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市场调研范例6篇

进出口市场调研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1

关于调研问卷设计

设计调研问卷是调研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才能显示出对营销的真正理解。

还是看案例吧:因为百事可乐的成长,不断诉求“新一代的选择”,1982年可口可乐开始实施代号为“堪萨斯计划”的划时代营销行动。超过2000名调查员在十大城市调查顾客是否愿意接受一种全新的可乐。其问题包括:如果可口可乐增加一种新成份,使它喝起来更柔和,你愿意吗?如果可口可乐将与百事可乐口味相仿,你会感到不安吗?你想试一试新饮料吗?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顾客对新口味可口可乐表示不安,而且其中超过50%的人认为可以接受并适应新配方的可口可乐。在接下来的第一次口味测试中,品尝者对新可乐的满意度竟然超过了百事可乐,调查人员认为,新配方可乐至少可以将市场占有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即增加2亿美元的销售额。

面对这一重大抉择,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可口可乐又掏出400万美元进行了一次由13个城市的19.1万名消费者参加的口味大测试,在众多未标明品牌的饮料中,品尝者仍对新配方“感冒”,新可乐以61%比39%的压倒性大多数战胜旧可乐。

正是这次耗资巨大的口味测试,促使可口可乐下决心推陈出新,应对百事挑战。

1985年4月23日,行销了99年的可口可乐在纽约市林肯中心举行了盛大的新闻会,主题为“公司百年历史中最有意义的饮料营销新动向”。郭思达当众宣布,“最好的饮料----可口可乐,将要变得更好”:新可乐取代传统可乐上市。

共有700余位媒介记者出席了新闻会,通讯卫星还将现场图像传送到洛杉矶、亚特兰大和休斯顿等地。在24小时之内,81%的美国人知道了可口可乐改变配方的消息,这个比例甚至高于16年前阿波罗登月时的24小时内公众获悉率;据说更有70%以上的美国人在“新可乐”问世的几天内品尝了它,超过任何一种新产品面世时的尝试群体。

但对于可口可乐公司而言,一场营销噩梦恰恰是从4月23日上午的那个新闻会开端了。仅以电话热线的统计为例:在“新可乐”上市4小时之内,接到抗议更改可乐口味的电话650个;4月末,抗议电话的数量是每天上千个;到5月中旬,批评电话多达每天5000个;6月,这个数字上升为8000多个----相伴电话而来的,是数万封抗议信,大多数的美国人表达了同样的意见:可口可乐背叛了他们,“重写《宪法》合理吗?《圣经》呢?在我看来,改变可口可乐配方,其性质一样严重。

为此,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新开辟数十条免费热线,雇佣了更多的公关人员来处理这些抱怨与批评。

但是似乎任何劝说也无法阻止人们因可口可乐的改变而引发的震惊与愤怒,作为老对头的百事可乐,更是幸灾乐祸的宣布4月23日为公司假日,并称既然新可乐的口味更像百事了,那么可口可乐的消费者不如直接改喝百事算了。

大惑不解的可口可乐市场调查部门紧急出击,新的市场调查结果使他们发现,在5月30日前还有53%的顾客声称喜欢“新可乐”,可到了6月,一半以上的人说他们不喜欢了。到7月,只剩下30%的人说“新可乐”好话了。

在1985年6月底,“新可乐”的销量仍不见起色,愤怒的情绪却继续在美国蔓延,传媒还不停的煽风点火。焦头烂额的可口可乐决定恢复传统配方的生产,定名为Coca-CalaClassic(古典可口可乐),一场历时3年耗资巨大的事件以失败划上了句号。

认真分析这一历史上的营销趣闻,我们发现,可口可乐最初的市场调研是可口可乐最终失败的核心。为什么这样说呢?可口可乐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顾客喜欢你的产品和买你的产品不是一件事情。而且忽略了顾客为什么买你的产品,情感因素和文化渊源,很多人喜欢尝试新东西,未必就会成为新产品的长期稳定顾客。

海尔也是犯过如此的错误,和可口可乐的错误如出一辙。2000年前后,国产手机大规模上市,市场份额节节上升,很多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一绝对的朝阳行业,并且很快就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仿佛电视市场的格局在向国内企业招手,一个年市场容量达千亿的市场怎能没有国内企业的旗帜?

海尔有着一贯的品牌影响力,而且网络能力、执行能力一流,看到手机市场如此前景自然要高调入市。但是海尔毕竟是海尔,企业有着强大的政府背景和资源掌控,绝对不会做一般的产品,要做就要做国内第一,要在国内掀起一股旋风。于是海尔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要通过最科学的市场分析决定开发系列产品。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你希望手机有什么功能?你希望自己拥有第二部手机吗?如果你拥有第二部手机,你希望它是什么形状(笔形、名片盒型还是棒槌型)?带着这些问题,海尔在网络和人群中进行了大量走访和人群调查。调查的结果使海尔非常兴奋,竟然有95%以上群体希望自己有第二部手机,而且这里面又有超过一半的人群希望自己的第二部是笔形手机。

海尔认为自己找到了市场的蓝海,认为笔形手机将使中国手机市场改变格局,认为每个有手机都在在口袋里再放一部笔形手机。因为这都是市场调研的结果。所以经过精心筹备,海尔奔风5笔形手机全面上市,“奔风时代 风格一派”在当时大肆宣传,还是看当时的官方报道吧:

在日本,60%以上的消费者都拥有第二部手机。在国内,这种势头也在迅猛发展。在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首次联合组织的网上调查中,95%以上的消费者表示愿意拥有第二部手机,并希望拥有的第二部手机应该是笔形。种种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拥有一部更便携、更时尚、更炫耀的产品,而将现有的手机用于商务环境。海尔笔形手机,正抓住了市场的脉搏。柴永森认为,奔风笔形手机仅仅是国产手机超越洋品牌的开始,此后,国产手机还会“奔”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掀起中国手机发展的新一轮高潮。

如今4年过去了,海尔的奔风系列已经淹没在人群中,不再见往日颜色,甚至连水花都没有惊起。现在很多人都有第二部手机,不是笔形,也不是稀奇古怪型,类型的手机,时尚的装扮,双网概念深入人心。

呵呵,海尔也很可爱,你是否想拥有第二部手机?当然想要,第十部也想要,管它什么形状,当然能放在口袋里更好,哈哈。但是真正有了这款手机消费者未必真的去买,海尔用一个错误调查问卷换来了市场的大败退,使本来有些声色的手机(较早的防火墙手机)变的被动起来。

总结一下吧:市场调研不能先有成见,比如说希望开发液晶显示器,调查问卷肯定就有了倾向性,所谓“邻人疑斧”,怎分析都是企业想要得结果,这不叫市场调研,这叫通过调研自我安慰;

其次就是市场调研绝对不能有指向性,必须让大众人群自己填写心中的答案,比如你要想要的手机是什么形状这样就可以了,绝对不能给予答案,否则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客观的。当然如何避免被调查者交白卷是有很多学问的;

最后就是不要把顾客的对产品的当作购买欲望,因为顾客队产品的要求是无止境的,但是不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喜欢未必是想要,更不等于购买,因为还牵扯价格,以及终端和服务。

市场调研向哪里调研?

中国的市场基本都是一个套路,雇佣一批大学生或者长期从事调研的基础员工,拿着表格小礼物向人群征集结果。最近几年由于网络的发展,很多企业也采用网络征集的方式收集资料,用来指导营销和战略布局,这基本是中国营销调研的全部武器。

市场调研好不好?好!有没有必要?有!但是方法论更重要。比如一个空调产品上市,日本调研公司会派出上千名兼职调查人员去往各个小区,直接看室外机的品牌,然后得出占有率。甚至在每个大型垃圾场把包装袋进行分拣,然后汇总进行市场分析。可惜那是日本公司,没有一个中国的调研公司这样做,一是企业不可能拿出那样多资金。二是调研人员的素质往往不是特别高,会出现很多假的反馈单。使企业决策从错误的数据上开始,结果自然是错上加错。

市场调研最失败的是调研出的结果是胡说八道,比如“可口可乐是本夏季卖的最好的可乐”、“海尔的服务非常好”这样的答案。市场调研必须对市场有帮助,所以收集回来的必须有数字,有顾客最直接的意见反馈。

市场调研回来的资料应该是这样的:某产品在超市有3个堆头,每天有6个促销人员,每天销售额平均是6万左右,按照行业平均成本,再除去促销人员工资和进场费用,某产品在这个超市的利润是多少。这个产品在城市里进了多少家超市,以及小卖部,小卖部和超市价格分别是多少,同类产品的价格是多少,哪些产品的终端做的好,好在哪里……

虽然说了这样多,我还是不赞同小企业去做大量的市场调研的,为什么呢?因为真正能做好的市场调研都得几十万的代价,这些代价对于中小企业是不恰当的,因为还有更好的方法。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2

关键词 市场导向;出口能力;出口领导;出口绩效

一、引言

随着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以及众多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出口绩效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学者们围绕哪些因素会影响出口绩效(expoperformance,EP)进行了大量探索性研究,并提出在国内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方法并不必然能够复制到国际市场。因此,企业有必要发展出特定的战略,借以达到所期望的出口绩效水平。与此同时,出口市场导向(exportmarket orienta-tion,EMO)正逐步成为国际营销文献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流派,出口市场导向强调不断监测企业的顾客、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从而开发并提供出口市场中的顾客认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现有研究表明出口市场导向和出口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并有少量文献探讨了二者关系间可能存在的权变影响因素(如市场动荡、竞争强度和技术变革等)。然而,以往研究主要以发达国家背景下的出口企业为考察对象,限制了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

为此,本文结合我国现实,选择中小出口企业作为考察对象,探讨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出口市场导向及其绩效影响的相关议题,试图针对以下问题做出尝试性解答:第一,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市场导向与出口绩效的关联性如何?第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市场导向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市场导向与出口市场导向。市场导向(market orientation)被誉为现代营销学的基石,学者们普遍认同营销观念是市场导向的哲学基础,而市场导向则是营销观念的具体执行。Lafferty和Hult(2001)将市场导向的研究视角概括为五种类型:决策制定的观点、市场信息行为的观点、基于文化的观点、战略的观点、顾客导向的观点。其中,信息行为观和基于文化的观点被广泛认同和采用。

Cadoan和Diamantopoulos(1995)摒弃了市场导向不会随环境而变化的传统定式思维,他们提出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出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需要收集更多的有别于国内市场的信息,因此,简单地将市场导向这一术语推而广之地应用于国际市场并不适当。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CMogan(1999)等通过大样本实证研究,构建了出口市场导向的量表,包括四个维度:出口信息收集、出口信息传播、出口信息响应和协调机制,并证实了这一量表应用于跨文化(cross—cultural)研究的稳定性。

(二)出口市场导向的前因变量。前因变量试图回答市场导向的促成因素或障碍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企业的市场导向程度会高于另外一些组织?本文参照cadon和Dia—mantopoulos(2001)研究,将出口市场导向的前因变量主要归结为出口能力和出口领导两个方面。

1、出口能力与出口市场导向。出口能力(export compe.tence)包括出口经验和专长。以市场为导向的出口企业必须有效地收集、传播并响应出口市场信息,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而公司内部的经验和知识会影响所有这三个方面的活动。出口能力在中小企业利用关键信息资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出口企业对可得信息资源的熟悉度是影响企业信息收集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用于验证:

H1:出口能力与出口市场导向活动显著正相关。

2、出口领导与出口市场导向。出口领导(export leader-ship)主要包括管理者对出口的承诺和管理者对出口市场导向的强调。从事出口活动的管理者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有关出口业务利润和风险的态度和预期,企业对出口营销活动的涉人程度和承诺水平越高,这些预期就会越乐观。我们提出如下假设用于验证:

H2:出口领导与出口市场导向活动显著正相关。

(三)出口市场导向对出口绩效的影响。市场导向的企业有着卓越的市场信息收集和加工处理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预测市场需求和变化,并作出适当的行动反应,可以为顾客创造卓越价值,从而最终给企业带来卓越绩效。

从文献梳理来看,以往有关出口市场导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企业,而且仅有Cadogan(2002)等的研究同时考虑了出口市场导向的前因变量及其绩效影响。在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市场导向与出口绩效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问题。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用于验证:

H3:出口市场导向活动与出口绩效显著正相关。

基于以上分析,发展出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EC表示出口能力,EL表示出口领导,EMO表示出口市场导向,EP表示出口绩效。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与数据收集。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和调查问卷回收的可能性,本文采用便利抽样方式,集中在浙江省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共向276家制造类中小出口企业发出了问卷,并请求由企业的主要高管填答。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0.58%。经营规模在3000万以下的企业有93家,占86.61%,3000万至3亿元的有19家,占13.39%。1990年以后成立的企业占85%以上,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69%以上。93.7%的样本企业生产最终消费品,6.3%为工业用品。总体来看,样本企业的涵盖范围较广,涉及玩具、纺织、五金、服装加工、建筑装饰等,基本上能够反映出浙江省目前制造业中小出口企业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变量测量工具。各变量的测量均采用Likert七点评分尺度,要求问卷填写人根据企业的实际来判断各题项与企业客观情况的符合程度,其中出口绩效是根据企业过去两年来的绩效水平与同行中主要的企业相比较进行判断,“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出口市场导向量表主要是基于Jaworski和Kohli(1993)和Cadogan(1999)等的研究,经过双向翻译、结构化访谈和小样本预试后,最终采用的出口市场导向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出口信息收集、出口信息传播和出口信息响应,每个维度均含有三个测量题项。出口能力、出口领导的量表主要根据Cadogan(2001)等的研究调整而得,分别包括两个测量题项。出口绩效的量表主要根据Rose和Shoham(2002)的研究调整而得,共计包括三个测量题项,分别是:出口销售额、出口利润率和出口增长率。

(三)统计方法。首先采用SPSS13.0和LISREL8.7统计软件,对所涉及变量的测量工具进行信效度分析。然后利用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检验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

四、结果分析

(一)变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本文以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检验各变量测量工具的信度,结果如表所示。除出口领导的Alpha系数值略低于0,70以外,其余各因素的Alpha系数值均十分理想,这表示各变量的测量工具有较好的信度。在效度检验方面,由于本研究所使用问卷的测量题项全部来自于过去的文献,很多学者都曾使用这些量表测量相关变量,另外在最终确认问卷之前,本研究通过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并进行了预试,以修正问卷的部分提法、内容,因此问卷具有相当的内容效度。

(二)变量问的结构方程模式分析。本文在出口市场导向的测量模式上,以第一级各因素的测量题项得分的均值作为该因素的评分,再由第一级因素作为第二级变量的多重测量指标,即出口市场导向作为潜变量时,其观测变量分别为出口信息收集、出口信息传播和出口信息响应三个因素,这样可以有效地缩减测量指标的数目。运用结构方程建模(sEM)分析各变量间整体的相互影响关系,进一步验证前述假设。结构方程建模分析得到的路径系数输出结果如图2所示,潜变量以椭圆形来表示,观测变量则以矩形来表示。从模型的拟合指标来看,GFI指数达到了0.88,略低于0.9;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为2.30(小于3);CFI为0.93(大于0.90);RM—SEA为0.108,略高于0.10,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可接受水平,这说明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样本数据。因此,可以根据此理论模型来检验本文提出的各项研究假设,可以看到,三个研究假设均得到了较好的支持:H1一出口能力对出口市场导向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B=0.70,t=5.25);H2-出口领导对出口市场导向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B=0.47,t:4.30);H3-出口市场导向对出口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B=0.36,t=3.24)。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3

但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年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仅占我国外贸出口的2%,与我国外贸出口水平不相适应。自主创新能力弱、国际化导向差、出口经营方式粗放、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越来越制约着我国医药产品出口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20年医药尤其是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培植我国医药出口新的增长点,优化医药产品出口结构,提高医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

第一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发挥出口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加强医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和互认,建设适合医药产品特点的国际营销渠道,扩大我国医药产品出口。

第二条发展目标。在2010年之前,基本建立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医药产品研发体系,逐步提高医药产品出口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全面增长,争取医药产品出口年增长率保持12%。到2010年,力争医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230亿美元,创立20个医药自主品牌。2010年到2020年期间。医药产品出口年增长率争取达到16%。到2020年,医药产品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知名自主品牌达到100个,力争有5-10个重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建成15-20个年出口额达20亿美元以上的医药出口基地,50家年出口额在l亿美元以上的医药出口骨干企业,一批年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的重点医药企业,国际营销体系初步建成。

第三条工作原则。一是把长远规划与近期发展相结合。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制定医药产品出口中长期规划,结合不同医药产品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二是企业自主和政府支持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协调和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扩大医药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环境。三是把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巩固现有出口市场,采取针对性举措,力争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把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与鼓励发展国有、民营企业相结合,提高利用外资效率,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产品技术水平。

二、培育出口主体,优化产品结构

第四条建设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加强对医药出口基地的管理和指导,推动有关城市成立医药出口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医药出口发展条件。鼓励出口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适应国际市场的医药品种,优化布局,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结构调整,培育地区性的规模竞争优势,并发挥其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五条确定和培育重点企业。以国家医药出口基地为主体,确定一批分别具有技术研发优势或产业基础优势,以及市场营销优势的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加快国际化进程,谋求拓展全球市场。

第六条加快培育具有潜在优势的中药产品出口。选择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药品种进行重点开发推广。在建立完善种植养殖措施的基础上,鼓励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种植药材的出口。

第七条稳步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合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和非专利药的出口。借助跨国公司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时机,引进国外资金与先进技术,加强对化学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产品符合我国和进口国标准,努力创造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出口名牌。提倡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支持企业发展非专利药品出口。

第八条大力鼓励生物药的出口。加强对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菌和生物诊断试剂的开发与研究,努力发展具有优势的疫苗菌苗等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积极开展中草药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大规模工业化提取中草药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大力开发疫苗与诊断试剂。

第九条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与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大型医疗设备的出口。继续扩大一次性医疗器械出口。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拥有核心技术如超声聚焦刀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适当引进先进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技术。

三、提升技术水平,鼓励境外注册认证

第十条合理调配医药科技资源,加强与医药产品出口相关的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加强中医药国际化研究,选择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做好科技攻关。支持建立和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促进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风险基金进入医药研发领域。

第十一条加强医药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工作。推进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沟通和国际标准的调研,争取中医药国际标准主动权。加强国际标准的调研,加大科技投入,做好对(二垩英、多环芳烃等)外源性环境毒物的去除和控制及制皮方法的研究推广。

第十二条加强医药产品知识产权的研究与保护。要提高创新层次,促进基础性专利的产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和力度,支持在境外申请专利,逐步增加我国医药领域知识产权的数量。

第十三条加强医药产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鼓励有关机构有步骤地开展对中药毒性、毒理的研究,支持有关国际组织建立相关的咨询中心,加强对国际市场安全使用中药产品的指导,建立国际市场中药不良反应快速应对机制。

第十四条推动医药产品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工作。建立国际医药市场法规数据库,并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支持相关行业中介组织建立国际医药注册指导中心,力争2010年达到20家,覆盖主要出口地区。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和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医药产品出口企业的境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进口国要求的认证等给予支持。

四、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拓市场

第十五条加强对重点市场的开发工作。充分发挥驻外经商参处(室)优势,加强对国际市场医药产品需求的调研。继续巩固传统的亚洲市场,努力开发东欧、非洲、南美新兴市场,重点突破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第十六条促进国际营销渠道建设。加强对国外市场营销渠道的研究,大力发展医药电子商务,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营销方式。争取2010年之前。行业中介机构分别在医药产品出口重点市场建立10个医药产品销售指导中心,提供医药产品的市场需求、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深入研究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采购政策,力争一批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医药产品进入采购清单,大力扶持青蒿素等优势产品的出口。

第十七条加快实施医药产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医药企业以参股控股、并购、租赁、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鼓励医药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业务,享受国家“走出去”优惠政策。

第十八条充分发挥多双边机制和国际组织等多方面的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争取与部分重点国家在相关认证(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检测等方面达成互认协议。

第十九条建立政府合作机制。结合不同市场特点,与条件成熟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双边联(混)委会机制下成立医药工作组,推动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当地市场,优先推动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项下中医药领域合作。运用WTO的协调机制,协助发展中国家解决重点疾病防治的药物和器械供应。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医药企业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第二十条积极推进“以医带药”市场战略的实施。通过政府多双边渠道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提高各国对我国中医药的认知度。强化和规范对国外中医药留学人员的培养,利用援外资金支持在具备条件的发展中国家开展中医药合作办学、合作办医院,带动中药产品出口。

第二十一条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加强对易于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的监控,及时收集整理出口产品的有关信息,指导行业和企业进行必要的调整应对。要指导行业加强对国外产品的倾销、垄断、补贴的调查,按照WTO的规则建立我国医药产业的保障措施。

五、加大政策扶持,强化部门协调

第二十二条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商务部、科技部、财政部、卫生部、税务总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促进医药产品出口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医药产品出口发展规划与战略举措,协调解决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医药产品出口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在开展工作时要充分听取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意见,地方参照设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

第二十三条简化行政审批。适当调整医药产品进出口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出口服务与审批的快速通道。适时调整医药产品进出口海关编码,增列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重点产品的编码,为有关统计分析和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四条加强生态和濒危物种保护。配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战略,促进中药材以利用野生资源为主转向人工繁育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野生动植物繁育基地,努力研究中药濒危、珍稀物种的人工替代品种。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办理进出口手续提供必要的方便,逐步推进含野生动物成分中成药的标记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扶持医药产业。继续执行《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意见》([*]92号)中相关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对医药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利用现有高新技术产品技改贴息和研发资助等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医药企业予以资助。

第二十六条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进出口银行提高授信额度,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提供保险支持;帮助重点企业以抵押、质押和定金等多种担保方式获得出口信贷。

第二十七条继续鼓励外商投资医药领域。逐步放宽医药领域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并根据《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外商投资鼓励类目录中医药产品范围。

第二十八条鼓励组建医药经济联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研发、生产、物流、营销等环节的产业价值链;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重点品种或特色品种的供应链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发挥资源或区位优势,构建医药经济圈。

六、完善中介机构,加强信息服务

第二十九条加强现代物流、展览等服务。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医药产品国际会展服务和物流中心。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在国外联合建立地区性的产品分流中心,积极支持举办国际医药产品专业展览金,鼓励企业参加国际专业展览会。

第三十条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医药出口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支持行业组织在医药领域开展企业信用评级试点。企业的信用情况将作为享受鼓励政策的依据之一。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4

2007年经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改革会议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做好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深化重要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多双边经贸合作,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继续做好粮、棉等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工作

――粮食。粮食总量平衡工作的任务:一是继续稳定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拉开品种和地区差价,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机制和补贴机制,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政策。二是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既要引导粮食价格合理回升,又要防止粮价过度上涨,引发社会的不稳定。三是保证市场供应。要充分发挥国家临时存储粮食的调节作用,坚持常年、常时在粮食批发市场拍卖临时储存的小麦和稻谷,把握销售节奏。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粮食运输的组织和协调,做好产销区的衔接工作,防止出现地域性缺粮。协调粮食局指导各地组织好粮食供应。四是做好粮食进出口品种调剂工作。要认真研究粮食进出口贸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处理组织进口保证供应和保护国内农民利益的关系。

――棉花。一是加强信息引导和宣传,抓好新棉收购,要切实防止出现“卖棉难”和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二是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防止加工能力的盲目扩张。引导农民和加工企业做好排除异性纤维工作,提高棉花质量。三是综合运用储备和进出口手段,调控好棉花市场。收储部分国产棉花,引导市场棉价合理回升。要在不影响国产棉销售、保护棉农利益的前提下,组织好棉花进口。四是扶持发展国内棉花生产。

――食糖。2006~2007榨季全国食糖市场由上榨季的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本榨季食糖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食糖宏观调控,促进糖业健康发展,保持国内食糖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糖价过度下跌,保护糖农和制糖企业利益。一是将政府协议进口的糖转入储备,并适当收储部分国产糖。二是控制国营贸易进口节奏,避免进口糖冲击国内市场。三是严格限制糖精生产销售。四是加强市场管理,规范交易行为。

――化肥。一是做好化肥淡储工作。在维持总量800万吨不变的基础上,要对新年度淡储化肥的承储企业进行招标。同时要不断完善化肥淡储的制度,并及时检查淡储化肥承储企业的储备情况。二是推进化肥流通市场化改革。明确从事化肥经营必备的资格条件,建立化肥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化肥市场管理办法。争取在条件成熟时,形成《化肥经营管理办法》,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三是继续运用关税手段控制尿素出口,停止进口磷矿石,出口磷酸二铵的加工贸易。四是做好钾肥进口协调工作。

――石油。编制年度成品油专项用油分配计划;监测成品油进出口进度,协调成品油进出口中的问题。研究提出年度成品油供需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建议。根据国内外市场成品油价格、数量、品种变化提出相关措施建议。研究改进成品油进出口管理。专项调研扩大企业成品油出口自问题。

继续深化重要商品流通体制改革

――粮食。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引导粮食企业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营销能力,发展现代物流和统一配送。要鼓励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要推进粮食的装卸储运“四散化”变革,提高粮食运输效率,减少损耗,降低成本。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研究建立与市场价格挂钩的、能够在供大于求市场价格过低情况下保证农民收益的“黄箱”支持政策,防止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

――棉花。继续抓好供销社所属棉花经营企业的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办好区域性棉花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棉花市场体系;大力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促进棉花流通现代化,提高国产棉竞争力;鼓励棉纺企业、棉花加工企业和棉农合作社的联合,积极探索多种组织形式的棉花产业化发展路子。

――化肥。明确从事化肥经营必备的资格,建立化肥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化肥市场管理办法。争取在条件成熟时,形成《化肥经营管理办法》,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

继续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

为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结构调整,要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一是要加强对石油、钢铁、电解铝、稀土、焦炭、稀有金属等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状况和进出口的监测和研究。二是要继续运用调减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削减出口配额总量等手段,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三是要认真研究WTO规则,加强规则的运用,逐步创新调控手段,如建立战略资源性产品出口审核制度等。四是要加强出口企业的管理和协调。加强稀土、焦炭等重要商品出口企业的资格审核。加强出口企业的协调,提高行业集中度,避免我国出口企业恶性竞争,在我国出口占据国际贸易较大份额的产品上,争取更大的国际定价话语权。五是要抑制外资企业掌控重要资源性产品出口。在稀土、钨锌锡锑等稀有金属、焦炭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上,要控制对外资企业的出口配额发放数量。

做好外贸监测分析和政策协调工作

一是跟踪监测外贸进出口形势,做好月度外贸进出口分析工作。及时跟踪我国外贸进出口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外贸运行形势分析,做好月度外贸形势分析。二是努力做好重大政策协调工作。做好缓解贸易顺差扩大的相关政策落实、跟踪研究国货复进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出口加工区相关工作;参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制定工作。三是做好重要商品进出口总量计划工作。控制重要资源性产品、高能耗产品出口,组织好国内紧缺的能源、原材料等重要工业品进口。做好进出口总量平衡,把握好进口的时机、节奏,做好粮棉进出口、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国际经贸合作

一是继续做好自贸区谈判工作。妥善解决自贸区谈判中的难点。二是积极参与WTO谈判等有关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出对WTO农业规则的修改建议,为我国农业争取更大的支持空间。做好2008年WTO对华第2次贸易政策审议的准备工作。积极应对WTO贸易争端,参加汽车零部件的应诉工作,加强对我国产业影响的分析,提出谈判建议。三是加强与台、港、澳经贸合作。四是认真做好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工作。成立“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研究工作小组”,做好我委牵头负责的“国内产业竞争力分析”课题及相关课题研究。五是做好关税税则有关工作。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要求,提出调整年度关税税则和临时性关税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5

关键词:常州市翻译市场;翻译质量;从译人员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176-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50

1 . 引言

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作为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常州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形成农业机械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和轨道交通、新型涂料等六大部级特色产业基地,产品不仅在国内名列前茅,更是远销海外。2005年6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常州市出口加工区。随着市场国际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常州市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往来业务与日俱增。常州市迅猛的海外经济发展决定了翻译行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相比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发展,常州市可以说是比上不足,然而,对于盐城、徐州等一带发展较为缓慢的城市,常州市却是比下有余。所以,独特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常州翻译市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了解常州市翻译企业的现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翻译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常州市翻译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常州翻译市场存在问题的探索性解决可以为全国其他地方翻译市场的整顿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助于我国翻译市场的整体性发展。

对于我国翻译市场的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有多位学者提出了探讨和研究,如聂守祥(2003)、萧林(2006)等。然而,相比其他翻译领域的研究,国内学者对翻译市场的研究还是相对少很多,不仅如此,层次较低,而且并非专业学术的研究。并且,这些文章多数是针对全国翻译市场的情况,所提出的问题和结论都相对比较概括,并不适合地方特定区域(如常州市)的情况,对于地方翻译市场的整顿并没有太实际性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切合实际,从地方市场着手调研,了解地方翻译市场的现状,切实针对地方(常州市)翻译市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对象主要分为两类:常州市用人企业及常州市翻译企业。用人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及外贸企业等,翻译企业包括多家翻译公司及翻译中介机构等。另外,为了能够更深入真实地了解市场情况,本次研究也对一些翻译工作者采用了电话采访、实地走访等途径。本次所有参与调查的企业都是通过从常州市工商管理局提供的企业名录中随机抽取的,接受调查的用人企业有十五家,翻译企业有十家。本次问卷主要针对用人企业和专业翻译单位从译人员的学历层次、分工情况、翻译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为的是了解现有翻译行业中员工的现状,以及由此表现出的翻译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3 . 调查结果与分析

3 . 1 从译人员学历普遍偏低

通过对常州市用人企业和翻译企业的从译人员学历背景抽样调查,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5.3%,本科学历占52.5%,专科学历占42.2%。由此可见,常州市翻译市场上从译人员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和专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较少,无专科以下学历。

然而,在对企业的从译人员招聘学历偏好的调查中,我们发现,15.2%的用人企业和20.8%的翻译企业偏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7.3%的用人企业和78%的翻译企业偏向本科学历,7.5%的用人企业及1.2%的翻译企业偏向专科学历。

通过图1,我们不难发现,用人企业和翻译企业都偏向于高学历的从译人员,主要集中在硕士和本科学历。然而,在现有的译员中,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和本科学历上,研究生学历的翻译工作者比较稀少。

在进一步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造成现有从译人员学历较低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用人企业除了对学历有要求外,也非常看重译员的工作经验,现有的译员中大多是出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作经验长达三五年到十几年不等,熟练的工作经验弥补了他们学历低下的不足,不少从业人员起初都是专科学历,在数年的工作中通过自考等方式提升了自己的学历,取得本科学历;一些用人企业的专业意识并不强,认为只要招聘熟悉公司业务、英语较好的人员即可。由于用人企业本身对翻译资质方面并不熟悉,基本上只要求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他们的观点是英语好就一定会翻译,却不知道翻译需要专业的训练和技能的贮备。

3 . 2 口笔译者分工不明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对口译笔译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仅从事口译工作的人员只有5.3%,仅从事笔译工作的人员有12.8%,有高达81.9%的从译人员同时从事口译和笔译的工作。对这些翻译人员,我们对其从业资格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通过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ATTI)中口译考试获得口译从业资格证书的仅占4.8%,获得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的有16.7%,获得专业英语四八级证书的有36.5%,42%拥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与大量的口译从业人员数量相比,获得口译专业从业资格认证的人员并不多。众所周知,口译不仅需要大量的词汇、优秀的语法和扎实的语言学功底,更需要灵活的反应能力、流利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

在过去,常州市拥有的外资或者合资企业仅有数家,可以说数量非常少,伴随的国际贸易往来业务也是屈指可数,所以企业中的口译和笔译工作也相对不多,笔译和口译的工作被统称为“翻译”工作,这些翻译工作基本上都由知晓英语的助理或者秘书完成。然而,随着常州市经济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和国外的企业合作,贸易业务往来也是随之增加,同时,对翻译工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一份合同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两家企业的利益至关重要,一个细小的失误就有可能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

3 . 3 翻译质量有待提高

在企业对从译人员翻译质量的满意度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10.2%表示非常满意,17.8%表示满意,70.8%表示一般,甚至有1.2%表示不太满意。从数据可以看出,就企业方面,整个翻译市场中译者的整体工作水平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提升的空间。同时,我们对翻译企业就单位是否因为从译人员失误而遭受过投诉甚至造成损失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高达97.2%的企业表示曾经遭受过损失,仅2.8%的企业表示从未遭受过损失。

就此,我们对翻译工作者存在的缺陷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访问。通过走访多家企业管理人员,就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概括。从译人员工作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知识面不够广,理解能力较差,工作效率低下。多家企业同时提到了一个问题,很多翻译人员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却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多位翻译工作者也表示自己曾经在从事翻译工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力不从心”的时候,在进行翻译工作前,需要翻阅大量的专业材料,很多时候时间紧迫,这就造成了最后的翻译成果不甚令人满意。外语翻译总是和社会各行各业离不开,许多材料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例如法律文件、器械操作和使用说明等。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同时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能够在全面理解的大前提下进行融会贯通的翻译。

3.4 小语种译员稀缺

近年来,随着常州市经济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各企业纷纷把公司的业务从以英美国家为主拓展到西法意中东等其他国家,这就意味着整个市场中小语种的业务往来日益增加,对小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提升。95%的用人企业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小语种人才,而是通过外包或临时兼职的途径启用小语种翻译人员。而在翻译企业的调查中,54.3%的业务为英语,18.2%为日韩语,9.1%为德语,8.8%为法语,5.4%西班牙语,2.3%为阿拉伯语,1.9%为其他语种。调查显示,英语业务与小语种业务已经可以说是呈对半分的趋势了,然而调查却显示,在翻译企业中,有高达86%的从译人员为英语翻译,只有14%为其他语种翻译,其中并不排除“一员多译”的情况。在对翻译工作者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有些译员早年主攻英语翻译,在从业的过程中为了工作需要自学了其他小语种,获得了相关语种水平等级证书。同时这一部分译员也表示,小语种翻译需要耗费他们更多的时间,没有英语翻译工作效率高,呼吁市场能够有更多专业小语种译员。

4 . 解决方案初探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常州市翻译企业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

(1)企业应提高从译人员的招聘门槛,明确口笔译人员录用标准。对翻译人员的学历要求可以适当提高至本科和硕士学历,学历不高但工作经验丰富者可适当放宽要求。对翻译人员的资质审核应该更严格,不要仅满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如果必要,人事部可以在录用时给予相关的口笔译测评,针对不同的表现成绩分配不同的任务。由于口译人员要求相对要比笔译人员高一点,在口译人员的录用上应该提高录用标准,除了英语能力,还应该加强测试其口语水平、随机应变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等。

(2)用人企业应不断加强翻译人员的翻译素质。在录用翻译人员以后,企业应该同时对其从业道德和素质观念加强培养。专业性较强的企业应当适当开展定期培训,让翻译人员不断深入了解公司新产品、新发展动向,提高从译人员专业知识,更有利于专业翻译。

(3)高校应加强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就常州市翻译市场现有的翻译任务来看,翻译涉及的各种学科知识较为广泛,会外语或者外语好并不代表就会翻译。高校不仅应加强翻译理论的培养,更应该注重翻译实践的加强,这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翻译者必不可少的环节。另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小语种人才的培养,目前市场上英语翻译人员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相比之下,小语种翻译却没有一个规范的市场,高校应该引起对小语种教育教学的重视。

5 . 结论

总的来说,常州市翻译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很有可能也是其他地方翻译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对全国翻译市场的研究和调查可能并不能深入地方,解决地方市场的问题。随着大时代的发展,翻译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切实深入和加强地方翻译市场的问题探索和解决对整个社会市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本次研究由于条件有限,在数据的收集和整合上还并不完整,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对于地方翻译市场是一个初步性的探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陈走明、陈群.义务翻译市场的调查分析[J].时代经贸,2007(10):7-9.

聂守祥.中国翻译市场处于发育阶段[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7):10.

邵张F子、陈科芳.市场翻译需求和翻译质量调查――以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89-93.

萧林.中国翻译市场期待春天[J].经济视点,2006(17):19-20.

进出口市场调研范文6

本国货币的升值对进口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的影响是,汇率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本国货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论文百事通间接的影响是,本国货币汇率变化也会通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当进口价格发生变化时,根据需求价格规律,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必然随之调整。当需求弹性不同时,进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

具体来看,汇率变动对于设备进口行业里的每一个分支部门的影响是不同的:

1.对于国外设备具有极度需求刚性的企业不一定有益处

这类企业因汇率上升虽然可以得到进口价格方面的优惠,但是如果遇到海外厂家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趁机抬价的情况,本国汇率上升的变动并不会带来多大好处。比如,今年我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并没有改变进口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情况。由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大,且铁矿石需求刚性,近两年进口矿石价格的涨幅较快,近两年铁矿石价格上涨迅猛且目前的进口铁矿石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因此,在看到本国货币升值带来进口成本小幅下降的同时,更要看到企业对特定货物的刚性需求。高额的进口成本不一定会使本国某些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减弱了汇率变动带来的竞争优势。

2.对于国外设备具有需求弹性的企业会有益处

汇率变动改变了一般设备的进出口态势。提高本国货币汇率后,增加了相对低价进口的机会和需求,扩大了本国的市场容量。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国内市场的竞争。本国货币升值之后,国外产品竞争力将持续增加,其市场占有率将得到提升,而国内低端产品出口受阻后,必可能回流国内市场,导致市场价格下滑。

3.对于外贸流通公司的影响是正面的

专业从事进口业务的外贸流通公司,在国外设备相对降价的环境下,会在业务量增大的过程中获益。

4.对于设备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较小

设备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较稳定。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出口和进口直接挂钩,出口目的地较为明确,价格也较为稳定。虽然进口成本下降,但出口成本相对升高,赢亏可能相抵,因本国货币升值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我国,很多企业大多已习惯了我国的现行货币机制,对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还缺乏深度分析,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必然选择存在模糊认识;有的企业尽管已通过各种渠道及国家相关宏观调控政策预感到人民币有升值的倾向,但由于对人民币参照国际一揽子货币的实际操作技巧不熟悉,也没能抓住时机扬长避短,预期避险措施滞后。而且很多企业对于货币结算信心不足,感到操作的灵活性难以把握,这也是它们在人民币汇率调整后不能灵活应对的重要原因和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

总之,汇率机制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和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我们可积极探索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新措施,探索充分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方法,将各项应对措施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促进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

1、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新机制的发展变化,及时引导企业驱利避害。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给外经贸带来的影响,科学分析预测人民币汇率变化走势,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指导。积极引导企业正确分析人民币升值,国家放宽了外汇使用、需求、兑换包括携带进出境等方面的限额,使得市场更加能够反映供求关系。在外汇市场上要给予企业、金融机构以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些工具。

2、及时提供专业培训和相关金融信息。积极指导企业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并运用各种方式规避汇率风险。深入调研对外贸易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后亟需解决的问题,邀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对外经贸企业进行全面培训;及时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向企业介绍和推广规避汇率风险的成功案例,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3、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全面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企业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动性。积极引导企业合理进口国外生产原料,尽量冲抵对外贸易的市场风险。同时减轻对原材料的需求压力。引进原料与外销相结合,合理、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进口规模,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协调发展。

4、推动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享有关税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

5、全力引导企业利用合同价格,共同担当风险。

6、引导企业运用金融手段规避市场风险。比如采用多币种结算、押汇等方式转嫁汇率风险;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并可通过适当的美元贷款,来降低利息支出和汇差损失。

7、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次人民币升值后,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使国外客户在价格谈判中作出了让步。

8、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企业应苦练内功,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者单位:本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

中谋求快速可持续发展,是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国货币的升值对进口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的影响是,汇率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本国货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间接的影响是,本国货币汇率变化也会通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当进口价格发生变化时,根据需求价格规律,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必然随之调整。当需求弹性不同时,进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

具体来看,汇率变动对于设备进口行业里的每一个分支部门的影响是不同的:

1.对于国外设备具有极度需求刚性的企业不一定有益处

这类企业因汇率上升虽然可以得到进口价格方面的优惠,但是如果遇到海外厂家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趁机抬价的情况,本国汇率上升的变动并不会带来多大好处。比如,今年我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并没有改变进口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情况。由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大,且铁矿石需求刚性,近两年进口矿石价格的涨幅较快,近两年铁矿石价格上涨迅猛且目前的进口铁矿石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因此,在看到本国货币升值带来进口成本小幅下降的同时,更要看到企业对特定货物的刚性需求。高额的进口成本不一定会使本国某些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减弱了汇率变动带来的竞争优势。

2.对于国外设备具有需求弹性的企业会有益处

汇率变动改变了一般设备的进出口态势。提高本国货币汇率后,增加了相对低价进口的机会和需求,扩大了本国的市场容量。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国内市场的竞争。本国货币升值之后,国外产品竞争力将持续增加,其市场占有率将得到提升,而国内低端产品出口受阻后,必可能回流国内市场,导致市场价格下滑。

3.对于外贸流通公司的影响是正面的

专业从事进口业务的外贸流通公司,在国外设备相对降价的环境下,会在业务量增大的过程中获益。

4.对于设备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较小

设备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较稳定。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出口和进口直接挂钩,出口目的地较为明确,价格也较为稳定。虽然进口成本下降,但出口成本相对升高,赢亏可能相抵,因本国货币升值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我国,很多企业大多已习惯了我国的现行货币机制,对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还缺乏深度分析,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必然选择存在模糊认识;有的企业尽管已通过各种渠道及国家相关宏观调控政策预感到人民币有升值的倾向,但由于对人民币参照国际一揽子货币的实际操作技巧不熟悉,也没能抓住时机扬长避短,预期避险措施滞后。而且很多企业对于货币结算信心不足,感到操作的灵活性难以把握,这也是它们在人民币汇率调整后不能灵活应对的重要原因和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

总之,汇率机制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和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我们可积极探索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新措施,探索充分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方法,将各项应对措施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促进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

1、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新机制的发展变化,及时引导企业驱利避害。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给外经贸带来的影响,科学分析预测人民币汇率变化走势,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指导。积极引导企业正确分析人民币升值,国家放宽了外汇使用、需求、兑换包括携带进出境等方面的限额,使得市场更加能够反映供求关系。在外汇市场上要给予企业、金融机构以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些工具。

2、及时提供专业培训和相关金融信息。积极指导企业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并运用各种方式规避汇率风险。深入调研对外贸易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后亟需解决的问题,邀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对外经贸企业进行全面培训;及时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向企业介绍和推广规避汇率风险的成功案例,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新晨

3、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全面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企业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动性。积极引导企业合理进口国外生产原料,尽量冲抵对外贸易的市场风险。同时减轻对原材料的需求压力。引进原料与外销相结合,合理、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进口规模,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协调发展。

4、推动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享有关税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

5、全力引导企业利用合同价格,共同担当风险。

6、引导企业运用金融手段规避市场风险。比如采用多币种结算、押汇等方式转嫁汇率风险;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并可通过适当的美元贷款,来降低利息支出和汇差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