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劳动教育范例6篇

辅导员劳动教育

辅导员劳动教育范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疲劳;社会期望;职业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9-0193-02

职业疲劳源于职业压力,高校辅导员是职业疲劳的高发人群,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疲劳的压力来源,从社会发展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着眼,立足于辅导员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探索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疲劳的有效措施和途径。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职业疲劳是指社会从业人员因长期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从而出现的一种情绪性衰竭的症状,是一种消极的从业体验。这种消极的从业体验会导致个体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极度疲劳,并很容易诱发其它心理问题,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而言,这种情绪和行为的烦躁会影响其个人的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不良的情绪状况下,辅导员极易与学生产生敌对情绪,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对来自河北省14所本专科院校的不同院系,年龄在24岁到38岁的35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35份问卷,回收34份,有效问卷34份,其中男性18名,女性16名。其中85%带学生,最少的带22人,最多的达到780人,平均带学生的人数是277人。15%只负责学生就业,学生活动等不带学生。

1高校辅导员职业疲劳的表现

1.1心理疲劳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56%的人认为辅导员这个职业未来前景茫然,12%的人认为前景无所谓,还有32%的对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91%的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整体工作中所占地位重要,只有9%的人认为不重要;80%的人认为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较低,11%的人认为地位较高,还有9%的人认为一般。82%的人认为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一般,4%的人认为低,只有14%的人认为获得的成就感高。所以辅导员在认知方面自我评价低,感觉前途黯淡,没有希望,在学校处于最底层,做的工作比较琐碎,又容易出问题,不如专业教师和机关人员,很难在工作中获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1.2生理疲劳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82%的人在工作中感到疲劳。这种疲劳在生理方面表现为精力缺乏、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幻听、幻觉等身心疾病,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1.3情绪疲劳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65%的人认为工作压力很大,35%的人认为工作压力一般,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在情感上会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不稳定、有时会对学生失去耐心,出现工作误解时会对领导产生抵触情绪,常常会感到无助、焦虑和压抑,,容易小题大做。

1.4行为疲劳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85%的人所在的学校要求24小时开机;74%的人所在学校要求进学生公寓值夜班;62%的人对进学生公寓值班的做法不满意,18%的人觉得无所谓,20%的人表现为满意。由于长期地处在紧张的工作状态当中,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靠“惯性”工作,可能会对工作投入不足,对学生活动不热情,缺乏创新的动力;不愿与同事交往和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工作方式简单甚至粗暴。

2高校辅导员职业疲劳的原因

2.1职责不明,工作压力大负担重,成就感低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97%的人认为辅导员工作中存在职责不明的情况,高校辅导员的所有工作可以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两类不同性质的工作类型。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时间或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地扩张的性质,具有“无边界性和不可测性”的特征,而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和不可测性的特点,辅导员永远不会“成功地完成了工作”。学校几乎各类与学生有关的烦琐事务统统压在了辅导员身上。辅导员的“婆婆”多,哪个部门都能指挥辅导员。比如财务处通知要发放助学金、保卫处通知要办理毕业生户口迁移、图书馆通知要办理借阅证、教务处通知要组织学生补考、学生处通知要办理毕业派遣、勤工助学中心通知要协助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团委通知要组织学生献血、宣传部通知要上报学生党员材料、后勤处通知要组织学生消灭老鼠蟑螂……事无巨细,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得去抓去管。从招生到分配,从上传下达到个别谈心……一个人面对几百人,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由于经常处在繁多而具体的工作中,辅导员做得多,思考得少,部分辅导员理论水平不高,科研成果较少。相对专业教师积累起来的学术论文、学术成果而言,辅导员的成果只能说是带过了几届学生而已,社会认可度不高,辅导员在事业上难有成就感。

2.2工作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88%的人认为工作收入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44%的人认为收入较低,50%的人认为一般,只有6%的人认为较高。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安全稳定是我国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学校、院(系)领导是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而辅导员则是直接责任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危机事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各类危机具有突发性、人为性及群体互动性,辅导员始终在高度关注、密切注意。辅导员每天精神都要崩根弦,工作投入之大是与收入不成正比的。

2.3社会期望与个人成就动机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65%的人认为辅导员这个职业社会期望值一般,9%的人认为低,26%的人认为高。82%的人认为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一般,4%的人认为低,只有14%的人认为获得的成就感高。事实上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承受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期望。这种低定位,长期的工作压力造成了辅导员的低成就感。对于辅导员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果,而往往是工作失误对自身的影响比工作成绩对自身的影响要来的更为重要,大部分辅导员便慢慢养成了“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工作心态,致使辅导员看不到自身工作的价值。所以,辅导员要在不断的“坎坷工作中寻找自身的价值”,成就职业的期望。

2.4高校的管理体制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76%的人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不满意。辅导员是高校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队伍,其工作的对象、范围、性质、评价方式等均有特殊性,而正是这些特殊性导致的辅导员角色模糊、工作超负荷、绩效非显性等与职业疲劳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3高校辅导员职业疲劳的影响

3.1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良影响

就学校而言,长期的疲劳感会使辅导员对工作失去兴趣,不思进取,甚至产生离职的念头,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加剧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程。并且会直接危害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国家建设后继人才的培养质量。不要让学生成为教师的牺牲品。

3.2对自身的健康和事业发展不利

对辅导员个人而言,会发生头晕、失眠、食欲不振、疲倦等亚健康状态,甚至严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对其本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同时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对个人事业的发展会有阻碍作用。

4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疲劳的对策

4.1自我调节建立合理的职业目标

辅导员要淡泊名利、完善人格,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适度调节自己的喜怒哀乐,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不自我为难和拒绝,要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要敢于解剖自己、不畏难。处理问题要保持冷静,认真思考,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关心,对工作做到热心、细心、耐心和精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合理的职业目标。

4.2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树立辅导员的职业形象

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社会地位,要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深化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营造一个人人关心、重视辅导员成长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高校的全体教职工都是育人队伍中的一员,要“教书育人”,无论教师、管理干部、科研人员都应从自身做起,担负起育人重任,真正以学生为本,同时要支持辅导员的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此外,要加辅导员的内部交流,做到相互支持,互相鼓励,排忧解难,构建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

4.3 对高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明确岗位职责

高校要注重对辅导员考核程序的公平性、考核量化的可行性、分配的公平性。因此在加强队伍建设、畅通出口的前提下,对高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保证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考核评估,可促使辅导员及时进行自我总结,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可为其晋级、调动、奖惩等提供了可靠依据。给予辅导员工作比较公正的认可,能够对辅导员起到鼓励、鞭策、督促等作用,有利于降低工作疲劳感。

参考文献

[1] 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7,(6).

[2] 周平,朱国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3(11).

[3] 陈永森,邱海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消除[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

[4] 马琼.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探索[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

辅导员劳动教育范文2

素养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工作环境具有动态性与复杂性,面对高职工科学生,需要技高一筹,尤其是在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的教学理念下,更需要土建类专业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隐性职业素养.

1.1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在面对高职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土建类专业辅导员需要具有较深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1.2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信念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工作的群体是面对工科高职学生.当前,高职院校进行了招生改革,通过多种渠道录取高职生,包括自主招生、普通招生和对口单招等形式,高职学生种类多.高职学生在整体素质上相对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组织能力也都相对较弱.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在服务学生时,需要有更好的服务态度.同时,土建类专业辅导员还要有比常人更多的耐心.

1.3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辅导员的工作是做学生工作,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为人正直诚实.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诚实面对每一位学生,不偏袒也不包庇学生,对学生工作做到细致入微,井井有条.

1.4具有教育管理和研究能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应该具备教育管理和研究能力,管理能力是影响学生管理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研究能力是反映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1.5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素质土建类专业辅导员面对繁杂的学生工作,要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健康的体魄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有充沛的精力面对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决定土建类专业辅导员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遇到困难、挫折和压力时,沉着应对,适时调整好心态,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1.6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是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在面对枯燥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时,不畏艰难,勇敢面对.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土建类专业辅导员的工作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有时在室内,有时在建筑工地.很多工作无法量化,工作中有一定的随机性,这就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工作无比热爱和忠诚.

1.7具有勤奋工作和主动意识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具有教育和管理双重工作.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必须遵守工作纪律,艰苦奋斗,主动参与学生工作.能够与团队成员友好合作,共同完成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1.8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需要有创新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思想状态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一味采用原有的方式教育学生,肯定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在科研方面也应该边工作边总结,既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又要把学生工作做出色.

2土建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从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形成.概括的说,土建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包含以下4个方面:

)职业道德.要求土建类专业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服务观念、法规意识、诚实守信和奉献精神等.

2)职业意识.要求土建类专业学生应遵守劳动纪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3)职业行为习惯.要求土建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按照技术规范施工,具有较强责任感和对单位忠诚.

4)职业技能.要求土建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绘图能力、测量仪器使用能力、水电预算能力、钢筋下料计算能力等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所从事的建筑行业工作.职业素养成为一个人能否从事一种职业,能否胜任该职业岗位的重要条件.土建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的职业生涯.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更多的是在校园生活中与辅导员的接触、交流沟通.土建类专业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时间最长,接触频率最高,其隐性职业素养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3辅导员的隐性职业素养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关系

3.1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大部分来自于理工科院校,在文学修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土建类专业辅导员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学修养,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指导大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学生敬业、奉献、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奉献社会.

3.2敬业奉献精神方面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神时刻影响着高职学生.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言行举止是影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只有自身做好了,才能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学生工作没有具体的上班和下班时间界限,很多时候都是在下班时间发生突发事情.如果辅导员能够及时赶到,给予帮助,妥善处理,会强化大学生对辅导员职业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任何职业都应该具备敬业奉献精神.

3.3责任心方面责任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在职业环境下与学生诚恳相待,取得学生的信任.针对不同生源学生,辅导员应该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体现辅导员以生为本的理念.这样才会让学生亲近和信服,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不仅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了威信,又能给学生在生活中以引导和帮助.做好沟通工作是辅导员的职业习惯,这样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感,形成职业行为习惯.

3.4职业态度方面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暠,土建类专业辅导员应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信念,给学生树立起良好榜样,言传身教,启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引导学生提高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结语

辅导员劳动教育范文3

关键词:辅导员;日常管理;社会交换理论;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相对于学生来讲,辅导员既扮演着思想的“解惑者”,又担当着日常事务的“管理者”。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而日常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则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辅导员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帮助学生规范日常学习及生活行为,帮助班级建立良好班风及学风。因此,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无不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社会交换理论把人的一切行为都视为交换行为,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以社会交换理论为指导,能够使学生更乐于接受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管理效果。

一、社会交换理论概述

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逐渐兴盛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它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Homans)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彼德·布劳(Blau)、詹姆斯·科尔曼(Coleman)、埃默森(Emerson)。社会交换理论借鉴和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人类学、行为心理学及部分社会学传统的思想,而乔治·霍曼斯正是在这些思想积淀的基础上创立了该理论。

霍曼斯以斯金纳的行为心理学为基石,借用行为心理学和经济学概念构建了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他认为社会交换行为规律与经济学中的交换规律存在着普遍一致,是维持人际互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个体能够理性地追求最大利益。他还认为个体除了追求经济、物质利益外,还追求尊重、社会赞许、服务、友爱、服从、威望和情感等非物质因素,它们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内容。其理论主要内容是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的6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攻击——赞同命题、理性命题。他认为只要将它们联系综合起来,就能够解释一切社会行为,把人的一切行为都视为交换行为。

布劳在接受霍曼斯社会交换基本心理原则的基础上,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的行为都受交换考虑的指导,社会交换只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他提出社会交换的两个标准: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才可能完成;互动双方必须面临为达到目标而选择途径的问题。布劳认为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相似,但是却还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并认识到社会交换中的公平性和不平等性。

布劳提出交换的五项基本原则。理性原则,指参加交换的行动者按照行动=价值×可能的公示来从事各项工作;互惠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旦发生社会交换,受惠一方就必须承担和履行社会义务,一旦破坏和违反了互惠规范,交换过程也就终止,甚至发生冲突;公正原则,它对既定的交换关系中报酬与代价所作的比例的社会规定,直接制约人们对报酬期待的程度;边际效用原则,指人们从事某一特定行为得到的报酬越多,则该行动的价值越小,则他们越不可能从事这个活动;不均衡原则,在社会单位中,某些交换关系越是稳定和均衡,其它交换关系就可能变得越不稳定和均衡。

二、社会交换理论在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交换要素

日常管理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建设、寝室管理、学生事务处理等。各项工作都是由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工作过程就是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加深了解的过程。如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所提到,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存在着一定的交换要素,主要是非物质的因素,包括尊重、赞赏、威望、服从、服务、友爱、情感等。

(二)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换

1.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中,以班级、党团组织、宿舍及学生社团等为载体,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其他养成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与学生的交换主要存在尊重、赞赏要素。

要使学生接受辅导员的教育,首先要求辅导员在学生心中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并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付出经历、时间与金钱到学校求学,期望得到良好的教育,直接因素就是要遇到优秀的教师。因此,如果辅导员自身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能够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及个性特征,学生就会赞赏辅导员,更加尊重辅导员,并乐意接受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当学生因为自己的劳动付出而思想素质及道德品质等有所提升时,辅导员应及时予以表扬,同时辅导员自身也会收获欣慰、满足的感觉,二者之间的交换是成功的、对等的。如果辅导员自身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不足,不能充分尊重学生,以教师的名义随意凌驾于学生之上,则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即使辅导员付出了大量的经历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仍不愿接受,甚至充满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从辅导员的角度看,自身付出劳动却得不到学生的感情回报,交换是不对等的;从学生的角度看,自身付出经历及金钱求学,却得不到优质的教育,交换也是失败的。

因此,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达到最优效果,必须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换环节,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及尊重,必须要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并尊重学生。

2.辅导员管理班级事务工作

班级事务管理包括班级建设、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寝室管理等工作。班级建设又包括班级思想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等。辅导员在开展这类工作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规章和制度来规范班级建设及学生行为。要使学生遵守学校及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使学生信服制度。这就要求辅导员为学生创造公平的环境,即在班级事务管理工作中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望。辅导员树立起威望,学生在接受管理时才会服从。辅导员管理工作有效完成,学生在规章制度约束中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此,在班级事务管理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换要素是威望和服从,交换成功的关键是建立起心甘情愿的服从。

另一方面,辅导员在进行班级事务管理的同时,给予学生情感关怀,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生活状况,以朋友的方式跟学生谈心,也可换得学生对辅导员的真实情感。情感上的交换使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探望学生,亲切询问关怀学生的生活状况,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心,从而更加敬爱老师,并积极对待学习和生活。

3.辅导员处理学生事务工作

学生日常事务的处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日常事务种类繁杂,具有临时性,突发性,例如学生报到注册、办理各项证明、办理火车票优惠卡、处理学生违纪、接受学生咨询等。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做好班级管理的同时服务好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相关事宜。

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事务时,与学生单独接触的机会最多,二者之间的交换展开。交换中,一方面学生付出经历及金钱求学,辅导员代表学校给予学生服务;另一方面辅导员在服务中热情、周到,对学生充满关爱之心,学生则向辅导员回馈以真诚的感谢。二者间的交换建立在经济、服务及感情要素上。如果在交换中,辅导员不能向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对学生要求冷淡处理,学生则会感到没有获得应有的服务,充满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二者的交换是不对等的,违反了布劳所提的互惠原则。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冲突,造成学生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师生关系恶劣。

三、探讨辅导员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价值观

分析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发生的交换行为,可以发现交换成功的关键或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理念或价值观进行探讨。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古人云,言行可模范者,人师也。辅导员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及修养的提升,

以自身的知识能力及道德魅力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辅导员仅仅是一味的向学生传输人生道理,强调纪律规范,而自己却并不严于律己,则会造成学生不愿信服教育,没有深刻的印象,甚至对辅导员产生反感。因此,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知识的全面性,提高政治素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开展工作,真诚对待学生、关爱学生。

2.服务育人,以人为本

辅导员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服务质量。辅导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学生服务工作,关心和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根据不同阶段的形势为学生提出建议及树立目标。要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环境及大学生活,帮助学生做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及职业生涯规划,积极主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考研指导工作。要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申请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帮助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走出阴影或寻求专业治疗。

3.培养学生,以德为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有德而无才,对社会发展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有才而无德,会让社会发展畸形或误入歧途。因此,要使学生进入社会后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必须在道德和才干上进行双重引导。辅导员不从事专业课程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道德情操。没有道德的学生是不健康的,道德败坏的学生是危险的。辅导员必须要树立以德为重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各种班级活动或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选用道德品质优良的学生,才能够在班级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才能有效地协助辅导员开展工作。

辅导员应该经常审视自身与学生在交换中的状态,努力做到交换对等。一旦发现交换破坏,就应该及时反省自己的工作过程,通过不断的改进提升工作水平,以高尚的育人理念开展好学生工作,为学校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Homans G C , 1967, The Nature of Social Science [M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2 ]Blau Peter M , 1964,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辅导员劳动教育范文4

[关键词]顶岗实习;辅导员机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82-01

“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因此顶岗实习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要积极倡导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实习制度和法律的缺失、顶岗实习单位提供的岗位和数量有限等原因造成学生不少问题和难题。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担负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因此对于在实习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这种日常工作的处理,辅导员责无旁贷。而形成良好的有序机制对辅导员处理顶岗实习中的困难是种制度的约束。那么形成何种机制才有利于辅导员解决顶岗实习中问题和困难呢?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1 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现实与期望的落差,导致学生很早离开顶岗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和工作期待较高,而到工作单位实习后,发现各方面的条件与自己心中的定位相差较远,便辞职回校。此外各个实习单位的薪酬待遇,也会有所区别或差别较大,这同样是学生不能安心实习的原因。另外,多数学生表示实习工作内容单调、枯燥,认为不能学以致用,也会产生更换实习单位的想法。

(2)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人身与待遇保障。现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人身安全的保障,主要通过学生在校购买“学生意外保险”来实现。大部分实习单位并没有为实习生购买相关的保险。从而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遇到工伤、事故等意外时,获得治疗与赔偿等人身权益不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3)部分毕业生存在着某方面的弱点,导致参与顶岗实习应聘多次失败。部分自身存在缺陷的学生,参与应聘存在一定难度。如个别血液检验呈现阳性学生、身材比较矮小的学生甚至身体有轻微残疾的学生等。个别对自己无信心、态度消极的学生,也是在顶岗实习推荐中的一个难点。

(4)难以及时关注到未有实习单位学生动态。由于毕业生去到各个地方应聘实习岗位,辅导员未能及时把握学生情况或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关注。

(5)实习制度法律保障的缺失导致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在国外,许多公司实行了“实习生制度”,如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国政府通过立法、财政、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而在我国“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实习期间,学生实习活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在校生的身份,并不是劳动合同法中定义的劳动者,这使得顶岗实习的学生的工作被认为只是劳务关系。实习生这一尴尬的身份,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和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不受《劳动合同法》调整。而教育部和财政部曾经下发过有关通知:实习单位不得扣发或者拖欠学生的实习报酬。但是教育部和财政部颁发的通知不具有强制性,对不法企业很难起到惩戒的作用。因而企业缺乏合同协议即使有协议也难执行,企业损害学生的利益时有发生。

(6)企业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类型有限导致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不足或者专业不对口。企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基本上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对口的、循序渐进的专业技能实习。企业能够给高职学生提供的工学结合岗位非常有限,特别是对批量实习的学生。有需求的企业接收高职生实习的目的也是解决大量的普工短缺的问题,他们开出的实习条件都比较苛刻,甚至比普工的待遇还低。这就导致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不足或者专业不对口。

2 针对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辅导员机制探究

针对以上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应该形成怎样的辅导员机制才能更有效的解决难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 要建立辅导员与学生的网上联动机制

当前,网络已成为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辅导员要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QQ、飞信、设立辅导员信箱及博客等形式,在网上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咨询等服务,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性的解答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2 搭建平台,创新培训机制

一是搭建学习培训平台。针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特殊性例如,如何和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工伤应急处理办法、劳务纠纷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二是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召开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例会,举办辅导员沙龙,组织学习考察等活动。学校每年举办顶岗实习工作年会及辅导员顶岗实习工作论坛。

2.3 建立顶岗实习学生受伤应急处理机制

对于机电类的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比较容易发生意外受伤。因此建立顶岗实习学生受伤应急处理机制对于高职院校特别是机电类职业院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辅导员应急小组。小组的工作责任是在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前做好实习安全教育宣传并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险,发生学生工伤事故后,及时联系学生、企业、家长和院系领导,以保证及时准备相关工作及处理事故。

(2)事后辅导员要做好对受伤学生的看望及跟进工作。辅导员要看望受伤学生并询问病情,并做好记录。这既可以稳定学生的情绪又能及时反映情况给上级领导以求妥善处理。

2.4 要建立健全辅导员顶岗实习工作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通过满足需要来促使激励的产生与有效运行。由于人的需要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所以激励机制应该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定期奖励在顶岗实习工作表现优秀的辅导员。树立先进典型,充分肯定辅导员在顶岗实习发挥的作用。

2.5 要建立健全辅导员顶岗实习工作的考核制度

辅导员工作有独特性,而顶岗实习工作又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学生在企业实习,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高校要根据辅导员顶岗实习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辅导员的考核办法,坚持每年对辅导员的思想水平、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及业绩进行考核。考核采取学生测评、企业考核、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把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参考文献:

辅导员劳动教育范文5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搞好自身建设。

作为学生教育管理部门,核心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要做好本职工作,为学生服好务,就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在理论学习中取得新的突破;就要加强党员教育,深化凝聚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要做到学习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思路,落实上有新举措,认清形势,推进学校发展。学工处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中真正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今年,根据党委宣传部的安排,全处同志认真学习、深入讨论“三个代表”和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十六届三、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我们理论学习联系学校发展、建设的实际,联系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切实把运用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把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进一步引向深入,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营造良好的氛围。

认真学习党发、校发文件及组织、宣传、纪检等部门的文件及理论学习资料,领会其精神实质,及时改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方式。

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省、市党政、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班、研讨班、学习班,和其他学校交流,学习其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提高自身素质。

二、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年,我校在校生人数达到多人,创历史最高,又是两地五处办学,加之学生层次多、地域广,素质参差不齐,相应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日常管理中就难免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对此学工处积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我们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思想这个本源上抓住了学生,才能有效的管理好学生。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严格学生日常行为的违纪违规处分,将各种违纪行为纳入评优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评奖的考核,形成了良好的导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利用每周的升国旗时间、学生活动及评先表彰、爱心助学等时机开展思想教育。

表彰先进,努力营造崇尚先进、争先创优的局面。年,表彰先进学生分会个,先进班级体个,三好学生名,优秀学生干部名;为名同学颁发了一等奖学金,为名同学颁发了二等奖学金,为名同学颁发了三等奖学金,奖学金总额达.万元。

加强对学工在线的网络维护和管理,利用互连网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工论坛、处长信箱、留言板等网络手段,可以了解学生平时想说但又不愿意或不想给老师讲的话。我们定期进行网络流量调查、来源统计,及时制订相应的方案对学生进行教育。

定期编辑出 《学生工作通讯》。通讯设有学工动态、共青城、学子风采、学习园地、第二课堂、思想教育研究、学生工作大家谈等栏目,同时结合学生管理的阶段性工作,相对灵活的出 《助学贷款》、《思想政治》专刊。

加强与教学区的联系,共同做好十堰校区、职大校区和卫校教学区的学生工作。

做好毕业生的管理工作。上半年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学生经常外出 求职、参加招聘会、实习;我们配合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办理请假手续。督促辅导员经常和他们联系,掌握外出学生情况。毕业证书的发放进一步科学化,证书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将毕业证的错误率降至零点。

三、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爱心助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今年,学校高度重视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我们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捐助,争取到企业家邓勇、林仙官先生等爱心人士和香港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捐赠爱心助学金.万元。学校自选减免和部分减免名贫困生的学费.万元,发放勤工助学岗位酬金.万元,资助名贫困学生生活费万元,发放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人次,共计.万元。新生入学时,我们专门为贫困学生开辟“绿色通道”,为贫困学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其实际困难予以资助,真正将资助贫困生工作做好。

做好贫困生调查工作,摸清我校贫困生现状。今年,我们深入开展对贫困学生困难状况深入细致的调查、考核工作,建立贫困学生档案(电子档案和纸档案),内容包括贫困生基本情况和受资助后改善情况,做到资助工作目标明确,心中有数。经调查,我校名全日制在校学生中,特困生有多人,占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中.;贫困生达人,占学生总人数的.;特困、贫困生约占在校总人数的.。

公开、公正做好贫困助学基金的发放工作。对助学基金的发放,我们严格按学校制度办事,经过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确定等几个阶段,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放到最需要的贫困学生手中。

加大资助贫困生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资助工作的透明度。一方面通过学校报纸、电视、网络、专栏、简报、网站等新闻媒体和招生简章、新生入学须知以及利用会议向贫困生宣传国家、省和学校资助贫困生的政策、措施,让家长、学生、教职工对有关资助措施应知尽知。另一方面对每次评审受资助学生情况及评选过程进行公示,接受监督,保证评审资助工作公开、公正。

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理想教育、艰苦创业、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开展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大力推进助学贷款工作,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在资助贫困生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多方努力,学校争取到国家贫困助学贷款指标.万元,目前正在积极做好贷款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劳动教育课持之以恒,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本年度有个班次总计人次参加劳动教育课,其中不及格和因请假或旷课而未能完成课程的人次,及格率为.,整体情况良好。

总结经验,考虑到总体人数、男女比例、其他课程安排等各方面因素,灵活安排课表,合理布局岗位,为课程的稳定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注重工作方法,加大对上劳动课同学的思想教育力度。即先在各班级召开岗前会议,进行学习、强调,讲解了劳动课的必要性,加强同学们的组织纪律观念,使同学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课的重要意义。并在课后让同学们进行思想总结,写心得体会。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校风纠察,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

加强对学生助理的教育管理,增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表彰先进,提防落后。年月初,-年度“优秀指导老师”、“先进班集体”、“劳动标兵”评选工作结束,有个班级、位老师和名同学得到表彰。

透明工作,及时通报。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以广播的形式向全校通报前一周的上劳动课的成绩及校风纠察情况增加劳动课的透明度,并在宣传栏张贴,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和反馈意见,做到使我们的工作公开透明,以期把劳动课开展的尽善尽美。

五、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加强对学生会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搞好学生会的制度建设,加强教师与学生干部的勾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组织真正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活动。大学里的学习时间相对自由,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很多,如何有效的利用好这段时间,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很大的影响。在团委开展双休日活动及文艺活动的同时,我们积极组织、认真部署学生会干部发动全校的学生开展文体体活动,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等相继开始,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还激发了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锻炼了身体,为努力学习奠定了基础。

六、协调组织辅导员开展工作,辅导员工作落到实处

辅导员工作是学校和学生沟通的一条重要纽带,学工处通过协调好辅导员工作来优化学生管理工作。

深入宿舍了解学生情况,检查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并和学生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学生中的偶发事件,在招生人数猛增的情况下,逐步降低。

坚持学生工作处人员与辅导员的值班制度,对学生区、校园进行检查、巡逻,对发现的不良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及时纠正、制止,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其思想根源上消除不文明隐患。

辅导员劳动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

一、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和特点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也指出:要“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它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的性质、内涵及职业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

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反映,是社会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不同的社会分工水平决定不同的职业。一般而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职业谋求生活来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是说职业在人生中,一为生计,需要通过职业劳动获得生活资料;二为承担义务,即通过职业服务于他人而满足社会的需求;三是人在职业中可以张扬个性,满足兴趣的最大化,在职业劳动中产生幸福感和快乐。著名社会学家尾高邦雄曾指出:职业是社会与个人、整体与个体的连结点。通过这个点的动态相关,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这就是整体靠个体通过职业活动来实现,个体则通过职业活动对整体的存在和发展作出贡献。我国也有学者认为:职业是个人进入社会的物质生产或非物质生产过程后获得的一种社会地位,个人通过这一社会位置加人社会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由此可见,职业是一种社会存在,这一社会存在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可以说职业就是人们的一种活动方式。

把高校辅导员视为一种职业,是高校教师工作分工的必然,它使辅导员不仅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获得个体与整体的联系,并且通过这样的职业劳动,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把从事学生工作岗位作为一种职业加以确立。比如,美国有近百所大学设有培养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同时将学生事务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结果,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岗位被视作有竞争力的职业,有一大批专业人员不仅选择学生事务为职业且作为事业追求,学生事务管理队伍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综观我国高校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的辅导员队伍,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也把辅导员视为自己的职业而为之奋斗,他们之中的许多佼佼者,在学生辅导员岗位上作出了伟大的业绩,成为了高校学生辅导员的楷模。如新时期年轻的辅导员楷模——复旦大学的包涵老师,她用自己做辅导员的经历,践行“德育为先”,让人读懂了“怎样的德育才最动人”,如今已研究生毕业的她依然愉快地工作在学生辅导员的“辅导员”岗位上。

2、辅导员职业化的特点

职业与职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业化是职业发展过程中达到成熟程度的一种状态。一些社会学家认为职业化必须包括如下四个基本因素:一是必须有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或项目;二是在工作描述中,必须有某种表示这种职业的工作;三是必须有那些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自己的组织或专业行会,这些组织致力于发展、改善本专业或行业的理论和技艺;四是必须有一种明确的或被认可的职业伦理规范。我国学者也对职业化的内涵作了明确的表述,认为职业化包括职业化的技能、职业化的道德、职业化的态度、职业化的形象等内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也是辅导员职业发展过程中达到的一种成熟的状态。笔者认为,辅导员职业化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辅导员职业化必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辅导员是高校教师行业中的一个职业,因此,它有其自身的职业标准。首先,它通过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教书育人的职业目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是衡量辅导员职业工作好坏的标准。其次,辅导员还是一种规范化、制度化的职业。这个职业有其特有的专业要求,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这一工作,它有着自身的职业规范和制度,比如说辅导员要正学生的思想,必须先正自己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成为辅导员职业与其他职业区别开来的标志。

第二,辅导员具有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一种工作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职业,就是因为它具有普遍的存在价值,同时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职业发展前景。学校育人是否合格,思想政治标准是关键,这也是辅导员的最大职业前景。此外,辅导员职业还有自己的能力培养前景、岗位发展前景、职称职位提升前景、薪酬增加前景,等等,使辅导员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成就自己的职业期望。

第三,辅导员是从业者可终生追求的职业。辅导员职业的内容是专门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而服务的工作。这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职业追求,对人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我们知道,人才培养规格是动态的,这要求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创新,所以,辅导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可见,辅导员职业不仅是从业者某个阶段的职业,而且是可以一辈子从事、并有所获所成、能做精做好的职业。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遇到的障碍

1、辅导员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疲于应付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每200名大学生配备一名辅导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院校很难达到这个标准。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69198人,师生比为1:238,研究生专职辅导员2721人,师生比为1:374。由于工作负荷严重超大,致使辅导员工作很难深入细致地进行,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到位,或收不到效果。本来辅导员是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但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成了几乎事事都要关心的“保姆”。如一些任课老师上课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逃课、学生饭堂就餐秩序混乱等,竟然也要辅导员出面解决,致使辅导员疲于奔命。这种状态,不利于辅导员职业技能的提高,从而影响到职业化的进程。

2、辅导员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在高校普遍存在着对辅导员劳动不够尊重的现象。比如在编制方面,辅导员设置的门槛过高,但在薪酬方面,却又偏低,有些高校对配备学生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定薪制”,也就是通常讲的“一口价”,没有其他补贴、奖金,而且所定薪酬也比专业教师要低。虽然近一两年来,一方面是国家对辅导员的待遇提出了相应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更深刻的认识,各高校都相应提高了辅导员的收入。但在同等条件下,辅导员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普遍存在着一种轻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看不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对建设学生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够。对学生辅导员的存在,往往出现问题时被重视,平时被忽视;口头上重视,过后却忘记。一些领导甚至对辅导员有歧视倾向。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得不到正确的反映,势必从职业形象上影响其职业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