,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开展。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2

一、文明生态村的基本内涵

1、文明生态村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市农民人均年收入已连续三年超过3000元,广大农民富而思美、富而思变,渴望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条件。但由于社会历史因素,长期以来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明显偏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这种需求和现实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随着中央、省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农村税费的逐步取消,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发育完善,村镇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工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方式由“命令式”向“引导式”转变,许多基层干部不适应、不习惯,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找不到农村工作的抓手。在这种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顺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2、文明生态村的工作内容。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市文明生态村建设20*年试点方案》和《*市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两个文件中明确提出,文明生态村创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村落为单位,以群众为创建主体,齐抓共建,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环境。抓好村庄周围环境、村内环境和家居环境建设,可以概括为“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两室(卫生室、图书阅览室)、一所(文化体育场所)。

发展生态经济。主要包括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使庭院经济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通过建沼气池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帮助村民增加收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链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建立生态文化。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各项学习教育;着力抓好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切实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中,*市按照“试点引导,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分批完成”的思路,具体抓好四项工作:

1、抓发动,形成创建热潮

针对创建之初许多干部群众存在的“满足现状”、“等待观望”、“等、靠、要”和“不知怎么干、干什么”等思想认识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层层发动,统一全市上下思想和行动。一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分管领导到海南考察文明生态创建情况,有些区(市)、乡镇、村也纷纷到外地考察参观学习,许多党员干部在耳闻目睹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以及产生的积极作用后,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进一步增强了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了抓好创建的决心和信心。二是进村入户宣传动员群众。通过入户宣讲、发放明白纸、出墙报、贴标语、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村民树立“自己家园自己建”、“创建为人人,人人为创建”思想,自觉参与到创建中来。三是大力营造创建的舆论氛围。分别在*日报、*电台、*电视台开辟创建文明生态村专栏,并编印《*市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简报》,经常、持久、深入地宣传报道全市创建工作的好做法、好典型,交流经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支持参与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良好氛围。

2、抓重点,稳步推进创建

一是科学制定创建规划。在试点村规划制定过程中,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入村调查论证,按照“三个一”(即每个试点村编制一张平面规划图,一张规划设计说明书,一个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本着“因村制宜,体现特色,务求实效”的思路,拿出创建规划草稿,然后召开村党支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征求农民意见,了解是否符合群众意愿和群众的可承受程度,几易其稿,直到大部分群众同意后方可通过,进入实施程序,让农民群众感到自己是创建活动真正的主人。二是稳步实施规划。坚持“宁可少些,也要实些,宁可慢些,也要好些”方针,制定了示范标准、普及标准和过渡型标准三个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建。20*年全市第一批试点的41个村按照示范标准创建,强化示范作用。20*年起开始全面创建阶段,市里实施了“百个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并列入全市“富民兴枣”十大建设工程之一。100个村中条件好的村选择示范标准创建,其他村因村制宜,先易后难,按照普及标准或过渡型标准创建,逐步达到示范标准。三是示范引导,典型带动。各区(市)在创建开始时,都是先选几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几个不同类型的村进行试点,以这些试点村取得成效引起的“轰动效应”带动整个创建工作在面上的展开。

3、抓共建,形成创建合力

一是明确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力作用。在创建过程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无论是规划的制定、活动的开展,还是成果的巩固、实际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都依靠农民群众。二是发挥帮包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指导辅助作用。按照“定单位、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的要求,实行试点村帮包制。市、区、乡三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分管领导及部分单位都选择试点村帮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发挥各级党政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各级党政在创建中负总责,保证各级财政有一定的扶持资金,以奖励、引导、补贴等方式投入文明生态村创建。20*年底验收合格后,市财政奖给41个市级文明生态村每村1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20*年又对106个市级文明生态村进行了每村1万元的奖补,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4、抓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市委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市文明办设立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指导、检查、协调和督促。各级创建机构在创建中拓宽工作领域,强化工作职能,坚持日汇报、周调度、月总结制度,对创建先进典型经验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进行推广,对创建中遇到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联席会和调度会协调解决,形成市、区、乡、村、户,统筹各方,工作有力,高效运转的组织协调机制。二是建立督导机制。市创建办督导人员不断深入试点村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不足,传播经验,并给试点村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理论上的服务,有效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快速推进。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巩固与发展同行,使文明生态村建设走上了科学规范管理的轨道。四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各级党政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制定了创建奖励办法,对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大力表彰奖励。20*年3月,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表彰奖励了41个市级文明生态村,49个单位被授予“*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20名在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分别记二等功、三等功和嘉奖,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抓创建的积极性。

三、创建文明生态村取得的成效

自20*年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全市累计投入2.42亿元,直接受益群众30万人,有400多个村参加了创建,有147个村达到了市级文明生态村标准,新增绿化面积394万平方米,硬化道路451.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273多盏,开挖整修下水道2759.3公里,新建文体广场216个,图书阅览室2*个,新建卫生厕所2588个,新建沼气池2138个,新建科普宣传栏294个,新建垃圾池660多个。*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年,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会议在*市召开,向全省推广了该市文明生态村创建经验。

省委领导批示:“*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创造”。两年来,先后有30多个市县考察团500多人次来*市考察学习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农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作了宣传报道。

1、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实施以“五四三二一”(“五”指五化,即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四”指四改,即改水、改厕、改厨、改栏圈;“三”指三通,即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二”指二室,即卫生室和图书阅览室,“一”指一所,即建设文化体育场所)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农村脏乱差状况得到彻底改变,村道通畅、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已成为文明生态村的重要标志。

2、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市涌现了一批生态经济专业村。目前全市创建村共形成种植、养殖或加工专业村120多个,人均收入增幅超过23%。

3、提高了农民文明素质。全市农村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农民读书学习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多了,邻里纠纷、打架斗殴的少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勤俭持家、注意节约的多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少了。

4、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基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威信,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在去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中,20*年创建的41个试点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全部高票当选。

5、节约了村居土地。20*年度创建共拆除房屋4260多间,取直道路320多条,共节约开发土地1000多亩。

四、创建文明生态村带来的启示

1、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建议实施科技人才联系文明生态村工程,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支持,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应有贡献。

2、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群众作为创建工作的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创建主体作用,把群众力量凝聚起来,参与创建的热情调动起来,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踊跃献计献策,捐款捐物,投劳投资,文明生态村创建才能真正扎根基层,具有旺盛生命力。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3

__年,__县农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市农办的精心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市拉开框架,承担发展责任;乡村增收为本,坚定生态之路”的工作思路,围绕“生态引领、政策支撑、项目带动、典型示范、实际实干”的要求,抓典型带动,以示范引领,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__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是全省“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的启动之年,也是我市扶贫改革之年。我们积极行动,认真调查研究,多管齐下推动扶贫开发,县扶贫办获得全省“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先进集体称号。

1.以产业帮扶为重点狠抓主导产业培育。今年共投入798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帮扶,推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产业基地,培育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特色产业,推进了农家乐、来料加工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新建和修缮基地机耕路、基地作业道、水渠等农业基础设施。

2.以金融扶贫为抓手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坚持把破解资金要素制约作为低收入农户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加快村级资金互助会组建和小额信贷的发展,今年新建资金互助会8个,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31个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其中部级资金互助组织6个、省级资金互助组织13个、特扶资金互助组织12个。拥有互助资金801.7万元,累计借贷资金1011.7万元。此外,积极实施小额信贷,累计向3054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小额信贷7956万元。

3.以扶贫改革为契机着力强化调查研究。扎实开展扶贫对象调查认定工作,确认新一轮低收入农户23220户56718人,占全县农村人口30%;扶贫重点村135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6.5%。通过分析总结,全面了解掌握我县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现状、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为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切实将新一轮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提供依据。此外,稳步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深入各乡镇调研,赴云和等地考察学习,拟定了《关于全面推进扶贫改革试验的实施意见》,建立扶贫改革考核机制,促进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县承担的创新社区管理和完善山海协作机制两项任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4.以农民培训为载体提升增收内生动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农家乐、厨师、电焊工等培训。出台《__县“__技工(技师)”管理办法》,对__技工的选拔、待遇和管理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打响“__技工”品牌。截至目前,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0125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031人,农民转移就业2682人。

(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突出整乡整片抓村庄整治,突出集聚理念抓中心村培育,突出利用抓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通过抓点铺面,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

1.“六边三化三美”行动有新亮点。编制了《__县“四边三化”行动方案》以及五个子方案,通过“一抓二清三治四改”全方位推进,今年已累计投入资金1.16亿元。第一,突出“建”。进行全面“升级”洁净乡村活动,按照县领导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一道在督查方式和资金管理上下功夫,从原来的暗访与明查相结合改成全面暗访,把日常督查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二,突出“清”。一是结合“三改一拆”活动,对“六边”区域违法违章建筑、废弃场所进行清理、整治,拆除“六边”区域各类违法违障建筑、破旧厕所等1.5万多平方米。二是全面清理广告牌、路牌,拆除、改造广告牌175处16322平方米。第三,突出“治”。一是整治河道24公里,保洁325.8公里,绿化56公里。二是整治污水,全面清除露天粪坑127个,新建无害化卫生公厕62座。三是整治坟墓,通村公路的村庄,全面纳入殡葬改革范围进行整治改造。第四,突出“改”。一是公路沿线改造。完成龙丽高速__段、省道遂龙线三墩桥至安口段等公路沿线环境改造。二是改造村容村貌。加强对“六边”区域农户建房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对房屋外墙立面进行统一改造。三是改造农村危旧房。连片拆除危旧房,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村庄。四是改造林相。对荒芜低效经济林、山体以及公路绿化景观带等进行改造和提升,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结构,建设森林村庄8个,新建景观点4个。

2.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的目标要求,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制定出台了《__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实施意见》,编制《长濂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并通过省市评审。完成蔡和、桥西、淡竹、叶村四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一般村申报和规划文本设计工作,并启动建设。省级重点保护利用村落长濂存现已完成便民中心、花坛石亭建设;新建公厕、赤山殿生态堰坝;修复郑家大屋,郑氏宗祠两座古建筑,完成了县城16座古建筑整体搬迁至长濂村西园进行“异地保护”,建成明清文化街区,吸引根雕、奇石、书法、瓷器、剪纸等民间艺人入户。同时,村两委以无偿租用古建筑的形式,吸引中国美院洛齐大师入驻长濂村,开办“洛齐国际艺术馆”。

3.村庄整治取得新成果。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原则,把村庄整治与改 善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积极制定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__年我县村庄整治分省级整治村、县级生活污水治理二类,安排省级整治村点18个村,涉及7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村28个。目前已完成投资865万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整治村验收已经结束。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已通过市考核验收。

4.中心村建设取得新进展。__年,重点建设蕉川、柘溪上村、周村三个中心村,积极推进第一、二批10个中心村建设的扫尾,基本完成第一轮中心村建设任务。现已完成投资2187万元投资任务,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0立方米,安装路灯数35盏,改造卫生厕所农户707户,消除露天粪坑8个,新建公厕4个,垃圾箱163个,村内河塘整治面积0.1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0.24万平方米,种植绿化苗木0.66万株。同时,全面谋划第二轮中心村建设,初步确定16个中心村建设规划。

(三)创新推进农家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不断跨越提升

将农家乐提升作为解决我县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来抓,倾力打造高山避暑农家乐综合体,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实现跨越提升,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96.4万人次,同比增长34.5% ;经营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5.5%。

1.积极调研制定政策。今年相继出台《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农家乐综合体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农家乐管理办法》三个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家乐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积极创建农家乐综合体。一是明确目标。精心编制《__县农家乐综合体创建规划》,明确到2017年,确保建成5个、力争建成7个农家乐综合体。通过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推进全县农家乐实现由低级向高级、同质化向差异化、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三大转变。二是培育点位。投资7000万元重点打造高坪和长濂两个农家乐综合体。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差异化推进,不断探索融入__特色元素,如在高坪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中,将茶树坪、高坪新村箍桶丘集合提升打造,注重产业融合和文化引领,以浪漫花事带动避暑养生类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长濂农家乐综合体依托深厚的明清文化,整合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加强对历史文化景观的包装和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的设计,实现文物景观的静态展示与项目体验的动态参与有效结合。三是有机结合。将农家乐综合体创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高等级景区配套服务、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进行谋划和推动。

3.积极提升农家乐村点户。组织实施好农家乐特扶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景观丰富娱乐内涵,提升接待能力。结合“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开展休憩庭院建设,提升农家乐的品味和档次。进一步规范管理,引导经营户合法规范经营,积极与消防对接,争取消防审批。统一制作具有__乡土特色的农家乐广告宣传牌,统一管理制度和农家乐协会管理制度。

4.积极新建农家乐村点。推广“高坪模式”,引导中西部地区加快农家乐发展,今年新发展王村口半岭、石练大茂坑、三仁坑口、濂竹刘坑等农家乐村(点)。着手谋划九龙山农家乐和龙洋九龙口农民异地转移小区农家乐建设。探索开展培育高坪养生(养老)产业示范乡等各项工作。

(四)农民异地转移难中求进,人口集聚效益逐步显现

农民异地转移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县以乌溪江库区群众异地脱贫和整村搬迁为重点,全县近4万偏远群众通过转移实现了异地脱贫致富。第四季度开始重点开展《__县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实施意见》的调研和政策制定工作,目前该政策已经正式出台,在“一户一宅”、先拆后建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为科学、合理地推进农民异地转移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项目建设上,今年重点是推进爱丰小区建设,目前,该小区已完成6000万元投资计划,场平工程、施工便道建设已经结束,建房放样工作已完成,进入农户自建房阶段。通过坚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全县已转移2243人,完成102%,整村搬迁664人,完成100.6%。

(五)全力推进特扶项目建设,城乡统筹步伐明显加快

__年是第一轮特扶项目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为确保三年规划圆满完成,我们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全县特扶项目认真梳理,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对进度较慢、实施确实存在难度的项目提出了初步调整意见。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抓,多次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和实施单位负责人召开会议,对涉及三年规划的4个项目和分年度实施计划中的10个项目进行了微调及建设内容变更申报备案。如北界竹木加工集聚区项目,依据省审计厅对我县20__年度特扶资金审计意见,县委、县政府在积极整改的同时,认真研究分析,决定将500万元特扶资金用于石练镇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和__中学校舍维修。通过努力,前期停滞的项目有序推进,截至12月底,29个大项目、161个子项目,已有139个子项目完成建设,占计划数的86.3%,共拨付特扶资金1.63亿元。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农办新一轮政策启动年、项目落地年、作风锻造年。县农办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县委作风锻造年十大举措为动力,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不断创新举措,做到协调指导有力有效,干部作风转变务实,实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政策红利充分释放。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1.认真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工程。以产业、金融、结对帮扶等六大项目为抓手,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完善扶贫政策。深入调研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中药材、杂交稻制种、红提、农家乐、电子商务及其他种养新兴特色产业配套政策,及时制定新一轮扶贫政策实施意见,编制扶贫工作五年规划和低收入农户倍增计划具体实施细则。二是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制定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方案;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机制,开展部门干部和重点低收入农户结对认亲活动,帮助他们发展产业,确保不脱贫不脱钩。三是拓宽扶贫领域。引导扶贫重点村盘活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尤其是异地转移户的土地流转),同时盘活原有村级会堂、学校、厂房、仓库、城镇规划区外存量建设用地,兴办农贸市场、生产经营性用房、农家乐等集体物业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注重异地安置小区来料加工点位建设,在叶坦、湖山、金竹、应村等小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腾龙小区等来料加工点位建设,提升规模。四是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开展金融服务“爱心卡” 活动 ,方便低收入农户小额贴息贷款。在继续扩大村级资金互助会的同时,尝试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 社试水组建扶贫资金互助会,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五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切实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后备劳动力职业培训,完成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1000人,新型农民培训250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500人。

2.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四项工程。全方位开展中心村培育、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六边三化三美”行动等项目建设,全力实施省新一轮农村污水治理重点项目。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同类项目实行差额补助,对实施进度快、质量好的项目进行资金奖励,反之,则采取退出项目补助机制。2014年计划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72亿元,启动4至5个中心村培育,完成投资1500万元;续建第一批5个历史文化村落项目建设,启动第二批1个省级重点村、4个一般村保护利用工作,完成投资1380万元;积极开展“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完成投资11600万元,建成两条美丽乡风景线和一条迎宾大道,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美丽乡村样板户700户。

3.深入开展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计划实施异地搬迁20__人,其中整村搬迁600人。加大农民异地转移安置小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腾龙小区、石练爱丰小区、金竹小区二期、龙洋九龙口等小区建设进度,继续抓好湖山龙珠岗新村、焦滩独山新村等乡镇安置小区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启动云峰街道、黄沙腰镇安置小区前期工作。

4.创新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以农家乐综合体创建为重点,在“政策保障、示范引领、规范管理、创新经营、强化宣传、优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跨越发展。力争到2014年底,农家乐村点达82个以上。创建白马山—石姆岩农家乐精品示范区,启动创建以“茶养生、温泉养生”为主题特色的大田农家乐综合体和以“水上观光、生态养生”为主题特色的红星坪农家乐综合体。建成省级特色村、点各1个,实现游客接待数量达250万人次以上,经营收入达2.5亿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农家乐示范乡镇、村、点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茶、竹、高山蔬菜、农家乐等产业结合延伸发展。

5.积极谋划并实施新一轮特扶项目。加大第一轮特扶项目扫尾力度,积极总结上一轮特扶项目实施经验,为新一轮特扶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整资金投向,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编制2014-2016年__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启动新一轮特扶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管护督查制度,确保特扶资金管好、用好,发挥最大效益。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4

一、抓班子带队伍,突出做好第十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

三年一届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如期来临,作为基层工作的大事,提前做好宣传发动,在各村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学习《严肃换届纪律》的文件精神,党员及两委签订严肃换届纪律承诺书,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风清气正。严格执行选举草案和选举办法,在支部换届中走"两推一选"的选举程序,这样就可以使村支部成员不仅是党内成员的认可,而且还要得到群众的认可;在村委会选举中,严格执行法定程序,严把五关,即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关、选民登记关、候选人预选关、选票发放秘密填写关、公开投票唱票计票关。做到选举委员会成员、选民名单、候选人、选举日、投票时间、投票地点、选举工作人员、选举结果“八公开”。选举工作结束后,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后续工作上来,建立健全了村委会配套组织,依法推选产生了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妇代会、团代会、民兵连、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治安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等等;依法办理交接工作,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定了任期目标岗位责任制、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干部考核、廉洁自律、档案管理、工作程序、议事规则、纪律守则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地把基层班子建设抓好抓实,选准“带头人”,以优秀的班子带动农村工作的发展。

二、结合“清洁家园”活动,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全面迎接省市生态文明现场会的召开,我工作区以高蒙路沿线为中心,全面开展清洁家园创生态文明活动,针对沿途村民居住密集,基础建设差的问题,我们配合街道党工委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全力支持,私搭滥建坚决拆除,房屋墙体统一粉刷,公路两侧统一绿化。针对路线长,活多人工多的问题,我们分工分村到人,从早盯到晚,从宣传动员到具体实施,各家各户做好工作,对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有抵抗情绪的村民,我们要做细致耐心地解释疏导,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从春天干到换届工作开始以后,两项主要工作穿插进行,真正实现了“五+二,白+黑”的工作模式。我们以实际行动做到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在街道党工委成功举办了省级生态文明现场会的同时,金山社区和万家沟社区也分获省市“生态文明村”荣誉称号。

三、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项目,把党的惠民政策深入民心。

农村养老保险首次在农村范围内全面展开,我们把宣传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广播和分发明白纸等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保证让每个村民了解国家政策和各项具体内容,宣传在前,实施相随,比较圆满地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合作医疗保险今年在个人缴费金额上调整到60元,虽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难度,但是,我们主动在政策宣传上做工作,及时化解了村民的不理解,使该项工作顺利进行。新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全区的覆盖面达到95%,累计收费金额达到 万元,全面推进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让人民得实惠。

四、配合计生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清理清查工作,杜绝违法生育现象。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布署下,我们配合计划生育服务站做好今年的清理清查工作,逐村逐户宣传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及早及时排查健康查体尾子,使健康查体率达到80%以上,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100%。并在姚家官庄村委办公室设置计划生育工作服务点一处,一是便于宣传,二是便于及时处理一些违法现象。与村两委上下齐心抓计生,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坚决杜绝违法生育现象。

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建工作。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组织党员学习,每个党员和每个党组织都要做好承诺践诺,建立为民办实事工作台帐,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党建档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常抓不懈,长治久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本着“抓创建、保平安、促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村民自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普法宣传,杜绝--功等邪教组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维护群众利益,确保居民安居乐业,长治久安。

风风雨雨一年来,辛苦有加,成绩有加,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改进,为了明年更好地开展工作,现将XX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1、进一步完善基层班子建设,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后续工作做好做扎实。

2、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到村民认同、遵守和自觉维护的高度。

3、新农保和新医保工作仍然是为民力实事的重点工作,确保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民心,让人民得实惠。

4、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计划生育节育措施。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5

市委、市政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之年。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主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根据《**市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办法》规定,现将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往严里抓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区、镇、村层层开展专题培训。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推进机制。调整充实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建立定期调度、分析研判工作机制。三是强化牵头抓总,系统集成推进。召开全区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印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9年、2020年区委1号文件,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等文件,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区域联动、系统推进。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规划先行。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方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编制《**区村布局规划》,编制*个村的村域现状分析及规划指引,*个村的村规划,确保村规划应编尽编。编制《**片区综合提升规划设计方案》,确保**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五是注重项目策划,补齐短板弱项。编制《**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策划》,策划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梳理完善**区乡村振兴项目库,总计**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弱项,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滚动投资计划(2020-2022),连续两年累计整合涉农资金和交通、水利等资金**亿元,统筹用于农村公路、入户便道、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等**个项目,实现项目化、清单化打表推进。

二、强化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往实处落

(一)聚焦产业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一是严格落实农业保供措施。全面落实“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与忠县签订《生猪生产发展合作协议》,建立跨区县共建生猪生产基地和资源互助长效合作机制,开展生猪及其产品点对点调运,稳定我区生猪生产市场供应,提升我区猪肉保供能力。二是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2018年以来,累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约**里,改造通村通组路**公里,建成环金鳌山片区彩色健身步道**公里、南北登山步道**公里,规划建设健身(登山)步道5条11公里。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000亩。三是发展壮大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编制《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修订完善品牌农业奖补政策,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成功打造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4家、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6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取到市级智慧农业项目1个,争取到疫情期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销补助3.95万元,**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奖补50万元。四是做精做强乡村旅游业。与***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结合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推进“**”等乡村旅游项目,共建乡村旅游观光带。实施**片区景观打造,建设登山步道、观光果园、七彩梯田等项目。按照“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标准,整合资金**万元,因地制宜打造**个小微生特宜居示范点建设。五是组建专班强化招商。组建**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督办制度,形成“周调度、月通报、季小结、年总结”工作机制,全年共接待来访企业24家(次)、拜访企业数量21家(次)。2020年签署涉及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9个,共计金额28.8亿元。六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总抓手,强化农业农村改革系统集成,拓展“三变”改革覆盖范围,先后在**等4个村开展试点。全区32个行政村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基本完成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农民专业合作市级示范社全部监测合格,完成6个区级示范家庭农场的认定和入库。七是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纳入金融企业服务发展评价内容。截至11月末,辖区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约60亿元,同比增长22%。疫情期间引导辖区银行落实定向授信贷款政策,通过专用再贷款支持涉农和小微企业新增贷款,为184户涉农及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约1.6亿元。

(二)促进人才振兴,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一是摸清人才底数。建立乡村人才台账,实行实时动态管理。截至目前,我区乡村人才共4大类481人,其中技能人才13人、乡村产业人才37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4人、乡村公共服务人才427人。二是搭建就业平台。在区人力资源市场和镇(街)设立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将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累计创建市级充分就业村5个、全国就业扶贫基地1个、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1个、新建农村社会工作室3个,完成农村社工项目3个。三是聚力人才培养。推进全区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将教师支教薄弱学校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各类农业技术、业务技能培训活动。四是强化人才激励。加大返乡下乡创业支持力度,2020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万元,三年累计为20名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5万元。协调辖区金融企业加强乡村区域业务,引导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对返乡创业人才置业兴业给予融资支持。积极落实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级政府派驻乡镇机构工作人员的乡镇补贴及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试用人员的工资高定政策。

(三)推动文化振兴,铸就乡村文明之魂。一是崇德向善风气更加浓厚。评选表彰孝善先进典型110余个;持续开展“乡贤善治”主题实践活动,各村共评选出新乡贤33名。打造**“五品家园”社区示范点。开展“理论直通车”“榜样面对面”宣讲活动3000余场。“理论直通车”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开展梦想课堂699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117场。组建**大普法宣讲团20余支,集中开展“千万市民学法律”活动304场,全区建有2块法治宣传专栏的村(社区)达到80%以上。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实效。完成全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开展“非遗三进”宣传展示活动6场次,三年累计建成乡情陈列馆5个。三是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完成8个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6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动态全覆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在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个。四是村民文明素养切实提升。70%以上的行政村村规民约体现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要求,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过50%。开展文明礼仪、健康卫生等文明实践活动800余场次。成功创建全国文民村3个、市级文明村2个,开展“文明看我家”“家风润万家”等活动170余场次,成立“红白理事会”“治保会”等100余个。推荐高雪获评**市十大“乡村阅读榜样”。五是特色文化活动越加繁荣。成功举办2018—2020年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农耕文化体验等活动。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系列宣讲活动7场次,送演出、图书、培训、讲座、展览等流动文化服务200余场。成功打造“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5个。

(四)突出生态振兴,推动宜居村庄建设提质增效。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成农村公厕2座,三年累计建成农村公厕5座;2020年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户,累计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户,**个村完成整村推进。完成**户卫生厕所提档升级改造。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巩固**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组建139人农村保洁员队伍。新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三年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达到100%;设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206个。三是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编制《**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完成黑臭水体排查,建成并投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座。四是全力提升村容村貌。建立明察暗访、定期督导、定期通报工作机制,共印发**期通报;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实地暗访;强化问题整改落实,举一反三,查漏补缺。2020年,成功创建宜居村庄**个,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安排专项资金**元用于处置农村大件垃圾;建成入户便道**公里;回收废旧农膜**吨。三年累计建成入户便道约**公里;回收废旧农膜约**吨;以“五沿”为重点,完成农村危旧房集中迁建**户,自主改造**户,累计整治提升旧房**户;安装路灯**盏;完成村庄场所绿化**亩;设置村规民约立牌**个。五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镇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建立林长巡查和网格护林员制度。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个。争取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万元,2020年完成矿山修复任务9公顷,累计完成12.38公顷。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完成营造林任务8000亩,其中森林抚育6000亩、经济林改造2000亩。全面完成长江流域渔船退捕工作。六是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印发**区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40%。严查露天焚烧秸秆,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改土。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以上。

(五)强化组织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制定镇、村党建工作基本标准55条和示范创建条件39条。动态推进“规范村”“示范村”和“规范镇”“示范镇”晋位升级。二是强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2020年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个,三年累计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个。三是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和《**区村(社区)干部及人选区级联审机制》,坚持凡进必审,实行动态筛查。组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赴**开展乡村振兴培训**次。紧盯“蝇贪”等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开展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专项整治。四是落实农村党员发展三年规划。全区**个村累计发展农村党员**名,确保每村每3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五是加大对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配套资金150万元,推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区有经营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个,享受中央财政扶持村(共2个)中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占比达到100%。六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认真总结、着力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经验。支持村、社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会和红白理事会,创办以普法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和“**普法微博等多种宣传平台。推广老马工作法,探索创新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建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三级工作体系。成立“**区人民调解中心驻法院调解室”。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实施“雪亮工程”,提升平安乡村建设智能化、网格化水平,镇街以上综治中心全部实现与同级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通;创建平安村13个,占全区村总比40.63%。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6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规划引领,推进美丽乡村有序建设。从2014年起每年美丽乡村建设我县均制定工作方案,7个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美丽乡村规划全部通过州级技术审查并经县人民政府批复施行,251个推进村也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县还启动30户以上村庄规划编制,预计6月底覆盖率达80%,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二)示范带动,突出美丽乡村特色。2013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县以州级“示范村”带动、县级“示范村”推动,乡级“推进村”培育三种方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八舟、肇兴、蒲洞等7个州级美丽乡村作为示范村带动,抢抓党建精品示范点、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11亿元,打造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新农村亮点,并实现开门迎客。

(三)以“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围绕自然环境生态美、产业发展生活美、村容寨貌特色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四美”建设标准,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建设点倾斜、集聚,促成项目集成与配套,全力推进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讯、小康路、小康房、小康寨建设,2014至2017年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66亿元。

(四)以文明创建,促进人居环境改善。结合“三清二提升”、“农村清洁风暴”等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州级示范村、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传统村落等村寨整治,村庄环境及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涌现出了肇兴镇肇兴村,水口镇滚政村、花柳村、平善村,高屯镇八舟村等村容美寨貌新的亮点村;肇兴镇还荣获“省级文明乡镇”称号、水口镇平善村荣获“省级文明村寨”称号;蒲洞村、四寨村、黄岗村等7个村寨被评为“农村清洁风暴行动”州级示范村。

(五)多方筹措,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坚持“渠道不变、统筹协调、统一安排、捆绑使用、共同建设”的原则整合扶贫生态移民、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发展、交通水利、文化教育、财政“一事一议”等各项涉农资金23.5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在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如招商引资、争取信贷支持等筹集建设资金4亿余元。

(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结合我县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推进农业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生产,结合实际发展“两茶一药”主导产业,壮大传统特色产业,提升农业效益,加快农民增收。二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我们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发展内涵,挖掘乡土文化,逐步形成农家乐、休闲农庄、家庭旅馆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发展模式,如水口滚政、茅贡地扪等。

(七)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推广平安边界“七联工作法”、“侗乡款约文化”、“移动十户联防”、“双诚信、双承诺”、“三化管理、温馨服务”等社会治理经验,创新基层服务管理,充分发挥村级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等作用,进一步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涌现了一批社会治理的先进村寨,如洪州垒寨的“三省联防”、茅贡高进、流芳、寨头、寨南、寨母的“天甫款约”。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工作压力大力。我县村庄面广量多,全县403个行政村,30户以上村寨1112个,基础设施非常薄弱,随着村庄整治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深入开展,建设任务繁重,整治难度大。

(二)资金瓶颈依然存在。小康示范村、中心村培育、特色村培育、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都是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很大。尽管各级不断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反复强调相关部门配套资金要紧紧跟上,但受限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项目建设资金存在瓶颈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宣传发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投工投劳不足,“等、靠、要”思想仍严重,项目推进困难。

(四)产业发展不够。尽管我县在强力打造“两茶一药”,但存在有“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百里侗寨”为切入点,认真对接上级部门,妥善协调本县涉农部门,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行动计划,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2020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 

(二)切实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八项行动计划。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计划,各有关部门围绕美丽乡村“八项行动计划”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及资金支持,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村倾斜集聚,形成合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的“五化标准”和“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巩固提高,三年全面提升”要求,继续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河道沟塘整治、道路环境整治、农业废弃物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绿化美化亮化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的总体目标。

(四)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上有新举措。在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方面,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农民书屋、民间剧团,创造适合农村特点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