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计划和总结范例6篇

辅导员工作计划和总结

辅导员工作计划和总结范文1

关键词:行动研究 辅导员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49-01

行动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比较适合独立学院辅导员在职开展的研究方法,是独立学院辅导员提升自我的重要路径。笔者认为,在辅导员行动研究中,独立学院辅导员成为研究者,把理论与自身实践紧密结合,主动寻求辅导员工作相关理论的指导,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当事人、参与者的身份,在实际的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情境中,积极采取行动,去解决不断变化着的辅导员日常工作问题,并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进而达到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目的。因此,独立学院辅导员在自身工作实践中开展的行动研究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1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概念和特征

行动研究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1]简而言之,就是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此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一种探究性活动。

具体而言,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突出研究的辅导员主体性,二是以解决辅导员工作实际问题为导向,三是注重积极的反馈,四是强调通过积极的反思来改进实践。

2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研究范围与研究类型

2.1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研究范围

对独立学院辅导员来说, 行动研究针适用于中小规模的辅导员实践研究, 如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违纪处理、课外活动的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具体而言,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适用于以下研究范围:(1)对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如院系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及管理、院系研究生会的组织与管理、院系就业指导系统的构建、学生班级建设、学生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助学贷款工作流程优化等进行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解决方案并对其实施,从而改进辅导员工作效果。(2)对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进行流程分析与环境分析,以此改进辅导员工作流程与改善辅导员工作环境,从而更好地提高辅导员效果。(3)对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技术或工作方法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并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职业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剖意识。

2.2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研究类型

(1)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独立学院辅导员自身开展行动研究的一种研究类型,所叙述的内容涉及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实践过程。(2)辅导员工作沙龙。独立学院辅导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辅导员工作沙龙。在沙龙中,选取辅导员工作中的某一典型现象或重要问题召开深入研讨,以此集思广益,广泛吸取其他辅导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通过旁观者的视角审视反思自己的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辅导员实际工作。(3)案例研究。独立学院辅导员开展行动研究应特别注重案例研究,把搜集独立学院辅导员与同事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与自身开展行动研究的重要方式。(4)专家参与式工作坊。专家参与式工作坊是独立学院辅导员在理论与实践专家参与下进行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利用轻松的互动方式,让辅导员与专家在这种系统的参与过程中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共同思考规划方案与实施策略。

3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一般模式

关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开展行动研究的模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很难说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有某种通用的模式。相比较而言,由凯米斯根据行动研究创始人勒温的思想和核心观点吸收修改后提出的研究模式,对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开展行动研究可行性更强。[2]从总体上看,它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包括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包括发现问题并确定其边界、制订总体与分步计划、实施行动、进行积极地反思等五个环节。

3.1 发现问题并确定其边界

独立学院辅导员在日常的辅导员工作中通过观察、分析、鉴别去发现问题并对其予以界定,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指出问题的焦点,以期对问题的实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从而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最终确定辅导员相关工作问题研究的边界。[3]

3.2 制订总体与分步计划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包括“总体计划”和各个“分步计划”。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计划的内容常可包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评价的方法、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等等。值得引起独立学院辅导员注意的是,由于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研究计划是可以不断修正的。

3.3 实施行动

行动即计划的实施,它是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辅导员需要特别注意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实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辅导员应尽量严格地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操作,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应充分考虑到现实因素的变化,保证行动研究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适当的弹性,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原有的计划。[4]

3.4 进行积极地反思

“反思”在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其研究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中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辅导员在行动研究中主要解决了那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问题相对于其它问题有何特殊之处,问题解决的程度是否达到了辅导员预期的结果?独立学院辅导员的研究过程是否有较多不尽完善的地方,该如何对此进行改进与完善?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诸如此类。

参考文献

[1] 郝维维.基于行动研究的外语教学的评述[J].科技信息,2012(24).

[2] 王娟.试论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3).

辅导员工作计划和总结范文2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习;兼职辅导员

2007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因此,我们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思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社会生活与工作经历,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校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年,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企业兼职辅导员工作体系与实施进行研究。

一、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做法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实习前期的准备阶段、实习过程的实施阶段和实习结束的总结阶段。其中在准备阶段,学院各系部一方面要努力寻找适合本专业学生实习的校企合作单位,一般要求企业有一定的规模、生产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文化浓厚、生活条件便利等,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实习,能真正体会到企业的生产纪律和企业人文关怀;另一方面系部还会有针对性地对将要外出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动员,主要是强调工学结合的意义和重要性、实习单位的介绍及实习内容的介绍,继而会进行相应的顶岗基本素质训练。在实施阶段,学生到了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指导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岗位工作以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尽可能总结出自身的不足,继而能够结合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实习岗位。而在总结阶段,学院会对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一方面是鼓励已参加实习的学生,希望他们实习回来继续努力学习并做好表率;另一方面各系部还要对此次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总结,累积经验,为将来制订更合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习计划做准备。

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识不到位。学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在初步调研阶段表面上是接受的,但真正让他们从熟悉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入“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产”的教学模式他们还是比较难以适应。在具体的工学结合实施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因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未建立起爱岗敬业的情感,往往遇到困难就产生放弃或退缩的想法,他们并不能真正感受到顶岗实习是一次很好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2.学生不适应工作环境,心理落差大。学生突然要从原来“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进入规矩多多的企业社会人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被枯燥无味而忙碌的企业工作取而代之,平时简单易做的课后作业、技术含量不高的实验操作和质量要求不高的实训成品是学生所易于完成的,但企业生产在产品的质量上对他们要求严格,他们除要承担生产责任外,生产质量作为实习分数考核的重要指标,这一心理跨度巨大。学生因对实习岗位的工作环境不熟悉,没有做好角色定位,在课堂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生产工作。加之现实的生产中,企业员工间的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生产过程容易出现紧张和害怕的情绪。

三、兼职辅导员工作内容与具体实施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在企业中聘请兼职辅导员,让兼职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在工作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兼职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如下:

1.帮助全体学生领会工学结合的目的和意义。兼职辅导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工学动员大会和各种讲座,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和意义能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使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实习企业。兼职辅导员对企业的各方面较为了解,所以在准备阶段,兼职辅导员要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教育。其中关键的任务就是要对学生普及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企业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遵守的纪律、工作质量方面的要求和责任等。兼职辅导员联系企业的人事部相关负责人或生产技术师傅举办职场行为分享会、就业指导、讲座和专业技术展示活动,使参加实习的学生能更深入了解企业和本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兼职辅导员还要在不影响企业运作的前提下,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车间,在参观过程中实地讲解各车间的生产情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岗前教育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学生对企业了解深入了,就不会产生迷茫,能更明确实习的方向和目标。

3.协助每一个学生制订和完成合理的技能提升计划。在学院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一般是最基本的,或者只要求学生学会,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并不熟练,但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快速熟练操作。兼职辅导员先要通过面谈和实操两方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技能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通过整理分析,结合本企业对生产技能的需求,反馈并协助每一位学生做好各自实习过程中的技能提升计划,并与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执行计划,从而保证学生胜任企业安排的岗位,提高学生实习的自信心。

4.帮助学生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学生在学校读书时精神比较轻松,学校对学生的体质要求也不是很高。而在企业有要面对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等问题,对学生的体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兼职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帮助学生制订体能锻炼计划,督促他们加强身体锻炼。

5.及时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如不适应工作、安全、违反纪律、生产质量等问题,兼职辅导员要多走访,密切联系学生,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安心工作。

6.指导学生撰写工学结合总结报告,帮助学生制订今后的学习计划。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回到校园后,感触会很深。兼职辅导员要趁热打铁,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指导学生写好总结报告。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工作经历、专业发展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制订今后的学习计划,真正将工学结合的经历和体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钱永林.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11,(08).

[2]张国华,线联平.大学生就业指导实务技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辅导员工作计划和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原则;考评指标;考评策略

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问题的考究起点是深入剖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动力源泉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紧迫需求。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在其中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三个方面。这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应当着眼于理论上的探究,更应当将其作为一种思想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应用,这是对高校辅导员发展现实需求的直接回应。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履行职业角色过程中所需多种能力的综合,是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发展指导、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所具备的能力总和。

我们可以根据国家职业能力的分类结合高校辅导员具体的工作职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范畴进行归纳总结。从广义上讲,可以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归纳为高校辅导员通用能力和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而从狭义上讲,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则特指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即高校辅导员从事辅导员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巧,是高校辅导员能力中区别于其他职业能力的特殊所在,是应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等。①这三方面的职业能力范畴基本囊括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所含“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项职业功能②。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原则

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中的主要支撑者是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群体,因此考评体系需要兼顾辅导员工作能力分析和学生群体发展特点两个角度进行构建,确保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高效性、发展性。

(一)科学性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链,其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循序渐进的开展。在此之前首先要落实好考评体系包含的具体内容,每一项职业能力下又包含了哪些子能力的分支,每一项考评内容的权重分值如何分配,考评结果如何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等问题。

量化考评选项,以分值形式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强弱情况进行界定,是参评者进行定量考评的参照指标。在现实考评过程中逐渐调整考评模式转向定量考核辅以一定的定性考核,客观公正的对被考评者进行定位评估,使得考评结果以具有说服力的数字对比的方式呈现,增加考评结果的科学性。因此,此类考评是否能够正确评估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其关键就在于考核指标的确定以及每一项分值权重的确定。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发挥关键作用力的职业能力分项则冠以较高的分值,相对的,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影响力度相对较小的职业能力分项冠以较低分值,以突显不同职业能力对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影响程度。

(二)完整性

首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涵盖的主范围及其子范围较广,正如前面提到的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三个主要方面,每个主要方面下又划分众多子能力分项,因此我们的考评体系构建必须涵盖所有子能力,同时为每一子项目分配分值,以体现定量考评结果的差异性。其次,可以选择不同的考核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考评,如参评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参评辅导员同事、参评辅导员上级分管领导等,不同的参评群体对被考评者的评价和熟识程度不一,因此我们还要客观的裁定不同考核对象的参评结果的贡献程度,以保证考评结果的完整性。

(三)高效性

考评数据的统计是一个冗余、复杂的过程,加入只依靠传统的手工统计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可能会出现人为的误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评估结果运用的及时性和精确性,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加快数据处理和统计的速度和精度。采用现代软件开发的统计软件应该初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数据统计功能,以大量调查数据为输入,实现根据不同的统计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输出相应的结果数据的功能;二是具有比较输出的功能,可以将汇总输出的数据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呈现,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同时可以实现数据的对比、预测、转换等附加功能;三是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可以选择对考评结果数据利用数据库等现代软件进行存储,简化对大量复杂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及统计等操作。

(四)发展性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体系的构建服务于其考评结果的运用,而考评结果的运用的有效性则正向推动考评体系的改善。因此,应当强调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考评体系一旦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考评结果的运用效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应时代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改革创新。考评体系的建立只能说是一个时间段内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结构的不断改善、辅导员教育工作的不断提高,理所当然需要不断改进考评策略,优化考评方法。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指标设计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指标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要求和角色定位,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服务主体“高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诉求以及服务客体“高校学生”发展的需求。基于上述的考虑,笔者在查阅大量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以及相关学术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针对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两部分群体的调查问卷,围绕“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问题对山东省五所高校进行了样本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素及标准,通过分析总结设计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指标系统,如表1所示。

该指标系统紧紧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三大主线,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展开。依照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每一条大主线下各自划分为四个子能力共计12项二级子能力,作为二级考评指标,在二级系统指标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延伸,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拓展成为三级能力指标;与此同时,37项三级子能力又顺次分配了权重分值作为衡量该项能力要求的重要性指标。为了便于计算和观察,指标系统的总分值设计为满分100分。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三级能力指标系统较好地阐释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部结构和能力要求,并清晰地展示了辅导员各个职业能力子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同时,这种设计方法使得该指标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和标准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包括增删具体的子能力要求或调整相应的权重大小,使系统设计更加时代化、人性化、合理化。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的方法和策略

运用多种多样的考评策略和合理有效的考评方法可以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评估,从而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将针对几种主要的考评方法进行研究。

(一)定量考核

如前所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管理能力三大部分,而每个能力下又划分为多种子能力。根据各种子能力的重要性排名依次设定分值和权重,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考评辅导员进行评分。如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考评(按照满分值100分计算,不同分值大小体现对应子能力的重要性排名)。

在定量考评方法实际操作中,“量”的最终结果一方面取决于表2中各项子能力所占分值的权重,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参与考评辅导员群体所打分数的权重。考评辅导员群体包括: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同事代表、所带学生群体,权重按照10%、15%、20%、55%进行分配。其中,学生群体是辅导员的直接服务对象,应是对辅导员工作能力最为熟知的群体和服务效果的显示群体,权重比例设置较高;而对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与高校辅导员接触点相对较少,一般以辅导员事务工作落实情况为基准打分,具有一定的评价片面性,因此比重设置最低。在实际运用中,各学校、学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权重。最后,四大群体各自打分结果根据群体权重计算总值,得到辅导员定量考评分值。

(二)问卷调查

如前提到的定量考评法中,各项指标设定较为宽泛,参评者在打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选择哪个分数等级较为合适的问题,对于相邻两个档次之间没有清楚的划分界限。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选择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将辅导员日常工作事项以具体的选项的形式展现出来,参评者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选择。

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存在几个明显的注意事项,我们需要谨慎设计:

A.调查问卷题目设计应该能够直接或间接体现辅导员职业能力强弱;

B.选项覆盖范围应该全面,可以按照语气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罗列出来;

C.应从辅导员、领导班子、学生群体等多角度设计调查问卷;

D.设定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的每个选项应与特定的职业能力相对应。

例如,可以设定问题场景:

在校期间你的辅导员是否给班里同学进行过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主题活动(包括班会、讲座、参观等),效果如何?

A.优秀:举行过多次,且同学们基本上都参与,很多同学收获颇多。

B.良好:举行过几次,大部分同学能够参与,但真正受益同学不多。

C.一般:举行过,但参与同学不多,受益同学屈指可数。

D.较差:记不清了,基本没有同学参与。

E.差:从来没有开展过。

规定A、B、C、D、E五个选项分别对应“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依次转换为职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的相对应得分为9分、7分、5分、3分、1分。

需要注意的是,调查问卷法设计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需要与子能力相对应,选项设计需要与等级相对应。

(三)现场情景参与

在量化考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仅仅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各项子能力达标情况的数字化描述,但考评结果在现实中会受到各项子能力权重分配合理性以及其他因素的约束和影响,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误差性。为了进一步确保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公平性、公正性,我们可以将参评辅导员本身包含进考评的过程中,以丰富考评手段。现场情景参与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面对面地进行考察和评估,以进一步验证量化考评结果。[1]据此,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中,可以针对几个子能力设定特定的问题,由熟知辅导员工作的考官(一个或多个)通过问答形式,分析辅导员工作情况,并结合辅导员所提供的相关工作记录、总结、证明材料等书面档案,给出现场考评分数;或者可以通过工作场景模拟,如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谈话等,考官作为旁观者观察记录辅导员的表现情况,给出现场考评分数。

在考核过程当中,针对辅导员的表现情况可以划分为“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D”、“很差E”等不同的等级;或实行打分制,按照具体的分值进行打分。

为确保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考评结果能真实反映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状况,要充分利用各种考核措施,从不同的考评角度和维度进行考虑,从而有效确保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公平性。这样既能强化不同考评方式的优势,又能有效弥补不同考评方式的劣势。总而言之,定量是基础,问卷调查为辅助,现场参与来补充,唯有结合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立体分析,才能提高考评结果的可信度。

注释:

①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2014年3月25日。

②山东大学辅导员职业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山大学字〔2011〕131号,2011年12月12日。

辅导员工作计划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78-03

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数据,高校毕业生的待业人数逐年攀升。笔者认为,导致高校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很复杂。第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的经济结构主要以低端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真正能够吸收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端企业尚未发展成熟。于是在这些年便出现了农民工“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现象,但是转型非一日之功,就业压力却由来已久。第二,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计划,201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80万。第三,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大学生对待职业和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从以前将工作看作求生的手段变成现在将工作看作自我实现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重视自我实现。但是由于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合理,对工作的各个方面的信息了解还不够全面,年轻的他们不能客观地分析现实的情况,这种认识和准备的不足使得他们在择业的时候显得格外小心翼翼、犹豫不决,甚至会浪费许多好机会。第四,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有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就业服务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

笔者拟从学生工作的角度,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对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促进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指对个人自身条件的了解和对职业生涯各个发展阶段的规划,主要包括充分和准确的自我认识、设置合理的职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较为普遍的职业指导教育方式是授课,使学生获得一般的职业规划理论和知识。少部分资源较好的学校可以为部分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方面的个体咨询,这是效果较为理想的指导方式,但是会受到教育资源和范围的影响。笔者的研究采用的是团体辅导形式,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的情境下对组员进行辅导的一种形式,是通过团体内部人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学习、体验,学习合理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为了促进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团体辅导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以及对理论方法的使用和训练。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者在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用海报的方式招募自愿参加团体辅导的大学生,最终确定24名大学生组成研究被试,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男生6人,女生6人)和对照组(男生6人,女生6人)两个组。两组成员在SCL-90量表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得分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研究工具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是由国外学者奥西波夫、卡内伊和巴拉克(Osipow,Caney & Barak)于1976年编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最先由陈金定于1987年改编,之后再由台湾学者林香君于1992年修订而成,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0。(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本研究主要是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匹配理论进行设计的,后者主要包括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霍兰德的类型说和施恩的“职业锚”理论。这三种理论都认为每种职业都有与之匹配的人,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并且做好某一个职业,他们都提出了个人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的特点进行匹配的原则。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思路主要来自于帕森斯的理论模型,而霍兰德的类型说及职业兴趣自评量表对于本方案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团体辅导方案中,我们的辅导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我、探索职业兴趣、认识职业、职业与自己的匹配及时间管理的基本技巧。

研究过程 在该研究正式开始之前,需要提前设计好该研究的实施计划,包括:被试招募的时间、宣传方式、报名表及初步筛选访谈提纲;团体辅导的内容设计;前测和后测所需问卷;团体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材料等。在团体辅导开始之前,将24名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的干预,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并要求实验组和控制组成员填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和SCL-90量表。对实验组的12名被试进行团体辅导干预,每周一次,每次100分钟,共8周。对该团体实施结构化、发展性团体辅导,中途不允许他人随意进入。在第8次团体辅导结束后,要求24名被试再次填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并采用spss17.0分析其差异。

研究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比较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问卷前侧中的得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在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各项指标中得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如表1所示)。因此,此次两组被试的选取是同质的,可以进行后续比较。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比较 通过对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在接受干预前和接受干预后,被试的各项因子的得分及总分均有差异,总体而言,实验干预后被试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要高于实验前,且在总分、自我认识、生涯目标和生涯决策维度上差异显著,说明被试的自我认识、生涯目标和生涯决策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如表2所示)。被试实验前和实验后的自我信心维度得分在统计学角度上差异不显著,但是也有一定的提高。

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比较 通过对对照组的前、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对照组被试的前、后测之间在总分、自我认识、自我信心、生涯目标得分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如表3所示)。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差异比较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之间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自我认识维度上,两组的差异不显著;在总分、自我认识、自我信心、生涯目标、生涯决策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结果显著(如表4所示)。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团体辅导在提高实验组生涯规划水平上具有明显的效果。

分析与讨论

团体辅导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深入进行 自我认识是指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简而言之,自我认识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与对待自己的统一。G.H.米德认为,只有将社会反馈与自我觉察结合起来,才能帮助个体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本研究中的实验组在接受职业规划团体辅导之后,自我认识维度的得分显著增高,而对照组在该维度的得分无显著增加,这说明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经过团体辅导干预后得到了显著提高。夏海燕于2006年在关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的研究中指出:团体辅导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提高是通过提高个体自我认识水平实现的。团体辅导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的有效途径,在团体交往过程中,互相信任、真诚与理解的交流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听取其他成员的反馈和建议,而且成员之间也有机会将自己心目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进行比较,调动起自我探索的积极性。另外,团体辅导中也有关于自我认识的针对性活动,如“一周大事分享”、“20个我是谁”、“我的自画像”、“放弃练习”和“自我探索”等都可以有效地形成成员的自我认识。雷雯于2007年在关于团体辅导对人际交往的研究中,也发现团体辅导能够提高个体的自我认识水平。

团体辅导活动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种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内在“自我”的核心部分,是保证完成某项活动的主观条件。在团体辅导过程中,领导者对于每位成员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且引导每位成员对于其他成员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使得在团体中无论是什么样的观点和行为都会得到尊重,正是这种相互尊重、支持的团体气氛,可不断地提升成员的自信心。本研究中实验组前、后测自我信心维度的均值差大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自信心提高的程度达到了显著的水平,就可以说明问题。

团体辅导可以明确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定向 团体辅导中有一些根据职业理论设计的活动,使得团体成员能积极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潜在能力。例如,“我的岛屿计划”的理论依据是霍兰德职业生涯类型说,霍兰德根据其研究将绝大多数人分为六种类型:自然型、学术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常规型,每个人都是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结合。同样,霍兰德也将主要的职业分为六种大的类型,每个职业都是一种或几种类型的有机结合。通过本活动可使成员初步把每个人的性格类型与对应的职业相匹配。“生涯幻游”通过在放松的情境下带领成员想象每个人未来10年的生活内容,并且通过自由作画的方式来表达,这一活动可使成员的职业生涯目标更加明确。“生涯拍卖活动”通过模拟人生选择,可以明确成员在生活中最为重视的价值观,了解自己最希望拥有的生活状态。在本研究中,团体成员在良好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生涯探索活动,对自身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进行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实验组成员在生涯目标维度上的得分更是有了显著的提高。

团体辅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决策能力 生涯决策的概念最早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指一个人选择目标或职业时,会做出选择使得自己获得最高的报酬,并将损失降至最低。由于在团体辅导中,成员的自我认识更加清晰,分析了自己拥有的资源,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可使成员更容易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在本研究中,只有实验组的生涯决策得分显著提高,也就是说,经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干预之后,被试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与姜旭于2005年、张菊红于2011年进行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形式,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参考文献:

[1]雅罗姆.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李敏,李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陈春辉.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广场,2011(12):113-115.

[3]夏海燕.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4]张菊红,杨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2011(4):144-147.

[5]姜旭.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6]雷雯.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实验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7]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辅导员工作计划和总结范文5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成才规划;辅导;基本要求

大学生成才规划是许多高校实施大学生成才工程的重要项目。充分发挥成才规划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需要高校制定工作机制,建设专业导师队伍,设计规划运行载体,落实辅导和考核工作。目前,不少高校还未建立一套全面、系统和有针对性的辅导体系,导致了部分学生对成才规划不重视,成才意识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不明确、撰写成才规划方法不当、执行规划目标不持久等问题。辅导员是高校成才规划工作中的具体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辅导员对成才规划的辅导效果不佳,对辅导工作的基本问题缺乏具体的了解和掌握。本文立足成才规划辅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围绕成才规划辅导的设计、范围和方法进行研究,整理出了成才规划辅导的“三个关系”“三个结合”和“三个要点”基本要求,为辅导员有效开展成才规划辅导提供方法参考。

一、在成才规划辅导的设计上要理顺“三个关系”

1.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辅导员要明确在成才规划辅导上共性和个性的内容、关系和要求。共性是基础和基本要求,个性既是重点和又是难点。成才规划辅导中的共性包含了成才规划的内涵、范围、方式、意义和辅导的方法和理论。成才规划辅导的个性是指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业方向、职业理想等规划内容上的差异。要求辅导员在共性辅导上要做实、做全和做好,在学生的个性辅导上要用心、用力。

2.全面发展和重点推进的关系

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重点推进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的具体运用。全面发展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自主成才的重要体现。在成才规划辅导课程上,辅导员要把全面发展的内容、范围和意义给学生讲透彻,引导学生自觉地立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撰写成才规划。同时,重点推进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运用目标分解法把总目标细化在每一学年和每学期进行重点推进。

3.长远规划和具体计划的关系

辅导员要让学生明确对待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既需长远规划,也要做好阶段性的具体打算。长远规划是指在四年至六年的总目标,具体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目标、专业知识技能目标、身心健康目标、社交能力目标、职业目标、生活目标等。辅导员引导学生把长远规划按四个学年度划分为阶段性目标,经过两个学期来完成每一个学年度目标,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年度目标执行情况评估。同时,对下一个阶段目标进行适度调整。

二、在成才规划辅导的范围上要做到“三个结合”

1.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高校培养人才要立足社会需求,要让学生能就业、好就业。辅导员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要引导学生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结合自身兴趣、专业、家庭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选择。一是引导学生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意向地的岗位需求确定职业方向;二是引导学生针对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需要撰写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三是根据职业目标和要求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职业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职业测评,逐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与专业方向相结合

学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成才规划的基础核心部分,而专业学习又是学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和难点。一是辅导员引导学生在一年级时就要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把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相关能力作为学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二是以提高专业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努力培养专业兴趣和信心,结合专业课程上好每一堂课,围绕专业知识开展自主学习,根据专业技能要求做好每次实践活动,通过四年的学习要实现专业上的提升。

3.与兴趣优势相结合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兴趣能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提高工作效率,又是职业稳定和职场成功的重要保障。兴趣优势是学生在进行学业方向和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学业某个方向或领域感兴趣,就会自主学习和培养优势;对某个职业目标感兴趣,就会以这个职业岗位的技能和素质来要求自己。辅导员让学生把要全面发展与培养兴趣优势进行协调推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培养兴趣、巩固优势具体打算融入到成才规划中。

三、在成才规划辅导的方法上要注重“三个要点”

1.以思想和行为上引导为切入点

辅导员在成才规划辅导中要找准“思想和行为”这个切入点,通过对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了解、关注和引导,帮助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成熟。一是以辅导撰写成才规划书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转变对成才规划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二是以检查成才规划为手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提高行为规范和学习效率;三是以日常管理为渠道,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就要进行干预,提醒学生认真执行规划目标。

2.以知识和技能上指导为突破点

辅导员在成才规划辅导中要把握“知识和技能”这个突破点,要求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实现基础知识扎实全面、专业主攻方向有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公共课程的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较强的外语水平;指导学生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培养兴趣和扩大知识视野;鼓励学生通过各类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素质拓展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积极调动学生充分利用好四年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完成各个阶段学业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3.以生活和心理上开导为着眼点

辅导员在成才规划辅导中要明确“生活和心理”这个着眼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对学习的影响。通过调查学生的考勤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上的分心和散漫;通过查阅学生的各科成绩,了解学生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引导学生做好自查整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走访学生寝室与学生交流谈心,认真倾听学生对学业和生活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生活上面临的难题,开导学生找到问题根源,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勇者,永不言弃。

参考文献:

[1]门忠民.矛盾普遍性含义辨析[J].齐鲁学刊,1987(2):107-108.

[2]刘荣军.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62.

辅导员工作计划和总结范文6

一 :会计检查辅导工作的基本任务

1 :检查和督促辖内信用社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会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检查考核辖内信用社会计工作,对各项业务核算实施有效监督。

2 :检查督促辖内信用社做好资金,财产的安全管理,堵塞各种漏洞。努力增收节支,准确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3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内信用社进行临柜辅导和现场培训,增强会计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帮促纠改业务中的违规问题,提高核算质量。

4 :不断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做好后进单位的帮促工作,促进会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二 :会计检查辅导员的职责

1 :负责联社营业部和基层信用社会计财务,财务的实地检查工作,考察所辖单位制度执行情况和会计核算质量,重点检查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控制制约情况,完成检查辅导工作的基本任务。

2 :对会计,出纳人员进行业务辅导,帮助其提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掌握应用知识和核算手续,帮助其解决业务疑难问题。

3 :考察了解基层单位会计人员配备、分工和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4 :总结交流经验,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促进会计出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提高其工作质量。

5 :协助县级联社会计主管开好会计出纳例会,组织定期不定期的会计出纳工作检查。

6 :撰写、保管检查辅导工作报告,及时反馈检查信息,帮助制度整改措施,督促贯彻落实;积累工作资料,定期分析总结,主动,及时,认真地向分管主任珞会计主管汇报工作。

7 :建立检查记录和检查底稿,定期向会计主管汇报工作,发现重大问题立即报告。必要时直接向县级联社领导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汇报,报告内容要情况准确,材料详实,并注意保密。

8 :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 :会计检查辅导员的工作权限

1 :根据工作需要有权对辖内单位的会计出纳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被查单位应积极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检查。

2 :有权查阅与检查辅导有关的文件,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档案资料,有权参加被查单位的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

3 :有权要求被查单位提供会计出纳工作的有关情况,对查处的问题有权要求被查单位作出解释,并通知被查单位限期纠正。

4 :有权向分管领导汇报被查单位存在的问题;对解决不妥的有权越级汇报。

5 :有权进行门市业务示范,对会计出纳人员辅导

四 :检查辅导的内容

1 :财务核对制度落实情况

2 :重点环节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3 :印、押证管理情况

4 :联行业务管理情况,往来财务处理是否及时,登记是否齐全准确

5 :存、贷业务情况。

6 :财务管理情况

7 :票据业务管理情况

8 :库房及现金管理情况

9 :银行结算帐户管理情况

10 :会计档案管理情况

11 :会计主管坐班情况

12 :有价单证管理情况

13 :股金管理情况

五 :检查辅导的工作程序

1 :检查辅导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检查辅导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的,划分工作区域。

(2)配齐检查辅导工作报告及所需资料

(3)携带检查辅导证或开具查医库介绍信

2 :现场检查辅导

(1)听取会计主管的汇报,复查上次检查辅导问题的纠改落实情况

(2)现场检查信用社劳动组合和操作规程,核对库存现金

(3)按确定的方案内容进行现场辅导,不能只检查不辅导,针对检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会计出纳进行针对的辅导,帮助被查单位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

3 :总结情况

(1)填制检查辅导工作底稿;各项检查工作结束后,根据检查情况据实评价打分,并在工作底稿封面上填写检查结论和改进意见。对重大问题写出专题报告及时报送领导解决。

(2)反馈检查信息:召开被查单位有关人员会议,总结检查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和落实措施,最后由被查单位负责人在检查底稿上签署意见。

4 :报送检查报告。对每个单位检查结束后及时将检查报告报送主管领导审阅

5 :检查辅导工作底稿档案管理;检查辅导报告、结论、补查单位整改和纠正报告以及考评结果夹保管,定期整理归档。

以上探讨了会计检查辅导工作的基本任务,辅导员的工作权限、职责以及检查辅导的内容和检查辅导的工作程序,这些是对工作的要求及如何去做好工作,如何去履行这些职责,使用这些权限,完成基本任务,还需要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对人的管理,下面探讨对检查辅导员的管理。

1 :会计部门配备专职会计检查辅导员,专司从事对辖内信用社会计出纳工作认的检查辅导。

2 :会计检查辅导员条件: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助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连续在会计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年龄40岁以下,政治思想过硬,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办事公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熟悉有关的金融法规,制度,会计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较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解决计算机操作业务的一般故障,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

3 :对工作认真,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成绩突出,发现重大经济问题的辅导员给予表彰奖励,对查出问题隐瞒不报,工作不认真扎实,有问题查不出来的辅导员要及时调整,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要依据责任大小,追究行政责任,检查辅导员要对被查单位检查期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问题而没有检查出来,被查单位以后由此发生经济案件或责任事故,需追究检查辅导员的失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