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范例6篇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范文1

形成性评价指“课堂中教师、学生及其同伴通过获取、阐释和使用学业陈果的证据改进教学后续步骤”的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不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通过整理250多项关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成果,1998年,PaulBlack和DylanWilliam最终发现,课堂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是所有教育性干预研究报告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报告显示,其对于表现不佳的影响特别强烈。形成性评价的本质是通过课堂内外的互动,找出学生当前的水平和目标的差距,给出反馈,帮助提高学生水平。在这种程度下,形成性评价是学习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具有互动性和动态性。国际研究界对形成性评价的普遍理解是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资源的互动为基础,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互动中得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具体信息,针对其学习困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形成性评价的动态在于它没有固定形式,但是有其工作模型。MargaretHeritage设计的“形成性评价环”形象的表明了形成性评价动态推进过程。MargaretHeritage将形成性评价分为十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处于互动动态。这些环节分别是学习进程、学习目标、成功标准、获取学习证据、解释证据、诊断差距、给予反馈、教学调整、搭建支架、缩小差距。开展形成性评价时,首先要确立目标,取得并解释学习证据,诊断学习者的水平与目标间的差距,互动并反馈,以此调整教和学,从而缩小差距,之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形成性评价。确定目标、获取学习证据、反馈和改进构成了形成性评价的整个过程。形成性评价针对的是具体内容,教师评价的内容应是学生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是综合了互动、反馈、纠错、调整以及其他手段。它没有固定形式,而是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反馈,帮学生纠错和调整。

2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从《基本要求》提出到实施,历经十年,但是通过调研,其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不准确,许多评价手段依然属于终结性评价,问题如下:第一,简单的将形成性评价理解为对学生平时表现做出的评价。比如平时举行定期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其实这不过是将其拆分成若干次阶段性的终结性评价而已,并没有涉及到对学生学习具体内容的反馈环节。第二,错将形成性评价简单等同于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里这提到了评价的形式,没有涉及到评价的内容,无反馈和改进,无效。第三,部分老师误以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但表扬和鼓励若不是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则不符合形成性评价的要求。第四,误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开展小组活动或课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等。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或者对参赛学生的水平进行测量,本质上没有“干预”,不能称为形成性评价。第六,部分老师把形成性评价看成是评价结果收集册。这种收集册是对学习结果的收集,并没有针对具体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干预学习。第七类问题是个别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课堂中的任务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比较接近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思想,但是一些教师未对学生表现提供具体的反馈并相应地对教学作出调整,则还是未能形成形成性评价。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的过程。

3讨论和结论

形成性评价范文2

一、什么是成长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亦叫做“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指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学生进行客观性的、综合性的评价,这样就对学生进行了多样化的评价,也呈现出了学生成长历程的重要方面。档案袋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不仅具有发展性、多元性、多样化和全面性,而且能够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目标变得更加突出和具体。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既打下知识基础,也打下策略方面的基础。

二、档案袋评价的实施过程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并与教学活动密切结合

1.档案袋评价内容的确定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明确评价的内容,即用档案袋去反映、评价和促进学生哪一方面的发展。而评价内容确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班级教学实际、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等。

2.学生作品及相关证据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并收集起来的。档案袋中所收集的具体项目,不是某一教学过程结束后,专门安排时间通过某种活动完成,而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自然生成,并根据需要收集起来。这样,教师们反映的费时、费力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3.教师要及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反馈。收集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发展才是档案袋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尽量和学生一起回顾他们的成长记录,发现其优势和不足,一方面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另一方面也促进自己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成长。

(二)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省

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学生自我评价与反省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教育行为中达到能具体落实的目标却有着一定的距离。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省能力很差,觉得无法培养;有的教师机械地要求学生对每份作品都进行自我评价,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成了学生的苦差事;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反省缺乏必要的指导,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评价,但评价什么、怎么评价,学生不是十分清楚。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就某一方面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而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要求学生对每份作品都进行评价,或者让全班学生在同一时间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

另外,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与要求、评价的主要指标和标准、反省的主要问题与方法,必要时教师还要提出一些反省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三)确定评分的标准及程序

档案袋评分与否以及如何评分,取决于它的使用目的。如果档案袋用于展示学生的最佳成果,那么,所收集的作品不用专门进行评分;如果档案袋用于形成性评价,就要对所收集的作品进行分项目的细致评分;如果档案袋用于终结性评价,就要根据评价内容的性质决定档案袋评价的具体方式。

要评分,就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是档案袋评分的关键。有了标准,评分者才能客观、公正地给单件作品或档案袋整体进行评价,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求,并依此为依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要制定评分标准,首先要明确用去评价和促进什么,然后再寻找与确定评价的维度和指标。评价标准要简明合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实际,将最为重要的几个指标人微言轻标准即可。如果标准过于细致、指标过多,学生就会抓不到重点,而且会增加评价的负担。

三、档案袋评价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一)优点

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以自己的喜好对档案袋进行设计,有兴趣去做,是自己喜欢的就能做得认真,比教师布置作业要求他去做更有效。

2.档案袋里可包罗万象:学生既能把自己好的作文放进去,又能在学习中把自己认为好的素材放进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除此家长、教师、学生三者的积极参与,也有助于家长与教师的沟通。

3.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以前学生只是把作文当成是完成任务,个别学生敷衍了事,学生对教师认真的评语甚至看都不看,教师劳而无功,学生也不对教师提出的建议进行改正。而作文教学档案评价袋让学生有更多自主能动性,学生是认真完成的,对教师的评价能认真对待。

4.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好的作文可以相互交流互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分享好的资源,探讨写作心得。

5.档案袋也是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档案袋记录着学生作文的进步,也记录着自己的成长的点点滴滴。

(二)不足

1.教学任务量可能会比以前大,但只要初步阶段指导得好,问题不会很大。

2.对于农村的个别家长可能不能很好地配合,这种情况要多注意,要多多鼓励。

3.档案袋评价可能会花时间多、牵涉的面广,有时候难以实施。

形成性评价范文3

关键词: 传统评价 形成性评价 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都把考试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这种评价体系,考查的是人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人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目前高等教育考试,过分注重总结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不仅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而且影响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传统评价模式的现状分析

1.1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制约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考试的基本任务是从测验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考试制度的国家,考试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仍偏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积累。因此,绝大多数课程考试的内容仍局限于课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和死记硬背的考点知识,使学生无法自由发挥和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束缚了人的思维和创造发展能力。高校的责任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更多考察的是学生短期的记忆力,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出现“考前狂背,考后全忘”的尴尬局面。

1.2现行考核评估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学生为考而学,是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课程现行的评估方式仍旧是以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进行的,且绝大部分课程的考试是以选择、填空、简答为基本题型,评估方式比较单一,考试题型比较单调。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上向具有针对这种评估方式的学习方法倾向,学生为了考试而把精力全部集中于只适合考试形式的理论知识上来,而忽视了现行考试形式无法检验的实践类知识的学习。学生在高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又必须把有限的时间投入这种简单重复的反复练习上,枯燥乏味,导致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会因为考试浪费大量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而忽视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出现眼高手低、难以胜任社会工作的现象,使学生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必要性存在怀疑,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1.3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现行的一考定乾坤的考核评估制度,期末考试每个学生少则要考三五门课程,多则要考将近十门课程,考试周期大约是两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种疲劳战术下的“成果”,根本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只能说明考生在最后一个月或半个月的努力程度,体现的是学生的“短期记忆”。记忆是必需的,但人类知识的积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能将学生一门课程成绩的评定全部押在期末,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种紧张的状态,不可能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反而使那些过度紧张的学生因害怕考试而精神崩溃,影响身心健康。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神经衰弱不得不休学、退学的现象与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和方法不能说没有关系。考试应从考查学生储备知识的能力转向考查学生搜集信息及创造性地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考试的效度与信度,才能使学生不再以无奈或厌恶的态度面对考试,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1.4课程考试的功利性太强,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够合理。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由于学校往往以考试成绩的高低评定学生的优劣,将成绩与就业、出国、推荐免试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等个人利益挂钩,大家对考试的目的产生了偏差。考不到高分难以评上奖学金,不能保研,每一分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使学生不得不权衡利弊,将主要精力放在应付考试上,误导了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人是有个性的,记忆力也有所差异,有的学生不得不铤而走险,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如考试舞弊、到老师家中送礼要求加分等,想方设法达到目的。这也是上上下下对考风考纪三令五申,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敢于以身试法,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大学课程考试以基础教育为主,考试内容陈旧、呆板,形式单一。考与不考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谁的背功好,谁有突击记忆的能力,谁就可以获得高分,就可以获得一切以成绩评定为主的殊荣。事实上,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是多面性的,不但应该有很好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顽强的毅力、信心、刻苦和献身精神,还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现在的课程考试只能考查学生的综合水平,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考查,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其实,中国人是十分能吃苦的,诸如“奥林匹克”等以基础知识为主的各种竞赛,常常是中国学生获胜,但至今还未在中国本土上出现一位诺贝尔获得者。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应试教育片面突出智育,不断强化考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情感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创新对国家、对民族的极端重要性,《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规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改革当前的考试模式,探索一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成为摆在高校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2.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斯克瑞文(M.Scriven)1967年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形成性评价。根据布卢姆(Bloom)的观点,教学评价大致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三种。诊断性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进行,目的是确保学生在学习开始时具有必要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征,为教师设计一种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学适应学生的特征和背景;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目的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是在一门课程结束或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Scriven提出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并把它与总结性评价作了区分,开启了该领域的研究先河。

2.1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有三种看法[1]:第一种认为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该观点强调心理学意义上的过程学习,认为形成性评价在引导师生关注、认识、把握和改进学习的微观过程中提高了认知水平。第二种观点强调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认为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出的评价。这种观点拓宽了评价领域。第三种观点关注学习效果,强调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即从历时性的角度,将一个相对较长的学习阶段划分为一系列短暂的阶段,把短暂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成形成性评价。很显然,三种观点从不同侧面强调形成性评价的关注点,在特定场合各有其道理。但总的来看,学习毕竟是一个整体,学习效果、情感与态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认知水平三者相互交错,贯穿于学习始终。如果认为形成性评价负责隐性的情感态度因素或认知能力的增长状况,而总结性评价负责检测外显的学习效果,则是机械地割裂了学习的整体性,自然削弱了评价的科学性。实际上,学习者的动机和他所采取的策略及学习效果是三位一体的,因此形成性评价要相应地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对三方面一并考虑。

2.2形成性评价的功能与目的大多基于与总结性评价的比较研究,即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为了推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师提供适时的教学反馈。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布卢姆(Bloom)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为了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所进行的评价。与布卢姆的看法类似,Sadler(1998)在定义形成性评价时也明确指出它是专门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反馈以提高和促进后续学习的一种评价模式。Black和William(1998)对1988至1998年间涵盖各个教育层次的160种教育期刊和专著上的250份相关研究报告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收益显著提高,同时还发现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学习稍弱的学生帮助更大。郭茜[2]等在论述形成性评价在普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时,认为形成性评价对教师来说可以增强教学互动,缩短信息沟通周期;对学生来说,则可以增强自信,帮助了解学习进展,确立努力方向和方法,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杨孝堂[3]在总结实施形成性评价其明确的目的性时,将其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有利于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指导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看出,国内外在形成性评价功能和目的的探讨上“为教学提供反馈”处于核心地位,主要是因为总结性评价相对形成性评价而言信息沟通周期过长而延误教学改进时机,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可以克服总结性评价在对教学情况掌握上的弊端,这一概念在国外几乎是无可争辩的。

2.3对于形成性评价的方式,Sadler提到了在形成性评价中混合使用多种标准这一原则性要求,但没有具体的评价方式。国内的相关研究也不多。开放教育中提倡根据小组讨论、学习档案和学生在面授课堂上的参与意愿等多种方式共同确定评价结果,但在实践中这些操作方式经常走样而使得某些步骤仅仅流于形式,效果不甚理想。另外,形成性评价过程可能还有教师工作量的承受能力问题,因此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问题就较为突出。总而言之,关于形成性评价方式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值得广泛借鉴的评价模式。

形成性评价是以当前最新的学习观和教育理念为基础的,采纳的是多种经国外学者实践验证的方法和手段,并强调科学的程序和设计,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形成性评价的多种手段在我国虽然处在实践研究阶段,但我们认为只要结合本学科、本学校的特点,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实践,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形成性评价范文4

形成性评价指“课堂中教师、学生及其同伴通过获取、阐释和使用学业陈果的证据改进教学后续步骤”的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不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通过整理250多项关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成果,1998年,PaulBlack和DylanWilliam最终发现,课堂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是所有教育性干预研究报告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报告显示,其对于表现不佳的影响特别强烈。形成性评价的本质是通过课堂内外的互动,找出学生当前的水平和目标的差距,给出反馈,帮助提高学生水平。在这种程度下,形成性评价是学习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具有互动性和动态性。国际研究界对形成性评价的普遍理解是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资源的互动为基础,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互动中得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具体信息,针对其学习困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形成性评价的动态在于它没有固定形式,但是有其工作模型。MargaretHeritage设计的“形成性评价环”形象的表明了形成性评价动态推进过程。MargaretHeritage将形成性评价分为十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处于互动动态。这些环节分别是学习进程、学习目标、成功标准、获取学习证据、解释证据、诊断差距、给予反馈、教学调整、搭建支架、缩小差距。开展形成性评价时,首先要确立目标,取得并解释学习证据,诊断学习者的水平与目标间的差距,互动并反馈,以此调整教和学,从而缩小差距,之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形成性评价。确定目标、获取学习证据、反馈和改进构成了形成性评价的整个过程。形成性评价针对的是具体内容,教师评价的内容应是学生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是综合了互动、反馈、纠错、调整以及其他手段。它没有固定形式,而是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反馈,帮学生纠错和调整。

2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从《基本要求》提出到实施,历经十年,但是通过调研,其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不准确,许多评价手段依然属于终结性评价,问题如下:第一,简单的将形成性评价理解为对学生平时表现做出的评价。比如平时举行定期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其实这不过是将其拆分成若干次阶段性的终结性评价而已,并没有涉及到对学生学习具体内容的反馈环节。第二,错将形成性评价简单等同于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里这提到了评价的形式,没有涉及到评价的内容,无反馈和改进,无效。第三,部分老师误以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但表扬和鼓励若不是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则不符合形成性评价的要求。第四,误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开展小组活动或课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等。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或者对参赛学生的水平进行测量,本质上没有“干预”,不能称为形成性评价。第六,部分老师把形成性评价看成是评价结果收集册。这种收集册是对学习结果的收集,并没有针对具体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干预学习。第七类问题是个别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课堂中的任务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比较接近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思想,但是一些教师未对学生表现提供具体的反馈并相应地对教学作出调整,则还是未能形成形成性评价。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的过程。

3讨论和结论

形成性评价范文5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实施

随着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形成性评价在高等教育中越发受到重视。国内关于高等教育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和医学专业,经管类专业的形成性评价研究较少。医学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兼具经管专业特点与医药背景特色,通过专业课的形成性评价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形成性评价在营销专业教学运用的新探索。

1专业课中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教育评价按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判断教育对象的基本情况,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专业课程开始阶段进行诊断性评价,考察了解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对本专业课的兴趣与认识程度、学习态度与方法等,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构建、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改进这些过程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2]。专业课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即任课教师采用多种考察方法,在每个阶段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通过师生互评,促进教学相长。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计划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它是一种事后评价,目的是对所编制出来的课程质量有一个“整体”的看法[3]。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重要特征是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自身与学习目标的差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从而完成学习目标。这个过程中的反馈是双向的,既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调整之后的反馈,也有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与教师调整的反馈。其中,前一部分的反馈在教学形成性评价中最为常见。总结性评价则是教师对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情况的整体评价,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在得到评价结果之后,教学过程已经结束,这种方式忽略了相应的反馈与调整。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非对立割裂,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会包含总结性评价,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评价效果。

2医药营销专业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2.1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

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培养的是复合型与应用型高级医药营销人才。该专业一方面具有管理学科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特征;另一方面也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和医学药学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市场营销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医药市场营销本身就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医药领域现实营销问题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医药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较多且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医学院校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一般比医学类专业规模小,其专业课程设置时长较短,一般为一学年以内,这一特点正符合形成性评价的多阶段多次性评价的要求,保证形成性评价结果的及时有效性。由于规模小,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以小班授课居多。小班授课提供更多的师生交流机会与渠道,有利于形成性评价的反馈。小班授课也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建立对教师的信任,提高形成性评价反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2开展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中,依然以总结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以结果为导向使得教师与学生更注重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这样既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总结性评价中,教师一般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判断。评价方法单一、缺乏时效性,教师的教学总结反馈滞后,加上缺乏来自学生层面教学效果与建议的反馈,都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方法改善。而且总结性评价中学生只关注阶段性的考试成绩,沿袭中学的学习模式,等待教师的知识传授与灌输,平时学习不主动,考试前突击复习,只是通过考试获得了一个成绩,无法形成对专业课程的深度理解与把握,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形成性评价将学生作为了解新知识和作为如何与已有概念整合的积极参与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其核心是对学习过程的反馈[4]。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表现进行记录与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考察,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开展形成性评价,学生不再是总结性评价中被动的被评价者,而是评价的参与者与评价主体。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能逐步意识到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了解其学习情况的有效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3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主要通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评价方式以及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中采用动态发展的评价内容来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由此提高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

3.1多元评价主体

与总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包括任课教师、学生和同行教师。任课教师是形成性评价的参与者,一方面是对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评价者,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程掌握与运用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还是形成性评价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和同行教师参与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都需要任课教师安排与协调。通过自评与互评,学生能在形成性评价中发现自己或者同学在专业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同行教师是教学中的专业人士,参与形成性评价能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与反馈。

3.2多样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参与主体的非单一性带来多种评价方式。对任课教师而言,按照教学目标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全面的评价结果。主要的评价方式包括:任课教师的课堂观察、座谈或者访谈、课后任务的完成考查、学生自评与互评、同行教师的观察、访谈等。评价既可以采用定量的评价量表也可以采用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可以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评价目标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与组合。此外,在一个学期(学年)中,任课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动态,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记录,档案袋法是形成性评价常用的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档案袋资料收集准则,教学过程中汇集学生的相关学习成果与相关资料,反映其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为不同阶段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佐证材料与评价依据。

3.3理论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以往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的理论课程授课多以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被动的接受知识与信息。开展形成性评价,理论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课程相关测试:阶段性的课程测试以任课教师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可以采用随堂测试、课后单独测试,或进行网络在线测试。随堂测试既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课后的单独测试可以采用常规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方式。网络测试的表现方式丰富,除常见的在线习题测试之外,学生可以上传视频或音频成果来完成专业课教师的检查要求。平时学习情况考查: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考查是对其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考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检查等方法记录并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其中课后作业的安排尽量避免统一答案的标准化作业,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标准答案为辅的作业。一方面避免相互抄袭的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扩展其专业视野。团队任务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评价由任课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两部分构成。主要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测。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理论授课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采用PBL教学、小组讨论、课程项目、问卷设计等方法,设置特定的专业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展示团队成果。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观察学生的表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团队的分工合作中。

3.4实践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自主授课的评价:自主授课通过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教师设定的授课内容完成备课,课程演示内容准备,课程讲授的工作。这种实践教学方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准备过程中强化团队合作精神,课程讲授的过程也提供了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自主授课的评价中,任课教师要对授课现场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记录,自主授课结束时也要对授课团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自主授课评价除教师评价部分之外还应包括学生互评部分。对于自主授课前的准备工作,小组成员的态度与工作情况教师无法全程跟踪,但学生的互相评价则可作为自主授课前期表现的评价依据。案例教学中的评析: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在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教师可以在授课章节中穿插小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也可以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章节案例讨论。任课教师引出案例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小组代表集中发言。案例评析过程中,学生对案例的解读能力、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是教师评价的重点。教师需要安排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记录。模拟实践的评测:模拟实践教学主要有角色模拟和软件模拟两种形式。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中的模拟谈判、模拟销售、模拟招聘都属于角色模拟。任课教师设置特定情境,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设立营销实验室的院校采用的模拟经营软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经营环境,团队成员组成模拟企业完成经营任务,根据经营成果系统会提供团队的评价成绩。在软件模拟实践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关注系统生成的评价结果,学生进行模拟经营时生成的各种文件、凭证以及互动往来记录都是评价的依据,记录并保存到档案袋中。

4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反馈

形成性教学反馈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以信息交流的方式来改变思想或行为,并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5]。作为形成性评价的组成部分,反馈是影响形成性评价的效果关键因素。反馈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学生目前学习水平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6]。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使得其反馈主体也是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的反馈以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为主,还包括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反馈以及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反馈。反馈的时间可以是即时反馈也可以是延迟反馈。反馈的方式由反馈主体与内容来确定。

4.1教师对学生的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可以是及时反馈,比如随堂测试和案例分析可以给予即时的评价意见反馈,也可以是延迟反馈,比如平时学习情况的考察和模拟经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记录,教师才能给出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个别反馈还是集体反馈,反馈的方式可以是书面反馈、口头反馈,还可以做示范性的反馈,比如角色模拟中教师的示范性反馈比口头反馈能让学生更好理解角色的恰当表现和解决问题方法。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反馈,首先要避免总结性评价以单一某个分数作为反馈内容的情况,教师要对学习目标、学生已经完成和未达到目标的部分及其改进之处进行描述性反馈,并提出有助于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建议。反馈的内容要具体同时具备积极性的特征,以此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也更有信心根据教师反馈的建议改进学习方法,缩小与学习目标的差距。

4.2学生对教师的反馈

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是形成性评价反馈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是延时性反馈,时间可以安排在学期初(新专业课开课初期),学期中和学期末。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等提出反馈,有利于专业课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反馈可以采用书面反馈或者座谈会的口头反馈形式,考虑到学生的顾虑,座谈会可以由同行教师主持,并将学生的反馈与同行教师的反馈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由此实现形成性评价的另外两个评价主体的反馈。

5结语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兼具营销管理类专业的综合性与医学教育背景下的专业特殊性,这样的特殊性有利于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开展能促进教学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需要明确由授课教师、学生和同行教师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中评价内容的适时调整与多种评价方式的使用,更重要的是由多元评价主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

参考文献:

[1]骆北刚.形成性评价:概念、原则、策略及案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32(4):44-47.

[2]冯翠典,高凌飚.从“形成性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考评”[J].教育学报,2010,6(4):49-54.

[3]王丽丽.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之关系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3):173-175.

[4]郑凯迪,雷康福,毛孙忠.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136-137.

[5]林杰,邢俊.美国大学形成性教学反馈的方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1):81-88.

形成性评价范文6

一、现行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不能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施评价的主要是任课教师,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则很少参与到其中。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该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出发点。评价应该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该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该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2.不能体现评价内容的综合性

现行初中英语教学与评价都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仍然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和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看重的是结果,不注重过程,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3.不能体现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教师依靠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而且,大都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成绩,虽然分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对学习刻苦的学生以高分数的形式进行奖励,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不能帮助大部分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既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又不能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所以,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评价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评价形式可以以测试为主加上观察记录、竞赛等其它形式,这样才能让形成性评价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合理使用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完善和发展

教育部最近颁发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我国中小学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即:改进现存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增加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形成性评价不是单单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要求我们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合理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还注重对教学过程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析判断,能够为教学双方提供及时、真实的诊断性信息,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对学生有利的评价手段,而又不至于使学生觉得有压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习中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及在学习进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都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无法通过定量方式测定的,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反映。因此,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而形成性评价又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评价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同时,评价又可以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利于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学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增强了合作与参与意识,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应当充分重视使用形成性评价,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要求。然而,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一味使用形成性评价工具,而忽视了终结性评价工具的诊断性作用。因为课程的基本目标不可能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局部阶段全部体现,需要以终结性评价来考查各单元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

此外,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不仅与《新课程标准》,更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尤其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等是逐步的,因此教师不可陷入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而更要注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成长发展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学习和主动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研究和创造出适合自己与学生实际的教学工具。总之,只要我们英语教师意识到英语学习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并且能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通过与大家进一步的探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就能寻找到一条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之路。

上一篇表现性评价

下一篇学习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