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范例

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贸易范文1

关键词:食品进出口贸易;食品安全;贸易壁垒;检验检疫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提升,在食品进出口贸易方面更为突出,但同时食品进出口贸易带来了诸如食品安全、贸易壁垒等问题,而在实践生活中,国际条约、区域性立法、国内立法的相关规定和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期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全面禁售俄罗斯进口肉制品事件,引发笔者深入思考,因此,笔者在此就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相关法律问题,列举现实食品贸易实例进行浅析论述。

一、食品安全与食品进出口贸易存在冲突关系

食品安全与食品进出口贸易在追求各自的价值取向上有不同侧重点。一方面,对于食品进出口贸易而言,实现利润最大化是食品进出口贸易一个重要的追求点,即以最小成本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达到最有效的利润化;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更多关注的是人的健康权﹑生命权。为了实现此目标,贸易国都在食品安全的立法体制和监管模式上做足了文章,有针对性地对进口食品安全设置了严格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及认证程序。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的冲突关系,必然会导致各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本国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而采取必要的贸易措施和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制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这种措施的实施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贸易壁垒,导致食品贸易的市场环境恶化,造成贸易国的经济损失,利益受到冲击。

二、WTO框架下有关食品进出口贸易的国际条约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WTO框架下《TBT协议》中有关食品进出口贸易的相关规定和《SPS协议》作以下分析阐述。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toTrade,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本国国民生命健康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免受侵害,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包装盒标签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技术性贸易措施,无论是在主观还是在客观上这些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施行都会对国际贸易带来一定的障碍[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消除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TBT协议》于1973年在东京回合谈判上问世。《TBT协议》的立法目的是消除不合理的技术壁垒措施对国际贸易的阻碍,因此,该协议的规定均是围绕着对成员国产品的包装、标记和标签等技术规范的制定作出限制,并通过要求成员国不得对一些重要条款作出保留的强制性规定来达到该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TBT协议》的适用范围并不包含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该协议于WTO乌拉圭谈判回合中问世,并与《TBT协议》在适用范围与具体内容两方面呈互补之态[2]。该协议主要对成员国关于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措施、检疫方法、检疫标准及制定等方面作出规制,具体包括:成员国所采取的检疫措施只能限于保护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的范围;检验检疫应以科学原理为根据(指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检疫措施要有透明度,各国应及时公开本国所制定的检验检疫标准等内容;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或差别待遇提供技术帮助等内容。

三、我国关于食品进出口贸易中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对食品进出口贸易中食品安全问题的法规规定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法》中。在进口环节规定,应当通过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的检验且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方可销售;在流通环节,规定食品经营者销售进口食品时要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并建立销售记录制度,以及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进口食品召回制度等。值得指出的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对于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规定是围绕着“溯源”这一核心思路制定的,即通过规定食品经营者的“进货查验、销售记录义务”对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食品能够追溯到源头,以确保食品安全。我国对食品进出口贸易中检验检疫制度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中[3]。对于进口食品,在进口环节、流通环节均作出依法进行检验检疫的规定,但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环节进行检验检疫的行政部门不同,进口环节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其制定的标准进行检验检疫,流通环节是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检验检疫,二者的检验检疫方法和参照标准不同,前者更多是以食品的“可食用性”方面为出发点进行标准制作、检验检疫,而后者则是从我国公民的“健康权”角度制定标准进行检验检疫,后者的要求更为严格。

四、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实务案例

(一)进口食品抽检不合格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A市某超市销售的进口自俄罗斯的某牌天然百花蜂蜜进行抽样检测,经检测该蜂蜜霉素含量不符合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嗜渗酵母计数项目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14963-2011的要求[4],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只有判定为不合格食品。经营者因在进口该批次蜂蜜时未完全履行进货查验义务被行政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处以罚款33万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经营者曾提出过陈述申辩,称该批进口蜂蜜在入境时已由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测过,为准予入境食品,并拿出该批次蜂蜜的入境检验检疫证明予以佐证,但被行政机关以入境检验检疫证明不能当作食品安全的护身符予以驳回。

(二)广州市盛世中华百货有限公司销售产品纠纷案

上诉人于2015年7月10日在被上诉人(广州市盛世中华百货有限公司)处购买了8瓶挪威鳕鱼鱼肝油,后将被上诉人诉至法院,并提出其购买的挪威鳕鱼鱼肝油为食品,瓶上标签无任何保健食品、药品等其他属性的产品标识。涉案食品中所添加的鳕鱼鱼肝油为药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食品中禁止添加任何药品,因此涉案食品为法定不合格食品,并提出民事赔偿。该案在庭审期间查明涉案食品挪威鳕鱼鱼肝油系被上诉人进口的挪威食品,在入境时已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结果为准予入境并出具卫生证书,但法院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鱼肝油相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297号)的规定,鱼肝油不属于普通食品,亦不属于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故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5]。因此,作出被上诉人退还上诉人购买涉案食品的货款并一次性赔偿上诉人10倍价格的额外赔偿金。

五、对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相关法律制度的修改建议

上述两个案例体现了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中,因国际条约与国内立法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导致一系列不利贸易人的法律后果,这也是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立法中,应当兼顾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食品安全有效保障,对这些法律问题深入思考并予以完善。从上述两则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实务案例中,可以发现两起案例有共同点,即涉案食品在进口时均为进口检验检疫合格食品,但均在国内流通后的又一次检验中被判定为不合格食品。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国进出口食品在进口、流通环节进行检验检疫时所参照的标准存在差异。进出口食品时进行检验检疫系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参照的标准也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所制定的;而进入流通环节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会另行对进口食品进行抽样检验,此时所依据的标准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所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于检验检疫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导致检验检疫结果差异,这必然会对食品进出口贸易造成影响。因此,统一我国进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标准尤为重要。最后,我国在享受身为WTO成员国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充分履行身为WTO成员国的义务,加强所缔约的国际条约、协议在我国适用方面的法律效力。落实好诸如对食品进出口时已进行进出口检验检疫后,进出口相对国施行免检的贸易协定。在兼顾食品安全的同时,尽可能地为食品进出口贸易开辟绿色通道,为食品进出口贸易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云.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05,(27):45-46.

[2]张忠民.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23.

[3]张敏.出口加工区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构建[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2.

[4]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第2期)[EB/OL].(2019-03-04)[2019-04-23].

进出口贸易范文2

本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数据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进口贸易和城镇化发展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而出口的数据和城镇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通过研究找出了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的协调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城镇化发展;格兰杰;主成分;影响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城镇化的发展也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就总体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我国人均收入已经步入中等水平,但是收入之间的差异性较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所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未来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城镇化,所以有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城镇化发展的重视,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出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数据采用的是我国近几十年来进出口贸易的数据以及该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数据,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的影响找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二、对外贸易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关于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研究的成果来看,在这些研究成果当中很少有涉及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影响的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了国际贸易和我国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影响,得出了谷物和非谷物类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所以该研究结果得出了我国要在保证相应的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来适当进口粮食的策略。有的学者对于工业化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从中得出了国际贸易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进出口贸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变,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进出口贸易的形式的不断变化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在市场经济机制下,进出口贸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如果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该环节对于出口产品的种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进出口的产品的种类要进行严格的限定,在出口产品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加高科技含量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其有力的推动者,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使得企业在地理位置上产生集聚效应。在基础的工业带动下当地的经济会呈现全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使得农业上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城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一般来讲,不同的产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会比较大,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效益一般要比农业的效益要高,在工业和服务业中服务业的效益要比工业的效益要高,这种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会使得资源和劳动力朝着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方向发展。通过研究很多数据表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另外,城市化的发展也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于城镇化发展和进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研究现状来看,直接涉及到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没有对进出口贸易对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在此背景下对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应用了主成分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二者的确切的关系。

三、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的程度是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当地政府管理水平和组织形式的一种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从之前的不到20%已经达到目前的接近60%。在这期间我国的出口的贸易总额也实现了巨大的增长。在我国城镇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变成城市,同时实现第二、三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的涌进城市,使得城市的规模以及城市的数量都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增长,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一切都在不断的转变着农村一切。城镇化是对于一个行政区域来讲,指的是城市人口占所有人口的总的百分比,在某种程度反映的是人口向城市发展和集聚的程度。所以国家的城镇化率和城市的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城镇的人口又对城市的第二、三产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在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中对外贸易以及服务业都占有相对比较大的比重,所以从上述推理来看城镇化率和城市的对外贸易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来看,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由于产业之间的边际效益的差别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放弃从事的农业投入到城市的对外贸易产业中来,在城市中很大一部分人员从事的是对外贸易的工作,并且对外贸易产业一般都集中在城镇中,这就促进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以城市的对外贸易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从二者关系的宏观角度来讲,进出口贸易在各个方面都会对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国家对于城镇的规划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性发展的资金都是由此而来,所以对外贸易从宏观角度来讲对于城镇化的贡献非常大,对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性的作用。

四、城镇化发展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分析

(一)变量和数据说明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是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影响,所以本文选择了如下的几个变量来分析二者存在的关系,包括近三十年的我国进口总额、我国的出口总额、我国的非农业就业率、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居民收入差异、以及非农业产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目标变量为城镇化率。所选择的数据为1970-2010年的所有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来获得的。

(二)模型设定

在我国城镇经济的组成中非农经济占到了城镇经济组成的绝大部分,这种非农业的经济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城镇经济的重要影响,由于城镇经济组成结构的重大转变使得越来越多农民的劳动形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大量的农民进入到城市中开始从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当中,这种劳动力的转移恰恰成为一个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指标,所以使得企业的城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能够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城镇化的研究过程中是经常用到的一个指标。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指的是二者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该指标反映了一个乡镇经济发展的活力。由于数据的值域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为了更好的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对于数据做一定的预处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假设如下:linUR=c+β1lnMt+β2linXt+β3linNAOt+β4linPGt+β5linNAEt+β6linIGt其中,UR指的是目标变量,M、X、NAO、PG、NAE、IG是解释变量。其余的为相应的系数以及误差项。

(三)回归分析

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来讲,可以通过差分处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平稳的变量,然后才能够将上述数据应用与所构建的模型。然后借助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对误差项进行分析。首要的就是检验各个解释变量是否是平稳的,通过对单位根进行检验来获取相应的一阶的平稳数据和二阶的平稳数据等。本文在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和我国城镇化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分析法。首先通过对我国出口贸易额和城镇化率的格兰特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城镇化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总额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出口贸易总额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却非常小。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城镇化率程度的提高会使得进出口贸易的总额下降。结合现实来考虑,城镇化率对于进出口贸易具有多个方面的消极的影响,通过本文数据的结果来看,其对于进口的影响是消极的。城镇化率的升高会使得当地的产业结构发生积极的改变,会使得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从事于第二三产业中,所以社会资本也会参与到这些产业当中,这会使得国内的二三产业实现快速的增长。根据我国进出口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口产业一般都是其他国家所生产的具有高科技含量与附加值的产品,在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十年中我国对于这些工业成品的进口占到了进口总额的80%以上,在这些环节中各种设备的进口占到了很大的一个比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制品生产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于国外产品的依赖性进而使得进口的额度减少了。接着对于出口总额对于我国城镇化率的影响的格兰杰因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出口总额是城镇化发展的原因,反之则不是。也就是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的增长,会起到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出口额的提升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为城市制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入到城市,因而实现了城镇的快速发展。反之城镇化率对于出口贸易的总额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四)主成分因子分析

在上述研究的解释变量当中,每个解释变量对于城镇化率影响的贡献是不一样的,为了得到各个解释变量的权重值本文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通过计算得到出口总额的第一主成分所占的比重为0.99,进口总额的第一主成分所占的比重同样为0.99,所以本文所选择的解释变量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了93%以上,所以利用上述解释变量来对目标变量进行解释的理由是充分的,进出口额的比重是最高的,所以为了简化也可以直接将上述两者直接作为整个模型的解释变量。

结论

为了使得城镇化率的提高,我国应该集中力量于出口贸易。通过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积极发展对外出口,大力发挥产业的集聚化效应,使得出口贸易的产业结构得到较好的调整,提升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资本、资源与人力的有效的配置,提高我国资本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作为政府要积极的引导对外贸易企业进行改革,为出口贸易产业制定积极的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的相关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先进,使得其促进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作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作为国家来讲,应该适当的提高出口退税的税率,为出口外贸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外部环境,增强对外贸易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在运作的过程中降低成本,使得企业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增强。

作者:汤梦琳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计财处

参考文献:

1.章元,万广华.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

2.朱惠茹.进出口贸易与物流发展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

3.吕延方,王冬,陈树文.进出口贸易对生产率、收入、环境的门限效应—基于1992-2010年我国省际人均GDP的非线性面板模型[J].经济学,2015(2)

4.赵强,杨丽华,陆士群.基于技术含量的进出口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5(2)

进出口贸易范文3

关键词: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应用创新;电子商务;产业链

1跨境电商的内涵及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跨境电商平台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跨境电商为消费者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不断丰富着消费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跨境电商自身的优势非常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无纸化。信息化时代下,无纸化交易成为可能,而跨境电商完全实现了无纸化交易,即交易的全过程都只需要电子信息,这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的便利;(2)全球化。跨境电商在交易的过程中,不再仅限于国内,而是可以全球化进行交易,消费者根据自身的喜好可以购买国际化产品,而这也正是全球化特征的具体体现;(3)无形化。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传输盛行,数字化传输过程中,是以数据、图像、声音为传输媒介,在全球网络范围内进行传输,而这些传输媒介主要是以数据代码形式存在的,打破了传统的传输模式和交易模式,因此具有无形化特征。

2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创新

2.1贸易方式实现创新

在国际贸易应用的过程中,国际市场中的商品和服务非常丰富,企业在市场中可以根据自身所需来选择适宜的商品和服务,企业市场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企业会更专注发展自身所擅长的商品,发挥出商品和服务的最大化优势。丰富的商品和服务,使大量虚拟企业凭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因此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地采购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为国际市场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跨境电商平台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使生产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分配更加均衡和合理,市场资源配置也更加优化和完善,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愈加明显。跨境电商平台从一定程度上完全实现了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在国际市场中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更加高效和准确,有效避免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贸易方式的创新对国际贸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2.2贸易一体化得以实现

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广阔的贸易市场交易平台,凭借网络平台,大量商品和服务信息可以进行及时的传递,在此过程中降低了信息的传递成本,企业根据自身所需可以在更多更大的市场挑选商品,市场实现了高度统一。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共享性及平等性,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不断促进着国际贸易交流与合作。跨境电商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扩大了国际贸易市场的范围。跨境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的市场,促进了商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的流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明显好转,市场贸易的一体化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国际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更加趋向优质化。

2.3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

在跨境电商平台下,市场营销方式得到了创新发展,地球村(世界村)逐步形成,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缩小了时空距离,地球犹如一个小村落。随着地球村的形成,贸易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随之加深,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企业的竞争对手也会越来越多。企业想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方式,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来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基于跨境电商平台,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网络营销方式成为创新营销方式的首选,通过网络市场营销,能够使消费者对企业商品和服务有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对于提升企业交易率及服务质量起着积极作用。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是进行精准营销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有效手段,通过收集客户的评价和反馈,对企业自身的服务不断进行优化,从而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

3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同样如此,电子商务在对国际贸易产生积极推动影响的同时,也产生着一些消极的影响。

3.1跨境电商电子支付体系有待完善

伴随着移动支付的不断发展,支付宝、微信、余额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国外的电子支付方式各有不同,而国际上通用的电子支付工具较少,因此会无形中增加支付和结汇环节的工作量,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2改变了政府的监管模式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网络化发展也愈加明显,而政府对于国际贸易的监管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子化应用到了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各环节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监管成效也更加明显。

3.3改变了经营者的管理模式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物流形式是单向的,物流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而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国际贸易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项物流形式,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买卖双方的管理模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3.4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不再只有大型企业、跨国企业和合资企业的参与,中小企业也可以参与其中,并成为经营主体,降低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门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通过互联网可以直接参与到贸易活动中,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向着国际贸易方向发展。

3.5贸易税收的流失

电子商务在促进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偷税漏税提供了便利。由于电子商务自身的虚拟性特点,相比较传统的国际贸易而言,企业商品的生产地、经营地、收入及税务主体不够清晰,对于税收证据的收集也更加困难,这无形中加大了税收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而贸易主体也伺机利用监管漏洞进行避税,监管部门很难高效地开展工作。另外,现阶段相应的监管政策不够完善,监管手段较为落后,这也是导致监管力度不足的重要原因,贸易税收的流失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3.6加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由于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发展较早,其相应的监管法规制度也更加健全和完善,发达国家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对电子商务贸易基础建设进行完善,以确保电子商务的健康和良性发展,其构建的贸易和技术壁垒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未来发展趋势

4.1规范国际贸易物流体系

从国家层面而言,应积极开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行动的相关计划,搭建物流大通道,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流产业向着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以不断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确保运输更加通畅和有序。对于跨境物流体系的建设要尽早规划,并同时筹划海外仓的建设。另外,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检验环节要尽可能简化,并强化管理上的创新,给予通关环节必要的支持。我国电商企业在建立海外仓的过程中,支持企业抱团建设海外仓,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建仓的成本,并不断加快跨境物流企业的建立。

4.2积极打造稳定供应链

企业应不断加强与国外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之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深入了解供应相关流程,找寻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的海外产品,并与之建立良好的供货渠道,为积极打造稳定供应链做足准备。

4.3加强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在加强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推动产业链智慧化升级发展,这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的被动环境,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应制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实现企业流程的自动化生产,加快产品全产业链体系的建设,由此推动产业链的发展,打造具有强竞争力的品牌。

4.4健全并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应积极健全并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同时加大对互联网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以确保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电子商务交易更安全、更可靠。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相应法规政策以外,还要给予一定的支持,能够积极提出完善意见。国家在完善电子商务法规制度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创新管理服务,始终遵循促发展、保权益、稳秩序三者并行,以避免由于措施的不当而错失发展机会。企业在发展中更要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现代化电子商务发展为基础,建立与之相符的管理机制。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贸易取代了传统的进出口贸易方式。电子商务通过将互联网国际贸易中所涉及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信息进行连接,实现了信息流通和多方远程交易,从而完全取代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准备、谈判、合同签订等流程。互联网国际贸易方式,从根本上简化了国际贸易的流程,避免了大量重复性工作,降低了工作的出错率,而贸易成本也因此减少。

4.5加强综合型人才培养,推动国际贸易模式转型发展

在推动国际贸易模式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跨境电商的发展更需要综合型的创新人才,因此要不断加强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为跨境电商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对人才的培养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高校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要以符合时展为根本发展方向,对教育模式不断进行创新;(2)企业要对现有人才进行全面的培训,积极引入创新型人才,不断拓宽人才成长渠道,提升人才的价值;(3)企业应积极完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

5结语

进出口贸易范文4

科学正确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和到期债务间具有的联系性,是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最为理想的一种手段。本文以进出口贸易公司为基础,论述了其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对策

财务预算主要指的是从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的角度出发进行的一种现金流量安排,同时,科学预计企业一段时间范围内的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及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保障。所以,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十分有必要。

一、进出口贸易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

科学合理地财务预算管理对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公司不能一直使用过去陈旧的管理方法,应贯彻落实先进高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在全局意识与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目标,加快推动公司在整体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财务预算管理在公司中应用,能够保证内部各部门与下属单位的目标高度符合公司的整体目标要求,投资者的目的和决策同公司管理行为协调统一,对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深化公司预算管理体制

财务预算管理的实行直接决定了对公司各运营环节的有效管控,是一种需要全员参与和涉及企业各环节阶段的管理。所以,为了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高效率,应配备一批综合性强的管理人才,认真负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评及分析总结工作,同时,公司内部制度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由于预算具有硬性、约束性特点,根据目标利润的预算情况,是一种事前控制手段,预算执行在事中控制中体现,预算考评、分析总结属于事后控制范畴。所以,要想提高已确立预算的安全可靠性,就必须提出各环节控制的规范标准,在该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开展预算考评工作。不难看出,实行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深化公司控制工作,加强预算执行对公司利润目标的落实。

(三)有助于促进体制改革

强化公司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促进体制深化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内部产权结构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涌现了大量分散的投资群体。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发展越来越多元化。投资人实际投资过程中,除了高度重视公司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外,还特别关注公司今后的市场发展前景等。为了满足投资人的多样化要求,公司应对财务预算进行有效控制与科学规划,具体涉及了利润预算、业务预算、资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

(四)有助于增强公司整体效益

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增强公司整体效益,合理地财务预算能够对公司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尽可能达到市场要求并始终处于市场最前沿,获取更高的效益。财务预算渗透于公司各个环节,是增强公司经济效益的有利途径。

(五)有助于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是预算工作的核心,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预算管理的最终效率。根据预算管理规定,财务人员必须强化财务管理的广度、深度、力度,其中,广度指的是广泛性,针对预算管理的综合性特点,财务人员应建立大财务观念,参加专业培训,丰富自身知识水平,从而成为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人,注重将财务管理与生产营销管理紧密联系;深度指的是精细化,预算执行及考核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精细化原则,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只有这样,预算管理的优势作用才会淋漓尽致发挥。

二、加强进出口贸易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财务预算管理将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作为重要依据,将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作为根本目的。由此可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了公司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焦点。

(一)构建公司全员参与的完善预算体系

首先,明确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理念。公司应准确定位财务预算的位置,构建相配套的责任制度,将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其次,设立由高层领导带头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负责预算的授权、审议、批准等环节工作,确保预算应有的严肃性,同时,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委员会成员由利润中心、成本中心、投资中心共同组成,财务部门在整个预算体系中负责沟通协调任务。最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涉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核等整体预算管理环节,为预算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制度依据。

(二)有效监督财务预算执行过程,构建清晰的奖惩制度

财务预算管理涉及了预算的决策、监督、调整,为了确保公司的生产经营各环节满足预算目标要求,公司应加强财务预算的调控,监督整个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构建基于预算控制的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有效处理预算工作过程中的漏洞问题。此外,公司还应构建一套完善的预算报告制度,内部各部门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财务预算实际执行信息,从而保证公司充分掌握预算运行状况,对于报告中涉及的核心事项,应深入调查预算执行全过程,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命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财政预算在预算调节方面具有很强的权威性,预算编制是从全体角度出发而制定的,因此,财务预算编制应突出科学性。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预算,那么有关部门应提交合理的书面文件,经过经营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严格审核批准,由领导层做出最终的决定。一套奖罚分明的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全员的行为,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全员的责任心,从而为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优质服务。

(三)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财务预算管理目标

财务预算管理是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公司整体财务行为加以约束与管理,从而实现节约公司成本、提高公司效益的目的,公司应基于内部发展战略制定相配套的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实际调查显示,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偏离了其发展战略的短期行为,尽管近期时间内可以提高公司的效益,但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在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时应严格将公司的发展战略作为核心依据,同时,公司还要从发展战略目标与战略导向的角度出发,明确有助于公司发展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总体而言,公司推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自身的经营状况、现代市场的需求以及发展战略,在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有序运行具有重要帮助。

(四)科学编制预算

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充分了解预算的执行情况,借鉴成功的编制经验,并对现代市场的发展动态予以深入调研和准确预测,分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出与投入在现代市场中的行情,最终进行合理的决策,提高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从而保证预算工作科学有效运行。只有预算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才能激发全员的工作热情并清楚获悉公司的综合目标。此外,用于财务预算的数据信息必须客观真实,财务预算一旦确认后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更改。公司内部各部门应科学预计财务预算的整体经济活动,并做好相应的测算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越来越活跃,公司间的竞争日益严峻。所以,公司要想在市场中长盛不衰,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优化配置和管理内部资源,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预算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有效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只要我们全面掌握了解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公司才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琳.探析企业管理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

[2]程小玲.论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J].当代经济,2016.

[3]王兰.浅谈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商论,2015(33).

[4]陈秀霞.浅谈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2013(36).

[5]李崑.浅谈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财政监督,2012(02).

进出口贸易范文5

关键词:农业经济;进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

1积极发展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推动特色农村发展。之所以一直强调要积极发展农业经济,主要是因为发展农业经济,有利于建设我国特色农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模式相较以前都有了很大进步,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提高。虽然整体发展情况良好,但也不乏一些问题与阻碍,所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多。在环境整体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想要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将农业经济朝着智能化、机械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如果一成不变的延用原有模式,注定会影响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1.2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农业经济,并且根据本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更好的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进行结合,使其二者协同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世界经济贸易来说,农业经济会成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才能紧随时展的脚步。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各主体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如今人们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想要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则必须要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许多个体部门都缺乏沟通和交流,并没有将有用的农业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共享和传递,由于缺乏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载体,使得信息出现了孤岛的情况,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之间想要进行沟通显得十分困难,这不利于农户第一时间掌握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农户的整体收入水平以及种植效率都会大幅降低。

2.2盲目照搬优秀发展方案。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农作物种植的需求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优秀发展模式,需要将因地制宜的理念充分贯彻到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但是,目前部分地区盲目照搬和引进其他优秀地区的发展模式,这就直接导致所引进的发展模式无法满足当地的实际发展需求,无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结构。

2.3严重缺乏发展资金。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大主体分别是劳动力和经济投入。目前部分地区在发展农业经济时严重缺乏资金支持,农民没有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工作热情。面对这样的问题,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作物的出口贸易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3农业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 农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受到我国国情影响,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变得更加突出。农业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必要的食品,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独特的特性,使得农业经济的地位显得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想要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必须要依靠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可以使得原有的进出口贸易方向发生改变,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可以形成一个全新的独立部门,该部门能够有效推动国际出口贸易的发展。

3.2 农业经济能够推动国际贸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食品,而食品的由来是用农作物制作而成,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于食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对于一些农业较为落后的国家来说,必须要依靠进口农产品来保证国家的发展平衡,而对于一些农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来说,则可以依靠出口贸易来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

进出口贸易范文6

 

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历来为理论界所重视。在众多对之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中,对金融发展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以Carlin和Mayer(2003)的观点为代表,两位学者从金融发展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入手,提出金融发展会影响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进而使出口企业商品科技含量产生变化。这一观点得到了IhianandZingales(1998)和Beck(2003)等人的认同,他们指出,虽然各个行业对金融发展的依赖程度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更加依赖于技术进步取得竞争优势的行业,其对金融发展的依赖显然要更重一些。Beck在同一年的另一份研究中,提取全球65个国家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信贷与制造业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佐证了金融发展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另一种观点是从比较优势的发挥上入手,通过证明一国出口比较优势对金融发展的依赖来表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Kletzer、Bandhan(1987)、Svaleryd、Vlachos(1987)等人,其中前者指出,比较优势对金融要素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而后者则在研究经合组织相关部门的情况后指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与地区,其出口商品结构层次更高,比较优势也更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经历了高速发展的30年。从目前的出口商品结构上来看,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在整个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和发达国家区别不大,机电产品已连续多年成为出口商品的主体。从最初的农业初级品的出口,到现在以制成品为主体的出口商品结构,金融业的发展在其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但在出口商品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中,我国金融,特别是汇率机制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下面将通过对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考察我国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   1我国金融发展现状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金融业长期处于规模小、效率低且相对封闭的状态,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领域,作为经济微观体的企业,对金融发展的感受比较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大,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奠定了新世纪金融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时至今日,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1.1金融规模扩大迅速   我国货币供应量自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1996~2010年,广义货币(M2)年均增长13.1%,狭义货币年均增长13.4%。中国新一届政府上台的2002年3月,全国广义货币(M2)与狭义货币均比上年增长近17%,现金(M0)净投放量增至1589亿元,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也创出新高,增长16.8%,达到1.92万亿元;到全球金融危机最高峰的2008年3月,这一组数据又进一步刷新,全年现金投入量3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市场货币流通量(M0)为3.4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67%,狭义货币(M1)为16.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1%,广义货币(M2)为47.86万元,比上年增长17.86%。2010年1月,我国金融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现金投放量为亿元,市场货币流通量(M0)为40758.58万亿元,狭义货币(M1)为229588.98万亿元,广义货币(M2)为649947.46万亿元,与1996年相比,金融规模已扩大多倍。   1.2金融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   在我国金融机构的组成中,银行业是绝对的主导,而银行业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并没有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得到健全。虽然这些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总量一直处于增长,且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机构一直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其多元化的方向,只是银行业的一种自然伸展,对金融市场中中小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我国金融行业的资金结构没有随着资金总量的扩大而更趋合理,由于制度以及人才储备方面的制约,金融制度的创新十分缓慢,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并没有实现突破,金融资产结构比10年前没有太大进步,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在衡量金融效率的几组指标中,衡量金融效率的货币政策效率、储贷转化率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我国金融行为都表现不佳。一是货币政策效率不高,缺少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信用与法制环境,且中介市场化未能建立,阻碍了倾向政策的有效传导。二是我国储蓄规模虽然增长十分迅速,但储贷转化率却长年处于50%的低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都稍显落后。三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国有企业占据了金融资源贷款的主体,却只能获得极低的效益,而更多具有更高效益的民营中小企业却难以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   1.3汇率弹性不够   央行数据显示,自2005年7月新一轮汇率改革至2008年7月初,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16%。在保持对美元的快速升值同时,对非美元的汇率却没有出现一致性,人民币兑日元以及人民币兑欧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汇率改革以来,央行更多只是关注美元区,忽略了欧元与日元,而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美元区与非美元区的比例为4.4:5.6,非美元区的欧洲、日本与东南亚等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超过我国对外贸易的一半。在中国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的背景下,美元与日元、欧元的汇率却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动,从而使真正决定出口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走平,形成了当前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差距。   2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现状   我国出口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摆脱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转而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从当前出口贸易情况来看,其商品结构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2.1出口产品结构逐年改变   1990年,全国出口总额621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435亿美元,所占比重70%左右,机电产品出口111亿美元,所占比重上升到18%;2000年,全国出口总额2492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996亿美元,所占比重下降为40%,机电产品出口1053亿美元,所占比重上升到42%;2010年,全国出口总额15779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4891亿美元,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到31%,机电产品出口9625亿美元,所占比重上升到61%,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47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p#分页标题#e#   2.2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低   我国出口商品在本世纪初虽然摆脱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以初级品为主的情况,但在出口商品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仍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工业附加值十分有限。一方面,在我国出口商品中,虽然机电类产品已超过出口总额的一半,达58%,但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如日本机电类商品出口占比重超过70%。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结构不理想,不仅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过低,而且在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只有不到一成的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属于中国企业,九成是跨国企业在中国设厂进行生产或委托中国企业生产的。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受制于人,实际上也正是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2009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机电产口出口都出现了超过2成的下降,显示出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的不利后果。   3我国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结构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   3.1汇率政策作用有限   我国汇率改革以来,一直紧盯美元汇率,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0%,但由于人民币兑日元、欧元等其他货币并没随之而动,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推动作用十分有限,汇率缺乏弹性的效果十分明显。   3.2贷款流向不佳   当前我国储蓄转贷中,获得贷款最多的是经济效益较低的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经济效益、边际效益高等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行业却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出现这种情况,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制度与结构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缺少创业投资业务的传统银行业,显然无法适应其需要,继而贷款十分困难。   3.3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推动力不足   金融创新的缓慢,金融效率的低下,使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等货币政策传导到出口行业的时间较慢,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太低,从而使一系列政策滞后,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推动力不足,无法第一时间作用在出口贸易领域。而随着进出口贸易的阶段性特点,使宏观调控的效率十分低下,造成长期以来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度过慢。   4发展金融,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   4.1提高金融效率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效率十分低下,与我国巨大的商品出口与金融市场不相符,要推动金融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就必须从提高储贷转换率、货币政策效率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水平等三个方面提高金融效率。一是要增加货币市场主体,完善货币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服务于经济各部门的完善的多元化高效率货币市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资本市场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有力渠道,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产权交易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金融市场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二是要完善人民币利率市场,发挥利率的市场杠杆作用,提高储贷转换率,为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与机电类企业等附加值高的出口商品提供信贷,推动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三是要改变当前的金融信贷体系,避免信贷资金的流向简单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作区分,使其流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贷环境。   4.2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金融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国际金融机构的的微观发展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与产品创新已成为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从一国经济的宏观发展来看,金融创新在改善其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我国金融机构要探索新型业务,如创业投资基金,可以为更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为我国高新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金融机构还应该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上进行创新,如代收付款项、代保管、进出口押汇等业务,大力拓展信息服务网络,为出口企业提供服务支持。   5结语   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是提升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经途径。金融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在金融危机影响还未走远,新一轮国际竞争即将来临之际,要通过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提升其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作用,不断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服务。

进出口贸易范文7

冶金产业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出口贸易产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缺口量较大,通过加大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力度,分析其特殊性,提高冶金出口贸易英语人才的素质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特殊性需求,从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优化课程配套设置和加快应用实践转化方面给出了优化英语教育培养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为提高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专业人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英语教育;冶金;出口贸易;素质培养

随着冶金工业与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冶金产业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中国逐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冶金输出产业国,随着冶金进出口贸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冶金出口贸易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在增大[1],本文研究冶金出口贸易英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关的英语人才培养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促进教育发展,改善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人才教学的质量方面给出具体的建议,并给出展望和探析,为促进我国的冶金和金属出口贸易提供人才基础。

1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和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进入的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的冶金产业的出口贸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GDP升值方面发挥中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的冶金出口面向的主要国家如印度、非洲和东欧很多国家,这些国家通常都是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在出口贸易中,对英语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的较高,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特别是对英语实践人才培养的滞后,导致在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人才的需求和缺口较大,专业人士的实践素质不能跟上国际需求,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人才素质在整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应用水平低、专业基础薄弱和英语词汇的应用通冶金出口贸易的相关实践问题还不能有效匹配[2]。在更好地促进冶金出口贸易的经济建设发展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归根到底是因为当前我国的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人才教育培养的体制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和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冶金出口贸易中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大量能走的出去的外贸人才,促进进出口贸易中的项目合作和生成。通过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人才的培养,从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出发,促进专业人才的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冶金出口贸易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当前,我国的冶金产业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期,对英语人才的要求门槛较高,对冶金学专业英语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当前对冶金出口贸易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数量模式向质量模式的转变,从学历培养向素质培养模式的转变。二是当前我国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拔尖人才比较匮乏,自给率底,人才培养模式还建立在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随着高校的扩招,对相关专业的英语人才培养的力度有所减弱,导致不能适应当前冶金出口贸易中人才培养和人才应用中的需求。在当下的产业结构下,从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考评体系,分层教育思路等方面都不能有效满足现实的英语人才的需求,需要从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学和评价体系的优化措施和思考方面下功夫,促进英语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3]。三是当前我国的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教育培养的师资力量队伍和课程的培养设置方面还比较滞后,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冶金出口贸易对英语人才的能力素质的需求,当前英语教育中的单词和词汇的应用角度还比较单一,而且涉及的面比较狭窄,导致学习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制约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

2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改革举措探析

针对上述分析的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进行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教学改革,从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优化课程配套设置和加快应用实践转化方面给出了优化英语教育培养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具体的见解分析描述如下:一是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统一,至上而下,从整个教育体制改革和学校对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出发,提高对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力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冶金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建设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随着该产业对英语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强和扩展,我国的教育部门和相关的院校要随着而动,加大对英语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力度,从加大师资力量和教学配套设施的投入下着手努力,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力量。本文提出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组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冶金出口贸易中遇到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讨,比如组建英语沙龙、英语角等文化娱乐设施,进行分工写作、团队合作,各个专业人才集结,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和学习,提高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实践和应用能力[4]。二是优化课程配套设置。通过对冶金专业学习时间过程中的课程单一问题进行优化课程配套设置,对之进一步细化和改革,有所侧重,严格把关,通过各个专业课程的课程实习,帮组学生完成由课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转化,理论教育彰显针对性,实习内容彰显实效性,提高素质培养水平。三是加快应用实践转化。在冶金出口贸易的英语教学培养中,需要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和培养,进行能力和应用实践素质的转化,通过模拟冶金出口贸易的应用场景,进行英语知识和对话水平的实习和融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充分挑战和征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社会场景的适应,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的时间中,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

3结语

本文根据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特殊性需求,从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优化课程配套设置和加快应用实践转化方面给出了优化英语教育培养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为提高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专业人才建设提供改革性意见和措施。

作者:黄雪芳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参考文献

[1]俞燕.以就业为导向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1.

进出口贸易范文8

 

目前,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特点,伴随世界经济服务化的飞速发展,服务贸易对一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地位也日益抬升。由于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推动技术进步①和经济增长[1]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各国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近年来服务贸易也飞速发展,不仅在服务贸易总量上逐年增加(图1),其服务贸易总额占全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图2)。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制造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以此提高制造业效率和附加值。要实现上述目标,服务贸易的引入是有效途径之一,服务贸易进口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其所内含的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深化专业分工提升产业竞争力[2-3]。   1文献回顾   服务贸易的快速崛起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日益显著的地位与作用,使之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所谓服务是一种被其它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资源[4],主要包括设计、研发、信息咨询、财务、法律、金融、质量控制、运维、后勤、营销和广告等活动。从本质上讲,服务贸易根源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因此,较早时期学者开展了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Robinson在不考虑贸易模式差异的条件下,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所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之后,有学者针对不同部门(行业)的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多数研究集中于金融、电信和医疗卫生等服务部门),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服务业部门的开放或者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5]。由于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制造业为服务对象的,因此,此后学者开始较多的关注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关系研究[6]。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获得较快发展,但相对北美(以美国、英国为首)和西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而言,我国服务业发展还是较为落后,在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进行转变的过程中,为弥补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而造成高级要素投入的缺乏,选择从国外进口较先进的服务就显得非常必要,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进口对一国制造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①服务贸易进口的R&D溢出对服务进口国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效应[7];②服务业FDI能够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高①;③服务贸易进口能让一国服务业深化专业分工进而推动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②;④服务贸易进口能与当地生产要素产生互动,产生“环境适应性”,进而提高当地制造业生产效率[8];⑤服务贸易进口促进进口国的服务部门发展,从而降低了投入到制造业的中间服务的成本[9],进而促进了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⑥制造企业将其相对无效率的服务环节外包,专注于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将会带来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10]。与众多学者热衷于服务贸易与制造业生产效率关系研究不同,只有少数学者关注服务贸易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的研究。Hoekman研究认为在开放条件下,服务业将是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决定因素,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产品出口竞争力③。国内学者顾乃华等通过实证认为,在中国东部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的作用最充分,金融保险业最能发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功能[11]。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生产率间关系,但关于服务贸易进口对一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很少。虽然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与其生产效率有一定内在联系,但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不完全等同于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除生产效率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行业标准[12]。因此,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在理论分析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2001—2008年的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相关数据进行考察,尝试从服务贸易进口视角分析如下问题:①总体上,服务贸易进口是否促进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②不同服务部门的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性;③不同部门的制造行业出口竞争力   的提升对服务贸易进口的依赖度是否有所不同。通过上述问题的解答,提炼出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对策。希望能对中国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及中国制造业发展规划提供经验支持。   2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机理   2.1服务外包提高制造企业生产率   随着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贸易进口的增加,进口国制造企业可以把非核心服务业务外包给更多专业的承包商,关注核心业务(制造业务),扩大其生产规模从而整体上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具体而言,服务外包通过以下4种途径对制造业生产率产生影响[13]:①静态效率;②重组效应;③外部学习性;④多样性。   2.2服务贸易进口的R&D溢出对进口国的制造业   生产率具有正向效应服务市场开放是技术扩散的最重要途径,不仅为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还降低了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成本,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尤为重要。服务市场开放引起的技术转移和扩散效应能够促进包括开放的服务部门在内的所有经济部门的生产率。服务贸易进口对进口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机理,除了有与货物进口相类似的R&D溢出机制外[7],由于服务贸易本身的特点,还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4]:①深化生产者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使下游制造业使用的中间投入品在品种上增加,在品质上提高,并获取规模效应,进而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②一旦所进口的服务与当地生产要素产生“融合”后,进口服务更具有“当地化”与“适宜性”,因此更易促进当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③产生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联动效应,从而提升下游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④深化专业化分工,对于异质性产品的生产控制和协调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最终促进各种异质性最终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5]。#p#分页标题#e#   2.3服务贸易进口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促进进口国制造业优化升级   生产性服务实质上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传送带,如果把这两大资本投入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它们将会提高劳动与资本的效率,且改进商品的质量,促进制造业的优化升级[16]。刘志彪也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制造业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攀升,关键在于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尤其是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而获得的高级生产者服务,因为它们拥有各种产品研发服务具有增强产品差异化和区分竞争对手的作用,从而强化企业的商品定价能力和调控市场能力[17]。   2.4服务贸易进口促进进口国的服务部门发展,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服务贸易进口有利于一国的服务部门的发展,而服务尤其是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对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①从专业化角度看,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节省工作转移时间,降低劳动的复杂性。因此,制造企业将一些原来由企业自己管理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或外包给企业外部更专业化的服务组织,而它们因为经验丰富且存在外部竞争,收取相对制造企业自己做某项服务业务的成本更低的费用;②从交易费用经济学角度看,伴随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加强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制造企业之间交换的商品数量和规模将会不断增加,也会引起各种交易成本的上升,它将冲抵一部分由劳动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因此,需要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服务以帮助制造企业降低交易成本[18]。   3研究指标及其数据   3.1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由于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行业出口竞争力,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用于衡量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如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劳动力投入、资本积累、外资引入、产业集聚、产业内贸易和规模经济等。但一般而言,行业出口贸易额与行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存在较为紧密联系,如行业出口竞争力较强,那么其出口额将会上升,反之变然。因此,本文将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额(ZZYCK)作为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有效替代变量[14]。行业分类分别为信息产业(XX)、医药卫生(YY)、交通运输(JT)、汽车工业(QC)、能源工业(NY)、纺织工业(FZ)、石油化工(SY)、冶金行业(YJ)、机械行业(JX)、轻工行业(QG)、建材行业(JC)等11个制造部门。上述制造业出口总额及各部门出口额的数据均由国研网的重点行业货物出口额数据计算得到,单位为亿美元(图3)。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出口额具有以下特点:①总体而言,所选取的11个行业出口额逐年上升;②从不同制造部门角度看,在11个行业中,机械工业、信息产业和轻工行业出口增长速度最快,而其它行业虽有增长的趋势,但增长幅度相对较小。   3.2服务贸易进口   服务贸易进口用服务贸易进口额(FWJK)替代,其中它又可分成运输(YS)、旅游(LY)、通讯(TX)、建筑(JZ)、保险(BX)、金融(JL)、计算机信息(JSJ)、专利(ZL)、咨询(ZX)、广告宣传(GG)和电影音像(DY)等11项不同的服务部门。其中旅游(LY)和电影音像(DY)两项属于消费性服务,其余9项属于生产性服务。上述服务贸易进口额及各部门服务贸易进口额的数据均由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获取,单位为亿美元(图4)。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总体上看,服务贸易进口贸易具有加速化趋势,进口额逐年增加;②分类看,服务贸易进口发展具有非均衡化趋势。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主要集中于运输和旅游两个方面,两者相加约占问题的近60%—70%,而其他的服务贸易进口占的比重较小。   4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   本部分内容旨在通过总体与分部门层面分别分析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是否促进了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研究方法为多元回归分析法。为了更为客观地反映现实经济中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关系,在分析中加入制造业资产规模和劳动力规模两个控制变量。   4.1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关系的总体分析   LogZZYCKt=C+β1×logFWJKt+β2×logCapt+β3×logComt+εt(1)式中:Capt和Comt是两个分别代表第T年我国制造业资产规模和劳动力规模的控制变量,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行业间所投入的资产不同,将造成不同行业间的资金实力存在差异,会影响到行业制成品的技术水平、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另外,不同的劳动力投入也会通过影响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而影响到行业产品出口竞争力。本文分别用“行业累计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作为上述两控制变量的有效替代变量,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8年)。从表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总体上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服务贸易进口额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提升0.625%,而且,这种效应比资产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都要大(制造业资产规模每扩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0.431%;制造业劳动力规模扩大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只能提升0.202%)。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过程中,劳动力数量对制造业效率和效益的影响作用会越来越小,而资本投入增加导致的资产规模扩张和具有技术溢出效应的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的影响较大。虽然总体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过不同服务部门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之间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呢,如果有,是否存在着差异呢,因此,接下来本文按不同服务部门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4.2不同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关系的分析 #p#分页标题#e#   LogZZYCKt=C+β1×logYSt+β2×logLYt+β3×logTXt+β4×logJZt+β5×logBXt+β6×logJLt+β7×logJSJt+β8×logZLt+β9×logZXt+β10×logGGt+β11×logDYt+β12×logCapt+β13×logComt+εt(2)从表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差别很大。其中,YS、LY、TX、JZ、BX、JL、JSJ、ZX、GG和DY等10个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力。且在这些服务部门里,计算机信息、广告宣传、咨询和金融的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较大,具体而言,计算机信息(广告宣传、咨询和金融)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提升0.732%(0.623%、0.547%和0.521%);而电影音像和旅游部门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较小,电影音像和旅游贸易进口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只提升0.001%和0.031%。由于计算机信息是内含高新技术的服务产品,而广告宣传、咨询服务(金融服务)进口会通过高效影响产品营销渠道(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从而增加出口,而电影音像和旅游之所以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不大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主要属于消费性服务,而非生产性服务。此外,专利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负面影响,我国从国外每进口1%的专利,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下降0.326%,这表明从国外进口专利使得制造业对其产生技术依赖,不利于我国制造业开展技术自主创新,从而降低了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而影响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按不同服务部门进行回归后,我国制造业的资本规模和劳动力规模仍然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有正面的影响,只是相对整体而言,影响程度比较小,分别为0.310%和0.101%。   4.3服务贸易进口与不同部门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关系的分析   把我国制造业分成XX、YY、JT、QC、NY、FZ、SY、YJ、JX、QG、JC等11个部门,运用式(3)进行回归,分析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不同部门的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影响(表3、表4)。LogBMCKt=C+β1×logYSt+β2×logLYt+β3×logTXt+β4×logJZt+β5×logBXt+β6×logJLt+β7×logJSJt+β8×logZLt+β9×logZXt+β10×logGGt+β11×logDYt+β12×logCapt+β13×logComt+εt(3)式中:BMCKt代表第t年部门制造业出口额,具体计算时用11个部门的贸易出口额替代。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不同部门制造业竞争力影响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服务贸易进口对属于技术密集型的XX、YY、JT、QC、NY和SY6个部门的出口竞争力影响比较大,对属于资本密集型的YJ、JX两个部门的出口竞争力影响次之,而对属于劳动密集型的FZ、QG和JC的影响最小。从不同的服务部门看,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较大的仍然是计算机信息、广告与宣传、咨询和金融四部门,专利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还是呈现负相关性。   5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总体上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服务贸易进口额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提升0.625%,而且,这种效应比资产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都要大(制造业资产规模每扩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0.431%;制造业劳动力规模扩大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只能提升0.202%)。因此,首先,各地政府部门应克服“重工业而轻服务业”的错误思想,进一步放宽服务贸易进口特别是先进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口限制,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使我国制造业摆脱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被动局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竞争力。其次,积极引导国内外服务业在中国的投资领域,改善国内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和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服务市场开放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快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提高制造业出口产品的增加值,以加速我国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表4服务贸易进口对SY、YJ、JX、QG和JC部门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回归结果Tab.4TheimpactofservicetradeimportonexportcompetitivenessofSY,YJ,JX,QGandJCseparately   第二,不同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其中,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咨询、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10个部门的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计算机信息(广告宣传、咨询和金融部门)服务贸易进口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提升0.732%(0.623%、0.547%和0.521%);而电影音像和旅游部门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较小,电影音像和旅游服务贸易进口每增加1%,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只提升0.001%和0.031%。专利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负面影响,我国从国外每进口1%的专利,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下降0.326%。因此,服务业的开放虽然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服务市场开放仍应遵循“循序渐进、有选择、有重点、有层次开放”的方针。具体地说,应当有针对性的扩大计算机信息、广告宣传、咨询和金融的服务贸易进口,对于专利方面的进口要适当的加以限制,加大制造业的创新投入,进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第三,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不同部门的制造业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其中,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比较大,资本密集型影响次之,而对劳动密集型的影响最小。因此,我国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以鼓励服务贸易进口更多地投入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行业中,流入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中的服务贸易进口适当减少,如此才能在有限服务贸易进口条件下更快速地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