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业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1
1调查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1调查研究内容
1.1.1林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作用:主要调查测算20*年、20*年全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公益林保护、林业产业(含一、二、三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情况,预测和分析到“*”末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1.1.2林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调查并测算20*年、20*年度农民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公益林保护中直接获得的补助、林农从事林业产业获得的收益以及林业促进粮食增产所增加的收入情况,预测和分析到“*”末林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
1.2调查测算方法
1.2.1调查方法
(1)收集利用现有调查统计资料:包括《20*年河南统计年鉴》、《20*年河南林业统计资料》、《20*年河南林业统计资料》、《2003年河南森林资源清查评估报告》、《河南省情简介20*》、《河南省林业发展“*”规划》等。
(2)专项补充调查:围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方面,分20*年度、20*年度、到“*”末三个时间段,共列出52个调查项目,依托河南林业厅16个相关的职能处室单位组织调查、提出有关数据。
1.2.2测算方法
(1)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20*年、20*年的作用主要依据全省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和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完成的用工量及就业人员进行推算。用工量计算标准为:
用材林、防护林造林:8工作日/亩.年,1个就业岗位/260工作日(下同);
经济林造林:20个工作日/亩.年;
公益林管护:1个就业岗位/1200亩.年;
用材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林分抚育管护:4工作日/亩.年;
经济林抚育管护:15个工作日/亩.年;
造林苗木培育:65个工作日/亩.年;
花卉及园林绿化苗木培育:72个工作日/亩.年;
林木采运:1个工作日/2.5立方米。
(2)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20*年、20*年的作用主要依据全省生态建设项目投资、林业促进粮食增产和涉农林业产业收入的实际数值进行推算,少数没有统计资料的项目依据经验或典型调查结果推算。20*年、20*年农业人口基数分别为6774万人和6631万人。
(3)到“*”末林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潜力估算:主要以《河南省“*”林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参考各单位提供的预测数据,并考虑了科技进步、林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2调查评估结果
2.1林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2.1.1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作用
主要调查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含长江防护林、淮河防护林、黄河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农田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管护等工程项目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的就业岗位情况,调查测算结果汇总于附表1。
从附表1可以看出:我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28.7232万个,20*年30.7590个、比20*年增加2.0358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43.4752万个、比20*年增加14.7519万个。
2.1.2林业产业发展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作用
主要调查了我省林业一、二、三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情况。调查测算结果分别汇总于附表2、附表3、附表4。
从附表2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一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111.5433万个,20*年125.3680万个、比20*年增加13.8247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167.1283万个、比20*年增加55.5849万个。以20*年为例,第一产业内各产业类别在提供就业方面的贡献大小依次是:经济林培育占62.82%,花卉苗木业占17.67%,用材林培育占9.91%,林木育苗占8.24%,森林蔬菜培育占0.80%,野生动物繁殖利用占0.36%,林木种子采集0.21%。
从附表3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二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81.6115万个,20*年84.7898万个、比20*年增加3.1783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117.3923万个、比20*年增加35.7808万个。第二产业内各产业类别在提供就业方面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林产品加工占74.30%,木材采运占16.10%,林产品储运保鲜占9.60%。
从附表4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三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8.8790万个,20*年10.3286万个、比20*年增加1.4496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19.6100万个、比20*年增加10.731万个。以20*年为例,第三产业内各产业类别在提供就业方面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技术信息服务占49.39%,森林旅游业占31.65%,林产品市场占17.14%,森林文化产业(动物表演等)占1.83%
综合附表2-4测算结果,我省林业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230.7571万个,20*年251.2453个、比20*年增加20.4882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347.6*8万个、比20*年增加116.8487万个。以20*年为例,林业一、二、三产业在提供就业岗位上的贡献大小顺序依次为:第一产业占68.98%,第二产业占24.87%,第三产业占2.71%。
2.1.3林业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总的作用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调查测算结果可以得出,我省林业建设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20*年为230.7571个,20*年为250.2453个,预计到“*”末可达到347.6*8个。
2.2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
2.2.1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项目投资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农民通过参与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公益林管护,可直接获得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这次主要调查测算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含长护林、淮防林、黄河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农田防护林等)、公益林管护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增加农民收入的情况。调查测算结果汇总于附表5。
从附表5可以看出:我省农民通过参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直接获得的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分别为:20*年12.0304亿元,20*年13.3873亿元、比上年度增加1.3569亿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20.8727亿元,比“*”末增加8.8423亿元。
2.2.2林业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林业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主体体现在农民直接参与林业产业的开发经营服务以及林业产业为农民提供就业。这次重点调查测算了林业一、二、三产业与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项目。结果汇总于附表6-8。
从附表6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一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分别为:20*年245.0815亿元,20*年273.0316亿元、比20*年增加27.9500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308.9168亿元、比20*年增加63.8353亿元。以20*年为例,第一产业各类别在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大小依次是:经济林培育占43.35%,用材林培育占33.81%,花卉苗木业占13.02%,林木育苗占7.51%,森林蔬菜培育占1.83%,野生动物繁殖利用占0.42%,林木种子采集0.*%。
从附表7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分别为:20*年94.8400亿元,20*年98.4232亿元、比20*年增加3.5832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137.300亿元、比20*年增加42.46亿元。以20*年为例,第二产业各类别在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大小依次是:林产品加工占78.09%,木材采运占14.43%,林产品储运保鲜占7.48%。
从附表8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分别为:20*年9.4641亿元,20*年10.9713亿元、比20*年增加1.5*2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20.2680亿元、比20*年增加10.8039亿元。以20*年为例,第三产业各类别在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大小依次是:技术信息服务占49.28%,森林旅游占35.75%,林产品市场占12.91%,森林文化产业(动物表演等)占2.*%。
综合附表6-8调查测算结果,我省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总额分别为:20*年361.4160亿元,20*年395.8133亿元、比20*年增加34.3973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487.3575亿元、比20*年增加125.9415亿元。以20*年为例,一、二、三产业的贡献大小顺序为:第一产业占总收入的49.90%,第二产业占33.75%,第三产业占4.11%。
2.2.3林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方面的作用
通过建立农田防护林,可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粮食增产。据河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生态定位观测站调查,在豫东、豫北典型平原农区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农田防护林可使粮食、棉花和瓜菜平均增产10%以上,油料增产6.5%以上。预计通过完善农田林网和农田防护林,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增产效能。据此,我们对林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作用进行了估算,结果见附表9。
从附表9可知,我省林业在促进农业增产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20*年新增农作物产量折合人民币137亿元,20*年达到146亿元、比20*年增加9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149亿元、比20*年增加12亿元。
2.2.4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综合作用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查测算结果,可以将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对农民带来的增收和林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这两部分视为林业对农民带来的直接收入,其总额分别为:20*年361.416亿元;20*年395.8133亿元、较20*年增加34.3973亿元,增长9.52%;2010年可达到487.3575亿元,较20*年增加125.9415亿元,增长34.85%。全省农民人均林业直接收入及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年533.53元,占总收入的18.58%;20*年596.917元,占总收入的18.30%。可以将林业促进农业增产带来的农民增收视为林业对农民带来的间接收入,全省农民人均林业间接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20*年为7.04%;20*年为6.75%。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3.1.1调查测算结果表明,林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年林业共为农民提供了230.7571万个折算就业岗位,20*年提供了251.2453万个折算就业岗位,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林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作用会更加明显,预计到“*”末,林业可为农民提供487.3575万个折算就业岗位。
3.1.2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收入。包括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的财政补助以及从事林业产业的收入,20*年为361.416亿元,人均533.53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8.58%;20*年395.8133亿元,人均596.917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8.30%;2010年可达到487.3575亿元。二是间接收入。即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作物产量产生的收入。20*年为137亿元,20*年为146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149亿元。
3.1.3分析林业各产业类别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出,各产业类别的贡献很不平衡。以20*年度为例,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的贡献率:第一产业为50%,第二产业为33.75%,生态建设为12.24%,第三产业仅占4.11%;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贡献率:第一产业为68.98%,第二产业为24.87%,生态建设为3.38%,第三产业仅为2.77%。这一方面说明目前我省林业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另一方面也说明林业特别是林业第三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3.2讨论
3.2.1从这次调查测算得出的结果,与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属于林业方面的产值被统计到其他行业,如经济林中的果品类等;二是有一部分应该统计的项目没有纳入国家统计范围。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2
县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
5月18日-28大小陈老师工作室日,我们在分管主任的领导下,会同县林业局、果业局,就当前全县林果业生产情况到a、s、d、f、g等乡镇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林、果业发展情况
1.当前杨树丰产林发展现状
我县水库河道较多,群众一直有在河滩和水库周围栽植杨树的习惯。以前,由于市场需求量小、价格低,加上杨树品种更新慢、病虫害严重及管理粗放等原因,全县杨树丰产林规模小、生长慢、效益低,一直稳定在2万亩左右。
近几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启动了各项林业重点工程,推动了我县造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热潮。由于国家对东北、西南林区的天然林采取禁伐措施,再加上近几年建材、家具和造纸行业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长,造成木材严重短缺,木材价格一路上涨。为了缓解木材生小陈老师工作室产危机,提高杨树丰产林生产、加工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市政府及时启动了绿染沂蒙工程,计划自2001年开始利用五年时间在全市营造杨树林150万亩,每年拿出200万元全部实行以奖代补;去年冬天又启动了水库及河道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内的植树造林,计划栽植杨树丰产林12.5万亩,每亩杨树林由市、县两级财政补助20元。除此之外,近几年来实施的绿色通道工程也推动了杨树丰产林的发展。在市场的带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我县群众栽植杨树丰产林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特别是杨树新品种107引入我县以来,它耐干旱瘠薄和速生丰产的优良特性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更加推动了我县杨树丰产林的发展。据林业局统计,全县目前已发展杨树丰产林8万多亩,其中在农田内栽植杨树近5万亩,今年春天新栽植杨树超过2万亩。
2.果业生产情况
到2004年底,全县果园面积53万亩,果品产量11亿斤,实现产值7.1亿元。其中,苹果18万亩,产量3.5亿斤,主栽红富士、新红星、金帅等品种;桃是我县果品生产的另一优势项目,现有面积20万亩,主栽朝辉、仓方早生、川中岛、北京九号、寒露蜜、中华寿桃等10多个品种,年产优质桃6.8亿斤。蒙阴桃具有色泽艳丽、含糖量高、耐贮运等优点,产品远销南北方各大中城市,已成为北方最大的蜜桃生产基地;板栗是全县出口创汇的优势项目之一,总面积10万亩,年产板栗3000万斤。蒙阴板栗有粒大、皮薄、口感好、色泽光亮等特点,成为外商的首选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2004年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1300元,占农民总收入的40%。
3.林果品种比较效益分析
将调查采集的各林果品种的产量、价格、成本、收益数据,取平均数折算为每年每亩的数据,列表如下:
林果品种比较效益分析表
注:表中数据为2004年度数,与常年有一定出入。成本费用率:实物成本占总收入的比率;平均工值:每个投工所创纯收入值。
从调查情况看,近两年果品价格稳中有降,加之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大,造成果园管理成本上升,经济效益连年下降。
(1)桃、苹果
主要调研的a镇x村,全村共有532口人,152户,全村总面积2400亩,果园面积500亩,大部分栽培树种是桃,有480亩,品种是早白风、早久保、早丰王、仓方早生、朝晖等早中熟品种,年产桃近300万斤,大部分销到上海、杭州、金华、义乌等城市。全村152户家家栽植桃树,比较平均,大户在3-4亩,效益较好,人均桃毛收入2810元。村民王恒,4口人,现有小麦1亩;地瓜0.3亩;桃园4亩、179株,1999年刨掉苹果改植桃树,2001年又改接换头成早丰王。去年收获桃6000斤,销售价0.60-1.20元/斤不等,平均价格在0.80元/斤左右,总收入4800元,支出:喷药6遍、约计900元;施肥8袋艳阳天牌复合肥,1袋碳铵,6拖拉机土杂肥(120元/车),合计1420元;投工220个;实物成本2320元,不算劳务投入,亩均纯收入620元。实物投入和纯收入比为1:1.06,每个劳动日创纯收入2.82元。造成产量低、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缘于品种和气候问题,早丰王属早熟品种,管理期短,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但由于开花早,最怕“倒春寒”低温冻害。王吉恒家的桃园去年春天由于低温冻了花,比常年减产60%以上。今年5月3日前后的连续低温又使座果率比去年下降了70%左右,今年亏损赔本已成定局。
d镇m村共有户、口人,总面积亩,耕地面积亩,其中经济林面积亩,并全为蜜桃一个品种,家家户户都有桃园。村民xx2004年经营桃园2.5亩、96株,1995年栽植,品种为秋风蜜、朝晖。2004年收获桃12600斤,实际销售价格最高0.6元/斤,最低0.1元/斤,平均每斤0.4元;总收入5100元。成本支出:喷药12遍、780元,施用化肥990元,因去年降水较多,仅春季浇灌1次,支出45元,投工约计140个。不计投工,纯收入3285元,亩均纯收入1314元,投入和纯收入比为1:1.81,每个劳动日创纯收入23.5元。
s镇f村,全村土地面积4400亩,耕地面积2400亩,果园面积1800亩,其中苹果面积1000亩,主要栽培品种新红星、红富士、金帅;杨树用材林500亩。村民xxx,60岁,2口人,有苹果3亩、260株,20年生;桃1亩、50株,12年生;桃园间作栽植杨树52株;小麦0.4亩;花生、地瓜1亩。苹果,有富士、金帅、玫瑰红三个品种。去年收获近2万斤,实际销售价格最低0.17元/斤,最高0.90元/斤,平均0.70元/斤左右,总收入1.5万元。去年共支出:施肥3次,2600元;喷药16次,2000元;套袋1.9万个,760元;浇水2遍,120元;雇工费1100元;总计支出6580元。纯收入8420元,亩均纯收入2800元。
(2)葡萄、板栗
f镇xxx村是我县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村。全村150户,580口人,果园总面积2300亩,其中葡萄400亩,苹果400亩,桃杏300亩,板栗1200亩。去年由于夏季阴雨时间长,给葡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加上品种落后、未推广套袋,因而烂果较多,比常年减产60%左右,低洼地减产80%以上;喷药多,造成投资偏大,品质差、价格低,相对效益低,影响农民的积极性。村支部书记x,去年种植葡萄2.7亩,板栗5亩。2.7亩葡萄(口粮田1.8亩,承包田0.9亩),收获近5000斤,销售价格0.30-0.80元/斤,平均0.60元/斤,毛收入3000元;支出:农药700元,肥料1180元,0.9亩土地承包费240元,总支出2120元,纯收入880元,亩均纯收入326元。5亩板栗15-20年生,毛收入4400元,农药肥料支出680元,土地承包费300元,纯收入3420元,亩均纯收入684元。村民吴兆国,3口人,7亩耕地,其中,葡萄2亩,桃、杏1.2亩,板栗3.5亩,小麦0.5亩。去年,2亩葡萄共收获3500斤左右,平均销售价格0.45元,收入1570元。成本:复合肥3袋,尿素2袋,碳铵3袋,496元;打药15遍,500元;春季浇水2遍,60元;土地承包费300元;支出总计1356元;纯收入214元,亩均纯收入107元。
xx镇xx村170户、560人,总面积1400亩,河滩杨树丰产林200亩,麦田改杨树用材林110亩,桃100亩,葡萄100亩,小麦150亩,花生、地瓜140亩。该村统一服务功能较好,村里有统一规划,各业按区域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都是根据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并经村民议事会决定,村民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大家和谐相处,安足乐业。村里有葡萄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本村所产葡萄直接到杭州、上海等地销售,销价往往比本地市场高一倍以上。支部书记xxx,去年种植红提葡萄近2亩,收获2100斤,销售价格最低1.00元/斤,最高2.50元/斤,平均2.00元/斤,总收入4100元。成本:复合肥2袋,尿素1袋,土杂肥3车,628元;喷药16遍,460元;套袋1500个,240元;共计1328元。平均每亩纯收入1386元。
xx镇xx村,520户、1520人,总面积1.1万亩,板栗4100亩,苹果200亩,桃190亩,小麦70亩,地瓜210亩,板栗园间作花生
320亩。村支部书记xxx2口人,现有板栗13亩,桃2亩,花生、地瓜0.2亩。去年收板栗3200斤,销售价2.60-3.10元,总收入8900元。成本:复合肥10袋、880元,碳酸氢铵25袋、600元,土杂肥3车、330元,打药2遍、430元;共计2240元。纯收入6660元,亩均纯收入512元。
苹果、桃、葡萄等水果树种虽然相对经济效益较高,但同时也投入大,投工多,管理繁琐,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中晚熟品种的苹果、桃,一般都需要套袋,生长管理期特别长,施肥、修剪、授粉、疏花、疏果、喷药、套袋、除草、浇灌、解袋、采摘、分级、包装、销售等十几道工序,每亩投工一般需80个以上,非常费时耗力。并且主要管理期多在夏秋季节,果园内密不透风,暑湿闷热,令人难耐。一般晚熟品种一年须喷药12-15遍之多,每一次喷药都会是汗流浃背,湿透衣裤,药雾在喷洒果叶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抛洒到人身和随呼吸吸入体内。多数果农吃住在果园,长年累月与农药密切接触,长期生活在高农药浓度的空气环境中,必定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据桃墟镇一农资经销商测算,每年仅桃墟镇就消耗各类杀虫、杀菌剂达180多吨,硫磺200多吨。长时期、大区域内、大量施用农药,对空气、水体、土壤、生物食物链等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不容忽视。
蜜桃成熟时期也是桃农们最为繁忙的季节。一处桃园一般有2-3个品种,即使只有一个品种,也不会是同时成熟,一次卖完。多数品种天天都会成熟一批,如当天不摘第二天就熟过了头,从开始销售到完毕大都需要十几天的时间。由于蜜桃不耐贮存,容易腐烂,收购环节对成熟度要求特别严格,不熟的不要,过熟的贵贱卖不了,因而须要天天采摘,天天销售。夏季时节,冒雨采摘是经常的事情。采摘后又要肩挑人抬到大路上装车运往收购点,有些地方需要到十几里远的外村销售,有时只卖三五箱桃,也需要等候一上午甚至耽误一天的时间,非常劳神费力。还要经常遭受压级压价、克扣刁难,受累又受气。除此之外,运销商户收购果品都不是现钱交易,都委托当地经纪人组织货源、信用赊购,一般到秋后或年底兑现结账。一旦运销商户经营赔本,无力清偿,造成拖欠,又会让果农蒙受损失,仍有不少果农至今还没拿到去年的果品销售款。
(3)杨树用材林
杨树丰产林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当前杨树原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苹果、桃等果品价格却在不断下滑,再加上杨树林投资少、管理简单、省力、省心,尤其受到青年农民和打工一族的欢迎。
xx镇xx村375户、1200人,总面积3200亩,耕地1500亩,其中,杨树用材林1100亩,占耕地面积的73%,其余为粮田。全村无经济林,原有110亩桃和板栗,都砍伐改植为杨树用材林。村民xxx3口人,口粮田及承包耕地9.5亩,河滩0.5亩,现有杨树丰产林7亩,其余耕地种植小麦、花生。用材林按短轮伐期设计,先挖条带,施足底肥,按3×2高密度栽植,每亩110株左右,平常管理只需每年追肥1次,浇水2-3遍,锄草2-3次,亩年活立木蓄积量可达1.2-1.8米。今年春节后,采伐5年生杨树林3.9亩,收获木材25.5米,销售价865元/米,树枝每斤0.10元,毛收入2.21万元。平均每亩年支出:化肥200元左右,浇水30元,投工3个。不计苗木等初期投入,每年每亩纯收入903元,投入纯收入比为1:3.92,每个劳动日创纯收入301元。xxx的7亩速生丰产林,可年获纯收入5621元,此外,他平常在本村的木材加工厂打工,业余时间管理田地林木,妻子在临沂打工,两人每年打工收入7000-8000元不等。
综合上述5种林、果的效益对比分析,总体上看,桃的实物成本占总收入的20-35%,苹果占30%-45%,板栗占15-25%,葡萄占30-80%,杨树占20%。各农户间投入多寡差距较大,管理技术水平的不同,收入也相差悬殊。由于去年降水多、阴雨时间长,各业灌溉费用比常年大幅下降,但也造成施肥量大、喷药次数多而支出增加。同时,还影响蜜桃的品质,导致口味差,销价低;特别对葡萄生产更是影响巨大,比常年减产70%以上;在往年,葡萄一般亩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是各果品中最高的。
通过比较分析可看出,杨树用材林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整体优势。第一,投入少,经济效益高。每年每亩只须投入肥料、浇灌费用二、三百元,一般平均每年每亩收入1300-1500元,投入产出比达1:4以上。目前,垛庄镇的一些群众正在探索试营在杨树林中养植食用菌、种药材、养鸡等多种经营模式,一旦成功,经济效益将会成倍增长。第二,投工少,管理简单,节时省事。每年只需追肥一次,平常年景浇灌一两次,锄草两三次,很少或基本不施用农药,每亩每年仅需投工3-5个。一个青壮劳力可能管不好3亩桃园,但可以较轻松地管理五、六十亩丰产林。可节约大量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去从事其他产业项目经营,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收入。第三,市场前景看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逐年加大,木材需求缺口不断扩大。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人均占有森林(木材)资源很少的国家。从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国内森林采取逐年减伐措施。67%的重点地区林业用地被划为生态保护区,禁伐区的森林完全停止采伐,缓冲区的木材产量也大幅度调减,全国商品材总供给量萎缩了1/3。据有关专家预测,2005年木材需求3.6亿立方米,木材供应缺口至少1亿立方米;2015年木材需求达4.2亿立方米,缺口为1.6亿立方米。因此,杨树用材林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四,销售方便,没有卖难。近几年,杨木原材一直供不应求,各路商贩争相上门收购,农户只管谈妥价格、监督计量好数量,采伐、搬运、装卸等等一切都有商贩负责,并且现款交易,货款两清,从不赊欠。第五,抗御风险能力强。一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近两年,杨木原材价格在700-1100元/米之间波动,目前市场价:直径10厘米以上的860元/米,直径20厘米以上的1050元/米左右。杨树用材林不象果品那样,一旦成熟,不论行情好坏都必须采收销售。采伐期可视市场情况灵活调控,短轮伐期的可以通过间伐减小密度改成为中长轮伐期;一年四季都可采伐,没有收获期限制,尽可能地在行情上涨期以较高价格销售,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最大收益。二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如遇较强的暴风冰雹,苹果、桃等果品可能会绝产绝收,而对杨树用材林则不会影响很大,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损失。第六,生态环保效益特别突出。杨树丰产林的大面积栽植,可有效地发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形成的大区域范围的防护林体系,能改善农田小气候,有效缓解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频率;此外,通过大面积杨树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附烟尘,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产生负离子,使空气清新宜人,使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1.今年的果品销售形势非常严峻,不容乐观。一是去年我县储存苹果的商户全部赔本,亏损严重,势必会影响今年的苹果及其它果品收购价格。二是今年我县桃的产量增长很快,将达10亿斤,增加3亿多斤,从而加大销售难度。三是果品价格已连续两年下滑,今年价格很难预料,人们普遍预期不高,果农非常担忧。目前,很多果农已在果园边缘间作上了杨树,作好了“杨进果退”的准备,一旦果品效益继续下滑,可能会引发刨果树风潮。
2.杨树用材林无序扩张,林-粮、林-果矛盾比较突出,品种结构单一,规划指导滞后。由于杨树用材林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较高,管理简单,省心省事而被广大农民普遍认识和接受,受市场效应和政府号召的双重推动形成了“杨树热”,近几年栽植面积迅猛扩展,从滩涂侵入粮田,进而扩向了山坡岭地。杨树用材林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没有规划、放任失控、无序扩展等问题,从而造成林-粮、林-果矛盾比较突出。一是我县土地面积少,适宜栽植杨树丰产林的面积不大,迫使农民向农田方向转移,导致大量农田被杨树丰产林侵占,影响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的落实,造成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减少了粮食产量,增加了“无粮村”和“无粮户”,加剧了粮食安全隐患。二是杨树丰产林密度大,生长快,树干高,根系发达,树地矛盾非常明显。加上我县人均占有耕地较少,土地分散,一户栽植,十户受影响,极易引发地邻间的矛盾纠纷。三是规划管理滞后,技术指导不力。全县杨树丰产林已迅猛发展到近10万亩,已经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中与果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又一新兴支柱产业,但与杨树用材林业高速发展不和谐的是我们的县乡政府部门至今仍没有一个发展规划和具体政策指导意见,使村级组织、村民群众面对杨树林无序扩张、侵占粮田果园而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或无奈地被动栽植。同时,业务部门技术指导很不到位,品种结构、栽植规则、管理规程、病虫害防治等全由种植户凭经验操作,很少有技术人员到村入户进行指导。造林过程中,土壤养分、品种、林分密度及地下水位等诸多要素配置不尽科学合理;品种结构单一,全县绝大多数为107杨,大面积、同品种栽植,易发生病虫危害。
3.优质果率依然不高,果园管理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果品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一是果品生产过于追求面积、产量,忽略质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总体好果率不足30%,优质果少,“大路货”多,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优质水果仍是空白。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产期过于集中,适合加工果汁用的水果品种较少;二是有相当一部分果农对果园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多,有关果树的生物特性、生长规律、化肥农药的作用机理、理化性质、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知之甚少。在生产实践中完全靠“跟着学”,不顾自己果园的实际情况,看人家打药也打药,别人施肥则施肥。施肥量、用药浓度完全凭感觉“约摸着来”。如桃墟镇安口村村民肖圣法,去年由于阴雨季节管理不到位,主要是用药不当,2.08亩葡萄烂果特别严重,毛收入仅410元,亏损720多元。还有些果农嫌喷药辛苦麻烦,为了省事或臆想将多种药物的作用一同发挥,每次打药总是把多种多样农药混合在一起施用,但结果往往是降低了药效,造成浪费,甚至产生药害。此外,多数果农用药安全意识非常淡薄,以为低毒农药无碍大事,喷药作业多无任何防护措施,更有甚者赤膊光膀上阵。另有不少农户,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劳务事务全由妻子一人承担,有关果园管理的修剪、喷药、授粉、疏花、疏果、套解袋、采摘等技术要求较高和劳动量大的事务全靠亲戚朋友帮忙或者雇工,管不了也管不好,费用支出较大,实际收益不高。三是果品深加工能力不足。我县是果品生产大县,年产果品十几亿斤,但全部都是鲜果外销,县内除多家恒温库外,几无果品深加工企业,更无大型龙头企业。全县果品产后的商品化处理(精选、清洗、包装等)量少之又少,贮藏能力不到9%,加工能力更无从谈起。
4.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过度上涨,果农生产成本上升,投入积极性下降。今年春季以来,主要农资价格涨幅不断攀高,化肥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其中复合肥价格涨幅最大,氮肥相对较小。如磷酸二铵每袋(50公斤)由120元涨到150元;艳阳天牌硫酸钾复合肥(含量N.P.K45%)去年86元,现在105元;尿素从92元涨到100元。农药平均涨幅10%左右,杀虫剂价格基本持平,杀菌剂涨幅较大。由于农资大幅涨价,果农们今年大都相应减少了化肥施用量,抑制了投入积极性。此外,有些农业技术人员兼做农资销售经营等第二职业,往往凭借果农对他们的信任,经常到村到户高价推销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在社会上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三、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全力以赴做好果品销售工作。
县乡村各级要把果品销售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要千方百计开拓市场,为果农牵线搭桥,帮助他们找市场、找客源。到南方城市召开果品推介会、新闻会,举办产销两地联谊会,提高蒙阴果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实行“绿色通道”政策,禁止任何单位、个人,针对果品运输车辆检查和收费,保证货畅其流。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密切关注,了解掌握各地市场信息,禁止外地客商和当地收购大户连手压级、压价,最大限度地保护果农利益。
2.制定杨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政策,强化措施,促进杨树用材林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提高认识,要把杨树用材林业当作一大产业来抓,要认识到杨树丰产林业已不再是副业,而是已经上升到了主业的地位。杨树丰产林已经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比较效益明显高于农作物的效益,同时,由此产生的产业链效应也非常巨大,从种苗繁殖、原木采伐运输到木材加工销售都可以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农民从诸多环节中都可以得到利益。
二是县乡村各级要象重视果业、畜牧业那样重视杨树产业,搞好规划,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协调化解林-粮、林-果冲突,保持各业和谐发展。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顺应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大力推广垛庄镇营里村的经验,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的作用,根据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划定杨树栽植区域范围,对区域内不愿栽树的农户进行耕地调整调换,及时制止随意在区域以外农田里植树造林的行为,规范农业生产秩序,减少树地矛盾的发生。
三是鼓励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林农复合经营,把林、农、牧、渔等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的复合农林生产系统,从经济上达到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的目的。实行林-果、林-药、林-草、林-林、林-菜、林-牧等复合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立体种植,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业的综合效益。更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物种类,减少病虫害。
四是建立杨树技术推广和管理系统,加快杨树高新技术在我县的推广步伐。在杨树种植面积大的乡镇,以林业技术推广站为依托,组建有林业技术推广站、杨树种植户参加的,并得到有关专家指导的杨树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统一负责杨树各种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优良树苗及有关杨树供销信息。帮助种植者了解品种特性,培育合格苗木,做好造林施工设计,制定资源管理各环节的技术规程,并监督实施;建立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系统,积极开展综合防治。
3.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果农素质。
各乡镇果树站要根据不同季节举办不同形式的学习班,扩大培训范围,切实提高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近几年推广的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等技术,要确实落到实处,提高新技术的普及使用率,提高果品质量,从而提高全县的果园管理水平。县果业部门应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来蒙阴传授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保持我县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3
一、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草牧场的严重退化已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分割化的、已退化的草牧场很难满足草原畜牧业传统意义上的发展要求,草牧场面积越分越小,地形地貌单一化,牧草总量严重短缺,牧草品种逐渐减少,于是很多牧民只能通过围栏、舍饲、外来饲草料来维持畜牧业生产。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或许因为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及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问题,正在困扰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一)水资源短缺情况进一步恶化
草原畜牧业,尤其游牧业是“逐水草而居”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这足以说明水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牧区水资源短缺的致命弱点。而今天,草原畜牧业不仅不能“逐水”而居,更可怕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采利用和全球气候变化,使牧区缺水状况进一步恶化。近些年,牧区很多原有的大的湖泊、河流、湿地出现季节性断流和大面积干涸,如2002年查干淖尔(锡盟)大湖彻底干涸、2003年乌拉盖河断流、2005年乌拉盖湿地干涸等。而调查中也发现,牧区一些小的泉水、水泡、溪流也正在消失,牧民指着那些干涸的湖塘、河谷说:“前几年这水泡子还有水”,或“去年河水还能到这儿来着”,或“以前这周围的牲畜都来这儿(泉水)喝水,现在连一户的牲畜都喝不够”,等等。甚至有些地方地下水水位也明显下降,原有的大口井、小型机井出水量明显减少,甚至成了干井,很多牧户人畜饮水已成问题。如2010年夏天锡盟阿巴嘎旗北部有些嘎查境内多数大口井出现水位下降,或不出水的情况,甚至部分小机井出水量明显减少,当地牧民只能通过拉水,或打深机井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当年夏天该地区水价一度涨到10元/吨,使得一户牧民一年(当地冬季一般利用雪水)的用水成本达到万元以上,甚至2-3万元之高。有些牧民为了不拉水干脆投入全部积蓄或利用借款、贷款打一口深机井满足自家饮水需要,其费用则高达10-20万元不等。
(二)劳动力问题或将影响草原畜牧业进一步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现阶段从事草原畜牧业的主体仍然是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牧民,而被问及他们的子女将来是否会经营畜牧业时,大多数人给出了否定回答。他们对现有草原畜牧业的未来并不乐观,认为如果现有生态条件得不到较好的改善,很难继续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而25-35岁之间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很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在城镇打工,或在寻找新的出路。当然也有一些已成为畜牧业生产主力的年轻牧民,他们头脑灵活,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善于抓住机遇,但毕竟是少数精英,还不足以影响整个趋势,甚至还不能完全带动现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年青一代。
经营草原畜牧业是需要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其中既包括传统/现代的知识和技术,也包括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然而现在,传统知识的传承和新技术的衔接出现“代沟”,掌握这些知识、技术,具备这些能力者却越来越少。调查中发现,很多50岁以上的牧民知道草原畜牧业的传统放牧技术和管理方法,他们懂得如何选择四季牧场、如何选择放牧路线、何时抓水膘油膘、什么时间采食哪种植物、哪些地方可以避灾等,但他们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掌握能力明显不如年青一代牧民;而年轻牧民则相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少老人会对年青一代讲述那些知识,也很少有年轻人静心去听取、学习那些知识,比起上一辈人他们更关心结果,拥有了一家一户的网围栏、石木结构的棚圈、足够多的饲草料就不用为如何放牧、如何管理等操心,甚至有些牧民把牲畜放养管理全部推给了羊倌、牛倌,只在卖绒毛、卖牲畜时出现。结果,通过人的管理和调节来实现的牲畜与草牧场之间的平衡关系常常出现失调。我们在调查中提出了将来谁来经营草原畜牧业的问题,对此很多牧民表现出一种无奈。
(三)牲畜品种保护和改良工作有待加强
我区牲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既有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易于饲养,体质健壮,抗灾抗病能力强等特点的地方品种,也有保留了当地品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又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的培育品种。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家畜改良工作,各类改良品种牲畜的产量、质量,以及个体生产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草原畜牧业现有经营品种已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近10年来牧区或以项目名义,或牲畜结构调整名义,或提质增效名义引进很多外来品种,于是引进品种与地方品种、培育品种鱼龙混杂,而牧民对此也褒贬不一。
例如,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北部地区牧民所饲养的牛有土种牛(蒙古牛)、草原红牛等地方或培育品种,也有西门塔尔、夏洛来、荷斯坦、安格斯等引进品种,以及引进品种与地方品种杂交的一代、二代改良牛,甚至有些牛牧民都不知道该叫什么品种。对此,多数牧民认为还是本地牛比较好,饲养方便,适应当地环境,如果遇到灾害损失相对小,适合当前的草牧场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而引进品种比较“娇气”,必须精养,高投入才能高产出,而且容易得病,一旦遇到灾害损失严重;而苏木及畜牧部门干部却认为引进品种好,其效益相对高于土种牛,遇到灾害损失严重是因为牧民饲养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当被问起哪个品种的出售价格更高一些时,有牧民反映如果按肉用成年牛出售的话,都一样,商贩只看膘情,基本不在意什么品种;如果按育肥牛小牛出售的话,引进品种和改良品种牛的价钱相对高些,因为它们更适合圈养育肥。但问题是,现有条件下一些高价钱引进的品种不能高产出,本土品种则往往面临强制被淘汰的命运,牲畜改良工作又进展缓慢,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牧民却很难抉择。这也正是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中数量与质量矛盾难以解决根源之一。
(四)小生产、分散决策的局面仍未改变
随着专业合作组织的不断建立,牧民合作化程度逐渐提高,但单户经营仍然是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据调查,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牧民最灵活的应对方法则是“以静制动”。例如,出售牲畜时如果商贩给出的价格较低,牧户就暂时不卖,等价格上涨了再卖,今年卖不成,明年再卖;购买饲草料时,如果价钱较高,牧民就少买点,或不买;如果价钱低点,就多买些。但能这样做的也是少数有承受能力,或能够获得市场信息较充分的牧户,而更多的普通牧户只能被动接受市场提供的信息和价格。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也一直是小生产无法规避的风险之一。基础设备、生产设备、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的小规模重复投入,以及每家每户在购置生产资料、出售畜产品时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效率,加大了牧民增收难度。调查中这种事例随处可见,随时发生,而很多牧民对此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是。
小生产、分散决策同样不利于畜产品加工以及生产资料加工企业的规模化,或现代化发展。就以羊肉加工企业为例,牧民一般每年秋冬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出栏牲畜较多,届时收购企业门口车满为患,牧民排着队卖牲畜;随处可见拉着满车牲畜的车,从牧区深处开往各个牲畜收购点。加工企业则开足了马力去屠宰、加工、分装、冷藏。而过了这段时期,出栏数量明显减少,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成规模的出栏,加工企业开工不足。于是,很多羊肉加工企业到集中出栏时期,雇佣大量的临时工,没日没夜的开工;而其他时期则进入半停业状态,这使得企业无法引进规模生产线,也很少进行新产品研发,或延伸产业链,只停留在屠宰、分装、销售等初级加工销售阶段。
二、组织与合作
传统草原畜牧业凭借着有效地组织和合作保持了人、畜、草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今天,组织和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或经营机制有必要且正在重新回到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中。
(一)资源向畜牧业能手集中
调研中发现,在牧区有很多能力极强的牧民。这部分人继承传统,学习知识,勇于探索,通过租赁草牧场、购买牲畜、雇佣劳动力、联系市场等途径使资源相对集中,已成为颇有影响的畜牧业能手、畜牧业大户。目前,牧区很多地方实施的草牧场流转制度(一般是无畜户和小户向畜牧业能手、大户流转)正在促成这种模式的发展,而且现有政策、法规、法律允许和鼓励有能力的牧户通过合法的市场手段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源,进而逐步建立家庭生态牧场。
(二)联户经营
前些年,在牧区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因为划分草场、分配牲畜而相互争吵的事情时有发生,而现在父子之间、兄弟之间联户经营的案例却在逐渐增多。越分越小的草牧场,越投越高的生产成本逐渐唤醒部分牧民,使他们在生产上不再分户,统一组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决策,分户结算,进而起到一定的规模效应。当然这只是联户经营模式的雏形,但不难看出牧民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也在寻找可持续的发展路子。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的联户,逐渐变成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嘎查内部,甚至更广泛范围的联户,从而使其组织化程度越高,分工协作越明细,联户效应越明显。
(三)专业合作组织(协会)
据锡林郭勒盟农牧业部门的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年初,锡林郭勒盟9个牧业旗县就有219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入社(协会)牧民近1.4万人,涵盖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乳、肉、皮、绒毛、饲草,以及科技服务、生态保护、马文化等众多领域。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其中有名副其实的,也有名存实亡的;有牧民带头的,也有政府包办的;有为发展而成立的,也有为项目而成立的;有蒸蒸日上的,也有倒闭关门的。这足以说明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在牧区正在发展,它正在改变牧区草原畜牧业原有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思路。
三、建议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4
英文名称:Tropical Forestry
主管单位:海南省林业局
主办单位:海南省林学会;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海南省琼山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0938
国内刊号:46-1046/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5
2008年12月16日,接到毁林报告后我局领导非常重视,亲自带领我局陈铭复、陈良和番加省级经营所黎孟国、黄开和、林华生、陈学番在松涛管理局库区管理站吴晓华主任、罗锋副主任等人配合指认下,对兰洋镇番雅公益林24小班林木被毁点实地进行调查测量,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目的
1、测量被伐林木地块面积。
2、测算被伐林木株数。
3、测算被伐林木蓄积量。
4、检索被伐林木的树种名称。
二、调查依据
1、《海南省森林消耗量调查细则》。
2、《海南省林业调查数表》。
3、《树林学》。
三、调查方法
1、利用卫星定位仪(GPS)对吴晓华、罗锋指认的被伐林木地点进行卫星定位测量,并绘制被伐林木地点位置图及计算被伐面积。
2、在被伐林木地块随机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样地,宽度同为5m×25m。分别在三个样地里采取逐株清点办法,测算被伐林木株数。经计算,得出被伐林木的全部株数。
3、在三个样地里,分别采用全林伐桩实测办法,利用数学回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推算出所有被伐林木胸径。对D胸≥5cm的,查《海南省林业调查数表》,得出被伐林木的单株蓄积,累计样地里被伐林木的蓄积。经计算,得出被伐林木地块的全部蓄积。
4、根据被伐林木遗留的枝桠、叶子等,查阅《树木学》,检索出被伐林木的树种名称。
四、调查结果
1、被伐林木地块面积为:329亩。
2、被伐林木株数为:10533株。
3、被伐林木蓄积量为: 252.63m3。
4、被伐林木的树种名称为:三角枫、厚皮木等杂木。
附件:1、番雅村委会公益林24小班林木被毁位置图
2、番雅公益林24班林木被伐样地蓄积表
林业调查报告范文6
解我们侗族人民祖祖辈辈流传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风俗人情.在本假期里我对我村的侗族人民的各种文化,风俗习惯作了进一步的调查.
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来源于秦汗时期的”骆越”,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主要从事
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梗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杉树著称.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的西北部,湖南,贵州的南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她的各种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侗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同其他的民族一样,它也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活动,民族风俗.比如说侗族大歌,山歌,芦笙舞,芦笙踩堂等等.其中芦笙踩堂是比较大型的活动,是侗族和苗族都有的一种传统活动.每年都有一次,但是在各个地方举行的活动不尽相同.
本次调查为了更具体的了解芦笙踩堂,所以对这个传统活动做了比较具体的详细的调查.
前面已经提过,芦笙踩堂是一种大型的传统活动,它的活动流程包括几个节目,首先是活动负责组织向现场撒纸包糖,跟着就是青年男子也义务的向现场的小朋友发糖果,这个流程主要是引起现场的气氛,其次就是跳芦笙舞,芦笙舞是由吹芦笙的青年男子和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青年女子一起完成的.这个节目是纪念我们祖先的一项主要活动.再次就是进入活动的了,这个流程包括侗族大歌和比芦笙.唱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最拿手的一种活动.住在侗乡的侗族人民,他们的侗族大歌都是自编自唱的.因此这个节目也就是所有流程中最热闹的了.唱侗族大歌的人都是在当地比较有名的中年妇女----“歌仙”.当然这些歌也是他们自己编的.唱歌开始的时候,是”歌仙”们一起唱,随着就是”哆耶”. ”哆耶”也是属于侗族大歌的一部分.不同的是它的”阵营”不同.
”哆耶”是侗族人民每次大型活动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因此,它在我们的芦笙踩堂里面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哆耶”开始时,活动组织负责人叫上在场的青年男子们围成一圈,再由”歌仙”中的一位带头唱” 哆耶”.其余的人都只是跟着唱后面两个字.他们唱着祖国的美好未来.赞扬着党给人民的爱,感谢党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今天.
随着”哆耶”的结束,就是”比芦笙”所谓的比芦笙就是几个芦笙队在一起吹,再由芦笙评判组评出哪个芦笙队吹的芦笙最响亮谁就是最后的获胜者,这就是比芦笙.·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这就是活动的全过程了.
当然,这种活动在各个村寨都有不同的举行办法.在我们村举行办此活动的日子是正月初八.之所以选这个日子是因为古代的老人们希望我们村的人民们生活过得正正稳稳的,永远奋发图强,”八八发财”.还有一个值得说明的就是我们村举办此活动的地点也是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地方.人民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祖先们,在很久以前就选择我们村附近的一个比较高的山头做为我们踩堂的一个固定的地点.祖先们希望他们未来的子孙们奋发向上,步步高升.因此,正月初吧当天村里的青年男女们三五成群的相约到此山头去等待活动的开始.
在我们村举办这活动之前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环节那就是在正月初八的前夕,村里派有一个专门的人走街串巷的叫喊,他叫喊的目的就是通知人们明天去哪里举办活动,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唤醒沉睡一年已久的祖先们的灵魂同我们一起去庆祝传统活动.因为在我们村里流传中说只要叫醒了祖先们,活动的当天我们就能很顺利的举办此活动,同时天气也会顺着我们的意,去参加活动的人们也会安全的回家.
还有一个传说,那当然也是关于”踩堂”的传说了,听村里面的老人说,如果正月初八”踩堂”当天天气特别的好的话,那么这一年我们村的人民的生活就会更上一层楼.因为,祖先们会保佑我们那一年,风调雨顺,稻香鱼肥,外出挣钱的人们也会一切顺意,村里的人们也会和和气气,幸福美满.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接班人.我会为因为自己是一位少数民族而自豪,我会好好的珍惜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